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班级管理模拟试卷

更新时间:2023-10-06 21:1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模 拟 试 卷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在班级组织产生之前,教学的主要形式是( B )。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文纳特卡制 D.特朗普制 2. ( C )是世界各国学校广泛采用的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A.个别教学 B.文纳特卡制 C.班级教学 D.道尔顿制 3. ( C )是班级管理过程一个关键性的阶段,是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A.检查 B.计划 C.实施 D.总结

4. 在班主任的素质体系中,( B )无疑是最重要的,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

A.知识能力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心理素质 5. 目标管理这种管理方法,是由美国的( D )提出的。

A.布鲁纳 B.杜威 C.布卢姆 D.德鲁克

6.每位学生要建立与班级目标相适应的个人目标,明确自己在应该做什么,

达到什么样的要求和拥有什么权限。这是目标实施中的( A )。 A.定责授权 B.商定目标值 C.制定措施 D.目标控制 7.班级的传统、舆论、风气、习惯等对学生产生非权力性和非强制性的影

响,我们称之为( B )。

A.常规管理 B.非常规管理 C.激励管理 D.沟通管理 8. 班级权利主要集中在班主任的手中,班主任与班长、组长、学生之间的

关系是一种上下级之间的直线关系,这种班级组织运行模式是(A )。 A.控制型 B.民主型 C.综合型 D.自治型

9.( B )是班级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个性

获得发展的摇篮。

A.班委会 B.班内小组 C.共青团 D.少先队组织 10.下列关于班集体的概念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A.班集体就是班群体 B.集体是群体发展的高级阶段 C.纪律涣散的群体算不上集体 D.不是任何一个班都能称得上班集体 11. 一般来说,各种“流行”在学生文化中的变更往往很快,有时人们还未

看清它的来龙去脉,就已被另一种“流行”或“新潮”所取代。这体现了学生文化具有( B )特征。

A.非反社会性 B.超前性和动态性 C.多样性 D.成熟性 12.班级规章制度的内容、要求和奖惩方式都应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符合

教育规律。这是班级制度文化(A )建设要求。 A.科学性 B.民主性 C.稳定性 D.人文性

13. 班级中充满了宽容和相互帮助的气氛,学生相互之间充满了自信和信

赖。这说明班级形成了(A )。

A.支持性风气 B.妥协性风气 C.防卫性风气 D.控制性风气 14.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是心理学家( A )。

A.班杜拉 B.杜威 C.布卢姆 D.海德

15.着眼于学生现有行为与以往行为的比较,以及行为改进的可能,从教师

期待的角度对学生的行为所进行的描述。这是( C )

A.罗列式评语 B.情感式评语 C.描述性评语 D.发展性评语 16. ( D )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

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A.学习活动 B.科技活动 C.体育活动 D.德育活动 17. 在班级活动设计中,( C )的确定十分重要,它是设计整个活动的前提。

A.活动程序 B.活动情境 C.活动主题 D.活动评价指标 18. 班主任必须对( D )进行严格教育,督促他们充分发挥带头作用

和骨干作用;同时又要十分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加以克服和纠正,保持先进性和健康发展。 A.留守儿童 B.后进学生 C.中间学生 D.优秀学生

19. 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 C )责任,特别是对学生的

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A.安全告知 B.安全告诫 C.安全防范 D.安全救护 20. 教师运用( A )的语言或措施处理偶发事件,体现出教师“随机应

变”“处变不惊”的能力。

A.机智 B.幽默 C.暗示 D.宽容

二、多项选择题(请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中。错选、漏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班级教学的主要特点有(ABCDE )。

A.以班为单位 B.学生年龄和受教育程度大致相同 C.学生人数固定 D.每一课固定时间 E.课与课之间有休息

2. 学生非正式群体通常有(ABD )几种类型。

A.亲社会型 B.消极型 C.中间型 D.自娱型 E.破坏型 3. 班级管理过程包括(ABDE )环节。

A.计划 B.实施 C.评价 D.检查 E.总结

4. 随着全员育人、合作育人模式的提出,(BDE )同时构成了班级

管理者团体,成为班级管理的主体。

A.校长 B.班主任 C.家长 D.科任教师 E.学生 5. 班级目标的设计依据(ABC )。

A.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 B.学校的培养目标 C.学生的个性特征 D.班级群体的现实发展水平 E.班主任的授课领导方式 6. 下面属于班级组织机构的有(ABC )。

A.班委会 B.少先队组织 C.共青团组织 D.兴趣小组 E.班级合唱队 7. (ABCE )属于班级标识文化。

A.班名 B.班歌 C.班训 D.班级墙报 E.班服 8. 以下属学习评价管理方式的有(ABE )。

A.表现性评价 B.评语评价 C.劳动评价 D.综合评价 E.档案袋评价

9. 校内班级活动,主要是以班会形式进行的。这类班级活动,按各自不同

的特点和作用,又可分为( ACE )。

A.例行性班级活动 B.季节性班级活动 C.专题性班级活动 D. 即时性班级活动 E. 综合性班级活动

10. 根据《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与《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对小学与初

中学生的个人日常行为主要在( ABCD )几个方面进行训练。 A.个人行为方面 B.思想品德方面 C.爱护公物方面 D.生活自理方面 E. 人际交往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如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 如何建设良好的班风?

3. 组织开展班级活动应注意哪些问题?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题,15分)

某班主任接手新班级后,指定了新的班干团队。这个班的王×,是个男生,成绩中等,爱讲话,敢负责,一开始很讨班主任喜欢,出于鼓励的目的,他被任命为班长。学校里布置的各项任务,班主任都喜欢交给他负责。他在班级里有了一定的威信,对工作就更大胆、更积极地负责,一见同学违反纪律就滔滔不绝地批评。今天这个男生迟到了,他在班内公开点名批评,明天那个女生没值日,他也在班内公开提出批评……,对那些不接受他批评或不听指挥的同学和班干部,他都及时向班主任报告,班主任给他撑腰,自然多是训斥那些学生……,他认为这些都是他作为班长份内的事情,也是应大胆负责的事情,班主任对他很是信任。渐渐地,他觉得自己很了不起,因而便高高在上,颐指气使,盛气凌人,只知道向老师报告某某同学学习不好,某某同学纪律太差,而看不到自己的缺陷和弱点。班里的同学们开始厌恶他,继而对他又有了明显的抵抗情绪。班内没人值日了,迟到的学生也不只是两、三个了……,一些同学还暗地里“煽风点火”,故意跟他作对。有的同学的确是因为一些客观原因迟到了,他还是在班内公开批评,于是俩人就发生口角,吵了起来。其他同学有的冷眼旁观,有的说一些讽刺话,有的甚至跟着起哄。这以后班级舆论渐渐变了,正气少了,“邪气”多了;团结的气氛少了,“对着干”的气氛浓了。班长渐渐失去了威信,越是他布置的工作,越是没人干,班级各项工作逐步下滑……。当班主任看到工作落后的局面时,不断责成这位班长要积极工作,大胆负责,然而班主任哪里了解实情-------——同学们渐渐疏远了班长。

