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更新时间:2024-07-10 02:1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统计学原理题库及答案推荐度:
- 相关推荐
0907《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c )。
A.调查总体 B.调查单位 C.总体单位 D.标志值
2、某市工业企业2007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8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C、最后取得的调查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5、抽样误差是指( C )。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个变量之间存在( C )。 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相关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2×4=8分)
1、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调查中(BCE )。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设备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
A、职工按工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计算变异指标可以(BDE )。
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说明现象变动的 均匀性或稳定程度 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 E环比指数 三、判断题(2×5=10分)
1、统计工作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现象总体的数量方面。(√)
2、变异指标和平均指标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总体的特征,因而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则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高,反之平均指标的代表性就越低。(× ) 3、全面调查包括普查和统计报表。(× )
4、某地区通过调查得知该地区每万人中拥有54名医生。此指标是一个强度相对指标。(√) 5、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3%、2%、7%和5%,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技术方法为3%×2%×7%×5%—100%。(×) 五、计算题
1. 2008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元/件)x 甲市场销售量f 乙市场销售额(元)M 甲 105 700 126000 乙 120 900 96000 丙 137 1100 95900 合计 —— 2700 317900 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 A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家庭按城镇分组
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C、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5、抽样误差是指( C )。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当组限和组距。( ×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 )
1、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答:若要调查某地区工业企业职工的生活状况,调查单位是企业职工,填报单位是企业. 调查单位是调查项目的承担者,填报单位是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 2、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且举例说明。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总体工人的比重。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
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50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如下: 按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工人数(频数) 频率% (件) 25-30 3 10 30-35 6 20 35-40 9 30 40-45 8 27 45-50 4 13 30 100 合计 (2)所需计算数据见表: 按工人日加工零件数分组组中值 工人数(频数) 总加工零件数 (件) 25-30 27.5 3 82.5 30-35 32.5 6 195 35-40 37.5 9 337.5 40-45 42.5 8 340 45-50 47.5 4 190 30 1145 ------ 合计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2007年1月《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 单选题
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C )
A.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 B、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C.产品按品种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A )
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指标具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 A B<<1 C D
4.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5、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D ) A都是随机变量 B关系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 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二、多选题
2.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 ABE )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4.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AD )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三、判断题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
3.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 ) 4.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 )
5.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送报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 )
中央电大2007年7月《统计学原理A》试题 一、 单选题
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C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2.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为(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 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5、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A、平均数离差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6、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C ) 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关系 二、多选题
1.在工业普查中,( BCE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2.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 ABDE )。
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 B、人口出生率为14.3% 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 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
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 )。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4.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BC )。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产量总指数
C、销售量总指数 D、价格总指数 E、单位成本指数 三、判断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 )
五.计算题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加工零件数。 解:同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五、1、
1.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 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 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1) 成 绩 职工人数 频率(%) 7.5 60分以下 3 6 15 60-70 15 37.5 70-80 12 30 80-90 4 10 90-100
100 合 计 40 (2)分组标志为\成绩\,其类型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为:变量分组中
的开放组距式分组,组限表示方法是重叠组限;
(3)本单位的职工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 中间大的\正态分布\的形态, 说明大多数职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达到了该单位的要求。
2.2004年某月份甲、乙两农贸市场农产品价格和成交量、成交额资料如下: 甲市场成交额(万乙市场成交量(万品种 价格(元/斤) 元) 斤) 甲 1.2 1.2 2 1.4 2.8 1 乙 1.5 1.5 1 丙 5.5 4 合计 — 试问哪一个市场农产品的平均价格较高?并说明原因。 解:
甲市场 乙市场 价格(元) 品种 成交额 成交量 成交量 成交额 X m m/x f xf 甲 1.2 1.2 1 2 2.4 1.4 2.8 2 1 1.4 乙 1.5 1.5 1 1 1.5 丙 合计 — 5.5 4 4 5.3
解:先分别计算两个市场的平均价格如下: 甲市场平均价格乙市场平均价格
X?X??m5.5??1.375??m/x?4(元/斤) ?xf5.3??1.325?f4(元/斤)
说明:两个市场销售单价是相同的,销售总量也是相同的,影响到两个市场 平均价格高低不同的原因就在于各种价格的农产品在两个市场的成交量不同。 3.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 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1)
xf?X??f?15?15?25?38?35?34?45?13?29.501002(件)
??(件)
(2)利用标准差系数进行判断:
V甲?9.6?0.267X36 ?8.986V乙???0.305X29.5
??(x?X)?ff?8.986?因为0.305 >0.267
故甲组工人的平均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4.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资料如下: 524 534 540 550 560 580 600 660 日产量(件) 6 9 10 8 6 4 3 工人数(人) 4 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重复与不重复) (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
X?解: (1)样本平均数
???xf?f?560
2 样本标准差 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x?X)?f?x??nf?1053
105350?4.59?
?x??2n1053250(1?)?(1?nN501500
(2)抽样极限误差?x?t?x = 2×4.59 =9.18件
总体月平均产量的区间: 下限:x?△x =560-9.18=550.82件
上限:x?△x=560+9.18=569.18件
总体总产量的区间:(550.82×1500 826230件; 569。18×1500 853770件)
5.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 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3)如果极限误差为2.31%,则其概率保证程度是多少? 解:(1)样本合格率
p = n1/n = 190/200 = 95%
p(1?p)?p?n 抽样平均误差 = 1.54% (2)抽样极限误差Δp= t·μp = 2×1.54% = 3.08%
下限:x?△p=95%-3.08% = 91.92%
上限:x?△p=95%+3.08% = 98.08% 则:总体合格品率区间:(91.92% 98.08%)
总体合格品数量区间(91.92%×2000=1838件 98.08%×2000=1962件) (3)当极限误差为2.31%时,则概率保证程度为86.64% (t=Δ/μ)
6. 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份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要求:(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解:计算相关系数时,两个变量都是随机变量,
不须区分自变量和因变量。考虑到要配和合回归方程, 所以这里设产量为自变量(x),单位成本为因变量(y)
月 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x2 xy y2 n x y 1 2 73 4 5329 146 2 3 72 9 5184 216 3 4 71 16 5041 284 4 3 73 9 5329 219 5 4 69 16 4761 276 6 5 68 25 4624 340 426 79 30268 1481 合 计 21 (1)计算相关系数:
??
?n?xn?xy??x?y2?(?x)2n?y2?(?y)2??
