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更新时间:2024-03-08 13:3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17课 空前严重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世界经济危机

1.“哈定—柯立芝繁荣”

美国资本主义在经济上,在国际影响上都有了巨大的发展,成了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主义国家。种种因素结合起来,造成了美国的巨大工业发展,从而提高了它的政治力量。这些因素包括:战时和战后20亿美元贷款的资本输出,这大大刺激了美国的生产和输出;从遭受战争摧毁的欧洲列强手上夺得了世界市场;大规模实行加快制度或工业的“合理化”;大量的分期付款购买制度的发展;汽车及各种奢侈品工业的扩充;美国南部的工业化等等。这些因素汇合起来,形成了美国雇主牟取巨利的乐园。美国雇主们成了全世界资产阶级妒羡的对象……这一疯狂牟取利润和反动的时期,在美国资本家的回忆中是一个黄金时代。在这时期,雇主们的中心目标无非是极紧张地加快工人的工作,让他们能吞食更多的利润。

──福斯特《福斯特自传》人民出版社1953年版

【解读】第一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这一时期,恰巧在共和党总统哈定(1921—1923年8月在任)和柯立芝(1923—1929年在任)任期之内,所以美国这一时期的经济繁荣又被称为“哈定—柯立芝繁荣”,有人也称之为“共和党的十年”。由于他们都采取自由放任政策,又称为“自由放任”的十年。二十年代的经济繁荣主要表现为工业生产的增长,其中以汽车工业、建筑工业和电气工业的巨大发展为支柱。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总产量约占世界工业生产的一半,总产值达到694.17亿美

元,国民收入840亿美元。

导致柯立芝繁荣的因素有如下几点:1.因世界大战的刺激而迅速发展起来的高水平的军工生产技术战后纷纷转为民用,战争期间受到抑制的消费需求在战后发展起来,其中电气化和住宅建筑业的拉动最为明显。2.理论科学和应用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为各国经济的转型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条件。3.资本家大力推行生产合理化运动,采用自动传送带装置,实行标准化生产,降低了成本和价格。4.美国利用欧洲各国战后经济尚未恢复以及它们财政上对美国的依赖,增加海外投资,夺取海外市场。5.商业界的赊销和分期付款,刺激了超前消费。6.柯立芝政府和垄断资本集团的主观努力构成了柯立芝繁荣的主观因素。柯立芝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刺激美国经济的发展,其中包括实行高额进口关税,减少公共开支,降低所

得税和公司税等。

但是,美国二十年代的繁荣后面隐藏着深刻的危机:1.垄断资本的进一步集中和扩大加深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从1923—1929年,产值在100万美元以上的大企业由10 327家增加到11 763家,产值从402亿美元增加到488亿美元。2.工业的繁荣主要是新兴工业,部分传统工业,如采煤、纺织、铁路运输等一直不景气,而且农业也一直存在着慢性的危机。3.股票投机成风,使二十年代的繁荣带有很大的虚假性。4.促使繁荣的一些因素也在逐渐消失,欧洲各国经济恢复完成后,对美国的产品和海外市场形成挑战。总之,二十年代的繁荣背后孕育着深刻的危机,加上共和党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对这些

危险因素视而不见,从而导致了1929年的大危机的空前灾难。

2.自由放任主义

“自由放任主义”的法文原意是俗语“让我们自己干”,传统的说法认为这是在17世纪末的某个时候由商人勒让德在致科尔伯特的一封信中提出来的。不过,首先使用这一习语的作家无疑是马克〃D〃阿让松,他在1751年明确地把这一习语与自由放任主义的学说联系起来。马克也是热情鼓吹政府对贸易放任自流有经济好处的鼻祖。他说,管得最好的政府是管得最少的政府。他声称,工业衰落的真正根源正是

在于政府对它们的保护。“随着世界的文明进步,自由放任代表了大多数公众的心声。”“政府不应当去做或试图去做任何事,这是普遍的原则;在这些场合,政府的座右铭或格言应当是──无为而治……农业、工业和商业对政府所提出的要求,就像第欧根尼对亚历山大提出的要求一样合情合理、毫不过分:请不要

