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研究方法 - RANE 整理 期末打印版最好的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03-10 15:4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

第一章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概述 1.1科学的研究方法及其特征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概念:是指人们为深刻认识教育技术学基本原理、发生、发展、应用过程的现象和规律而采用的途径、方法、手段和工具等。 1.1.1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特征(程序化、客观性、数量化、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1.程序化: 科学的研究方法必须是按照一定的系统性、有程序的步骤进行。 2.客观性: 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之上,重视科学事实的搜集。 3.数量化: 通过具有数量特征的资料数据分析得出结论。 4.现代技术手段的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成就进行资料的记录、再现、分析、处理。

1.2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体系:

1.5. 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94定义的五个范畴来划分)

? 教学系统的 设计研究 《----教育技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 学习资源的 开发研究 ? 学习资源的 运用研究 ? 教育技术的 管理研究

?

教育技术的 评价研究 《----教育技术评价研究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考试题型包括:

填空(20%)、不定项选择(20%)、名词解释(20%)、 问答题(24%)、设计题(16%)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2

第二章 教育技术的研究方法(重点) P45研究方案的撰写看作业。P35方案的设计 2.2研究变量的确定(详细看)

? 自变量(X)——对于自变量必须设计有效操纵方法

由研究者安排的,人为操纵控制,作有计划变化的诸因素。它通常具有如下特征:。

? 它的变化会导致研究对象发生反应。 ? 它的变化能够被研究者所操纵控制。 ? 它的变化是受计划安排,系统性变化的。

? 因变量(Y) (又称应变量或依变量)对于因变量,必须可测量并要进行测量。 它是随着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是研究者打算观测的变化因素。它具有如下的特征:

? 它必须是跟随自变量的变化而变化的因素,或对自变量作出响应的。 ? 它是根据需要,有待观测的因素。

? 它是能够以某种反应参数来表征的可测量 因素。

教育技术研究中常见的自变量的类型: 教育技术研究中常见的因变量的类型: 2.3研究假设的建立----假设的表述方式:P30

1) 存在式表述——在某种的条件下,A具有B 的性质。(又称描述型假设)

2) 条件式表述——在某种条件下,如果有 A,则有B。 3) 差异式表述——在某种的条件下,A 和B 之间存在差异。

4) 函数式表述——在某种的条件下,随诊A的改变,B将做XX方式的变化。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3

2.4研究样本的抽取:

简单的随机抽样、系统抽样(等距抽样)、分层抽样(类型抽样)、整群抽样(误差)

P45研究方案的撰写,看作业。P35方案的设计 非常重要!!!

第三章 数据资料的收集 设计完整的问卷调查 3.2.2 1.问卷调查.的步骤与过程

? 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 ? 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 ? 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 ? 确定问题的排列组合

? 试测与修改 问卷的组成

? 前言部分

说明研究的目的,指导受试者如何回答,作某些必要的说明,解除受试者以的思想顾虑。? 个人特征资料 包括性别、年龄、学校类型、教育程度、职业等,属于自变量。? 事实性问题

指要调查了解客观存在或已经发生的行为事实,包括存在性事实和行为性事实两方面。? 态度性问题 包括情感、评价、认同、认识等 问卷表格的设计

? 问题的选择—环绕研究课题,以原来预定的假设为向导,考虑填答者的能力 ? 问题的排列——便于顺利回答,便于统计分析 ? 问题的表述——明确、通俗、规范

? 回答的方式——自由记述式、填答式、二元选择式(是否式)、多重选择式、

评等式、排序式、分配式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4

2.里克特(Likert)量表

? 这是现代调查研究中被普遍采用的一种测量量表

? 基本形式是给出一组陈述,这些陈述都与某人对某个单独事物的态度有关。 ? 有积极性陈述和消极性陈述两种类型的陈述方式。 ? (例如,对某个教学软件教学效果所持的态度)。

? 第一类积极性陈述,赞同的是对所研究的对象持肯定或积极态度,对每种回答

都要赋一个数值。对肯定式陈述,选择“完全同意”的赋值为5,“同意”的为4. ? 第二类消极式陈述,赞同的是对所研究对象持否定或消极态度。

对否定性陈述的评分则相反,即对“完全不同意”的给5。

3.3结构化观察 (注意区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 1、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 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发生的条件下出现的现象进行考察的一种方法。 2、“自然条件”就是人们对发生的情景不加控制,不加干扰。 3、观察的原则: 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 4、观察方法:直接观察、简介观察。 5、结构化观察的内容

? 语言行为,即学生在受到媒体刺激后的语言反应及表达用词。

? 特殊语言行为,即学生在受到媒体刺激后,语言音调、音量、持续时间、节奏

及特殊词汇的反应,如喝彩、哄堂大笑等等。

? 非语言行为,即学生在受到媒体刺激后,形体所作的反应以及动作行为的变化。 ? 关系分布行为,即学生在接受教学信息后,所表现出来的同学与同学之间的关

系,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行为。

结构化与日常生活观察的差别 结构化 日常生活观察 有预定计划、有目的 自发性、无目的 有选择对象、有重点 偶发性、无重点 要作严格详细的记录 不要求严格记录 6、结构化观察的实施与结果的分析

选择观察对象----确定观察范围---做好观察记录—结构化观察分析 结构化观察分析:

? 学生在课堂上的精力集中程度;

? 学生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正确性;

? 学生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

? 学生在课堂上完成形成性练习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的两方面观察。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5

第四章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 (ppt 前测与后测,等组与不等组) 4.1.2 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组成部分:——实验者、实验对象和实验手段

三类变量:实验变量(自变量)、反映变量(因变量)、干扰变量(无关变量)

4.1.3 教育技术教育技术实验研究的类型 1)判断型实验;(有没有、是不是) 2)对比型实验;(对照组、实验组) 3)析因型实验。(结果已知) 4.2、实验的基本模式

4.3.1、教育技术实验反应变量的选择 P84表格

对媒体接触所表现的行为;面对媒体时的态度;对媒体内容的认知; 4.3.2教育技术实验反应变量的测量方法:观察、调查、测量 4.4.2准实验研究的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概念,是由心理学家坎贝尔与库克(1966,1979)在讨论研究效度问题时提出来的,旨在解决研究方法的内在效度和外在效度的平衡。

4.3.1教育技术实验中的常用反应变量

教育技术实验中的常用反应变量 对媒体的接触行为 对媒体的态度 对媒体内容的认知 语言行为 对媒体的 兴趣 对媒体内容的 认识 非 语言行为 对媒体的 喜恶 对媒体内容的 理解 特殊 言语行为 对媒体的 关注 对媒体内容的 应用 对媒体的 评价 对媒体内容的 分析 对媒体内容的 综合 对媒体内容的 评价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6

第五章 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

5.1.2总体水平特征分析-----X—S平面分析模型 (四个象限 很重要)P106表格

第二象限 不稳定状态 第一象限 不稳定状态 平均水平低,且较分散,平均水平高,但较分散,存在高分生 存在低分生 第三象限 最差状态 第四象限 最佳状态 平均水平低,且相对集中 平均水平高,且相对集中

4组具有不同特征的数组

组别 数据 X S 统计特征 对应象限 1 87,90,95,82 16 平均水平高,但分离度大,第一象限 50,88 存在差分生 2 45,45,35,47 15 平均水平低,但分离度大,第二象限 50,60 存在高分生 3 45,48,55,49.6 3.3 平均水平低,且集中,属差第三象限 50,50 劣状态 4 100,90,95,95 3.2 平均水平高,且集中,属优第四象限 96,94 良状态

5.1.4.单项内容掌握情况分析--达标度分析 达标度分析的概念???