此后一段时间,班级工作常居下游。班主任也忍不住了,萌生了撤换班长的念头。他向学生了解情况,学生都是说班长的“不是”,怨声载道,这更坚定了

班主任的决心,于是在一个周会上,班主任指出了班级工作落后的局面,心情颇为气愤,最后向全班学生郑重宣布撤掉王×班长职务,重新任命了班长。

王×被撤掉班长之后,情绪一落千丈,思想很不稳定,加上同学们的冷嘲热讽:“既有今日,何必当初”,“这回想批评别人也批评不成了”……,他感到教室里都是冷眼,都是嘲笑的面孔,连那些中立的同学们也疏远他了……,他感到孤独、无助,在教室里如坐针毡,再也没有心思去学习了……。一周后,他也开始迟到、早退、逃学,成绩直线下滑,期末考试位居下游。到第二学期开学时,他竟然辍学了。

这位班长辍学后,班主任曾试图让他回到学校,但已于事无补了。班主任为失去这样一位本是很好的班干部而遗憾,陷入了深思:怎样使用、爱护班干部?怎样使班干部能上能下,保证他们健康成长?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联系自己的工作实际论述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策略。

模拟试卷(二)

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E 3.ACD 4.AC 5.ABCD 6.ABCD 7.ACDE 8.ABCD 9. ABDE 10. BCDE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以固定的班级为组织,把年龄、知识水平大体相同的一群学生编成一个

班,教师按照固定的课程表和统一的进度进行教学。这就是( D )。 A.道尔顿制 B.个别教学 C.文纳特卡制 D.班级教学 2. 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是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班级管理活动必然是

教育的活动,因此,( B )是班级管理最突出的特点。 A.发展性 B.教育性 C.广泛性 D.多样性

3. ( C )是要考查计划决策的正确性和预见性,评价实施阶段各种控制

措施的有效程度。

A.计划 B.总结 C.检查 D.实施

4. ( D )是班主任善于因势利导,随机应变处理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的

能力。这种能力也可称为“教育机智”。

A.决策能力 B.沟通能力 C.协调能力 D.应变能力

5.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首先要( A )。

A.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 B.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 C.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 D.实行责任到人

6. 班主任在了解学生存在问题后,要及时想办法,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困

难,解决存在问题。这是目标实施中的( B )环节。

A.及时发现问题 B.关心指导学生 C.保持挑战性 D.制定措施 7. 借助于人的目光、表情、动作、体态等肢体语言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我

们称之为(B )。

A.语言沟通 B.非语言沟通 C.家校沟通 D.信息沟通 8.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以

及其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这体现了激励管理的(C )。 A.主体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差异性原则 D.实效性原则 9. 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组织是( D )。

A.共青团 B.少先队组织 C.班委会 D.班级

10.班集体形成的标志之一是(C )。

A.成立了班委会 B.开展了班级工作 C.形成了正确的集体舆论 D.确定了班级工作计划 11. 班集体形成的条件和动力是(A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班主任的要求 C.班级的内部矛盾斗争 D.共同的活动

12.( C )是班级文化的核心。

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精神文化 D.学生文化 13. 班级文化对学生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其效果又是久远的。这体现了班

级文化( D )特征。

A.易变性和可塑性 B.童趣性和独特性 C.向上性和教育性 D.潜隐性和长久性

14. 班级制度不应是冰冷的约束人的条文,也不是通过制度的设计和实施把

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这是班级制度文化( D )建设要求。 A.科学性 B.民主性 C.稳定性 D.人文性

15. 班主任指导和促进学生制定和执行学习计划,这属于( A )。

A.学习内部动因管理 B.学习秩序管理 C.学习评价管理 D.学习纪律管理

16. 班主任根据一定的标准和要求,根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用书面语言描述的形式对学生的发展状况作出评价的方法。这是( A ) A.表现性评价 B.评语评价 C.档案袋评价 D.操行评定 17. 班级活动是一种有目的的行为,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其根本目标,富有

( B )是班级活动的内在追求。

A.针对性 B.教育性 C.多样性 D.计划性

18. 人的素质包括很多方面的内容,也包含人的( C ),它是人在成长

过程中应具备的安全知识、安全技能以及安全意识的总称。 A. 心理素质 B.生理素质 C.安全素质 D.道德素质

19. 由于亲情缺失、家庭监管缺位、学校教育偏颇等原因,使得( B )

成为留守儿童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不能不引起家庭、学校、社会的高度重视。

A.学习问题 B.心理问题 C.纪律问题 D.品德问题 20.( C )是指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方式,把偶发事件先“搁置”一

下或稍作处理,留待以后从容处理的方法。

A.变退为进法 B.移花接木法 C.降温处理法 D.幽默化解法

二、多项选择题(请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中。错选、漏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二、多项选择题

1.ABC 2.ACDE 3.ACD 4.AC 5.ABCD 6.ABCD 7.ACDE 8.ABCD 9. ABDE 10. BCDE

1. 班级组织的个体化功能包括( ABC )。

A.促进个体发展 B.满足个体需求 C.诊断与矫正个体人格发展 D.满足归属需要 E. 形成自律意识 2. 班级管理的特点有( ACDE )

A.教育性与发展性 B.方向性与统一性 C.对象的不成熟性 D.方法的多样性 E. 广泛性与丰富性

3. 班主任要学会理性反思,通过各种方式对自己和学生的思想行为特点进

行分析和总结。主要方式有( ACD )。

A.班级管理叙事 B.成长记录 C.教育札记 D.教

育档案袋 E.小结和札记

4. 班级沟通的种类有( AC ) 。

A.语言沟通 B.物质沟通 C.非语言沟通 D.非物质沟通 E.精神沟通

5.以下属于班集体基本特征的是(ABCD )。

A.共同的奋斗目标 B.健全的组织机构 C.良好的人际关系 D.正确的集体舆论 E.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 6.在我国学生文化具有( ABCD )特征。

A.非反社会性 B.超前性 C. 动态性 D.多样性 E.成熟性

7.课堂纪律的类型有( ACDE )。

A.教师促成的纪律 B.家长促成的纪律 C.集体促成的纪律 D.任务促成的纪律 E.自我促成的纪律

8. 班主任组织与指导班级活动包括( ABCD )。

A.活动的组织指导 B.活动的方向指导 C.活动的知识指导 D.活动的方法指导 E.活动的过程指导

9. 全国妇联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包

括( ABDE )。

A.亲情缺失问题 B.生活抚育问题 C.学习辅导问题 D.教育监护问题 E. 安全保护问题 10. 偶发事件的特点主要有( BCDE )。

A.渲染性 B.突发性 C.紧迫性 D.破坏性 E.多样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 制定班级管理计划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2. 简述班集体的基本特征。

3. 班主任在班级安全教育管理中的责任有哪些?

