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更新时间:2024-04-07 08: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昆明学院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6-2017学年)

昆明学院是国家教育部2004年5月批准建立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秉承“明德至善、知行利物”的校训,着力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立足昆明,服务云南,面向世界,辐射南亚东南亚。重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成效,持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努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相结合。学校以“省内领先、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地方大学”为发展目标。学校建立与目标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科技创新、国际合作、社会服务等明显提升,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及硕士点建设、高端人才及学术团队、教学及科技成果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学校核心竞争力得到显著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位居全省应用型高校前列。同时,学校围绕国家“一带一路”及省市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国际化合作办学的范围和领域,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以国际合作培养高水平人才项目为推手,进一步扩大学校与国际知名大学、知名科研机构等的交流合作,不断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

2016-2017学年是“十三五”规划重要的一年,一学年来,学校按照省委、省政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的部署,紧紧围绕地方综合性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全面推进转型发展、全面依法治校、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内涵建设,各项教育事业得到稳步发展,通过十余年来的本科办学历程,今天的昆明学院已经实现历史性转折并不断超越自己,教学软硬件办学条件得到不断提升和优化,特别是师资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全面推进学校的转型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7年昆明学院组织完成了省教育厅对学校开展的应用本科转型试点高校转型发展工作评价考察,专家组对我校转型发展工作成绩给予较高评价和充分肯定,并为我校进一步推进整体转型向特色发展提出指导意见和建议。经云南省教育厅审核论证通过,昆明学院成为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进行建设。

昆明学院在全面分析并认真总结 2016-2017学年教育教学工作的基础上,实事求是地撰写2016-2017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上报云南省教育厅并向社会公示。

I

目录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 1

(一)人才培养目标 ............................................................................................................... 1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 1 (三)在校生规模 ................................................................................................................... 2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 2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 4

(一)师资队伍 ....................................................................................................................... 4 (二)本科主讲教师情况 ....................................................................................................... 6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 7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 8

1.教学用房 ....................................................................................................................... 8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 8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 8 4.信息资源 ....................................................................................................................... 8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 9

(一)专业建设 ....................................................................................................................... 9 (二)课程建设 ....................................................................................................................... 9 (三)教材建设 ..................................................................................................................... 10 (四)实践教学 ..................................................................................................................... 10

1.实验教学 ..................................................................................................................... 10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 10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 11 (五)创新创业教育 ............................................................................................................. 11 (六)教学改革 ..................................................................................................................... 12 四、质量保障体系 ......................................................................................................................... 13

(一)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 13 (二)校领导班子研究本科教学工作情况 ......................................................................... 13 (三)出台的相关政策措施 ................................................................................................. 14 (四)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 14 (五)日常监控及运行 ......................................................................................................... 14 五、学生学习效果 ......................................................................................................................... 16

(一)学生学习满意度 ......................................................................................................... 16 (二)应届本科生毕业情况 ................................................................................................. 16 (三)攻读研究生情况 ......................................................................................................... 16 (四)就业情况 ..................................................................................................................... 17

1.薪酬水平 ...................................................................................................................... 17 2.专业相关度 .................................................................................................................. 19 3.就业满意度 .................................................................................................................. 21 4.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 21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 .............................................................................. 22

六、特色发展 ................................................................................................................................. 23

(一)继续加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 23

1

(二)结合学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 23 (三)紧密对接行业产业,培育和建设应用型专业及专业群 ......................................... 24 (四)实施与政企行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 25 (五)加大师范教育改革的力度 ......................................................................................... 25 (六)继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 26 (七)多渠道帮助学生创业就业 ......................................................................................... 26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 27

(一)教学管理 ..................................................................................................................... 27 (二)师资队伍建设 ............................................................................................................. 28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 30 (四)科学研究 ..................................................................................................................... 30 (五)国际合作 ..................................................................................................................... 31 附件 ................................................................................................................................................ 32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目录 ......................................................................................... 32

2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人才培养目标

昆明学院紧紧围绕国家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和战略主题,按照“超常规、跨越式、追赶型”发展思路加快建设和发展,抢抓机遇,科学谋划,着力加强内涵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质量,积极推进文化传承与创新,提升学校综合竞争力和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为建设全国同类高校领先、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应用型大学而努力。

1.学校类型定位:综合性应用型高水平地方大学。

2.办学层次定位:以应用型本科教育为主,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开展多种形式的留学生教育,不断拓宽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

3.人才培养定位: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产业需要的思想品德优、理论基础实、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上手快、后劲足、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4.学科专业定位: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社会需要,大力发展应用型学科专业,加强优势学科建设,培育新兴特色专业,逐步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布局。

5.科学研究定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以应用研究为主,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同步推进,不断提升研究水平,积极促进科研成果转化和运用。

6.服务面向定位:立足昆明,服务云南,面向全国,辐射南亚东南亚。

(二)学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校本科专业总数达55个,涵盖11个学科门类,目前本科专业布局结构为:工学专业14个占25.45%、理学专业6个占10.91%、文学专业4个占7.27%、法学专业1个占1.82%、经济学专业1个占1.82%、管理学专业9个占16.36%、医学专业3个占5.45%、农学专业4个占7.27%、艺术学专业7个占12.73%、教育学专业5个占9.09%、历史学专业1个占1.82%。