5.2教育技术研究数据的统计检验

差异程度、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计数资料的差异。 5.2.1差异程度检验原理与步骤: 1) 建立虚无假设,即先认为两者没有差异,用H。:=U1=U2; 2) 通过统计运算,确定假设H。成立的概率P。; 3)

根据P的大小,判断假设H。是否成立。

P与H。的关系

P值 H。成立的概率 差异显著程度 P<=.0.01 H。成立的概率极小 差异非常显著 P<=0.05 H。成立的概率较小 差异显著 P>0.05 H。成立的概率极大 差异不显著 5.2.2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 P113具体步骤

大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又称为Z检验,Z检验适用于大样本(样本容量大于30)的两个平均数之间差异显著性检验的方法。 5.2.3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 P115具体步骤 小样本平均数差异程度检验又称t检验。t检验适用于小样本(样本容量小于30)。 5.2.4计数资料的差异检验 P115具体步骤

计数资料的差异检验又称卡方检验,上述的Z检验和t检验通常用于计量资料的分析。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7

第六章 内容分析 6.1内容分析的意义

内容分析的含义:是教育技术学研究的一门专门方法。 内容分析法的特点:明显的传播内容、客观性、系统性、量化。 6.1.2内容分析的步骤 (P141类目设计,类目表格,P143) 6.1.3内容分析类目表格的设计 P145怎样设计 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分析类目

样本名称: 评判人: 项 目标分析 特点分析 资源建设 模式评价研趋势分析 分构建 析 目 究 单 2002.1 元 2002.2 ?? (一)内容抽样: 确定总体、样本选取(来源抽样/时间抽样/单元抽样) (二)设计类目表格: 分析项目、分析单元

(三)判断记录: 存在性判断、频数记录法、倾向记录法、主辅评判制 (四)信度分析: 相同项目的意见一致性计算

R= n×K/1+(n-1)×K K= 2M/N1+N2

如果R大于0.90可以把主评判的结果作为内容分析的结果。 分析目的

? 特征分析(意向分析)——找出同一对象,对不同问题或不同场合的内容表述

所显示的稳定、突出的因素(语言特征分析)

? 发展分析(趋势分析)——找出同一对象,对同类问题,不同时期所显示的内

容表述,判断其发展方向。

? 比较分析——找出不同对象,对同一问题,所显示内容表述的异同。

第七章 评价研究 自学

评价研究的概念:评价就是指依据明确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方法,测量对象的功能、品质和属性,并对评价对象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评价的关键是要依据目标,利用收集的资料作出价值性的判断。

在评价研究中,通过问卷调查、量表测量来收集资料。但他只是评价研究中发的收集资料的工具,而不等同于评价研究。 第八章 行动研究

8.1.2行动研究的主要特征:归纳为:为行动而研究、在行动中研究、由行动者研究。 ⒈从研究目的来看,是 为行动而研究 ⒉从研究对象来看,是 对行动进行研究 ⒊从研究环境来看,是 在行动中研究 4从研究人员来看,是 行动者进行研究 5从研究环境来看,是 边行边动调整 6从研究环境来看,是 行动的改进和发展

8.2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 ------》8.2.1行动研究的模式 P198 P201 1.勒温的螺旋循环模式(K.Lewin.)

计划 行动 观察 反思 重新计划 行动 观察 反思

5.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 以勒温的螺旋循环模式作为基础。广泛采用。 这个模式也是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省四个环节。

但德金把这四环节内容结合教育实际,并用实际例子说明,使模式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8

学生认为科学只是回忆事实,而非探索的过程。如何能激励学生去探索?是改革课程?还是改变提问策略?改变提问策略会是一个解决方法。 为了使教师计划顺利实施,需要对情计划 把以提问为中心转移境进行控制。但是这到鼓励学生为自己的问样,控制却会阻碍了题寻找答案上。探索性提问。反思观 尝试提出一些问察题,让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兴趣。 录下几节课的提问和回答,观察出现行动的情况,并用日志记下印象。 探索精神进一步发展,但管理学生有一定难度。如何使他修改们走上正轨?互相协作,探究问题可行反思计划 继续贯彻总体目标,吗?应该采用怎样的但减少控制性指令的数课堂组织形式?量。观察 在几节课中使用更少的控制性指令。 给提问和控制性指令录像,并记下对行动学生行为的影响。

8.2.2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与操作程序

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计划、行动、观察、反思。

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 行动—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 观察—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 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 包括整理和描述,评价解释,写出研究报告。

行动研究操作程序

第九章 质的研究

9.1.1质的研究的定义 :以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究、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陈向明,2001)

9.1.2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

质的研究 强调将自然情境当作获取资料的直接源泉;

质的研究 者力图站在被研究者的角度,进入被研究者所处的情境中; 质的研究 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化、极富弹性的过程;

质的研究 结果采用归纳法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扎根理论);

质的研究 报告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达,辅以图片、相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9

第十章 研究论文的撰写 10.1研究论文的类型与结构 10.1.1研究论文的类型

? 调查报告 ? 实验报告 ? 专论 ? 评述 ? 综述 ? 译述 ? 学位论文 ? 专著 10.2研究论文的撰写 10.2.1、准备工作 1.资料的收集

? 广泛阅读与研究课题有关的文字资料

? 通过问卷调查、观察、测量、实验、内容分析等方法获取数据 2.写作的构思

? 题目的选择 ? 论点的确立 ? 论据与资料的分配 ? 提纲的编拟

10.2.2撰写初稿:1.题目 2.摘要 3.导言 4.正文 5.结论 6.参考文献

? 题目:确切、中肯、鲜明、精练、醒目、得体

? 摘要:将文章中最重要的内容写出来,短小、完整,二三百字左右。 ? 导言:说明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以及前人的研究情况

正文:

首先,掌握充分的材料;

然后,对材料进行分析、综合、整理、经过概念、判断、推理的逻辑组织; 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 递进式 ? 平列式 ? 综合式

结论:作出总结和提出展望 参考资料:

? 夹注:在段中注,写在正文中一律用括号标明 ? 脚注:在本页中加注,注在正文的下方 ? 尾注:写在全文的末尾 10.2.3修改定稿

1.修改对象:论点、论据、论证、条理、题目 2.修改方式:增、删、换、移

3.研究论文定稿:书写整齐清楚、标点正确、格式正确.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0

《教育研究方法》期末试题题库 第一章 总 论

一、判断

1.定性研究主张在经过严密控制的情境下展开研究活动,需要研究者预先对实验环境进行控制与安排。× 2.定性研究主张研究者应积极与被研究者交往。√ 3.定性研究强调制定详尽、完备、周密的研究设计。× 4.教育研究形成独立学科是在20世纪。 √ 5.实验研究方法根据控制程度的不同可以分为实验室观察与自然观察。× 6.教育研究最原始的、最基本的意义是能够用来解决教育实践问题 。√ 7.17世纪至19世纪末、20世纪初,是教育研究多样化时期。 × 三、多选

1.根据教育研究的目的是为理论服务还是为实践服务,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 【 】 A. 基础研究 B. 行动研究 C. 比较研究 D. 应用研究

2.从教育研究是为了探索、描述还是解释的角度,可以将其分为 【 】 A. 探索性研究 B. 描述性研究 C. 解释性研究 D. 应用性研究 3.教育研究对教育理论的贡献表现在 【 】 A. 描述 B. 预测 C. 改进 D. 解释 4.教育研究的原则包括 【 】 A. 客观性原则 B. 继承性原则 C. 创新性原则 D. 实践性原则 5.依据研究对象的性质,可以将教育研究分为历史研究、描述研究和 【 】 A. 行动研究 B. 相关于比较研究 C. 实验研究 D. 理论研究 6.叙事研究的过程有确定研究问题,选择研究对象和 【 】 A. 制造现场文本 B. 形成现场文本 C. 整理现场文本 D. 撰写研究文本 7.叙事研究的过程有制造现场文本、形成现场文本、整理现场文本和 【 】 A. 定研究问题 B. 选择研究对象 C. 撰写研究文本 D. 发表研究结论 8.根据所研究问题内容和性质的不同可以将教育研究方法分为 【 】

