生态规划复习题

更新时间:2024-05-07 20: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生态规划课程复习题:

第一章 生态规划概述

1、什么是生态规划?生态规划有哪些类型,如何划分?

生态规划--是以可持续发展的理论为基础,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应用系统科学、环境科学等多学科手段辨识、模拟和设计生态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和生态过程,确定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生态适宜性,探讨改善系统结构和功能的生态对策,促进人与环境系统协调、持续发展的规划方法。 区域可持续发展生态建设规划; 城市生态规划 :景观生态规划: 保护区评价与建设规划: 2、现代生态规划特点?

1、以人为本 2、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前提 3、系统开放、优势互补4、高效、和谐、可持续。 此外,生态规划作为区域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生态管理的依据,与其他规划一样,具有综合 性、协调性、战略性、区域性和实用性的特点。 3、我国生态规划方向?

以生态城市规划为重点,以生态建设、功能恢复、重点保护、系统管理和单元调控为手段,围绕生态示范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环境优美乡镇建设开展系统的规划研究工作。 4、生态规划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1、整体优化原则2、协调共生原则 3、功能高效原则 4、趋势开拓原则 5、保护多样性原则 6、区域分异原则 7、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5、生态规划的基本步骤有哪些?

现代生态规划的方法及程序源于系统科学在生态规划中的应用,一般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七个步骤。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大纲。 编制阶段 ------完成生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 实施与管理-----按规划设计实施管理

步骤:编制规划大纲;进行生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生态功能区划;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 6、生态规划内容包括哪些?

1、生态要素的调查与评价2、环境容量和生态适宜度分析 3、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及规划目标的研究 4、生态功能区划与土地利用布局 5、环境保护规划 6、人口适宜容量分析 7、产业结构与布局调整规划 8、园林绿地系统规划 9、资源利用与保护规划 7、什么是生态功能区?

概念:根据区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及功能特点,划分不同类型的单元。

1

8、什么是生态城市

2003年5月,国家环保总局发布了《生态市建设指标(试行)》,其中把生态城市定义为:“生态城市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各个领域基本符合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地市级行政区域。” 9、生态规划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

一、生态规划的萌芽阶段 二、生态规划形成与发展阶段 三、现代生态规划阶段 10、生态规划与生态建设的关系?

生态建设--是在对系统环境容量和承载力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有计划、有组织、系统地安排人类相当长时段活动范围和强度的行为。

生态建设由生态规划、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三部分组成,生态规划是其核心,生态设计和生态管理则是规划实施的保证。生态建设是在生态规划基础上进行的具体实施生态规划内容的建设性行为,生态规划是生态建设的基础和依据,生态规划的一系列目标要通过生态建设来逐步实现。 11、生态规划与国土规划和环境规划的关系?

国土规划是经济建设综合开发方案性的规划,从此方面说,它给国民经济长远计划和生态规划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生态规划也是国土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通过对环境资源的生态适宜性分析和评价,为国土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综合整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科学依据。

生态规划不同于环境规划,环境规划侧重于环境,特别是自然环境的监测、评价、控制、治理、管理等。而生态规划则强调系统内部各种生态关系的和谐、生态过程的稳定与生态质量的提高。生态规划不仅关注区域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利用与消耗对人的生存状态的影响,也关注系统结构、过程、功能等的变化和发展对生态的影响。同时,生态规划还考虑社会经济因子的作用。

第二章 生态规划理论基础 1、生态规划理论基础有哪些?

生态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论;环境科学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 2、应用于生态规划中的主要生态学原理有哪些?

一、地域分异原理(包括纬度、经度、垂直差异)二、最小限制因子定律 三、耐性定理 四、生物与环境协同进化理论 五、生物间相互作用理论(负相关/正相关)六、生态位及竞争排斥原理 七、群落演替原理 八、干扰理论(人为/自然)九、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原理 十、生态环境承载力理论 十一、生态平衡理论 十二、生物多样性理论 3、什么是复合生态系统?