挡住我的阳光。”

──凯恩斯《预言与劝说》,江苏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解读】自由放任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各个资本主义国家所奉行的经济思想和政策。1776年著名经济学家亚当·斯密在《原富》中批判了商业资本主义时期的重商主义思想,倡导“自由放任主义”。按照这一理论,在经济活动中,社会必须保证广大生产经营者的自由和充分的竞争,使价值规律充分发挥作用,调节社会经济的结构和运行。经营者可以自由出入市场,消费者可以自由选购商品,不存在市场出入障碍,不存在市场机制不能发挥作用的领域,而对外则强调自由贸易,反对保护。事实上,自封建社会末期,特别是资产阶级政治革命完成至19世纪末期的市场确实具备这样的特征。经营者规模较小,垄断尚未真正形成,新建立的资产阶级政府奉行不干预经济的原则。这一切使得市场能够实现较公平和充分的竞争,价格能够反映价值并随着供求变化而波动,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发挥着重要的调节作用。英国是较早奉行自由主义的政策的国家,19世纪30年代,英国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可以凭借强大的经济力量同其他对手进行竞争,而不必再依赖过时的超经济手段控制殖民地,所以从这时起,开始了英国历史上以自由主义为特征的维多利亚时期,长期奉行自由贸易政策。但是,市场调节充分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一定条件,即市场必须允许和存在自由竞争。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壮大,市场机制自身的缺陷和局限性也日益显露出来,并造成严重后果,市场开始“失灵”。市场缺陷主要是由三种原因造成的:一是市场障碍,即市场上存在阻碍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因素,使之不能进入并施展其作用;二是市场机制的唯利性,它是一种非理性的调节,有些经济领域它不愿进入;三是市场调节的滞后性和被动性,它是一种事后调节。另外,市场竞争不可避免地存在两种不良倾向:一是限制竞争,使自己谋取和维护对商品价格和市场的操纵地位以赚取超额利润;二是不正当竞争,采取不正当方式和手段以获取非法利润。由此造成的社会经济结构和运行上的严重后果迫使人们思考对策,以排除市场障碍、弥补市场缺陷。这个重任自然就落到了最有权威和力量的国家的身上。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国家绝不能再像从前那样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而必须主动介入经济管理。从19世纪末开始,美国率先颁布和实施了反托拉斯法,即现在我们所谓的反垄断法。

可以说,反垄断法是国家应对经济危机的最有效的法律手段。

1.自由放任主义是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占主流地位的经济思想和政策,它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认为通过市场调节,经济可以自己达到供求平衡。2.自由放任主义有其本身固有的缺陷,看不见的手并不能完全自动调节,达到供求平衡。3.进入垄断资本主义时期以后,由于各国之间的竞争加剧,国家干预经济的呼声和压力越来越强大,自由放任主义逐渐成为一种过时的思想和政策,国家干预经济的趋势越来越明

显。4.大危机宣布了自由放任主义的彻底破产,凯恩斯主义成为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主导思想。

3.胡佛村

全国人民越来越恼火,脸色越来越难看,传说也越来越多:有人说胡佛在比利时办救济事业发了大财;有人说连狗都讨厌胡佛;还有人说他是1932年3月把查尔斯〃林白的儿子绑架并加以杀害的主谋。用铁皮罐、纸板和粗麻布搭起来的棚户叫做“胡佛村”(纽约曼哈顿区就有两个大胡佛村,一个在河边车路下方,另一个在中央公园的尖顶方碑附近);“失业的”(原来是个形容词,这些年变成了名词)手里提着的装破烂的口袋叫做“胡佛袋”;在北卡罗来纳州,乡下的贫民把破汽车前部锯掉,套上骨瘦如柴的骡子,叫做“胡佛车”(政府想改名为“不景气车”,但没人买账)。在公园长凳上躺着过夜的人用旧报纸裹身取暖,叫做“胡佛毯子”;衣袋翻过来,一个钱也找不到,叫做“胡佛旗”;野兔被饥饿的农民抓来吃,