A. 价值研究 B. 基础研究 C. 事实研究 D. 应用研究 9.下列属于教育理论研究方法的是 【 】 A. 演绎 B. 类比 C. 分析 D. 测量 10.下列属于教育实证方法的是 【 】 A. 观察 B. 问卷 C. 归纳 D. 测量

第二章 课题设计与实施

1研究假设是研究者对研究问题所做的有待证明的初步解释,是在研究之前预先设想的暂定的理论。 √

2有些研究假设不具备可检验性,因为某些假设回收时间、技术以及条件的限制。×

3无关变量并不是与研究效果无关的量,而是出除自变量之外也影响研究效果的变量×研究者需要加以控制,而且用一定的方法可以完全消除无关变量对研究效果的影响。

4.数学问题解决教学与小学生的数学问题解决能力并无影响,这是一种虚无假设 √ 5.研究假设一般表现为疑问句。× 6.科学研究中的选题宜大不宜小。× 7.研究假设应当是有根据的推测,也就是说假设要建立在一定的理论或事实的基础上,并需经逻辑推断提出。√ 8.因变量是指实验的条件、原因变量。×

9.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就是要看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 三、多选

1.根据研究假设重量变量中间的关系可将研究假设分为 【 】 A. 条件式假设 B. 差异式假设 C. 指向式假设 D. 函数式假设 2.根据研究假设的方向,可将研究假设分为 【 】 A. 目标假设 B. 虚无假设 C. 预测性假设 D. 定向假设 3.一个良好的课题应具备的特点有 【 】 A. 价值性 B. 可行性 C. 创新性 D. 发展性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1

4.论证研究课题主要涉及的内容有 【 】 A. 课题研究的价值B. 研究方案 C. 研究的可行性与成果预计D. 国内外研究现状 5.如果要比较机械传授法与引导发现法对小学六年级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效果,在这一研究中变量有 【 】 A. 机械传授法 B. 引导发现法 C. 年级水平 D. 问题解决能力 6.下列对研究计划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研究计划是课题申报的主要形式

B. 研究计划的制定主要是将研究什么和怎么研究的全面规划形成书面材料的过程 C. 研究计划是后期研究报告的初稿,也是监督、评审研究工作的主要依据 D. 研究计划有固定的撰写格式

7.良好课题的特点有 【 】 A. 价值性 B. 创新性 C. 可行性 D. 科学性 8.研究课题的主要来源包括 【 】 A. 热点 B. 重点 C. 难点 D. 空白点 9.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方法是 【 】 A. 质疑与引申法B. 综合与寻隙法C. 关擦与经验提升法 D. 重复与拓展法 10.确立研究课题的过程包括 【 】 A. 确立研究课题的领域与方向B. 有关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 C. 研究课题的确定D. 研究课题的表述

11.课题申请的程序与注意事项有 【 】 A. 发布通知 B. 课题申报 C. 课题评审 D. 会议综合评审 12.根据研究假设的性质,研究假设可以分为 【 】 A. 描述性假设 B. 预测性假设 C. 改进性假设 D. 解释性假设 13.形成研究假设的步骤是 【 】 A. 提出科学问题B. 形成初步假设C. 不断完善假设D. 研究假设的表述

14.课题实施的基本原则有 【 】

A. 忠实性原则B. 客观性原则C. 灵活性原则D. 有效性原则

15.课题解题的程序为 【 】 A. 申请 B. 审查 C. 鉴定 D. 结论

16.结题形式可以分为 【 】 A. 通讯结题 B. 会议结题 C. 课题结题 D. 现场结题

17.形成研究假设的方法有 【 】 A. 演绎法 B. 归纳法 C. 综合法 D. 比较法

18.研究对象的选择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是 【 】

A. 明确规定总体B. 取样的随机性C. 取样的代表性D. 合理的样本容量

19.以下是确定无关变量的依据的是 【 】 A. 文献资料种同类研究的经验 B. 研究者对因变量影响因素的主管猜想 C. 有关专家的意见 D. 研究者自己的知识与经验

20.课题论证的基本内容包括 【 】 A.课题价值论证B.相关文献综述C.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D.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 21.问题研究要有可行性,包括 【 】 A. 客观条件B. 主观条件C. 资金条件D. 时机条件 第三章 教育研究中的文献检索

1检索“课程+教学”的期刊论文,要求检索结果涉及“课程”涉及“教学”的论文×

2.书名检索是根据文献名称来查找文献的方法,此方法针对性较强,易于快速查找已知书名或篇名的文献。 √

3.文献检索不仅有助于研究者界定研究的问题,还可以有效地论证研究假设。 √ 4.研究假设并非臆断,它是经过科学的逻辑论证后而地处的可能性结论的假设。√ 5.科学研究所需要的“新”,仅仅限定于课题本身的新颖。 × 6.二次文献是由事件或成果的直接参与者或直接见证者记录或撰写的。 × 7.三次文献的主要表现形式有:书目、索引、文摘等。 ×

8三次文献反映文献加工者对一次文献的主观见解是对众多一次文献综合研究成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2

9.书籍是教育科学文献中品种最多、数量最大且跨越年代最久远的一种文献信息源 √ 6.按照内容加工方式的不同可以将教育文献分为 【 】 10.检索工具是研究者进行文献检索的必要工具。√ 11.书目可以为教育研究者提供特定时期内相对集中、内容丰富的文献来源情报。√ A. 零次文献 B. 一次文献 C. 二次文献 D. 三次文献

7.按照文献载体可以将教育文献分为 【 】 12.分类明确、文献信息量大、检索点多、查阅速度快等都是索引的特点。 √ 13文摘是对图书.其他单独成册出版的文献特征或其它特征的记载.描述的检索工具× 14.将图书与报刊中各类文献名称分别摘录,编成简要的条目,按一定顺序排列并注明出处的检索工具是书目。× 15.手工检索通常是根据文献的信息特征,利用一定的检索工具进行的检索。 √ 16.光盘检索可以解决研究者无法通过光盘塔以及局域网相连接,既可以进行单机检索,又可以进行联机检索。√ 17.光盘检索可以解决研究者无法通过光盘塔以及局域网相连接,只进行单机检索。× 18.以文章或专著末尾所付文献为线索,逐一追踪查找的方法是追溯查找法。 √ 19.检索工具书查找法只适用于检索工具书齐全的图书馆。× 20.文献检索的质量如何,直接反映出研究者整理和分析文献的水平。 √ 三、多选

1.以下关于教育文献在教育研究中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 选定研究课题,确定研究方向 B. 提供科学的论证依据和研究方法 C. 避免重复,提高科学研究的效益 D. 提供研究思路,制定研究方案

2.文献检索常用的检索工具是 【 】 A. 数目 B. 期刊 C. 索引 D. 文摘

3.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研究中,文献检索过程可以作为关键词的有 【 】 A. 专业化发展 B. 专业化 C. 职业专业化 D. 专业成长

4.教育文献的主要分布源有 【 】 A. 书籍 B. 报刊 C. 教育档案 D. 电子资源

5.以下属于科学研究特性的是 【 】 A. 继承性 B. 连续性 C. 创造性 D. 实践性

A. 印刷型文献 B. 缩微型文献C. 声像型文献 D. 机读型文献 8.一次文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经验报告、调查报告、专利和 【 A. 科学论文 B. 专著 C. 会议文献 D. 档案资料

9.一次文献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专著、会议文献、专利、档案资料和 【 A. 科学论文 B. 经验报告 C. 调查报告 D. 研究综述

10.下列属于二次文献主要表现形式的是 【 A. 书目 B. 索引 C. 文摘 D. 词典 11.下列属于三次文献表现形式的是 【 A. 字典 B. 词典 C. 百科全书 D. 手册

