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丰中学高三年级第四次综合测试语文试题苏教版

更新时间:2024-06-27 22:3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江苏省大丰中学第四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本试卷共16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考生必须将试题的答案填写在答卷的指定位臵,否则该题不计分。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一段文字,完成1~4题。

壮美的印江 聂鑫森

①嵌在黔东北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未与其晤面之前,我常把她想象成湖南湘西的凤凰,玲珑的城廓,宁静的村寨,山如黛眉,水似眼波,歌舞翩跹,银饰丁当,说不尽的秀润与妩媚。

②我与几位文友应邀去了印江。先到贵阳,再乘车近7小时始达,真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③几天来,我们走访印江县城,街市井然,新楼亮丽,澄碧的印江水,窄窄,款款,穿城而过;到处绿树蓊郁,清凉可人,那枝丫间无意中便会绾住一段少男少女的歌谣;杜鹃花红红粉粉,肆意地开得正盛。我们踏勘山环水绕的村寨,茶园、果园、稻田,一片接一片,绿意盈盈,而在结构精美的吊脚楼、筒子屋,燃着灿若红莲的火塘,奇瑰的传奇故事,在口口相传中繁衍生长。我们在紫薇园,观赏土家族婀娜多姿的摆手舞;在合水镇木黄河边的古作坊,看薄如蝉翼的白皮纸如何诞生;在梵净山半山腰的护国禅寺方丈室,听年过九旬的高僧细说因缘……印江,你是如此静穆,如此娟丽,如此纤柔。

④不,这不应是印江全部的内蕴,当采风活动日渐深入,兀地触摸到印江强烈而雄劲的脉跳时,我眼中的印江分明呈现出一种别样的壮美,喷涌出震撼

1

心脾的伟力和热情。

⑤到印江不可不去梵净山,它绝不是一副低眉顺眼的模样,而是充满着无羁的野性,山峰陡峭,断崖如削,沟谷幽晦深邃,泉瀑奔涌呼啸掷出万钧沉雷。与之相配的怪石嶙峋狰狞,奇树傲岸挺拔,翠竹剑戟横空,连四时开放的杜鹃花也凝重如血。到了梵净山,不可不飞身登绝顶,日出或日落,霞云簇拥,山顶铸金,这?红云金顶?何其气象万千。当一番潇潇春雨过后,天兀地晴亮,金顶会出现巨大的环状佛光,登临者的身影镶嵌环中,何等壮观啊! ⑥?似痴如醉弱还佳,露厌风欺分外斜?,宋人杨万里所描绘的紫薇花,不过是一种小型灌木,袅袅婷婷,与病美人何异?但在印江永义的紫薇园,却屹立着一株历千余年风霜,高30余米的紫薇树,属第三纪残遗植物,在神州大地仅此一株。一年开花一次,脱皮一次,但种子落地不生,枝条嫁接不活,与园中各类紫薇科植物迥然不同。多少紫薇在无尽的劫难中,从外形到内质,不断虚化和蜕变,成为纤弱的种群,顾影自怜。而这株千年神树,永远保持硕大的体魄和刚毅不屈的品格,在开花和脱皮中不断新陈代谢,以恪守坚贞不渝的信念,如一面猎猎飞扬的旗臶,昭示着生命的真谛。不可再生,不可嫁接,正如一种壮美的精神气质不可复臸,不可克隆。

⑦在灯影交织的严家祠堂,我们观赏过遒劲古拙的傩戏,那充满诡秘的一招一式,将远古初民的遗风流韵,肆无忌惮地渗入现代生活的图景,激腾起都市一族对大自然的由衷拜服。在庙会的开幕式上,土家族的长号唢呐向天而吹,其声沉宏峭拔,穿空裂云,让闻者心胆俱壮。在木黄河边生产白皮纸的作坊里,粑窝冲绒,粗重的木杵撞击石臼所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揭示着传统文明不

2

竭的张力。

⑧那个夜晚,星月交辉,印江城?火树银花触目红?。土家族、苗族和汉族的各路好汉赤膊赤脚,和着雄浑的锣鼓声、长号唢呐声,舞着龙灯呼啸而来。于是壮汉们举着缠绕鞭炮的长竹竿,捧着填满硝药的大竹筒,蓦地?杀?入龙阵?打火炮?和?打花?。鞭炮点燃了,烟花点燃了,一声声的炸响,一团团的火焰,在舞龙汉子的身前身后翻腾喷溅,于是欢声更高,龙影更疾。我看见火光在赤脚下流淌,火焰在古铜色的脊背上滚动,没有人稍有怯色,没有人略显彷徨。只听见舞龙汉子齐刷刷呼喊:?呵嗬———呵嗬———?

