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更新时间:2024-06-11 07:5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心理教研室制订

第一章心理学的性质 一、单项选择

1.科学心理学诞生于(C)。

A. 公元前四世纪;B.十八世纪;C.十九世纪;D.二十世纪 2.科学心理学的创始人是(D )。

A.亚里土多德B.弗洛伊德C.布伦塔诺D.冯特

3.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研究该变量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心理学研究方法是(B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31、在自然情境中搜集被观察者的资料,以了解其心理和行为的一种方法是(A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32、以提问题的方式,了解被试心理活动的方式是(C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33、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是(D )。 A.观察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4.行为主义观点的代表人物是(C )。

A.冯特B.弗洛伊德C.华生D.马斯洛

5.用信息加工的观点来研究人的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过程的心理学观点是(D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6.认为人类行为是由某种潜意识动机驱使的心理学观点是(D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

7.以神经生理学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对个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解释的心理学观点是( B)。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观点

8.把个体所有行为的产生和改变看作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关系的心理学观点是(A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9.主张人的所有行为的产生取决于他对世界的知觉和看法的心理学观点是(C )

A.行为的观点B.生物学的观点C.现象学的观点D.认知的观点 10.在觉醒状态下,人们所感觉到、意识到、体验到的心理现象称为(C )。

A.个性倾向性B.心理状态C.心理过程D.心理特征

11.心理学把灵感、心境、注意等心理现象称为(B)。

A.认识过程B.心理状态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

12.有的人情绪稳定,有的人情绪波动;有的人做事果断,有的人做事优柔寡断。这类 心理现象称为(D )。

A.情感过程B.心理状态C.意志过程D.心理特征

13.从被试的书信、日记、自传等资料中分析其心理特征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是(D )。

A.测验法B.实验法C.调查法D.个案研究法

二、多项选择

1.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观点主要有(A)(B)(C)(D)(E)。

A.生物学的观点B.行为的观点C.认知的观点D.精神分析的动E.现象学的观点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2.从动态——稳态的维度,可以把人的心理现象分为(A)(B)(D)。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潜意识D.心理特征E.意识 3.心理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A)(C)(E)。

A.认知过程B.个性倾向性C.情感过程D.心理特征E.意志过程 4.从觉知性的维度,可以把个体的心理现象分为(C)(E)。 A.心理过程B.心理状态C.潜意识D.心理特征E.意识

5.认知过程包括的心理成分有(A)(B)(C)(D)(E)。 A.感知觉B.记忆C.思维D.想象E.言语

三、填空

1、 个体趋向目标追求时的意识活动称为_意志_过程。 2、 实验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和_自然_实验两种。 3.失言、笔误、梦等现象属于_潜意识_的心理活动。

4.以提问的方式了解被试的心理活动,此种方法称为_调查法_。 5.心理学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心理的事实、规律、机制和_本性_。 6.心理现象产生的源泉是 客观现实__。

7.心理是_脑_的机能。 四、判断

1.人的心理现象作为观念的东西,它可以离开物质载体。(错 )

2.如果说粗心大意是稳定的个性特征。漫不经心则是暂时的心理状态。(对 ) 3.行为能表现心理,这种表现是完全可以觉知到的。(错 )

4.在同一一班级里接受同一老师的教育,但各个学生的心理反映是不同的,这种现明了人的心理是先天固有的。(错 )

5.生物反馈技术的应用,说明了人的心理具有能动性。(对 )

五、解释名词

1.心理学 : 是指对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学问。 2.认知过程:是指个体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过程。 3.情绪过程:是指个体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态度体验

4.个案研究法:是指搜集单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六、简述

1.个体的心理之所以具有复杂性是由于:

(1)个体心理具有多维度多层次性; (2)个体心理具有对物质载体的依存性; (3)个体心理具有能动性。

2.个体心理的能动性表现在:

(1)心理对行为具有支配和调节作用; (2)心理对环境具有选择和建构作用; (3)心理对脑的活动具有调节作用。

3.心理学研究的基本任务是:

(1)确定心理的事实;(2)揭示心理的规律;,(3)揭示心理的机制;(4)揭示心理的本性。

4.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有四个:

(1)建立假设;(2)搜集资料;(3)分析资料;(4)作出结论。

第1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七、论述分析

联系当前教育改革的实际谈谈师范生为什么要学习心理学。

(1)心理学知识对人的实践活动具有调节作用,影响活动效率的提高;

(2)教育是实践活动的一种形式,心理学的知识和方法有助于教师描述、解释、预测、控制学生的行为,使学生朝着教学目标方向变化;

(3)教育实践又不断地为心理学家们提出研究课题,并检验着心理学理论,促进心理学的繁荣和发展

第二章人格与学校教育

一、单项选择

1.“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话体现了人格的(B)。

A.社会性B.独特性C.稳定性D.整体性

2.我们划分气质类型的依据主要是个体的(D)。

A.血型B.体液比例C.内分泌腺类型D.高级神经活动类型

3.某学生喜欢与人交往,到了一个新环境很快就能适应。从气质类型看,他属于(A)。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4.某学生待人直率热情,但脾气急躁,易冲动,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B)。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5.某学生做事很有耐心,是一个自制力很强的人,但在理解问题时常比别人慢些,由此判断他的气质类型比较符合(C)。

A.多血质B.胆汁质C.粘液质D.抑郁质

6.心理学中把个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倾向称之为(D)。

A.气质B.能力C.动机D.性格

7.具有“对时间有紧迫感,做事快,争强好胜,长期处于亢奋状态”性格特点的人,属于典型的(C)。

A.内倾性格B.外倾性格C.A型性格D.B型性格

73、具有“悠闲自得,不爱紧张,一般无时间紧迫感,不喜争强,有耐心,能容忍等”性格特点的人,属于典型的(D)。

A.C型性格B.外倾性格C.A型性格D.B型性格

71、可以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心理和行为比作一个失去指挥的管弦乐团。患者的感觉、记忆、思维和习惯等心理机能虽不致丧失,但已是乱七八糟了,这指的是人格的(A)。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72、通常,一个外倾的学生不仅在学校里善交际,喜欢交朋友校外活动中也喜欢交际,喜欢联欢会;而且不仅在小学、中学如此,在大学时也是如此,这是指人格的(B)。 A.整体性B.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

二、多项选择

1.人格的基本特征有(A)(B)(C)(D)。

A.整体性已稳定性C.独特性D.社会性E.生物性

2.不同个体之间最主要的个性差异表现在(A)(B)(C)(E)几方面。

A.能力B.气质C.性格D.兴趣E.动机

第2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3.下列动机中属于人格动机的有(A)(C)(D)