12.教育文献主要分布在 【 A. 书籍 B. 连续出版物 C. 教育档案 D. 电子资源

13.书籍主要包括名著要籍、教育专著和 【 A. 期刊 B. 教科书 C. 工具书 D. 论文集

14.下列属于连续出版物形式的是 【 A. 工具书 B. 期刊 C. 报纸 D. 杂志

15.教育档案包括 【 A. 年鉴 B. 教育法令集 C. 会议文献 D. 学位论文

16.电子资源的表现形式有 【 A. 图书目录 B. 电子书刊 C. 数据库 D. 参考工具书

17.下列属于检索工具特点的是 【 A. 专题性 B. 全面性 C. 系统性 D. 灵活性

18.文献检索常用的检索工具是 【 A. 期刊 B. 书目 C. 索引 D. 文摘

】 】 】

】 】 】 】 】 】 】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3

19.下列属于文献检索方式的是 【 】 A. 手工检索 B. 计算机检索 C. 电子检索 D. 文献检索

20.手工检索可以通过以下哪些特征进行 【 】 A. 书名 B. 作者 C. 代码 D. 主题

第四章 教育研究中的调查设计和实施 一、判断

1.通过口头或书面调查,研究者在短时间内对搜集到的大量信息资料进行分析,可迅速了解某一教育现象的现状和教育现象间的关系,不可以预测其发展变化趋势。 ×

21.下列属于计算机检索类型的是 【 】 A. 联机检索 B. 光盘检索 C. 电子搜索 D. 网络搜索

22.下列属于网络检索特点的是 【 】 A. 信息开放性 B. 检索链接性 C. 使用简便性 D. 资源充足性 我们通常使用的网络信息检索服务工具主要有远程登录、电子邮件和 A. 电子公告牌 B. 搜索引擎 C. WWW D. 网络数据库 24.下列属于文献检索过程的是 【 】 A. 明确检索的主体与范围B. 确定检索的工具和信息源。 C. 选择检索途径和方法 D. 分析整理文献资料。

25.下列属于文献检索途径和方法的是 【 】 A. 检索工具书查找法 B. 追溯查找法C. 循环法 D. 资料法

26.下列属于检索工具书查找法分类的是 【 】 A. 倒查法 B. 顺查法 C. 循环法 D. 资料法

27.四种关于文献综述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 文献综述是指在全面搜集有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 一 定时期内某个学科或专题的研究成果和进展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 B. 文献综述分为综合性的和专题性的两种形式。

C. 综合性的综述与专题性的综述的异同之处是研究内容相同、研究手段、方法 不同。 D. 文献综述的特征是依据对过去和现在研究成果的深入分析,提出目前的水平、动态、应当解决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意见和建议。

2.结构性调查是指调查问题以及调查对象的回答形式是以预先设计好的固定模式出现,并可回答结果作描述性处理。 × 3.编制征询意见的问卷时,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 4.创造友好的访谈气氛,与被访谈者谈的越投机越好。 × 5.一般性的教育研究不宜采用普遍调查研究。√ 6.观察 (研究)法是通过眼睛看、耳朵听来认识研究对象特征的一种研究方法。√ 7.一个数量小但代表性高的样本,一般比数量大但代表性较差的样本好。 √ 8.事件取样法可以得到关于事件、行为的背景材料,而时间取样则不能。 √ 9.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和调查,它必须建立在观察或调查的基础上。 √ 三、多选三、

1.下列关于调查研究的特点,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 调查研究是以直接的形式获取研究资料。

B. 调查研究可以直接接触研究对象,研究当前的教育现象。

C. 调查研究需要严格地控制变量。D调查研究涉及范围广,收集资料速度快,效率高。 2.按照调查采用的方式可将调查研究分为 【 】 A.问卷调查研究 B. 调查表法 C. 访谈调查研究 D. 反馈性调查研究 3.下列对调查研究的作用叙述正确的是 【 】 A. 为既定的研究课题获取第一手资料

B. 为实现不同层次和不同要求的教育管理和教育预测服务。

C. 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法规,为学校制定教育规划等提供事实依据。 D. 揭露教育发展中现实存在的问题,暴露矛盾,通过不断解决教育内外部的各种矛盾而促进教育发展。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4

4.下列对问卷调查的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 A调查过程的标准化B调查形式的匿名性 C调查范围广、效率高D调查的间接性 5.下列对问题设计技巧叙述正确的是 【 】 A. 问题数量最好不超过70个B. 尽量不用专业术语与俗语 C. 可以采用双重否定的句子或词语D. 避免出现意思不明确的词语

6.增加问卷信效度的方法有 【 】 A. 借助观察和访谈法验证 B. 对问题本身进行信效度考察 C. 加大样本容量D. 建立测谎题和校正题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定类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的性质和类别的指标。

B. 定序指标是反映研究变量所具有的不同等级或顺序程度的指标。 C. 定距指标是反应研究变量在数量上的差别和大小的指标。 D. 定比指标是反映变量的比例或比率关系的指标。

8.公式 不用于 【 】 A. 简单随机取样法B. 分层随机取样法C. 多段随机取样法D. 定额取样法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 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 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10.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 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1.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座位的安排无关紧要D一般情况下,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12.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 A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B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D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13.在进行调查访问时,下面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与被访者谈得越投机越好 B调查者用眼睛、神态与被调查者交流是不礼貌的 C提问时应尽量回避那些敏感性问题 D只要受访者允许,访谈者应该尽可能使用录音机 14.编制态度问卷,下面叙述正确的是 【 】 A. 题目不可以使用双重否定句 B. 应尽量回避社会赞许性高的问题 C. 量表尺度越大,测量越精确 D. 问卷题目越多越好

15. 对于使用问卷法的好处,下面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 样本大,效度增加 B. 不受访员的影响,又可以避免找不到人 C. 不会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D. 问卷回收率最高

1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对调查对象的群体资料必须有明确的了解,这样才能确定群体的基本单位; B. 遗失被试的资料可能会造成取样的偏差。

C. 访问者及介绍人的被信任程度,可能使被试的反应失真,使调查资料产生较大误差。 D. 访谈调查常常是个人之间进行的,样本的代表性不会影响访谈调查的资料价值。 17.下列说法中属于访问前准备工作内容的是 【 】 A. 一切可用的记录工具,如:录音机、照相机、纸笔等 B. 知识和心理方面的准备 C. 交通工具 D. 被访问者的合作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5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创造友好的气氛,与被访问者谈的越投机越好。B访谈时,要详细的说明访问的目的。 C. 访谈时,要把握住方向和主题,随时纪录。D进行访谈时,要首先介绍自己的身份。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访谈法是研究者和被研究者的直接接触和相互作用。B. 访谈法不需要做准备工作。 C访谈法对于不适于书面语言的对象更容易接受和恰当。D访谈法具有较好的灵活性 ?

2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问卷中的事实问题仅用于调查受测者作过那些事情。 B. 问卷施测的时间掌握在15分钟以内最好。

C. 选择实施的对象只要样本容量够大就有代表性。

D. 只有知道了研究问题的行为样本,才能编制出全面而又有代表性的题目

21.下列观察法中,不需要记录行为出现的频率的是 【 】 A. 清单法 B. 时间取样法 C. 实况详录法 D. 事件取样法 2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按随机方式建立两个被试组 (例如,实验组和对比组),除研究变量因素外,其它无关变量方面的影响相同,因而两组的结果测量值之差,可以认为是研究变量之差造成的 B. 样本容量与样本的代表性有关,样本容量越小,代表性越好,反之,样本容量太大,就可能失去对总体的代表性

C. 恒定法主要采用对比组方法和循环法

D. 在教育科学研究中,被试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遗传、性格、能力、知识经验、动机、情绪、研究场所的一些条件与特征等许多无关变量是对研究是有影响的,这种问题可以采用消除法解决

23.调查设计包括 【 】 A. 确定调查对象B. 选定调查方法C. 制定调查计划D. 做好物资和组织准备 24.问卷法的特点包括 【 】 A. 标准性 B. 科学性 C. 匿名性 D. 间接性

25.下列属于访谈的步骤的是 【 】 A确定访谈目的 B确定访谈者 C拟定访谈问题 D正式实施访谈整理并分析访谈数据 26.拟定访谈问题需要注意 【 】 A. 访谈问题要围绕研究目标来设 B. 问题的表述要通俗易懂 C. 问题中不要有带倾向行或暗示性的词语D. 要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

