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

更新时间:2023-10-29 22:0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各市国家税务局:

为加强金融企业所得税管理,省局制定了《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试行)》。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十二月十七日

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指标体系(试行)

第一条 为规范和加强金融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提高纳税评估质量,根据《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和《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规定,结合金融企业的行业特点,制定本评估指标体系。

第二条 本评估指标体系所述金融企业的范围包括银行业、 证券业和保险业。

评估指标重点介绍金融企业特性指标的分析与运用,并将特性指标分为财务特性指标、申报特性指标和税收特性指标。通用指标的分析与运用参照安徽省国家税务局《企业所得税纳税评估实施办法(试行)》的具体规定处理。

金融企业纳税评估的环节、程序和评估处理按照《安徽省国家税务局纳税评估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执行。

第三条 金融企业的纳税评估原则上按年度开展。企业年度汇算清缴结束后,主管国税机关按照工作安排对金融企业开展评估,并根据企业经营业务范围、财务核算形式和纳税申报内容选择确定评估指标。

第四条 纳税评估资料的收集 (一)企业基本信息

企业经营业务范围、收入的构成及变动情况,财务核算形式、纳税方式,企业所得税监管级次、总机构及所属分支机构分布情况,关联企业的经济往来情况等信息。 (二)企业申报资料

1.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及附列资料; 2.企业财务会计报表;

3.汇总(合并)纳税反馈情况; 4.收回己核销的呆账入账情况; 5.企业其他申报资料。 (三)涉税管理资料

1.减税、免税、缓缴税款事项的相关备案、审核、审批资料; 2.呆账损失、财产损失等税前扣除事项的涉税审批、备案资料; 3.对所属成员单位分摊某些特定费用的标准及数额情况; 4.以前年度纳税评估、税务检查情况; 5.企业其他涉税管理资料。 (四)企业会计信息资料

1.企业执行的财务制度、会计制度以及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

2.固定资产标准及折旧方法,固定资产修理费摊销标准和核算方法;递延资产摊销年限;无形资产摊销年限;

3.短期投资计价方法,长期债券投资计价方法,长期股权投资核算方法及投资收益的计价方法;

4.营业收入与其他业务收入的核算内容、划分标准,营业收入实现时间; 5.企业其他会计信息资料。 (五)第三方相关涉税信息

从其他相关部门获得评估所需要的信息,如从工商、统计、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和地税等政府相关部门获取的本地区经济数据信息、主要经济指标、金融行业的相关指标数据和营业税申报资料等。

(六)历史数据信息资料

近几年营业收入、营业成本、期间费用、营业外收支净额、企业投资收益变动情况,营业利润率、成本利润率变动情况,实现税款增减情况以及税收负担率变化情况等。 第五条 财务特性指标分析及运用

(一)适用银行业财务特性指标分析及运用 1.利息收入变动率

计算公式:利息收入变动率=(本期利息收入-基期利息收入)÷基期利息收入×100%。 分析方法:正常情况下利息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贷款业务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如果出现利息收入变动率与期间贷款业务量不配比的情况,则可能存在将表内应计利息收入转入表外核算或贷款户以资抵贷后,未按规定作本息收回账务处理等少计或不计利息收入的问题。需要特别注意的是,贴现利息收入应于办理票据贴现业务取得利息收入时计入利息收入总额。 2.中间业务收入变动率

计算公式:中间业务收入变动率=(本期中间业务收入-基期中间业务收入)÷基期中间业务收入×100%。

分析方法: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主要包括手续费净收入、结售汇净收入、资金业务收入三大类业务,分为国际结算、国内支付结算、个人金融、银行卡、金融机构、资金产品、公司、电子银行、托管等9大项产品,具体又可分为担保、银行卡年费、保理信用证、电子划汇、基金代销、即期远期结售汇、代理保险、贷款承诺等产品。近年来,中间业务越来越受到银行业的重视,其占银行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逐渐增大。如果出现中间业务收入变动率发生异常变化的情况,则可能存在未计、少计各类手续费收入、担保收入问题,应对中间业务收入的具体项目逐项分析评估。 3.利息支出变动率

计算公式:利息支出变动率=(本期利息支出-基期利息支出)÷基期利息支出×100%。 分析方法:正常情况下利息支出变动率与期间各项存款业务量具有正相关关系。如果利息支出变动率与期间各项存款业务量不配比,则可能存在高息揽储、违规多列利息支出等问题。 4.手续费支出变动率

计算公式:手续费支出变动率=(本期手续费支出-基期手续费支出)÷基期手续费支出×100%。

分析方法:手续费支出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或出现异常变化,并且与同期委托其他金融企业代办储蓄存款平均余额、代办其他金融业务或参加票据交换的业务变动率不配比的,则可能存在超标列支手续费、扩大计提手续费基数等问题,应对各项手续费支出深入分析评估。需要特别注意的是,代办储蓄手续费是否超限额税前扣除,其税前扣除限额≤代办储蓄存款年平均余额×1.2%。 5.汇兑收益变动率

