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附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3 08:37:01 阅读量: IT计算机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专升本大学语文练习题集锦

●精读篇目(21篇)

(一) 论 语 十 则

一、词语解释题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时习:经常温习。说,通悦,高兴。) ...

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愠:含怒,怨恨。) .

3.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 就有道:跟从有道德有学问的人。) ...

4.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患:担心。不己知:宾语前置,不知己,不知道自己。) ....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罔:无,无所得。殆:疑惑,不安分。) ..

6.由!诲女知之乎?(诲女:海(huì):教海,引导。 女:通“汝”,你。) ....

7.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是:是:此,这。 “知”通“智”。是聪明、有智....

慧、态度明智的意思。)

8.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识: zhì,牢记在心里;厌:通“餍”,......

满足。何有于我:即于我何有,对我没有什么遗憾了。)

9.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师焉:师法,效仿的人或地方) ..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彫也。(彫:同“凋”,凋零,残落。) .

11.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正:端正;令:命令;虽,即使;从:听从) ....

1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无:没有。生:生存,活命。以:而,来。杀身:......

牺牲生命。成:成全)

二、单项选择题

1.我国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B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荀子

2.孔子思想的核心是( A )

A.仁 B .义 C.礼 D.信

3.《论语》一书的体裁是( C )

A.对话体 B.专论体 C.语录体 D.评述体

4.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乐于切磋的是( A )

A.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下列孔子语录中,含有“烈火见真金”“路遥知马力”之意的是( C )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C.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D.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6.下列孔子语录中,提出了被视为儒家道德节操最高境界的是( D )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B.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7.下列孔子语录中,运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A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下列孔子语录中,说明学习方法的是( A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C.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D.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

9.下列孔子语录中,没有含思想道德修养的一项是( A )

A.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B.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C.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D.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三、简析题 阅读下边的一则语录,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至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1. “子曰”中的“子”是对谁的尊称?

孔子

2.从好学的角度,概括出这段话的三层意思。

孔子说:学了,然后经常练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很远的地方来,

不也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这样的人,不也就是君子吗?

3.这段话主要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排比,反问。

(二) 谏逐客书

一、 单项选择题

1.李斯《谏逐客书》能够说服秦王收回逐客成命的根本原因( C )

A.排比对偶联翩,行文气势充沛 B.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C.反复正反对比,纳客逐客利害昭彰 D.论证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要害

2.下列文章中,以驳论为主的是( D )

A.《季氏将伐颛臾》 B.《寡人之于国也》 C.《秋水》 D.《谏逐客书》

3.《谏逐客书》的中心论点是( D )

A.秦国依赖客卿才强大起来 B.重物轻人不是统一天下的正确方略

C.驱客卿比将造成秦国的危亡 D.驱逐客卿是错误的

4《谏逐客书》列举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重用客卿而取得大成就的事实,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

论证法是( A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5.《谏逐客书》铺陈秦王所喜欢的珍宝,美色,音乐,是为了( D )

A.批评秦王声色误国 B.宣扬秦国强大富足

C美化秦王以增强其接受劝谏的可能性 D.阐发重物轻人不能统一天下的道理

6.在《谏逐客书》中,李斯用秦王所喜好的珍宝美色都出产于外国,来证明驱逐客卿是错误的,这种论证

方法是( D )

A.例证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7.李斯在《谏逐客书》中指出纳客之利,又说逐客之害,这种论证方法是( C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8.在《谏逐客书》中,李斯先说驱逐客卿是“藉寇兵而赍盗粮”,后说驱逐客卿是“损民以益仇,内自

虚而外树怨於诸侯”,这两者在论证方法上的不同是( C )

A.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B.前者是对比法,后者是归纳法

C.前者是类比法,后者是对比法 D.前者是演绎法,后者是对比法

9.本文中,作者用“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的做法来论证秦王的错误,这里采用的论证方法是

A、归纳法 B、对比法 C、演绎法 D、类比法 ( B )

10.作者用“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论证“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这里运用论证方法是

( D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11.下列文章中,属于奏章的是( C )

A、《五代史伶官传序》 B、《答司马谏议书》 C、《谏逐客书》 D、《报刘一丈书》

12.李斯的代表作是( A )

A、《谏逐客书》 B、《寡人之于国也》 C、《大同》 D、《陈情表》

13、李斯的《谏逐客书》选自( B )

A、《左传》 B、《史记》 C、《战国策》 D、《国语》

14、《谏逐客书》贯穿始终的论证方法是( A )

A、由个别到一般 B、由一般到个别

C、在某些方面相反或对立的不同事物之间比较 D、在某些方面相同或相近的不同事物之间的

比较

二、 多项选择题

1.《谏逐客书》的说服力来自于( ABDE )

A.论点始终紧扣秦王急于统一天下的心理 B.反复对比论证利害得失鲜明

C.正言直谏,敢于批评秦王耽于声色 D.论据充分,事实胜于雄辩

E.语言铺陈排比,文章气势充沛

2.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这四君指的是(ABDE )

A.秦缪公 B.秦孝公 C.秦始皇 D.秦惠王 E.秦昭王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用下列论据来论证驱逐客卿是错误的,其中运用类比论证法的有(BCDE )

A.秦国历史上的四位君王“皆以客之功” B.“地广者粟多”

C.“泰山不让土壤” D.逐客是“藉寇兵而赍盗粮” E.五帝三王“地无地方,民无异国”

4.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

庶,故能明其德。”这里的修辞手法和论证方法有( ABCD )

A.排比 B.对偶 C.比喻 D.类比 E.归纳

三、 简析题

1. 昔穆公求士,西取由余於戎,东得百里奚於宛,迎蹇叔於宋,求丕豹、公孙支於晋,此五子者,

不产於秦,而穆公用之,并国二十,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

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惠王用张仪之计,拔三川之地,西并巴、

蜀,北收上郡,南取汉中,包九夷,制鄢、郢,东据成皋之险,割膏腴之壤,遂散六国之从,使之西

面事秦,功施到今。昭王得范雎,废穰侯,逐华阳,强公室,杜私门,蚕食诸侯,使秦成帝业。此四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1)能体现这段文字中心论点的是哪几句?

