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法部分问题解答

更新时间:2024-06-29 01:0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语法部分问题解答

( 2005年11月20日) 第十二章 古代汉语的基本词类

1. 古代汉语的最小语法单位是什么? 答:古代汉语的最小语法单位是词。 2. 为什么确定古代汉语某词词类归属的方法同确定现代汉语某词的词类归属有所不同?

答:词类是词的语法分类,确定古代汉语某词词类归属的方法同确定现代汉语某词的词类归属有所不同,因为现代汉语是活的语言,话语生成的机制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中,哪一种组合可以成立、哪一种组合不能成立人们都有一致的标准,因而利用语法分布基本上可以解决现代汉语的词类问题。古代汉语是一种已经退出了交际领域的语言,古代汉语的话语生成机制已经不存在于人们的头脑之中,不能主观地替代古人去判断哪一种组合可以成立,哪一种组合不能成立,不可能用自己生成的文言句子来研究古代汉语语法问题,而只能从现有的文言语言材料中归纳出古代汉语的词类系统。

3. 确定古代汉语词类的最基本的方法是什么? 答:某个词在某一语法位置上出现的频率在确定其所属词类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统计的方法是确定古代汉语词类的最基本的方法,所谓活用、兼类都要有一个量的标准或者说频率的标准。

4. 古代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有哪些?有哪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所不具备的? 答:古汉语名词的语法功能主要是多作句法结构中的主语、宾语、定语和名词性偏正结构的中心语。但名词作判断句的谓语和作状语这两项基本的语法功能是现代汉语名词所不具备的。

5. 古代汉语中名词充当状语有那些类型? 答:古代汉语名词作状语有表示时间、表示处所或方位、表示比喻、表示对人的态度、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或工具等几种类型。

6. 什么是名词的活用? 答:名词的活用是指名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词性,作为其他类别的词使用。名词的活用主要指活用为一般动词、使动动词、意动动词。 7. 什么是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如何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所谓使动动词是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或使宾语成为某类人或事物,或使宾语具备某种性质。名词活用为使动动词,表示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转变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或者使宾语发生与这个名词意义相关的动作行为。翻译为现代汉语时除了在活用词的位置上增加“使”以外,一般还要增加能够与名词搭配的动词。如“大夫种、范蠡存亡越,霸勾践”,“霸勾践”翻译为“使勾践成为霸主”,在“霸主”前增加“成为”。

8. 什么是名词活用为意动动词?如何翻译为现代汉语?

答:名词活用作意动动词是指主语认为宾语属于名词表示的某类人或事物。翻译时除了在活用词的位置上增加“把”以外,一般还要增加能够与名词搭配的动词。如“外黄富人女甚美,庸奴其夫”,“庸奴其夫”翻译为“把自己的丈夫当作奴仆”。“奴仆”前增加了“当作”。 9. 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有哪些?

答:一个名词活用作动词,它的语法位置会发生改变,根据改变了的语法位置我们可以判断名词活用作动词。主要标准有:

(1) 两个名词相连构成一个组合,这个组合既不是联合结构也不是偏正结构,那么这两个名词中的一个一定活用为动词了。如果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那么就组成述宾结构。例如:“魏王使客将军辛垣衍令赵帝秦”中的 “帝”。

(2) 名词出现在代词前面,活用作动词。如:“尔欲吴王我乎?”

(3) 名词出现在助词“所”后面,活用作动词。如:“乃丹书帛,置人所罾鱼腹中。”

(4) 名词出现在助动词“能”“可”“敢”“欲”等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5) 名词出现在叙述句中的副词后面,活用作动词。例如:“晋灵公不君。”

(6) 名词后面带有一个介宾结构,构成一个组合,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例如:“与其饥死道路,为群兽食,宁毋毙于虞人,以俎豆于贵家。”

(7) 名词出现在连词“而”前面或后面,活用为动词。例如:“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10. 古代汉语的代词和现代汉语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那里? 答:古代汉语的代词和现代汉语大的差别主要表现在指示代词的系统性方面。

11. 古代汉语里哪类代词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答:古代汉语里的无定代词“莫”和“或”是现代汉语所没有的。

12. 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系统与现代汉语的有什么不同? 答:现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系统是近指和远指二分,古代汉语的指示代词系统与现代汉语很不相同,主要有五组:近指和远指,特指和泛指,旁指代词,无定代词,谓词性代词。

13. 什么是无定代词? 答:没有确定的指代对象的代词叫无定代词。古代汉语中主要有 “或”和“莫”。“或”是肯定的,意为“有的”“有人”“某人”;“莫”是否定的,意为“没有什么”“没有人”。无定代词只能作主语。

14. 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成几类?

