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大都市区一体化经验

更新时间:2024-07-03 09: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东京大都市区一体化经验

一、发展概况

东京是世界公认的同城化建设较好的国际大都市。大东京都市圈又称首都圈,是指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公里范围内的地区,主要包括东京都、琦玉县、神奈川县、千叶县、茨城县、群马县、枥木县和山梨县等一都七县,面积36274平方公里,占全国总面积的9.6%,人口404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2%,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4人,是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倍多。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3,尤其是制造业、服务业更是高达60%以上。大东京都市圈是世界闻名的城市集聚区,城市化水平达到80%以上。 二、促进一体化发展的措施

1.一体化(同城化)规划导引的东京都市圈

1956年,日本政府实行“首都圈整顿方案”,规定以东京为中心、半径100公里以内的地区,构建一个“首都圈”,颁布了《首都圈整治法》,并于1958年编制了第一个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奠定了区域同城化发展的基础。1968年,日本又发布了第二个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提出了将东京作为经济高速增长的全国管理中枢,并实施以实现合理中枢功能为目的城市改造。这次规划使东京中心区实现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和城市外围地区的开发建设。第三次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于1976年出台,规划中提出了在首都圈中分散中枢管理功能,建立区域多中心城市复合的设想。第四次大东京都市圈建设规划于1986年制定,进一步对周边城市的职能定位和发展布局进行了调整,同时提出了要强化中心区的国际金融职能和高层次中枢管理职能的设想。

表 日本首都圈五次基本规划内容

背景

地域对象

人口规模 区域整顿方向 整个地域人口在1975 年达2660万,抑制建成区人口, 市街地开发区域吸收人口。

第一次1958~1975年

应对人口、产业

离东京

向东京的

市中心

集中,建

半径约

设与政

为100公

治、经济、

里的地

文化中心

相称的首都圈

东京、埼玉、千叶、神奈川、茨城、 木、群马、山梨等八县市

在距东京市中心半径16公里处,设置5-11公里宽的绿带,阻止城市无限制地蔓延。将新宿、涩谷、

集中制约防止都市蔓延

池袋建成综合性副中心。在绿带外围设立城市发展区,建设13座卫星城,吸收人口及产业。

随着经济高度增长的社会形势变化,

第二1次

绿色地带

968~

构想的重

1975年

新认识以及与之相应的近郊整备地带

将生产、周转功能和研究设施向东京外

趋势型, 围地区疏散;建成区1975年首作为分担中枢功能都圈人口的地域,对都市空间总数预测再组织。代替绿色地为3310万带,设定绿色整顿地人。 带。谋求有计划的市

区地的展开,及绿地空间的协调共存。在

1

大都市复合体

的制定。

周边各城市开发区,继续推行卫星城市的开发政策。

再次强调分散中枢管理功能,提出在更

抑制型。抑广阔的地域范围内制首都圈建立多中心结构。 的全体,使副中心不仅是商业1985 年人中心,而且应成为高口控制在度独立的具有多种3800万,东功能的地区综合中京大都市心,尽量满足地区的地区要减职住平衡。

少人口,周谋求周边区域的社边地区要会的、文化的机能,适当增加。 形成不依存东京大

都市地区通勤的城市近郊外围地。 改正东京大都市圈都心的一极依存构

渐渐采用

造。形成以业务小都

以自然增

市等为中心的独立

长为中心

都市圈,把它当作多

的人口增

元化地型构造进行

长基调,缩

再建造。对于周边地

小人为增

区,在推行以中型都

长。首都圈

市圈等为中心的各

人口总和

机能的集聚的同时,

在2000年

还要强化各地区之

计划为

间的联合以及提高

4090万人。

地区的独立性为目标。

由目前的向东京中心部的一极依存构造,形成首都圈各地域以据点都市为中心的高独立性地域,并进行相互机能的分担、合作、交流,以形成分散型网络构造为目标。为此,将成为首都圈的业务核都市和关东北

