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一年下册教案(全册)

更新时间:2024-06-30 15:2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心小学校一年数学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第1课时 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形、三角形和圆以及正方形的形状,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2.培养学生初步发展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让学生明白长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点。 教学难点:

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进行简单区分判断。 教学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积木、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喜欢搭积木吗?你能说出这些积木的形状吗?

你有什么方法能在纸上得到这些立体图形的“面”呢? 2、探究新知:

(一)画一画,揭示概念。 1.出示长方体积木。

这个长方体的面是什么形状的?

老师用长方体积木在黑板上画一个长方形。

2.以小组为单位,利用实物学具,照老师的样子沿着物体表面的边缘画出图形。

3.把小组中画得好的图形进行整理,投影展示,并给这些图形起个名字。 4.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课件显示“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的一个面——长方形。用同样的方法抽象出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

(二)仔细观察,感知特点。

1.自己观察,两人互说自己的感受和发现。

2.汇报交流:长方形有的边长,有的边短。正方形是4条边一样长。三角形有三个角,三条边。平行四边形有四条边。圆是没有角的……

3.易错提醒。

4重点区分圆和球。 5.记忆想象。

让学生闭上眼想一想这四种图形的样子。(老师说图形名称,学生想)

6.出示大小和颜色不同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让学生辨认。

三、知识应用:

1.拼成的图形中没有用到那种图形?请在下面画对号。 2.交通标志的表面是什么形状?

第1页共85页

3.身边哪些物体的面是你学过的图形? 4.用平面图形画一幅自己喜欢的画.

5.用哪个物体可以画出左边的图形?请把它圈起来。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又认识哪几位新朋友,它们有什么特点? 板书设计:

认识图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圆 三角形 平行四边形

第2课时 拼一拼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3页。 教学目标:

1.通过拼一拼的活动,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五种基本平面图形的特征,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2.通过拼摆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观念。 3.积累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之美,培养与同学之间的交往、合作意识,在动手动脑偶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教学重点:

通过操作,进一步认识五种平面图形,建立空间观念。 教学难点:

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 教学准备:

教学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剪刀。 教学过程:

一、复习新知:

说出平面图形的名称。 二、探究新知:

1.认识平行四边形。 2.美丽图案欣赏。

3.试着将长方形对折?说出你的折法,你发现了什么? 4.猜一猜,正方形的边会有什么特征?三角形?圆呢?

5.两个同样的长方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同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什么图形?分别用几个三角形?

6.拼一拼,想一想,拼成的图形像什么? 7.易错提醒。 三、知识应用:

1.用4个绿色直角三角形和4个黄色三角形,拼一拼。 2.将一张正方形纸对折剪开,你能发现什么? 3.平面图形拼组的图案。

4.看图想一想:缺了几块方砖?

第2页共85页

5.折一折,“4”的对面是几?

6.把一张长方形纸剪成大小相等的两块,你能想出几种剪法?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图形的拼摆,说一说你的收获。 板书设计:

拼一拼 拼图形

第3课 用七巧板拼图形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会用七巧板拼出不同的图案,加深对“七巧板”的认识、了解。 2.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3.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想象力,培养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利用七巧板拼出不同形状的图案。 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协作精神与合作意识,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学准备:

课件、七巧板拼图。 教学过程:

一、 欣赏导入新课:

课件依次展示七巧板拼出的动物图案。

猜一猜这节课谁将和我们共同学习,它们是谁呢? 这些小动物的图案是由什么拼成的呢? 让我们来仔细地看一看。 二、初步感知:

(一)你们知道它为什么叫七巧板吗? (二)认识七巧板

1.认一认:

你能叫出七巧板中每个图形的名字吗?

要想和它成为朋友,就必须更进一步地了解它。 2.看一看:

观察七巧板中的三角形,它们有什么特点?你有什么发现?和你的同桌说一说。

发现:2个大三角形,2个小三角形,1个中等的,2个大三角形一样大,2个小三角形一样大。

三、动手操作:

1.为什么七巧板中有一个”巧“字?只要大家开动脑筋,七巧板就会不停地”变“,想不想试一试。

动手拼三角形,长方形。

2.把散落的“七巧板”复原,拼成一个正方形。 3.根据图形拼一拼“守株待兔”的故事。

第3页共85页

4.挪动正方形中的两块,把它变成一个三角形。 挪动三角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长方形。 挪动长方形中的一块,把它变成平行四边形, 6.在七巧板拼成的图形下面打对号。 7.七巧板变变变。 8.七巧板打比拼。

以小组为单位,发挥想象力,用七巧板设计一幅作品,并给它起个好听的名字。

4、课堂总结: 简介七巧板的由来。

你们觉得七巧板有趣吗?你想对七巧板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用七巧板拼图形

三角形 正方形 平行四边形

第二单元 20以内的退位减法 第一课时:十几减9的减法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8—10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新年游园会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2.让学生通过小组和全班同学的交流、合作,体验到十几减9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培养学生数学交流的能力和合作的意识。

3.让学生通过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体验到成功解决数学问题的喜悦。 教学重点:

1.初步了解“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自己探究出多种计算方法。

2.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 教学难点:

能够运用“想加算减法”和“破十法”来计算十几减9,探索多种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玩游戏吗? 1. 在图中你都看到了什么?