回归方程为:y=77.37-1.82x
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减少1.82元
(3)当产量为6000件时,即x=6,代入回归方程: y=77.37-1.82×6=66.45(元)
7.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x=1890 ?y=31.1 ?x2=535500 ?y2=174.15 ?xy=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解:(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y=a+bx
119318??1890?31.1?xy??x?yn71122535500??18902?x???x?n7 b= = =0.0365 ??1111?31.1?0.0365??1890y?bx??y?b?x7nn a==7 =-5.41
则回归直线方程为: yc=-5.41+0.0365x
(2)回归系数b的经济意义:当销售额每增加一万元,销售利润率增加0.0365% (3)计算预测值:
当x=500万元时 yc=-5.41+0.0365?500=12.8% 8. 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销售量 单价(元) 商品 单位 基期 计算期 基期 计算期 50 60 8 10 甲 件 12 14 乙 公斤 150 160 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及由于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及由于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
?p1q1?10?60?14?160?2840?129.09%pq8?50?12?1502200 解:(1)商品销售额指数=?00 销售额变动的绝对额:?p1q1??p?q???????????????元
??0.9091?6?79?21??6?302?6482?6
9 ???0.90说明产量和单位成本之间存在高度负相关。
(2)配合回归方程 y=a+bx
n?xy??x?yb?2n?x2?(?x) =-1.82 a?y?bx=77.37
?6?1481?21?426?
?pqpq (2)两种商品销售量总指数=?0010?8?60?12?1602400??109.09"002200
销售量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p?q1??p?q???????????????元
?p?q1????????????? (3)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p?q?????
价格变动影响销售额的绝对额:?p?q1??p?q???????????????元 9.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 销售额(万元) 1996年比1995年 商品 单位 销售价格提高(%) 1995年 1996年 120 130 10 甲 米 40 36 12 乙 件 要求:(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 出金额。
?p1q1?130?36?166?110.433036150.33pq?k111.1?1.12解:(1)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1?p1q1??kp1q1?166?150.32?15.67万元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p1q1?1?kp1q1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
?pq1?ppq111?11?pq?pq1101p0
pq?160pq?150.32而从资料和前面的计算中得知: ?00 ?01
?p0q1?150.33?93.35%pq160所以:商品销售量总指数=?00,
pqpq?150.33?160??9.67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 ?11-?01 10.已知两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表: 销售额(万元) 2002年比2001品 名 单位 年 2001年 2002年 销售量增长(%) 电 视 台 自行车 辆 合计 - 5000 4500 9500 8880 4200 13080 23 -7 - 要求: (1)计算销售量总指数;
(2)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
(3) 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解:(1)销售量总指数
?qp0q01.23?5000?0.93?4500?????????????????p0q0?????5000?4500 (2)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多支付金额 ???qp?q???p?q?=10335-9500=835(万元)
(3)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参见上题的思路。通过质量指标综合指数与调和平均数指数公式之间的关系来得到所需数据。
11.某地区1984年平均人口数为150万人,1995年人口变动情况如下:
月份 1 3 6 9 次年1月 月初人数 102 185 190 192 184 计算:(1)1995年平均人口数; (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a1?a2fa?a3an?1?ana?21?22f2???2fn?1解:(1)1995年平均人口数?f
=181.38万人
(2)1984-1995年该地区人口的平均增长速度:
x?nana?11181.38?1?1.745012.某地区1995—1999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年份 1995年 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粮食产量(万斤) 434 472 516 584 618 要求:(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2)计算1995年-1999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 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3)如果从1999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 2005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解:(1) 年 份 19951996年 1997年 1998年 1999年 年 粮食产量(万434 472 516 584 618 斤) - 108.76 109.32 113.18 105.82 环比发展速- 108.76 118.89 134.56 142.40 度 - 定基发展速- 38 44 68 34 38 82 150 184 度 逐期增长量 累积增长量 an?a0平均增长量=n?1?1845?1?46(万斤
)
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38?44?68?34??46逐期增长量个数4(万斤)
x?n(2)平均发展速度
nan618?4?109.24?434
(3)=980.69(万斤
五、计算题
1. 2008年某月份甲、乙两市场某商品价格和销售量、销售额资料如下: 品种 价格(元/件) 甲市场销售量 乙市场销售额(元) 105 700 126000 甲 120 900 96000 乙 137 1100 95900 丙 2700 317900 合计 —— 试分别计算该商品在两个市场上的平均价格. 解:甲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xf?105?700?120?900?137?1100?73500?108000?150700?332200?123.04x?700?900?110027002700?fan?a0.x?618?1.086乙市场的平均价格为
?M?126000?96000?95900?317900?317900?117.74x?M12600096000959001200?800?7002700???x105120137
2、对一批成品按重复抽样方法抽取100件,其中废品4件,当概率为95.45%时,可否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n?100,n1?4n14??4%n100p(1?p)4%?96%?p???1.96%n100?p?Z?p?2?1.96%?3.92%p?p??p?4%?3.92%?0.08%p??p?4%?3.92%?7.92%
解: 0.08%?P?7.92% 不能认为这批产品的废品率不超过6%
3、某部门所属20个企业的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和销售利润(万元)的调查资料整理如下(x代表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销售利润为y): ?x?109.8,?x2?690.16,?y?961.3,?xy?6529.5 要求:(1)试建立销售利润依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的直线回归方程,预测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为8%时,销售利润为多少万元?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解: (1)配合直线回归方程
b?a?n?xy??x?yn?x2?(?x)2?20?6529.5?109.8?961.3130590?10555125039???14.3313803?12056174720?690.16?109.8220nn20yc?a?bx??30.60?14.33x?y?b?x?961.3?14.33?109.8?48.07?78.67??30.60(2)回归系
x?8,yc??30.60?14.33?8?84.04数b的经济含义
b?14.33,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增加1%,销售利润平均增加14.33万元。
2008年1月《统计学原理》 一、单选题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c )。
A.调查总体 B.调查单位 C.总体单位 D.标志值
2.在分组时,遇到某单位的标志值产品单位成本刚好等于相邻两组上下限数值时,一般是( A ).
A.将此值归入上限所在组 B. 将此值归入下限所在组 C. 将此值归入两组均可 D.另立一组
3.计算结构相对指标时,总体各部分数值与总体数值的对比求得的比重之和( C ). A.小于100% B.大于100% C.等于100% D.小于或大于100% 4.调查时间是指( A ).