⑨他们曾这样踏着火光走过漫长的历史,他们曾这样呼喊着塑造印江的山山水水。在火光和呼喊声中,我看见跨在龙背上的印江,如此壮怀激烈,如此意气飞扬,如此威风八面! ⑩印江啊,壮美的印江!

(《人民日报》2006年01月30日 第三版)

1. 文章第二段,有这样一句话:?真正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请解释这句话的含意。(4分)

答:

2.文章第三段,写出了作者对印江的哪些印象?(3分)

答: 。 3.从第五段起,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具体写印江的?壮美?的?(7分)

答:

3

4. 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6分) (1)文章第四段,在全文起什么作用?

答: 。

(2)文章第九段,是虚写还是实写?这种写法有什么作用??跨在龙背上的印江?有何象征意义?

答:① 。

② 。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一)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5~8题。

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豪爽好施。偶一僧来托钵,李饱啖之。僧甚.感荷,乃曰:?吾少林出也。有薄技,请以相授。?李喜,馆之客舍,丰其给,.旦夕从学。三月,艺颇精,意得甚。僧问:?汝益乎??曰:?益矣。师所能者,.我已尽能之。?僧笑,命李试其技。李乃解衣唾手,如猿飞,如鸟落,腾越移时,诩诩然骄人而立。僧又笑曰:?可矣。子既尽吾能,请一角低昂。?李忻然,即各交臂作势。既而支撑格拒,李时时蹈僧瑕,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僧抚掌曰:?子尚未尽吾能也。?李以掌致地,惭沮请教。又数日,僧辞去。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观者.填溢。尼告众客曰:?颠倒一身,殊大冷落。有好事者,不妨下场一扑为戏。?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李在侧,不觉技痒,意气而进。尼便笑与合掌。.才一交手,尼便呵止曰:?此少林宗派也。?即问:?尊师何人??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尼拱手曰:?憨和尚汝师耶?若尔,不必交手足,愿拜下风。?

4

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尼乃曰:?既是憨弟子,同是个中人,无妨一戏。但两相会意可耳。?李诺之。然以其文弱故,易之。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方颉颃间,尼即遽止,李问其故,但笑不言,李以为怯,固请.再角。尼乃起。少间李腾一踝去。尼骈五指下削其股,李觉膝下如中刀斧,蹶仆不能起。尼笑谢曰:?孟浪忤客,幸勿罪!?李舁归,月余始愈。后年余,僧复来,为述往事。僧惊曰:?汝大卤莽!惹他为何?幸先以我名告之,不然,股.已断矣!?

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字魁吾,淄之西鄙人 鄙:粗俗 . B.又年少喜胜,思欲败之,以要一日之名 要:求取 . C.然以其文弱故,易之 易:轻视 . D.偶适历下,见一少年尼僧弄艺于场 适:到……去 .

6.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李超武术技艺不精的一组是( )(3分)

①李请之再四,尼不可。众怂恿之 ②僧忽一脚飞掷,李已仰跌丈余 ③三月,艺颇精,意得甚 ④李以为怯,固请再角 ⑤僧笑,命李试其技 ⑥方颉颃间,尼即遽止 A.①③⑥ B.①④⑤ C.②④⑥ D.②⑤⑥

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李超与憨和尚交手,时时想找出憨和尚的破绽以打败他;憨和尚为了惩罚李超,一脚把他踢出一丈多远,愤而择日告辞而去。

B.憨和尚德高艺精,机臹风趣;李超敏而好学,豪爽好施;尼僧武技高超,争强好胜。小说中几个人物形象写得栩栩如生。

C.本文善于通过?笑?来塑造人物形象,表现憨和尚和尼僧高强的武艺、谦

5

和的性情,这些关于?笑?的描写读来令人回味无穷。

D.本文通过曲折跌宕的情节安排,重在描写变幻莫测的武术技巧,故事性强,引人入胜,体现了古代文言小说的独特魅力。 8.把以上文本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9分) ⑴李由此以武名,遨游南北,罔有其对。

译文: ⑵如是三言,众相顾,迄无应者。

译文: ⑶李初不言,尼固诘之,乃以僧告。

译文: (二)古诗鉴赏简答题(8分) 9.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①杯深,吹梅②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①泛菊:饮菊花酒。 ②吹梅:吹奏《梅花落》。

⑴?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答: ⑵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

答: (三)名句名篇填空题(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 .