2. 图中一共有多少条金鱼?你是怎么知道的? 3. 6+7得多少?你是怎么算的?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第4页共85页

谈话引入:你平时下课玩什么游戏,做什么活动?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小朋友都在做什么? (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师:从图中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能到前面边指边说吗?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老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15-9)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十几减9.(板书课题) (二)反馈监控,暴露资源 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探索。 1.分组探究

师:你能列算式解决一下吗?四人小组学习研究。 2.汇报探究成果

数数:你能到前面,对着图边指边

数吗?

摆:

想加算减:9 + 6 = 15 15 - 9 = 6 连减:15-5-4=6 (1)5和4哪儿来的?

(2)为什么把9分成5和4?

(3)你能借助学具摆一摆说明你的想法吗? 破十法:10-9=1 5+1=6 (1)为什么先用10减9?

(2)10-9所得的1为什么还要和5相加?谁也是用这种方法算的?你能再说说吗?

小结:15-9,个位的5不够减9,用10减9,10-9=1,1再加5等于6。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 摆一摆,算一算。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 圈一圈,算一算。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1)结果是多少?

(2)为什么这么圈?

(3)十几减9的题还有哪些?你能把它说出来并且直接计算出结果吗? (4)仔细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5)为什么后一道题的差比前一道题的差多“1”? 3.看图解决问题 四、课堂作业

第10页“做一做”第3题。 五、课堂总结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十几减9,你发现十几减9里藏有什么小秘密吗? 学生谈收获。 板书设计:

第5页共85页

十几减9的减法

15-9= 6 16-9= 7 13-9= 4 14-9= 5 11-9= 2 18-9= 9 17-9= 8 12-9= 3

第二课时:十几减9练习课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1、1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数感及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优良品质。

3.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够用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新旧对比,总结算法 9加几练习:

1. 怎么算得这么快,能说说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算的吗? 2. 用破十法算的时候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 二、多种练习,巩固算法

(一)一图两式,揭示加减法之间的联系

1.仔细观察这幅图,你都知道了什么? 2. 你能提个问题,并列式解答吗?

3. 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吗?

4. 如果十几减9不会了,我们可以借助什么来思考呢? (二)送信游戏,巩固算法

用你喜欢的计算方法帮小鸽子把信送到相应的房子里。 (三)明确算理,解决问题

1.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第6页共85页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 (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3. 明确算理、解决问题 (1)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2)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知道哪些信息? 3、作业设计

1.完成P11页练习一的第5题。

2.完成P12页练习一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第三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13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口算卡片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1、游戏引入,唤醒旧知 1.击鼓传花游戏 2.动手试一试

二、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一)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出示例2:

(1)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2)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3)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

要求“还剩几个”你能解答吗?

12—8=4 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二)自主探究,暴露资源

这个4是怎么得到的啊?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的小朋友 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1. 都是去掉8个风车,他们的去掉方法一样吗? 2. 谁听明白了,能再说说吗?

3.能把你们的过程用一个算式表示出来吗?

小结:看来我们既可以用10减8,再加个位上的2, 也可以先减去个位上的2,再减去剩下的6。

第7页共85页

问题:这道题还有其他的计算方法吗?

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几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其中第一种方法比较快,它采用的是“想加算减”的思考方法。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也可以采用这种思考方法。

(三)同桌互查、巩固算法

同桌互相出两道关于十几减8的题,并说出自己是怎么算的。 三、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1. 圈一圈,算一算。完成P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1)结果是多少? (2)为什么这么圈?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P13页“做一做”的第二题。 (1)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照样子再出三组题吗?说给同桌听一听。 3. 看谁算得快。

算得快的同学,你有什么窍门吗? 四、课堂作业

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5、课堂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十几减8

12 — 8 = 4 12 — 8 = 4 想:8+( 4 )=12 10 - 8 = 2

12 — 8 = 4 2 + 2 = 4 想加算减 破十法

第四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意识。

3.初步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破十法”、“想加算减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3捆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第8页共85页

一、复习 1.口算。

12-8= 12-9= 3+8= 14-8= 4+9= 15-8= 16-8= 17-9= 2.导入新课。

课件动态显示(或挂图)例3。图中有什么?(小朋友和金鱼)两个小朋友都给大家提出了问题?你们能解决吗?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3。 (1)出示例3。

要解决小朋友们提出的问题,应该怎样列式呢?为什么这样列式? (用减法计算,已知总数和其中的一部分,求另一部分用减法计算) 列式:13-7= 13-6=

(2)如何计算呢?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学生在回答前也可以在小组里互相说一说,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方法。 ①依靠摆学具(如小棒),算出答案。 ②看图,用点数的方法算出答案。 ③用“破十法”算出答案。

先用13中的10减去7,等于3,再把3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6,所以13-7=6,红的有6条。

同理:先用13中的10减去6,等于4,再把4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7,所以13-6=7,黑的有7条。

④想加算减,算出答案。

因为看到这两个减法算式,可以同时想到一个加法算式,即7+6=13,13-7=6,13-6=7,所以可以这样算出差。

学生在汇报过程中,老师重点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做有针对性地指导。让学生多说一说,多摆一摆。

2.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老师巡视,集体订正) 3.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这3组算式)

老师追问:看到这组算式,你还能想到哪些算式呢?(还可以想到:8+5=13 13-5=8 13-8=5等)

4. 教材第14页的“做一做”第3题。 学生继续巩固“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第9页共85页

1. 口算。

12-6= 13-6= 15-7= 14-6= 12-7= 14-7= 15-6= 15-9= 2. 在8+9+

里填上适当的数。

=12 9+=12 4+

=16 =11

=15 6+=15 5+

3.一(1)班有14名同学参加校冬季运动会。

板书设计

十几减7、6

方法:“破十法”“想加算减法”“连续减法”“点数法”等,其中“想加算减法”最简便。

第五课时

教学内容

十几减7、6的练习及练习三的第5题~第10题 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进行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多样性。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第10页共85页