叫做“胡佛猪”;杂耍演员插科打诨说:“什么?你说生意好起来了吗?你的意思是说胡佛死了吗?”有的还说:胡佛向财政部长梅隆要五分钱给一个朋友打电话,梅隆回答说:“这里是一角钱,你把两个都挂

了吧。”

──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1932—1972年美国实录》,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

【解读】1929~1932年的大危机沉重打击了美国,使人民深受其害。失业人数猛增,1933年失业工人达到1 700万,甚至连许多技术人员都找不到工作。失业伴随着大范围的饥饿,一方面是西部农场主的大量粮食卖不出去,另一方面是许多人没有饭吃,被迫流浪各地,寻找救济和食物。在高峰时期,美国有200万流浪者。许多失业者和流浪者进入城市,在城市的角落或垃圾站附近聚居下来,靠捡拾垃圾和乞讨为生,利用从垃圾堆中捡到的破铁罐子、碎木片和纸板搭成小房子,惨淡度日。而此时的胡佛及其领导的政府仍然固守传统的自由放任主义原则,认为经济危机是正常现象,甚至在1930年宣布,声称美国的经济是建立在稳固和繁荣的基础之上的,大危机只是一种心理现象,甚至亲自挑选了萧条这个词来描述当前的景象,认为它不像危机或恐慌那么吓人。当一些工商业的代表到白宫要求总统采取挽救危机的紧急措施时,得到的回答是:“先生们,你们迟来了六个礼拜,危机现在已经过去了。”胡佛政府一方面对危机抱着乐观和观望的态度,另一方面又采取鸵鸟政策,认为救济失业不应该是政府的主要任务,人民应该采取自愿联合的办法解决失业问题,甚至于派遣军队驱散为了得到退伍军人福利金而“向华盛顿进军”的退伍军人。人们仍然没有忘记胡佛在总统就职演说中所提到的要让每家的锅里天天都有一只鸡,车库里都有一辆汽车。于是胡佛村和胡佛猪以及胡佛车等特定名称应运而生,成为对胡佛政府无能解决危机和反动政策的绝妙讽

刺。

1.危机给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2.胡佛的政府和他的反危机政策已经彻底失败,胡佛已经彻底失去了人民的信任。3.必须采取坚决的反危机措施,才能挽救美国经济,挽救美国的民主,救人民于水火

之中。

4.兄弟,能施舍我一角钱吗?

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所以我随大流跟着大伙,/当有地可种,有枪可扛的时候,/我总是在那儿,在那儿工作。/他们过去常说,我在编织一个梦,/梦见安宁与繁荣的前途。为什么我得排着长队,/为领一份面包苦苦等待?/我曾建一条铁路,火车奔驰,/让它与时间比赛。/我曾建一条铁路,/如今它建成啦,/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我曾建一座高塔,耸入云霄,/用砖头、铆钉和石灰料。/我曾建一座高塔,/如今它建成啦,/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我们曾穿着卡其军装、/嗨,看上去真棒,/扬基歌歌声嘹亮。/五十万只靴子踏着沉重的步子/我就是那年轻的鼓手。/喂,你记得吗,他们叫我阿尔/一直

叫我阿尔。/喂,你记得吗,我是你的伙伴/兄弟,你能施舍一角钱吗?

