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新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资料

更新时间:2024-03-01 20: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部分 数与代数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

【知识要点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减得的数叫做差。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和=加数+加数 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差=被减数-减数 减数=被减数-差 被减数=加数+差

【典型例题】

根据864+325=1189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1189-864= 1189-325=

【知识要点2】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重点内容】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除得的数叫做商。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积=因数×因数 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商=被除数÷除数 除数=被除数÷商 被减数=商×除数

有余数的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被除数=商×除数+余数

除数=(被除数-余数)÷商 商=(被除数-余数)÷除数 余数=被除数-除数×商 【典型例题】

根据36×14=504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504÷14= 504÷36= 【知识要点3】有关0的运算 【重点内容】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 0除以一个非0的数,得0。 ★两个不等于0的相同数相除,商一定是1。 ★ 0不能作除数,0可以作被除数。 【典型例题】

计算0÷27+5×0+4

【知识要点4】四则运算顺序 【重点内容】

★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

1

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最后算扩括号外面的。 【典型例题】

计算(34×2+92)÷16-7

【知识要点5】租船问题 【重点内容】

★解决租船问题时,尽量乘坐人均租金便宜的船,大小船搭配正好满员,没有空余座位时最省钱。

【典型例题】

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去划船,一共有30人,大船每条限乘6人,租金35元。小船每条限乘4人,租金20元。怎样租船最省钱?

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

【知识要点6】加法运算定律 【重点内容】

★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b+a

★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用字母表示;(a+b)+c=a+(b+c)。 【典型例题】

计算26+37+74 46+28+54+72

【知识要点7】连减的简便计算 【重点内容】

★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 ★在减法计算中,交换减数的位置,差不变。 【典型例题】

计算356—27—73 545—167—145

【知识要点8】乘法运算定律 【重点内容】

★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b×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积不变。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用字母表示为:(a+b)× c=a×c+b×c a×(b+c)=a×b+a×c 逆运算:a×b+a×c=a×(b+c)

★结合律是一种运算,分配律是两种运算。乘法分配律也适用于减法。 【典型例题】

2

1、 图书馆新进一批图书共12包,每包25本,每本4元。这批图书一共多少元?

2、计算(21+25)×4 64×64+36×64 265×105—265×5

【知识要点9】乘除法的简便计算 【重点内容】

★一个数连续除以两个数,等于这个数除以两个除数的积。 用字母表示为:a÷b÷c=a÷(b×c) ★在除法中,交换除数的位置,商不变。 【典型例题】

计算:①3200÷4÷25 ②88×125 ③99×38+38 ④ 99×56 ⑤ 101×85

简便计算

1、常见乘法计算:25×4=100 125×8=1000

2、加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3、加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50+98+50 488+40+60

4、乘法交换律简算例子: 5、乘法结合律简算例子: 25×56×4 99×125×8

6、含有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7、含有乘法交换律与结合律的简便计算: 25×125×4×8 65+28+35+72

8、乘法分配律简算例子:

(一)、分解式 ( 二)、合并式

3

25×(40+4) 135×12—135×2

(三)、特殊1 (四)、特殊2 99×256+256 45×102

(五)、特殊3 (六)、特殊4

99×26 35×8+35×6—4×35

10、 连续减法简便运算例子:

528—65—35 528—89—128 528—(150+128)

11、连续除法简便运算例子: 12、 其它简便运算例子:

256—58+44 250÷8×4 3200÷25÷4

第四单元: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知识要点10】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重点内容】

★在进行测量和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小数来表示。 ★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小数的计数单位是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千分之一??分别写作0.1、0.01、0.001?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 【典型例题】

0.7里面有( )个0.1。0.42里面有( )个0.01。0.736里面有( )个0.001。

4

2.83是由( )个一、( )个十分之一和( )个百分之一组成的。

【知识要点11】小数的读法和写法 【重点内容】

★小数是由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组成的。 ★小数的数位顺序如下表:

★整数部分的最低位是个位,没有最高位。小数部分的最高位是十分位,没有最低位。因此,没有最大的小数,也没有最小的小数。

★小数的读法:先读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读法来读,再读小数点,最后读小数部分,小数部分要依次读出每个数字,有几个0就读出几个0。