教学重难点

熟练、正确地口算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8+4= 7+9= 7+6= 9+3= 6+5= 16-9= 13-6= 12-9= 11-5= 12-7= 13-7= 12-6= 11-6= 12-8= 16-7=

2.口算接力。

小组内合作完成,每人做一道题,其他同学进行判断,看一看哪个小组合作得最好。(通过学生交流,解决问题)

(1)7+8-6= 5+10-6= 10-9+9= 16-7+8=

(2)10-2+9= 4+3+9= 14-7+5= 10+5-6= 3.看图说图意,再列式计算。 (1)

说一说,上图是什么意思?怎么列算式?

)生回答:16-8=8 ,教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甲:用“破十法”算,把16分成10和6,10减8等于2,2再加6等于8,所以16-8=8。

学生乙: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算,因为8+8=16,所以16-8=8。

学生丙:还可以这样想,先从16中减去6得10,再从10里面减去2等于8,所以16-8=8。

(2)

说一说,上图是什么意思?怎么列算式? )生回答:14-7=7教师问:你是怎么想的?

学生甲:用“破十法”算,把14分成10和4,10减7等于3,3再加4等于7,所以14-7=7。

学生乙:用“想加算减”的方法算,因为7+7=14,所以14-7=7。 学生丙:还可以这样想,因为14-4-3=7,所以14-7=7。 三、课堂练习

1.练习三的第5题。 2.练习三的第6题。

第11页共85页

3.练习三的第7题。 集体订正,让学生说一说理由。 4. 4 12698396 8 157423210 5.练习三的第8题。先说题意,再列式计算。 6.练习三的第10题。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能用一个算式表示吗?你还能想到什么? 板书设计 16-8=8 14-7=7 412 第六课时 教学内容 十几减5、4、3、2,教材第1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及算理。 2.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初步掌握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 教学难点 掌握“破十法”。 教学准备 3捆小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9 8 7 6 第12页共85页

693869 8 157423210 1.填一填。

15- =

二、探究新知

1. 教学例4。

(1)板书:12-5=

12-4=12-3=

11-4= 11-3= 11-2=

老师:我们已经学习过十几减9、8、7、6,计算十几减9、8、7、6的方法有哪些呢?

生1:“破十法”。

师:怎样运用“破十法”计算13-9呢?

生:先用13中的10减去9等于1,再把1和13中的另一部分3合起来就是4,所以13-9=4。

生2:“想加算减法”。

师:怎样运用“想加算减法”计算11-8呢? 生:因为8+3=11,所以11-8=3,11-3=8。

师:怎样运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计算上面两组算式呢? (2)举例计算12-5=

①用“破十法”计算。

先用12中的10减去5,等于5,再把5和12中的另一部分2合起来就是7,所以12-5=7。

②用“想加算减法”计算。 因为5+7=12,所以12-5=7。

第13页共85页

(3)如何计算其他几道算式呢?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 ①计算12-4=。

老师指名让学生回答。学生边回答,老师边有序地把各种解法的思维过程排列出来。

②计算其他几道算式。

学生自己算,老师巡视,注意发现不同的算法。然后统一订正,老师给出答案。 2. 教材第17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老师统一订正) 三、课堂练习 1. 口算。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4-4= 11-2= 11-3= 11-8= 11-7=

2. 连一连。

12-7 11-3 11-2 13-8 15-8 13-4 16-8 11-4 3.教材第17页思考题。

第七课时

教学内容

十几减5、4、3、2练习课,练习四第4、第5、第8题~第10题。 教学目标

1.运用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巩固十几减5、4、3、2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有针对性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教学准备

口算卡片,数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7-8= 7+8= 13-6= 12-7= 14-5= 8-7= 9+8= 18-9= 7+4= 14-4= 13-4= 13+7=

2.用3、8、11写出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3.

第14页共85页

二、课堂练习 1.做减法。

2.你能写出多少个得数是“6”的算式? 3.在○里填上“+”或“-”。

7○7=14 16○8=8 9○5=14 15○8=7 9○7=2 4○7=11 13○5=8 18○8=10 15○6=9 4○3=7

4.在○里填上“>”“<”或“=”。

13-7○6 14-9○2+4 6+9○18-4 5+7○10 16-○16-8 7+7○7-7 13-8○8 12-8○0+4 13-4○4+3 15-6○8

三、思维训练

1.( )-8<5, 里最大可以填几?

2. 14-( )>5, 里最大可以填几?最小可以填几? 板书设计

3+8=11 11-3=8 8+3=11 11-8=8

第八课时 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0页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注重引导学生利用数学思想和方法观察生活中的现象,初步感受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3.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交流中养成倾听他人想法以及尊重他人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分清给出的已知条件中,哪些是解决问题需要的,哪些已知条件是多余的。

教具准备:课件、口算题卡。

第15页共85页

2.教材第25页第5题。

(1)让学生看图,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三、布置作业:

1.教材25页练习六第4题。 2.教材26页练习六第6题。 板书设计:

整理和复习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7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根据给定的标准或自己选定的标准进行分类,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和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2.使学生经历简单的数据整理过程,能够用自己的方式呈现分类结果。 3. 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整理。 教学重难点:

掌握选择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体会分类整理的意义 (一)书架

问题:如果要看《365夜故事》,你更愿意从哪个书架上找?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二)桌面

问题:看到这两个桌面,你有什么想说的?

