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东精选景点景区资料

更新时间:2023-10-08 05:2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祁东黄花菜节导游解说词(初稿)

女士们、先生们:

大家好,我是导游员 ,花海踏歌起舞,洪城盛装欢迎!欢迎大家来祁东做客!在接下来的时间,我将陪伴大家游览祁东黄花菜节的风景,希望通过我的讲解,能够让您对祁东留下非常美好的印象,同时也希望您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现在我们就开始今天的游览行程吧。

(一)

千里湘江中游,雁城衡阳西南。祁东县地处衡阳市西南部,湘江中游北岸,东抵衡阳,西接永州,临近沿海,紧靠两广,据湘桂交通要冲,扼衡阳市西南门户,地理位置重要,素有“湘桂咽喉”之称,1949 年解放战争中黄土铺为衡宝战役决战战场。境内重岗复岭,田畴阡陌,溪流纵横,泉井遍布,西部四明山脉逶迤,中部祁山绵延,东南湘江环流,古有“祁山叠翠,湘水环清”之美誉,被赋予“湘南明珠”的称号,唐代诗人李颀在《渔父歌》中咏:“持竿湘岸竹,热火芦州薪。绿水饭香稻,青河包紫鳞。”十分逼真地描绘了祁东境内鱼米之乡的图景。祁东又是著名的“中国黄花之乡”、“将军之乡”、“黑色金属之乡”,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 “中国曲艺之乡”。近年来,先后荣获“省级文明县城”、“全省城乡环境卫生十佳县”等称号。

祁东历史悠久,人杰地灵,人文璀璨。春秋属楚南地,西汉时属泉陵侯国。三国初属蜀地,刘备死后归吴,吴孙皓元兴元年至天纪四年间 (264 ~ 280) ,分泉陵置永昌、祁阳二县,县治分别设砖塘和金兰桥。隋唐以来合称祁阳,1952 年,分治祁东县、祁阳县。境内小米山古墓遗址,已有2800年历史,深厚的农耕文明,五百年的祁

1

剧,千年的渔鼓,孕育了“会读书、会经商、会当兵”的一代代杰出的祁东人,三国时期蜀相蒋琬,明清重臣宁良、陈荐、陈大受,革命志士王如痴、曹炎,文化名人管锄非、周策纵,军政领导雷鸣球、龙新民等,皆诞于此。当前有祁东籍将军14人,两院院士2人,省部级领导7人,司级领导78人,省内处级干部1300多人。

祁东资源富集,境内地下矿藏多达30余钟,铁、铅锌等矿产资源丰富,其中铁矿已探明储量5亿吨以上,居中南地区之首,铅锌蕴藏量138万吨以上,清水塘的铅锌矿已有 300 余年的开采史。

祁东气候温和.具有四季分明,作物生长期长,热量较足而不稳定,雨量充沛而季节分配不均等特点。年平均气温 17.9 度,降水量 1232.9 毫米 ,日照率 36%, 有霜日 16 天。农作物以产稻谷、红薯、席草、黄花、百合、槟榔芋、生姜、湘莲而闻名。其中,黄花菜、席草、香芋和生姜被誉为“祁东四宝”,“祁东黄花菜”和“祁东中秋酥脆枣”是全国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民间流传“小满席草青,归阳变成金;夏季黄花香,人人喜气扬”的谣谚。祁东是中国黄花菜原产地。黄花菜种植总面积达16万亩,菜农约40万人。黄花菜总产量和销售量占到全国的70%以上,花可观,菜可品,发于春,开于夏,设繁花美景于山野,集美味、美颜、抗抑郁、抗肿瘤于一身。

祁东文物和名胜可观。百里黄花可忘忧,四明山之巍峨,状元桥之传说,朝天岩之奇异、五龙寺之香火、管锄非故居之梅魂、沙井湾古民居之风俗、烟江石燕之灵秀,梅塘烟雨之奇特,燕子岩之深邃,熊罴岭之险峻,石门之幽静,温泉之神奇,为历代文人所咏歌。苏东坡对黄花菜十分赞赏,诗云:“萱草虽微花,孤秀能自拔”,朱熹《萱草》诗云:“春条拥深翠,夏花明夕阴,北堂罕悴物,独尔淡冲襟。”庙冲之石门,因两峡夹立,峭壁上合,拱立如门而得名,柏泗在《游

