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迁《史记_屈原列传》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阅读练

更新时间:2023-04-07 13:3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

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

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地。

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

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

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

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

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

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删节)

(二)

夫屈子之志,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故其行芳、志洁,太史推与.日月争光。而于贾生所陈三代文质,终见馋于绛灌者,同致异焉。太史所谓悲其志欤?

(选自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

16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币委质.事楚质:抵押

B.奈何绝秦欢.欢:友好关系

C.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短:诋毁,说坏话

D.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英.英:才智杰出,才能出众的人

17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示鲁父老项羽头,鲁乃.降

B.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广以.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C.竟死于秦而.归葬卒三岁而.迁为太史令

D.太史推与.日月争光客亦知夫水与.月乎

171.请用“/”给选文(二)中画浪线部分断句。(限3处)

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

172.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太史所谓悲其志欤?

173.选文(二)“屈子之志”与选文(一)中“三致志焉”的“志”有何异同?

【答案】

169. A

170. C

171.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

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

172.(1)(张仪)又用丰厚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2)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被天下人所耻笑。(3)这是太史公所说的为他的志向(不能实现)感到悲伤吗?

173.相同之处:“忠君爱国”(“存君兴国”),“伤痛疾时”(冀幸俗之一改);不同之处:选文(二)还有“抗怀三代之英”(坚守高洁情怀)的情感。

【解析】

169.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

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考生要注意结合文段内容理解文言实词,可以运用代入法和

组词法理解选项中的实词的意义,将选项中的词义代入看是否通顺,选项A,质:同“贽”,见面礼。故答案选A。

170.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高考中对虚词的考查单独命题较少,多与翻

译、断句等考点结合考查。备考复习中要注意了解文言虚词在高考中的考查要求及题型种类,

认真积累考纲规定的常用18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基本用法。还要注意到虚词大多是多义

的,具体解答时要根据它在句中的作用来确定它的词义,做好课内知识的迁移。常用文言虚词的辨析方法有:词性分析法、位置分析法、温故求新法、语境判定法、语法切入法、标志

识别法等。选项A,“乃”于是/才;选项B,“以”连词,来/介词,用,把;选项C,“而”都是承接连词;选项D,“与”与什么相比/和。故答案选C。

17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断句的题目,注意一些常见的标志性的虚词,注

意结构的对称,这是基础,一般考核较少,大多集中在人称的转换和在句中充当的成分,还

要注意一个事件不要强行断开,不然句子就会支离破碎,相反两个事件句子再短,也要断开。选择题答题时注意选项的对比,然后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此题较容易,注意标志性的词语有: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人。

172.本题考查的是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考的必考的内容,翻译注意直译,

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

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

如此题中的(1)“因”用;“币”礼品;“用事者”当权的大臣;“而”并列连词;“于”介词,在,介词结构倒装。(2)“兵”军队;“亡”失去;“其”代词,他的;“为天下

笑”被动句式,被天下人所耻笑。(3)“所谓”所说的;“其”代词,他的;“欤”语气

词。

17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题目是文言文必

考的题目,因对词语翻译错误而出现误判,有时还涉及到文章写作手法的分析。内容的角度答题时注意分析选项涉及到的上下文,注意核实这些情节,手法上注意手法是否正确,效果分析是否合理。本题题干问的是:选文(二)“屈子之志”与选文(一)中“三致志焉”的

“志”有何异同?首先考生要注意理解“志”理想志向情感的意思,根据以下原文内容: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以谓忠

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屈子抗怀三代之英,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

【点睛】

翻译句子的具体方法是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

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变单音词为双音词,补

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

关文字。

参考译文:

屈原已被罢免。后来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联盟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担忧。就派张仪假装脱离秦国,用厚礼和信物呈献给楚王,对怀王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

齐国与楚国却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绝交,秦国愿意献上商、於之间的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起了贪心,信任了张仪,就和齐国绝交,然后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抵

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发怒,大规模出动军队去讨伐秦国。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和淅水一带大破

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的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中一带。怀王又发动全国的兵力,深入秦地攻打秦国,交战于蓝田。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一直打到邓地。楚

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终于因为怀恨楚国,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端困窘。第二年,秦

国割汉中之地与楚国讲和。楚王说:“我不愿得到土地,只希望得到张仪就甘心了。”张仪

听说后,就说:“用一个张仪来抵当汉中地方,我请求到楚国去。”到了楚国,他又用丰厚

的礼品贿赂当权的大臣靳尚,通过他在怀王宠姬郑袖面前编造了一套谎话。怀王竟然听信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被疏远,不在朝中任职,出使在齐国,回来后,劝谏怀王说:“为什么不杀张仪?”怀王很后悔,派人追张仪,已经来不及了。

后来,各国诸侯联合攻打楚国,大败楚军,杀了楚国将领唐昧。这时秦昭王与楚国通婚,要

求和怀王会面。怀王想去,屈原说:“秦国是虎狼一样的国家,不可信任,不如不去。”怀

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说:“怎么可以断绝和秦国的友好关系!”怀王终于前往。一进入武关,秦国的伏兵就截断了他的后路,于是扣留怀王,强求割让土地。怀王很愤怒,不听

秦国的要挟。他逃往赵国,赵国不肯接纳。只好又到秦国,最后死在秦国,尸体运回楚国安

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即位,任用他的弟弟子兰为令尹。楚国人都抱怨子兰,因为他劝怀王入秦而最终未能回来。屈原也为此怨恨子兰,虽然流放在外,仍然眷恋着楚国,心里挂念着怀王,念念不忘返回朝廷。他希望国君总有一天醒悟,世俗总有一天改变。屈原关怀君王,想振兴

国家改变楚国的形势,一篇作品中,都再三表现出来这种想法。然而终于无可奈何,所以不

能够返回朝廷。由此可以看出怀王始终没有觉悟啊。

国君无论愚笨或明智、贤明或昏庸,没有不想求得忠臣来为自己服务,选拔贤才来辅助自己的。然而国破家亡的事接连发生,而圣明君主治理好国家的多少世代也没有出现,这是因为所谓忠臣并不忠,所谓贤臣并不贤。怀王因为不明白忠臣的职分,所以在内被郑袖所迷惑,

在外被张仪所欺骗,疏远屈原而信任上官大夫和令尹子兰,军队被挫败,土地被削减,失去了六个郡,自己也被扣留死在秦国,为天下人所耻笑。这是不了解人的祸害。《易经》说:“井淘干净了,还没有人喝井里的水,使我心里难过,因为井水是供人汲取饮用的。君王贤

明,天下人都能得福。”君王不贤明,难道还谈得上福吗!令尹子兰得知屈原怨恨他,非常

愤怒,终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面前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就放逐了屈原。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t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