──戴安娜〃拉维奇编:《美国读本: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

【解读】《兄弟,能施舍我一角钱吗?》这首歌最初出现在1932年在纽约舒伯特剧院首演的《有关美国的史料》这一讽刺时政的音乐剧中,作曲E·Y·哈伯格,谱曲者是杰·戈内。这首歌在大萧条中被广泛流传,成为大萧条的圣歌。也正是由于这首歌,《有关美国的史料》这部讽刺剧在纽约舒伯特剧院共演

出了77场。

从这首歌中可以看出:①歌词的主人公过去在编织着一个梦,那就是有地可种,有枪可扛,有工作可做,满世界都是繁荣和安宁,这个梦也就是人人都向往的美国梦,是二十年代美国繁荣时期的写照。②主

人公曾经努力工作,参加过铁路的修建,这是十九世纪后期美国最重要的产业之一;也曾经作为建筑工人为国家的繁荣做过贡献,而且这位名叫阿尔的主人公还曾经作为军人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同其他50万军人一样为了国家浴血奋战。③如今,他同其他人一样,也失业了,不得不为了领一份救济面包而排长

队,为了一角钱而沿街乞讨。

1.这首歌生动地反映了大危机对普通民众的沉重打击。2.原本繁荣和富裕的美国梦破灭了,工人、农民和退伍军人都被推到了失业、流浪和领取救济的队伍之中。3.这首歌也是普通人民对胡佛及其政府

无力应对危机,不顾人民死活的反动政策的有力控诉。

5.胡佛式自由主义及其反危机措施

?材料一?它是一种虚假的自由主义,把自由主义解释为政府经营商业,使我国的商业官僚化的每一步骤都动摇了自由主义──政治平等、言论自由、集会自由、出版自由和机会均等──的根基。这不是通向更大自由的道路,而是遏制自由的道路。自由主义的创立不是为扩充官僚政府,而是要限制它。真正的自由主义追求一切合法的自由。它首先坚信,倘若没有这种自由,那么对所有别的幸福和利益的追求都是徒劳。这一信念是美国一切进步──无论是政治上或经济上──的基础。自由主义的确是这种精神的力量,它出自对这一点的深切认识,即若是要保存政治自由,经济自由便不能被剥夺。即便政府经营商业能够带给我们更高,而不是更低的效率,从根本上反对它的力量仍然不会改变,不会减弱。政府经营商业将损害

政治平等。

──戴安娜〃拉维奇编:《美国读本:感动过一个国家的文字》,国际文化出版公司2005年版

?材料二?经济不景气的问题绝不能用立法的行动或行政的声明来解决的。经济的创伤只能由经济实体的细胞──生产者和消费者──来自我治疗的。这两方面的合作可以加速复原的过程并且减少不利的副作用……每一个人都应该设法帮助比他不幸的邻居;每一个企业都应该帮助它的雇员;每一个社区和每一

个州都应该负起责任来组织就业和救济活动。

──胡佛的第二个年度国情咨文,选自《美国总统咨文汇编》(英文版)

【解读】胡佛一直是美国历史上颇受争议的人物,他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曾因向欧洲遭受战乱的地区分发救济和援助物资而获得了国际声誉,然而却无力应对1929年的大危机,其根本原因就是从他开始政治生涯直到担任总统,包括大危机前后,一直没有放弃过时的自由放任主义的哲学,反对政府的干预经济。从材料看:①胡佛所谓的个人自由主义就是企业家、资本家的自由竞争,自由放任而不受约束;他主张对经济事务的干预应该减少到最低限度;对于经济灾难、社会贫困等问题采取私人自愿捐助与合作的解决办法。②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哲学”思想体现在其对付大危机所采取的消极干预上。他推行的自愿联合政策是和他坚持反对联邦政府采取大规模的救济措施联系在一起的。胡佛对这场大危机完全没有思想准备。他完全凭着繁荣时期的“老经验”,确信依靠市场自行调节和政府的自由放任政策可以使美国安然渡过危机。③他坚决反对由联邦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反对所有会降低私人能量或阻碍私人投资与进取心的任何法案。他一再宣称,救济失业工人纯粹是私人慈善机关和地方当局的事,由联邦政府来干预这种事是

与美国制度的传统相抵触的。

1.虽然胡佛的反危机措施已经不完全等同于那种视而不见、撒手不管的彻底的自由放任政策,如他执政期间建立的复兴金融公司、通过的《农产品销售法》等,均是对当时社会经济生活的一种干预。但是,他反危机政策措施的核心是“自愿联合政策”,所采取的消极的以自由放任为原则的反危机政策措施是远