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请用相关原理分析以下案例。

在以往的班级周会课上,冯老师总是极力表扬先进学生,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同时,对后进学生进行严肃的批评。原以为这样能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然而事与愿违,后进学生并没有因此跨入先进行列,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还扬言:“谁稀罕那几个臭奖品!”为此,冯老师苦思冥想,积极寻找对策。偶然一次,冯老师从电视上得到启示:一些颁奖晚会都是请有名望的人做嘉宾,很是风光,我何不让后进学生做周会课的嘉宾,也“风光”一下呢?

于是,冯老师安排后进学生上台,亲自给先进学生颁发奖品并送上祝词。对于这一举措,后进学生非常欢迎。他们觉得自已有了面子,很是荣幸,都怀着激动的心情,纷纷与先进学生握手、拥抱。有的说:“某某同学,在学习和纪律上,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有的说:“祝贺你,不过下次说不定轮到你给我颁奖了……”这些耐人寻味的话,道出了他们向先进看齐的决心,大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态势。那热烈而温馨的场面感染着班级中的每个同学…… 五、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15分)

联系实际谈谈如何纠正不良班风。

一、单项选择题

1.A 2.B 3.C 4.B 5.C 6.C 7.B 8.C 9. A 10.D 11.B 12.D 13.A 14.D 15.B 16.C 17.D 18.B 19.D 2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D 2.ABC 3.ABDE 4. ABCD 5.ABD

模拟试卷(三)

一、单项选择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

请把你认为正确的序号填入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对班级从理论上确认和论证的第一人是( A ),他提出了“班级授课制”,为班级组织奠定了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

A.夸美纽斯 B.华虚朋 C.特朗普 D.柏克赫斯特 2. 班级管理目标的实现,也是教育目标的实现,所以班级管理活动必然是教育的活动,因此,( B )是班级管理最突出的特点。

A.发展性 B.教育性 C.广泛性 D.多样性

3.( C )是班级管理过程一个关键性的阶段,是班级管理过程的中心环节。

A.检查 B.计划 C.实施 D.总结

4.在班主任的素质体系中,( B )无疑是最重要的,这是由学校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决定的。

A.知识能力素质 B.思想道德素质 C.身体素质 D.心理素质 5. 写( C )不仅可以培养班主任的反思习惯,而且可以帮助班主任积累经验,提升为理论。

A.管理叙事 B.日志 C.教育札记 D.计划

6.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应当根据不同学生的兴趣爱好、人格特点以及其优势和弱势采取不同的激励方式,这体现了激励管理的( C )。

A.主体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差异性原则 D.实效性原则 7.借助于人的目光、表情、动作、体态等肢体语言所进行的信息交流。我们称之为( B )。

C.4-12 D.8-12

12.教室( )是人们注意的焦点和中心,因而教室它的布置应能体现班级文化的内核和精髓。

A.门 B.窗 C.前墙 D.后墙

13.( )是指诱导学生的目标行为,并通过逐步提高奖励标准等措施使之巩固下来的技术。

A.塑造 B.消退 C.强化不相容的反应 D.模仿

14.下列对班风建设策略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宜早不宜迟 B.宜迟不宜早 C.全员参与,形成共识 D.发挥榜样力量 15.最佳的控制学生违纪行为的策略应该是( )的。 A.低强度 B.中强度 C.高强度 D.非言语 16. 情感式评语一般( B )。

A.采用第一人称 B.采用第二人称 C.采用第三人称 D.不用称呼语

17.狭义的班级活动,则指在班主任的组织和领导下,或在班主任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参与组织的、为实现班级教育目标而开展的各种教育活动。这种班级活动的领导者往往只有( D )。

A.学生 B.班长 C.任课老师 D.班主任

18.( D )是班级活动的重要内容,是以向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教育为主要目的的活动。

A.学习活动 B.科技活动 C.体育活动 D.德育活动 19.( B )是班级常规管理工作中最经常最重要的内容。

A.思想常规管理 B.纪律常规管理 C.学习常规管理 D.活动交往常规管理

20.( C )是指班主任暂时采取淡化方式,把偶发事件先“搁置”一下或稍作处理,留待以后从容处理的方法。

A.变退为进法 B.移花接木法 C.降温处理法 D.幽默化解法

二、多项选择题(请从5个备选答案中选出2—5个你认为正确的答案,把序号填入括号中。错选、漏选均不得分,也不反扣分。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班级管理的策略主要有(ABCDE ) 。

A.目标管理 B.制度管理 C.激励管理 D.科学管理 E.沟通管理

2.下列属于目标成果的评价考核的是( CDE )。

A.实施 B.指导与控制 C.考评 D.诊断 E.奖惩 3.与班委会平行的班级组织机构有( BC )。 A.班级小记者团 B.少先队组织 C.班级共青团组织 D.兴趣小组 E.班级合唱队

4.班级风气可分为( AC )。

A.支持性风气 B.妥协性风气 C.防卫性风气 D.控制性风气

5. 全国妇联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生存与发展的突出问题,主要包括( AB )。

A.亲情缺失问题 B.生活抚育问题 C.学习辅导问题 D.教育监护问题 E.安全保护问题

三、填空题(请将答案填写在每题的横线上内,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

共10分)

1.学生非正式群体通常有亲社会型 、 和 三种类型。

2. 是班级文化的核心和灵魂。

3.班级物质文化建设要遵循凸显主题性 、 、营造和谐性 和倡导节约性五个方面的原则。

4.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有 、替代性经验、 和情绪唤醒四个方面。

5. 班级日常管理的关键期包括____________、开学初、____________。

6. 我国自古有“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的教育格言,意指严格的____________对人的成长有着重大的意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3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 1.目标管理有什么特点?

2. 班级组织机构有哪些形式?