2

石门》诗中云:“石在门何在 ? 人闲境亦闲;有扉云欲扣,无锁月常关。曲水留人住,归禽送客还;桃源疑既入,不见屋千间。”清顺治八年 (1651) 王夫之曾到此游览和避难。

(二)

流火的七月,祁东县委县政府举办“2016中国·祁东黄花菜节”,修缮文化遗址彰显县域底蕴,振兴黄花产业富强农业,发展乡村旅游促进精准扶贫。四大活动,上下联动。“黄花菜·黄金菜”创建省级“黄花菜出口质量安全示范

区”、“渔鼓乡音·黄花乡情 ”黄花菜节开幕式、“舌尖上的黄花仙子”名厨竞技黄花宴、“黄花仙子起舞百里花海”乡村游。听一听祁东渔鼓,品一品舌尖上的黄花仙子,赏一赏“黄花仙子起舞百里花海”。

下面就让我们共同见证黄花菜到“黄金菜”的质量槃盘;请您在畅游花海中感受黄花仙子的风情;让您现场观摩绿色食品——黄花菜制作工艺的全部流程。去管锄非故居触摸画骨梅魂,上朝天岩体验大自然的奇异险峻,五龙寺的香火,衡宝战役的烈士忠魂,洪塘牌坊、梅塘烟雨、沙井湾古民居、以及心旷神怡的黄花婚纱摄影基地,都将美不睱接,令人期待。

黄花菜,孔子叫她金针菜,苏轼称她为宣草,国人叫她母亲花。又名忘忧草、疗愁花、鹿葱花、安神菜、健脑菜、谖草、宜男等,属百合科萱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黄花菜色泽金黄,香味浓郁,食之清香、爽滑、嫩糯、甘甜,自古有“席上珍品”之美誉。公元1488年,祁东人于大山中发现野生黄花菜这一珍贵食物,率先移植栽培,并首创黄花菜蒸制技术,沿袭至今。既是一种观赏花卉,又是珍贵的食品。

古代民间喝喜酒的最后一道菜是黄花菜,最后一道菜都已经上完

3

了,黄花菜都凉了,赶到席上还能吃什么呢?“黄花菜都凉了”这个俗语原来是说那些赴酒席的人去迟了,后来就用这句话来表示做事情错过了最佳时机,太晚了实现不了预定的目的。这里我们讲了“黄花菜都凉了”的典故,那么有人知道为什么黄花菜要放酒席的最后一道菜吗?有关黄花菜始见载于《诗经》, 黄花菜性平、味甘、微苦,归肝、脾、肾经;有清热利尿,解毒消肿,止血除烦,宽胸膈,养血平肝,利水通乳,利咽宽胸,清利湿热,发奶等功效;主治眩晕耳鸣、心悸烦闷、小便赤涩、水肿、痔疮便血等病症。民间认为黄花菜能帮助醒酒开胃,所以,安排黄花菜放在酒席的最后一道菜,符合生活规律。不得不说,古人的一句“黄花菜都凉了”一语双关,生动形象的把民间的生活规律和日常的道理结合起来,这也就是这个说法能长久的流传下来的原因。

萱草忘忧喻母,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诗经·伯兮》云:“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释意:萱草本作谖。谖,忘也。此诗之意为,思不能自遗,故树此草玩味,以忘忧也。以萱草寄寓对母亲称颂之意。说起忘忧草,还有一段动人的传说,秦末农民起义领袖陈胜起义前,家境贫寒,又身患疾病,全身浮肿,常乞食度日。一天,有位姓黄的老母煮了些萱草花,送给陈胜吃,陈胜饥寒交迫,见萱草花香扑鼻,便狼吞虎咽般连汤一并喝完。此后,黄母常以萱草相送,陈胜吃了多日,身上浮肿消退,身体日益强壮。后来陈胜起义,成了历史上首开先河的农民领袖,为谢黄母之恩而请她住在家里,并将萱草称为“忘忧草”。