远不够的。2.当多数美国人认为需要对经济机构进行彻底检修时,他却以维持其运转为目的,认为只要恢复20年代的企业机制就够了。胡佛不仅未能制止危机,反使危机严重恶化,从而为美国人民和历史所否定。3.胡佛的自由放任主义哲学及其反危机措施也为后来罗斯福“新政”能够成功对付大危机提供了

重要的借鉴。

6. 1932年进口税法

从1932年3月1日起,根据本法规定,一切输入联合王国的商品,除条文中规定的免除课税的商品

外,一律课以相当于商品价值10%的关税。

──齐世荣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第一分册,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解读】经济危机给各资本主义国家都带来沉重的打击,为了应付危机,纷纷采取措施转嫁危机,以邻为壑,实行损人利己的自保政策。随后展开的激烈的贸易战、关税战和货币战不仅破坏了世界经济关系,

恶化了相互之间的关系。正是在这一背景下,英国政府宣布了1932年进口税法。

1. 1932年进口税法是大危机期间各国为了应付危机而采取的应付危机的一种解决办法。2.进口税法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国内市场,抵御外国商品的竞争。3.它的实施标志着大英帝国所推行的长达80年的

自由贸易政策的终结,也是自由放任主义走向结束的一个标志。

7.帝国特惠制

1929年开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大危机迫使英国完全放弃自由贸易政策,于1932年2月9日公布“进口条例”。按照条例,除有特殊规定者外,输入英国的货物一律从价征10%进口税,并另征附加税;在同年7月召开的渥太华帝国经济会议上,本着“己国生产者第一,帝国生产者第二,外国生产者最后”的原则,英国和自治领及自治领之间签订11个双边协定。主要内容有:英国对来自自治领和殖民地的进口商品,给予关税优待;英国限制从帝国以外的国家输入农产品,以保证帝国各自治领和殖民地农产品在英国的销售市场;英国工业品输往自治领和殖民地时相应享受优惠待遇;对来自英国以外国家的商品则征收高额关税。帝国特惠制从形成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在一定程度上使英国保住了帝国市场,抵挡住美、德的

压力。1938年,英国出口到帝国内的货物占出口总额40%,进口则占进口总额的一半。

──《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4年版

【解读】1929年爆发的全球性的大危机沉重打击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为了减轻危机的打击,各国在国内采取各种各样的反危机措施,如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德国的纳粹党上台所采取的国家干预经济发展军工工业的沙赫特计划等。同时,大危机也激化了各个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面对全球性的经济危机,它们不是相互协调一致,共同应对危机,而是采取贸易战、货币战和关税战等损人利己的自保措施,高筑关税壁垒,以美国1930年胡佛总统签署《霍利──斯穆特关税法》为契机,各个国家纷纷采取相应的报复措施,展开了激烈的关税战和贸易战。其实,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德、美、日的相继强大,英国的工业产品在世界市场上面临越来越强劲的竞争。为了维护英国的利益,英国政府就热衷于在帝国范围内推行帝国特惠贸易,而1929年爆发的大危机最终为帝国特惠制的确立提供了契机。在1932年的渥太华帝国会议上,英国与各自治领签订了一系列贸易协定,双方给各自的产品进入对方的市场提供优惠,减免关税;对外则高筑关税壁垒。英帝国特惠制后来逐渐演变为英联邦特惠制。英联邦特惠制有利于维持英

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的联系,并起到了阻止其他国家产品涌入英联邦市场的作用。1977年英联邦特惠制宣告

结束。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是大危机期间英国及其殖民地为了应对危机而采取的自保措施。帝国特惠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英联邦内部贸易的作用。帝国特惠制恶化了英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报复,从而导致了大危机期间世界各国贸易关系更加混乱,从而进一步恶化了英镑集团同美元集团以

及金本位集团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共同应对面临的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8.1932年的国际形势与洛迦诺时代的国际形势的对比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