答:根据疑问代词指代的询问对象,古代汉语的疑问代词可以分成三类:指人、指事物、指处所。三类之间存在相互交叉的现象。

15. 形容词活用主要有几种情况? 答:形容词活用主要有活用作名词、一般动词,使动动词或意动动词。

16. 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是什么? 答:判断性质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标准主要有: (1) 形容词出现在代词前,构成一个组合。如:“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2) 形容词出现在助词“所”之后,一般活用为意动动词。例如:“俗之所贵,主之所贱也;吏之所卑,法之所尊也。”

(3) 形容词出现在助动词“能”“可”“足”等后面,活用为动词。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17. 古代汉语的状态形容词可分为几种类型?

答:状态形容词都是表达静态的描写,即表示“……的样子”。状态形容词从形式上分析,古代汉语的状态形容词都是双音节或多音节的,可分为三种类型:联绵字、重言、带“然”“如”“尔”“若”等词尾。状态形容词一般不活用作动词,它的主要语法功能是作谓语和状语。 18. 古代汉语的数词同现代汉语的数词有什么差别?

答:古代汉语的数词同现代汉语的数词有较大的差别,现代汉语的数词属于体词范围,语法性质接近于名词,古代汉语的数词经常作谓语,因而属于谓词性词类。古代汉语数词的语法性质,特别是基数词的语法性质接近于形容词。

19. 古代汉语整数和零数的表达方式与现代汉语有什么不同? 答:基数词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一般都要加“有”字。

20. 古代汉语分数表达方式需要注意什么? 答:分数的基本形式是在分母和分子之间加上“分”字和“之”字,并在“分”“之”之间加入一个同分母有关的名词。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分子、分母间不加任何字。

21. 数词有什么语法功能? 答:古代汉语数词的语法功能接近形容词,经常作谓语、定语、状语。

22. 什么是使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答:使动动词是及物动词的一个小类,它的语义特征是表达使宾语发出某种动作、行为,使宾语具备某种性质,或使宾语成为某种人或事物。及物动词带有使动宾语的时候,就是使动动词。如:“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于掌。”

23. 什么是意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答:意动动词也是及物动词的小类,它的语义特征是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质或认为宾语是某类人或事物。意动动词都是由名词或形容词活用而成的动词,不可能是原本属于动词词类的动词。

24. 什么是为动动词?它的语义特征是什么? 答:为动动词也是及物动词的小类,它的语义特征是为宾语发出某种动作或行为。不及物动词和形容词都可以活用作为动动词,带为动宾语。如“伯夷死名于首阳山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 “死名”即“为名死”,“死利”即“为利死”。 25. 古代汉语的副词有几类?与现代汉语副词的类别有什么不同?

答:古代汉语的副词有七类:否定副词、时间副词、范围副词、程度副词、情态副词、语气副词、表敬副词。在副词的系统性上,古今汉语相类似,只是古代汉语多了一类表敬副词。 26. 什么是表示禁止性否定副词?意思和否定特点是什么?

答:表示禁止性否定用“毋(无)”和“勿”,意思是“不要”。这两个否定副词都用于否定动词性成分,一般不用于否定形容词。

27. 古代汉语语气副词有几类?

答:语气副词多用于修饰名词性谓语和动词性谓语,表达各种语气。语气副词有五类:确认、测度、惊异、命令和反问。

28. 连词同介词的区别是什么? 答:连词同介词的区别是:连词位于构成同一组合的两个直接成分之间;介词位于其中一个直接成分的开头,并与这个直接成分构成介宾结构。连词连接的两项是平列关系或是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介词的语法功能是组成介宾结构,把自己的宾语引介给谓语的核心,介词连同引介的宾语同谓语的核心之间只能构成修饰关系或补充关系,不可能构成平列关系。这就是连词与介词的本质性差别。

29. 古代汉语助词语法功能是什么?

答:助词是古代汉语中高度抽象化、高度语法化的一个词类,它的语法功能是:与谓词性成分一起组成助词结构,表示谓词性成分指称化了。

30. 陈述和指称怎样相互转化? 答:语言表达基本上是由两个部分组成的,一个是指称,一个是陈述。从语法的层面来说,谓词性成分表达典型的陈述,名词性成分表达典型的指称,但是陈述和指称可以相互转化。陈述转化为指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转指,一种是自指。 31. 什么是转指,什么是自指?什么是指称化?