3.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五、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许多同学整天盼望能当班干部,但他们却不知道班干部的酸甜苦辣。酸:作为班干部,老师就会很器重你,要是你做错了事,批评就会像冰雹一样劈头盖脸地砸下来,而且加深了老师对你的误解。那滋味呀,就像一连喝了几瓶“镇江醋”,酸得你说不出话来。辣:当纪律红旗打水漂了的时候,老师会提到“×××,你怎么也这样,应该起好带头作用,怎么回事?你??”那感觉,跟泡在辣椒水里没两样。苦: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小助手,什么点名册呀,班级周记呀,全交给你去搞定了,压得你苦不堪言。甜:班干部很容易得到老师的信任,无论发生什么事,老师对你是百分之百相信,因此什么时候都是“安全”的,是绝无“危险”的。 请结合上述案例,谈谈班主任应如何培养班干部。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20分)

班主任如何教育和转化后进学生。

模拟试卷参考答案

模拟试卷(一)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B 5.D 6.A 7.B 8.A 9. B 10.A 11.B 12.A 13.A 14.A 15.B 16.D 17.C 18.D 19.B 20.A 二、多项选择题

1.ABCDE 2.ABD 3.ABDE 4. BDE 5.ABD 6.ABC 7.ABCE 8.ABE 9.ACE 10.ACD 三、简答题

1. 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自我管理能力是人对自身的生理、心理、行为各方面的一种自我认识、自我感受、自我监督、自我控制、自我完善等方面的能力。培养学生自我管理的能力,首先要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要使学生明确自我管理的意义,自觉意识到自我管理的必要性。明确自我管理是学生自己作为管理主体,以其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及心理情绪等内在因素为管理对象,班主任进行协调引导的一种管理模式,是现代班级管理的主要方式。班主任和科任教师要重视学生主体性的培养,要真正树立学生是班级主体的观念,要通过具体的教育管理实践,强化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克服被动管理中形成的对教师的依赖心理和服从吩咐的行为习惯;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自己动脑、动手、动口,让学生在生活中自我锻炼、自我体验、自我成长。

二要提供学生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实践是学生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基本途径,是培养学生创造力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根本。因此,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要把握好自己参与的度,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包办一切,在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作用时,要给学生搭建一个自我管理的实践平台,创立人人有岗位的机制,以充分发挥他们的个性特长,培养他们独立思考、求新求异的创造精神,同时使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提高。无论是班级计划的制定、班级制度的建立、班级活动的设计组织与实施,还是日常管理等等,都应该尽量让学生参与其中,把班里的各项工作都分配到人,实行责任到人,做到“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

三要建立学生自我管理的机制。在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必须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管理机制,否则会造成无人负责、无人管理的“放羊”形式。建立学生自我管理机制,首先必须健全班级各项规章制度,使学生的管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班规的制定要根据学校的要求,在学生的讨论基础上,根据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从学习、纪律、品德、体育、卫生、日常行为等方面对学生提出明确、具体、有针对性的规范要求。由于这些班规是学生自己参与制定的,在执行中、学生都较为自觉遵守。其次要根据班规,建立一整套学生自查自纠、值日班干部督促检查的自主管理的监督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学生自我管理能真正落到实处。由于班级管理是长期、复杂的过程,学生处于身心发展不成熟阶段,自我协调和控制能力不强,所以学生的自我管理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班主任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检查,并在工作上给学生指点和帮助,使班级的管理工作做得更好,不偏离正确轨道。

2. 建设良好班风主要应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把握时机,早抓早管。班风的好坏对一个班级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班主任必须高度重视。班主任要做有心人,尤其是在接一个新的班级的时候,要先做好对学生调查研究工作,了解自己班级学生的特点,思考建立怎样的班风,并运筹和设计每个环节和步骤。抓班风建设宜早不宜迟。

(2) 全员参与,形成共识。一个班到底要树立什么样的风气,应是一个动员全体学生,统一认识的过程。一般做法是:首先,班主任要精心设计、精心组织一个主题明确的班会。其次,班会形式要新颖、活泼,师生共同讨论,民主确定班风标准。讨论越充分,认识越深刻,越有自觉性,这是培养班风的起点。班风标准确定后,由班主任、学生干部通过各种形式及时和任课老师、学校政教处、少先队或团委取得联系,以得到他们的密切配合和指导。同时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向家长通报,争取家长的支持和帮助。

(3)发挥榜样力量。正确的班级舆论和良好的班风的形成是一个长期积淀和培育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发挥榜样的作用,坚持以鼓励表扬为主,充分发掘学生中的好人好事作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素材,要时刻发现每一个同学的长处和闪光点,进行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特别是对一些暂时落后的学生,更要注意表扬他们的每一微小进步,使他们明确努力的方向并获得前进的动力,从而带动整个班级的舆论及风气的健康发展。

②不正之风干扰。改革开放的步伐与法律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综合治理不配套,滋生的谋私利、搞特殊、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使少数学生形成了想自己、占便宜、图实惠的享乐利己的思想。

③精神污染毒害。在所谓“效益观念”驱使下,有些出版商编辑、生产、销售低劣刊物,地摊小报上也充满色情暴力、凶杀打斗等书刊,录像、影视、低格调酒吧、演唱等见多不怪,这些强烈的诱惑、污染、毒害这社会阅历低、认识模糊、识别抵抗免疫功能不强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家庭因素的影响:

①家庭学习环境恶劣。主要指有的家庭住房拥挤,各成员活动互相干扰,家里来客过于频繁,家庭周围环境吵杂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

②家庭气氛不良。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冷漠,经常争吵,家庭气氛紧张;家庭中有些成员品行不端,行为不轨,道德品质败坏,自私自利,家庭道德气氛差,这些往往给生活于其中的学生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③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是有些学生因其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再婚或亡故,从而失去家庭的温暖,生活上无人问津,思想上无人教育,物质需要长期得不到满足,精神屡遭折磨,心灵受到严重创伤,心灵平衡遭到破坏,不仅严重影响其学习,还易使他们形成孤僻、多疑、自卑、不合群等病态心理,其中一些意志薄弱者碰上坏人施以物资和精身上的诱惑,易上当受骗,走上歧途。

④家庭教育不当。一是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有些学生的家长由于工作比较紧张或经常外出,无暇顾及子女,下班后家务过累,没有精神教育孩子;有些家长经常忙于挣钱,很少关心子女在校内外各方面的情况;有些家长有心把孩子教育成人,但苦于自身的素质低无力教育,特别是当子女处于青春期时不知该如何教育。二是家长态度偏激。有的过分溺爱,使其子女霸道成性;有的放任不管,使其子女放纵无羁;有的专制粗暴,教育不当。三是家庭教育不协调也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方法不一致,常使孩子无所适从。

学校教育影响:

①“苦学”导致厌学。中小学学习内容抽象、单调,脱离实际;学科多,课业重;教育方法呆板枯燥;“听课,作业,测试,分数”的固定模式等等,使学生感到压抑,心理负荷超重。“苦学”引发部分学生产生不想读书逃避学习的厌学情绪,成绩越差,越失去学习信心,甚至缀学。

②精神生活空虚。学生在他们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有渴望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他们精力旺盛,感情丰富,兴趣广泛,好动爱玩,喜新好奇,但缺乏自控能力,学校传统思想又带有偏狭性和封闭性,使学生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逃学现象。打游戏、上网吧、赌钱出走,以寻求补偿和刺激。

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人为地分快

慢班,这就使分入慢班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再加之班主任对落伍的学生缺乏耐心的思想教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使不良行为蔓延恶化。 (3)最后要掌握转化后进学生的方法与措施