复合生态系统----是由自然环境(包括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社会环境(包括政治、经济、法律等)

2

和人类经济活动(包括生活和生产活动)三部分组成的系统;或复合生态系统---是以人类活动为生态环境中心,按照人类的理想要求建立的生态系统。 4、复合生态系统的特征是什么?存在哪些生态控制论原理?

1、社会性:即受人类社会的强烈干预和影响。2、易变性:或称不稳定性。易受各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并随人类活动而发生变化,自我调节能力差。3、开放性:系统本身不能自给自足,依赖于外系统,并受外部的调控。4、目的性:系统运行的目的不是为维持自身的平衡,而是为满足人类的需要。

主要的控制论原理如下:1、开拓适应原理2、竞争共生原理3、乘补自生原理4、循环再生原理5、连锁反馈原理6、多样性主导性原理7、生态发育原理 8、最小风险原理 5、复合生态系统功能?

1、生产加工(生产功能)2、生活消费(消费功能)3、资源供给功能4、环境接纳功能5、人工控制功能6、自然缓冲功能。

6、在生态规划中应用了哪些系统科学的理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采用近代数学方法来进行研究。要运用计算机来进行运算和处理信息。将对象作为系统来考虑,从而进行分析、设计、制作及其运用,在解决一个具体项目时,它要求把项目或过程分成几大步骤,而每个步骤又按一定的程序展开,当一个问题按照程序展开,明确具体环节,建立数学模型后,就可以用数学方法进行优化。

基本原理: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也是系统方法的基本原则

7、在生态规划中应用了哪些系统科学的理论?系统科学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同上

8、什么是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内涵是什么?生态规划与可持续发展的协同表现在哪几方面?

可持续发展----是指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产生威胁的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涵:1、强调发展性2、强调持续性3、强调公平性4、可持续发展是生态、经济、社会三位一体的协调发展5、强调建立和推行一种新型的生产和消费方式6、强调人类的文明发展与观念转变。

协同表现自己随便扯????? 第三章 生态规划基本原理 1、生态规划内涵是什么?

1、规划对象为复合生态系统,以人为本:从人的生活、生产活动与自然环境和自然生态过程的关

3

系出发,追求总体关系的和谐。2、以资源环境的承载力为前提:了解系统内部的资源特征与环境容量。3、规划标准从量到序:非简单的系统组分数量,注重系统的可持续性。4、规划目标从优到适

2、生态规划目的、任务?

生态规划目的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保护人类健康,提供人类生活居住的良好环境 。2、对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等进行合理利用,提高其经济价值 。3、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完整性。生态规划任务:1、充分了解自然环境、自然环境的性能,以及自然生态过程特点和与人类活动的相互关系2、使系统的发展立足于具体的社会经济条件和自然环境的潜力,形成系统社会经济功能与生态环境支持服务功能的互补与协调,突出系统优势 3、追求系统总体关系的协调,强调系统发展的高效和持续性,改善和提高系统的自我调控和自我发展能力。 3、生态规划主要方法论?

1、模式识别的方法2、关键因素辨识法3、局部行为的模拟法4、面向过程交互式优化法5、公众参与的综合规划法 4、生态规划主要模式?

景观规划模式 景观生态学模式 生态系统管理模式 系统分析与模拟模式 乡村规划模式 环境影响评价模式

5、McHarg生态规划方法的五个步骤是什么?

①确立规划范围与规划目标②广泛收集规划区域的自然与人文资料③根据规划目标综合分析 ④进行适宜性分析 ⑤综合适宜性图(分区)的建立 6、生态规划规划的三个阶段、七步骤?

规划准备阶段——主要任务是确定规划的总则,编制规划大纲。

编制阶段——完成生态调查和评价、规划设计及决策,编写规划及相关图件。 实施与管理——按规划设计实施、管理。

步骤:编制规划大纲;进行生态调查;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生态功能区划;规划设计与规划方案的建立;规划方案的分析与决策;规划方案的审批与实施。 7、生态调查主要内容?