我们黄花菜呀,全身都是宝,既是美食,又有药用价值,而且黄花菜也是非常美丽的,属兰草科,祁东的老百姓最喜爱黄花菜了,对

4

美丽的未婚女子称“黄花女”。“黄花闺女”一词,普天下几乎人人皆懂。“黄花”究竟指的是什么呢?有三种说法。

一说是梅花。南北朝刘宋时,宋武帝有位女儿寿阳公主,生得十分美貌。有一天,她在宫里玩累了,便躺卧于宫殿的檐下,当时正逢梅花盛开,一阵风过去,梅花片片飞落,有几瓣梅花恰巧掉在她的额头。梅花渍染,留下斑斑花痕,寿阳公主被衬得更加娇柔妩媚,宫女们见状,都忍不住惊呼起来。从此,爱美的寿阳公主就常将梅花贴在前额。寿阳公主这种打扮被人称为“梅花妆”。传到民间,许多富家大户的女儿都争着效仿。但梅花是有季节性的,于是有人想出了法子,设法采集其他黄色的花粉制成粉料,用以化妆。这种粉料,人们便叫做“花黄”或“额花”。由于梅花妆的粉料是黄色的,加之采用这种妆饰的都是没有出阁的女子,慢慢地,“黄花闺女”一词便成了未婚少女的专有称谓了。

二说是菊花。以上的说法是民间传说,贴花黄之风俗比刘宋时期早,北朝民歌〈木兰诗〉中就有“对镜贴花黄”一句,而北朝的建立是早于刘宋的,北魏一个普通民间女子早已贴花黄,可见这一风俗可能在东晋之前就有了。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呢?原来,古时未婚女子在梳妆打扮时,喜爱“贴黄花”,就是妇女们根据自己的爱好,用黄颜色在额上或脸部脸两颊上画成各种花纹;也有用黄纸剪成各种花样贴上的。“黄花”又指菊花。因菊花能傲霜耐寒,常用来比喻人有节操。所以,在闺女前面加上“黄花”二字,就说明这个女子还没有结婚,而能保持贞节。

三说是黄花菜。我们祁东人对未婚的美丽女子称“黄花女”, 让大家来猜猜,“黄花女”与黄花菜究竟有何联系?这里要和大家讲讲祁东黄花的采摘和制作过程了。黄花的花蕾很细但很长,有筷子那么

5

粗,有六七厘米长,一般在花蕾时期就采择,然后用热气七八十度蒸1--2分钟再晒干就叫黄花菜。如果等到花开了采择黄花,用蒸汽蒸过后会杂乱无形并且会烂掉,拿到市场上去买无人问津,也就不值钱了。所以在民间一般在花蕾成型,含苞欲放时采择,等到花开时就没有价值了,所以有“明日黄花”或“昨日黄花”之说,因此,人们习惯上把未婚的女子叫做黄花女,如果接下来我们去采摘黄花菜,那么就知道,要采含苞欲放的黄花,开了的就不要采了。

每当立夏前后,一场透雨,几声惊雷,花茎从叶丛中纷纷探出头来,柔弱纤细,晶莹翠绿,煞是可爱。待几天,花茎枝头布满花蕾,象一群群黄花仙子,临风而立,风情万千。数日之内,满山遍野全被金黄的花卉复盖。远看似霞,近看似锦,蔚成一片花的海洋。从祁东出发,经白地市、黄土铺、石亭子、官家嘴,到四明山,驱车百里,尽是花的世界。沿途黄花流蜜,芳香扑鼻,蜂飞蝶舞,美不胜收。黄花的花期长,从5月一直开到7月,盛花期在50天左右,最适宜观光旅游。在景区观黄花、赏美景、参观生态农业、领略民俗风情,顺路浏览一些自然人文景点。

(三)

黄花广场(待完善)

官家嘴风电场

官家嘴风电场位于官家嘴镇芭蕉山,是全市首个风电新能源工程项目,该项目于2014年7月10日开工建设。该工程总投资4.5亿元,设计安装25台2000千瓦风电力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为5万千瓦,另配套建设一个110千伏升压站。正式投产后,该风电场年发电可达一亿千瓦小时,可解决3万户居民常年生活用电,每年将节约标煤