A.亲和动机B.觅食动机C.求知动机D.成就动机E.权力动机

4.德国心理学家斯普兰格按人生追求目标的不同把人格动机划分为下述类型:(A)(B)(D)(E)。

A.理论型B.审美型C.权力型D.社会型E.宗教型 5.意志的性格特征主要表现为(A)(C)(D)(E)。

A.独立性B.自信心C.坚定性D.果断性E.自制力

6.以生活适应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有(A)(B)(C)(D)(E)。

A.内倾型B.外倾型C.A型性格D.B型性格E.C型性格 7.A型行为模式的主要特征有(A)(B)(D)。

A.对时间有较强的紧迫感B.争强好胜C.有耐心,能容忍D.遇到挫折易产生攻击性E.生活和工作中缺乏主意和目标

8.以认知方式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有(A)(B)(E)。

A.场依存型B.场独立型C.内倾型性格D.外倾型性格E.冲动型性格 三、填空

1.从性格结构来看,最主要的性格特征是个人对现实态度的性格特征和意志的性格特征。 2.文化人类学家把同一种文化陶冶出来的共同的人格特征称为群体人格 3.狼孩的例子说明,对婴儿的社会剥夺会使人丧失人性,不能形成人格。 4.我们把不同个体之间在身心特征上各不相同的现象称为个性差异。 5.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是动机。 6.个体确定并追求的对其人生具有重要意义的目标是人生价值目标。

7.我们把个人为了一定的目的,自觉地组织自己的行为,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过程称之为意志。

8.在性格类型的划分中,冲动型和思索型是以认知方式为标准划分的性格类型。 四、判断

1.气质与性格都有好坏之分。(错)

2.人格的稳定性意味着人格一经形成,终生不变。(错) 3.“秉性难移”是说一个人的气质难以改变。(对) 4.学生的学业成就是由其智力水平高低决定的。(错)

5.气质特征依赖于个体的遗传因素,主要是由个体的内分泌腺决定的。(错) 6.从一个人主动选择的职业活动,我们可以判断其人格动机的类型。(错)

7.小明做事一贯认真仔细,但昨天下午为了赶时间看球赛,竟然做错了三道很容易的题,这说明他还是有马虎的性格特点。(错) 五、解释名词

1.人格 :指个体在行为上的内部倾向,它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气质、性格、需要、动机、价值观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是具有动力一致性和连续性的自我,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给人以特色的身心组织。

2.社会化 : 指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掌握社会经验和行为规范,获得自我的过程。

3.人格动机是个体动机的一种,指个体所追求的不限于某一特定目标,凡是他所爱好的、珍重的,均不因情况改变而有所差异。

4.气质是依赖于个体的遗传素质和身体特点的人格特征,它使个体的所有心理活动都染上独特的色彩。 .六、简述

1.人格的基本特征及其涵义是什么?

第3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人格具有整体性、稳定性、独特性和社会性四个基本特征。

(1)人格的整体性是指人格虽有多种成分和特质,如能力、气质、性格、情感、意志、态度、价值观等,但在一个现实的人身上它们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密切联系而成为一个有机的组织;(2)人格的稳定性是指个体的人格特征具有跨时间和跨情境的一致性;(3)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和行为是各不相同的;(4)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2.个体通过自我修养塑造良好性格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个体通过自我修养塑造良好性格的主要途径有:(1)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2)要有不断地强化自我修养的决心;(3)要在克服困难中磨炼自己。

3.人格动机差异的教育涵义是:

(1)了解学生的人格动机,对于教师达到教育目的,促进学生完整人格的健全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可用不同方法来了解他们的人格动机;

(3)在此基础上,教师有针对性地组织一些活动(如参观、评比、讨论)对他们进行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格动机,使其人格得到健全发展。

七、论述分析

1.胆汁质和抑郁质的学生在情感、动作、学习等方面有许多不同的特点,如果你是教师,该如何对待这两种气质类型的学生,才能使他们在各方面都获得良好发展?

不同气质类型的学生具有许多不同的特点,作为教师,应做到:

(1)认识每一个学生的气质都有其优点和缺点,他们都有可能掌握知识技能,形成健康人格,成为有价值的社会成员。

(2)应根据学生的气质特点组织教育活动,例如:胆汁质的人的优点是热情、积极、精神振奋,但其缺点是急躁,易激动,缺乏自制力;抑郁质的人的优点是敏感,富有同情心,但其缺点是要求不高,易受暗示,优柔寡断等。教师应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发扬他们的优点,克服他们的缺点。

(3)同一种教育方式和方法对于不同气质特点的学生产生的实际影响可能很不相同。例如,教师尖锐严厉的批评,可能会使抑郁质的学生更加萎靡不振,而耐心细致的关怀,可能会使他们倍受感动;粗声大气地同胆汁质的学生讲话,容易激怒他们,使师生之间产生隔阂,而如果采用轻声细语的方式,就会获得较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教师只有了解学生的气质特点,采用适当的教育方式,才能使学生在各方面获得良好发展。

2.有些学生受到表扬,学习积极性就高,受到批评,学习积极性就差;还有些学生考了高分,就有学习兴趣,考了低分,就没有了兴趣。试从人格动机培养的角度,谈谈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1)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进行活动,并导致该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心理倾向。个体的动机可分情境动机和人格动机两类,情境动机是暂时性的,而人格动机才是个体持久的、不因情况改变而有所变化的稳定的人格特征。

(2)以表扬、高分为学习目标的学生稍遇挫折便对学习失去兴趣,正是表明了他们的动机体系中还未建立起求知动机,所以教师可针对这些学生的特点,利用说服、练习、动机迁移等对他们进行教育,帮助他们形成有关学习活动的正确的人格动机。

第4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第章行为的动力机制

1.从根本上说,人的积极性的源泉是(B)。 A.动机B.需要C.信念D.世界观 2.动机产生的最根本的心理基础是(D)。 A.兴趣B.价值观C.信念D.需要

3.关于需要种类的划分,影响最大的需要层次理论的提出者是(B)。 A.哈洛B.马斯洛C.班杜拉D.奥苏伯尔丹 4.明确意识到并想实现的需要叫(A)。 A.愿望B.内驱力C.动机D.意向

5.对于饥饿的个体来说,他所见到的食物是一种(C)。 A.正强化B.负强化C.正诱因D.负诱因

6.即使学生不具有较强的求知欲,精彩的教学也能引起他们强烈的听课动机,这体现了(C)。 A.需求的作用B.内驱力的作用C.诱因的作用D.强化的作用 7.为掌握知识而努力学习的动机属于(C)。

A.近景性动机B.远景性动机C.内部动机D.外部动机 8.“鱼与熊掌二者不可得兼”,这种冲突情境属于(A)。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81、一个已饱食了的人看到异常精美的点心,仍会忍不住再品尝一下,这主要因为(C)。 A.需要B.内驱力C.正诱因D.负诱因