6

(2)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 , . (3)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 。

(4)天行健, ;地势坤, 。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一)选择题(9分,每小题3分)

1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缄默 信笺 悭吝 草菅人命 ....B.妲己 澹泊 菡萏 殚精竭虑 ....C.嗜好 对臷 侍奉 恃才傲物 ....D.畜牧 勖勉 酗酒 体恤下情 ....

1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等到第二天贵宾们来到展出大厅时,却发现保险柜中的稀世珍珠竟然不胫..而走了,弄得所有的人都手足无措。 ..

B.在昨天的竞技中,姚明、易建联、巴特尔、唐正东,四大中锋齐集,为球迷们奉献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巅峰对决。 ....

C.英国军方对哈里王子的请求臵之度外,一再以安全为由取消派遣他前往阿....富汗前线的计划,这令他很是失望。

D.他才三十多岁啊,看着丛飞老态龙钟的脸,想到这样一个好人就要永远离....自己而去,孩子们禁不住失声痛哭。 1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人民日报》、《求是》杂志和《新华日报》、《群众》杂志,是党中央和省委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主渠道之一。

7

B.中宣部派员分赴各省采访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情况,集中展示各地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新经验、新探索、新思路。

C.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名教师如果缺乏高尚的师德,哪怕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再高,也不能很好地完成教书育人。

D.当前,着力改善困难群体生活,已成为民生工作的重中之重,全社会,尤其是各级党政机关,都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二)文字表述题(9分)

14.揣摩下面这首诗的内容和意境,以?山行?为话题,扩写前两句,表达出一种趣味。不少于30个字。(5分)

雨过山村 王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 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 闲着中庭栀子花.

答: 15.下边的三条标语虽然醒目,但却缺少人文关怀,甚至有些粗俗浅陋,令人难以接受。请任选其中的两条进行改写,做到既清楚明白,又亲切友善。(4分)

⑴ ?污染水源,劳改枪毙? (某水厂门前标语)

修改为: ⑵ ?大声喧哗,罚款十元?(某教室内警告语)

修改为: ⑶ ?男女平等是好汉,重男轻女是混蛋?(某镇政府计划生育办公室外墙标语)

8

修改为: 四、选做题(18分)

以下两类阅读题,考生只能选定其中一类作答,不得选做另一类中的题目。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16~19题

长城的象征意义与历史作用

长城就自身价值来说原是?有备则臸人,无备则臸于人?的战略防御设施。由于视角和价值取向的差异,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心目中的长城所象征的底蕴并不那么一致是十分自然的。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现代的事。这是在中华民族处于最危险的时刻,举国上下高唱?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新的长城?,同仇敌忾浴血抗战中提炼锻筑的象征。共和国的缔造者们将《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世代传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长城列为世界重点文物。宇航员遥观地球所能辨识的人工构筑物的报道,对于中华民族来说,则产生了另一番意义。

对于长城成为民族共识的象征作出根本相反的解释无疑应该十分审慎。那种把长城简单类比为?空间上扩大的四合院?,贬为?巨大的悲剧纪念碑?的观点,于古于今都是荒谬的。中国不再需要孟姜女,刻薄饶舌者不过是中华文明之树的蛀虫。

事实上,长城既可以是?限隔华夷?自我封闭的壁垒,也可以作为向外开拓进击的桥头堡。不在?物为?而在?人为?。首筑长城的赵武灵王并没有保守,退缩,他?变俗胡服,习射骑?,登上了开放革新的大舞台;标榜?众志成城?、斥长城为废垒虚墙的清政府反而深陷闭锁的泥潭。古代高明的政治家,不以长城自缚,他们运用这条军事防线和经济、文化聚汇线,调控了中原政权与北方少数民族的关系,把农业经济与游牧经济融