★小数的写法:先写整数部分,整数部分按整数的写法写,如果整数部分是零就直接写0,在个位的右下角点上小数点,小数部分依次写出每个数字。 【典型例题】

1、读数:6.8 ( ) 0.05( ) 320.08( )2、写数:三百点八五( ) 九点零七( ) 零点零四二( ) 3、写出下面各数中的“2”表示的意思。

20.04( ) 5.42 ( )0.25( )0.672( ) 【知识要点12】小数的性质 【重点内容】

★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应用小数的性质,可以根据需要改写小数。要注意:只能在小数的末尾添上0或者去掉0,其他数位上的0不能动。将整数改写成小数时,要先点上小数点,再在末尾添上0。 【典型例题】

1、化简小数:0.80=( ) 105.0400=( ) 2、不改变小数的大小爱,把下面小数改写成三位小数。

0.4=( ) 5.08=( )8=( )

3、把0.7改写成以0.01为计数单位的数是( ),把5.0700改写成以0.01为计数单位

的数是( )

4、判断:小数的后面添上0或者去掉0,小数的大小不变。( ) 【知识要点13】小数的大小比较 【重点内容】

★小数的大小比较的方法:先比较小数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小数就大。如果整数部分相同,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相同,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注意:比较小数的大小时,位数多的小数不一定就大。 【典型例题】 1、在1.10、1.01、0.99、0.89、0.789这五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5

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 2、判断:大于5且小于6的小数只有9个。( )

3、用0、1、2、6这四个数字,组成最小的两位小数是( ),最大的两位小数是( )。 【知识要点14】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重点内容】

★小数点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如下:右扩大,左缩小。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倍; 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相当于把原数乘10000,小数就扩大到原数的10000倍;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 10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1; 1001; 10001; 10000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四位,相当于把原数除以10000,小数就缩小到原数的★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几位,再向右移动相同的位数,还是原数。 【典型例题】

1、一种盐水,每100千克里含盐3千克,每千克盐水里含盐多少千克?1000千克盐水里含盐多少千克?

2、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先向右移动三位,又向左移动两位,结果( )。 【知识要点15】小数与单位换算 【重点内容】

★单名数的改写:高级单位的数改写成低级单位的数,要用高级单位的数乘进率; 高级单位 ×进率 低级单位 (小数点向右移动相应的位数) 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要用低级单位的数除以进率。 低级单位 ÷进率 高级单位 (小数点向左移动相应的位数)

★把复名数改写成小数:复名数中高级单位的数不动,作为小数的整数部分;把复名数中低级单位的数改写成高级单位的数,作为小数部分,而且可以通过小数点向左移动来实现。

长度单位换算 :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米=100厘米 1厘米=10毫米

面积单位换算 : 1平方千米=100公顷 1公顷=10000平方米

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 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

6

1平方厘米=100平方毫米

重量单位换算 : 1吨=1000 千克 1千克=1000克 1千克=1公斤 人民币单位换算 : 1元=10角 1角=10分 1元=100分 时间单位换算 : 1世纪=100年 1年=12月

大月(31天)有: 1\\3\\5\\7\\8\\10\\12月 小月(30天)的有: 4\\6\\9\\11月 平年 2月28天, 闰年 2月29天 平年全年365天, 闰年全年366天 1日=24小时 1小时=60分 1分=60秒 1小时=3600秒 【典型例题】

48公顷=( )平方千米 ⒊7千克=( )克 7千米32米=( )千米, 【知识要点16】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 【重点内容】 ★我们可以用“四舍五入法”求一个小数的近似数。保留整数,表示精确到个位,保留一位小数,表示精确到十分位, 保留两位小数,表示精确到百分位??