6

3.4万吨,减少排放二氧化碳8.2万吨,二氧化硫375吨,一氧化碳91吨,灰渣1.1万吨,真正成为节能减排的“无烟工厂”。

管锄非故居

位于官家嘴镇日升村,建于清同治年间,为二进二厅,左右厢房聚集管姓人氏近500人。管锄非(1911一1995),自幼喜画,始学画梅,无师承,能作四尺巨作。由于历史原因,1957年后蛰居在老家山坳数十年。1979年7月平反后,重握画笔,步出山林。1992年起,《管锄非书画展》相继展出于长沙、广州、深圳、上海,1994年6月进而展出于首都中国美术馆,获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赞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竞相评论、报道,称之为“梅魂”。不少作品被人民大会堂、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选购收藏。收藏界将管锄非和李可染并称为“南管北李”。2002年,《管锄非山水梅花集》由上海画报出版社编入名家精品丛书出版,流传海内外。

朝天岩

朝天岩座落在祁东县官家嘴镇马止町村,距县城42公里,是个石灰岩溶洞,洞口有“朝天胜境”四字,洞内宽敞,高7米,宽10米,深30米,夏日凉爽宜人,为避暑胜地。洞外狮岭对峙,气势雄伟,是县名胜之一。

黄花企业 (待完善)

衡宝战役纪念碑

1949年10月,原国民党白崇禧部在衡阳——宝庆(邵阳市旧称)一带设防,在解放军强大打击下,防线崩溃,企图南逃回广西。逃至黄土铺地区,原国民党第7军军部及直属部队和171师、172师,被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35师、121师等部队拦腰截住。经过一天一夜激

7

烈战斗,活捉敌七军副军长凌云上,俘敌副师长以上将官8人,共歼敌2万余人,我军也有重大伤亡。由于战时匆忙,阵亡解放官兵遗体散葬各处。因长年水土流失,不少棺木裸露地面。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当地镇政府将阵亡烈士坟墓集中迁移到五四村张飞岭(当年主战场之一)安葬,并树碑纪念。游客可在此凭吊昔日战场,缅怀革命先烈。

五龙寺

五龙山坐落于黄土铺镇三星町村同心片9组、10组。上福新村五龙片4组。相传山中藏有五条龙,因此得名,山顶原有五龙庵,始建于明初,清中叶因殿宇倾倒,曾组织人员重修。大跃进时,拆庵取材建学校,此处遂成废墟。1996年,附近善男信女组织人重建。2003年,当地十位元老及佛委会等人首倡重建,三修禅宇,改五龙庵为五龙寺。奋战3个月,首期工程完工。重修后五龙寺占地10多亩,有禅房共计20余间。逢年过节,附近善男信女、香客等到此烧香拜佛者络绎不绝。

洪塘贞节牌坊

牌坊座落在石亭子镇洪塘村。该牌坊为一“贞节牌坊”,建于清朝乾隆十九年(1755年)。牌坊南北走向,高8米,宽14米,全石结构,题字、雕刻为白石,石柱、石基为麻石。牌坊正额刻有“钦赐”二字,两端为二龙戏珠图案及八仙人物雕像。主匾为乾隆皇帝御笔题写的“清标彤管”四字,配二狮滚球,背额刻有“恩荣”二字。

梅塘烟雨

旧志中记有“梅塘阴雨”和“烟江石燕”,列入祁阳十景。梅塘在石亭子镇内,距“天下黄花第一村”——罗江村约两公里。梅塘有一泉,自石缝中涌出,水珠飞溅,高约1米,状如雨滴。池塘周边山

8

峦多梅树,此处地势低、温度大,经常雾气蒙蒙,故有“梅塘阴雨”之景。现修梅塘水库,水面增宽,但水质仍然清亮透明,夏日凉爽。

烟江发源于梅塘,从梅塘沿江而下一公里处,有一小山,名石燕岗。山上有许多化石,形状如燕,背有羽纹,大至3—5厘米,栩栩如生。《湘中记》载:“石燕得风雨则飞翔,风雨止还为石”。游客至此,在崖边土坎之间或许还能捡到几颗,作为纪念。