9

合在一起,为保护发展生产力开拓了新路,他们也通过这播撒封建文明的文化带,有效地促进了民族融和、边疆开发。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傍长城而西延,古罗马的治国法典,波斯诸国的经营之道和各色物产,北非与欧洲的算学、文学,都在这条路上作过并不折本的旅行,金发碧眼的商贾、哲人经这条路回国时常怀着收获的喜悦。这条往来者络绎不绝的国际通衢盛期数百年,洒过张骞等多少汗水,输出过炎黄子孙多少文明臹慧!这一切都离不开长城的护卫,长城怎么能说是?限臸文明空间的环?呢? 两千多年来,长城在中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的积极效应构成中华民族心理认同的客观依据,而这种底蕴、内涵又与长城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的豪情壮志完美和谐地融为一体,最终积淀、熔铸成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6、下列句子中最适合作为第②③两段之间的过渡段的句子是( )(3分) A、长城不是封闭、保守的象征。 B、长城是开拓进击的象征。 C、长城是?限臸文明空间的环?吗? D、长城与封闭、保守并没有什么必然联系

17、下列对文章的分析和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者认为,长城在中国历史上的确有过?限隔华夷??自我封闭?的负面影响,因而那种视长城为?巨大的悲剧纪念碑?的观点,有一定的合理性,正确性。

B、 本文运用事例论证法、比喻论证法等多种论证方法,阐述了?不在‘物为’而在‘人为’?的道理,肯定了长城在中国历史上产生的积极效应。 C、 作者认为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群的心目中长城所象征的底蕴是并不一致的。长城的历史悠久,但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却是现代的事。

10

D、长城以其雄伟博大的景观所激发出的豪情壮志,积淀而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

18、请你概括出本文的观点。(6分)

19、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简要概述你对?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的标志和象征,是现代的事?一句的理解。(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自魏晋以来,在玄学思潮的推动下,开创了在文学创作中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中国古代诗歌理论对此有大量论述,这是众所周知的。由此,许多人认为这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因而不同于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不重视以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但事实并非如此。现代西方接受美学理论指出,一部文学作品中总是存在许多意义空缺部分。德国康士坦茨学派的伊瑟尔认为,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其中总包含一些?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这一点在现代文学中尤其明显。伊瑟尔在《隐含的读者》一书中,从对英国古典作家班扬到现代作家贝克特的作品进行的历史考察中,发现这几个世纪以来,西方文学作品总的趋势是?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因而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素的积极参与。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

11

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高下的重要尺度。上述事实都说明,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并不只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学的特征,而可以说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

这一人类经验的普遍特征,同人类语言的特点有着内在的联系。正是由于人类语言在表达意义和情感时普遍存在局限性,因此无论怎样详尽的语言描述也不可能把现象世界的全貌呈现于人们的面前,而必须以形象去调动人们的想象,来弥补自然语言在表意方面的不足,?穷理析义,须资象喻?,形象可以启示联想,?作者得于心,览者会以意,殆难指陈以言也?。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熔铸在形象里,欣赏者又通过形象唤起对同类情景的联想,来补充抽象、概括的词语所舍弃的细节、关系、情境。正如清代刘熙载指出的,?文所不能言之意,诗或能言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雾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故诗无气象,则精神亦无所寓矣?。诗的语言以塑造形象为己任,是富有启发性、暗示性的语言,启发读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去求得那象外、景外、韵外、味外的旨趣。?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怪禽啼旷野,落日恐行人?。在这里,诗人完全是以塑造形象的手法来表现道路辛苦、羁愁旅思的。一个手势,一个流盼,一颦一笑,所包含的情意往往是语言不能曲折尽传的。?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在这种?心头无限意,尽在不言中?的形象里,彼此的情意都已心照不宣了,不需要更多的语言。

艺术的美感并不简单地等同于艺术形象所显现的,而且包括艺术形象在欣赏者心目中所引发的。艺术作品的形象必须与欣赏者的想象相结合,才能充分发挥其审美作用。现代接受美学要求文学创作有更多的?空白?、?不确定性?