9.“前怕狼,后怕虎”,这种冲突情境属于(B)。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0.一个学生既想参加演讲比赛,锻炼自己,又害怕讲不好受人讥笑,这时他面临的冲突情境属于(C)。

A.双趋冲突B.双避冲突C.趋避冲突D.双重趋避冲突

11.在韦纳归因理论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中,下述属于内部的、不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B)

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

12.在韦纳归因理论对行为成败原因的分析中,下述属于内部的、可控的、稳定的因素是(A) A.努力B.能力C.任务难度D.运气 12.认知内驱力在个体身上最初表现为(C)。

A.理解事物的需要B.掌握知识的需要C.探究的需要D.解决问题的需要 13.个体由想要通过学业成绩赢得相应地位的需要所产生的内推力是一种(B)。 A.认知内驱力B.自我提高内驱力C.亲和内驱力D.自我价值感内驱力 二、多项选择

1.动机在人的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作用可划分为(A)(B)(C)(E)。 A.维持功能B.调节功能C.指向功能D.计划功能E.激发功能 2.下列属于生物性需要的有(B)(C)(D)。

A.依恋需要B.生理需要C.安全需要D.运动需要E.交往需要 3.下列属于基本社会性需要的是(A)(C)(D)(B)。

A.依恋需要B.探究需要C.交往需要D.朴素的美的需要E.成就需要 4.下列属于高级社会性需要的有(A)(B)(D)(E)。 A.求美需要巨求知需要C.交往需要.D.成就需要E.贡献需要 5.影响行为动力的价值观因素主要有(A)(D)(E)。

第5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A.兴趣B归因C.目标意识D.理想E.信念

6.影响行为动力的认知因素主要有(A)(B)(C)(E)。

A.归因作用B.效价和期望评价C.自我效能感D.信念E.目标意识 7.韦纳提出的归因维度有(C)(D)(E)。

A.适当性B.平衡性C.原因源D.稳定性E.控制性 8.依据奥苏伯尔的看法,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应包括的内驱力成分至少有(A)(B)(D)。 A.自我提高内驱力B.亲和内驱力C自我价值感内驱力D.认知内驱力E.学习目的内驱力

三、境空

1.一个人之所以会出现某一行为,其直接的推动力来自于动机 2.模糊意识到的、未分化的需要叫意向。

3.体内食物缺乏会导致个体的一种不平衡状态,由此而引起的旨在恢复平衡的内在推这’咱称为内驱力。

4.能使个体因趋向或获得立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叫做正诱因‘。 5.能使个体因逃离或回避它而满足其需要的刺激物为负诱因‘。 6.情感是人对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

7.当学生在课堂上发现某种新知识与自己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发生矛盾时,就会产生理紧张和不平衡,这种现象称为认知失调。

8.个体对自己从事某种活动的胜任能力的主观判断称为自我效能感。 9.个体在学习过程中增强某种反应可能性的力量称为强化。 10.由于其呈现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正强化。 11、.由于其撤除而增强反应频率的刺激物,称为负强化。

12.根据奥苏伯尔的观点,一个学生为了得到教师或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努力学习属于学校情境中成就动机的亲和内驱力成分。 四、判断

1.在现实生活中,决定个体的比较重要的行为的,常常不是一个单一的动机,而是一动机系统。(对)

2.高级社会性需要并不是每个人都具有的。(对) 3.负强化是运用惩罚排除不良行为的过程。(错) 4.自我效能与自信实际上是同一个概念。(错) 5.行为动机与行为结果是相互影响的。(对)

五、解释名词

1.动机指直接推动一个人进行活动的内部动力。 2.需要是人对客观事物的需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3.价值观是人们用以评价事物价值的标准,并以之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4.兴趣是建立在需要的基础上、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倾向。

5.双重趋避冲突指个体面临两个或两个以上都带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因素的目标时所发生的冲突情境。

六、简述

1.强化物与诱因的区别是什么?

(1)诱因作为一种刺激物,呈现于个体行为发生之前,旨在激发动机I引起个体当前的定向行为;

(2)强化物作为一种刺激物,往往呈现于个体行为发生之后,旨在影响个体后继行为的反应倾向。

2.根据不同标准可把动机区分为哪些类型?

(1)根据动机的起源,可分为生物性动机、基本社会性动机与高级社会性动机;

第6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2)根据动机的意义,可分为合理动机与不合理动机; (3)根据动机的引发原因,可分为内在动机和外在动机;

(4)根据动机行为与目标的远近关系,可分为远景性动机与近景性动机;

(5)根据动机所涉及的活动名称,可分为学习动机、游戏动机、劳动动机等。 3.自我效能感对行为的具体影响体现在哪些方面?

(1)影响个体对活动的选择性; (2)影响个体对活动的坚持性;

(3)影响个体对活动中所遇困难的态度; (4)影响个体在活动时的情绪状态;

(5)影响个体在活动中新行为的习得和习得行为的表现。 4.青少年理想的发展趋势是: (1)从具体到概括;

(2)从幻想型发展到现实型;

(3)从偏于感性的认识发展到偏于理性的认识。 5.教师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应做到: (1)避免学生出现高度的焦虑; (2)有合作化的教学取向;

(3)满足学生的一些基本的合理需要。 七、论述分析

1.结合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学习动机的途径有:(1)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2)增进民族责任感、社会使命感;(3)发展学习兴趣;(4)创设问题情景;(5)促进动机迁移。

2.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作为教师,要做到:(1)提高教学的艺术性;(2)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3)给学生提供成功机会;(4)指导学生正确对待挫折;(5)创设良好的学习心理环境。

3.在水平相当的双方进行比赛中,一方由于想赢的愿望过分强烈反而遭到失败。请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对这种现象进行解释。

这种现象可以用动机水平与活动效率之间的关系加以解释。动机存在一个最佳水平,即在一定范围内,活动效率随动机强度的增大而提高,直至达到学习动机最佳强度而获最佳,之后则随动机强度的进一步提高而下降。

第章自我意识

一、单项选择

1.个体对自己的智力、兴趣、人格特征等的意识称为(C)。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一D.理想自我

2.吴明认为自己在班级中属于“尖子学生”,这种对自己在群体中地位的意识称为(B)。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理想自我 3.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体验范畴的有(D)。 A.自主B.自立C.自制D.自信

4.下述自我意识成分中属于自我调节范畴的有(B、)。

A.自信B.自立C.自尊D.自豪

5.在生活中,有的人不断地给自己提出新的目标,并努力实现它,进而不断地提高其自身水平。这种自我发展的表现称为(D)。

A.自我认识B.自我监督C.自我控制D.自我教育

6.“对自己近阶段的表现感到欣慰和满意”,这属于自我意识结构中的(C)。 A.自我认识B.自我监督C.自我评价D.自我体验 二、多项选择1.C2.B3.D4.B5.D6.D