1、一般调查:内容主要有动、植物物种,特别是珍稀、濒危物种的种类、数量、分布、生活习性、生长、繁殖及迁移行为等情况。2、生态系统类型、结构及功能调查:特别注意土地利用类型的调查、城市绿化系统结构的调查、生态流及生态功能的调查3、社会系统调查:内容有人口的结构、流动及健康状况,科技的结构、转化及应用,科技示范区的建设现状及发展趋势,精神文明及环境

4

管理的建设与现状4、经济系统的调查: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投资结构、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环境与环境保护情况5、区域特殊保护目标调查,属于地方性敏感生态目标的有自然景观与风景名胜、水源地,水源林与集水区等、脆弱生态系统、生态安全区、重要生境6、自然灾害调查。 8、为什么要进行生态环境现状分析与评价 ?

通过分析发现系统存在的主要问题、发展的利导因子、制约因素、发展潜力及优势。找出系统中存在的反馈关系、调节机制、政策对系统局部的影响机制。确定规划需要调节的主要环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主要领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9、什么是生态功能区划?

生态功能区划是根据区域生态环境要素、生态环境敏感性与生态服务功能空间分异规律,将规划区划分成不同生态功能区的过程。 10、生态规划成果有哪些?

规划文本 规划图件 说明书 附录 11、生态规划文本编制的内容有哪些?

生态规划报告文本一般包括以下10个主要部分:①规划总论 ②规划区基本情况③现状分析与评价 ④规划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⑤规划目标⑥生态经济功能分区⑦建设的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⑧重点建设工程 ⑨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⑩实施规划的保障措施 12、生态规划中常见的基本图件形式有哪些?

1、地理区位分析图2、生态环境现状图3、污染源分布与环境监测点位置图4、生态经济功能分区图5、生态产业发展专题规划图6、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图7、人居环境建设和景观建设方案图8、实地景观与建设成效图

13、生态规划过程管理分哪几个阶段?

根据生态规划工作的进程和阶段特点,可以将规划管理分为:规划前期管理 规划中期管理 规划后期管理 第四章、生态评价

1、什么是生态评价?有何特点?

生态评价----是应用复合生态系统的观点,以及生态学、环境科学、系统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对评价对象的组成、结构、生态功能与主要生态过程、生态环境的敏感性与稳定性、系统发展演化趋势等进行综合评价分析,以认识系统发展的潜力与制约因素,评价不同的政策和措施可能产生的结果。

特点:①主观性②不确定性③ 生态评价比较的是一个多属性的目标系统,生态因子空间不是全序,

5

而是偏序的。

2、为什么要进行生态评价?

1)生态评价为生态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在开展各类生态规划过程中,首先必须进行生态评价这一基础性工作。2)通过生态评价,有助于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全面认识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发展变化规律,为科学合理开发资源、协调系统结构与功能提供依据。 3、生态评价内容?

系统辨识 ;行为模拟;趋势性预测 ;对策性预测 4、生态评价程序?

5、生态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要求?

1、相对完备性,评价指标体系能在生产、生活、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方面反映大系统整体性。2、反映系统时、空变化特征,同 时各指标应具有一定程度的独立性和稳定性。3、反映系统层次性,根据评价的需要和详尽程度对指标进行分层分级,满足系统预测、结构、功能分析要求。4、在计量范围、统计口径、含义解释、计算方法上协调一致。5、合理性,即可测、可操作、可比较、可推广,在较长时间和较大范围内都能适用。 6、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那些指标?

生态评价的指标体系可按评价对象及评价目的来确定,一般生态评价指标体系分社会指标、经济指标、生态环境指标;或人口、资源、社会、自然、环境。 7、生态评价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生态评价的方法主要有 :因子综合法;模糊评价法 ;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 。

6

8、什么是生态敏感性?生态敏感性分析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生态敏感性---指生态系统对各种自然环境变化和人类干扰的反应、敏感程度,即生态系统在遇到干扰时产生生态失衡与生态环境的难易程度的可能性大小。

生态敏感性的分析目前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通过生态因子评分法对生态敏感度进行分析评价。另一种方法是ArcInfo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为平台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 第五章、生态适宜性 1、生态适宜性概念

生态适宜性--是指区域土地的生态现状及开发利用条件,或是指在规划区内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要素的影响程度(生态要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 2、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主要目的是什么?应用范围有哪些?