图1 各学科专业占比情况

1

(三)在校生规模

学校本学年全日制在校生总规模为18,722人,其中本科在校生15,720人,本科生数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为83.96%。

(四)本科生生源质量

2016年我校招生计划5190人(本科4000人、专升本300人,专科800人、预科90人)。实际录取5217人(本科4001人、专升本310人,专科812人、预科94人)。2016年招生工作中,云南省内理工类录取分数达410分,高出云南省录取分数66.90分;文史类录取分数达465分,高出云南省录取分数57.77分。学校计划招生4,471人,实际录取考生4,478人,实际报到4,349人。实际录取率为100.16%,实际报到率为97.12%。招收本省学生3,783人。学校面向全国25个省招生,其中理科招生省份24个,文科招生省份24个。生源情况详见下表1。

录取数 省份 批次 文科 7 理科 不分文理 0 表1 生源情况 批次最低控制线(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0 当年录取平均分与批次最低控制线的差值(分) 文科 理科 不分文理 -- 安徽省 第二批次招生A 提前批招生 第二批次招生A 第二批次招生A 第二批次招生A 第二批次招生A 第二批次招生A 第二批次招生35 440 413 62.66 55.71 福建省 4 5 0 380 333 0 43.25 62.19 -- 福建省 4 12 0 380 333 0 66.24 59.95 -- 甘肃省 2 8 0 458 408 0 30.09 17.33 --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贵州省 8 18 0 418 360 0 60 70.06 -- 10 25 0 387 318 0 97.58 106.27 -- 8 11 0 453 361 0 70.35 76.91 -- 海南省 6 6 0 578 539 2

0 42.69 33.4 --

(四)教学设施应用情况

1.教学用房

根据2017年统计,学校总占地面积1,625,791.98m2,产权占地面积为1,603,791.98m2,绿化用地面积为466,127m2,学校总建筑面积为592,394m2。

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教学科研及辅助用房+行政办公用房)共345,189m2,其中教室面积116,917m2,实验室及实习场所面积130,248m2。拥有学生食堂面积为20,145m2,学生宿舍面积为202,497.71m2,体育馆面积19,979m2。拥有运动场32个,面积达到45,476m2。

按全日制在校生18,722算,生均学校占地面积为86.84(m2/生),生均建筑面积为31.64(m2/生),生均绿化面积为24.9(m2/生),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为18.44(m2/生),生均实验、实习场所面积6.96(m2/生),生均宿舍面积10.82(m2/生),生均体育馆面积1.07(m2/生),生均运动场面积2.43(m2/生)。

表3 各生均面积详细情况 类别 占地面积 建筑面积 绿化面积 教学行政用房面积 实验、实习场所面积 宿舍面积 体育馆面积 运动场面积 总面积(平方米) 1,625,791.98 592,394 466,127 345,189 130,248 202,497.71 19,979 45,476 生均面积(平方米) 86.84 31.64 24.9 18.44 6.96 10.82 1.07 2.43 2.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与教学实验室 学校现有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总值31,221.49万元,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3,453万元。本科教学实验仪器设备18,777台(套),合计总值15279.28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实验仪器设备308台(套),总值6402.78万元。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10个。 3.图书馆及图书资源

截至2017年底,学校拥有图书馆1个,图书馆总面积达到40,093m2,阅览室座位数4,350个。图书馆拥有纸质图书2,077,482册,当年新增54,328册,生均纸质图书104.17册。图书馆还拥电子图书1,172,111册,数据库33个。2016年图书流通量量达到166,373本次,电子资源访问量1,902,407次。 4.信息资源

学校校园网主干带宽达到10,000Mbps。校园网出口带宽1,100Mbps。网络接入信息点数量29,000个。电子邮件系统用户数470个。管理信息系统数据总量

8

2,911.05GB。信息化工作人员23人。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我校现有1个国家特色专业, 6个省部级优势专业。当年学校招生的本科专业55个,教育学专业当年停招。2016级本科培养方案中,各学科培养方案学分统计如下表4所示。

表4全校各学科2016级培养方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学分统计表 学科 哲学 经济学 法学 教育学 文学 历史学 必修课学分比例 -- 80.26 77.85 79.18 80.06 77.92 选修课学分比例 -- 19.74 22.15 20.83 19.94 22.08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 21.05 20.89 32.74 20.09 21.14 学科 理学 工学 农学 医学 管理学 艺术学 必修课学分比例 80.97 83.69 83.00 83.33 81.69 81.82 选修课学分比例 19.0 16.31 17.00 16.67 18.31 18.18 实践教学学分比例 27.72 28.96 31.31 30.30 24.78 44.58 (二)课程建设

目前学校共建有精品课程14门,其中国家级2门,省级12门;共开设省级精品视频公开课4门;精品课程验收暨省级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平台4个;MOOC课程39门;省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4门。本学年,学校共开设本科生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专业课共2,259门、5,845门次。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详见表5。

表5 近两学年班额统计情况 班额 30人及以下 学年 本学年 上学年 本学年 上学年 本学年 上学年 本学年 上学年 公共必修课(%) 25.82 11.64 46.71 62.27 2.28 8.02 25.19 18.07 9

公共选修课(%) 11.69 12.74 9.96 13.68 10.82 9.43 67.53 64.15 专业课(%) 23.26 26.75 61.3 56.32 10.03 12.46 5.41 4.47 31-60人 61-90人 90人以上 (三)教材建设

学校建立教材出版基金用于资助学校教师出版自编教材,鼓励教师积极编写适用我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教材。重点资助急需但无正式出版或适用的教材,特别是填补空白或具有独创性的专业主干教材、基础课教材。2016—2017学年,共出版教材11种(本校教师作为第一主编);入选省部级规划教材3种,具体情况如表6.