2

第三次1976~1985年

应对由于第一次石油冲击而

引起的经同上 济、社会形势的变化。

多中心大都市复合体

根据人口缓慢增长的固定增长率及国际化、高

第四次

龄化、信

1986年开同上

息化、技

始约15年

术革新等的社会变化,面向21世纪而制定。

以多样价值观为基础的个人活动的活跃化;高龄化的前进,人口减少局面的到来; 信息化、国际

独立都市组团结构

第五次1999~2015年

以自然增长为中心,

东京等

从1995年

八县

的4040 万

市, 并包

增加到

含从广

2011 年约

域合作

4190万,之

角度考

后人口减

虑的周

少, 2015 年

边地域。

达到4180万人。

分散型网络构造

化的进展;对于环境的意识及行动的提高。 部、内陆西部的中核都市圈作为“广域合作据点”促进其培育、整顿的同时,强化据点间及其它地域等的合作交流。另外,把各地域活动中心都市作为“地域据点”提高其集聚功能。  转移城市结构,由传统的单中心城市向多中心城市转变,从而控制城市规模过度扩张,防止人口、产业和城市功能向核心区过度集中,成为战后东京历次城市规划的中心任务。 1985年,日本国土厅大东京都市圈整备局对区域改造进行了规划,提出将东京一极集中的结构改变为多极、多圈层的城市结构。即将大东京都市圈进一步分成几个自立性的区域,在它下面又细分为业务核心城市和次核心城市,在那里配置政府机关、业务、金融、信息服务等中枢机构或会议场所,培育出自立性强的都市圈,并对各自的职能进行了相对明确的分工。日本政府根据区域职能分工,进行科学合理的投资。 大东京都市圈是根据生产和生活这两大最基本的社会活动,着眼于现代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由一群功能不同的大中小城市通过集聚而成的富有生机活力的城市群。目前,大东京都市圈主要由中枢管理城、生产城、居住城、生产和生活兼用城、学园城、游览城构成的。中心城市东京为整个城市群体的中枢管理城,它的主要功能是对整个城市群体的政治、经济活动实行集中统一的组织管理,在文化娱乐方面主要增强它对其它城市的吸引力。其它城市的活动是在中心城市的统一规划下展开的,这些不同类型的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工业过度集中带来的住房紧张、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等问题,从而形成了中枢管理活动“点”的高度集中和生产、生活活动“面”的水平分散的这种空间分散和内在联系相结合的有机整体。 战略措施及目标:交通协作建设实现环状快速通道;都县协作强化空港机能;东京湾的统一协调利用;构筑高效的大区域物流系统;推进大区域防灾协作;首都国家中枢职能的优化;改善东京湾水质的统一政策;治理大气污染的协作对策;固体废弃物的协作处理;推进首都圈内信息共享;创建21世纪儿童健康成长的培养环境;大区域共同推行的产业政策;大区域行政体制改革。以上各方面都有针对性很强的分项内容以及框架方案。 规划的内容深度以框架性为主。日本首都圈规划构想分成规划背景、规划目标、空间结构、大区域协作战略、规划效果等5 个部分,重点阐述总体构想,并不面面俱到。其中交通、环境等重要方面比较具体,例如为提高交通效率的具体措施、水质和大气污染的治理措施等。 规划侧重解决重点问题。首都圈整备规划首先提出的问题是东京国际竞争力的降低、大气和水质污染严重和迁都等问题。结合重点问题,规划方案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如强化东京的国家中心地位,体现在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增加航空港的吞吐能力、改善首都功能等方面,并有相对具体的措施。 规划重视跨行政区域的协作。针对由于经济快速发展、人口和产业不断向中心城市集聚造成城市过密、地区发展差距拉大等问题。东京与周边县市在空间与功能上已经密不可分,但是在行政体制上互不隶属,都市圈规划涉及的各个方面必然跨越行政区域。都市圈规划