此四君者,皆以客之功。由此观之,客何负於秦哉!

(2)概括所列举的论据

以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用客卿而帝业的事实为论据,说明客卿的功劳。

(3)这段论证的说服力来自哪里?

用的事实说话。

(4)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来:迎来。举:攻取 治:安定 从:通“纵”,即合纵,指南北六国联合秦。 西面:面向西方的秦国 施:延续 杜:削减,削弱。

(5)划分这段文字的层次,并概括层次大意。

一层:(开头至客之功)列举记叙秦国历史上四位君主因重用客卿而成帝业的事实。

二层:(由些观之 段末)议论客卿的功劳。

(6)这段文字运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答:归纳法、例证法。

(7)这段文字所列举的秦国四位国君任用客卿建立功业各自的侧重点是什么?这样写有

什么好处?

答:穆公用士侧重于不拘一格,直接靠他们夺取霸权;孝公用商鞅之法,侧重改革,

强在国力;惠王用张仪之计重在外交;昭王得范雎重在加强中央集权的统治,加强自己的

统治。

这样写的好处在于:说明无论是在哪个时期、哪个个领域秦国的强大都离不开客卿

的功劳。

(8)这段文字中使用了何种性质的论据?

答:事实论据。

2. 臣闻地广者粟多,国大者人众,兵强则士勇。是以泰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

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

三王之所以无敌也。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向西,裹足不入

秦,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

(1)概括这段文字的旨意

答:从理论上进一步阐明纳客与逐客的利害关系。

(2)这段文字可划分为两部分,请概括各部分的大意。

答:一层:(开头至 无敌也)说明纳客之利。

二层:(今乃 段末)说明逐客之害。

(3)划分前一部分的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答:一层:(开头至 无敌也)说明纳客之利。

(4)前后两部分构成怎样的关系?从这里可以看出这段整体上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

答:古今、正反对比关系。 对比论证的方法。

(5)前后两部分各自又采用了什么样的论证方法?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答:前一部分运用的是:类比论证方法;后一部分运用的是比喻论证。

3. 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

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1)为什么说文章最后一段总收了全文?

答:因为这一段分别概括了前文中各段的主要内容,然后得出结论。

(2)这段文字中,什么地方运用了对比论证法?

答: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一减一增,内虚外怨,所以增减、内外就是对比。

(3)从这里可以体会到本文能够说服秦王的关键在什么地方?

答:秦王怕灭亡,想保住江山。

4、阅读《谏逐客书》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所以饰后宫、充下陈、娱心意、说耳目者,必出于秦然后可,则是宛珠之簪、傅玑之...

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不进于前,而随俗雅化、佳冶窈窕赵女不立于侧也。夫击瓮叩缶、

弹筝搏髀,而歌呼呜呜,快耳目者,真秦之声也。《郑》、《卫》、《桑间》,《韶虞》、

《武象》者,异国之乐也。今弃击瓮叩击而就《郑》、《卫》,退弹筝而取《韶虞》,若

是者何也?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矣。今取人则不然,不问可否,不论曲直,非秦者去,为

客者逐。然则是所重者,在乎色乐珠玉,而所轻者,流在乎人民也。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

术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的含义。

所以饰后宫:因此 说:通“悦”高兴、愉悦 所以跨海内:能够,用来

(2)这段话表达了什么观点?

答:不能重物轻人。

(3)这段话是立论还是驳论?

答:驳论。

(4)这段话运用了何种论证方法?

例证法、归纳法。

(5)这段话中使用卫何种性质的论据?

事实论据。

【课文翻译】

我听说宗室大臣在计议驱逐客卿的事,我个人认为这是做错了。

过去,秦穆公访求贤才,西边把由余从西戌争取过来,东边在宛地得到百里奚,从宋国迎来了蹇

叔,从晋国招来丕豹和公孙支。这五位贤士都不出生在秦国,可是穆公重用他们,于是兼并了二十个

小国,成为西部诸侯的霸主。孝公采用了商鞅的办法,移风易俗,人民因而富足兴旺,国家因而富强,

百姓愿意为国家出力,各国诸侯都表示亲近归服,战胜了楚、魏两国的军队,占领了上千里的土地,

直到今天秦国社会安定,势力强盛。惠王采用张仪的计策,攻占了三川地区,西边兼并了巴蜀,北边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接收了上郡,南边攻取了汉中,并席卷了南方各族地区,控制了鄢、郢两都,东边占据了成皋,割取

了大量肥活的土地。这样就拆散了六国的合纵联盟,迫使他们面向西边事奉秦国,功绩一直延续到今

天:昭王得到范雎,罢免穰侯,赶走华阳君,加强了秦王室的权力,制服了豪门贵族的势力,逐步吞

并各诸侯国,使秦国建成帝王基业。这四位国君都凭借了客卿的功劳。从这些事实看来,客卿有什么

对不起秦国的地方呢!假使当初四位国君拒绝客卿而不予接纳,疏远士人而不予任用,这就不会使国

家出现富饶的实际状况,秦国也不会有强大的名声了。

如今陛下得到昆山的美玉,占有了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的宝物,悬挂着如同明月的珍珠,佩戴着