表6 2016学年教师教材编写情况

教师姓名 李跃 鲁林 郭海波 王震江 罗伊玲 张悦 张敏 张芹 常进荣 王荔 王礼碧 教材名称 机械设计总论及设计理论与方法研究 云南风格声乐作品选与教学研究 新编云南乡土声乐教程 XML基础与Ajax实践教程(第2版) 节事活动策划与管理 微生物学实验 土木工程制图与识图习题集 语文课程标准与语文课程教学 基础教育数学课程与教学概论 教师专业发展与心理健康 高校体育教学理论与运动训练实践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 云南民族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云南大学出版社 云南科技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云南出版社 光明日报出版社 教材入选情况 无 无 无 无 无 无 省部级规划教材 无 无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省部级规划教材 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 省部级规划教材 (四)实践教学

1.实验教学

本学年本科生开设实验的专业课程共计433门,其中独立设置的专业实验课程173门。学校有实验技术人员57人,具有高级职称16人,所占比例为28.07%,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11人,所占比例为19.30%。 2.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2016-2017学年,学校根据《昆明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条例》规范学校本科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确保毕业生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加强对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对大多数毕业论文进行查重处理,修改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中的部分表格,以便更加全面合理地反映毕业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环节,安排校级督导以及少数专业邀请行业专家参与毕业生的论文审题、答辩等各个环节,以起到监督检查和指导的作用。通过毕业设计(论文),使学生的科学研究素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得到培养和训练。本学年共开设了3,714选题供学生选做毕业设计(论文)。我校共有548名教师参与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指导工作,指导教师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人数比例约占54.93%,学校还聘请了5位外聘教师担任指导老师。平均每位教师指导学生人数为7.68人。

10

2017届我校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顺利规范开展,毕业论文(设计)课程类型主要分为:工程设计类、理论研究类、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类、综合应用类。选题来源为校外课题、学校科研或质量工程立项课题、院系内拟定课题和学生自拟课题。

各院系严格执行学校规定的选题程序,建立毕业论文(设计)课题库,第七学期开始各院系向学生公布指导教师和选题计划,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采取自选课题或教师分配的方法正确选题。

选题根据专业性质有所侧重,工科类专业学生选择工程实践类课题;理科类专业学生选择有一定学术水平、体现学术前沿、结合当前科技和经济发展的课题;文科类:学生选择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中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的课题;师范类专业学生选择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方面的课题。毕业论文(设计)选题难度适中,既有足够的知识覆盖,又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 ,内容有利于学生巩固、消化所学知识。

2017届毕业论文总数为3203篇,其中优42篇;良669篇;中869篇;及格142篇;不及格7篇。从毕业论文(设计)总体情况看,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综合训练和全面提高,为今后步入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每年各院系根据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情况进行评优,按毕业学生人数比例的 5%进行评优。 3.实习与教学实践基地

为满足实践教学的需要,加快实验室建设的步伐,建立各类型的教学实习基地,并对现有教学实习基地进行梳理,与教学实习基地开展深层次合作,加强教学实习基地建设。截止2017年12月,学校有本科实验、实习、实训场所232个,校外教学实习基地109个,本学年共接纳学生7,169人次。建设校级示范性实验实训实习基地5个:化学化工类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应用型本科计算机类专业实践教学基地、以土木工程专业为核心的建工类专业群实践基地、轨道交通工程实训中心“订单式”人才培养实习基地、昆明学院教师专业发展中心。2016-2017学年,依托昆明紫云青鸟文化创意博览园,美艺学院的“云南特色旅游工艺品创新创业实践基地”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与安宁市教育局、经开区社会事业局、官渡区第一中学等区县教育局、中小学幼儿园等共建“教师专业发展中心”。建设云南省中关村软件园大学生创新创业基地、“紫云青鸟”众创空间、云科都市农业众创空间等一批创意园、创业孵化基地、科技创业基地、创客空间等创业平台。

(五)创新创业教育

为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精神,着力

11

培养地方经济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应用型复合人才,根据国务院提出的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指导意见,根据学校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要求,为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制定出台了《昆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确定开展人才培养观念大讨论、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推进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强化创新创业实践教育改革、改进学生创业指导服务、提升教师创新创业教育教学能力、建设校园创新创业文化、完善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方面的改革主要任务。目前,学校已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文件要求,对学校的实施方案进行修改和完善,创新创业工作正有序推进。

2016-2017年学校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以“创新促创业”为抓手,经过努力,创新创业教育、创业培训、创业大赛、建立创业园各项工作已趋于规范化、常态化。学校于2015成立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以校长为组长,副书记、副校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全面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构建全方位的协同创新创业新体系。