A.调查资料所属的时间 B.进行调查的时间 C.调查工作的期限 D.调查资料保送的时间 5.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6.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 B ). A.不相关 B.负相关 C.正相关 D.复相关
二、多选题
7.在全国人口普查中( BCE )。
A.全国人口总数是统计总体 B.男性是品质标志表现 C.人的年龄是变量 D.每一户是总体单位 E.人口的平均年龄是统计指标
8.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 A.职工按年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性别分组 D.企业按地区分组 E.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
9.在下列哪些条件下,加权算术平均数等于简单算术平均数( ADE ).
A.各组次数相等 B.各组变量值不等 C.变量数列为组距数列(分配数列) D.各组次数都为1 E. 各组次数占总次数的比重相等
10.动态数列分析中,反映现象速度变化的指标有(BDE ). A.发展水平 B.发展速度 C.平均发展水平 D.平均发展速度 E.增长量及平均增长量 三、判断题
11.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价格综合指数,需要采用基期(报告期)数量指标为同度量因素.( × )
12.某年甲.乙两地社会商品零售额之比为1:3,这是一个比例(比较)相对指标.( × )
13.对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产区进行调查,以掌握全国主要粮食作物生长的基本情况,这种调查是重点调查.( √ )
14.平均发展速度是环比发展速度的平均数,也是一种序时平均数.( √ )
15.按数量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和按品质标志分组形成的分配数列,都可以称为次数分布.( √ ) 四、简答题
16.举例说明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区别.
17.一个完整的统计调查方案包括哪些主要内容? 五、计算题
18.甲.乙两班同时参加<统计学原理>课程的测试,甲班平均成绩为81分,标准差为9.5分;乙班的成绩分组资料如下: 按成绩分学生人数组 (人) 4 60以下 10 60—70 25 70—80 14 80—90 2 90--100 计算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并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xf?x??f,所需的计算数据见下表: 解:乙班学生的平均成绩按成绩学生人组中xf x?x (x?x)2 (x?x)2f 分组 数(人) 值 x 55 220 -20 400 1600 60以下 4 65 650 -10 100 1000 60—70 10 75 1875 0 0 0 70—80 25 14 85 1190 10 100 1400 80—90 2 95 190 20 400 8000 90--100 55 4125 -- -- 132 合计 —— ?xf?4125?75x??f55
(比较甲.乙两班哪个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要用变异系数??的大小比较。)
(x?x)2f13200?????240?15.49
55?f
?15.49?????20.65%
75x甲班 ?9.5?????11.73%x81 从计算结果知道,甲班的变异系数??小,所以甲班的平均成绩更有代表性。
19.某企业产品总成本和产量资料如下: 产品 总成本(万元) 产量增长 个体产量指数 名称 (%) K(%) 基 期 报 告 期 p1q1 p0q0 100 120 20 120 甲 50 46 2 102 乙 60 60 5 105 丙 计算(1)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 (2)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增减绝对额. 解;(1)产品产量总指数为:
?kp0q0?120%?100?102%?50?105%?60?120?51?63?234?111.42%pq100?50?60210210 ?00由于产量增长而增加的总成本:
?kp0q0??p0q0?234?210?24 (2)总成本指数为:
?p1q1?120?46?60?226?107.62%?p0q0100?50?60210
pq?pq?226?210?16总成本增减绝对额:?11?00
20.某百货公司各月商品销售额及月末库存资料如下: 3月 4月 5月 6月 276 销售额(万元) 150 200 240 55 45 75 库存额(万元) 45 计算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和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 解:商品流转次数c=商品销售额a/库存额b
ac?b
商品销售额构成的是时期数列,所以
a200?240?276716?a????238.67n33 库存额b构成的是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所以
b1b4575?b2?b3?4?55?45?2?22?160?53.33b?2333
a238.67c???4.47553.33b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商品流转次数 第二季度商品流转次数3*4.475=13.425
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称为( D )。
A、调查单位 B、标志值 C、品质标志 D、总体单位
2、下列分组中哪个是按照数量标志分组( A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性别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家庭按城镇分组
3、全面调查与非全面调查的划分依据是( B )。
A、调查组织规模的大小 B、调查对象所包括的单位是否完全 C、最后取得的资料是否全面 D、调查时间是否连续
4、由反映总体各单位数量特征的标志值汇总得出的指标是( B )。 A、总体单位总量 B、总体标志总量C相对指标 D平均指标
5、抽样误差是指( C )。
A、调查中所产生的登记性误差 B、调查中所产生的系统性误差 C、随机的代表性误差 D、计算过程中产生的误差
6、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划分依据是( A )。 A、指数化指标的性质不同 B、所反映的对象范围不同 C、所比较的现象特征不同 D、编制指数的方法不同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在对工业企业生产设备的调查中( BCE )。 A、全部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
B、工业企业的全部生产设备是调查对象 C、每台生产设备是调查单位
D、每台生产设备既是调查单位也是填报单位 E、每个工业企业是填报单位
2、下列分组哪些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BCDE )。 A、职工按年龄分组 B、科技人员按职称分组 C、人口按民族分组 D、企业按经济类型分组 E、人口按地区分组
3、计算变异指标可以( BDE )。 A、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集中趋势 B、反映总体各单位标志值分布的离中趋势 C、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D、衡量平均数代表性的大小
E、说明现象变动的均匀性或稳定程度 4、总指数的两种计算形式是( BC )。
A、个体指数 B、综合指数 C、平均指数 D、定基指数 E、环比指数 三、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当组限和组距。( ×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 ) 四、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2、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且举例说明。
五、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本题共50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1)根据以上资料编制次数分布表如下: 按工人日工人数(频频率% f加工零件数) 数分组f ?f (件) 25—30 3 10 30—35 6 20 35—40 9 30 40—45 8 26.67 4 13.33 45—50 30 100 合计 (2)所需计算数据见表: 按工人日组中值 工人数(频总加工零件加工零件x 数) 数xf f 数分组(件) 25—30 27.5 3 82.5 30—35 32.5 6 195 35—40 37.5 9 337.5 40—45 42.5 8 340 47.5 4 190 45—50 1145 合计 ——— 30 则工人平均劳动生产率为:
?xf?1145?38.17x??f30
2、某企业第二季度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份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4 3 73 5 4 69 6 5 68
要求:(1)建立以产量为自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多少?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预测单位成本为多少元?(15分) 解:(1)所需计算数据见下表: xy 月份 产量x 单位成本y x2 4 3 73 9 219 5 4 69 16 276 6 5 68 25 340 12 210 50 835 合计 n?xy??x?y3?835?12?2102505?2520?15b??????2.5150?1446n?x2?(?x)23?50?122yx21012??a??b??2.5??70?10?80nn3yc?a?bx?80?2.5x3因为,b??2.5,所以产
量每增加1000件时,即x增加1单位时,单位成本的平均变动是:平均减少2.5元 (2)当产量为10000件时,即x?10时,单位成本为 yc?80?2.5?10?55元
3、某企业生产甲、乙两种产品,基期和报告期的产量、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产品 产量(件) 单位成本(元/件) 报告期q1 基期p0 报告期p1 基期q0 1000 1100 10 12 甲 3000 4000 8 7 乙 试求(1)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 (2)总成本指数及成本变动总额。(15分) 解:(1)产量总指数为
?p0q1?10?1100?8?4000?43000?126.47%pq10?1000?8?300034000 ?00 单位成本总指数
?p1q1?12?1100?7?4000?13200?28000?41200?95.81C00043000?p0q110?1100?8?4000(2)总成本指数=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
=126.47%*95.81%=121.17%
?p1q1?41200?121.17%pq34000(或者总成本指数= ?00)
pq?pq?41200?34000?7200成本变动总额?11?00
2009年1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中央电大) 单项选择题(2×6=12分) 简答题(10×2=20分)
举例说明统计标志与标志表现有何不同?