太阿宝剑,骑着纤离骏马,立起翠凤羽毛装饰的锦旗,树起灵鼍皮的大鼓。这许多宝物,秦国不出产

一件的,可是陛下却喜欢它们,这是为什么呢?如果一定要秦国出产的东西才能用,那么,夜光之璧

就不能装饰在朝廷上,犀角、象牙制造的器皿就不能成为玩赏的东西,郑国、魏国的少女就不能充满

后宫;駃騠名马也不能在马厩里饲养,江南所出产的金器锡器就不会被使用,西蜀的丹青也不能用来

演染彩色:如果用来装饰后宫嫔妃的珠宝、充当姬妾的美女,娱乐心意和耳目的东西,都一定要秦国

出产的才行,那么,宛珠装饰的簪子、镶满小珠子的耳环、东阿的丝绸衣服、精致华美的装饰品,就

不可能呈南在眼前。而那些善于随着社会风尚而装扮雅致,善于把自己打扮得艳丽窈窕的赵国美女,

也不能侍立在身旁了。敲瓮击缶,弹筝拍腿,又呜呜地唱着以娱乐耳目的,这是真正的秦国音乐;而

郑国、卫国和桑间的新调,昭虞、武象之类的古代乐舞,都是外地的音乐。如今却抛弃敲瓮击缶的声

音而听取郑、卫的时兴乐歌,停止弹筝而采用韶虞乐舞,这样做是为什么呢?这只不过是图眼前的快

乐,使自己感官舒适罢了。现在选择人才,却不是这样,不问是否适用,不问是否相宜,不论是非曲

直,凡不是秦国的人就得离开,凡是外来的客卿都要被驱逐。这样做,就说明重视的是女色、音乐、

珠宝、美玉,而轻视的则是人。这不是用来统一天下、制服诸侯的做法。

我听说,土地广阔的,粮食就充足;国家强大的,人口就众多;武器精良的,兵士就勇敢。因此,

泰山由于不拒绝土壤,所以变得那样大;河海不嫌育细流,所以才达到那样深;做王的人不拒绝民众,

所以能显示思德。因此,地无四方之别,民无国家之异,四季生活富足美满,鬼神都来降福,这就是

五帝三王无敌于天下的原因。现在却抛弃百姓,来帮助敌国,驱逐客卿,来使别国诸侯建立功业,使

得天下贤士退缩而不敢向西,裹足而不敢进入秦国。这正是所谓“借武器给敌寇,送粮食给盗贼。”

不出产在秦国而值得珍贵的东西很多,不出生在秦国而愿意为秦国效忠的人也很多。如今驱逐客

卿来帮助敌国,拒绝民众而增加敌国的人口,对内削弱了自己的国家,对外则在各诸侯国中树敌,这

样下去,要想秦国不发生危机,是不可能的。

(三) 寓 言 二 则

一、词语解释题

1.永之氓咸善游。咸:都 ...

2.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 ...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暴甚:突然上涨得很厉害。 绝:横渡。 .................

3.中济,船破,皆游。 ..

中济:中渡,即船行到了河中。

4.其一氓尽力而不能寻常。 .

寻常:度量单位。寻:古代八尺为寻,两寻为常。

5.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

今天为什么游在后面了呢?后:落在了后面。为:语气动词,表疑问,相当于呢。

6.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

是以:因此。

7.何不去之? .

去:丢掉,抛弃。

8.不应,摇其首。 ..

应:回答。首:头。

9.有顷益怠。 ...

一会儿更加。

10.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

蔽:蒙蔽,这里指钱迷心窍,蒙昧无知。

且:将要,就要。

何以货:将钱财拿来做什么呢? ..............

11.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

若是:如果这样。

得不:岂不是,莫非。

大货:大利。更大更多的财利。

大氓:大人物。高官。

12.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 ....

辄持:就拿来。

卬:同“昂”抬起。

负:背,驮。

13.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 ......

驮的东西越来越重,即使十分疲惫劳累了。

14.其背甚涩,物积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 ......

背甚涩:后背很不光滑。

卒踬仆:最后跌倒。

15.人或怜之,为去其负。敬苟能行,又持取如故。 ....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或:有的

去:减去。

苟:如果。

故:原来一样。

16.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 ..

极:用尽。

已:停止。

17.遇货不避,以厚其室。 ...

厚其室:使动用法,使他家里的财富增加。

18.黜弃之,迁徙之,亦以病矣。 ......

黜弃:罢官,遭贬斥。

迁徙:被流放。

病:困苦。

19.苟能起,又不艾。 .

艾:自责,警醒。

20.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死亡不知彩缤纷戒。 ............

日思高其位,大其禄:使动用法。每天都在想着使自己地位增高,使自己的奉禄增加。 .........

滋甚:更加厉害。

以:通“已”已经。

戒:警惕。 .....

21.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 ........