3

从都市圈整体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规划,不局限于行政区划的限制,不具体划分城市等级。规划提出的措施并不是分解到行政单元和具体地区,而是由整个都市圈的成员共同执行。 重视国土均衡发展。在主城区,通过建设副都心,尽量分散各种设施与功能;在近郊及周边地区,建设卫星城市,强化各城市分工,分担中心城市功能,缓解中心城市压力。如提出横滨市、八王子市,主要发展住宅区,成为东京的卧室;厚木市,以研究开发和信息产业为主;横须贺市,主要承担医疗福利、物流等职能;成田市以国际交流和物流业为主等等。分工明确的周边各个城市,与首都圈的中心东京构成一个有机整体,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圈域运行效率,进而提高整体竞争能力。

政府及时调整区域发展战略,提出培育地域中心城市,形成“多极广域城市复合体”,即以东京都为主、外围卫星城市为辅的城市群格局。后来,根据发展实际,又提出发展业务中心城市,建设自立都市圈,形成“多核多圈域型地域”构造,即形成由多个次都市圈组成的大都市圈。近年来,随着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一些地域自立程度越来越高,日本有关当局又提出建立“分散型网络构造”的理念,形成首都圈“大环状连携轴”。正是政府前瞻性的规划,使得国土狭小的日本,土地利用和整治始终在健康的轨道上运行,并且不断优化创新。

2.全世界最密集的轨道交通网托起了整个东京都市圈。

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的理念贯穿了过去五十年中,东京都市圈的五次大规划。每次规划,优先公共交通都是首要的原则。国家和政府的补贴也大都投在了轨道交通的建设上。东京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在资金上还得到了政府的支持,如日本地铁建设采用补助金制度,对于市郊铁路,由国家和地方政府负担36%的补贴,而对单轨等新交通方式,国家的补贴达2/3。如今,四通八达的轨道交通,已经撑起了东京都市圈区域多核心功能分散的都市圈结构。约有30家轨道交通公司经营着该地区总长2000多公里的轨道线路,构成了一个巨大的轨道交通网络。

东京圈整个公交系统年运送乘客约为158.5亿人次。其中JR为54.5亿人次;私铁(含单轨及导向轨)为49.8亿人次;地下铁道为26.8亿人次;路面电车4000万人次;公共汽车为19.7亿人次;出租汽车为7.3亿人次。

车站经济圈。东京的轨道交通除了线路多而长、密布全市外,营运部门也很多,总计30多家。尽管如此,轨道系统却非常完善,只要进入上千个车站中的任何一个车站,都可站内换乘,直接到任何想去的车站。而轨道的每个站台,都自然而然形成了一个经济圈。东京的轨道车站的功能早已不仅仅局限于简单的交通通道。在车站内,除了月台、站厅外,还有各种各样的店铺。最常见的,就属超小型便利店了。一家四五个平方米的小小店铺内,出售着报纸、杂志、漫画单行本、饮料、面包、饭团等多种商品。此外,站内还有供应西式早餐的咖啡店、风味咖喱饭店、荞麦乌冬拉面店、便当快餐店等等。店内大都明亮整洁,食物价格也很便宜。单身族乘坐轨道交通时,不出车站就可以解决吃饭问题。除了餐饮店,ATM自助银行、十分钟快速理发店,在东京的车站内也很常见。车站还具有情报中心功能,车站内的显示屏会实时显示天气情况、当地的社区通知,大部分车站还都设置了无线LAN,在站内用笔记本电脑,可以随时免费无线上网。还有些轨道交通车站,是在一栋大厦里。这栋大厦通常会是大型的百货公司,或是大型的卖场。出站口就是百货公司的地下一楼入口,车站与商业设施融为一体。车站外,各种商业设施以车站为中心散开,在车站的四周,不用走太远的路,就可以满足生活中的各种需要。

轨道交通出行比例高。东京都市圈绝大部分的客运依赖轨道交通。根据东京都都市整备局的数据,东京都市圈每天上班上学的人中,轨道交通的乘客占到86%,在高峰时段,这一比例更是高达91%,居全球首位。借助于发达的轨道交通网络,只要住的地方离东京市中心的直线距离不超过60公里,花在上班路上的时间就可以控制在60分钟之内。