学校设立创新创业教育机构1个,拥有创新创业教育专职教师45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15人,至今有450人次参加了创新创业教育机构的培训。设立创业实习基地4个,其中创业示范基地2个,开展创业培训项目3个。设立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5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16门,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及创业指导课程9门,开展创新创业讲座112次,设立创新创业奖学金50万元。

本学年学校共立项建设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10个,省部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个(其中创新10个,创业10个)。

(六)教学改革

自2014 年,云南省教育厅启动了转型发展试点高校评选工作,昆明学院被确定为整体转型试点的 5 所高校之一。结合转型发展,为加大教学改革的力度,2016年制定出台了《昆明学院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校发[2016]7号)、《昆明学院2016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制指导意见(昆院教[2016]12号)》、《昆明学院教师新开课管理规定》(昆院教[2016]21号)等教学管理规章制度,起草了《昆明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发展规划》、《昆明学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教学工作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昆明学院关于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昆明学院教研室管理办法》,同时对《昆明学院“红云园丁奖”评选办法》等管理制度进行了修订。教学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各项教学工作,保证了教学工作有序开展。2017年,学校获批云南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为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学校依据《昆明学院课改示范

12

主要就业地区月均收入:在北京市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当前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高,为5500.00元;而在四川省就业的本科毕业生当前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3105.88元。在“中初教育单位”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月均收入为3965.51元;而在“其他企业”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3203.83元。

图9 2017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地区(左图)及单位(右图)月均收入水平(单位:元)

注:1.主要就业地区指样本人数≥14人的就业地区;主要就业单位是指样本人数≥72人的就业单位; 2.其他企业指除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和三资企业以外的所有企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主要就业行业领域月薪:在“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就业的毕业生薪酬优势较高,月均收入为4206.31元/月;而在“建筑业”就业的毕业生月均收入水平相对较低,为3333.70元/月。

18

图10 2017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行业月均收入水平(单位:元)

注:主要就业行业指样本人数≥20人的就业行业。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2.专业相关度

总体专业相关度:80.99%的毕业生认为目前就职岗位与所学专业相关,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可见毕业生所学专业知识及技能与实际工作的契合度较高,能够学以致用。

图11 2017届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分布

注:专业相关度为选择“很相关”、“比较相关”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19

各专业的专业相关度:音乐学、护理学、学前教育等7个专业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较高,均处于90.00%及以上;而园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相关度相对较低,处于65.00%以下。

表7 2017届各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相关度情况分布

专业 音乐学 护理学 学前教育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土木工程 建筑学 美术学 物联网工程 汉语言文学 财务管理 英语 生物科学 数学与应用数学 水利水电工程 思想政治教育 工商管理 化学 生物技术 人力资源管理 酒店管理 国际经济与贸易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园艺 很相关 62.50% 78.26% 71.43% 30.43% 36.84% 42.86% 31.25% 6.25% 50.00% 29.63% 50.52% 28.13% 39.64% 13.04% 34.21% 10.00% 15.79% 23.81% 33.33% 17.39% 0.00% 3.57% 12.00% 比较相关 16.67% 8.70% 12.86% 30.43% 26.32% 19.05% 18.75% 31.25% 13.89% 29.63% 19.59% 31.25% 23.42% 17.39% 23.68% 35.00% 36.84% 23.81% 22.22% 26.09% 15.79% 21.43% 24.00% 一般 16.67% 8.70% 8.57% 30.43% 27.37% 28.57% 37.50% 50.00% 22.22% 25.93% 12.37% 21.88% 17.12% 47.83% 18.42% 30.00% 21.05% 23.81% 11.11% 21.74% 47.37% 35.71% 24.00% 比较不相关 很不相关 0.00% 0.00% 5.71% 4.35% 6.32% 7.14% 0.00% 6.25% 5.56% 6.17% 7.22% 3.13% 10.81% 8.70% 10.53% 10.00% 10.53% 11.90% 18.52% 21.74% 21.05% 25.00% 4.00% 4.17% 4.35% 1.43% 4.35% 3.16% 2.38% 12.50% 6.25% 8.33% 8.64% 10.31% 15.63% 9.01% 13.04% 13.16% 15.00% 15.79% 16.67% 14.81% 13.04% 15.79% 14.29% 36.00% 相关度 95.83% 95.65% 92.86% 91.30% 90.53% 90.48% 87.50% 87.50% 86.11% 85.19% 82.47% 81.25% 80.18% 78.26% 76.32% 75.00% 73.68% 71.43% 66.67% 65.22% 63.16% 60.71% 60.00% 注:教育学(心理健康教育方向)等专业样本量<10,不纳入到报告的分析范围。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主要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机会太少”(28.50%),其次为“想找相关工作,但是不符合要求”(23.19%)和“不想找相关工作,因为个人兴趣”(21.74%)。

20

图12 2017届本科毕业生从事专业不相关工作的原因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3.就业满意度

学校2017届本科毕业生对目前工作总的满意度为94.24%,处于较高水平;其中对工作内容的满意度最高,为92.92%。从均值来看,均处于3.11分及以上(5分制),介于“一般”和“比较满意”水平之间。可见毕业生对初入职场的岗位和工作内容等方面均比较认同。