第7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二、多项选择

1.ABE 2.BCD 3.DE 4.ACE 5.AD 6.ABCDE 7.ABE

1.自我意识包括的心理成分有(A)(B)(E)。

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觉知D.自我表现E.自我调节。 2.从内容上看,自我意识可分为下述方面:(B)(C)(D)。

A.镜中自我B.社会自我C.生理自我D.心理自我E.理想自我

3.既是自我体验和自我调节的前提,又反映个体自我认识乃至整个自我意识发展水平的自我认识中最主要的方面是(D)(E)。

A.自我感觉B.自我观察已自我图式D.自我概念E.自我评价

4.自我概念是一个复杂的结构系统。自我概念通常可分为(A)(C)(E)。 A.现实自我B.社会自我C.理想自我D.心理自我E.镜中自我

5.一般认为,自我意识发生的标志性事件主要有(A)(D)。

A.使用代词“我’”B.一使用代付‘他”C.使用代词“他’D.用自己的名字表达要求E.使用物主代词“我的”

6.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有(A)()B(C)(D)(E)。

A.评价的独立性B.评价的概括性C.评价的适当性D.评价的广泛性E.评价稳定性 7.青少年自我体验的特点有(A)(B)(E)。

A.体验的丰富性B.体验的深刻性且体验的稳定性D.体验的概括性E.自尊感突出

三、境空

1.詹姆斯 (1890)把“我”分解为主体的我和_客体的我_。

2.个体对自身以及自身的特征所持有的一种积极态度称之为_自我接纳_。 3.米德认为个体脱离_他人_就不可能形成自我。

4.·自我意识对人格形成和发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反省思维和_自我监督_等机制而形成的。

5.自我教育的心理实质是_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的统一_

6.当个体对自己作负向评价即过低地评价自己时,就产生了_自卑感_ 四、判断

1.对自己正在进行的思维过程的觉知属于生理自我的范畴。(错) 2.自我意识属于认知结构中的自我调节系统。(错)

3.在人际交往中,有的人好跟品行端正的人为友,而有的人则好跟崇尚哥儿们义气的人为伍,这主要是因自我意识对影响。人格发展的环境因素发挥了选择作用而造成的(对) 4.“小红打算成为一名教师”。这种对想象的我的认识称为心理自我。(错)

5.一般来说,人们随着知识、能力的提高和增强,会对自己作出肯定的回答和评价,也希望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的尊重与爱护,这就产生了自尊心理。在这里,自我承认往往I社会承认更重要。(错)

6.自尊感的产生是个体对自己持有的某些特质的反映。(错) 7.意志力与自制力是一回事。(错) 五、解释名词

1.自我意识是指个人对自己的意识或主体我对客体我的意识。 2.自我认识是指个人对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的认识。

3.自我体验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一种情感体验或在自我认识的基础上所产生的个体自己对自己所持的态度。

4.自尊感是一种自我体验,是个体对自己有价值感、有重要感的体验。

六、简述

1.自我意识对人格发展的作用表现在: (1)对个体所处环境的选择作用;

第8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2)对个体生理特点的发挥和矫正作用。 2.个体认识自己的途径有:

(1)通过对他人的认识来认识自己;

(2)通过分析他人对自我的评价认识自己; (3)通过与他人比较认识自己;

(4)通过自己的活动表现和成果认识自己。 3.自我概念对个体身心发展的影响有: (1)行为导向; (2)行为动力; (3)信息加工。

4.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是自我教育的关键,其理由是:

(1)自我教育的心理实质是现实自我与理想良我矛盾的积极统一过程;(2)理想自我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代表自我的发展方向;(3)引导青少年从自我现实和社会发展两个维度确立正确的理想自我。 在确立理想自我目标时,要注意克服两种不良倾向,一是脱离自我现实的不切实际的自我;二是不顾社会现实的“个人”狭隘自我。

5.初二的学生最难管教的原因是由其自我控制的特点决定的。青少年期自我控制的特点有:

(1)由被动性自我控制向主动性自我控制发展;

(2)在由被动性自我控制向主动性自我控制发展的过程中,个体的自我控制能力会有一定的波动,甚至下降现象;

(3)研究表明,这一现象出现在小学五年级到高一年级阶段,其中初二年级阶段为最不稳定的时期。所以说初二的学生最难管教。 七、论述分析

1.小民在中学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各项活动非常积极,进了大学后由于不能适应大学环境,渐渐地有点跟不上了。他明知如此,但碍于面子,不肯公开承认自己的弱点,更不肯向比自己高明的人讨教。后来,他的学习成绩迅速下降,同学关系紧张。他自己非常烦恼,感到做什么都没有意思,自暴自弃,自我消沉。请你根据此事例做如下分析: (1)小民的这种自尊心理正确吗?

(2)自尊心对他的发展将产生什么作用? (3)应该怎样帮助他形成正确的自尊心?

1.(1)小民的这种自尊心理不正确,实际上这是一种虚荣心理。(2)自尊感的作用有下述方面:

①影响个体心理的健康;

②影响个体的行为,表现在对个体行为的动力作用、监控作用和矫正作用等方面。(3)正确的自尊心的形成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①诱导学生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

②创设成功的机会,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克服自卑感;③教育过程中要处处保护学生的自尊感;④教育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尊、他尊及其相互关系,克服自尊感过敏现象。

2.怎样深刻理解教育与自我教育的关系?

(1)从心理学角度看:

①自我教育是自我调节的最高形式,集中体现人的主观能动性;②自我教育不是自发的过程,需外部教育的启蒙和引导;

(2)从教育学角度看,自我教育是促使学生将教育内化的主要条件。(3)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要抓住两个环节:

①帮助青少年确立理想自我目标; ②帮助青少年改变现实自我。

第9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3.小王是数学系大二的学生,连续两次在全校外语竞赛中名列前茅,对此他感到十分得意,认为自己很聪明,有前途,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外交家。可令他烦恼的是自己不喜欢数学,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数学成绩仍然不理想,对此他无可奈何。最后干脆什么都不学了,持混日子的态度,甚至连自己喜爱的外语也难逃此厄运。请你从自我的角度分析小王苦恼的原因以及怎样帮助他摆脱这种窘境?