他们名义上叫人,而其智力(慧)则与小虫一般。

二、单项选择题

1.《哀溺文序》的文体是( B )。

A.小说 B.寓言 C.童话 D.随笔

2.《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是( C )。

A.应该学会游泳 B.反对见死不救 C.讽刺要钱不要命 D.悲悼溺水而死者

3.下列语句中,使《哀溺文序》的主题思想得到升华的是( D )。

A.“吾腰千钱,重,是以后”“何不去之”。 B.“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

C.“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 D.“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4.《蝜蝂传》的主题思想是( D )。

A.描绘小虫形象 B.刻画小虫善于负物 C.刻画小虫喜攀高 D.讽刺腐败官僚

5.《蝜蝂传》第一部分的表达方式是( A )。

A.叙述描写 B.夹叙夹议 C.抒情 D.议论

6.《蝜蝂传》第二部分的表达方法是( B )。

A.叙述描写 B.夹叙夹议 C.抒情 D.议论

三、简析题

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永之氓咸善游。一日,水暴甚,有五、六氓乘小船绝湘水。中济,船破,皆游。其一氓尽力

而不能寻常。其侣曰:“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曰:“吾腰千钱,重,是以后。”曰:“何不去

之?”不应,摇其首。有顷益怠。已济者立岸上呼且号曰:“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

为?”又摇其首。遂溺死。吾哀之。且若是,得不有大货之溺大氓者乎?

(1) 这段文字的描述对象是什么人?

永州的一个善于游泳的人。

(2) 作者的讽刺意图指向什么人?

爱财如命的人,为钱所蒙蔽心智的人。

(3) 文中采用了哪几种正面描写方法?

行为描写、语言描写和表情描写。

(4) 文中采用了哪几种侧面烘托方法?

反衬,对比。

2.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蝜蝂者,善负小虫也。行遇物,辄持取,卬其首负之。背愈重,虽困剧不止也。其背甚涩,物积

因不散,卒踬仆不能起。人或怜之,为去其负,苟能行,又持取如故。又好上高,极其力不已,至坠

地死。

(1) 蝜蝂主要有哪两种特性?

善负物,喜上高。

(2)作者为什么要描述蝜蝂的习性?

因为蝜蝂善负物,喜上高的两个习性正好与腐败官僚的贪得无厌、好向上爬的两个特

点相对应。

(3)这篇讽刺性寓言主要运用的是什么表现方法?

类比。

3.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今世之嗜取者,遇货不避,以厚其室,不知为己累也,唯恐其不积,及其怠而也,黜弃之,迁

徙之,亦以病矣;苟能起,又不艾。日思高其位,大其禄,而贪取滋甚,以近于危坠,观前之

死亡不知戒。虽其形魁然大者也,其名人也,而智则小虫也。亦足哀夫。

(1) 这段文字主要抓住了“嗜取者”的哪两个特点来展开叙写?

遇货不避、日思高位大禄(贪得无厌、好向上爬)

(2)这两个特点与的习性之间构成了怎么的关系?

一一对应的关系。

(3)与文章第一段相比,这段文字在表达方式上有什么不同?

第一段运用的是叙述描写,这一段运用的是夹叙夹议。

(四) 五代史伶官传序

一、 单项选择题

1.下列文章中属于史论的是( C )

A.李斯《谏逐客书》 B.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C.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D.司马迁《李将军列传》

2.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是( C )

A.“辞必己出”,惟陈言之务去”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B.文章应“有补于世”、“以适用为本”

C. “明道”、“致用”、“事信”、“言文”

D. “胸有成竹”、“心手相应”

3.《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中心论点是( D )

A.满招损,谦受益。 B.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C.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4.集中体现《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心旨意的一组反义词是( A )

A.盛与衰 B.天命与人事 C.满与谦 D.忧劳与逸豫

5.整体看来《五代史伶官传序》所运用的主要论证方法是( C )

A.归纳法 B.演绎法 C.对比法 D.类比法

6.为了鲜明地体现主旨,《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D )

A.托物言志 B.侧面烘托 C.象征 D.对比

7、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是一篇( A )

A、史论 B、奏疏 C、小说 D、辞赋

8、欧阳修的《五代史伶官传序》说明王朝的兴衰主要在于(B )

A、天命 B、人事 C、人才 D、伶官

9、北宋中叶的文坛领袖是(B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梅尧臣

10、《五代史伶官传序》中,告诚人们要居安思危的警戒性语句是(C )

A、祸患常积于忽微,智勇多困于所溺 B、“满招损,谦得益”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D、“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二 、多项选择题

1.下列《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论证,运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ABCD )

A.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C.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

D.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E.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2.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所采用的主要论据是(ABE )

A.后唐庄宗“所以得天下”的历史事实 B.后唐庄宗“所以失天下”的历史事实

C.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的历史事实 D.周任“陈力就列,不能者止”的名言

E.《尚书》“满招损,谦受益”的名言

3.下列议论文中,全文贯注对比论证方法的有( ACD )

A.《谏逐客书》 B.《答李翊书》

C.《五代史伶官传序》 D.《答司马谏议书》 E.《论毅力》

4.下列文章中,主要通过对比手法来表达主旨的有(AB )

A.《答司马谏议书》 B.《五代史伶官传序》

C.《寡人之于国也》 D.《香市》 E.《种树郭橐驼传》

三 简析题

1.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其意气之盛,可谓壮哉!

及仇雠已灭,天下已定,一夫夜呼,乱者四应,苍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君臣相顾,不知所

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岂得之难而失之易欤?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1) 这段文字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答:抑本其成败之迹而皆自于人欤?即事业成败的关键是看人的主观因素。

(2) 概括这段的论据。

答:以庄宗得失下的经历来论述中心论点。

(3) 作者用什么方法突现中心论点?请略加说明。

答:对比。其庄宗励精图治夺取天下,而又享乐腐化丢天下进行对比,得出了“抑本其成败之迹

而皆自于人欤?”中心观点。

2. 《书》曰:“满招损,谦受益。”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自然之理也。故方其盛也,

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怜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1) 最能体现这段文字的主要观点的是哪两句?