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计算分析题(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共50分)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零件数。(20分) 解:同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五、1、
2.某乡有5000农户,按随机原则重复抽取100户调查,得平均平均每户年纯收入12000元,标准差2000元。要求:
(1)按95%的概率(Z=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区间。 (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15分)
,n?100,x?12000,??2000 解:N?5000(1)按95%的概率(Z=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区间
(提示:平均每户年纯收入x,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X,X的范围:x??x?X?x??x,??Z?x) 而x?20002000?x????20010n100?x?Z?x?1.96?200?392x??x?12000?392?11608x??x?12000?392?12392
所以,按95%的概率(Z=1.96)估计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区间为:11608——12392元。 (2)以同样概率估计全乡农户年纯收入总额的区间范围为:
(提示:全乡平均每户年纯收入X的范围:x??x?X?x??x,有N户,所以,N户的区间为NX)
NX即5000*11608——5000*12392元,也即
5804万元——6196万元
某集团公司销售的三种商品的销售额及价格提高幅度资料如下: 商单位 商品销售额(万元) 价格提高% 个体价格指K品 pq基期p0q0 报告期11 数(%) 种类
10 11 2 102 甲 条 15 13 5 105 乙 件 20 22 0 100 丙 块 试求价格总指数和销售额总指数。(15分) 解:价格总指数:
4646?p1q1?11?13?22???101.86%p1q111132210.78?12.38?2245.16?K1.02?1.05?1.00
销售额总指数:
46?p1q1?46??102.22%?p0q010?15?2045
2007年1月《统计学原理》试题
单选题
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C )
A.学生按考试成绩分组 B、企业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 C.产品按品种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2.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 A )
A.它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类 B品质标志具有标志值
C数量指标具有标志值 D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都具有标志值 3.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 C )
A0?r?1 B?1﹤r﹤1 C?1?r?1 D?1?r?0 4.在一定的抽样平均误差条件下( A ) A扩大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B扩大极限误差范围,会降低推断的可靠程度 C缩小极限误差范围,可以提高推断的可靠程度 D缩小极限误差范围,不改变推断的可靠程度 5、回归分析中的两个变量( D ) A都是随机变量 B关系是对等的
C都是给定的量 D一个是自变量,一个是因变量
6、对一批商品进行质量检验,最适宜采用的方法是( B ) 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 C典型调查 D重点调查
二、多选题
1.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共同点是( AB )
A两者都是非全面调查 B两者选取单位都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C两者都按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D两者都按非随机原则选取单位 E两者都可以用来推断总体指标
2.下列属于正相关的现象有( ABE ) A家庭收入越多,其消费支出也越多
B某产品产量随工人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增加 C流通费用率随商品销售额的增加而减少
D生产单位产品所耗工时随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而减少 E总生产费用随产品产量的增加而增加
3.在组距数列中,组中值( ABE ) A上限和下限之间的中点数值 B用来代表各组标志值的平均水平 C在开放式分组中无法确定 D就是组平均数
E在开放式分组中,可以参照相邻组的组距来确定 4.编制综合指数的原则是( AD )
A质量指标指数以报告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B质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C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数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D数量指标指数以基期的质量指标作为同度量因素
三、判断题
1.在各种动态数列中,指标值的大小都受到指标所反映的时期长短的制约。( × ) 2.社会经济统计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经济现象总体的各个方面( × )
3.在抽样推断中,全及指标值是确定的、唯一的,而样本指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 √ ) 4.与普查相比,抽样调查调查的范围小,组织方便,省时省力,所以调查项目可以多一些。( √ )
5.对某市下岗职工生活状况进行调查,要求在一个月内送报调查结果。所规定的一个月时间是调查时间。( × )
四.简答题
1.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有什么区别?
2.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哪些不同特点?
五.计算题
1.某生产车间4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43 35 37 25 45 29 43 31 36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25 30 46 29 34 38 46 43 39 35 40 48 33 27 28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加工零件数。 解:同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五、1、
2.某工厂有2000个工人,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100人作为样本,计算出平均产量560件,标准差32.45件。要求: (1)计算抽样平均误差;
(2)按95.45%的可靠程度(Z=2)估计该厂工人的平均产量及总产量区间。
N?2000,n?100,x?560,??32.45?32.45(1)抽样平均误差?x???3.245n100(2)极限误差?x?Z?x?2?3.245?6.49下限x??x?560?6.49?553.51上限x??x?560?6.49?566.49平均产量区间553.51?X?566.49总产量区间2000?553.51?NX?2000?566.49,即解:110.70万件?NX?113.30万件
3.为研究产品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关系,某公司对所属7家企业进行调查,设产品销售额为x(万元),销售利润为y(万元)。对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和计算,其结果如下:
,?y?1065,?y2?121475,?xy?93200?x?795,?x2?72925要求:(1)计算销售额和销
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
(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解:(1)计算销售额和销售利润之间的相关系数r
n?xy??x?yr?22n?x2?(?x)n?y2?(?y)???????7?72925?795??7?121475?1065?227?93200?795?1065652400?846675(510475?632025)?(850325?1134225)?194275?194275?194275?????1.4(?121550)?(?283900)348.64?532.82185762
(2)配合销售利润对销售额的直线回归方程
b?n?xy??x?yn?x?(?x)22?nnyc?a?bx?