小王苦恼的真正原因是由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矛盾、专业学习和个人特长相矛盾而造成的。

正确引导的做法是:

(1)帮助他从自我发展和社会现实两方面考虑,确立自己的理想目标;

(2)帮助他改变现实自我。为此,应首先培养其自制力;其次,将其理想目标和现实目标分成小步子,在完成专业学习的同时逐步实现自己的理想;再次,发挥其自尊感的动力作用,使他在改变现实自我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情感上的激励。

第章认知学习

一、单项选择

1.营业员在进行心算时不能与顾客交谈,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的解释是(D)。

A.人不能同时做两件事B.心算不熟练C元注意水平低D.短时记忆易被输入的信息替代而丧失

2.我们从电话簿上查到一个电话号码,就能根据记忆去拨号,但事过之后就记不得这个电话号码了,这种记忆类型是(C)类型。

A.感觉记忆B.长时记忆已短时记忆D.动作记忆 3.知识经验在人脑中记载或表达的方式称为(B)。

A.编码B.表征C.短时记忆D.长时记忆

4.下列哪种心理活动不是独立的心理过程而是各种心理活动的共性?(A)

A.注意B.知觉C.记忆D.思维

5.我们认出正在阅读的字母是“T”,或听清某同学说话发出的声音,这种心理现象属于(B)。

A.记忆B.知觉C.感觉D.想象

6.短时记忆容量有限,为了使其包含更多的信息,可采用的方式是(C)。

A.感觉登记B.注意C.组块D.复述 7.上课时,你为了对老师的讲解听得更清楚些坐到前面几排,这是元认知活动中的(A)。 A.元注意’B.元交流C.元监控D.元记忆 8.长时记忆中信息提取的前提是(A)。

A.恰当的编码己编码与提取的一致性C.好的提取线索D.解码 9.短时记忆中表征信息的一种最重要的形式是(B)。

A.视觉编码B.听觉编码C.表象编码D.语义编码

10.学习英语新课文时,学生先列一张生词单,这种元认知活动是(D)。 A.元注意B.元交流C.元监控D.元记忆 二、多项选择

1.能引起无意注意的因素有(A)(B)(C)(D)(E)。

A.刺激物的强度B.刺激物的变化C.刺激物的新异性D.人的需要和兴趣E.刺激物的对比关系

2.认知学习过程的早期加工包括(A)(B)(C)。

第10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A.感觉记忆B.注意C.知觉D.短时记忆E.长时记忆

3.认知学习过程包括的心理活动有(A)(B)(C)(D)(E)。 A.感觉记忆B.注意C.知觉D短时记忆E.长时记忆 4.格式塔的组织原则包括(A)(B)(C)D(E)。

A.封闭原则B.相似原则C.接近原则D。、好的连续原则E.同命运原则 5.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起主要作用的因素是(A)(B)(C)(E) A.主题B.先前的知识C.图式D.活动E.先前的观点 6.短时记忆包含的加工有(B)(C)(D)(E)。

A.感觉登记B.元水平加工C.复述D.编码E.遗忘

7.为了帮助学生将信息编码,使它们进入长时记忆,教师经常运用的方法是(A)(B)(D)(E)。

A.活动B.组织C.维持性复述D.精制性复述E.记忆术 8.影响长时记忆信息提取的因素有(A)(B)(C)(E)

A.恰当的编码B.编码与提取的一致性C好的提取线索D.组块的数量E.干扰 9.几种常见的元认知有(A)(B)(D)(E))。

A.元注意B.元交流C已认知风格D.无记忆E.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控

三、填空

1.学习过程中信息的加工、贮存和提取,涉及到的心理过程主要是短时记忆和_长期记忆_

2.按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中的哪一种成分为主,可粗略地把学习分成 认知性__学习、运动技能性学习和情感性学习。

3.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称为_有意注意_。 4.注意具有_指向性_和强度两个特征。

5.认知学习就其本质来说,就是学习者对新信息通过内部加工,获得意义和表象,从而形成或重新组织_知识结构_的过程。

6.长时记忆储存的信息基本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程序性知识,另一类是陈述性__知识。

7.元认知由三个部分组成,即_元认知知识_、对加工的认知和体验与运用自我调节机制控制加工的能力。

8.元认知对认知加工活动的有意调节,集中反映在学习策略的_自我调控_上。 9.元认知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对认知加工活动的_计划_、调节和评定。

四、判断

1.先学汉语再学英语,已进行的汉语学习干扰了后来的英语学习。这种干扰效应称为倒摄抑制。(错)

2.根据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还是主动的,可把学生中常见的认知学习方式区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错)

3.孩子会走路,这完全是学习的结果。(错) 4.短时记忆中不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错)

5.“中国的首都是北京”,这类知识是陈述性知识。(对)

6.对于学习材料意义的理解,完全取决于输入材料的性质。(错) 五、解译名词

1.程序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道的如何进行有先后顺序的活动,它包括动作技能与认知技能两部分。

2.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情景中通过自己的探索、调查,从而获得问题答案和形成观念的一种学习方式。

3.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指人们对自己的认知加工的认知和控制。 4.前摄抑制是指先前学习的材料对后续学习材料的干扰作用。 5.表象指人脑中与实际事物外表性质相类似的表征。

第11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六、简述

1.发现学习具有下述优点: (1)有提高智慧的作用;

(2)有助于提高学习者的好奇心及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

(3)有助于学习者学会发现的探索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解决今后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4)有助于学习者增进记忆能力。 2.接受学习的优点有:

(1)学生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掌握大量的系统专业知识;

(2)学生所获得的知识是系统的、完整的、精确的,因而便于在记忆中储存和巩固; (3)学习者将新知识与已有的知识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了联系,会促进其抽象理解力的发展。

3.引起和保持有意注意的条件有: (1)加深对活动目的的理解;

(2)了解活动的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的行为;(3)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 (4)把智力活动与外部的实际活动结合起来。

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帮助学生有效地提取信息的策略有:

(1)运用活动、组织、精细制作和记忆术等方法帮助学生编码,使信息进入长时记忆;(2)运用模拟考试等方式,加强编码与提取情境的一致性; (3)帮助学生形成合适的提取线索;

(4)减轻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两种干扰的影响。 七、论述分析

1.一位大学生在中学实习期间,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

(l)走进课堂时,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 (2)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任务,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所讲知识。

(3)当他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不是点名批评,而是突然停讲或提高声音。请用所学过的心理学原理解释分析上述做法。

1.该生的做法是利用注意规律去组织教学。

(1)正确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利用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发挥有利方面,如利用生动有趣的事例吸引学生的注意;克服不良影响,如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放在不显眼处,尽可能避免分散学生注意的因素。

(2)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如让学生加深对课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以便保持 注意。

2.结合实际的学习活动,谈谈你对几种常见的元认知的理解。

元认知不是一个特殊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它包括知道如何学习,如何有效地运用监控策略,如何主动有效地控制自己的认知加工活动等。在实际的学习活动中,有以下几种常见的元认知加工:

(1)元注意,指对于注意的认知和调节。例如,你感到有点疲倦,就决定上课前喝一杯浓茶。

(2)元交流,指对说话、听话、写作和阅读等交流活动的认识和控制。例如,学生把老师布置的作业题搞错了,就是因为元交流存在问题。

(3)元记忆,指个人对自己记忆活动的认知和监控。例如,学习英语新课文时,学生先列一张生字单,就是用元记忆策略来克服自己记忆的局限性。

(4)学习策略的自我调控,它是元认知活动的集中反映。例如,上课记笔记为使自己思想不开小差。从某种意义上说,掌握学习策略的自我调节,是学习的最终目的。 总之,元认知的作用可以归纳为对认知加工活动的计划、调节和评定。

第六章问题解决与创造性 一、单项选择

第12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1.儿童在用积木搭建房屋的游戏中所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C)。 A.爬山法B.逆推法C.尝试错误法D.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2.凭借经验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D)。

A.爬山法B.算法式C逆推法D.启发式 3.在那些从初始状态出发虽可以有多种走法但只有一条路能达到目标状态的问题解决中,较为可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是(B)

A.爬山法B.逆推法C尝试错误法D.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4.主体对一定活动的预先准备状态称为(D)。

A.迁移B.技能C.习惯D.定势

5.“数字系列任务”(如“72 43 90 71 47 85 70 51 80”)的思维训练主要是为了增进学生思维的(C)

A.流畅性B.变通性C.辩证性D,独特性

6.卢钦斯的量水实验说明了解决问题思维中的(D)。 A.动机。B.问题表征C.酝酿效应D、定势 7.创造性的核心成分是(C)。

A.创造性想象B.智力技能C.创造性思维D.智慧水平

8.根据两个对象之间某些方面的相同或相似而推出它们在其他方面也可能相同或相似的思维方法称为(C)。

A..比较B.联想C.类比D.综合

9.提问者要求列举砖头的各种用途。可能的答案是:作建筑材料,当打人的武器,代替尺子划线等。这种寻找问题答案的思维方式是(D)。

A.直觉思维已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10.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从问题提供的各种信息中寻找最佳答案的思维方式

是(B)。

A.直觉思维B.聚合思维C.抽象思维D.发散思维

11.作家在写作时,头脑中构成新的人物形象的过程称为(B)。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

12.阅读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时,头脑中形成“阿Q形象”的过程称为(A)。 A.再造想象B.创造想象C.无意想象D.想象表象

13.人脑对已有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从而形成新形象的过程称为(D)。

A..联想、B.综合C.类比D.想象

14.人们提起天安门就会想到人民大会堂、人民英雄纪念碑,这种联想主要属于(A)。 A.接近联想B.类似联想C.对比联想D.因果联想 二、多项选择

1.思维的基本特征有(A)(D)

A.间接性B.直接性C.形象性D.概括性E.目的性

2.从逻辑分析来看,解决问题过程中的阶段有(B)(C)(D)(E) A.收集资料B.理解问题C.设计方案D.执行方案E.评价结果 3.人类解决问题中的搜索策略有(B)(D)()()()。 A.爬山式B.算法式C.逆推式D.启发式E.类比式 4.解决问题的方法有(A)(B)(C)(E)()。

A.爬山法B.逆推法C.尝试错误法D.启发法E.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5.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在行为上表现出的主要特征有(A)(C)(D)\\。 A.流畅性B.直观性C.灵活性D.独创性E.抽象性 6.创造性个体常具备的能力有(A)(B)(C)(E)。

A.敏锐的感知能力B.协同能力C.捕捉机遇的能力D.语言表达能力E.中等程度以上的智力

第13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7.促进创造性活动的思维方式有(A)(B)(C)(D)(E)。

A.联想B.类比C.直觉,D.灵感E.想象

8.人们借助于飞鸟和鱼的原型发明飞机、轮船的创造性活动的思维方式是(C)(D) A.定势B.联想C.类比D直觉E.灵感

三、填空

1.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提出尽可能多的解决问题答案的思维训练方法,主要是增近学生思维的_流畅性_。

2.在解决问题的方法中,使用手段一目的分析法的关键是_把大目标分成子目标_。 3.创造性行为是以思考和执行的新奇性和_适宜性_为特征的。

4.鼓励两个或更多的人尽可能地提出多种不同的主意,而不对它们的价值作出评判以此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方法是_头脑风暴法_。

四、判断

1.分析、抽象、分类、比较、判断、推理等心智操作都是思维过程。(错) 2.解决问题的中心环节是对问题的表征。(对)

3.在创造性活动中,发散性思维比集中性思维更重要。(错) 4.动机强度越强,解决问题的效率越高。(错)

5.许多研究表明,高智力是创造性所必须的充分条件。(错)

6.专家解决问题时由于其知识结构是由大量的“组块”和一系列产生式系统构成的,记以他们比新手解决问题快且不易出错。(对)

7.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每走一步就要估计一下是否离目标更近了,如此进行,直到 11题得以解决为止;。此种方法是手段一目的分析法。(错) 五、解释名词

1.思维是指一种指向解决问题的间接和概括的认知过程。

2.问题解决是指在有特定目标而没有达到目标的手段的情景中,运用特定领域的知识和认知策略实现目标的一种思维活动。

3.功能固着是指一种从物体的正常功能的角度来思考物体的定势。

4.直觉思维是跳跃式的、没有经过明显的中间推理过程就得出结论的思维方式。 5.灵感思维是指大脑经过紧张思考和专心探索之后产生思维质变的思维方式。

六、简述

1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上有什么区别?

专家是指对某一领域内知识丰富并经过长期专业训I练的人;新手则指具有某一领域的必要知识但未经过长期专业训练的人。专家与新手在问题解决上的区别有以下方面: (1)专家与新手的知识结构特征不同; (2)专家与新手的解题方式不同;

(3)专家与新手解题时所运用的策略也有差别。 2.创造过程的阶段有:

(1)准备阶段;(2)酝酿阶段;(3)豁然开朗阶段;(4)验证阶段。 3.思维流畅性的训练方法有:(1)用词的流畅性训练;

(2)联想的流畅性训练;(3)观念的流畅性训练;( 4)表达的流畅性训练。 4.思维变通性的训练方法有:(1)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 (2)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3)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 七、论述分析

1.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心理因素有: (1)问题呈现的刺激模式; (2)问题的表征; (3)思维定势; (4)酝酿效应; (5)功能固着;

第14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6)专家与新手; (7)动机。

2.教师在教学中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技能应从以下方面进行: (1)形成接纳意见的气氛; (2)仔细地界定问题; (3)表演如何分析问题; (4)提出假设;

(5)评价每个假设的优缺点; (6)考虑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7)运用类比;

(8)提供练习解决问题的机会,并给予反馈。 3.增进创造性思维的训练方法有:’

(1)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思维的流畅性训练方法有用词的流畅性训练、联想的流畅性训练、观念的流畅性训练和表达的流畅性训练