答: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2)这里运用了哪两种论据?

答: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

(4) 作者用什么方法来突出中心观点?请略加说明。

答:对比。用庄宗盛衰时的情景来进行比较。

3、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告知之.

臭。

(1)解释下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原:推本求原,推究。

(2)这段文字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提出中心论点,引领全篇。

4、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

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则

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告:告诉,叮嘱。

(2)将“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译成现代汉语

现给你三支箭,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雪恨的心愿!

〔课文翻译〕

唉!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虽然有人说是在于天命,难道不是也在于人为!考察一下后唐庄宗得

天下和失掉天下的原因,便知道这一点了。

世人相传晋王临死的时候,把三支箭赐予庄宗,并且告诉他说:“梁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立起来

的,契丹曾同我约为兄弟。可是他们都背叛了晋国投靠了梁国。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给你三支箭,

希望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雪恨的心愿!”庄宗接受了箭,并且把它们收藏在宗庙里。从此以后,每逢

出兵打仗,就派遣官属用一少牢礼祷告于太庙,并请出那三支箭,装进锦囊,背在身上,一马当先,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等到胜利归来,再把箭放回原处。

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用木匣装着梁朝君臣的头颅,献入太庙,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

禀告大功告成时,他气概轩昂,真可以说得上是气势雄壮啊!可是等到仇敌已被消灭,天下已经平定,

只是一个普通的军士在夜间一声呼唤,作乱的人便四面响应,而自己仓皇向东奔,还没有见到叛贼,

士卒就已经离散。君臣相对而视,不知投向何处,竟然对天发誓,割断头发,痛苦流涕,这个时候,

他是多么悲惨啊!难道是取得天下困难,而失去天下容易吗?或者导致一个人成功或失败的事迹,都

是由于人事所决定的吗?

《尚书》说:“自满招致灾祸,谦虚得到益处。”忧虑辛劳可以使国家兴盛,安逸享乐可以使身败

亡,这是当然的道理。所以正当兴盛的时候,普天之下的英雄豪杰没有谁可以和他争锋;可是当他衰

败的时候,数十个伶人围困他,就能使他人死了国家也灭亡了,破天下人耻笑。祸患往往是从细微小

事积累起来的,而有才智勇气的人又常常因过分沉溺于某种事物而陷入困境,所以败身亡命的,难道

只有伶人吗?”

(五) 答司马谏议书

一、单项选择题

1.被列宁称为“中国11世纪的改革家”的是( A )。

A.王安石 B.欧阳修 C.苏轼 D.范仲淹

2.《答司马谏议书》中“谏议”是指( C )。

A.名 B.字 C.官职 D.劝谏

3.《答司马谏议书》“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君实”指( A )。

A.司马光 B.君王 C.蒙君实 D.诚实

4.王安石以“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有司”驳斥( A )。

A.侵官 B.生事 C.征利 D.拒谏

5.王安石以“举先王之政,以兴利作弊”驳斥( B )。

A.侵官 B.生事 C.征利 D.拒谏

6.王安石以“辟邪说,难壬人”驳斥( C )。

A.侵官 B.生事 C.拒谏 D.致谤

7.王安石以“盘庚之迁”的事例驳斥( D )。

A.侵官 B.生事 C.拒谏 D.致谤

8、下列哪位作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 )

A、李清照 B、辛弃疾 C、王安石 D、杜甫

9、王安石的《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什么体散文?( B )

A、赛疏 B、书信 C、辞赋 D、小说

10、《答司马谏议书》的总体行文风格是( D )

A、慷慨激昂 B、平易质朴 C、含蓄委婉 D、刚柔相挤

11、在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驳斥司马光指责新法“征利”的观点时,所操持的理论依据是( C )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A、“受命于人主” B、“举先王之政” C、“为天下人理财” D、“度义而后动”

12、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所采取的主要驳论角度是( A )

A、驳斥论点 B、驳斥论据 C、驳斥论证 D、驳斥态度

二、简析题

1.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

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

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

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1) 概括这段议论的中心论点。

作者针锋相对,逐条批驳司马光强加给的五条罪名。

(2) 这段议论的驳论着眼点是什么?

驳论点。

(3) 司马光攻击新法的主要观点有哪几个?

侵官、生事、征利、拒谏,致怨

(4) 王安石驳斥司马光种种观点的总立论原则是什么?

作者先把名实必须相符确立为辨别是非的原则。

(5) 这段驳论的力量主要来自哪里?

用新法的实绩逐条批驳。用事实说话。

2.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自媚于众为善。

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 盘庚之迁,婿怨

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必其度;度义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1) 这段议论的驳论中心是什么?

驳斥司马光强加给他的“致怨”的罪名。

(2) 这段话可分两个层次,请概括这两个层次的大意。

一层:表明自己是为了国事、皇上而有损害了一些人的利益而招怨,也是预先就想到的。

二层:用盘庚迁都的事实,说明坚持改革会受到怨诽是正常的,但时间和实践会证明这是

对的。

(3) 在驳斥过程中,作者揭露了什么?

保守势力为了一已私利反对新法是料想中的事。这也是王安石变法所招致的。

1、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问题: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虽欲强聒,终必.

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辩。重念蒙君实视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

或见恕也。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聒:强作解释,勉强唠叨。 见:被 视遇:看待。

(2)将“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译成现代汉语。

所以现在详细地阐述事情的缘由,希望或许得到您的原谅。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4) 王安石引用盘庚东迁的历史事实来说明什么?体现了他怎么样的决心?