答:所谓转指是指谓词性成分由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或者说谓词性成分转指化以后就“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所谓自指,是指谓词性成分没有转指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只是自身一般地事物化了,不再是一个陈述。转指化和自指化统称为指称化。古代汉语的助词是谓词性成分指称化的标记,谓词性成分指称化不一定都需要标记,但是助词作为标记能帮助我们识别指称化,从而使我们更准确地理解文意。所谓自指,是指助词结构作为一个整体没有提取与原谓词性成分核心动词相关的名词性成分,并没有转而指称施事或受事,而只是谓词性成分自身一般地事物化了。转指的助词结构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名词,自指的助词结构仍是谓词性的。

32. “提取”在指称化中有什么作用? 答:所谓“提取”是指提取了原谓词性成分的施事或受事(名词性成分),这在指称化中就使谓词性成分由陈述转而指称动作行为的施事者或受事者,即“转指”,如“所见”。

33. 在古代汉语的语法系统里,指称化和名词化有什么区别? 答:名词化同指称化密切相关,但二者并不等同。在古代汉语的语法系统里,必须清楚地区别指称化和名词化,只有转指化的谓词性成分才真正名词化了。

34. 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同现代汉语的语气词相比,有什么差别?

答:古代汉语的语气词同现代汉语的语气词相比,有很大差别。从位置上看,古代汉语的语气词有三类,即句首语气词、句中语气词、句末语气词。句首、句中语气词,现代汉语已经没有了,现代汉语只有

句末语气词。古代汉语的句末语气词在现代汉语里也没有保留下来,中古以后汉语产生了一套全新的语气词,它们才是现代汉语语气词的来源。

第十三章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法结构

1. 如何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

答:分析古代汉语的句法结构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词序,即各词类在句法结构中的排列顺序,特定的词序排列可以用来标明某种句法结构。二是句法结构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古代汉语的结构关系有两个基本类型,一类是平列关系,等立、一般性转折、选择、承接、进层都包含在平列关系之中,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是互不陈述、支配、修饰、补充的,整个结构不存在一个结构的核心,因此这种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之为非核心结构关系;另一类是非平列关系,定中、状中(条件、因果、让步转折)、补充、支配、陈述都属于非平列关系,非平列关系结构的直接成分结合紧密,每个结构都具有一个结构核心,偏正结构之“正”为核心,述补、述宾结构之“述”为核心,主谓结构之“谓”为核心,因此这类结构关系也可以称为核心结构关系。对古代汉语来说,直接成分间结构关系的分析更为重要,同一个“动词+动词”组合,却可能是多种句法结构,即可能是联合结构、偏正结构、主谓结构、述宾结构、述补结构或连谓结构,同一词序排列却可以实现为多种不同的句法结构,其本质性的原因就在于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不同。三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性质,从语法性质的角度分析句法结构,则有三种类型:名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名词;谓词性结构,语法性质相当于一个动词或形容词;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当谓词性结构出现在某些语法位置(例如主语和宾语)上的时候,谓词性就减弱或消失了,名词性增强或完全转变为名词性的,总之,从陈述转变为指称,这样的句法结构可以称之为指称化的谓词性结构。 2. 古代汉语的结构基本关系有几种?特点是什么? 答:古代汉语的结构基本关系有:

(1) 联合结构。特点是直接成分之间的关系是等立的,互不说明、修饰或补充。联合结构有名词性的,也有谓词性的。

(2) 偏正结构。特点是是“修饰语+中心语”,修饰语有两种类型,一类是定语,一类是状语。 (3) 主谓结构。特点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名词性成分和谓词性成分都可以较自由地充任主语;主语都可以是受事成分;谓语多由谓词性成分充任。古代汉语的主谓结构也有许多谓语可以置于主语之前的。也有省略主语和暗换主语、谓词性成分作主语等较特殊的情况。

(4) 述补结构。特点是位置上,述语在前补语在后。从语义关系上看,补语表示动作行为的与事对象、工具、时间、处所、原因、比较对象和施事者(详见介词节)。述补结构和述宾结构都是核心在前的结构,形式上相近,但二者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不同,述宾结构是支配关系,述补结构是补充关系。古代汉语里充任补语的成分主要是介宾结构,名词性成分也可以作补语。

(5) 述宾结构。基本语序都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但是古代汉语里在某些条件下宾语要置于述语前,这是古代汉语语法的特点之一。

(6) 连谓结构。特点是直接成分都是谓词性的,连谓结构没有结构核心。连谓结构不同于谓词性偏正结构,偏正结构的直接成分间是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而连谓结构直接成分间的关系是承接关系,包括

时间上的承接和事理上的承接。承接关系属于非核心结构关系,前后两个陈述互不修饰或补充。从这一点观察,连谓结构接近于联合结构,但联合结构直接成分间是等立关系,不同于连谓结构的承接关系。 (7) 助词结构。其特点与现代汉语的助词结构形式上有很大差别,内部的系统性也很不相同。助词结构在古代汉语里的出现频率极高,语义表达复杂,语法功能丰富,是古代汉语的重要句法结构之一。 3. 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哪些?