应用生态学、经济学、地学及其它相关学科的原理和方法,根据研究区域的自然资源与环境特点,根据发展和资源利用要求,划分资源与环境的适宜性等级,为生态规划方案提供基础。

范围:一是城市建设用地的评价;二是农业用地的评价;三是自然保护区或旅游区用地的评价;四是区域规划和景观规划;五是项目选址以及环境影响评价。 3、生态适宜性分析原则?

在进行生态适宜性分析时应该注意两点:一是何种地块(网格)的生态适宜性;二是地块对何种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性。

在分析因子的选择上应该遵循的原则是:主导性原则;差异性原则;限制性原则;相对稳定性原则。 4、生态适宜性分析步骤?

生态适宜性分析的主要步骤包括:① 规划区域内生态资源的调研与登记。② 选择影响特定土地利用生态因子,建立评价级。③ 单因子分级评分,绘制单因子图。④ 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因子所占的权重,求取评价结果。⑤ 确定生态适宜度分级标准。⑥ 编绘生态适宜度图。⑦ 评析分析结果,确定土地开发、生态保护、建设的适宜度方向。 5、怎样筛选生态适宜性评价因子? 选择生态适宜性评价的因子要注意:

一是所选择的因子对给定的资源利用方式有较显著的影响;二是所选择的因子在网格的分布存在较明显的差异梯度。

6、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级一般划分为哪几级?

生态适宜度的评价分级一般划分为三级:很适宜、基本适宜、不适宜。或五级:很适宜、适宜、基本适宜、基本不适宜、不适宜。

7

7、生态适宜度的评价方法?

主要有:形态分析法;因素叠置法;因子组合法;逻辑组合法;生态位适宜度模型法;多因子加权叠加法。

8、什么是生态承载力?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是指一定条件下生态系统为人类生活和动物生存所能持续提供最大生态服务的能力。 特点:客观性,可变性,层次性。

生态足迹--指支持一定地区的人口所需要的生产性土地和水域的面积,以及吸纳这些人口所生产的废弃物所需要的土地的总和。 9、生态功能区划分法?

一般采用定性分区和定量分区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分区划界。边界的确定应考虑利用山脉、河流等自然特征与行政边界。

(1)一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气候特征的相似性与地貌单元的完整性,根据生态系统主要功能划分。

(2)二级区划界时,应注意区内生态系统类型与过程的完整性,以及生态服务功能类型的一致性。 (3)三级区划界时,应注意生态服务功能重要性、生态环境敏感性等的一致性。

第六章、区域生态规划

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包括那些子系统?

区域的自然亚系统是整个区域生态系统的基础;区域经济亚系统;区域的社会亚系统;区域还是一个由城镇和乡村构成的功能系统。 2、区域生态规划实质?

是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原理,根据自然、社会、经济条件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开发战略和发展决策,合理布局与安排农、林、牧、副、渔业和工矿交通事业,以及住宅、行政和文化设施等,调控区域内社会、经济及自然亚系统各组分的关系,使之达到资源综合利用、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 3、生态示范区内涵是什么?

生态示范区是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原理为指导,以协调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为主要任务,统一规划,综合建设,把示范区建设成一个保持生态良性循环,保证社会、经济的全面、健康和持续发展的行政区域。 4、生态示范区建设内容?

8

1)以保护农业生态和发展农村经济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2)以乡镇工业合理布局和污染防治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3)以自然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主要内容实现农工贸一体化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4)以防治污染、改善和美化环境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5)以保护生物多样性、发展生态旅游为主要内容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6)以上各方面综合的生态示范区建设。 5、区域生态规划主要内容?

1、区域复合生态系统结构的辨识;2、区域生态规划的指导思想与目标选择;3、区域生态经济分区与发展方向;4、主要建设领域和重点建设任务规划;5、经费概算与效益分析;6、实施生态规划的保障措施。 第七章、城市生态规划

1、什么是城市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有哪些特点?