(2)思维变通性的训I练。思维变通性的训练方法有物体功能变通性训练、遥远联想变通性训练、问题解决变通性训练

(3)思维独特性训练。思维独特性训练方法有命题独特性训练、后果推测独特性训练、故事结尾独特性训练和问题解决独创性训练

(4)思维辩证性训练。思维辩证性训练方法有归纳推理能力训练和演绎推理能力训练等。

第七章智力与智力开发

一、单项选择

1.回答“正方形有几条边”这一问题,主要运用(A)。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常识性知识

2.一个学生能够熟练地运用微机打字,这种进行操作和实践所需要的知识是(B)。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常识性知识

3.为了在学习中更好地加强记忆,教师可指导学生运用有关记忆的(C)。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常识性知识

4.就知识与智力的关系来看,在智力形成和发展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陈述性知识B.程序性知识C.策略性知识D.前三种都是 5.个体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是(C)

A.气质B.性格C.能力D.兴趣

6.“甲比乙白,乙比丙黑,三人中谁最白?”认知发展到哪一阶段的儿童才能成功地回答这一问题?()

A.感觉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已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7.有关智力结构的探讨,心理学家最早是从下述哪个角度进行的?() A.因素分析B.性格特点C.学习动机D.气质特点 8.对学生的学习速度产生稳定影响的因素是()。

A.智力水平B.性格特点已学习动机D.气质特点

9.从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理论来分析,“让儿童把看过的图形的名称默写出来”的智力

活动的方式是()。 A.评价B.思维C.记忆D.认知

10.反映儿童的智力水平并能被测量的个人特征是()。 A.言语能力B.动作的灵活性C.社交能力D.学习成绩 11.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工具的编制者是()。 A.卡特尔B.比奈C.推孟D.韦克斯勒 一、单项选择

第15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1.A 2.B 3.C 4.C 5.C 6.D 7.A 8.A 9.C 10.A 11.B

二、多项选择

1.吉尔福特提出的智力结构的维度包括下述方面:()()()(:()。 A.内容.B.操作已加工D.认知E.产物

2.“智力三无论”认为,智力的成分包括下述方面:()()()(()。 A.成分性智力B.经验性智力C.情境性智力D.言语性智力E.操作性智力 3.下列因素中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有显著性影响的是学生的()()(()()。 A.性格类型B.智力水平C.原有知识基础D.创造性水平E.学习动机 4.智力的个体差异主要表现在下述方面:()()()()()。

A.发展水平的差异B.智力结构的差异C.表现方式的差异D.发展早晚的差异E.发展方向的差异

5.卡特尔根据智力功能上的差异,把智力分成以下类别:()()(()()。 A.成分性智力B.经验性智力C.液态智力D.晶态智力E.情境性智力

6. 20世纪 80年代以来,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智力的核心包括()()(()()。 A.观察能力B.记忆能力C.语言能力D.创造能力E.解决问题的能力 7.下述与个人自我效能感的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A.成败经验B.智商水平C.归因方式D.年龄E.元认知技能

=、多项选择

1.ABE 2.ABC 3.BCE 4.ABD 5.CD 6.CE 7.AC

三、填空

1.广义的知识包括__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2.创造力主要由创造性思维和__所构成。

3.美国心理学家斯登伯格提出的智力理论称为__。

4.智力发展的速度不仅表现在__发展的趋势上,而且智力中不同成分的发展速度也有差异。

5.智力与知识是密不可分的,特别是__知识是智力形成和发展的最主要的因素。 6.在智力测验中,反映个体与同年龄组人的智力分布相比较所处的水平位置的是__智商。

7.在智力测验中决定测验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稳定性的指标称之为测验的__。 三、填空

1.心理学2.教书育人3.教师的期望4.师生互动5.自信心6.实践的知识7.个人教学效能感8.行为规范的示范者

四、判断

1.智力测验只能比较同年龄儿童之间的差异,对年龄不同的儿童则难以准确比较。() 2.传统的智力测验所测得的智商不能代表斯登伯格智力三无论中的情境性智力。()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到具体运算阶段,才能具备守恒概念。(”) 4.一些学校按能力分班教学,这是适应学生智力差异的较好的教学组织形式。() 5.人生早期是语言和感知能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因此对儿童进行大量识字教育,可发 J

展儿童智力。()

6.只要孩子喜欢,给他们提供大量玩具,对发展其智力就是必要的。()

7.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可逆性是儿童处于具体运算阶段同处于形式运算阶段思维的根本区别。() 四、判断

1.√ 2.√ 3.× 4.× 5.× 6.√ 7.× 8.× 9.× 10.×

第16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五、解释名词

1.教育机智是指面对教学情境中的某些突然变化,教师能迅速、正确地作出判断,因势利导,妥善加以处理的能力。

2.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进行某一活动能力的主观判断。

3.角色期望是指社会按照各类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行为模式去要求每个社会成员,即为角色期望。

4.归因偏差是指人们在归因时,总是倾向于归结为某些因素的偏差。

5.教师的威信是指教师表现出的优秀心理品质,对学生产生了心理影响,获得了学生的尊敬与依赖。

六、简述

1.智力发展的差异表现在下述方面:

(1)智力发展水平上的差异,有智力超常者,也有智力低下者;

(2)智力发展结构上的差异,即儿童自出生到青少年时期,个体的认知结构呈现出阶段性的特征;

(3)智力发展的早晚差异,即个人智力发展表现的速度各不相同,有的人在生命的早期就表现出早慧,有的人在生命的较晚时期才表现出来,即大器晚成。 2.早期教育中应注意下述方面: (1)创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2)教育要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 (3)提供适宜的材料和活动。。 3.智力超常者的心理特点主要有: (1)强烈的求知欲和广泛的兴趣;

(2)思维敏捷,记忆力与理解力强,解决问题富有独立性和创造性; (3)富有进取心,自信,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 七、论述分析

1.英国心理学家高尔顿曾根据名家传记和其他方面的材料,选取了包括政治家、法官。军官、文学家、画家、音乐家在内的977位名人作为研究对象,他把对这些名人的调查结果同一般人的家庭情况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这些名人的亲属中,出名的父亲有89人,儿子129人,兄弟114人,共332人,而 4000名一般人组中出名的亲属只有1人。因此,高尔顿认为,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他这一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

1.高尔顿的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1)从有关同卵双生子、异卵双生子和不同血缘的人的智力相关研究发现,遗传在智力的发展中确实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同时一些研究也表明,自幼生活在同一环境的人,即使无血缘关系,他们的智力也达到一定程度的相关。由此,心理学家认为,就智力的发展而言,遗传与环境具有交互影响作用;

(2)高尔顿的研究,只从名人家庭出名人这一结果,便断定人的智能高低是由遗传决定的,而忽略了在“名人”的成长过程中,名人家庭所提供的学习。生活环境是一般家庭所难以比拟的。

2. “人们对知识积累与智力发展有密切关系”已形成共识,所以,我们教学的主主要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大量知识,这样,就能使其能力自然而然地获得发展,你同意这一观点吗?为什么?