27.正式访谈时要注意到问题有 【 】 A. 确定访谈时间和问题B. 访谈的引入C. 访谈的展开D. 如实记录访谈过程 一、判断

1. 多因子实验是指自变量只能有一个,但可有多个因变量。× 2. 研究者可根据自己的意愿给变量下操作定义,但在下操作定义时,要使操作定义吻

合于概念定义,并能揭示相应的概念定义。√ 3.实验法离不开观察和调查,它必须建立在观察或调查的基础上。√ 4.因变量是指实验的条件、原因变量。×

5.随机抽样的基本原则是让总体中的每个单位个体都有同等的被抽到而成为样本的机会或概率。√

6.无关变量是指与实验对象和实验结果没有关系的因素,因而实验过程中无须考虑对它

加以控制。× 7.试探性实验无须假设即可施行。× 8.实验的设计和实施要充分发挥无关变量的可变性和它对因变量的影响。×

9.有信度一定有效度。× 10.准实验就是不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 11.实验的外在效度越充分,实验结果的推广度就越大。√ 三、多选

1.一个好的教育实验的基本特征有 【 】 A. 有较为明确具体的理论假说B. 有合理的控制

C. 实验的设计、程序较为规范D.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并可望生成一定的模式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6

2.在教学方法实验中,下列无关因素中,需要加以控制的是 【 】 A.教师的业务水平 B.儿童的基础水平C.儿童课外受到辅导的机会 D.师生的心情 3.按实验方式分类,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 】 5.一个测量如果信度高则效度也一定高。 × 6.如果总体呈正态分布,总体标准差未知,而且样本容量n小于30,此时可以用Z检验来比较样本平均数和总体平均数的差异是否显著。√

A. 实验室实验 B. 单项实验 C. 自然实验 D. 真实验

4.按实验控制程度,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 】 A. 前实验 B. 准实验 C. 后实验 D. 真实验

5.按实验目的,教育实验可以分为 【 】 A. 探索性实验B. 验证性实验C. 推广性实验D. 开创性实验

6.与其他研究方法相比,教育实验有其独特之处,主要表现在 【 】 A. 必须以科学的假设为前提

B. 必须有效控制无关变量以求纯化,操纵自变量以求强化。 C. 必须有计划地控制实验条件和过程

D. 以揭示施加教育影响同教育效果之间的因果关系为目的

7.从实验设计要素的角色来看,实验设计包括 【 】 A. 控制无关变量 B. 操纵自变量 C. 测量因变量 D. 消除无关变量 8.实验研究中给自变量下操作性定义的作用是 【 】 A. 操作性定义可使研究者的思路具体、清晰B. 可以增进不同研究者之间的沟通 C. 可以为验证性实验提供方便D. 可以使实验更容易操作

9.控制无关变量最常用的方法有 【 】 A. 消除法 B. 恒定法 C. 平衡法 D. 统计控制法 第六章 教育研究中的数据搜集与定量分析 一、判断

1.幼儿A智商126 ,幼儿B智商84,则幼儿 A 的聪明程度是幼儿 B 的一倍半。× 2标准差是最重要最完善的差异量数,能较好地表示一组数据的差异情况或离散程度√ 3.\, 4 , 5 , 8 \,这一组数的中 (位)数是 4.75 。× 4.定序测量适用的统计方法有平均数法,标准差法。×

7.相关系数 r 的数值范围介于± 1 之间。\+ \号表示变化方向一致,即正相关; “—”号表示变化方向相反,即负相关。相关系数的绝对值大小表示两种变量之间的密切程度,或相关的程度,其取值不同,表示相关程度不同。 √

8.一个具有信度的研究程序,不论其过程是由谁操作,或进行多少次同样的操作,其结果总是非常一致的。√

9.区分度是指测验试题对被试实际水平的区分程度。所以具有良好区分度的测验,实际水平高的应得高分,实际水平低的应得低分。√

10.难度是指测验试题的难易程度,一般用难度系数来表示,符号为P。难度系数越低,说明这道试题越简单;难度系数越高,说明这道试题越困难。 ×

11.如果区分度小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得低分,而实际水平低的考生得高分 √ 12.如果区分度大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的考生得高分,而实际水平低的考生得低分 √

13.如果区分度等于0,说明实际水平高低与得分之间没有明显的相关。 √ 14.试题的难度与其区分度密切相关,难度适中的题目可使其区分度达到最大值。√ 15.区分度在0.40以上,则说明该试题的区分度非常好。 √ 16.实用度指测验的实用程度。如果一种测验易于实施、易于评分、便于解释,在人力、时间和费用上都符合节约原则,那么该测验的实用度就高。 √ 三、多选。

1.假设检验分为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属于参数检验的有 【 】 A. Z 检验 B. t 检验 C. F 检验 D. 卡方检验

2.以下均为检验两个平均数 (或比例、相关系数)的差异显著性的常用方法是 A. Z 检验 B. t 检验 C. 卡方检验 D. F 检验 3.推断统计一般包括 【 】 A. 参数估计B. 统计假设检验 C. 统计预测 D. 统计结论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7

4.研究变量的类型有 【 】 A. 称名变量B. 顺序变量C. 等距变量D. 等比变量

5.下列关于区分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区分度指标等于o.2时,评价为优良 B. 难度在o.5时,区分度最大

C. 区分度分析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题目内部一致性分析,另一个是外在效度的分析 D. 一般讲,区分度越接近l时越好

6.信度包括 【 】 A. 再测信度 B. 分半信度 C. 复本信度 D. 评分者信度 7.统计分析要求原始数据 (资料)应具有 【 】 A. 客观性 B. 可比性 C. 完整性 D. 真实性

8.常用的统计表有 【 】 A. 简单表 B. 分组表 C. 复合表 D. 频数分布表 9.常用的统计图有 【 】 A. 直条图B. 圆形图C. 直方图D. 曲线图

10.描述统计的主要形式有 【 】 A. 统计表 B. 统计图 C. 特征量 D. 差异量 11.以下对统计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 标题放在统计表的正上方

B. 统计表上的数据应准确,对数据的分组要科学、分明 C. 表的两端应该加上竖线,显得表更加完整

D. 在一个研究报告中,不止一个统计表,应在标题前加表号,便于查证引用 12.以下对统计表的描述正确的是 【 】 A.标题放在统计表的正上方B 统计表上的数据应准确,对数据的分组要科学、分明 C.表的两端应该加上竖线,显得表更加完整 D统计表可以对数据资料进行详细的分析

第七章 教育研究中的论文与研究报告的撰写 一、判断

1.“语文教学是渗透德育的主渠道”,这是一个句子式的标题,是以一个描述性的句子概况全文的中心论点。√

2.如果准备在普及性教育杂志上发表论文,论文的标题应该尽可能地体现出简明扼要、引人入胜的特点。√ 3.作者署名可以使用笔名。 X 4.摘要是文章内容的准确概况,是加诠释和评论的简短论述。X

5.朱德全.数学新课程标准与主题式教学设计.课程. 教材.教法 ,2002,(12);33-35.这是正确的期刊参考文献格式。X

6.参考文献是作者研究与写作时所参考的重要文献书目,一般集中列表于文末。√ 三、多选

1.下列对论文摘要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摘要的作用是帮助读者在阅读全文前了解论文的要点 B. 摘要短小、精悍、完整,字数一般不超过三白字 C. 摘要以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呈现

D.中文摘要的位置应在“通讯地址”下方,关键词上方。英文摘要的位置在紧挨中文摘要之后

2.下列对关键词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关键词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核心概念 B. 关键词可从标题中或有代表性的词语中选取 C. 几个关键词之间不用标点符号,用空格隔开

D. 中文关键词置于摘要之后,正文之前;英文关键词置于英文摘要之后

3.论文撰写过程中材料选择的要求是 【 】 A. 材料必要而充分 B. 材料典型准确 C. 材料要真实 D. 材料要新颖生动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8

4.论文撰写的创新性表现在 【 】 的基本要求,以及选题的主要方法。 A. 观点新 B. 视角新 C . 材料新 D . 方法新 5.以下原则上中,研究报告或研究论文一般应具有 【 】 A. 客观性 B. 可读性 C. 公正性 D. 正确性 6.在撰写研究报告或论文时,直接引用他人著述文字的,应当采用的注释说明方式是A. 页末注 B. 文内注 C. 段落后注 D. 篇后注