计算公式:汇兑收益变动率=(本期汇兑收益-基期汇兑收益)÷基期汇兑收益×100%。 分析方法:汇兑收益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和出现异常变化,并且与同期外币兑换、外币买卖业务量变动率不配比的,则可能存在少计汇兑收益问题,应对汇兑收益深入分析评估。 6.投资收益变动率

计算公式:投资收益变动率=(本期投资收益-基期投资收益)÷基期投资收益×100%。 分析方法:投资收益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或出现异常变化,并且与同期购买的国债、金融债券、企业债券情况不配比的,则可能存在少计投资收益问题,应对投资收益逐项分析评估。 7.呆账准备金

具体规定:允许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本年允许提取呆账准备的资产余额×1%-上年末已在税前扣除的呆账准备余额

分析方法:在评估中,要重点关注金融企业呆帐的税前扣除情况,需要检查企业税前扣除的呆帐是否经过有权税务机关的审核审批;企业是否按照税收规定标准提取呆帐准备金;对于已批准核销的呆帐是否先行冲减提取得呆帐准备金,不足部分再据实税前扣除;有无将呆帐准备金挪作它用的情况等问题。

(二)适用保险业财务特性指标分析及运用 1.保费收入变动率

计算公式:保费收入变动率=(本期保费收入-基期保费收入)÷基期保费收入×100%。 分析方法:保费收入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或出现异常变化的,可能存在少计保费收入、少计分保费收入、预收保费未按规定转保费收入、多列支分出保费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核实分期收款保费收入、分保费收入、储金利息保费收入与运用保户储金进行投资活动获得的收益是否按期确认收入,有无将收入长期挂预收保费帐户或其他应收款帐户等往来帐户,不按期结转或不结转确认收入的;有无用退保费收据、保费结算清单或红字发票以假退保的方式直

接冲减保费收入;有无采取利用虚假批单退费的形式,向投保人、被保险人支付返还、回扣,少计保费收入;有无通过采取发票联按实际收取的保险费金额开具,存根联、记帐联按扣除回扣以后金额开具的方式,少记营业收入等情况。 2.代理手续费支出变动率与代理保费收入变动率配比分析

计算公式:代理手续费支出变动率=(本期代理手续费支出-基期代理手续费支出)÷基期代理手续费支出×100%。

代理保费收入变动率=(本期代理保费收入-基期代理保费收入)÷基期代理保费收入×100%。

分析方法:代理手续费支出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或出现异常变化的,与同期代理保费收入变动率不配比的,则可能存在多列支代理手续费或隐瞒代理保费收入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无将代理保费收入挂往来帐户或代理手续费支出超过同期代理保费收入总额的8%且超过部分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需要注意的是,代理手续费的支出必须遵循真实合法的原则和据实扣除的原则,对于未按规定取得真实、合法有效凭证的代理手续费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或者预提代理手续费未实际使用的,应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 3.佣金支出变动率

计算公式:佣金=支付个人代理人的佣金+附加佣金+向上级机构上缴的佣金; 佣金支出变动率=(本期佣金支出-基期佣金支出)÷基期佣金支出×100%。

分析方法:佣金支出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或出现异常变化的,与同期营销业务收入变动率不配比的,可能存在多列支佣金或隐瞒代理收入等情况,需要进一步核实有无将营销业务收入挂往来帐户或佣金支出超过营销收入额5%且超过部分未按规定进行纳税调整的。需要注意的是:一是佣金的支出必须遵循真实合法性原则和据实扣除的原则,鉴于目前佣金支出多为造表发放的情况,企业应当提供代理协议或合同,以及代扣代缴个人所得税等相关证明资料,不能提供的其佣金支出不得在税前扣除;二是区分营销业务收入与自营业务收入,为避免少数保险企业通过混淆营销业务与自营业务多列支佣金,对于佣金支出异常的,要详细核对(或抽样核对)营销业务保单;三是退保佣金的处理,2007年1月1日以前发生的与退保业务相关的佣金支出不得超过退保扣回额,超出部分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2007年1月1日以后,在退保业务发生之前已实际支付的与退保业务相关的佣金,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退保业务发生之后再支付与该退保业务相关的佣金,不得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

4.赔款支出变动率

计算公式:赔款支出变动率=(本期赔款支出-基期赔款支出)÷基期赔款支出×100%。 分析方法:赔款支出变动率超出预警值范围或出现异常变化的,可能存在赔付支出未扣除摊回赔付支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m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