黄花婚纱摄影基地 (待完善) 沙井湾古民居

沙井古民居距县城20公里,有公路直达,交通方便。古民居位于风石堰村沙井村,原为一刘姓家族的庄院。古民居有庄院两处,相距300余米。上首为上沙井院(称老沙井院),下首为下沙井院(称新沙井院),系上沙井院后裔所续建。下沙井院石墙上题字落款所载:宣统元年(1909年)已酉十二月十三日子时竖造,距今已有百年。据此推算,上沙井院建造时间应在光绪或同治年间,距今约130—150年左右。

上沙井院座落在我县有名的化龙町东部。西面一马平川、良田万顷。东面玉峰山矗立,群山如黛。院前一小河潺潺流过,后有小丘环抱,树木葱笼。庄院大门上首石刻四字:山迴水抱,诚如斯言。

庄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纵深约50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庄院正面(西向)及南北面均有山墙,青砖砌筑,青瓦压脊,高5—6米。庄院有大门、正厅、南北厢房及四周寮房。厢房共有九栋,每栋八间,加上四周察房和后院杂房,共计120余间。

房屋砖木结构,房高二层,方块铺地,杉木楼面,青瓦屋顶。厢房及察房四周均有走廊、过亭相连,下雨天走遍全院,不淋一点雨,

9

不湿一双鞋。每栋房屋之间均有石砌天井,四周用大块青条围筑,底部用河卵石镶嵌,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天井很大,采光面宽,透气性强。深宅大院,空气良好,冬暖夏凉。

庄院建造精致。门窗都有木雕装饰,或穿花、或浮雕、或木刻,缀以花草虫鱼图案。廊前、屋首、柱基等石件上雕有龙、凤、麒麟、狮子、喜鹊、画眉等飞禽走兽图形,也有祁剧戏剧的场景,形象鲜明、图案清晰。大部分在文革时遭到毁坏,小部分还保存完好。

庄内后院有水井。石彻水池4个,四周及底部全用青石板槽嵌而成,滴水不漏。古人用于洗衣和其他物件。房前走廊多处置有石凳、石矶、石床,供人休息乘凉。杂房内有石磨、石臼和其他农家杂件。

下沙井院建筑风格相近,规模略小于上沙井院。座北朝南,环境清幽,屋宇井然,木刻、石刻保存较好。

今天的游览到此结束,我们准备了美味的黄花宴席,请大家品味鉴赏,在政府广场举办了农产品展销会,有需要的朋友可以购买我们的特产回去带给家人和朋友。最后拜请各位领导、游客朋友们,为我们本次黄花菜节留下宝贵的观后感言和意见、建议。祝一路顺风、万事如意!

谢谢大家!

10

电视转播台及移动通讯站,基础设施较为完备,具有一定的接纳游客的能力。

四明山1996年定为县级森林公园,2004年被批准为省级森林公园。

三、湘江水域风景区

湘江流经本县归阳、河洲、粮市三镇,境内流长51公里。近年衡南近尾洲水电站的兴建,湘江水位得提升,此段河流显得江阔浪平。两岸青山叠翠,肥畴沃野,稻浪千层,江南水乡,风景旖旎。主要景点有归阳状元桥,河洲落排洲、刘三庙等。

(一)归阳状元桥 位于归阳镇中心,横跨白河入湘江处。始建年代无可考究,重建于清同治年间(1862—1874年)。相传石桥建成时,恰巧有一新科状元路过,修桥石匠念出一上联:大桥刚合,从此通过,必吟诗作对,有所感,有所为。新科状元欣然对下联:小生新中,尔后为官,当效国为民,不图名,不图利。众人称妙,遂名状元桥。

桥为5孔拱桥,长80米,宽8米,高10米,全由石灰岩大块石料构筑,天衣无缝,结构坚固。桥上有桥亭,两侧有栅栏,桥亭正中悬有“万古不磨”木匾,桥头两侧蹲有石狮(文革被毁)。在桥面青石板上留有一个脚形凹印,清晰可辨,当地人传说为神仙脚印。