揭示课题,生活中把一样的东西放在一起就叫分类。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分类与整理。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

二、分类计数,认识象形统计图 (一)借助情境,进行分类

有这么多气球,可以怎样分类呢? (二)选定标准,分类计数 (三)动手操作,表示结果 问题: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把分类和计数的结果清楚地表示出来吗?(提示:可以画一画、写一写,也可以摆一摆。) 问题:还有不同的表示方法吗? (四)认识象形统计图,读图回答问题

介绍:像这样画出的图,可以称为象形统计图。

第21页共85页

问题:哪种气球最多?哪种气球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五)研讨其他标准 问题:还可以怎样分?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分一分

问题: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可以怎样分类呢? 完成:

1. 按水果的种类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 2. 按卡片的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填一填。 (二)游戏:分扑克牌

问题:仔细观察,你想怎样分类呢? 完成:1. 想一想,动手分一分.

2. 试着整理分类的结果。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分类与整理的方法,知道了可以根据物体的颜色,形状来分类,在生活中,我们给物体分类时常根据不同标准,比如:物体的大小,用途……只要大家说出适当的理由,我们都可以对物体进行分类。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29页练习七,第1题;

第30页练习七,第3题。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

按形状分:球形的气球(5个)

心形的气球(4个)

长形的气球(3个)

按颜色分:红色(3个) 黄色(3个) 蓝色(6个)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28页例2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学会自主分类,并会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

2. 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计数的方法,并会表达分类计数的结果。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

按不同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问题:

1. 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 2. 这些图形可以怎样分类呢?

第22页共85页

完成:1. 按形状分一分,在教材上涂一涂。

2. 每种图形各有几个?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按一个标准进行分类,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分类”。(板书课题:分类)

二、分类计数,认识简单统计表 (一)借助情境,按不同标准分类

问题:1. 分两组做游戏,他们可以怎样分呢? 2. 数一数每组各有几人? (二)分类计数,填写简单统计表

小组交流。 要求:说说你是怎么分的,再听听别人是怎么分的。 我们可以把数的结果填写出来。 (二)认识简单统计表

介绍:刚才我们把分类的结果整理出来了,大家一起填写的表格就是简单的统计表。

问题:观察两个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四)分类整理,巩固认识

问题:1. 还可以怎样分?按照想法填写统计表。

2. 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 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一)分类整理下面的图形

问题:1. 如果把这些图形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2. 请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二)动脑筋,做一做 问题:

1. 如果把全班同学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2. 你能在表中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吗? 3. 观察统计表,你都知道了什么? 4.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5. 想一想,还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6. 观察统计表,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

四、总结 上节课我们学了用一种方法分类,今天我们进一步学习了按不同标准分类。分类时的关键是找到不同的地方。

五、课堂作业

作业:第31页练习七,第5题、第6题;

第32页练习七,第7题、第8题。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1)

分类:按性别分:男6人 女6人

按年龄分:大人8人 小孩4人

第23页共85页

《分类与整理》教学设计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练习七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分类的方法,并能对分类的结果进行简单整理。

2.学生通过分一分,看一看,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养成有条理的生活习惯。 教学重点:

掌握分类的方法,在具体分类过程中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教学难点:

会将物体进行分类。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基础练习

引入:前两节课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分类方法,你还记得吗?可以怎么样快速的将物体进行分类呢?揭示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复习一下分类与整理。

板书课题:分类与整理复习 (一)把车涂上颜色

(二)按树叶的种类分一分,再涂一涂、填一填 二、巩固练习

(一)给这些动物分类 问题:

1. 将这些动物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把分组的结果表示出来 2.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二)分类整理下面的小动物 根据统计的结果回答问题

1. 喜欢什么动物的人数最多? 2. 喜欢哪两种动物的人数同样多? 3.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根据上图填写下表。 (三)给这些同学分类

问题:1. 按不同的活动分一分,填写下表。 问题:2. 如果分成两组,可以怎样分? 问题:3. 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4.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三、应用练习

整理一下自己的书包。 四、课堂作业

本单元结束了,你想说些什么? 板书设计

分类与整理复习

分类:

第24页共85页

1.给定标准分类。 2.自选标准分类。

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第一课时100以内的数和数的组成

教学内容:

教材第33~35页的主题图、例1、2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⒈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个一是一十,10个十是一百,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⒉通过操作、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 100以内数的意义。 ⒊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合作、交流、互助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使学生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知道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教学难点:

接近整十数的数法。(正确数出几十九后面的一个整十数。) 教具、学具:

课件(百羊图、百球图)。数数用的小棒和花生。 教学过程:

一、演示百羊圈,引入新问题,激发数数兴趣

1.师:蓝蓝的天,绿色的大草地,小朋友玩得多高兴啊!

看,山坡上下来一群羊,有几只?又来了一群,又是几只?这两群羊共几只?20是几个十?

学生观察回答上述问题。 2.又下来一大群羊。

师:羊真多啊!有多少只?我们来估计一下,现在草地上有多少只羊。说一说自己估计的结果。

3.师:我们的估计对吗?怎么办?可以数一数。你会数吗?今天我们来学习数100以内的数。(揭示课题)

二、操作、交流,学习数100以内各数 ⒈实物数数。

1 师: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小袋花生米和一捆小棒,它们的数量都和小羊的只数一样,数一数花生米有几颗,小棒有几根,就知道小羊有几只了。

第25页共85页

四人小组,两个人数花生米,两个人数小棒,互相帮助,互相交流,尽量用两种以上的数法来数。(边数边和小组内成员说说怎么想的。)。

2 四人小组合作数数活动汇报,你是怎么数的?(有多种数法,可以指名进行实际操作。) ⒉讨论。

⑴师:刚才,有的小朋友是这样数的:每数10个放一堆或10根捆成一捆。 谁愿意用小棒再来演示,让全班都能看清楚?