①感情交流,心理相融。教师应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善于同他们交朋友,通过语言交流、情感交流、行为影响等方法,消除差生的疑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感到班主任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可信赖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就会十分有效。当他们愿意与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心里话,吐露真实思想时,就是他们突破心理障碍、发生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种时机。

②培养兴趣特长,在活动中激发自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通过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活动,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肯定,消除自卑心理,使之从压抑和自卑中解脱出来。同时,在生活中,教师要善于捕捉后进学生的闪光点,及时肯定他们取得的成绩和进步,以增强其自信心,并促使其将这种优势迁移到学习或纪律上来。

③掌握后进学生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每一个合格的教育者都应该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的特征和个性差异,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一点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按照后进学生的个性特征进行个别教育,采取正面的教育措施,发展和巩固积极的个性倾向,改造消极的个性特征,以促进和完善后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在学习上,要求教师按照后进学生个性特征加强知识技能教育;在教育目标上,要求教师对不同个性的后进学生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从而取得好的教育效果。

④重视后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培养。一个人总是根据他的自我观念,自我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行为和自我观念、自我要求保持一致。后进生由于自我意识上的障碍、歪曲,以及有些教师的教育不当,主体意识上的自主性转化成为对抗性和逆反心理,陷入孤独和自卑,养成闭锁性性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后进学生进行热情而又有艺术的指导和教育,采取适当的教育和方法,使后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帮助后进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引导他们积极有效的参与教育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能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发展。而且班集体的目标要高于一般班级群体的目标。为班级共同目标所做的努力,是班集体每个成员的自觉行动。

(2)健全的组织机构。班级干部学会正确扮演自己的角色,能够正确地处理与教师和同学的关系,能够带领全班同学实践共同的奋斗目标。

(3)良好的人际关系。班集体中,班级成员之间相互接受、悦纳,每一个班级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在这个集体中的价值。班集体成员间的相互作用及影响力高度深化和内化,成员间的交往比一般班级群体更为频繁,也更为深入,表现出显著的情感一致性。

(4)正确的集体舆论。班级的组织目标和班级规范,已经渗透在集体舆论中,形成了支持班级组织目标和规范的舆论力量。

(5)高度的凝聚力。班集体一旦形成,其成员遵循共同的价值观念及公认的行为规范,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其学习与活动也会产生高效率,使集体能圆满地完成学校和社会规定的学习任务。班集体的领导核心和众多的积极分子之间,以及他们与同学之间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成长,而且会形成一种合力,推进全班各项工作。 3. 班主任在班级安全教育管理中的责任主要有:

(1)安全教育责任。班主任除对班级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基础文化科学知识教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安全意识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安全防范、安全自护和安全自救知识。如对学生进行交通安全、消防安全、人身安全、财物安全、饮食卫生安全等教育。班主任不仅自己要牢固树立安全责任重如山、生命责任大如天的意识,还要努力使学生树立安全第一观念。

(2)安全告知责任。班主任的告知可分为四个方面:一是把学校或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中有关安全方面应注意的问题对学生告知。如实践活动中的行走、乘车、具体的操作注意事项;体育运动中某些项目的危险性,练习设备、器材的安全性能等内容都应在活动之前告知学生。二是把校园及其周边的设施包括环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告知学生。如校园内外维修改造,施工场所或临时搭建的设施,校园内外处所、场地、水电设备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等都应及时告知学生。三是把学生的有关情况对家长告知。如学生生病、学生请假离校或缺课、学生间发生纠纷或矛盾、学生的不良习气以及学生发生伤害或意外事故等,都要及时与家长联系、沟通。四是把发现的班级内部、校园内部及校园周边存在的安全隐患以及安全事故向学校领导告知。班主任履行告知义务,可积极有效地预防安全事故的发生。 (3)安全告诫责任。班主任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负有对学生告诫的责任。加强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增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等是班级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对学生的危险行为或潜在的危险行为要及时地告诫、制止和纠正。

(4)安全防范责任。班主任要对班级活动以及教育教学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问题进行防范。如对流行病、传染病的防范,对班级进行的各种活动以及学生之间的矛盾纠纷、校园

欺侮、包括隐性伤害在内的预防等。要防微杜渐,而不要亡羊补牢。

(5)安全救护责任。学生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后,除要及时按制度规定上报,还要力所能及地进行自护自救,并采取得力措施防止事故的扩大。 四、材料分析题

案例讲述的是班主任冯老师通过让后进生做嘉宾给优秀学生颁奖,从而改变后进生对自身的看法,找回了自尊与自信的故事。

后进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上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后进生不是天生就后进,他们变后进有其原因与变化过程。因此,了解后进生的特点,摸清后进生“后进”的原因,是教育和转化后进生的前提。 (1)首先了解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

①自卑而又自尊。后进生的自卑感和自尊心常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由于长期经历失败,一时无法改变其在集体中居于落后的位置,因而“求知欲”和“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有的由于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总觉得老师、同学、家长看不起自己,自卑感很强,以至没有上进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又很强,他们不愿意老师当众对他们批评训斥,也不能容忍同学对他们的轻视和瞧不起,尤其对老师 “翻旧账”、“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甚至记仇,极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②傲慢而又懊悔。后进生虽然成绩较差或品行不良,但常常表现出不以为然,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对优秀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比如案例中他们表现出的对奖品的鄙视。虽然人前“神气十足”,而实际内心却十分空虚和不安,常常心里也羡慕和钦佩那些优秀的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产生不同程度的懊悔,心里涌起一定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希望。

③易感化而又自制力差。后进生并非都是“朽木不可雕”,他们中的大多数内心深处也有要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作一些努力。只要教育者教育引导得法,他们会为之感动,会振作精神向着好的方面奋力一搏的。但是后进生之所以变成后进生,又常常与他们自制力差、意志不顽强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他们在转变过程中不可能一直都是勇往直前。一些困难和挫折就可能让他们动摇和后退,有时哪怕仅仅是一丝欲望的诱惑,一点情绪的干扰,也会让他们停滞下来,依然如故。

④情绪消极而又好自我表现。由于长期生活在被漠视、受歧视的气氛中,因而他们平时的情绪往往是悲观、低沉和冷漠的,对人没有信任感。这类学生由于平时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于是,常常寻找另一种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有的拉帮给伙,“江湖义气”十足,为“哥儿们”敢两肋插刀;有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无视他人的帮助和教育。这类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冒险性、危害性,在他们的反常表现中蕴藏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信任和尊重的愿望。

(2)其次要分析后进学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成因与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环境影响:

①向钱看的意识冲击。社会“一切向钱看”的意识极其严重地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使部分学生形成“钱是最重要”的片面认识。

②不正之风干扰。改革开放的步伐与法律不健全,政策不完善,综合治理不配套,滋生的谋私利、搞特殊、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使少数学生形成了想自己、占便宜、图实惠的享乐利己的思想。