本题数据有错误,因为相关系数的值在-1和+1之间。但是,起码要知道公式和做法。
中央电大2007年7月《统计学原理A》试题 单选题
1、下列分组哪个是按品质标志分组( C )
A.企业按年生产能力分组 B、企业工人按日产量分组 C.人口按性别分组 D、家庭按年收入水平分组
2.某市工业企业2006年生产经营成果年报呈报时间规定在2007年1月31日,则调查期限
yx??a??b?
为( B )。
A.一日 B、一个月 C、一年 D、一年零一个月 3.简单分组和复合分组的区别在于( B )
A.选择的分组标志性质不同 B、选择的分组标志多少不同 C、组数的多少不同 D、组距的大小不同 4.直接反映总体规模大小的指标是( A )。
A、总量指标 B、相对指标 C、平均指标 D变异指标 5、反映样本指标与总体指标之间的平均误差程度的指标是( C)。 A、平均数离差 B、概率度 C、抽样平均误差 D、抽样极限误差
6、如果变量X和变量Y之间的相关系数为1,说明两变量之间存在( C ) A、微弱相关关系 B显著相关关系 C完全相关关系 D没有关系 二、多选题
1.在工业普查中,( BCE )
A、工业企业总数是统计总体 B、每一个企业是总体单位 C、固定资产总额是统计指标 D、企业设备台数是连续变量 E、企业职工人数是离散变量
2.下列是某地区经济发展指标,其中属于相对指标的是 ( ABDE )。
A、人口男女性别比例为1.03:1 B、人口出生率为14.3% C、粮食平均亩产量为500斤 D、工业产值计划完成程度为113% E、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500元
3.影响抽样误差大小的因素有(ABCD )。
A、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B、抽取样本单位的方法 C、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变异程度 D、抽取样本单位数的多少 E、总体被研究标志的属性
4.下列属于数量指标指数的有( BC )。 A、劳动生产率指数 B、产量总指数
C、销售量总指数 D、价格总指数 E、单位成本指数 三、判断题
1.我国人口普查的调查单位是“人”,填报单位是“户”。( √ ) 2.统计分组的关键是确定组限和组距。(× )
3.标志变异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平均指标的代表性越小。(√ ) 4.平均指数是总指数的一种重要形式,有其独立的应用意义。( √ )
5.发展水平就是动态数列中的每一项具体指标数值,其表现形式只能是绝对数。( ×
四.简答题
1.举例说明如何理解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2.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
五.计算题
1.某生产车间30名工人日加工零件数(件)如下:
30 26 42 41 36 44 40 37 37 25 45 29 43 31 36 36 )
49 34 47 33 43 38 42 32 34 38 46 43 39 35 要求:(1)根据以上资料分成如下几组:25—30,30—35,35—40,40—45,45—50,计算出各组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
(2)根据整理表计算工人平均日加工零件数。 解:同2008年7月《统计学原理》试题五、1、
2.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从一批零件中抽取200件进行检查,其中合格品188件。要求: (1)计算该批零件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2)按95.45%的可靠程度(t=2,就是我们现在的Z)对该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n?200,n?188解:
n188p?1??94%n200合格率 合格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p?p(1?p)0.94?0.060.0564???0.000282?0.01679?1.679%n200200(2)按95.45%的可靠
程度对该批零件的合格率作出区间估计
?p?Z?p?2?1.68%?3.36%p??p?94%?3.36%?90.64%
该批零件合格率区间为:990.64%?P?97.36%
3.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如下: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年份 粮食产量(万斤) 434a0 472a1 516a2 584a3 618a4 要求: (1)试计算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及年平均增长量。 (2)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ai解: (1)各年的环比发展速度ai?1
p??p?94%?3.36%?97.36¢516??109.32% a1472
a3584a4618??113.18%??105.82¢516 a3584
累计增长量a4?a0618?434184????46累计增长个数444年平均增长量= (2)如果从2006年起该地区的粮食生产以10%的增长速度发展
x?1?10%?110%?1.1
预计到2010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
a1472??108.76?434
a8?a4x?618?1.14?618?1.4641?904.8138(万斤)
附页:常用公式
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结构相对指标 = 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比例相对指标 = 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
甲单位某指标值比较相对指标 = 乙单位同类指标值
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同的现象总量指标 强度相对指标 = 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实际完成数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 计划数
计划末期实际达到的水平水平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 = 计划规定末期应达到的m?x?xff?xm?x??x?x?x??f ?x ?f n
22(x?x)f?x2f?(?xf)2??(x?x)?f?f ?f n
?x?Z?x??P(1?P)?x??p???Z?pv? = x,nn, p
4P(1?P)nn?p?(1?))nN nN
Z2p(1?p)NZ2p(1?p)Z2?2n?,n?n?22?N?2p?Z2p(1?p)?x p
22NZ?n?N?2x?Z2?2
n?xy??x?yr?n?x2?(?x)2n?y2?(?y)2
n?xy??x?yb?n?x2?(?x)2yC?a?bx a?y?bx
q1p1??q1p0?Kq0p0?p1q11?p0q1 ?q0p0 ?q0p0 ?Kq1p1 ?q1p1??q1p0??q1p1?q0p0?q0p0?q1p0
?x??2(1?????