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

球通史》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解读】20世纪20年代,随着对德国战争赔款问题方案的逐步确定,1925年在瑞士的洛迦诺城召开了洛迦诺会议,法德之间实现了表面上的和解,德国加入了国联,世界裁军会议也多次召开,一战的敌对情绪逐渐让位于繁荣时期的和平和合作主义精神,似乎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歌舞升平。然而,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对于20年代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国际协议形成了挑战,首先是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战债问题已经无法执行,虽然美国总统在1931年发布了延债令,并一再声明,战债与赔款问题不能挂钩。在1932年的洛桑会议上,虽然在事实上取消了德国的赔款,但美国并不买账,从而导致美国同欧洲欠债国家之间的矛盾。危机除了打击了20年代的各种国际协定外,还引起了经济领域的各种冲突,各国为了减轻危机,纷纷采取损人利己的自保措施,相互之间实行贸易战、关税战和货币战。受大危机的打击,20年代的裁军尝试也逐渐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封建军事传统较浓厚的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军备,对外侵略,企图转嫁危机,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9·18事变,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兴

起,并逐渐形成了亚洲和欧洲的战争策源地。

1.大危机破坏了20年代的和平局面和已有的各种国际协定,使民族利己主义的政策逐渐在各国得势。2.国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充满矛盾和火药气味。3.大危机为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和德国一步步攫取政权提供

了契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进剂

国与英联邦成员国的联系,并起到了阻止其他国家产品涌入英联邦市场的作用。1977年英联邦特惠制宣告

结束。

帝国特惠制的建立是大危机期间英国及其殖民地为了应对危机而采取的自保措施。帝国特惠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英联邦内部贸易的作用。帝国特惠制恶化了英国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引起了其他国家的报复,从而导致了大危机期间世界各国贸易关系更加混乱,从而进一步恶化了英镑集团同美元集团以

及金本位集团之间的关系,不利于共同应对面临的全球性的政治和经济危机。

8.1932年的国际形势与洛迦诺时代的国际形势的对比

我察看了当今的世界,并将现在的情况与那时的情况作了对比,我不得不承认,由于某种原因,由于某种难以确切指出的东西,世界近两年正在倒退。各国相互之间不是更加接近,不是在增进友好的程度,

不是在向稳定的和平迈进,而是又采取危及世界和平的猜疑、恐惧和威胁的态度。

──英国外交大臣奥斯汀〃张伯伦1932年在《泰晤士报》上发表的言论,转引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

球通史》下册,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解读】20世纪20年代,随着对德国战争赔款问题方案的逐步确定,1925年在瑞士的洛迦诺城召开了洛迦诺会议,法德之间实现了表面上的和解,德国加入了国联,世界裁军会议也多次召开,一战的敌对情绪逐渐让位于繁荣时期的和平和合作主义精神,似乎资本主义世界一片歌舞升平。然而,1929年的经济大危机对于20年代所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的国际协议形成了挑战,首先是关于德国的赔款问题和战债问题已经无法执行,虽然美国总统在1931年发布了延债令,并一再声明,战债与赔款问题不能挂钩。在1932年的洛桑会议上,虽然在事实上取消了德国的赔款,但美国并不买账,从而导致美国同欧洲欠债国家之间的矛盾。危机除了打击了20年代的各种国际协定外,还引起了经济领域的各种冲突,各国为了减轻危机,纷纷采取损人利己的自保措施,相互之间实行贸易战、关税战和货币战。受大危机的打击,20年代的裁军尝试也逐渐停止,取而代之的是几个封建军事传统较浓厚的国家开始大规模的扩张军备,对外侵略,企图转嫁危机,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9·18事变,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法西斯势力在德国兴

起,并逐渐形成了亚洲和欧洲的战争策源地。

1.大危机破坏了20年代的和平局面和已有的各种国际协定,使民族利己主义的政策逐渐在各国得势。2.国际关系变得越来越充满矛盾和火药气味。3.大危机为法西斯势力在日本和德国一步步攫取政权提供

了契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推进剂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y6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