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颐和原著”文化楼书文案( 超经典)

更新时间:2024-06-02 0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颐和原著”文化楼书文案( 超经典)

封面:

履 迹 相 承 FOOT BY FOOT 颐 和 园

P1-2 (卷首衔页)

二百五十载,吾与中华之渊源

第一板块(溯源)

P3-4(衔页-板块主标) 主标:

家,天下者,营山河 细文:

一如常人,贵为帝王者,也有自己的爱好。

250年前,以“家国天下”为襟怀的清高宗,将运营山河之韬略,

巧施于园林肇建。

天子,乃营国大匠;“园林”之道,若天子画笔。

天子雅好,以此笔点山染水;却成就,东方山水园林之最大成者——清漪园(今颐和园)。

而二百载国史跌宕,更令颐和园,沉淀为中华皇家园林中,仅存于今的绝世孤品。

P5-6(乾隆) 主标:

一位中国皇帝的山水韬略 细文:

18世纪中期,中华又一盛世,自乾隆帝御下,攀至顶峰。 这位皇帝,24岁即登极九五之尊,以一己年号,统摄华夏全舆。

新帝武略文韬,既有家国天下之襟怀,也有鉴赏山水的雅好。 公元1751、1757、1762、1765、1780、1784……

这位皇帝,于其治下60载岁月,六出禁城,飞渡关山,巡旅江

南。

执于以一足一履,躬亲体认,河山之美。

其中,江南园林,凭咫尺精微,收纳山水大势,给皇帝以深邃启发。

其寻历珍贵造园素材,携归内府。并遣画师,摹尽天下名园,以资于清漪园等御苑筹建。

最终,这位皇帝借“园林”之道,在京畿西北,布阵胸中“大山水”格局,直抒韬略。

P7-8(颐和清漪) 主标:

一座百年宫苑的历史品格 细文:

清漪园,1749年起建,1764年告竣。工程耗银四百八十万两,囊括四海至珍。

在这前后历时的十五年里,乾隆平定了蒙古与回部的内乱,拒绝了英国人的贸易要求……在这位皇帝心中,清漪园的份量,并不

比其他国事轻忽。

占地295公顷的这座园子,是献与太后的寿礼,是京西治水工程的枢要,更是乾隆山水韬略的关键一子。所谓“一园建成,全局皆活”,即意指清漪园建成后的一事多利。

种种利益,使清廷皇室于光绪年间,不惜工本重修此园,并更名“颐和园”。

从“清漪”到“颐和”,更迭的名号后,是历史的跌宕变迁。 这座园子,是今世仅存的最后一座皇家园囿,更是自汉武帝建章宫首创“一池三山”理水模式以来,最後一座还因袭此模式的宫苑。

它降生于中国古典园林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深厚园林文化的积淀中,其已然是中华千年园林史的巅峰之作。

第三板块(三山五园)

P17-18(衔页-板块主标) 主标:

守,枢要地,明进退 细文:

清漪园的建成,为许多错综无绪的脉络,绾结出一个枢纽。 它汇通京西丰沛的水脉,泽被千顷良田同时,佑领皇室舟舰,于风月无双处,进出都城。

其奠基,恰为乾隆帝心中之山水大局,注上点睛之笔。 使三山五园气脉相连,与京畿西北官宦贵胄的私园一同,联结出一片庞大有机的园林之海。

P19-20(水治/皇家水路) 主标:

导水治国,源同一理

把皇家的宫苑建设,与京都的水利建设结合,这是自西汉以来形成的传统。

清代京畿西北,作为庞大的宫苑麋集区域,其水系治理备受关注。 乾隆时,为增加玉河水量以满足京城用水需要,同时为防洪及发展西郊水稻生产,借修建清漪园之机,彻底的疏浚了京西的水脉体系,而清漪园的建成,便意味着这个水系枢纽部位的最终完善。 整治之后,京畿西北形成了,“玉泉山-玉河-昆明湖-长河”这一可控制调节的供水系统。

保证了宫廷、园林的足够用水,圆满的接济了通惠河上源的储水量,徽记千亩农田的灌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l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