4

公交服务水平高。各家公司专心经营着各自的线路,在准时、高速、安全、廉价、舒适上追求完美。我们乘坐的列车出现晚点,出站的时候,工作人员给我一张延误单,上面有今天的日期以及延误的原因和延误时间,听说在这里,如果由于轨道交通晚点导致上班迟到,只要有这张延误单,公司老板就不能扣你的工资,我们今天也可能会迟到,希望对方不会介意。

政府统筹线路的规划。在规划新线路时,也难免会出现冷门线路无人建设,热门线路多家竞争的情况,在这个时候,政府调控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为了配合铁路线的延伸,在房地产开发的同时,京浜急行还全力投入铁道沿线的景点建设,积极赞助在沿线城镇举办的各种比赛。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给新城聚集人气。

十分重视综合交通体系的建设。城市电气铁道、地下铁道、路面电车、公共汽车及出租汽车构成了庞大的公共交通系统。线路布局合理,干线支线结合,换乘方便快捷。交通网络分成三层,市区和密集居住区采用高架形式的电气铁道;郊区部分的电车、公共汽车、电气列车在路面行驶;市中心则采用地下铁道。在交通设施建设方面,政府通过收取40%的燃油税,补贴城市交通的建设。交通条件的快速改善,加强了城市间各方面的联系,给都市圈的发展带来了巨大活力。 3.港口一体化

在东京湾长达193公里的环形海岸线上,分布着东京,川崎,横滨,横须贺,木更津以及千叶六大港口,像我身后的横滨港以及不远处我们可以眺望到的川崎港,都是世界级的特大型港口。

政府统筹促进港口分工与合作。这么多大港口紧挨在一起,就难免会互相不服气,要争个孰高孰低,而政府部门和相关的行业组织正在做的,就是要让这些围坐在同一张圆桌旁的六个兄弟各司其职,避免无谓的竞争,从而提高东京湾港口群的整体实力。有中央政府参与统筹规划各港口的职能,各个港口有大致的分工。东京港主要进口食品及其他消费品,横滨港主要接纳工业品,川崎港聚集了不少炼钢厂和发电厂,因此需要进口大量的原料和燃料。

提供最细致和人性化的港口服务。日本港口服务的细致在全世界首屈一指。中远的船只靠岸前,港口方面会传真一份码头以及周边海域的气象信息图,方便船务公司根据天气调整靠岸时间和靠岸方式。这些额外的服务,在合同里都是没有的。

整体竞争力却在逐年下滑,东京港和横滨港的排名已经从世界前十名滑落到20名之外。中远集团日本分公司的门口,摆着能装载一万个标准箱的超大型货轮模型,但让他们遗憾的是,这艘大货轮至今还没有来过日本。张际庆认为,东京湾港口竞争力下降,症结在于码头装卸公司的割据过于顽固。

但由于各个行政区有自己的发展思路,因此这样的分工还是比较粗放。日本国土交通省关东地方整备局港湾空港部长高桥浩二现在正会同一些民间组织,研究对现有《港口法》进行改革,促成东京湾港口的一体化。

要把分散的权力集中,日本选择向行政体制开刀,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政府就开始探索全新的道州制,也就是将目前的一都、一道、二府和43县这总共47个地方一级政府机构减少到9至13个道州,抵消中央和地方之间存在的双重行政设置。

轨道交通输送人流,港口码头则承载物流,比起堪称城市融合楷模的轨道交通,东京都市圈的港口一体化,在日本人孜孜不倦的头脑中,还是一个正在酝酿中的划时代的梦想。 4.促进都市圈产业联动与一体化发展

东京的工业结构演化模式。按照都市圈发展规律,需要有较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驱动并成为都市圈的核心,东京包括土地在内的各种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所以东京在发展中,运用了不同于欧美国家城市发展过程中低密度、粗放式的扩张模式,采用了以便利、完善的基础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s.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