★要注意在求小数近似数时,求出的小数末尾如果有0,则末尾的0不能去掉。 【典型例题】

0.634精确到百分位是( ) 1.28精确到十分位是( ) 0.799精确到百分位是( ) 9.0548保留一位小数是( ) 【知识要点17】改写成以 “万”或 “亿”作单位的数。 【重点内容】

★先确定万位或亿位,然后在万位或亿位的右下方点上小数点,最后在小数的后面加写上“万”字或“亿”字,再根据要求保留小数。 【典型例题】

把254600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保留一位小数) 972000000省略“亿”位后面的尾数约是

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

【知识要点18】小数的产生和意义 【重点内容】

★小数加、减法计算的方法:计算小数加、减法时,要先把小数点对齐,也就是相同数位对齐,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减,得数的末尾有0时,一般要把0去掉。为了保证结果的准确性,可用不同的方法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 【典型例题】

1、计算并验算:3.56+1.89 5.64-1.78 113.04+7.8 0.3-0.18 2、用小数计算下面各题。

5元6角2分+3元零9分 1t30kg+980kg 4m35cm+5m70cm 10kg-4kg800g 4km800m-3km50m 6km-2km860m 【知识要点19】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与简便计算 【重点内容】 ★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法的运算顺序一样,在有括号的算式里,先算括号里面的;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整数的运算定律在小数运算中同样适用。根据数据的特点,运用运算定律可使某些计算简便。 【典型例题】

1、计算9.5+(32-25.7) 5.6+2.7+4.5 9.14-1.43-4.57

7

77+2.7+2.8+25 0.38+0.36+2.64 1.29+3.7+0.71+6.3

2、把分数改写成小数再计算。 14937635761 + - + - 10101001001001010100

第二部分 图形与几何 第二单元:观察物体(二)

【知识要点1】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 【重点内容】

★从不同位置观察不同的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相同,也可能不相同。 【典型例题】 1、连线题:

2、画出从前面、上面、左面看到的图形。

从前面看: 从上面看: 从左面看:

第五单元:三角形

【知识要点2】三角形的特征 【重点内容】

★由3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两条线段的端点相连)叫做三角形。 ★三角形有3个顶点、3条边、3个角、3条高。

★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到它的对边作一条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这条对边叫做三角形底。画高要用虚线表示,标上垂直符号。

8

为了方便,用字母A、B、C分别表示三角形的3个顶点,上面的三角形可以表示成三角形ABC。 ★三角形具有稳定性。

★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这条线段的长度叫做两点间的距离。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典型例题】

1、画出底边上的高: 底 2、再能拼成三角形的 底 3cm、4cm、5cm 、2cm 底 3、举例生活中应用 【知识要点3】三角形的分类 【重点内容】

★三角形按角分类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 按边分类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包括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但等腰三角形不一定是等边三角形。

等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都是600,它是锐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可以是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或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两条直角边相等,这个直角三角形叫做等腰直角三角形,

0

它的两个底角都是45.

【典型例题】

1、判断:用三条线段肯定能围成一个三角形。( ) 每个三角形中至少有一个锐角。( ) 有一个角是锐角的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 )

2、一个三角形只有两个锐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一个( )三角形。

A、钝角 B、直角 C、钝角或直角

3、画一个腰是3cm的等腰直角三角形。 【知识要点4】三角形的内角和 【重点内容】

★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0,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0。 【典型例题】

9

1.判断。在能组成三角形的三个角后面括号里画√,不能组成三角形的画×。

(1)400、450、700.( ) (2)600、500、600 ( ) (3)800、200、800( ) 2.填空。(1)三角形的一个角是500 ,另一角是700,第三个角是( )0, 这个三角形是( )三角形。(2)在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一个锐角是200、另一个锐角是( )0。(3)当三角形中两个锐角之和等于第三个角时,这是一个( )三角形。 3.老师今天做了一个等腰三角形的纸风筝,已知顶角的度数是70度,你能帮老师算一算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角是多少度吗? 4、求未知角的度数。

第七单元:图形的运动(二)

【知识要点5】轴对称图形及性质 【重点内容】

★轴对称图形的性质:对应点到对称轴的距离相等。

★轴对称图形的画法:A、找出所给图形的关键点。 B、数出或量出图形关键点到对称轴的距离。 C、在对称轴的另一侧找出关键点的对称点。 D、按照所给图形,顺次连结各点,就画出所给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典型例题】