⑵师:过去,我们知道10个一是一十,从刚才的数,我们又知道了什么? 板书: 1根 10根 100根 ⒊引导学生一十一十地数到一百。

⑴师:数100以内的数,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从一数到一百,也可以十个十个地数,数了10个十就是一百。

学生数10捆小棒:一十、二十、三十……九十、一百。

3 数百羊图。一只一只地数,再十只十只地数。(同桌一个人数另一个人监督。)

⑶抢答:一十一十地数,三十前面是( )十,三十后面是( )十。 八十前面是( )十,八十后面是 ( )十。

⑷指名数:一十一十地数, 从一十数到一百; 从三十数到七十, 从六十数到一百。

三、接近整十数的数法

⒈请大家从学具盒里拿出21根小棒,要求摆完一看就知道是21根。 组织学生交流、展示,结合学生作品适时追问:能一下子就看出是21吗?他请了谁来帮忙?

⒉继续追问:21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在数数中完成例2的教学。 在21的基础上继续一根一根地数出100根小棒。

(当数到29时停下来追问:29添一是多少?并将新数的10根捆成一捆。再让学生说说30的组成。再继续数数,同样处理:35的组成,39添一, 39、46由什么组成,70里面有几个十。)

⒊练习从五十七数到六十三,再接着数到七十二。 (注意渗透组成知识,注意是否每数满十根捆成一捆。) ⒋不摆小棒,一个一个地数:

从七十八数到八十八,再数到一百。(同桌轮流数,再指名数。) 回答:七十九、八十九、九十九的后面各是几? 四、练习活动 ⒈数夹子

⒉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说组成。 ⒊猜数

第26页共85页

⒋填空 五、练习活动 ⒈练习七第1题。

⒉练习七第3题。 四人小组每人说一道。

⒊练习七第2题。 先估计一下,有多少个球,再数一数,有多少个球。 你的估计差不多吗?你是怎样数的?怎样数比较快? 六、小结

师:说一说,你今天学会了什么?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认识 10个一是十 10个十是一百

一个两位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第二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教材第36页内容及练习八的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⒈初步理解数位的意义,知道几个十就在计数器上的十位上用几个珠表示,几个一就在计数器的个位上用几个珠表示。

⒉掌握100以内数的读、写方法,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读、写。 ⒊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掌握读数与写数的方法,能正确读写出100以内的数。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⒈出示一捆和一根小棒:谁能说说这是多少根小棒,你是怎样看出来的? ⒉请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11这个数,再说说自己的想法。 ⒊请学生写出11这个数,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写的。

⒋导入新课:上学期我们借助小棒和计数器认识了2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继续借助小棒和计数器来认识100以内的数。

二、探究新知

⒈课件出示教材36页例3情境图。

第27页共85页

在100以内数的认识中,我们已经学会了数数。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些纽扣(出示纽扣喷绘图),有黄色、蓝色和红色。看看,这三种颜色的纽扣分别有多少粒呢?

教师随着学生的发言适时板书: 黄色纽扣:四十粒 蓝色纽扣:二十七粒 红色纽扣:三十三粒 ⒉提出问题,揭示课题。

⑴提出问题:刚才在“数”的过程中,得到了“四十、二十七、三十三”这三个数。这些数都比20大,又都是100以内的数,它们又该怎样读?怎样写呢?

⑵揭示课时课题: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100以内数的读、写。(出示课题) ⒊教学两位数的读写。

⑴引入:以前我们能用小棒,还能在计数器上表示20以内的数。现在同学们能用小棒、能用计数器来表示这些数吗?

⑵教学“四十”的读、写。

学生先用小棒摆一摆,然后在计数器上表示出“四十”。(在学生汇报过程中教师强调为什么在十位上要拨四颗珠子。)

教学“四十”的写法:先在十位上写4,表示4个十;然后在个位写0。 教学“四十”的读法:因为有四个十,所以读作“四十”。

拓展:如果有五捆小棒,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呢?这个数又该怎样写?怎样读呢?

小结:有“几个十”就要用几捆小棒来表示,在计数器的十位上就要拨几颗珠子。写数的时候,有几个十就要先在十位上写几,再在个位上写0。

⑶教学“二十七”的读、写。

“二十七”这个数又该怎样用小棒表示呢?教师随学生的发言适时出示小棒图。

学生在计数器上表示出“二十七”。

教学“二十七”的写法:先在十位上写“2”,表示2个十;再在个位上写“7”,表示7个一。

教学“二十七”的读法。(强调读的时候,同样是先从十位读起。) ⑷教学“三十三”的读写。

借助课件将“三十三”用小棒表示、并在计数器上表示出来。 教学“三十三”的写法。

思考: 两个“3”的意思一样吗?同桌互相议一议。

讲述:看来同样都是数字“3”,放在不同的数位上表示的意思就不一样。十位上的“3”表示3个十,个位上的“3”表示3个一。

教学“三十三”的读法。

第28页共85页

⑸对比发现,读数和写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材37页1题。

生生互动,一人在数位表中摆出数,另一人读出这个数。重复数次,练习读数。

2.完成教材37页2题。

观察计数器上的珠子在哪个数位上,应该写几,并记住哪一位上一个计数单位也没有,要用0占位。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内容,谁能有条理地把这些内容说一说? 五、布置作业 教材39页6、7题。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读写