7.搜集教育科学研究文献的主要渠道有 【 】 A. 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B. 社会、科学教育事业单位或机构 C. 学术会议和个人资料交流D. 计算机互联网

8.搜集研究文献的方式主要有 【 】 A. 检索工具查找方式B. 引文查找方式C. 顺序查找方式D. 参考文献查找方式 9.实验报告撰写的主要目的有 【 】 A. 表明实验结论和价值B. 提供让别人验证的材料,有助于科研进展 C. 能理清研究思路,有助于发现新问题D. 有助于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0.实验研究报告中研究者在分析问题时,应当注意 【 】 A. 将问题提出的时代背景、研究背景、现实背景与所要研究的问题密切结合。 B. 将实验中的数据资料与文献中的事实资料有机结合 C. 将实验结果与研究假设有机结合

D. 研究者需要对实验研究的局限性和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11.实验报告中讨论部分应包含的内容是 【 】 A. 将实验结果与实验假设进行比较分析 B. 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上的分析与论证

C. 把实验结果与同类研究结果相比较,指出得失优差

D提出可供深入研究的问题及本实验存在的问题,使以后的研究方向更明确,少走弯路六、论述

1确定研究课题,是研究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要注意很多细节。试论确定研究课题

答:定研究课题的基本要求有:

问题必须有价值;问题有一定的科学理论依据和事实依据;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问题要新颖有独特性;问题要有可行性,考虑主、客观条件和时机问题。

选题的方法有:

一是要明确研究课题产生的途径。主要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问题、考虑学科建设与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教育实践中提出的实际问题、从日常观察中发现的问题、从当前国内外教育信息的分析总结中提出问题、从课题指南和规划中选题。二是要善于对问题进行分解。三是善于转换对问题的提法。四是要进行课题论证以避免选题的盲目性。 2论述怎样进行课题论证,包含哪几个部分?

答:课题价值论证,也就是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具有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包括有应用价值,理论价值;相关文献综述,既要把握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力,包括前人和其他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哪些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课题研究基本思路论证,及说明进行该课题研究的思路及内容是科学的,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奥康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问题;课题研究可行性论证,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能性及限制、;课题研究步骤、方法及手段论证,级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步骤、手段及成果形式等是其实可行的,是与研究课题想适应的。

3论述怎样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如何评价(判断)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 答:(1)分析所选课题是否有意义是课程论证的重要方面

课题论证是为了避免选题中的盲目性,它依据详实的资料,并以齐全的参考文献和精细的分析来对选定问题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价。通过课题论证,也可以进一步完善课题方案。创设落实的条件。由于科学研究是以深化理论或者推动实践为目的的研究,所以选择的课题必然要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否则整个研究就没有必要进行。因此,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 (2)课题论证不仅仅是分析课题是否有意义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19

课题论证的主要内容还包括了对以下问题的论证:①该课题研究的迫切性和针对性;②该课题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包括前人和其他人有关研究的基础,研究已有的结论及争论,进而说明该课题的理论、事实依据及研究将在哪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③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研究的问题,调查或实验研究的课题);④该课题研究的主要方法、研究策略、步骤及成果形式;⑤说明该课题研究的基本条件、研究的可行性及限制。研究的基本条件包括人员结构、任务分配、物质设备及经费预算等。

因此,教育科学研究的课题论证不仅仅是看所选择的课题是否有意义,而是包括了以往研究的水平和动向、研究的主要方法等一系列的问题。

4.在教育科学的实际研究中,往往出现多种多样的影响研究结果的无关变量,它们无疑会干扰研究结果。试论述无关变量对研究结果的影响。

答:(1)无关变童,也称控制变童,指实验中除实验变量以外的影响实验现象或结果的因素或条件。它使实验者无法对所得的结果做出正确的判断和解释。

(2)因为实验因素的控制,就是对自变量的操纵和无关变量的控制。知果在实验中随着自变量的操作变化,无关变量也发生变化,那么,因变量的变化,就不只是自变量变化所引起的结果了。

(3)如果对无关变量的影响不加以控制或消除,就无法确定因变量变化的根本原因。所以在选择研究变量的同时,必须辩明无关变量,考虑哪些无关变量可能对研究结果有影响,需要在研究过程中加以控制。

(若答题与答案不相符,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六、论述

1.结合实际,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应从哪些方面入手?

答:评价一个测验的优劣,要对以下特征进行鉴定,这些特征分析是测验常摸中不可缺少的内容,是保证测验客观性的重要环节。 (1)信度分析

信度即测验的可靠性,亦指测验结果的一致性或稳定性。一是用同一个测验重复测量某项持久的特性时,是否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即测量的尺度是否稳定,值得信赖,二是测

验能否减少随机误差的影响,而能提供关于所要测量的某特性的真实情况。在进行信度系数的计算时,必须认真考虑实际所求信度的类型,然后选择恰当的计算信度系数公式。 ①通过再测信度,可以反映测验分数的稳定程度。优点是提供测验结果是否随时间而变,缺点是易受练习和记忆的影响。②复本信度是先后对一组被试施测两个复本测验③当题目数很多,又奇偶题同质,在没有复本的情形下想考察测验的信度时,通常是将受测者的分数按题目的单双数分成两半记分,然后选用恰当的方法计算相关系数,称为分半信度。④同质性是指测验内部所有项目分数之间的一致性,而不是内容或形式的一致性。⑤评分者信度是指不同评分者的评判结果的可靠性,方法是根据不同评分者对同测验所评分数计算相关。

影响信度的因素有:被试者的身心健康状态,动机,注意力,持久性,回答态度,焦虑等;主试者的态度,言语,暗示,评分主观性;测验情境方面的通风状况,光线效果,噪音等;内容与取样方面;时间方面即两次测验的间隔时间。 (2)效度分析

效度是指测验的准确性,即测验能够测量所要测量特性的程度 ①内容效度,即指测验内容的适切性,测量所要测量特性内容的程度。系统检验方法有专家判断,再测,统计分析等。②构想效度,是指测验能够检验理论的概念或特质的程度,可用因素分析的方法加以考察。③实证效度,又称效标关联效度,用测验分数与效度标准之间的相关系数表示。

(3)对题目的分析 包括两方面:一是质的分析,二是量的分析。

对于题目的命题原则要体现测验的目的和要求,取材要有代表性,行文浅显,题意明确,各个题目互相独立,不可互相牵连,不应对本题答案或另一题答案具有暗示性,应有正确确定的答案。也不要超出受测团体或个人知识能力的范围。同时对于题目的难度和区分度要有一定的要求。一般区分度高于 0.4 就是属于非常优秀的。

一般来说,难度在 0.5 时,区分度最大,这一点从统计上可以证明。在一个测验中,并非所有题目的难度都是 0.5,因为这样整个测验的区分度就不会太好,必须有一些较易的题目和较难的题目。两头难度的题目数少些,为正态分布最好。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20

七、案例分析

从浙江、四川两省幼儿中分别随机抽取各 1000 名幼儿进行计算能力测试,浙江幼儿平均得分为 89.50 ,四川幼儿平均得分为 87.90,若要知两省幼儿计算成绩有无显著性差异,应该选择何种检验方法,并说明理由。

答:应该选择乙检验 (或:独立大样本平均数差异显著性检验) 理由如下:

(1)两个样本的平均数 (或:均数)是由全然无关的组别随机抽取的样本计算得来的。 (2)N>30(或:样本容量大于 30) 八、计算题

1. 某大学对学生的成绩记录分三部分组成,即平时作业成绩X1、教学过程考核成绩X2、期末考试成绩X3。假设这三部分成绩一律采用百分制考评,同时三部分成绩的权重分别是0.20,0.30和0.50。若一位学生的平时作业成绩为X1=85分,教学过程考核成绩为X2=8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76分,那么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是多少? 答:用加权平均数公式进行计算:

X?0.20?X1?0.30?X2?0.50?X3W0.20?0.30?0.50?0.2X1?0.3X2?0.5X3将平

时作业成绩为X1=85分,教学过程考核成绩为X2=80分,期末考试成绩为X3=76分;代入上式,则该学生的综合考评成绩为:0.20 × 85+0.30 × 80+0.50 × 76=79(分) 2. 某小学二年级一班的平均身高是160cm,标准差是16;平均体重50Kg,标准差是10,则该班学生身高和体重比较哪个的差异大?