11a?a???a?an12n?1a?22a?n n?1 111(a1?a2)f1?(a2?a3)f2???(an?1?an)fn?122a?2f1?f2???fn?1
ana1a2a3ana?...?.c?an?1 b a0a0a1a2an?a0?(a1?a0)?(a2?a1)?(a3?a2)???(an?an?1)逐期增长量之和累积增长量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个数=逐期增长量个数
annx?nx?n?xa0a?a(x)n0
简答题
1.简述品质标志与数量标志的区别并举例说明。 P复习指导42+教材13
答:统计标志通常分为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两种。品质标志表明总体单位属性方面的特征,无法量化,其标志表现只能用文字来表示;如职工的性别、文化程度,企业的经济成份,产品品牌等。品质标志本身不能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只有对其标志表现所对应的单位进行汇总综合才能形成统计指标即总体单位总量。数量标志表明总体单体数量的特征, 其标志表现可以用数值来表示,即标志值. 如职工的年龄,工资,身高。数量标志可以直接汇总为统计指标。 2.简述什么是统计调查方案及包含的内容 p学习指导135
3.简述变量分组的种类及应用条件。P学习指导68
变量分组包括单项式分组和组距式分组。离散变量变动幅度小,分组可以选择单项式分组;如果离散变量的变动幅度较大,分组应该选择组距式分组;而对于连续变量只能用组距式分组
4.简述结构相对指标和比例相对指标有什么不同并举例说明P复习指导45
答:结构相对指标是以总体总量为比较标准,计算各组总量占总体总量的比重,来反映总体内部组成情况的综合指标。如:各工种的工人占全部工人的比重 、升学率、合格率等。 比例相对指标是总体不同部分数量对比的相对数,用以分析总体范围内各个局部之间比例关系和协调平衡状况。如:轻重工业比例、男女比等。
5.简述抽样误差的概念及影响其大小的因素。 p 复习指导34
答:抽样误差是指由于随机抽样的偶然因素使样本各单位的结构不足以代表总体各单位的结构,而引起抽样指标和全及指标之间的绝对离差。因此,又称为随机误差,它不包括登记误差,也不包括系统性误差。 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有:
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 样本的单位数; 抽样的方法;
抽样调查的组织形式。
6.简述指数的作用 P复习指导46
答:指数的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①综合反映复杂现象总体数量上的变动状况。它以相对数的形式,表明多种产品或商品的数量指标或质量指标的综合变动方向和程度②分析现象总体变动中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包括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和平均指标的变动受各个因素变动的影响程度分析;③利用连续编制的指数数列,对复杂现象总体长时间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7.举例说明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的特点。P复习指导48
答:时期数列是指由时期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每一指标值都是反映某现象在一段时间内发展过程的总量。时期数列具有以下特点:(1)数列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3)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大小与所包括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例如:某商场历年商品销售量,某企业历年工业总产值。
时点数列是指由时点指标构成的数列,即数列中的每一指标值反映的是现象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时点数列具有以下特点:(1)数列指标不具有连续统计的特点;(2)数列中各个指标值不具有可加性;(3)数列中每个指标值的大小与其时间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例如:某银行历年储户存款余额,某企业历年职工人数。 8.简述相关系数及相关的种类
9.举例说明单位标志与标志表现的区别
标志是总体中各单位所共同具有的某特征或属性,即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属性和特征的名称。标志表现是标志特征在各单位的具体表现,是标志的实际体现者。例如:“学生的成绩”是标志,而成绩为“90”分,则是标志表现
10.举例说明调查单位与填报单位的关系
调查单位是调查资料的直接承担者,报告单位是调查资料的提交者,二者有时一致,有时不一致。如,对某市工业企业生产经营情况调查,该市所有的工业企业是调查对象,而每一工业企业是调查单位,同时又是报告单位;又如对某市工业企业职工收入状况调查,该市所有工业企业的全体职工是调查对象,每一职工是调查单位,而每一工业企业是报告单位。 11.简述抽样调查的特点及优越性
12.什么是统计分布?包括那两个要素 二、计算分析题
(要求写出公式和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本题共50分)(计算参考作业及期末复习指导。) 1.根据所给资料分组并计算出各组
的频数和频率,编制次数分布表;根据整理表计算算术平均数. 例题:某单位40名职工业务考核成绩分别为:
68 89 88 84 86 87 75 73 72 68 75 82 97 58 81 54 79 76 95 76 71 60 90 65 76 72 76 85 89 92 64 57 83 81 78 77 72 61 70 81
单位规定:60分以下为不及格,60─70分为及格,70─80分为中,80─90分为良,90─100分为优。 要求:
(1)将参加考试的职工按考核成绩分为不及格、及格、中、良、优五组并编制一张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2)指出分组标志及类型及采用的分组方法;
(3)根据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4)分析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情况。 解答:
(1)该企业职工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 成 绩(分) 职工人数(人) 频率(%) 3 7.5 60以下 6 15 60-70 15 37.5 70-80 12 30 80-90 4 10 90-100 40 100 合 计
(2)此题分组标志是按“成绩”分组,其标志类型是“数量标志”; 分组方法是“变量分组中的组距式分组的等距分组,而且是开口式分组”;
3.根据考核成绩次数分配表计算本单位职工业务考核平均成绩。
xf3?55?6?65?15?75?12?85?4?95?x???77(分)f40?
4.分析本单位职工考核情况。
本单位的考核成绩的分布呈两头小,中间大的“钟形分布”(即正态分布),不及格和优秀的职工人数较少,分别占总数的7.5%和10%,本单位大部分职工的考核成绩集中在70-90分之间,占了本单位的为67.5%,说明该单位的考核成绩总体良好。
2.根据资料计算算术平均数指标;计算变异指标;比较平均指标的代表性。
例题:某车间有甲、乙两个生产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 15 15 25 38 35 34 45 13 要求:⑴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和标准差; ⑵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标准差的计算参考教材P102页. 解:
xf?x=?f乙15?15?25?38?35?34?45?132950???29.515?38?34?13100?8075?8.986100
?乙=2??x?xf??f
9.6V甲=??0.267x36
?V乙=?x?V甲?V乙8.986?0.304629.5
类似例题讲解:
甲、乙两个生产小组,甲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为36件,标准差为9.6件;乙组工人日产量资料如下:
日产量(件) 工人数(人) ?甲组更有代表性。
10-20 18 20-30 39 31 30-40 12 40-50 计算乙组平均每个工人的日产量,并比较甲、乙两生产小组哪个组的日产量更有代表性?
解答:
x乙xf?=?f15?18?25?39?35?31?45?122870???28.718?39?31?12100?8331?9.127100
?乙=2??x?xf??f?9.1279.6V=??0.32V甲=??0.267乙x28.7x36
?
