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空天惯性世界 - 战机超音速4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2-23 03: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部分

如何研制我国的四代机?

这里笔者不讨论与国外合作研制的问题,因为很可能沦为一厢情愿甚至竹篮打水。在国内,仅中航一集团的旗下就有沈飞公司/沈阳飞机设计研究所、西飞公司/第一飞机设计研究院和成飞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三组具有现代固定翼战斗机设计和制造能力的企业,如果它们都想突破四代机平台的核心技术,该怎么办?别忘了,中航二集团旗下还有洪都公司,既然它可以通过L-15“飞狮”突破先进三代机核心设计技术,那么将来尝试突破四代机的核心技术也是很自然的事。到底该怎么协调?这是一个相对来说处于战略层面的问题,笔者但愿这不会对我国四代机的研制造成不利干扰,相反,四代机的研制能成为有关企业重组或产业调整的一个契机。

在技术层面上,这里仅讨论一下发动机和航电系统。虽然通过“昆仑”发动机的研制,我国成功地贯彻着研制规范走过了发动机研制全程,但先进发动机需要许多高技术支撑,并非一朝一夕就可以突破。我国有关部门所进行的分析表明,在推比7~8的发动机基础上,单纯采用提高空气流量、提高增压比、提高涡轮前温度、提高涡轮效率、改善冷却方式和采用新型材料等措施的一种或者少数几种,都无法使发动机的推重比提高到四代机所需要的10~11的水平,只有将各方面的先进技术综合运用才能实现这样的指标——综合运用的结果就是重新设计。

雄鹰扬首向天行——苏-30MKK战斗轰炸机

在中航一集团网站上庆祝集团成立五周年的文章之一:《航空动力篇——开创航空发动机事业新局面》中曾提及,我国已完成了高推重比发动机核心机的工程图设计和发图,这表明我国新一代发动机已经进入设计验证试验阶段。今年4月14日又传来了新一代高推重比发动机核心机点火的好消息,笔者希望该核心机能顺利完成试验并转化为型号,为我国四代机提供强有力的心脏。另外,在发动机进行研制和试验的同时,与其相关的技术可以在现有平台上进行试验。例如根据公开报道,我国已设计并制造出了轴对称推力矢量喷管。那么可以考虑将它安装到苏-27SK上,同时为试验机改装飞控系统,进行TVC控制律、飞行载荷、作战效能和作战战术的试验与研究,为四代机采用TVC提供技术储备。

米格1.42验证机,尽管它已注定无法成为俄罗斯五代机,但从现实分析它要比苏霍伊的第五代战斗机验证

机——苏-47更接近PAK-AF

米格早期LFI轻型战斗机方案(I-2000)

在综合航电系统结构方面,笔者认为我国四代机融合F/A-22和F-35的特点是可能的。F-35的航电系统结构与F/A-22的主要区别是:采用统一的光纤数据网络,而不是F/A-22那样多种总线混合,提高了性能和可靠性;处理综合进一步深化,采用“综合核心处理机”(ICP)完成包括雷达和电子战系统在内全部传感器和设备的信号/数据处理工作,传感器数据融合的水平也有进一步提高;射频综合更为彻底,射频天线数量进一步减少到了13个。这其中射频前端综合对我国来说可能还不现实(尚未见过国内已展开相关研究工作的公开报道),但是在笔者看来,突破统一光纤数据网络的技术难度却不大——这更多的是一种思想的体现,而不是技术的革命。各传感器和设备的信号/数据处理完全综合可能也还有技术难度,这也不是大问题,可以先通过适当降低处理综合程度解决。重要的是系统最后能完成什么样的功能,对某方面的技术特征无需过分强调。而且,工程上的问题用一定时间一般总能解决。

日本F-2战斗机:日本防卫厅已订购76架,日本政府准备从明年追加采购10~20架该机后将其停产,原因是该机效费比太低、改进潜力有限。《简氏防务周刊》在2004年4月曾报道该机的有源相控阵雷达(J/APG-1)仍存在问题,探测距离只有37千米,仅为指标的1/3