自己变法由于损害一部分官僚地主的利益而招怨、反对,是他先前所料想中的事。表明了

他要顶住压力,不为流言所动,坚持变法、维护新法的决心。

(5)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篇文章怎么样的风格特点?

寓刚于柔。

4、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并回答问题: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助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

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

(1)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知:领教

膏泽:施恩泽给这些人民。 膏泽:这里作动词用。 膏:油 泽:雨露。

事事:做事。前一“事”字是动词,后一“事”字是名词。

(2)概括本段的中心意旨。

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绝不妥协的立场和决心。

[课文翻译]

安石说:昨日承蒙指教,私下以为和您交往相处已经很久了,而议论政事每每意见不合,这是因

为我们在治国的根本方法上存在很多差异。虽然想强作解释,也终究不会得到您的理解,所以想省去

回信,不再一一为自己辩解。又想到您待我不薄,在书信往来上不应草率从事,所以现在详细地阐述

事情的缘由,希望或许得到您的原谅。

大概读书人所争论的,主要在于概念和事实关系,概念和事实弄清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掌握了。

这次您用来指教我的,是侵犯了其他官员的权力、滋生事端、搜刮钱财、不听建议,以招致天下人的

怨恨诽谤。而我则以为,接受皇上的命令,在朝廷上议论修订法律制度,然后交给各职能部门,不是

侵犯其他官员的权力;称扬前代贤王的政治,以求兴利除弊,不是滋生事端;为国家管理财政,不是

搜刮钱财;驳斥错误的言论,斥责奸伪巧辩的小人,不是拒绝别人的建议。至于召来很多怨恨诽谤,

本来就预料到会是这样的。人们习惯于得过且过的日子不是一天了,士大夫多把不关心国家大事,附

和世俗、讨好众人作为美德。皇上就是要改变这种风气,而我也不管反对者多少,想出力协助皇上以

抗击,那么众人怎能不大吵大闹呢!盘庚迁都,相与抱怨的是老百姓,不光是朝廷的士大夫。盘庚不

因为有人怨恨的缘故就改变了他的计划;考虑到这是合理的才付诸实施,是他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可

后悔的地方。如果您指责我占据宰相的位置已经很久了,还没能帮助皇上大有作为,给百姓带来恩惠,

那我是知罪的;如果说我现在什么事都不该做,只是墨守成规旧法,就不是我所敢领教的。

没有机会会面,心中不禁充满向往之意。

(六) 氓

一、单项选择题

1.《诗经》中用于宗庙祭祀的诗是( D )。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2.《诗经》中保存民歌最多的是( A )。

A.国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3.《诗经·氓》的抒情主人公是一个( C )。

A.恋妇 B.思妇 C.弃妇 D.节妇

4.《诗经·氓》中采用的主要表达方式是( A )。

A.赋 B.比 C.兴 D.比兼兴

5.《诗经·氓》中运用比兼兴的诗句是( A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C.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D.总角之宴,言笑晏晏

4.《诗经·氓》中使两个人物性格得到更鲜明体现的表现方法是( B )。

A.类比 B.对比 C.象征 D.侧写

5、下列诗句中,运用反比的是(D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6、下列诗句中引发议论的是( B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C、淇水汤汤,渐车帷裳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7、下列诗句运用“赋”法的是( A )

A、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B、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8、下列作品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的是( A )

A、《氓》 B、《国殇》 C、《陌上桑》 D、《短歌行》(其一)

9、从表现方法上说《氓》是一首( B )

A、抒情诗 B、叙事诗 C、哲理诗 D、寓言诗

10、从内容上说《氓》是一首( D )

A、战争诗 B、劳动诗 C、祭祀时 D、弃妇诗

11、《氓》选自《诗经》中的( A )

A、风 B、小雅 C、大雅 D、颂

12、下列成语出自《氓》的一组是( C )

A、夙兴夜寐,夜以继日 B、夙兴夜寐,翻云覆雨

C、夙兴夜寐、信誓旦旦 D、夜以继日、信誓旦旦

13、下列诗句运用了比兴方法的是( C )

A、自我徂尔,三岁食贫 B、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C、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D、淇水汤汤,渐渐帷裳

二、多项选择题

1.《诗经》在表现形式上的特点有( ABDE )。

A.以四言为主 B.多用比兴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C.平仄协调 D.讲究节奏和韵律 E.常用重章叠句

2.《诗经·氓》中的对比手法表现在(AB )。

A.氓与弃妇的性格对比 B.氓的性格的前后对比

C.弃妇性格的前后对比 D.氓自身性格间的对比 E.弃妇自身性格间的对比

3.《诗经·氓》中抒情主人公的性格特征主要有(AD )。

A.善良忠贞 B.卑劣无耻

C.虚伪凶狠 D.勤劳坚毅 E.委曲求全

4.《诗经·氓》中运用的比兴诗句有( BCDE )。

A.不见复关,泣涕涟涟 B.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C.于嗟鸠矣, D.其黄而陨 E.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三、简析题

1、桑之未落,其叶沃若。于嗟鸠兮,无食桑葚;于嗟女兮,无与士耽。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

之耽兮,不可说也。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自我徂尔,三岁食贫。淇水汤汤,渐车帷裳。女也不爽,士贰其行。士也

罔极,二三其德。

(1) 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其比兴意义。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这里用桑叶的茂盛、润泽,暗喻女子的年青貌美。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以桑叶黄落喻女子颜色衰老。

(2) 这两首诗的抒写着眼点有何不同?