城市生态系统是特定地域内的人口、资源、环境(包括生物的和物理的、社会的和经济的、政治的和文化的)通过各种相生相克的关系建立起来的人类聚居地或社会、经济、自然的复合体。 特点:是以人为主的人工生态系统;不完整性;对外部系统的依赖性和开放性;物质、能量、人口等的高度集中性;脆弱性;是一个人类自我驯化的系统。 2、什么是城市热岛效应?其形成原因是什么? 指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原因:1.城市内拥有大量锅炉、加热器等耗能装置以及各种机动车辆。这些机器和人类生活活动都消耗大量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传给城市大气空间。2.城区大量的建筑物和道路构成以砖石、水泥和沥青等材料为主的下垫层,下垫层保水性差,水分蒸发散耗的热量少(地面每蒸发1g水,下垫层失去2.5kJ的潜热),所以城区潜热大,温度也高。4.城区密集的建筑群、纵横的道路桥梁,构成较为粗糙的城市下垫层、因而对风的阻力增大,风速减低,热量不易散失。 5.城市大气污染使得城区空气质量下降,烟尘、S02、,N0x,C0,含量增加,这些物质都是红外辐射的良好吸收者,至使城市大气吸收较多的红外辐射而升温。 3、运行良好的城市生态系统应该有哪些表现?

适度的人口密度;合理的土地利用;良好的环境质量;充足的绿地系统;完善的基础设施;资源能优化配置;物力的经济投入;人力的充分发挥;物流的畅通有序;信息流的快速便捷;人和自然协调;社会关系协调;城乡协调;资源利用和更新协调。 4、城市生态规划的对象和目标是什么?内容和步骤是什么?

城市生态规划坚持以整体优化、协调共生、趋适开拓、区域分异、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

9

理为指导,以环境容量、自然资源承载力和生态适宜度为依据,有助于生态功能的合理分区和创造新的生态工程。

城市生态规划与调控的目的就是依据生态控制论原理规划和调节城市内部各种不合理的生态关系,提高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在外部投入有限的情况下,通过各种技术、行政和行为的诱导手段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城市生态规划的内容有两个大方面:一是可持续城市空间的规划二是可持续城市生态关系的规划

步骤:1、明确规划范围、目标;2、各生态要素的调查、评价、预测;3、生态适宜性分析;4、制定规划方案与措施;5、规划方案评价。 第八章、景观生态规划

1、景观生态规划定义?生态设计?

运用景观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从景观生态功能的完整性、自然资源的特征、实际的社会经济条件出发,通过对原有的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合理的景观格局,使景观整体功能最优,达到经济活动与自然过程的协同进化。

生态设计:任何与生态过程相协调,尽量使其对环境的破坏影响达到最小的设计形式都称之。 2、景观生态规划原则?

保护自然原则;持续性原则;多样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3、景观生态规划程序与内容。

程序:1、景观生态规划的目标与范围;2、景观生态调查;3、景观格局与生态过程分析;4、景观分类与制图;5、生态适宜性分析6、景观功能区划分;7、生态规划方案及评价。 主要内容包括:景观的生态调查、生态分析、规划方案分析评价三个相互关联的方面。 4、景观生态规划与生态设计的关系是什么?

景观生态规划:1、从较大尺度上对原有景观要素的优化组合以及重新配置或引入新的成分,调整或构建新的景观格局及功能趋于,使整体功能优化;2、具有地理科学中区划研究的性质,通过景观结构的区别,构建不同的功能区域。

景观生态设计:1、从具体的工程或具体的生态技术配置景观生态系统,着眼的范围较小,往往是一个居住小区、一条道路,各类公园等的设计。;2、强调对功能区域的具体设计,由生态性质入手,选择其理想的利用方式和方向。 5、景观生态规划主要应用于那些方面?

一、城市景观生态规划;二、农村景观生态规划;三、风景区景观生态规划。

1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yo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