飞行中的印度苏-30MKI,该机采用一体化三翼面布局,具有较高的纵向静不稳定性。推力矢量喷管的控制

综合在数字式电传操纵系统中

苏-30MKI的N011M“雪豹”(Bars)无源相控阵雷达:该雷达目前存在重量过大、分辨率差和难以在地杂

波环境下探测目标等问题,但一旦这些问题得以解决,苏-30MKI的实际作战能力将不可小视

飞行中的LCA:该机两架技术验证机(TD-1/-2)复合材料占结构重量的比例达到30%(铝合金占57%),2003年11月25日首飞的第一架原型机(PV1)95%的蒙皮采用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占结构重量的比例提高到40%~45%(铝合金占43%)。该机是目前世界上复合材料使用比例最高的战斗机,与之接近的是EF2000

LCA“光辉”战斗机的先进座舱:根据目前公开的资料,该机是除美国四代机、EF2000与“阵风”之外唯一一种采用了“公用设备管理系统”的战斗机。该系统对液压、燃油、环境控制、救生、刹车等机电系统进行统一监控,并将信息显示在多功能显示器上,可提高可靠性和安全性。据公开报道,我国新歼、L-15、FC-1、“飞豹”改型等作战飞机也采用了机电设备综合管理系统,但其综合程度可能不及前几种机型

越南空军装备的苏-27

据报道,我国已预研出新一代的航电系统的原理样机并进行了试验。但该系统就组成来说显然还不完善,例如迄今为止没有我国已研制成功机载有源相控阵雷达的报道。相比之下,我国三代机水平的航电系统已相当成熟,在重型战斗机改型、新歼、J-8Ⅱ改型、JH-7“飞豹”改型、JL-9“山鹰”、FC-1“枭龙”、L-15“飞狮”等机种上已经或即将得到应用。

一百年的时光匆匆流过,第四代战斗机将航空技术推向了又一个挑战人类想象力的高峰。中国的航空工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有了可望先进国家项背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之后对西方战斗机设计思想、规范和技术的学习与引进,以及90年代之后对原苏联/俄罗斯战斗机的引进和研究,加上中华民族非凡的聪明才智,使我国有可能在融合东西方所长的基础上,在四代机的研制中再创辉煌。笔者的心中,始终有着这样的一个梦想:当我们这个数千年来屹立不倒、不可征服的民族自己的四代机飞天的那一天,我们能够自信而自豪地为它写下这样的句子——“一代翔龙出世,冠绝四海雄风”!

以上图片为国外报道的中国四代机想像图

附录:国外有关我国新一代战斗机发展的报道

国外媒体对我国新一代战斗机有一些猜测性报道,主要的说法归纳如下:

1.大约在2000年初,英国《飞行国际》杂志称中国的下一代战斗机称为XXJ,设计与波音F-15相似,系采用三翼面布局的双发多用途隐身战斗机,发动机单台加力推力115千牛,装有推力矢量喷口。飞机空重

达20吨。可能在2015年前后开始在中国空军和海军服役。2001年,该杂志又报道称中国正在研制被称为XXJ/J-12的第四代战斗机,并引用美国海军情报处官员的话说,该机由成都飞机公司研制,双发,可能有单、双座型别。其它推测包括内置武器舱,性能与F-22相当。该杂志还给出了采用轴对称喷管、常规布局的想像图。

2.简氏早期对XXJ的一些报道综合如下:XXJ采用的发动机可能从俄罗斯AL-41F的研制获益,有谣传称它将采用涡扇-14A(WS-14A)发动机,但不能证实;中国还在2000年左右通过官方电视节目展示了风洞中的前掠翼模型等。简氏同样有过三翼面布局的报道,内容与前述《飞行国际》的报道相同。

3.香港媒体报道中国大陆正在开发两种下一代飞机,除了XXJ(J-12)之外(其描述与《飞行国际》并无不同),还在FBC-1战斗轰炸机的基础上通过增大发动机推力、强化隐身性能,设计可能命名为FBC-2的隐身战斗轰炸机。

4.《简氏防务周刊》2003年1月8日的报道宣称中国完成了J-10A战斗机的改型方案设计工作。据称采用隐身布局、双发动机(带推力矢量控制)和外倾双垂尾,保留了鸭式布局和三角翼(转引自《现代兵器》杂志2003年3月报道)。

5.其它猜测包括我国参与俄罗斯原米格设计局米格-35的研制,可能参与俄罗斯PAK-AF的研制工作等。

(全文完)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g5.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