③精神污染毒害。在所谓“效益观念”驱使下,有些出版商编辑、生产、销售低劣刊物,地摊小报上也充满色情暴力、凶杀打斗等书刊,录像、影视、低格调酒吧、演唱等见多不怪,这些强烈的诱惑、污染、毒害这社会阅历低、认识模糊、识别抵抗免疫功能不强的青少年学生的思想。

家庭因素的影响:

①家庭学习环境恶劣。主要指有的家庭住房拥挤,各成员活动互相干扰,家里来客过于频繁,家庭周围环境吵杂等,所有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和休息。

②家庭气氛不良。有些学生的家庭成员之间关系紧张、冷漠,经常争吵,家庭气氛紧张;家庭中有些成员品行不端,这些往往给生活于其中的学生以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③家庭缺乏温暖。主要是有些学生因其父母离异、外出打工、再婚或亡故,从而失去家庭的温暖,生活上无人问津,思想上无人教育。

④家庭教育不当。一是家长忽视、放弃或无力教育。二是家长态度偏激。三是家庭教育不协调也是产生差异的重要原因,家庭成员的态度和方法不一致,常使孩子无所适从。

学校教育影响:

①“苦学”导致厌学。中小学学习内容抽象、单调,脱离实际;学科多,课业重;教育方法呆板枯燥;使学生感到压抑,心理负荷超重,部分学生产生不想读书逃避学习的厌学情绪,成绩越差,越失去学习信心,甚至缀学。

②精神生活空虚。学生在他们的个性发展过程中,有渴望丰富精神生活的需要。他们精力旺盛,感情丰富,兴趣广泛,好动爱玩,喜新好奇,但缺乏自控能力,学校传统思想又带有偏狭性和封闭性,使学生精神生活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逃学现象。打游戏、上网吧、赌钱出走,以寻求补偿和刺激。

③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严重影响。学校教育把着眼点放在少数尖子学生身上,人为地分快慢班,这就使分入慢班的学生丧失学习信心。再加之班主任对落伍的学生缺乏耐心的思想教育,严重挫伤了学生的自信心,加剧师生之间的矛盾,使不良行为蔓延恶化。 (3)最后要掌握转化后进学生的方法与措施

①感情交流,心理相融。教师应正确对待后进学生,善于同他们交朋友,通过语言交流、

情感交流、行为影响等方法,消除差生的疑心。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学生感到班主任真心实意地对自己好,觉得老师可亲可敬可信赖时,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教育,就会十分有效。当他们愿意与班主任推心置腹地谈心里话,吐露真实思想时,就是他们突破心理障碍、发生思想转变的重要时机。班主任一定要抓住这种时机。

②培养兴趣特长,在活动中激发自信。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得不到别人尊重的人,往往有强烈的自尊心,你信任他,赋予他更多的责任,往往是调动他积极性的最好手段。通过参加各种有兴趣的活动,让他们的兴趣特长在活动中得到充分发挥,进而认识到自身的价值,实现自我肯定,消除自卑心理,使之从压抑和自卑中解脱出来。

③掌握后进学生个性特征上的差异,因材施教。每一个合格的教育者都应该正确认识和掌握学生的特征和个性差异,并采取适当的教育方式和措施,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这一点在后进学生的转化上尤为重要。

④重视后进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和培养。一个人总是根据他的自我观念,自我要求来指导自己的行为,使自我行为和自我观念、自我要求保持一致。后进生由于自我意识上的障碍、歪曲,以及有些教师的教育不当,主体意识上的自主性转化成为对抗性和逆反心理,陷入孤独和自卑,养成闭锁性性格。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对后进学生进行热情而又有艺术的指导和教育,采取适当的教育和方法,使后进学生的自我意识得到发展,帮助后进学生实施“自我教育”,引导他们积极有效的参与教育过程,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展他们的智力和能力。

案例中班主任冯老师意识到,过去过多的批评后进生是导致他们自尊心得不到尊重,自信心缺乏的主要原因。让进学生做嘉宾,不仅使他们得到了一次温柔的批评和善意的忠告,同时还帮他们找回了失去的自尊和自信。由于得到了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学生们都在积极发扬各自优点,克服自身存在的问题,班里赶先进、超先进蔚然成风。由此可见,教师只要对后进学生倾注爱心,就一定能够促进他们自我意识的发展,正确认识自己,唤起他们步入先进的信心。 五、论述题

纠正不良班风,班主任要做好以下几点: (1)教师要有耐心和爱心

班级出现不良风气,作为有责任感的老师和班主任,心里都会比较着急。特别是当学生犯错后,老师往往急于进行批评教育,而且更多时候,我们不只批评一次,往往还要把以前的错误再抖出来,有时甚至不仅我们自己批评,还让家长参与其中。实际上,当孩子犯了错误时,老师和班主任绝对不能着急上火,也不应揪住旧账不放或夸大事实刺激他。我们需要做的,就是静下心来了解事情背后的原委和来龙去脉,耐心地和孩子谈心、交流,在此基础上再加以适当地引导和规范。

(2)教师要善于抓住突破口

班风建设,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一项涉及的层次深,难度大的工作。因此,当班级出现不良风气时,班主任切忌形式主义,简单模仿和照搬照套,要因地制宜,针对问题,从班级管理的实际出发,选好突破口和切入点,以点带面。

(3)关注和引导学生文化

①教师要善于做协助者。中小学学生有自己独特的认知世界,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和理解,需要有自己自由的发展空间,同时中小学阶段的学生心理发展尚未成熟,思维尚缺乏严密的逻辑性,其信仰带有盲从性,其态度也常伴有浓厚的感情色彩。教师需要关注到学生的这些需求和特点,善于看到学生文化中合理积极的一面,善于挖掘其中富有批判性、创造性的一面,教师还应积极运用自身的文化经验,帮助学生提高选择信息、调控行为的能力,引导他们创造积极的主体文化,让学生文化成为培养合作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源泉。对于学生亚文化,教师不能忽视它的存在和影响,也不能因看到它的负面影响只一味地打压。

②教师要善于作引导者。教师要珍视学生文化中的有益资源,善于把班级文化环境中的消极信息转化为积极的信息,施加有目的、有计划、不留痕迹的影响。如果能创造性地将书本知识、社会制度文化和学生文化融合在一起,借助生动活泼文化形式,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那就再好不过了。比如,针对学生迷《水浒》、《三国》卡片,老师可以利用这一文化资源,与学生一起组织一次别开生面的“《永浒》、《三国》2000新篇”系列活动,如故事会、连环画、网页设计大赛等,就能把消极因素转化为积极因素,引导学生文化往健康的方向发展。