答:由于身高和体重的单位不同,无法直接比较二者的差异。可以分别算出身高、体重的差异系数,再进行比较。

身高的差异系数Cv=S/ X=16/160=10% 体重的差异系数Cv=S/X =10/50=20% 所以该班学生体重的差异大于身高的差异。

六、论述:

1.联系实际,述评实验法的优缺点。 实验法的优点概括起来有三点: (1)可人为地创造条件,扩大研究范围。

(2)研究程序组织严密,便于重复验证,结论科学性较强。

(3)预设实验条件,明确区分变量,规定操作定义,便于实验测量,结论可靠、精确。 可见,实验法是确定条件与现象间因果关系的一种有效的研究方法。但它有局限性: (1)它只能对提纯的变量而言,而幼儿社会生态环境复杂,有许多复杂变量难以控制。 (2)实验中常会受无关因素影响,使结果难于明确解释。 (3)实验控制使某些变量失去发展机会,有时与公平原则冲突。

(4)它对研究者本身的科研能力、知识经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设计、控制技术有较大难度,尤其是对初学者来说。

2.试述单因素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构成,并结合实际和自己的理解评述其优缺点。 答:单因素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构成是:

(1)一个自变量;(2)两组被试,选择一个组为实验组,另一个组为控制组; (3)进行一次实验处理,即后测。让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然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测量。 单因素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的优点主要有:

(1)能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原因是只让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进行实验处理,能有效控制历史因素和成熟因素对内在效度的影响;实验在相同条件下进行,能控制实验过程中被试机体变量等无关变量对内在效度的影响。

(2)能提高实验的外在效度。因为两组被试都没有接受前测,从而控制了测验与实验处理之间的交互作用对外在效度的影响。

单因素等组后测实验设计的缺点主要有:不进行前测,无法从量上掌握被试在实验前的水平,因而无法对被试在因变量方面的差异进行定量分析。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21

3.试述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构成,并结合实际和自己理解评述其优缺点. 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基本步骤为:

答:(1)将选定的被试分为两个等组,选择其中一个组为实验组,另一个为控制组。 (2)对实验组和控制组实施前测,获得前测数据。 (3)让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控制组不接受实验处理。 (4)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测量,获得后测数据。

(5)通过比较实验组测量结果与控制组测量结果之间的差异,确定这种差异是否是由实验处理引起的。

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优点:

(1)两组前测结果比较,可确定实验前两个等组的关系,达到控制无关变量的目的。 (2)前后测比较,可以了解实验效果,有效探究实验中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关系。 (3)因为前测同样施于实验组和控制组,因而在比较结果时,可以不必考虑前测对实验产生的影响。

单因素等组前后测实验设计的缺点:由于被试要进行两次测量,在经过一次前测之后再接受实验处理时将对实验变量反应敏感,外在效度降低。 七、案例分析

1. 在某初中二年级已有的六个教学班中,用抽签的方法抽取两个班,随机决定其中一个班为实验班,另一个班为对照班,在两个班使用同样的教材、以同样的进度进行英语教学,对实验班每节课进行5分钟类似李昂疯狂英语的大声阅读,持续四个月后,用同一测试的方法检测出实验班学生英语口语水平明显优于对比班。 仔细阅读上列研究案例,指出:

(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分别是什么? (2)实验是如何控制无关因素的? (3)实验属于什么类型的实验?

答:(1)这项实验的自变量是李昂疯狂英语大声阅读。因变量是学生英语口语水平。 (2)研究者选择相同年级,相同教材,采用相同进度,运用相同的测验方法可以对无

关变量进行较有效控制。

(3)该实验由于并没有打破原有分班,所以属于准实验研究。

2. 某研究这项探明教学方式与学生思维品质形成的关系,于是在一所小学随机选择了一个班级作为实验班,采用新的应用题教学方式实施教学,如以自编应用题(一题多变)和解应用题(一题多解)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以应用题归类教学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等等。实验前后分别对该班进行了难度相当的测试。该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1)写出该研究使用的随机抽样方法的名称。 (2)写出该实验的研究假设。

(3)写出该实验设计的名称,并用符号表示其格式。

(4)试从实验设计方面分析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方案。 答:1这项研究的抽样方法是整群抽样(或政群随机抽样)。

2这项实验的研究假设是:“革新应用题教学方式可以促进学生良好思维品质的形成”。 3名称:单组前后测设计 格式:Ο1 X Ο2 或 Y1 X Y2

(4)从实验设计来看,仅以一个班进行试验,不设对比班,只从一个班实验前后测试的结果得出实验结论,会是实验结果的说服力不够。

可以采用非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或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对该实验设计进行改造。 改进方案描述:

示例一: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其中一个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统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前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二:随机分派控制组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班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22

作为对比班。实验结束后,对这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两个版测试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示例三:随机分派控制组前后测设计

研究者可以随机选择同年级的两个班并做等组处理。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比班。实验前对两个班进行同一试卷的测试,实验结束后,再对这两个班使用与前测难度相当的同一试卷进行测试。两班后测平均成绩的差异可以视为实验产生的效果。 3. 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曾对小学1—6年级每年级三个班学生进行了一次智力测验,然后将每班学生分成两组,并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绩来分组的。其中一组占班级总人数20%,称为高智商组(A组),实验支持者将该组学生名单交给所在班级新任教师,并告诉他们,预测表明,这一部分学生“在智力上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 “具有在不久的将来产生学业冲刺的能力”。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普通组(B组)。实际上,各班学生是用随机分派的方法分成两组的。这就是说,分组时根本没考虑事先进行的智力测验。在实验前各班内A、B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经过8个月教学后,发现A组学生比B组学生智商有了更大的增长。

(1)该实验设计属于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抑或真实验设计? (2)该实验中的因变量、自变量分别是什么? (3)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什么?

答:(1)该实验设计属于真实验设计。所谓真实验设计,是指实验中的自变量、因变量、无关变量都能得到比较严格的控制,能较好地控制内外部无效因素,并有效地操纵研究变量的一种实验设计。在这种实验设计中,实验组都一个控制组,随机选择被试并随机分派到组。罗森塔尔这个实验有较严格的设计,实验组为占班级总人数20%的A组,控制组为各班其余80%的学生组成B组。实验还经过了前测、后测,来比较实验前后学生智商的变化。此外,由于实验分组采取的是随机分组的形式,两组被试智力在统计上是相等的,这样就有效控制了无关变量,确保实验的科学性。因此,该实验设计属于真实验设计。

(2)该实验中的因变量是学生的智商,自变量是老师对学生的期望。所谓自变量,是

指研究者主动控制和操纵的变量;因变量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变化,是研究中需要观测的对象。在罗森塔尔的这个实验设计中,主要研究的是教师的期望对学生智商的影响。因此,他将高智商组(谎称这是根据智力测验成为)作为实验组,而普通智力组作为控制组,考察学生的智商是否根据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变化而变化。实验结果表明,由于教师对实验组的学生期望更高,他们的智力有了更大的增长。

(3)这种实验设计的特点是实验组和对照组通过随机方式选择和分配的,两组在统计上是相等的;实验组前后测比较,对照组前后测比较,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比较,能较充分的说明自变量的作用,因果分析可靠性程度高;采用了“双盲”设计来抵消“霍桑效应”等负效应。 六、论述题

1.列举问卷设计中封闭式题目的三种答案格式,并各设一个完整的题目。 答:(1)是否式 示例:你是班主任吗? A、是 B、否

(2)单项选择式 示例:你最喜欢下列哪一类体育运动?