写数:先写几个十,写在十位; 再写几个一,写在个位。 读数:从高位起,是几就读几。 十位读几十,个位读几。

第三课时100以内数的读写

教学内容:

教材第37页内容及练习八部分习题。 教学目标:

⒈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

⒉知道个位、十位、百位的名称,知道数位的排列顺序。进一步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⒊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⒈理解数位、计数单位等概念。

⒉区分“数位”与“位数”,“数位”与“位置”。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猜数游戏:复习100以内数的读写 二、学习新知 ㈠100的读写

⒈观察纽扣图,数一数一共有多少粒纽扣,并说一说怎样数更快捷。

第29页共85页

⒉用小棒表示100,想一想怎样表示能很快看出是100。(一捆一捆地摆,摆出10捆)

⒊师生合作在计数器上拨出100。

⑴在计数器的个位上一颗一颗地拨,拨9颗珠子后问:再拨一颗是几颗?10个一是多少?怎样在计数器上表示?(学生回答后继续拨珠子)

⑵在十位上一颗一颗地拨,拨9颗珠子后问:这9颗珠子表示多少?再拨一颗表示多少?10个十怎样用计数器上的珠子表示?(10个十是一百,应该在百位上拨一颗珠子)

③怎样写出100这个数?怎样读呢? 学生回答后师在数位表下面板书100,并写出100的读法,全班齐读。

对比小结:100以内的数在读和写时,你发现什么相同的地方了吗? ㈡学习数位顺序表。

⒈提问:100是几位数,含有哪几个数位? 引导学生明确:100是三位数,含有个位、十位和百位。

⒉观察数位顺序表,看看这几个数位是怎样排列的,每个数位上的数字表示什么含义。 (同桌之间先互相说一说,然后全班汇报)

小结: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个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一;第二位是十位,十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十;第三位是百位,百位上是几就表示几个百。

㈢小结读数和写数的方法。

回顾读数和写数的过程,归纳读写100以内数的方法。 小结: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三、巩固练习,拓展提高 1.填空

2.教材40页10题

学生同桌互相说一说数数的过程再分享方法“可以两个两个、五个五个、十个十个地数。

巩固“10个十是一百”。 四、全课质疑,总结。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读写

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

第二位是十位, 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和写数都从高位起。

第30页共85页

第四课时 100以内数的顺序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1页。 教学目标:

1.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问题。 2.进一步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

3.进一步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能进行简单的交流,培养学生探究的乐趣,发展学生思维。

教学重点: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运用100以内数的顺序解决一些简单问题。 教学难点:探索100以内数目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百数表。 教学过程:

一、自主探索,整理百数表

(一)激趣。(课件出示教材上的百数表)

今天,数学王国里特别热闹,数字娃娃们正排着队要举行运动会呢!仔细观察一下,这些数字娃娃是怎样排队的?

学生之间相互说一说。 (二)完整填写百数表。

师:队伍里还有不少位置是空着的,你知道是哪些数字娃娃还没赶来吗? 学生一边数数一边填写书上表格。 填完以后,看着百数表把数顺序读一读。 师:这是一张完整的百数表,从1排到100。 再集体读读百数表。 二、小组合作,探索规律

(一)探究整体规律。(课件展示填写完整的百数表)

1.师:请你横着选几个数,分别顺次读一读,说说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教师课间巡视,参与交流。

集体反馈:横着看,在同一行数里,左边九个数十位上的数是相同的;各位上的数依次分别为1、2、3……9;最右边的一个数是整十数,它十位上的数比左边九个数十位上的数要多1;横着看同一行数中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

2.启发:再竖着选几排数分别顺次读读,议议,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交流。

集体交流:竖着看,在同一排数里,个位上的数都相同;十位上的数依次为1、2、3……9;竖着看相邻的两个数相差10。

再次启发:你还能斜着看,找到更多的规律吗? 学生活动,交流。

揭示“魔术框”里的秘密。(课件展示几种不同形状、大小适宜的魔术框)

第31页共85页

操作课件:教师用“田”字形的魔术框到百数表中框出四个数。

师:请仔细读一读框里的每个数,横着、竖着、斜着比一比,相邻两个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在小组里说一说。

操作课件:教师展示带一个数的魔术框。

师:你能按照前面的表,猜出框里的另外几个数吗? 学生猜数,教师指导。 三、数学乐园

(一)猜数。(出示课件)

1.( )、29、( )、31、32、( )

2. 0、10、( )、( )、( )、50、( )、( )、( )、( )、( )

(二)比眼力。(出示课件)

70、75、80、85、( )、( ) (三)排排队。(数字娃娃卡片)

游戏规则:拿数字娃娃卡片的小朋友到前面来按照数字的大小顺序排队。请下面的小朋友观察还有没有其他的顺序排队。

(四)智力大比拼。(出示课件)

( )、( )、50、( )、( ) 四、总结延伸

师:这节课上,我们一起探究了百数表里的规律。通过活动,你知道了百数表里有什么规律吗?