1、 画对称图形的另一半。

2、画出下面图形的对称轴,看看能画几条。 【知识要点6】平移及性质 【重点内容】 ★平移不改变物体的形状和大小,只是位置发生变化。 ★平移的两个要素:方向和距离。 ★在方格纸上平移图形的方法步骤:

(1)找出原图形的关键点(如顶点或端点)。 (2)按要求分别描出各关键点平移后的对应点 。 (3)按原图将各对应点连接。

★会用割补平移法求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或周长。

第三部分 统计与概率 第八单元:平均数与条形统计图

【知识要点1】平均数

10

【重点内容】

★求平均数的方法:移多补少、先合后分。

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平均数能较好地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是比较几组数据的依据。 ★在人数不等的情况下,用平均数表示各队的成绩更好。 【典型例题】

1、甲乙两个组一次单元检测如下表。(单位:分) 序号 甲组 乙组 1 96 97 2 93 90 3 93 88 4 90 93 5 86 90 6 88 88 7 84 哪个小组的成绩好?

【知识要点2】复式条形统计图 【重点内容】

★纵式复式条形统计图的绘制方法与单式条形统计图基本相同,只是在每组数中有两个数据,需要用两种不同的直条来表示,同时要标明图例。

★但每类数据比较大时,用横向复式条形统计图比较方便。 【典型例题】

下面是甲乙两个停车场车辆停放情况统计表。 数量 辆 种类轿车 面包车 大客车 停车场 甲 12 乙 10 根据统计表画出复式条形统计图。

6 8 4 3 第九单元:鸡兔同笼问题

【知识要点19】【重点内容】

★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可以用猜测法、列举法、画图凑数法和假设法。 鸡免同笼问题:

笼了里有鸡免若干只,从上面数有10个头,从下面数有32只脚。问鸡和免各有多少只? 1用列举法: 鸡只数

11

免只数 脚总数 2假设法:

(1) 假设全是鸡,那么就有10×2=20只脚 (2) 这样与实际相差32-20=12只脚

(3) 当我们把一只鸡想成一只免就多想了4-2=2只脚 (4) 说明笼了里12÷2=6只鸡被想成了 (5) 那么鸡应有10-6=4只

3抬脚法:

(1) 把鸡和免都抬起两只脚,这时一共抬起了10×2=20只脚 (2) 这时还剩下32-20=12只脚,这些都是免子的

(3) 一只兔子还剩下4-2=2只脚,说明笼子里有12÷2=6只免子 (4) 那么鸡应有10-6=4只

1、鸡兔同笼,有15个头,44条腿,鸡、兔各有多少只?

2、抢答题,答对一题加10分,答错一题扣6分,小强抢答了8题,最后得分64分,他答错了几题?

3、全班一共有38人去游玩,共租了8条船,大船可坐6人,小船可坐4人,每条船都坐满了。大、小船各租了几条?

(一)租船问题

共有32人,租小船每条24元,限乘4人;租大船每条30元,限乘6人,怎样租最省钱? (1)比较哪种船的租金便宜

小船:24÷4=6(元/人) 大船:30÷6=5(元/人) 经比较大船便宜 方案一:全租大船

12

应租大船只数:32÷6=5(条)??2(人) 这2人还要租一条小船,那么总租金就为: 5×30+24=174(元)

方案二:如租5大船和1条小船,小船没有做满,还空2人这时不是最省钱的,还可在调整成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这是大小船刚好做满 租金为4×30+2×24=168(元) 答:租4条大船和2条小船最省钱。 解决租船问题的策略:

(1)根据船的租金和限乘人数,先计算哪种船便宜

(2)再假设所有人都租便宜的船,如果全部做满无空位并且人全部做完,那么这种租法就是最省钱的。

(3)就要调整,尽量做到两种船刚好做满,这时是最省钱的。 练习:

1、 外出参观学习的学生与教师共32人。怎样租车最省钱? 大船:限乘6人, 每条大船30元 小船:限乘4人, 每条小船24元

2、 我们学校共有老师14人,学生326人去春游。怎么租车最便宜? 大车可坐40人,租金900元;小车可坐20人,租金500元。

3、 某旅游团逛游乐园,团里共有46人,其中儿童36名,选哪种方案合算? 方案一:成人每人30元。儿童每人15元。方案二:团体10人以上(包括10人)每人20元。

13

4. 有50个同学去划船,大船每条可以坐6人,租金10元;小船每条可以坐4人,租金8

元。

(1)如果你是领队人,请写出一种租船方案。

(2)能写出更多的方案吗? (3) 比较一下,那种方案最合适?