答:古代汉语的助词结构主要有“者”字结构、“所”字结构、“之”字结构、“其”字结构。

第十四章 古代汉语的基本句类

1. 如何划分句类?

答: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对古代汉语的句子作出不同的分类,从句子的表达功能(谓语同主语间的关系)角度分类,可以得到判断句、描写句和叙述句三类;从谓语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角度分类,可以得到名词谓语句、形容词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三类;从句子本身的结构分类,可以得到复句和单句两类;从语气表达的角度分类,可以得到陈述句、祈使句、疑问句、感叹句等类。不同角度的句类之间存在着对应和交叉。从表达功能的角度分类和从谓语构成成分的语法性质角度分类得到的结果大部分是重合的,判断句多是名词谓语句,描写句多是形容词谓语句,叙述句多是动词谓语句。但是不重合的部分尤其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判断句不等同于名词谓语句,判断句也有一部分是动词谓语句,同样,描写句也不等同于形容词谓语句,叙述句也不等同于动词谓语句。

2.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几种?

答: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七种:

(1)“主语+谓语+也”。 (2)“主语+者+谓语+也”。 (3)“主语+者+谓语”。 (4)“主语+谓语”。

(5) “主语+副词+谓语+(也)”。 (6)“主语+为+宾语”。 (7)“主语+是+宾语”。 3. 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几种? 答:古代汉语判断句的基本表达功能有几种:

(1) 表示类属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属于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的同类。 (2) 表示等同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就是谓语所表达的人或事物。

(3) 表示比喻关系,即主语表达的人或事物在某些方面就像谓语表达的人或事物一样。

(4) 表示主语同谓语之间某种复杂的语义关系,即说话人把复杂的表达内容,用判断句的形式表达出来,以求达到强烈确认的表达效果。 (5) 谓语表示造成某种结果的原因。

4. 根据谓语的构成情况,古代汉语的描写句可以分成几类? 答:根据谓语的构成情况,古代汉语的描写句可以分成三类:

(1) 单个形容词作谓语。 (2) 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谓词性偏正结构作谓语。 (3) 以形容词为核心的述补结构作谓语。 5.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的形式标记有几种? 答:古代汉语里有标记的被动句基本句型有五种。

(1)“及物动词+于+施事者”。 (2)“为+施事者+及物动词”。 (3)“见+及物动词”。 (4)“为+施事者+所+及物动词”。 (5)“被+(施事者)+及物动词”。 6. 如何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答:可以从三个方面去考察和识别一个句子是主动意义还是被动意义。

(1) 谓语动词如果是表示人的动作,而主语却是一个非指人的名词,那么这个句子是被动句。 (2) 谓语是及物动词,从表面上看主语也可以认为是这个及物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但是谓语动词后没有宾语,并且也无法补出宾语,在这种情况下,句子是被动意义。

(3) 在主动宾完备的句子里,如果宾语所表达的事物属于主语所表达事物自身的一部分,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又是对主语不利的,句子一般也是表示被动意义的。 7. 划分复句与单句的基本依据是什么?

答:复句与单句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分类而得出的句类,划分复句与单句的基本依据是句子最高层次上直接成分间的结构关系结构关系决定每个具体的句子属于复句还是单句。

8. 古代汉语的复句有几种类型? 答:古代汉语的复句可以分为五种类型。

(1) 等立复句。 (2) 转折复句。 (3) 选择复句。 (4) 承接复句。 (5) 进层复句。

9. 教材对古代汉语单句的划分有什么特点?

答:单句是同复句相比较而存在的,过去一般认为复句有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依据教材的复句标准,教材只把过去一般认为是联合复句的句子认作复句。而所谓“偏正复句”,因其两个直接成分间存在修饰与被修饰的关系,最高层次上存在句法核心,所以教材把它归入单句,认作谓词性偏正结构实现而成的单句。过去一般认为从属分句的部分,教材认作状语,过去一般认为主要分句的部分,教材认作中心语。 10. 充任状语的自指化谓词性成分有几种类型?

答:充任状语的自指化谓词性成分,有三种类型:有标记的指称化谓词性成分作状语,即助词结构作状语;无标记的指称化谓词性成分作状语;介宾结构作状语。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y7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