学生自由发言。

师:是的,数学王国里还有更多的规律等着我们去探索,去发现呢!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顺序

百数表

第五课时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第32页共85页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2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并体会比较两数大小的方法。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现实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的方法。 教学难点:正确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 教学准备:课件、计数器、小棒。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课前播放《喜羊羊与灰太狼》的主题歌。

师:同学们喜欢这首歌吗?你们想去羊村跟它们一起玩吗?好吧,现在我们出发了!

来到羊村门口,看到喜羊羊和沸羊羊在对话,我们听听它俩说的什么。 课件出示:

喜羊羊:我有42根小棒,我的多。 沸羊羊:我有37根小棒,我的多。 喜羊羊:我们先请同学们评评理。

师:原来它们正在比较谁的小棒多。小朋友们,你能帮助它们吗?42和37都是两位数,应该怎样比较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二、探究新知

(一)利用小棒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1.动手操作。 2.集体交流。

3.汇报比较42和37大小的方法。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来比较大小,但是如果没有了小棒,怎样来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呢?能不能找到一个较方便的方法呢?下面我们借助计数器分组来探究一下。

(二)借助计数器比较数的大小。 小组合作,动手操作、探究交流。 比较42和37,23和25的大小。

听要求:(组长画珠子,其他同学认真看画得对不对;轮流说说比较大小的方法,看谁的方法较方便;说完后,把纸放在组长的桌面上,马上安静坐好。)

学生活动,师巡视指导。

全班交流,注意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用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比较两个两位数大小的方法。

第33页共85页

(三)抽象地比较数的大小。

这种方法真的很快就能比较出数的大小吗?我们来验证一下。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42页,自己尝试用刚才的方法来做一做,做好后请举手。

完成“做一做”第2题。(提醒学生认真审题。) 开火车,让学生说出其中两题是怎样比的。 三、练习应用

我们学会了两位数大小比较的方法,你们真厉害。现在设置了三道机关,只有全答对了题才能进入羊村,同学们,你们有信心过关吗?

(一)过关巩固 智慧过三关

第一关:练习九第5题。

第二关: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46< 6

第三关:请同学们利用学到的知识帮它们排排队。

三月份是植树的时节,为了绿化羊村,它们进行了一次植树比赛,喜羊羊种了79棵,美羊羊种了60棵,沸羊羊种了98棵,慢羊羊种了38棵,懒洋洋种了58棵。

( )<( )<( )<( )<( )

羊村真美丽!我们也要向羊村学习,多种树,绿化大自然,使大自然更美丽! 四、当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说给你的同桌听。 板书设计:

100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42>37 23<25

第六课时 用“多少”描述数之间的关系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3页。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2.能在具体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数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习惯。

第34页共85页

教学重点:结合生活实际,理解“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的含义。

教学难点:能在具体情境中描述数的相对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自主探究 (一)猜一猜,初步感知。

同学们,你们喜欢弹玻璃球吗?(喜欢)老师和你们一样也喜欢弹玻璃球,我给大家准备了各种颜色的玻璃球(课件出示),请同学们估一估,各有多少个?

先看红球有多少个?(学生估数,并简单说一说估计的方法)

师生共同评价估计的方法,我们可以这样去估计,先数出10个,再估计大约这样的几个10。

要想知道我们估得准不准,我们必须怎么样?(数一数)

(课件演示数红球)我们先来10个10个地数,再2个2个地数。(点击出现58个)看来这种估数的方法比较合适。今后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估数。

我们再来看篮球有多少个?(迅速数出15个,点击出现) 黄球等不及了,也着急地跑出来了。(数出10个,点击出现) (二)说一说,对比感悟。

看到这些玻璃球你们想说什么?(生可能说红球最多,黄球最少等等) 同学们获得的信息真不少,那谁能说说什么球比黄球多呢?(红球比黄球多,蓝球比黄球多)

红球和蓝球都比黄球多,它们多的程度一样吗?(不一样)怎么不一样?(生可能会说:蓝球比黄球多一点,红球比黄球多得多)

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用数学的语言描述就是 :红球比黄球多得多(点击出现),谁学着老师把这句话再说一遍。谁还会说?谁还想说?

蓝球比黄球多一点点,多得不多,我们就说:蓝球比黄球多一些(抽3名学生说)(点击出现)

(三)变一变,转换表述。

红球比黄球多得多,也就是说黄球比红球怎么样?(少得多) 蓝球比黄球多一些,还可以怎么说?(黄球比蓝球少一些)

今天我们学会了用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来比较数的多少。(板书:比多少)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可以用语言说明两个数的大小,如果两个数差得比较多,我们就用“多得多”、“少得多”;如果两个数差得比较少,我们就用“多一些”、“少一些”。

二、举一反三,巩固应用

咱们班的学生真厉害!小精灵看见我们的表现,也着急跑来给我们设了难关。想闯过小精灵的难关吗?

第35页共85页

第一关:(43页“做一做”)现在有三盘水果,谁能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说?

第二关:45页第4题。 最后一关:45页数学游戏。 三、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新本领?你能用今天学的知识说一说身边的事物吗?

板书设计:

用“多少”描述数之间的关系 多得多 多一些 少得多 少一些

第七课时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46页。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3.在合作交流中勇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倾听他人的意见;通过合理解决实际问题,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灵活运用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恰当的方法和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一)考考老师:请同学们利用已经学过的找规律的知识,用学具设计一个规律,然后告诉老师,你是怎么摆的,接下来你想让老师猜几号学具,老师不用看就能猜出它是什么。不信,谁来考考老师?