图13 2017届本科毕业生对工作满意度的评价

注:评价维度包括“很不满意、比较不满意、一般、比较满意和很满意”;其中,满意度为选择“很满意”、“比较满意”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另外针对毕业生的反馈分别赋予1-5分(“很满意”=5分,“很不满意”=1分),计算其均值。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4.自身职业期待吻合度

2017届本科毕业生目前所从事的工作与自身职业期待的吻合度为86.84%,其中“很符合”所占比为10.97%,“比较符合”所占比例为38.03%;可见目前已落实的工作整体比较符合自身的就业期望。

21

图14 2017届本科毕业生职业期待吻合情况

注:职业期待吻合度为选择“很符合”、“比较符合”和“一般”的人数占此题总人数的比例。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就业与培养质量调查。

5.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评价

将学校毕业生质量测量主体放到用人单位身上,能够比较真实地反映毕业生的质量,进而更加全面地反映学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建立毕业生质量外部测评体系,对于学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改进和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80.00%的用人单位对学校毕业生的工作表现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其中评价为“比较满意”的占比相对较高,为65.00%。

图1 用人单位对2017届毕业生的满意度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与其他高校毕业生相比,用人单位认为学校2017届毕业生“适应能力”较强,所占比例为59.09%;其次是“学习能力”(40.91%)及“计算机应用能力”(31.82%)。

22

图2 用人单位对2017届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评价

注:该题目为多选题,因此选项的百分比之和不是100%。 数据来源:第三方机构新锦成-2017届毕业生用人单位调查。

六、特色发展

(一)继续加强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

2016-2017学年,在已建立的国家级-省级-校级三级联动“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体系的框架下,学校继续加强本科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为方法、途径和平台,推动教学建设、加强教学创新、深化教学改革,达到加快内涵建设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2016-2017 学年,学校组织院系积极申报,获得了15个省级教学质量工程项目。截止目前我校共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质量工程项目27大类,170项,(其中:国家级3大类,21项;省级27大类,149项)在省内同类高校中名列前茅。同时,学校还做好在建项目的检查、验收和管理工作,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和效果。

(二)结合学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为推进学校转型发展,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校大力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城乡建设与工程管理学院土木工程专业自2015级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自动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将在2016级开展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依托专业优势和特色,与企业深度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

23

晨农集团等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信息技术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签订校企合作备忘录,进行校企合作专业共建,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3+1”模式联合培养大数据、移动互联网、互联网营销、软件工程等方面的IT应用型人才,目前联合办学专业软件工程已于2016年招生。打造“海航特色班”、“云内动力班”、“希尔顿班”、“洲际英才学院”等。2016年信息技术学院被评为省级创新创业改革试点院系。自2016级起,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财务管理、酒店管理等专业进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特殊教育、学前教育专业进行专业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推动信息化课程改革,与厂商合作建设课程平台,引进名校慕课资源57门,本校教授与厂家合作建设慕课2门,每学期开放课程50门以上,课程涉及艺术、哲学、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领域,使用人数平均均在3000人次以上。对公共选修课进行慕课建设,目前建设150门左右,资源上传至昆明学院课程中心平台。学生在课程学习中,通过昆明学院课程中心平台进行课程学习、课程资源下载、作业提交、期末考试等一系列教学活动。通过慕课建设改革公共选修课考核方式,公共选修课期末考试使用平台完成的课程达到108门。

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已初步完成了四个层次的构建,第一层普及性教育已覆盖全校学生,第二层拓展性教育已面向全校约20%的有创业兴趣和创业意愿的学生,第三层个性化教育已面向全校约8%的有创业计划和创业项目的学生(或团队),第四层实操性教育已面向全校约3%的正在创业的学生(或团队)。

(三)紧密对接行业产业,培育和建设应用型专业及专业群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主动与地方经济发展对接,主动适应地方经济结构调整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遵循以学科发展支撑专业发展的思路,推进应用型学科发展,重点培育一批应用型学科的新型专业和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应用型专业,按照优势突出、特色鲜明、新兴交叉、社会急需的原则,增设了一批与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对接的新专业。学前教育、特殊教育、酒店管理、烹饪与营养教育、护理、交通运输、都市农业等专业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

深化《昆明学院服务云南重点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6—2020年)》(党发﹝2016﹞23号)。结合学校多学科和特色专业优势,主动对接云南省八大重点产业发展需求,以学科专业对接产业行业,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建设和形成地方(行业)急需、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专业集群。对接生物医学和大健康产业,建设“护理—康复治疗—养老保健专业群”;对接旅游文化产业,建设“旅游管理—酒店管理—烹饪营养—会展经济与管理专业群”、“艺术设计—音乐—舞蹈专业群”;对接现代物流产业,建设“国际贸易—工商管理—财务管理专业群”;对接高原特色现代农业产业,建设“园林园艺专业群”、“都市农业重点专业群”;

24

对接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建设“绿色食品生产与检验—食品与药品检验—烹饪与营养教育专业群”。对接信息产业,依托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软件工程、物理学、教育技术学、通信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应用统计学等专业,助推信息产业发展;对接新材料产业,依托物理学、化学等专业,服务新材料产业发展;对接先进装备制造业,依托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专业,精准服务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