(4)建立班级问责制

问责制是指特定的问责主体针对特定岗位应承担的责任进行追究的制度。班级实行问责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达到建立优良班风的效果。建立班级问责制,意味着必须接受来自内部和外部的监督,即引导学生批评和自我批评。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思想家就有“吾日三省吾身”的名言,而我国另一位古代思想家孟子也留下了“闻过则喜”的名言。前者强调的是要自我批评——“君子”要有经常检讨自己、批评自己的风范;后者强调的则是“君子”应善待来自他人的批评,要有接纳批评的勇气和胸怀。治理班级问题,矫正不良班风,其中一个重要方式就是要建立班级问责制,培养学生批评与自我批评的精神。

“人非圣贤,谁能无过?”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上都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更何况是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儿童?一个人最可怕的不是有缺点,而是不敢正视自己的缺点。因此,班主任要适时地引导学生自我批评,这对治理班级问题是大有好处的。

(5)运用一定技术矫正学生的问题行为

问题行为是指儿童青少年不适当的行为,这里的不适当指与学生行为规范要求相违背的行为。班风不良的班级中,学生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行为的现象往往较多。因此,班主任掌握运用一定技术矫正学生问题行为尤为重要。矫正学生问题行为的常用技术主要有:

律和需求。

②主题新颖。一提新颖,人们往往会想到活动的形式,其实不然,活动的主题也可设计得新颖,设计得吸引学生,引起学生的兴趣。

③主题具体。所谓具体是指主题要有针对性,不要贪大求全。这就要求班主任组织的活动能针对班上带有普遍性或倾向性的问题来确定主题。比如为解决初三学生临近中考前普遍存在着焦虑情绪这个问题而开展的主题活动,其题目就应紧紧扣住焦虑情绪设题,如“冷静是成功之母”或“你能行”,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而如果用“争做合格毕业生”这样的题目就很可能无助于学生解除焦虑情绪,反而会给他们造成无形的压力。 (2)活动程序的设计艺术

活动程序即活动进行的先后次序,亦叫活动步骤。它主要指活动实施过程中的诸多环节的先后顺序。我们在开展一次(或一项)活动时,为了使活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往往都围绕着本次活动的目标组织若干不同形式的“节目”。那么,哪个“节目”先上,哪个“节目”后上,“节目”间如何串联,如何让同学对活动产生整体印象等,都需要做出合理而科学的安排。安排得合理,整个活动就进展得顺利,安排得不好,不仅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会给人造成杂乱无章、乱乱哄哄的印象。

(3)活动情境的设计艺术

活动情境包括物化环境与非物化环境。物化环境(亦称有形情境),它指的是开展活动的会场环境;非物化环境(亦称隐形情境),它指的是舆论、氛围、情感等。此外,也可以把活动的主题或内容设计成一个问题情境。对于物化环境,即活动的地点或会场要精心选择、布置,使之具有典型性、艺术性,以增强活动的感染力和教育效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让墙壁说话,让环境育人”。对于非物化环境则需要班主任去创设、去激发、去调动,以使学生能置身于易受感染、能受到熏陶的气氛之中,于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和教育。至于问题情境,则需要班主任在认真听取同学建议的基础上,进行精心而周密的设计。 (4)评价指标的设计艺术

评价是活动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环,是对活动质量的高低、活动目标落实的情况、活动效果是否显著所做的客观判断。坚持对活动进行评价有利于改进我们的工作,使我们的工作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做好评价,必须在制定计划时就设计好评价的指标(即评价的内容和标准)。在设计评价指标时,班主任要做到:

第一,评价指标的确定要坚持客观性和激励性原则。所谓“客观性”是指要紧密结合学生各方面的实际情况,不能主观降低或超越他们的行为能力和认知水平。所谓“激励性”原则是指侧重于给学生以引导和鼓励,通过评价要给他们信心和力量,给他们成功的希望,使他们能够正确认识自己,评价自己,进而更好的发展自己。如果求全责备,严厉苛刻,则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

第二,评价指标的内容和标准的确定,一定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的。比如,评价班集体活动成功与否,很重要的一项指标是看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因为我们所开展的任何活动都是以学生为参与主体,以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得到锻炼和提高为目的。然后,要想评出“学生参与活动的程度”是怎样的,还必须从学生在活动过程中“参与的时间、广度、范围、协作情况等”来考察。这就要求既要有明确的评价内容(一级指标),还应有具体的标准(二级指标),这样才能构成完整的指标体系。

第三,评价指标测评的形式多种多样,诸如问卷、访谈、检测、汇报等。

第四,评价指标的设计要能反映下列要素的真实情况:即活动主题是否符合教育目标,是否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内容是否有时代性、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形式有无创新;成员的主动性及影响效果如何等。

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

1.D 2.B 3.C 4.B 5.A 6.A 7.A 8.B 9. B 10.D 11.C 12.C 13.A 14.B 15.A 16.B 17.D 18.D 19.B 20.C 二、多项选择题

1.ABCE 2.CDE 3.BC 4. AC 5.AB 三、填空题

1.消极型 破坏型2.精神文化3. 强化审美性 突出前瞻性 4.成败经验 言语劝说5.新班组建期 期中和期末6.养成教育 四、简答题

1.目标管理有什么特点?

答:(1)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目标管理是一种参与式的、民主的管理制度,也是一种把个人需求与组织目标结合起来的管理制度。在这一制度下,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是平等、依赖、支持的关系,学生在承诺目标和被授权之后是自觉、自主和自治的,因而,目标管理能调动师生的主观能动性。

(2)强调人的“自我控制”组织成员自己就是目标的制定者,对他们来说,目标是明确的,责任也是明确的,奖罚标准同样明确,每个人都可以用目标指导自己的行动,实现自我管理。

(3)突出系统整体的管理方法。目标管理通过专门设计的过程,将组织的整体目标逐级分解,转换为班级或个人具体的分目标。从组织总目标到具体的分目标和个人目标。在目标分解过程中,权、责、利三者已经明确,而且相互对称。这些目标方向一致,环环相扣,相互配合,形成协调统一的目标体系。只有每个人员完成了自己的分目标,整个班级的总目标才有完成的希望。

(4)强化成果管理。目标管理以制定目标为起点,以考核目标完成情况(即成果)为终结。成果是评定目标完成程度的标准,是评价管理工作绩效的唯一标准。 2. 班级组织机构有哪些形式?

答:(1)班委会制度

班委会通常由班长、副班长及学习、宣传、文娱、体育、劳动、生活、卫生委员等成员组成,各班委按分工各自负责某一方面工作,协调各种关系和解决班内存在的问题,及时地处理班内发生的事情。

(2)班内小组

班内小组是班级组织机构中最基本、最活跃的组织形式,也是学生个性获得发展的摇篮。 (3)班级少先队组织

在小学,与班委会并列的班级组织是班级少先队组织。班级少先队组织是班内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它接受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领导,并在中队辅导员的具体指导下,参与开展的各种丰富多彩少先队活动,使少先队员自主性、创造性得到发挥,思想和道德品质得到锻炼和提高。

(4)班级共青团组织

在中学,与班委会并列的班级组织是班级共青团组织。共青团是先进青年自己的组织。进入中学后,班内逐渐发展了一些先进青年人团,团员达到一定数量后,便可单独成立班级共青团组织,建立团支部。团支部设书记及支委若干人,下设若干小组。 3.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着怎样的问题?