(二)适时引入:想不想知道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猜出来?等你们学会了今天的知识,就知道答案了。

二、探索新知,建构概念 (一)明确图意,展开思维

利用课件呈现主题图:通过创设穿珠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在观察的过程中思考:共有多少个珠子,几个穿一串,可以穿几串,还多几个等问题。

第36页共85页

(二)实际操作,感受新知 教学例7。

1.利用课件演示例7:小红和小明在穿珠子。一共有58个珠子,他们打算每串穿10个,可以穿几串?还多几个?老师想请我们班的同学来穿一穿,你们愿意吗?

2.动手操作:请小朋友拿出学具,用58个学具表示58个珠子来摆一摆。 3.提问思考:58个珠子,每10个穿一串,可以穿几串?还多几个? 想一想58里面有几个十和几个一? 4.解决问题:学生汇报。 三、巩固拓展,运用新知 (一)第46页“做一做”。 (二)第47页练习十第1题。 (三)游戏题:猜猜看。

课件呈现:一组有规律的图形(5个三角形和5个正方形),猜一猜第11个是什么图形?第16个是什么图形?

四、课堂总结

小朋友,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你体验最深的是什么? 板书设计:

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58个珠子,每10个珠子穿一串 可以穿5串,还剩8个珠子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减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教材第48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习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能够正确计算,进一步巩固100以内数的组成,为学习100以内的口算做准备。

2、过程与方法:通过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培养初步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审题习惯及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算理,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述说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计算过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口答下面各题。

第37页共85页

(一)36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二)5个十和7个一合起来是( )。 (三)6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四)2个十和5个一合起来是( )。 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 (一)教师创设情境。

1.过渡:我班同学最近表现特别好,老师为了奖励大家,去文具店买了一些写字本做奖品。

2.课件显示老师买写字本的情景,售货员阿姨先拿给老师2本,又拿给老师30本。

3.谁能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生:……

(二)解决30+2和2+30

1.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问题。如果想知道“一共买了多少本”,应该怎样计算?

2.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30+2=32

为什么用加法计算?请学生说说是怎样想才得到30+2等于32的。 引导学生说出:因为是30和2合起来,所以用加法;算30+2,想3个十和2个一合起来是32。

3.问:“要求一共买了多少本,还有其他方法吗?”

让学生先独立思考,然后同桌交流怎么写算式,怎么样想算法,最后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2+30=32

4.观察30+2=32和2+30=32,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师:30+2=32和2+30=32的结果是相等的,只是30和2交换了一下位置而已,这是我们以后将要学习的“加法交换率”。

(三)解决32-2。

1.师:现在我们知道老师一共要买了32本,如果老师先拿走2本,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2.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2=30。 问:你能告诉大家是怎样计算的吗?

(32里面有3个十和2个一,去掉2个一还剩3个十,就算30;还可以想加法算减法,因为30+2=32,所以32-2=30)

3. 如果老师先拿走3包,还剩几本?你打算怎么解决? 4.学生回答,教师板书:32-30=2。 三、实践操作,巩固练习

第38页共85页

(一)摆一摆,算一算,并说说自己是怎样算的。(第48页“做一做”第1题)

教师在展示台上摆小棒,请学生仔细观察后,列出相应的算式,再计算,并由学生说说是怎样算的。

1. 先摆5捆,在摆6根。

2. 先摆5捆又拿6根,在拿走6根。 3. 先摆5捆又6根,在拿走5捆。 (二)数学游戏:谁先吃到玉米?(第48页“做一做”第2题)

1.创设情境:熊妈妈带着她的熊宝宝来到野外的草地上。熊妈妈架起烤炉,烤起宝宝们最爱吃的玉米。熊宝宝闻到阵阵的香味,口水都快流下来了,真想马上吃到香甜的玉米。可是熊妈妈却一点都不着急,她要求她的宝宝开动脑筋,谁能找出结果和玉米前的数相同的算式,谁就能先吃到玉米。你能帮帮小熊吗?

2.教师扮演熊妈妈发玉米,全班学生做裁判,每次上来一名学生任选一张,算好后将结果告诉全班同学,大家说正确了,教师就发给一张画有玉米的卡片。

四、课堂总结

同学们,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一共买了多少本? 30+2=32(本) 还剩多少本? 32-2=30(本)

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练习课

教学内容:

教材49-50页 教学目标:

1.熟练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巩固计算的同时渗透加减法之间的关系。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

会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难点:

第39页共85页

会正确快速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教学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一)用规律,快快算。 70+8= 40+4= 5+70= 3+90= 78-8= 44-4= 75-70= 93-90= 78-70= 44-40= 75-5= 93-3= (二)口算(小片子) 50+3= 76-6= 40+5= 63-3= 29-9= 4+60= 81-1= 9+30= 20+7= 42-2= 90+6= 59-9= 1.学生独立完成口算,集体订正。 2.指名说50+3、76-6的算理。 3.刚才我们口算的是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今天我们一起来上一节有关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的练习课,看看谁的表现最棒。 二、指导练习 师:刚才我们的练习以计算为主,许多学生完成的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一)填表。 原有 用去 剩下 1.学生独立看表格,复述出题意。 2.独立完成,(写在练习本上)指名学生说算式和解题思路。 (二)出示练习十一:第2题 师:谁来说一说图意?这个问题你想怎样解决? 生:想要求出一共有多少人? 追问:题目不是在问55瓶水够不够吗?你为什么求出人数呢? (转化思想:有多少个人,就需要多少瓶水。) 第40页共85页

红 旗 58面 8面 面 铅 笔 25枝 枝 5枝 算术本 本 80本 9本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vu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