时间不同。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是年青貌美时,一是年老色衰时。相对应就是所受的遭遇

也不同。

(3) 指出体现女主人公不幸遭遇之原因的诗句。

女之耽兮,不可说也。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及尔偕老,老使我怨。淇则有岸,隰则有泮。总角之宴,言笑晏晏。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

思,亦已焉哉!

(1) 指出其中的比兴句及比兴意义。

淇则有岸,隰则有泮。反比弃妇自己遭受的苦难无边无尽。

(2) 指出体现氓“士贰其行”的诗句。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反是不思。

(3) 指出体现女主人公决绝态度的确诗句。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

3、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送子涉淇,至于顿丘。匪我愆期,子无良媒,将子..

无怒,秋以为期。

(1)解释这段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

愆:愆:过失,过错。 将:请

(2)请按照作品情节的发展,挑出最能概括这段文字大意的原文。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3)结合诗句分析这段诗句中男、女主人公的性格特点。

男:卑劣无耻、虚伪凶狠。

女:善良忠贞、勤劳坚毅。

4、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乘彼垝垣,以望复关。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尔卜尔筮,体无咎言:以尔

车来,以我贿迁。

(1)将这段诗句中的“载笑载言”译成现代汉语。

又说又笑。

(2)简要说明这段选文所写的主要内容。

女人公结婚时复杂情情绪和结婚时的情况。

(3)这段选文中主要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对比,比喻。

(4)这段选文刻画了怎样的人物性格特点?

女主人公的多情和对爱情的忠贞。

5、阅读《氓》中的一段诗句,回答问题: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言既遂矣,至于暴矣。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1)将这段文字中的下列诗句译成现代汉语。

夙兴夜寐:早起晚睡。 夙:早。 兴:起来。 寐:睡。

言既遂矣:是说你的目的达到了,就对我粗暴起来了。言:句首语助词。 遂:达到。

(2)概括这段诗句的大意;

女主人公在结婚后,十分勤劳,努力治家。但不但没受到丈夫的感激,反而受到了打骂虐待。

(3)结合诗句分析男、女主我公的性格特点

男:虚伪凶狠。

女:、勤劳坚毅。

(七) 归园田居(其一)

一、单项选择题

1.文学史上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著名诗人是( A )。

A.陶渊明 B.王维 C.张若虚 D.张继

2.下列诗句中,具有深刻喻意的是( C )。

A.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B.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C.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D.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3.下列诗句,纯属白描的是( C )。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4.下列诗句中,纯用白描手法的是( A )。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A.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D.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5.《归园田居》“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这里所用的修辞方法是(C )。

A.比拟 B.夸张 C.比喻 D.借代

6.《归园田居》“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这里所用的修辞方法是( D )。

A.比拟 B.夸张 C.借代 D.比喻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句中运用比喻表达深刻含意的有(ABD )

A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B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C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D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E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2、下列诗句中,具有用上下对比意义来表达诗旨的有(ADE)

A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B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C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D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E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3、下列诗歌属于古体诗的有(ABD)

A《归园田居》 B《春江花月夜》 C《登高》 D《游子吟》 E《书愤》

三简析题 阅读《归园田居》,回答问题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杂尘,虚室有余闲。

久在攀笼里,复得返自然

(1)这首诗分几个层次?概括各层次的大意。

全诗可分三个层次。

一层:前八句概写诗人从出仕到归隐的经过,着重表达他追求自由、崇尚自然的心志;

二层:中十句描述庭院和农村的自然景色,重在体现他适意田园、清静安宁的心境;

三层:最后两句以如释重负的语气,显示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收结全篇。

(2)说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的多重喻义。

“羁鸟”、“池鱼”的喻意是官场的狭隘、禁锢;树林、深渊的喻意是田园的广阔、自由;而这两

句的总体喻意,则是诗人对解脱困扰、重返自然的向往、追求。

(3)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有何意义?

诗作主要抒写诗人崇尚自然的心志,表达他归隐田园后的喜悦心情。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官

场的黑暗,表现出诗人不愿随顺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

(4)为什么说这首诗体现了陶渊明诗歌的平易近人的风格?

这首诗的取景、造句都很质朴。特别是中国描写田园风光的十句,由近及远,再由远及近,随视

线转移所取的种种景色,都是农村最常见的事物,绝少夸饰之意,所用语言也几近口语,无雕琢痕迹,

但却浅中寓深,淡中见味,充分体现出陶渊明清新淡远的审美情趣和平易自然的诗歌风格。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八) 春江花月夜

一、单项选择题

1.《春江花月夜》的作者是( B )。

A.张继 B.张若虚 C.孟郊 D.白居易

2.下列诗句中表示音讯不通,相思之情无法传送的是( C )。

A.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B.此时相望不相闻,原随月华流照君

C.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D.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3.下列诗句中,在写景中通过暗示手法抒写情感的是( D )。

A.玉户帘中卷不去 B.滟滟随波千万里 C.汀上白沙看不见 D.白云一片去悠悠

4.《春江花月夜》“碣石潇湘无限路”中“碣石潇湘”的意思是( C )。

A.泛指天东地西 B.碣石山与潇水湘水 C.泛指天南地北 D.河北与湖南

5.《春江花月夜》“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中“扁舟子”指( D )。

A.渔夫 B.思妇 C.船工 D.游子

6.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最大的写作特点是( D )。

A.富有哲理 B.暗示手法 C.直接抒情 D.全篇借景抒情

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白云一片去悠悠”的暗示意义是( C )。

A.天气晴好 B.天气阴沉 C.游子远去 D.游子思归

8.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应照离人妆镜台”的暗示意义是( C )。

A.游子望月思归 B.思妇徘徊楼台 C.思妇望月思人 D.游子漂流他乡

9、《春江花月夜》中统摄各种物象的枢纽是 ( C )