(四)实施与政企行业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发展战略

学校多渠道办学,依托专业优势和特色,与企事业深度合作,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或联合办学,先后与昆明轨道交通有限公司、晨农集团等进行“订单式”人才培养;与洲际酒店集团和希尔顿酒店集团合作培养酒店管理人才,开设“希尔顿班”和“洲际英才学院”;与中关村软件园签订校企合作备忘录,进行校企合作专业共建,建设“昆明学院—中关村软件园学院”,合作办学采用嵌入式的培养方式培养软件工程专业人才“海航特色班”;与云内动力合作设立”云内动力”班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与昆明食品药品检验所合作办学来建立云南食品药品检验人才协同育人基地,采用“3+1”模式,联合培养专业人才,经持续努力,与南京大学达成了本科生选送培养协议,预计首批将从2017级本科生中选派五名优秀学生赴南京大学进行为期一年的交流学习,通过“1+3”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学校本科生与高水平大学学生间的交流,必将对开阔我校本科学生的视野,促进优良学风的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

(五)加大师范教育改革的力度

结合基础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和教师职业资格“国考”认证改革形势,师范教育在进行“整合连贯式”基础教育师资人才培养改革的同时,根据《昆明学院师范生专业技能综合训练与考核指导性意见》,从基本技能、课堂教学技能、演示实验和制作简单教具技能、组织课外活动技能、教师资格证考试面试技能等进行全方位训练,加强师范生的教师基本功训练,强化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大力开展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工作,针对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出台相关制度,保障免费师范生的培养完全符合相关用人的要求。

为突出师范类人才培养实践教学特色,针对传统分段式师范教育的不足,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师资和师范毕业生就业需求,探索教师教育模式改革新领域。在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中,重构教师教育类课程体系,强化教师教育实践课程。自2013级起,教育实习统一调整为18周。根据学校与昆明市教育局的协议,2016年继续开展定向培养本科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强化师范生教师技能培养,为昆明市二、三板块地区的农村学校培养优秀教师。结合基础教育师资培

25

养改革和教师资格证“国考”要求,进一步强化师范生教师技能训练,根据《昆明学院师范生专业素养综合训练与考核指导性意见》(昆院教﹝2014﹞42号),将师范生的教师技能训练贯穿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组织师范生书写技能考核,师范类学生必须人人参加、人人过关。组织2016年昆明学院师范生课堂教学,2017届师范类毕业班学生必须参加院系初赛,根据分配名额推荐学生参加学校决赛。

2016-2017学年学校组织师范生课堂教学比赛,及师范生“书写”技能考试等。让师范生在学校里取到引领示范的作用。

(六)继续加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为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着重加强学生技能竞赛管理,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英语演讲大赛、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全国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大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全国高等院校工程算量大赛等全国各级各类专业(职业)技能竞赛。

2016-2017学年,学校参赛学生1731人,获奖学生406人,其中:国家级一等奖22项、二等奖37项、三等奖29项;省级一等奖75项、二等奖60项、三等奖175项。学校根据学生获得的名次对获奖学生和指导教师进行表彰和奖励。

(七)多渠道帮助学生创业就业

为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学校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的就业率。连续三年开展一年一度的“走访企业服务月”活动,由学校领导带队分别走访多家企业,促成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校企战略合作以及“订单式”的人才培养就业合作。通过大学生创业“六个一”工程的基本完成,初步构建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框架体系。

针对就业困难毕业生实施精准帮扶,坚持重点关注、重点帮扶、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工作方法。在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的思想动态、就业意向和具体困难充分掌握的基础上,健全和完善就业困难毕业生的动态管理信息库。根据不同类别的困难毕业生,继续采取“一生一策”、“全程服务”的个性化帮扶措施,坚持重点关注、重点帮扶、重点推荐、重点服务的“四重点”工作方法,实施就业需求全掌握、就业进展全了解、就业帮扶全方位、就业政策全落实的“就业帮扶四全面”原则,把好脉,下好方,积极采取有效措施,重点抓好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和辅导,切实帮扶就业困难毕业生实现顺利就业。

26

七、存在问题及改进计划

2016-2017学年,学校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云南省第十次党代会精神,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以学校“十三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为驱动,全面深化内涵建设,努力推进转型发展,圆满完成学年度工作任务,学校各项事业发展取得重要进展。但在 2016-2017 学年中,也存在一些影响学校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主要如下:

(一)教学管理

1.存在的问题

(1)学生学习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

(2)教学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特别是教研室管理制度的制定。 (3)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的修订与完善,特别是教师教学工作的奖惩制度的制定。

(4)部分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不规范或不健全。 (5)学校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还未全面展开。 (6)学生考研率还需进一步提高。 (7)加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2.主要原因

学校本科办学十余年来,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对学校教学工作的各方面做出相应的规范和要求。但部分制度由于制定的时间久,并受当时学校条件的限制,制度内容的覆盖面不足以满足学校现行发展的需要;制度的有效性也存在一定局限,部分内容陈旧,已不再适应学校的工作需要;教学工作中涉及到的部分工作,还没有做明确的规范和要求,这样就影响了制度的执行效果和力度。

由于学校对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制度的相应要求不明确,加上学院本身对制度建设的重视度不够,导致部分二级学院的教学管理制度建设滞后。 3.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1)依据学校“十三五”事业发展规划,根据学校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需要,对学生学习管理制度中,未涉及到的内容以及已经过时的内容,在广泛调研和综合考虑之后,进行全面的修订、完善和补充,对新的学生学习要求进行相应的制度补充。