V甲?V乙3.采用简单重复抽样的方法计算成数(平均数)的抽样平均误差;根据要求进行成数(平均
数)的区间估计及总数的区间估计。
例题1:某工厂有1500个工人,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出50个工人作为样本,调查其月平均产量水平,资料如下: 524 534 540 550 560 580 600 660 日产量(件) 6 9 10 8 6 4 3 工人数(人) 4 要求:(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t=2)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
解答: n=50, N=1500,t=2
(1)计算样本平均数和抽样平均误差
?甲组更有代表性。
x???xf?f?524?4?534?6?540?9?550?10?560?8?580?6?600?4?660?3502096?3204?4860?5500?4480?3480?2400?19805028000?50
(件) s (标准
=560
差
s
s=
1296?4?676?6?400?9?100?10?0?8?400?6?1600?4?10000?350?(x?x)?f2f??5184?4056?3600?1000?0?2400?6400?30000?5025640?512.8?32.4550计算重复
抽样的抽样平均误差:
s32.45??uxn50?4.59
(2)以95.45%的可靠性估计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和总产量的区间。 计算重复抽样的抽样极限误差: ?x?tux?2?4.59?9.18
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重复抽样的区间范围是: x??x?X?x??x
560?9.18?X?560?9.18 550.82?X?569.18
则,该厂工人的月平均产量区间范围是在550.82件至569.18件之间。 总产量为:550.82*1500=826230件 569.18*1500=853770件
该厂工人的总产量的区间范围是在826230件至853770件之间。
例题2:采用简单随机重复抽样的方法,在2000件产品中抽查200件,其中合格品190件. 要求:(1)计算合格品率及其抽样平均误差
(2)以95.45%的概率保证程度(t=2)对合格品率和合格品数量进行区间估计。 解答:
① 已知: n=200 N=2000 F(t)=95.45% t=2 合格品率: n1190?n200=95% p=
合格品率的抽样平均误差:
p?1?p?0.95?1?0.95??p???0.0154或1.54%n200??t?p?2?0.0154?0.0308 p 合格品率的区间范围:
下限=x??x?0.95?0.0308?91.92%
上限=x??x?0.95?0.0308?98.08%
即合格品率的区间范围为:91.92%--98.08%
合格品数量的区间范围为:91.92%*2000----98.08%*2000
1838 .4件~1961.6件之间. 4.计算相关系数;建立直线回归方程并指出回归系数的含义;利用建立的方程预测因变量的估计值。
例题:某企业上半年产品产量与单位成本资料如下: 月 产量(千件) 单位成本(元) 份 1 2 73 2 3 72 3 4 71 4 3 73 5 4 69 6 5 68 要求: (1)计算相关系数,说明两个变量相关的密切程度。
(2)配合回归方程,指出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变动多少? (3)假定产量为6000件时,单位成本为多少元?
解答: 回归方程计算表: xy 月产量单位成本xy2 2 y 份 x 1 2 73 4 5329 146 2 3 72 9 5184 216 3 4 71 15041 284 4 3 73 6 5329 219 5 4 69 9 4761 276 6 5 68 14624 340 6 25 21 426 73026148合9 8 1 计 xn=6 ?x=21 ?y=426 ?2=79
y ?2=30268 ?xy=1481
(1) 相关系数:
?xy?1y2?(?y)2n =-0.9090
说明产量x和单位成本y之间存在着高度负相关关系。见教材183 (2)设直线回归方程为yc=a+bx
x n=6 ?x=21 ?y=426 ?2=79
?x2?r?1?x??yn1?(?x)2?n
y ?2=30268 ?xy=1481
1?xy?n?x??yb?212x?(x)?n?= (1481-1/6*21*426)/(79-1/6*21*21)=-1.82
a?y?bx=426/6-(-1.82)*21/6=77.37 则yc=77.37-1.82x
在这里说明回归系数b的含义 ,即产量每增加1000件时,单位成本平均降低1.82元 . (3)假定产量为6000件,即x=6时,单位成本为: 则yc=77.37-1.82x =77.37-1.82*6 =66.45(元) .
即单位成本为: 66.45元.世面
2.根据企业产品销售额(万元)和销售利润率(%)资料计算出如下数据: n=7 ?x=1890 ?y=31.1 ?x2=535500 ?y2=174.15 ?xy=9318
要求: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多少?
参考答案:
(1) 确定以利润率为因变量的直线回归方程: Y=-5.5+0.037x
(2)解释式中回归系数的经济含义:
产品销售额每增加1万元,销售利润率平均增加0.037%.
(3)当销售额为500万元时,利润率为: Y=12.95%
5.计算综合指数及平均指数(加权、调和)并同时指出变动绝对值、计算平均数指数。
例题1:某企业生产两种产品的资料如下: 产 量q 单位成本p(元) 产品 单位 基期 计算期 基期 计算期 50 60 8 10 甲 件 12 14 乙 公斤 150 160 要求: (1)计算两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
解答:(1)计算两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总成本指数:
产品 单位 产 量q 单位成本p(元)
甲 乙 基期q0 50 件 公斤 150 计算期q1 60 160 基期p0 8 12 计算期p1 10 14 ?pq?pq1010?10?60?14?160600?22402840???129.09%8?50?12?150400?18002200总成本变动绝对额:
?pq??pq?2840?2200?6401100
(元)
(2)计算两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
产量总指数:
kq???pq?pq0010??8?60?12?1608?50?12?1502400?109.09"00 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成本:
?p0q1??p0q0?2400?2200?200(元)
(3)计算两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
单位成本总指数:
pq?k?pq?1p011?10?60?14?1608?60?12?1602840?118.33$00 由于单位成本而增加的总成本:
?p1q1??p0q1?2840?2400?440(元)
总结:以上计算可见: 通过指数体系分析如下:
总成本指数=产量总指数 * 单位成本总指数 ??pq?pq1010??pq??pq?pq?pq01100011
129.09% = 109.09% * 118.33%
总成本变动绝对额=产量变动绝对额+单位成本变动绝对额
?pq??pq?(?pq??pq)?(?pq??p11000100110q)1640= 200 + 440
可见,两种产品的总成本增加了29.09%, 增加了640元;其中由于产量增加了9.09%, 而使总成本增加了200元,由于单位成本增加了18.33%,而使总成本增加了440元。 类似例题讲解:
某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资料如下: 产 量 单位成本(元) 产品 单位 基期 计算期 基期 计算期 100 120 15 10 甲 件 45 55 乙 公斤 500 500 150 200 9 7 丙 台 要求: 计算三种产品单位成本总指数及由于单位成本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 (2)计算三种产品产量总指数及由于产量变动影响总成本的绝对额; (3)计算三种产品总成本指数及总成本变动的绝对额; 解答:(1)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总指数:
pq?k?pq?1p011?10?120?55?500?7?20015?120?45?500?9?20030100?115.33&100 由于单位成本而增加的总成本:
?p1q1??p0q1?30100?26100?4000(元)
(2)三种产品的产量总指数: ?kq???pq?pq0010??15?120?45?500?9?20015?100?45?500?9?15026100?102.96%350 由于产量变动而增加的总成本:
?p0q1??p0q0?26100?25350?750(元) 指数体系分析如下:
总成本指数=产量总指数*单位成本总指数
?pq??pq??pq?pq?pq?pq110110000011?301002610030100??253502535026100?118.7%?102.96%?115.33% 总成本变动绝对额=产量变动绝对额+单位成本变动绝对额
?pq??pq1100?(?p0q??pq)?(?pq??pq)1001101?30100?25350?(26100?25350)?(30100?26100)4750?750?4000
可见,三种产品的总成本增加了18.7%, 增加了4750元;其中由于产量增加了2.96%, 而使总成本增加了750元,由于单位成本增加了15.33%,而使总成本增加了4000元。 例题2.某商店两种商品的销售额和销售价格的变化情况如下: 销售额pq(万元) 1996年比1995年 商品 单位 1995年1996年销售价格提高(%)p1/po p0q0 p1q1 120 130 10 甲 米 40 36 12 乙 件 要求:
(1)计算两种商品销售价格总指数和由于价格变动对销售额的影响绝对额。
(2)计算销售量总指数,计算由于销售量变动,消费者增加(减少)的支出金额。 解答:
130?36166?q?p????116.64036?110.18?32.14?kq?p?1?10%?1?12%销售价格总指数=
由于价格上升支出的货币金额多:
1qp??11?kq1p1 = =166-142.32=23.68(万元)
(2) 销售量总指数=销售额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q1p1?q?p??1130?36?qp??k11120?40?116.64%?88.95%qp???