5.有96吨货物要一次从A地运往B地,已知大卡车每次可运10吨,运费200元,小卡车每次可运4吨,运费90元。如果你是货主,准备怎样安排车辆?

1、图书室有故事书98本,今天借出46本,还回25本。现在图书室有故事书多少本?

2、一件儿童上衣48.5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9.8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2.5元。这条裙子多少钱?

3、爸爸带小明去滑雪,乘缆车上山用了4分钟,缆车每分钟行200米。滑雪下山用了20分钟,每分钟行70米。滑雪比乘缆车多行多少米?

4、某县城到省城的公路长160千米。一辆汽车走高速路的速度是80千米/时,走普通公路的速度是40千米/时。从县城去省城走高速路比普通公路节省多少时间?

5、大同乡中心小学在荒山上植树,2002年共植树356棵,2003年植树3次,每次植树140棵。哪一年植的树多?多多少棵?

14

6、李伯伯家养了42只鸡,养鸭的只数是鸡的一半。李伯伯家一共养鸡、鸭多少只?

7、书架上有两层书,共144本。如果从下层取出8本放到上层去,两层书的本数就相同。书架上、下层各有多少本书?

8、学校运来大米850千克,运了3车,还剩100千克。平均每车运多少千克?

9、王老师要批改48篇作文,已经批改了12篇。如果每小时批改9篇,还要几小时能批改完?

10、动物园里的一头大象每天吃180千克食物,一只熊猫2天吃72千克食物。大象每天吃的食物是熊猫的几倍?

11、水果店运来苹果、香蕉各8箱。苹果每箱25千克,香蕉每箱18千克。一共运来水果多少千克?

12、小林身高124厘米,是表妹身高的2倍,而舅舅身高是表妹的3倍。舅舅身高是多少厘米?

13、学校组织植树,一共有25个小组,每个小组种了5棵树苗。购买树苗花了1250元,每棵树苗多少钱?

15

14、小丽家每天要买一盒牛奶和一袋豆浆。牛奶每袋2.40元,比豆浆贵1.80元。小丽家一个星期买牛奶和豆浆要花多少钱?

15、张英、李强和肖红参加跳高比赛,张英跳了1.1米,比李强低了0.15米。肖红比李强跳得低0.09米,肖红跳了多高?

16、地球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是1.49亿平方千米。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多多少亿平方千米?

17、同学们在全长10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栽一棵(两端要栽)。一共需要多少棵树苗?

18、园林工人沿公路一侧植树,每隔6米种一棵,一共种了36棵。从第1棵到最后一棵的距离有多远?

19、一根木头长10米,要把它平均分成5段。每锯下一段需要8分钟,锯完一共要花多少分钟。

20、学校楼前摆放了一个方阵花坛。这个花坛的最外层每边各摆放8盆花,最外层共摆了多少盆花?

16

21、啄木鸟7天能吃4515只害虫,山雀一周能吃1155只害虫。啄木鸟平均每天比山雀多吃害虫多少只?

22、一个长方形的长是0.54米,比宽多8厘米,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米?

23、一个足球48.30元,一个篮球54.20元,王老师用150元买足球、篮球各一个,应找回多少元?

24一把椅子35.4元,比一张桌子便宜16.2元,小明买一套桌椅,共用多少元?

25、某公园上午有游人180人,下午有270人。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四年级期末应用题专项练习题

(1)有1800个乒乓球,每6个装一筒,每20筒装一箱,这些乒乓球需要装多少箱?

(2)仓库有汽水250箱,现在用车运走,如果每车最多装30箱,能装多少辆车?还剩多少箱?