A、球类 B、田径 C、游泳 D、体操 E、武术 F、其它

(3)多项选择式 示例:你比较喜欢看哪类电视节目?(限选三项) A、新闻类 B、影视剧类 C、体育类 D、广告类 E、谈话类 F、歌舞类 G、少儿类 H、其它

(4)量表式(等级式) 示例:我觉得我在班里很重要

A、非常符合 B、比较符合 C、不太符合 D、非常不符合

(5)排序式 示例:请将下列行为依其对科学素质的重要程度又搞到低排序,并把排序结果写在左边的括号里。 ( )能坚持观察活动

( )能将所学的科学知识用于生活实际 ( )能动手进行科技制作 ( )能识别迷信与伪科学的谬误

( )能从自己身边做起,参与科学知识的普及活动.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23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2010年12月27号明洋)

1、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的作用:1)促进教育技术学科的形成和发展;2)规范教育技术学科研究;3)丰富教育技术学科内容;4)推广运用教育技术成果。

2、教育技术学的研究内容:1)教学系统的设计研究;2)学习资源的开发研究;3)学习资源的运用研究;4)教育技术的管理研究;5)教育技术的评价研究。 3、研究课题的类型:1)探索型;2)发展型;3)争鸣型

4、课题选择的原则:1需要性原则;2)创造性原则;3)科学性原则;4)可行性原则。 5、研究变量的类型可分为:1)自变量;2)因变量;3)干扰变量。

6、假设的表述方式:1)存在性表述;2)条件性表述;3)差异性表述;4)函数式表述。其中存在性表述,例如,对于网络教学软件:条件因素:网络教学软件;自变量:网络教学软件中的导航设计;因变量:学生掌握知识内容的结构。差异性表述,对于多媒体教学软件桂林山水的学习,条件因素:对多媒体教学软件“桂林山水”的学习;自变量:学校类型(城市和农村中学);因变量:对“能帮助理解知识”作用的认同程度。 7、抽样分为:

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简单随机抽样采用:抽签法、查表法和计算机造数法。 8、收集的数据特点:1)随机性;2)统计规律性

9、(教育技术)文献分类:1印刷性文献;2微缩型文献;3机读型文献;4声像型文献。 10、(教育技术)文献来源:1教育技术学图书;2教育技术学期刊;3网络文献资源。 11、文献检索方法和技巧,看一下,可能有题 12、调查问卷的类型:无结构问卷和结构问卷

13、问卷的构成:1)前言部分;2)个人特征资料部分;3)事实性问题部分;4)态度性问题部分

14、问卷的设计步骤:1)确定调查研究课题和调查对象;2)确定调查研究的具体内容;3)设计表述问题的语句;4)确定问题的排列组合;5)试测与修订

15、表述问题的语句的基本要求如下:1)用词要通俗、易懂、准确、简短,不要使用那些是被测者感到陌生的、过于专业的术语;2)不要使用那些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或

容易产生歧义的词或概念;3)不要使用具有诱导性或倾向性的词语;4)问题内容要具体清晰;5)对于那些敏感性强、威胁性大的问题,应在文字表述上努力减轻敏感程度和威胁程度,是被调查者敢于坦率做出自己真实的回答。

16、结构化观察是人们为了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通过感觉器官或借助一定的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自然条件下所出现的现象进行考查的一种方法

17、观察者的角色:1)完全参与者;2)完全观察者;3)参与观察者;4)观察的参与者。其中1)2)不暴露身份,3)4)暴露身份。

18、实验研究的基本概念:实验就是根据研究目的,运用一定的手段,主动干预或控制研究对象,在典型的环境或特定的条件下所进行的一种探索活动。实验,是搜集科学事实、获取感性材料的基本方法之一,也是形成发展和检验理论的实践基础。实验和观察使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实验包括观察活动,但是科学的实验与简单的观察不同,简单的观察是在自然状态条件下考察对象,而科学的实验则是在认为地造成、控制或改变对象状态的条件下考查对象。也就是说,实验是在变革中去认识客观世界的,因而更加充分地体现了人的主观能动作用;而观察则具有直观性和一定程度的被动性,它是在自然条件下,再不干预和不控制对象的情况下,通过人的感觉器官来感知客观世界的事物和现象。实验的特点:1)它可以使人观察到在自然条件下所遇不到的情况,从而扩大研究的范围;2)它可以把某种特定因素分离出来,以便分析某一特定因素的效果;3)它便于测量,可从中获得比较可靠的研究成果;4)它可以重复验证。

19、教育技术试验研究的基本组成部分:1实验者及其活动;2实验对象;3实验手段 20、实验组对照组的后侧设计基本模式:见图P82,特点: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仅实验组接受实验处理;2)两组均只有后侧,没有前侧。所罗门四组设计:见图P83,特点:随机选择被试和分组;2)两组有前侧,两组没有前侧;3)一个前侧组和一个无前侧组接受实验处理;四组都有后侧。

21、内容分析法是以预先的类目表格为依据,以系统、客观和量化的方式,对信息内容加以归类统计,并根据类别项目的统计数字,作出叙述性的说明。 22、内容抽样的方式:1)来源抽样;2)日期抽样;3)单元抽样。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基础—韩山师范学院Rane整理—期末考试—页码24

23、如何做评判记录:1)评判只能记录某类目的有或无、长或短、大或小等明显的客观事实,必须避免使用主观的、价值性的词语;2)对于相同内容类目的评判,必须有两个以上的评判员进行评判记录;3)对于分析类目事实的出现频数,只需按分析单元,依顺序在有关类通栏中以“对号”做记号进行记录;4)对于具有评论成分的内容分析,通常对含赞扬性、肯定性的内容用“+”符号记录:对含评判性、否定性的内容则用“—”符号记录。

24、信度分析是指两个以上参与内容分析的研究者对相同类目判断的一致性。一般说来,一致性愈高,可行度也愈高。

25、内容分析的应用模式:1)特征分析;2)发展分析;3)比较分析。

26、评价研究的类型:1)诊断性评价;2)形成性评价;3)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事物发展进程的某一阶段开始之前所做的评价。

27、教育技术评价研究内容:1)软件资源的评价;2)信息环境的评价;3)基于信息技术教学过程的评价;4)信息技术应用效果的评价;5)教师(学生)信息素养的评价;6)教育技术水平的评价。

28、评价标准的确立:)描述式标准;2期望评语量表式标准;3客观可数等级式标准。 29、权重系数的获得:经验方法和多因素统计方法。

30、行动研究是从实际工作需要中寻找课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进行研究,由实际工作者与研究者共同参与,使研究成果为实际工作者理解、掌握和应用,从而达到解决实际问题,改变社会行为的目的的研究方法。 31、行为研究的特征:

1)从研究目的看,是“为行动而研究”;2)从研究对象看,是“对行动进行研究”; 3)从研究环境看,是“在行动中进行研究”;4)从研究人员看,是“行动者进行研究”;5)从研究进程看,是“边行动边调整”;6)从研究结果看,是“行动的改进和发展”。 32、勒温的螺旋循环模式,必是论述题! 33、质的研究方法是研究者本人作为研究工具,在自然情境下采用多种资料收集方法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探讨,使用归纳法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互动对其

行为和意义建构获得解释性理解的一种活动。

34、质的研究的基本特征:1)质的研究强调将自然情境当做获取资料的直接源泉;2)质的研究者力图站立在被研究者的角度,进入被研究者所处的情境中,通过自己亲身体验其情绪、情感和态度,对被研究者的生活故事和意义建构作出解释;3)质的研究过程是一个动态演化、极富弹性的过程;4)质的研究结果采用归纳法收集、分析资料以及在此基础上建构理论;5)质的研究报告主要是用文字来表达,辅以图表、相片、视频等形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且尽可能使分析的资料如同原始记录一样丰富。

35、说明引文的出处或解释引文中的难点都要加注。加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1)夹注,即在段中注,写在正文中一律用括号表明;2)脚注,即在本页中加注,注在正文的下发;3)尾注,即写在全文的末尾。

结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x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