A春 B江 C月 D夜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作品属于乐府古题的是( A E )。

A.李白《行路难》 B.陆游《书愤》

C.陶渊明《游子吟》 D.杜甫《登高》 E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2.张若虚《春江花月夜》是一首( BCD )。

A.新乐府 B.乐府古题

C.七言古诗 D.长篇抒情诗 E七言律诗

3、下列诗歌属于古体诗的有 (ABD )

A《归园田居》 B《游子吟》

C《登高》 D《春江花月夜》 E《无题》

4、下列《春江花月夜》中的诗句,写到游子的有(ABDE )

A白云一片去悠悠 B谁家今夜扁舟子 C应照离人妆镜台

D可怜春半不还家 E不知乘月几人归

三、简析题

1、阅读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诗,按要求作答。

(1)划分本诗的段落,概括各段的抒情着眼点。

全诗可分为四部分。开首八句展现春江花月夜的自然景色,主要是描绘从海上月出到明月当

空照亮整个江天的绚丽景观。接下来八句由写景转向观照人生,主要是以明月长照对照人生短暂,抒

写诗人心中对人生的迷惘和感叹。再接下来十二句由感叹人生进而抒写人间离情别绪,主要是渲染高

楼思妇难以排解的相思之情。最后八句又由写思妇转向写游子,主要是抒发江湖游子辗转反侧的思妇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之情。景物、人生、思妇、游子,这四者依次就是四个部分的基本着眼点。

(2)本诗通过对江南自然美景和人间离情别绪的抒写,引发了对什么问题的思索?

诗人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3)本诗写景抒情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全篇借景抒情,处处情景交融。既相反相成又同步相生。

(4)说明诗作第一部分景物描写的特点和作用。

第一部分描绘自然景观,以明月的渐渐升起为中心,紧扣诗题中春、江、花、月、夜五字

逐步展开,最终构成一幅天地一体、色彩绚丽的完整图画;其作用在于从总体上为下文的人情抒写提

供引人遐思的环境,制造启动情怀的氛围。

(5)比较说明诗作二、三两部分和第四部分借景抒情的不同特点与作用。

后面三部分都是合写景物和人情。二、三两部分,主要是用江月永照,引发生命短暂;

用明月常圆,引发人间离别;用月光遍洒,引发思妇绵绵相思。在这里,情景交融的基本特点是相反

相成;通过景与情的对比反衬,鲜明地体现出月圆人不圆的旨意。最后一部分,主要是用春归、花落、

雾漫、月残来引发游子的思归之情。但在这里,景物的色调与人情的色调完全一致,情景交融的特点

是同步相生;通过景与情的相互烘染,离别相思之苦就显得更加浓重。

(6)找出诗中有暗示意义的写景句,并说明其暗示意义。

“白云一片去悠悠”,暗示游子远去;“月徘徊”,暗示思妇徘徊楼台、望月思人;月照“妆镜

台”,暗示思妇对镜伤怀;月光“卷不去”、“拂还来”,暗示相思之情缠绵悱恻、难以排遣;“光不渡”,

暗示情不度;“梦落花”,暗示春将尽;“落月复西斜”,暗示游子夜夜望月思归等等

(7)本诗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抒发了作者对人情难圆的感叹和对宇宙永恒、人生短暂的思索。

(九) 行 路 难

一、单项选择题

1.李白的《行路难》是一首( C )。

A.楚辞体诗 B.汉乐府诗

C.乐府旧题诗 D.新乐府诗

2.李白《行路难》中以借酒浇愁来抒写心中痛苦的诗句是( A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E.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行路难》中用行为细节来抒情的诗句是( B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行路难》中,“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所用的抒情达意方法是( C )。

A.细节描写 B.运用典故

C.象征暗示 D.对比反衬

5.《行路难》中,“闲来垂钓坐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所用的抒情方法是( D )。

专升本的内部资料,需要的可以下载

A.借景抒情 B.借事抒情

C.借比喻抒情 D.借典故抒情

6.《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悒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 A )。

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7.《行路难》中,以路途艰险比喻仁途艰难的诗句是( 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D.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8.《行路难》中情感运行的特点是( D )。

A.逐层递进 B.逐层递退

C.平缓舒展 D.起伏迭宕

9.李白《行路难》的抒写主旨是( A )。

A.精神痛苦和心理矛盾 B.朝廷昏暗和仕途艰难

C.积极用世和执著追求 D.恃才自信和满期怀希望

10、李白是( B )

A、初唐诗人 B、盛唐诗人 C、中唐诗人 D、晚唐诗人

11、《行路难》中表示对前途仍有信心的诗句是(C )

A、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B、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D、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诗篇属于乐府体的有( BC )。

A.陶渊明《饮酒》 B.李白《行路难》

C.杜甫《兵车行》 D.王维《山居秋螟》

E.李商隐《无题》

2、李白《行路难》中所运用的抒情方法有(BCD )。

A.借事抒情 B.借行为细节抒情

C.借象征事物抒情 D.借典故抒情

E.直抒胸臆

3.李白《行路难》中,运用典故来抒情的诗句有(CDE )。

A.金樽清酒斗十千 B.拔剑四顾心茫然

C.闲来垂钓碧溪上 D.忽复乘舟梦日边

E.长风破浪会有时

4.下列诗句中,运用比兴手法抒情达意的有(AE )。

A.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B.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C.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D.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E.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三、简析题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i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