(2)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经过各教学单位和相关教学管理部门的集思广益,对教学和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全过程的规章制度进行认真地梳理,并在现有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修订、完善和补充相应的内容,对过去在教学管理过程中还没有进行规范或发展过程中的新工作的规范进行相应的制度补充。

27

(3)根据学校的转型发展和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开展情况,对学校现有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管理制度进行相应的修订、完善和补充,特别是针对教师教学工作的奖惩进行制度规范,规范教师教学行为,充分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

(4)建立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相关配套制度,推动校、院(系)两级自主创新改革。理顺校院关系,扩大二级学院办学主体地位,明确学校宏观调控、考核指导、服务监督职能,推进职能部门与重心下移相适应的职责,减少职能部门资源配置的权限和管理环节。实行学院以目标管理和绩效管理为载体,落实各学院在人员聘任、绩效工资分配、资源管理、经费预算等管理方面的自主地位。推进建立院系二级学术委员会,完善二级教代会制度,试点建立4—5个二级学院理事会,促使二级学院成为充满活力、管理规范、良性发展、相对独立的办学实体。鼓励学院(系)在二级管理运行机制方面大胆创新,建立自我发展、自我激励和自我约束机制,自主开展教学、科研、管理活动。

(5)学校正在积极开展专业评估、专业认证、国际评估的准备工作。 (6)注重学生个性化发展,因材施教,对学生进行分类教学和差异化培养。满足学生个人发展需要,重视考研工作,通过培训授课、安排考研自习室、辅导等工作,学生考研的报考率、上线率和录取率逐年增加。

(7)推进校内校外创新创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形成省、市、校三级联动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平台以创新教育和创业训练为主要内容,构建以专业能力支撑创新创业能力,以创新创业能力激励专业能力提升的互动局面,

(二)师资队伍建设

1.存在的问题

(1)学校专任教师总数和生师比虽已基本达到教育部的要求,但教师专业分布不均衡,结构比例不够合理,部分专业师资缺乏。

(2)由于师资队伍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的参差不齐,教师的整体水平与人才培养的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3)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投入精力不足,课后缺乏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责任心有待加强。

(4)部分新进教师或从非教师系列引进的教师,特别是新进青年教师,其教学能力、教学方法、业务水平以及对教学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程度还需提高,教学经验也待积累。

(5)部分教师由于缺少实际工作经验,教学内容不能很好地与实践相结合。 (6)职称评定制度建设工作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8

2.主要原因

近几年学校引进的高职称及高学历的教师,在专业领域都有较为高超的学术造诣,但对教学工作中的各个环节,例如所教课程的知识结构、教育教学方法等方面,缺乏相应的了解和经验。加上部分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科研方面,客观上造成了教学方面精力投入不足。学校对教师从事教学研究与改革的支持力度相对偏弱,对认定的教研成果在各种评聘工作中的作用偏小。学校职称评审办法和教师绩效评价机制中对教学业绩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部分教师对教学工作缺乏应有的热情和研究,使得学校的整体教学水平得不到有效地提高。 3.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1)加大人才引进的力度,特别是紧缺专业教师的引进力度。对于一些特别紧缺的专业,可以降低教师招聘的学历门槛或提高引进的待遇,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不断壮大教师队伍。进一步深化改革调整结构性不平衡的状况。

(2)严格执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和引导广大教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恪守教书育人的职业道德,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师德修养水平。加强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引导广大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通过竖立标兵和典型,加强引领示范作用。

(3)聘任水平高、责任心强、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教研室主任。明确责任,奖罚分明,落实待遇,充分调动教学基层组织负责人和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教研室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通过名师示范课、教学观摩等活动,引导青年教师成长,并督促老教师不断学习和提高。

(4)依托学校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围绕教师的发展和成长,开展教学研讨交流活动,拓宽教师的思路和视野;开展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和教学基本功训练,帮助青年教师成长;开展新进教师和开新课教师的岗前培训工作,使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尽快提升。

(5)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积极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及高学历的技术骨干,不断充实专业教师队伍。一方面选聘实践经验丰富的高水平工程专家到学校任教或兼职,另一方面加强实施教师社会实践活动,有计划地将教师送到企业参与工程实践,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6)完善职称评定制度建设工作,建立教学研究型、研究教学型、社会服务型等类型的职称评定分类标准。继续实行公开招聘制度,严把人员“进口”关,通过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硕士研究生或引进高层次人才的方式,实现师资队伍建设的跨越发展。教师聘任制改革要引入竞争择优,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促进优秀拔尖人才脱颖而出,促进人才资源的优化配置。积极探索“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人才任用机制,逐步形成人员能出能进,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局面,不断优化人岗相适。

29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存在的问题

(1)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管理人员队伍素质和水平参差不齐。 (2)信息化管理质量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3)二级学院管理体制的建立和健全。