由于销售量减少,消费者减少的支出金额:
销售量变动绝对额=销售额总变动额-销售价格绝对额
=(166-160)-(166-142.32) =-17.68(万元)
类似例题讲解如下: 某商店商品销售资料如下: 商品 销售额(万元) 2003年比2002年价格升降类别 2002年 (%)p1/p0 2003年 75 -3 百货 50 34 5 食品 28 试计算零售商品销售价格指数和销售量指数; 由于价格降低消费者少支出的货币金额。 解答:
?q?p??kq?p???(1)销售价格指数=
销售量指数=销售额指数÷销售价格指数
?q1p1?q?p??1??????qp?????????11qpk????? ???=140.40% (2)由于价格降低少支出的货币金额
1qp??11?kq1p1 = =109-109.51=-0.51(万元)
????????????????????????????=99.53%
例题3:某商店三种商品的销售资料如下: 销售额pq(万元) 今年销售量 商品名称 基期 报告期比去年增长% k=q1/q0 p0q0 p1q1 150 480 8 甲 200 240 5 乙 400 450 15 丙 试计算:
⑴销售额指数及销售额增加绝对值。
⑵销售量指数及由销售量变动而增加的销售额。 商品销售价格指数.
?q1p1?1170?156%qp750解答:(1)销售额指数=?00 ?q1p1??q0p0?1170?750?420(万元)
?Kp0q0?150*108%?200*105%?400*115%?832/750?110.93%pq750(2)销售量总指数=?00 由于销售量增长10.93%,使销售额增加: ?Kp0q0??p0q0?832?750?82(万元)
6.根据资料计算序时平均数(总量指标及相对、平均指标动态数列);根据资料利用平均发展速度指标公式计算期末水平。
例题1:某商店1985年商品库存资料如下: (单位:万元) 1月1日: 5.2; 7月3l日: 3.6; 1月31日: 4.8; 8月3l 日: 3.4; 2月28日: 4.4; 9月30日: 4.2; 3月31日: 3.6; 10月 31日:4.6; 4月30日: 3.2; 11月30日: 5.0;
5月31日: 3.0; l2月31日: 5.6。 6月30日:4.0;
根据上述资料,计算各季度平均库存额和全年平均库存额。
解:根据
5.23.6?4.8?4.4?223得:第一季度平均库存额==4.5万元
第二季度平均库存额=3.3万元 第三季度平均库存额=3.7万元 第四季度平均库存额=4.8万元
4.5?3.3?3.7?4.84全年平均库存额==4.41万元。
例题2:某企业总产值和职工人数的资料如下:
3 4 5 月 份 1150 1170 1200 月总产值(万元) 6.7 6.9 月末职工人数(千人) 6.5 试计算该企业第二季度平均每月全员劳动生产率(元/人) ac?b 解:根据公式
?a?1170?1200?1370?1246.67a?n3 (万元)
aa1?a2???an?1?n2a?2n?1 6.57.1?6.7?6.9?2?6.8b?24?1 (千人)
第二季度月平均全员劳动生产率为
1246.67c??183.336.8 (万元/千人)
aa1?a2???an?1?n2a?2n?1
6 1370 7.1 =1833.33(元/人)
例题3:某地区历年粮食产量资料如下: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年份 300 472 560 450 700 粮食产量 (万斤) 要求:(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2)计算1995年-1999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 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3)如果从1999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05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解答:
(1)计算各年的逐期增长量、累积增长量、环比发展速度、定基发展速度; 计算结果如下表: 1995 1996 1997 1998 1999 时间 560 450 700 粮食产量(万斤) 300 472 172 88 -110 250 逐期增长量(万- - 172 260 150 400 斤) 157.3 118.6 80.4 155.6 累计增长量(万157.3 186.7 150 233.3 斤)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发展速度 (%)
(2)计算1995年-1999年该地区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和粮食产量 的年平均发展速度;
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量=( 700-300)÷4=100(万斤)
an700n?1?4?1?1.24?1a0300粮食产量的年平均增长速度==24%
(3)如果从1999年以后该地区的粮食产量按8%的增长速度发展,2005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将达到什么水平?
2005年该地区的粮食产量:
x?700?(1?8%)?61586.87(万斤)
正在阅读:
《统计学原理》试题及答案07-10
项目二饲料及其加工利用名词解释1饲料凡能够为动物提供所需12-01
教科版四年级品德与社会下册各单元期中期末试卷2(附答案)04-20
网络工程和网络管理-华南理工大学作业11-25
美丽的张家界08-26
高音提琴课程教授教养现状 如何改动高音提琴课程教授教养现状03-30
自清洗网式过滤器操作使用说明书 - 图文11-05
联想的全球化战略09-14
二数上个性教案 定2 - 图文03-06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统计学
- 试题
- 原理
- 答案
- 2010年高考试题 - 理综物理部分(新课标卷)解析版 - 图文
- 通信基础知识
- 一份全面的婚礼策划书-精品文案范文
- 治疗高血压的27个绝密偏方
- 1、通风设施工岗标及考试题库
- 一个平凡的环卫工人
- 北师大课标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5.6 利用三角形全等测距离
-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营业管理部
- 溪山幽居图
-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调试)方案报审表
- 《玉篇直音》初考
- 2018-2017学年度第二学期七年级下册生物科教学计划
- 2013年妇产科科内质控小组自查分析
- PADS知识问答
- 2019最新版本中考物理难题错题大全汇总及答案解析883584
- 加强项目宣传报道工作的思考与实践
- 2007年供应保障部总结
- 第二轮复习哲学试题
-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总结得真的很好)
- 广场绿化工程监理实施细则(质控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