(3)光明小学四、五年级师生接受上山植树任务,四年级去了38人,五年级去了26人,两级共植树640棵,平均每人植树多少棵?

(4)某粮仓运进大米320吨,相当于原来存粮数的4倍,原来存粮多少吨?

17

(5)一块正方形地周长是32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6)一个商店运进8箱运动衣,每箱50件,每件卖60元,一共可以卖多少元?

(7)育强小学有20个班,平均每班40人,他们共向穷困地区小学捐献图书3200本,平均每人捐图书多少本?

(8)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往丙地,每小时行35千米,行了3小时,离丙地还有86千米,乙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9)一辆汽车3小时行驶120千米,照这样计算,要行驶480千米,需要几小时?

(10)一辆汽车从乙地开往丙地,每小时行60千米,要8小时到达,如果需要6小时到达丙地,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11)修路队要修一条94千米的公路,修了5天后还剩69千米,修路队平均每天修多少千米?

(12)王力从家到学校要走1700米,他走了400米后又回家取笔盒,这样他从家到学校共走了多少米?

18

(13)某水果厂运来18筐苹果和8筐雪梨,每筐苹果重25千克,每筐雪梨重18千克,运来苹果和雪梨共多少千克?

(14)学校图书室有故事书562本,比文艺书多208本,少儿科技书一本数正好是文艺书的2倍,学校图书室共有科技书多少本?

(15)一辆汽车,3 小时支货物18吨,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从上午8时开始运货,一直到下午5时,共运货多少吨?

(16)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进行52千米,已行了7小时,离乙地还有128千米,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7)第一车间原计划用48小时生产2736个零件,实际每小时生产75个,比原计划每小时多生产多少个?

(18)一辆卡车用35千克汽油可以行驶175千米,照这样计算,行驶700千米要用多少千克的汽油?

(19)一辆小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52千米,已行了7小时,离中点还有128千米,甲乙两地总长多少千米?(984)

(20)人民剧院一楼有620个座位,二楼有座位22排,每排有40个座位,这个剧院一共有多少个座位?

19

(21)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4小时行了240千米,用同样的速度,一共行了9小时到达乙,甲乙两相距多少千米?

(22)商店运进106筐雪梨,卖出2065千克后,还剩下47筐,平均每筐雪梨重多少千克?

(23)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每小时行48千米,要用5小时,如果要在4小时内到达,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24)食堂运来大米500千克,用了7天后还剩17千克,平均每天用多少千克?

(25)水果店运来2车苹果共重3150千克,如果每车装45筐,那么平均每筐苹果重多少千克?

(26)给一块48公顷的水田插秧,24天插完,按同样的速度,给一块14公顷的水田插秧,要用多少天?

(27)商店运进雪梨350千克,卖出80千克后,剩下的正好是苹果重量的3倍,苹果有多少千克?

(28)一次捐款活动中,三年级学生共捐款924元,四年级有132人,平均每人捐款10元,三、四年级一共捐款多少元?

(29)丰华电风扇厂今年计划生产风扇15000台,已经生产了8480台,余下的要40天完成,平均要生产多少台风扇?

20

第九种

214-(86+14) 787-(87-29) 365-(65+118) 455-(155+230) 第十种

576-285+85 825-657+57 690-177+77 755-287+87 第十一种

871-299 157-99 363-199 968-599 第十二种

178X101-178 83X102-83X2 17X23-23X7 35X127-35X16-11X35 第十三种

64÷(8X2) 1000 第十四种

375X(109-9) 456X

÷(125X4) (99+1) 26

容易出错类型(共五种类型)

600-60÷15 20X4÷20X4 736-35X20 25X4÷25X4

98-18X5+25 56X8

175-75÷25 25X8

36-36÷6-6 25X8

100+1-100+1 48X99+1 1000+8-1000+8 5+95X28

102+1-102+1 65+35X13 25+75-25+75 40+360

13+24X8 672-36+64 324-68+32 100-36+64

÷56X8 280-80÷25X8 80-20X2+60 36X9÷(25X8)÷ 4 12X6÷12X6 ÷36X9 ÷20-10 27

100+45-100+45 15X97+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ha.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