(4)实践教学还存在薄弱的环节,实践教学环节质量标准有待于进一步健全和完善。 2.主要原因

近年来由于学校办学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办学规模的逐渐扩大,校级和院系级教学管理人员不但没有增加,部分教学单位和管理部门教学管理人员由于退休或工作岗位变动,导致教学管理人员的数量减少,学校的人才引进也主要针对高水平高层次的教学人才,而对教学管理岗位人员的引进相对薄弱。部分教学管理人员的学历、职称较低,教学管理能力有限,管理水平不高,管理工作仅停留在事务性工作处理上,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对教学管理的研究由于时间、条件或能力的限制而无法高质量地完成。

学校的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已建成多年,但主要是针对学校教务管理,而与教学相关数据资料的收集、整理、比较的信息系统并未购置,特别是与教育部评估中心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相适应的数据系统还未建立。

由于学校未对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做具体明确地规定和要求,二级学院的责和权不明晰,导致二级学院管理体制不健全。 3.解决的措施及建议

(1)学校从校级层面引进一些高水平的教学管理人员,并对现有的教学管理岗位进行调整,采取激励机制,鼓励校内人员竞聘上岗,以此提高教学管理队伍的整体水平和数量。对现有的教学管理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以提高管理水平和能力。

(2)根据学校的发展需要,在现有的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经过全面调研和充分论证,引进先进的数据平台,整合教学数据资源,既能适合学校的发展需要,又与教育部评估中心高等教育质量监测国家数据平台相适应。

(3)学校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和措施及具体要求,建全校、院系二级管理模式,在学校规定的职责和权限范围内二级学院独立自主地开展各项工作。

(4)加强实践教学管理的有效度。

(四)科学研究

1.存在问题

(1)学科建设存在不合理情况。

30

(2)科学研究项目数量和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科研平台建设需要进一步提高。 2.解决措施及建议

(1)坚持“重点、培育、扶持”的原则,实现学科分类分层建设。投入资金2228万元确保教育学、应用经济学、环境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学、数学等5个云南省“十二五”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的建设工作顺利推进,加强资金的投入力度。

(2)昆明学院坚持科研兴校,注重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协调发展、成果转化与社会服务同步推进。昆明学院还需发挥科学研究对学校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重视科学研究对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的反哺作用。创新科研项目培育机制,紧密对接云南八大重点产业,加强针对性应用型研究,强化校企合作协同创新,完善科研管理体制,实行重质量、重转化的科研奖励政策,促进学校科学研究水平和科研总体实力的大幅度提高。

(3)把科研平台作为促进一流学科建设、提升教师及科研人员科技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载体,积极申报创建省、市级各类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和科技创新团队,为教学科研人员搭建创新能力水平提升的平台和途径。

(五)国际合作

1.存在的问题

(1)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待进一步拓展。

(2)留学生人数较少,国际人文交流的层次和水平还不够。 (3)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还需进一步加强。 2.解决方案及措施

(1)贯彻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紧密结合云南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定位和把昆明建成区域性国际化中心城市的目标,提出了对外坚持“巩固南亚东南亚,拓展东亚和欧美,扩大合作与交流,提高质量和水平”,坚持“项目引导,中心下移,落实责任,扩大受益” 的国际合作与交流的工作思路广泛开展合作。

(2)积极拓展生源市场,不断扩大留学生规模。开展高质量合作办学和校际合作项目,提升实力水平。深化人文交流,加强深度合作。积极开展文化艺术交流,构建国际合作与交流体系,提高交流层次和水平,营造校园国际化氛围。

(3)提升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我校多渠道、多形式派出教师和管理人员到国(境)外学习交流。我校教育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国际化水平得到显著提升,加快了学校高水平师资队伍的建设。

31

附件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目录

1.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83.96% 2.教师数量及结构 项目 总计 正高级 其中教授 副高级 其中副教授 职称结构 中级 其中讲师 初级 其中助教 未评级 博士 最高学位结构 硕士 学士 无学位 35岁及以下 年龄结构 36-45岁 46-55岁 56岁及以上 专任教师 数量 906 105 92 361 322 374 361 46 45 20 159 437 279 31 158 418 305 25 比例(%) / 11.59 10.15 39.85 35.54 41.28 39.85 5.08 4.97 2.21 17.55 48.23 30.79 3.42 17.44 46.14 33.66 2.76 当年新增专业名单 物流管理、植物保护、 医学信息工程、安全工程 数量 74 8 4 24 6 24 16 6 0 12 7 24 32 11 38 20 10 6 外聘教师 比例(%) / 10.81 5.41 32.43 8.11 32.43 21.62 8.11 0 16.22 9.46 32.43 43.24 14.86 51.35 27.03 13.51 8.11 当年停招专业名单 教育学 3.专业设置情况 本科专业总数 55 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 50 4.生师比21.15:1

5.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1.57

6.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万元)3453 7.生均图书(册)104.17 8.电子图书(册)1172111

9.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平方米)18.44,生均实习实训场所面积(平方米)6.96

32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2013.26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万元)1693.82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元)246.78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元)219.26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2259

15.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72.07% 16.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10.87% 17.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7.44% 18.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96.1% 19.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93.69% 20.体质测试达标率89.13%

33

10.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元)2013.26

11.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万元)1693.82

12.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元)246.78

13.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元)219.26

14.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2259

15.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72.07% 16.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10.87% 17.应届本科生毕业率97.44% 18.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96.1% 19.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93.69% 20.体质测试达标率89.13%

3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a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