当伫立桥头,凭栏远眺,白河奔腾数百里融入湘江,到此江阔浪平,浩荡东去。江上渔舟点点,两岸芳草如茵,景致优美。近观古镇归阳,房屋鳞次栉此,店铺罗列林立,三县通衢,商贾云集,百货充盈,市面繁荣。古桥流水,古街窄巷,古渡老槐浑然一体,古韵犹存。

16

(二)落排州 地处河洲镇湘江河段中。小州四面环水,状如一鲸浮于江中。州长约2000米,宽约500米。湘水南来,到此中分,碧波荡漾,绿树成荫,江鸥翔集,环境优美。周末节假,呼朋唤友,到此一游,或划船、或垂钓、或游泳、或采莲,其乐融融,乐而忘归。

(三)刘三庙 地处河洲镇德财村,建于湘江河边。相传北宋年间,杨家将后裔杨文广奉命征剿广西僮族起义,被困柳州城,向京师求援。朝庭命刘三将军(祖籍河北)增援,限期赶到。至衡州,雇船朔湘江而上。暮至河洲九洲码头(属德财村),问到了何地,船夫答曰:九州。刘三将军误为柳州,旋即下船赴岸,奔突数十里,仍不见柳州城。返回,船去不见踪影。伫立江边,暮色苍茫,风声鹤泪,满目荒凉。心想有辱皇命,羞愧难当,急火攻心,气绝身亡。当地民众感其忠义,为其立坟树碑,后建庙堂以祭之。

该庙历经数代,时有兴废,却随废随兴,解放初期被拆除。1987年当地民众又集资重建,重塑刘三将军神像。庙堂凭临湘江,三面环山,一面临水,环境清幽。现有僧人若干,居庙礼佛诵经,时有香客来临,祭祀将军忠义之灵。此庙被省宗教局列入重点保护单位。

四、其他景点

沙井湾古民居 古民居位于风石堰村沙井村,原为一刘姓家族的庄院。古民居有庄院两处,相距300余米。上首为上沙井院(称老沙井院),下首为下沙井院(称新沙井院),系上沙井院后裔所续建。下沙井院石墙上题字落款所载:宣统元年(1909年)已酉十二月十三日子时竖造,距今已有百年。据此推算,上沙井院建造时间应在光绪或同治年间,距今约130—150年左右。

17

上沙井院座落在我县有名的化龙町东部。西面一马平川、良田万顷。东面玉峰山矗立,群山如黛。院前一小河潺潺流过,后有小丘环抱,树木葱笼。庄院大门上首石刻四字:山迴水抱,诚如斯言。

庄院呈长方形,南北长约200米,东西纵深约50米,总面积约1万平方米。庄院正面(西向)及南北面均有山墙,青砖砌筑,青瓦压脊,高5—6米。庄院有大门、正厅、南北厢房及四周寮房。厢房共有九栋,每栋八间,加上四周察房和后院杂房,共计120余间。

房屋砖木结构,房高二层,方块铺地,杉木楼面,青瓦屋顶。厢房及察房四周均有走廊、过亭相连,下雨天走遍全院,不淋一点雨,不湿一双鞋。每栋房屋之间均有石砌天井,四周用大块青条围筑,底部用河卵石镶嵌,用于采光、通风和排水。天井很大,采光面宽,透气性强。深宅大院,空气良好,冬暖夏凉。

庄院建造精致。门窗都有木雕装饰,或穿花、或浮雕、或木刻,缀以花草虫鱼图案。廊前、屋首、柱基等石件上雕有龙、凤、麒麟、狮子、喜鹊、画眉等飞禽走兽图形,也有祁剧戏剧的场景,形象鲜明、图案清晰。大部分在文革时遭到毁坏,小部分还保存完好。

庄内后院有水井。石彻水池4个,四周及底部全用青石板槽嵌而成,滴水不漏。古人用于洗衣和其他物件。房前走廊多处置有石凳、石矶、石床,供人休息乘凉。杂房内有石磨、石臼和其他农家杂件。

下沙井院建筑风格相近,规模略小于上沙井院。座北朝南,环境清幽,屋宇井然,木刻、石刻保存较好。

沙井古民居距县城20公里,有公路直达,交通方便。是一理想的旅游景点。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u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