(1)亲情缺失问题。相关调查发现,超过半数的留守儿童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33%的父亲、25%的母亲外出务工5年以上。而且60%—70%以上的父母是在外省打工,30%的父母每年回家一次。打电话成为留守儿童与在外父母联系的主要方式,但也有约2%的父母与孩子常年无联系。由于长期与父母分离,儿童在面对自身变化、学习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时,缺少父母的关怀,容易对他们的心理健康造成影响。

(2)生活抚育问题。由于部分农村家长缺乏科学的喂养知识,家庭的饮食习惯基本是有啥吃啥,特别是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科学养育更是缺乏。据留守儿童营养与健康状况的相关调查显示,部分留守儿童体格生长发育指标水平明显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低体重率和生长迟缓率高于非留守儿童。

(3)教育监护问题。从整体情况看,多数留守儿童与祖辈共同生活,由于老人文化教

育水平较低,加之还有近一半委托监护人同时监护几个儿童,老人监护往往主要是照料孩子的生活。家庭将更多的教育监护责任“转嫁”给学校,但对于农村学校而言,由于教育资金不足,专业资源匮乏,面对留守儿童的特殊需求,学校、老师常常是有心无力。

(4)安全保护问题。相关调查显示,有56%的临时监护人经常关注并采取措施预防留守儿童意外伤害发生,但也有34%的人只是有时会注意,还有8%的人明确表示顾不过来。一些农村大龄留守儿童离开了学校,脱离了正规组织的管理,处于无人监管、自行其事的状态,容易侵害他人或受到侵害。留守儿童溺水、伤亡事故也时有发生。据有关部门反映,被拐卖儿童中,流动儿童比例居第一位,留守儿童比例居第二位。 五、材料分析题

答:班干部的能力不是天生就具备的,而是需要在后天的教育实践中进行培养和锻炼。一般来说,培养班干部要做到:

(1)关心与指导相结合

教师应积极关心学生干部在德、智、体、美各方面的表现,当他们遇到问题和困惑时要热心指导,不应只向他们压工作担子。因为班干部毕竟还是学生,他们一般缺乏在集体中工作的经验,班主任应该带领他们开展班级工作,帮助他们经常分析和总结工作中的成败得失,肯定他们的成绩,同时指出他们的不足,鼓励他们树立信心,同时要教给他们工作的方法。而不是像案例中那样“要是你做错了事,批评就会像冰雹一样劈头盖脸地砸下来,而且加深了老师对你的误解。”

(2)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班干部不同于班级中的普通学生,班主任应对他们严格要求,不姑息、溺爱。要让学生明白自己是一名班干部,处处要以身作则,要起模范带头作用,防止班干部特殊化。就像案例中说的那样,当班干部“很容易得到老师的信任什么时候都是‘安全’的,是绝无‘危险’的”,但老师又必须严格要求,班干部要起带头模范作用,因而“当纪律红旗打水漂了的时候,老师会提到“×××,你怎么也这样,应该起好带头作用,怎么回事?你??”当班级出现问题时,班干部必须做出反思。

(3)放手与扶植相结合。班主任要放手把班干部推到班级活动的第一线,培养学生的自治自理能力,让他们独立组织、设计和主持全班的集体活动,使其在活动中显露才华,培养热情,增长才干。就像案例中说的那样,“班干部就是老师的小助手”,虽然苦些累些,但是增长了才干。 六、论述题

后进学生通常是指那些学习不努力,成绩较差,思想上不求上进,品德水平较低的学生。后进学生在班上所占的比例较小,但活动能量大,影响面广,常常妨碍班级多项工作和活动顺利开展。要教育好这些学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是一项艰巨、细致、耐心的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一场攻坚战。

(1)首先了解后进学生的心理特点 ①自卑而又自尊

后进生的自卑感和自尊心常交织在一起,并处于矛盾之中。由于长期经历失败,一时无法改变其在集体中居于落后的位置,因而“求知欲”和“上进心”受挫,不思进取;有的由于身上存在这样那样的缺点和错误,经常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和指责,总觉得老师、同学、家长看不起自己,自卑感很强,以至没有上进的信心和勇气,甚至自暴自弃。但与此同时,他们的自尊心又很强,他们不愿意老师当众对他们批评训斥,也不能容忍同学对他们的轻视和瞧不起,尤其对老师 “翻旧账”、“揭老底”的做法十分反感,甚至记仇,极力地维护自己的尊严。

②傲慢而又懊悔

后进生虽然成绩较差或品行不良,但常常表现出不以为然,他们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满不在乎,对优秀生常常表现出鄙视和瞧不起。虽然人前“神气十足”,而实际内心却十分空虚和不安,常常心里也羡慕和钦佩那些优秀的学生,对自己所犯错误产生不同程度的懊悔,心里涌起一定改正错误、要求进步的希望。

③易感化而又自制力差

后进生并非都是“朽木不可雕”,他们中的大多数内心深处也有要求上进的愿望,也常常作一些努力。只要教育者教育引导得法,他们会为之感动,会振作精神向着好的方面奋力一搏的。但是后进生之所以变成后进生,又常常与他们自制力差、意志不顽强有关,这些因素决定着他们在转变过程中不可能一直都是勇往直前。一些困难和挫折就可能让他们动摇和后退,有时哪怕仅仅是一丝欲望的诱惑,一点情绪的干扰,也会让他们停滞下来,依然如故。

④情绪消极而又好自我表现

后进生一般在思想、学习、劳动等方面都明显落后于其他的同学,当他们犯了错误以后,常常受到老师的粗暴训斥、同学们的讽刺挖苦、家长的打骂教育,从而产生恐惧心理和对立情绪。他们由于长期生活在被漠视、受歧视的气氛中,因而他们平时的情绪往往是悲观、低沉和冷漠的,对人没有信任感。这类学生由于平时没有“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于是,常常寻找另一种方式来表现自己。他们有的拉带给伙,“江湖义气”十足,为“哥儿们”敢两肋插刀;有的独来独往,我行我素,无视他人的帮助和教育。这类学生的行为往往具有盲目性、冒险性、危害性,在他们的反常表现中蕴藏着强烈要求得到别人信任和尊重的愿望。

(2)其次要分析后进学生形成的原因

后进学生的成因与环境、家庭影响、学校教育等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社会环境影响:

①向钱看的意识冲击。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同步,“一切向钱看”意识在“有钱就有一切”的诱发下滋长,极其严重地冲击着青少年学生的思想,使部分学生形成“钱是最重要”的片面认识。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x7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