这一观点是错误的。因为:

(1)智力与知识确实是密不可分的,智力开发与发展是以掌握知识、技能为中介的,但这种掌握不是靠机械地死记硬背,因为智力是在掌握知识与形成智力技能的基础上通过概括化、系统化以及广泛地迁移而逐渐形成的;

(2)教学中是要传授给学生大量知识,但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如果一味灌输,不考虑学生的接受、应用程度,那么,要想使学生的能力自然

第17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地发展是不可能的;

(3)教学中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还应有意识地利用学生学习某一技能的最佳年龄,通过元认知技能的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特定的能力创!练等来开发学生的智力。

第八章中学生心理健康与辅导

一、单项选择

1.一个考试作弊的学生,为了减轻由此带来的自责而相信同班大多数同学都在作弊,这种防卫机制称为()。

A.转移作用B.幻想作用C.投射作用D.否认作用

2.所谓的“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暖”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 A.合理化作用B.转移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

3.吃不着的葡萄是酸的,得不到的东西是不好的,这种心理防卫方法,称为()。 A.否认作用B.合理化作用C.投射作用D.幻想作用

4.专注而主动地获取信息的过程,属于心理辅导会谈中的()。 A.反映B.面质C.倾听D.询问

5.一个学生平时在集体场合中不敢发言,当他一旦主动发言时,教师就表扬他,这种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称之为()。

A.代币奖励法B.行为示范法C.行为塑造法D.强化法

6.心理辅导会谈中,当发现受辅者前后所说内容不一致时,向他提问,以协助他弄清自己的真实感受,这种方法称之为()。 A.澄清B.询问C.面质D.倾听7.

7.们常说的“眼不见为净”,是下列哪种防卫机制的表现?() A.转移作用B.幻想作用C.投射作用D.否认作用 一、单项选择

1.C 2.C 3.B 4.C 5.D 6.C 7.D

二、多项选择

1.下述心理辅导会谈方法中,常用的有()()()()()。 A.倾听B.鼓励C.询问D.面质E.自我开放

2.使学生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是()()()()()。

A.强化法B.代币奖励法C.自我控制法D.示范法E.处罚法 3.下述属于心理防卫机制的有()()()()()。

A.压抑作用B.合理化作用C.幻想作用D.强迫作用E.转移作用 4.心理辅导会谈的主要过程是()()()()()。

A.预备阶段B.探索与回应阶段C.追踪阶段D.行动阶段E.反馈阶段 5.适当的心理辅导目标应符合下述几条原则:()()()()()。

A.辅导人员能代学生解决问题B.受辅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C.必须是具体的、可评估的D.必须是可行的E.应兼顾社会与个人的需求

6.师生间形成良好的辅导关系的基本条件是()()()()()。 A.同理心B.等重C.理智D.真诚E.公正

7.确定心理是否健康,常依据的标准有()()()()()

A.统计常摸B.社会规范C.生活适应D.心理成熟状况E.生理指标 8.训练学生社交技能应注意的方面是()()()()()。 A.询问已请求C.推倭D.拒绝E.表达

9.在理解心理辅导的实质时,应注意辅导的涵义是()()()()()。 A.辅导是合作式、民主式的协助过程B.辅导是专业知识技能的运用C.有独特的目标D.以

第18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心理疾病患者为主要目标E.以正常学生为主要对象 二、多项选择

1.ABCDE 2:ABCDE 3.ABCE 4.ABCD 5.BCDE 6.ABD 7.ABCD 8.BDE 9.ABCE

三、填空

1.某人在临近考试时,表现出心情极度紧张状态,考试时注意力不集中,担心失败。这属于典型的___。

2.面对生活压力,主体调节压力影响的性质和程度的重要变量是人对压力情境的___和其应对资源。

3.中学生心理辅导的主要对象是___。

4.学校心理辅导的目标可以归纳为学会调适和__两方面。 5学生的心理辅导是一种合作式的、__的协助过程。

6.人对生活压力的应对方式通常有两种,即着重于问题的应对和__。 7.抑郁症是以___为特征的神经症。

8.在对压力源的反应中,存在着显著的个性差异,关键在于当事人如何根据自己的经验对刺激事件作出___。

9.在行为改变的角色扮演法中,一种常见的形式是表演心理剧,另一种形式是__。 三、填空

1.考试焦虑2.认知评估3.正常学生4.寻求发展5.民主式的6.着重于情绪的应对7.心境低落8.认知评估9.固定角色扮演

四、判断

1.矫治恐惧症常用的有效方法是系统脱敏法。()

2.在心理辅导过程中,心理辅导的基本方法是询问。() 3.当压力变成一种持续存在的感受时,就叫做生活压力。() 四、判断 1.√ 2.× 3.√ 五、解译名词

1.自述法是指通过学生书面形式的自我描述来了解学生生活经历及内心世界的方法。 2.冲突是指两种需要或动机相互对立时所造成的心理困境。

3.同理心是指心理辅导教师在听取学生的自我陈述后,在言行上所表现出的亲善和体贴的态度,即以设身处地的态度为学生着想。

4.应对是指面对压力情景时,当事人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处理压力情境的过程,旨在减轻其不适感。

六、简述

1.信心训练法的步骤是: (1)设置训练情境;

(2)以角色扮演方式逐一进行训练; (3)决定其他变通的方式;

(4)在现实生活中运用学得的交往方式; (5)评价训练效果。

2.对中学生进行生活辅导的具体内容有: (1)生活目标与态度的辅导; (2)日常生活辅导; (3)社交生活辅导; (4)情绪辅导; (5)休闲辅导; (6)性问题辅导。

第19页

公共心理学考试大纲及题库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 7.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指的是灵感思维。

8. 测验的结果是否具有一致性、一贯性、稳定性指的是测验的效度。 合计: 1. 2. 3. 4.

四、简答题 (4小题,每题5分,满分20分)

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涵义 动机冲突的类型

青少年自我评价的特点 简述创造过程阶段

2001年广东教育学院心理学公共课试卷(A)

第二部分 开卷考试

姓名: 学号: 系班:

论述分析(满分24分)

一位大学生在中学实习期间,有意地采取了以下做法:

(1) 走进课堂时,将画好的小黑板画面朝里,放在不显眼处,等到讲课需要时才亮出。 (2) 上课时先给学生讲这节课的目的、任务,然后通过生动有趣的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所

讲知识。

(3) 当他发现有学生做小动作时,不是点名批评,而是突然停讲或提高声音。 请用所学过的心理学原理解释分析上述做法。

第九章教师心理

广东教育学院教育系心理教研室

2001-9-16

第25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8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