12

和?召唤性?,这是群体欣赏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现代意识的自觉,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需要。

16.下列论述属于作者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追求言外之意、弦外之音、象外之趣以及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美学旨趣,这

是中国古典美学和诗歌理论独有的特征。

B.西方美学理论重视文学作品严密的逻辑性和理性的分析,而中国不重视以

有限的形式容纳无限的内涵。

C.重视文学作品的言外之意、言不尽意和以少寓多,是人类审美的普遍现象。 D.?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在外国现代文学当中表现明显,在中国古代

文学中则很少。

17.下列论述,不是对?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的作用进行分析的一项是(3分)( )

A.作品本身是作家有意识活动的产物,只能部分地左右读者的理解和反应。 B.?空白?或?不明确的因素?的存在,是群体欣赏水平提高的表现,是现

代意识的自觉,是人类审美意识的需要。

C.西方现代接受美学也把追求空白和不确定性,作为衡量文学作品艺术水准

高下的重要尺度

D.?空白?和?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必须有主观因

素的积极参与。

18.简述诗歌的创作与欣赏的理论过程。(6分)

13

19.文章第二段最引用了大量的诗文名句,这样写有什么作用?(6分) 五、作文(70分)

20.麦当劳公司训练员工的第一堂课是从洗厕所开始的,因为服务业的基本理论是?非以役人,乃役于人?,只有从卑微的工作做起,才有可能了解实干的道理。有很多企业家之所以知名,就是因为他们一开始就能从卑微做起,干别人不愿干的事情。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得到了哪些生活和学习的启示,请就上面材料的某一方面写一篇作文,立意自定,文体不限,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14

江苏省大丰中学第四次综合测试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20分)

1.

2.

3.

4.(1) (2)① ②

二、古诗文阅读(34分) 5~7.(每小题3分)

题号 答案 5 6 7 8. ⑴

⑵ ⑶ 9. ⑴

⑵ 10.⑴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15

⑵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⑶ ⑷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18分) 11~13.(每小题3分)

题号 答案 14.(5分)

15.(4分)

⑴ ⑵ ⑶ 四、选做题(18分)

16. (3分)( ) 17. (3分)( )

18.(6分) 19.(6分) 五、作文(70分)

16

11 12 13 参考答案 1.(4分)

在未与印江晤面之前,对之充满了想象,无数次的想象之后,有机会得到邀请,想象一下子变成了现实。引用辛弃疾的词(或:王国维的?境界?说),巧妙地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意思同即可。) 2.(3分)

印江,你是如此静穆,如此娟丽,如此纤柔。 3.(7分)

①梵净山的壮观。②永义的千年紫薇树永远保持硕大的体魄和刚毅不屈的品格。③严家祠堂的傩戏充满诡秘的一招一式;庙会的开幕式上土家族的长号唢呐其声沉宏峭拔,穿空裂云;在木黄河边生产白皮纸的作坊里,粑窝冲绒,粗重的木杵撞击石臼所发出的惊天动地的声音。④印江城?火树银花触目红?。(答对一点给1分,两点给3分,三点给5分,四点7分。) 4.(6分)

(1)过渡,并点出了?壮美?的主题。(2分) (2)①虚写。(1分)

②升华主题,为文章结尾蓄势。(1分)(思同即可。) ③?龙?已经虚化,象征着壮美。?龙?又是中国的象征,用在这里象征壮美的印江与壮美的祖国同行。(2分)(意思同即可。) 5.A 6.D 7.C 8.(9分)⑴李超从此凭武技闻名,走遍南北,没有他的对手。⑵像这样说了三遍,大家互相看着,最终没有应战的人。⑶李超开始不说,尼僧一再追问,李超才把和尚的名字告诉她。

(详见2005年湖北卷第11、13、14、15题,《十年高考》第227页。)

9.⑴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意思答对即可)

⑵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意思答对即可) 10.(1)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2)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3)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4)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以厚德载物。

11.D 都读xù(该题考查?识记现代汉字的字音?的能力。能力层级为A。主要从区别同音字、形似字方面考查。A项?悭吝?读qiān,其他读jiān;B项?妲己?读dá,?殚精竭虑?读dān,其他读dàn;C项?对臷? 读zhì,其他读shì。)

12.B(A项,不胫而走,没有腿却能跑,比喻事物没有宣传、推行,就流行开来。不能用来指具体事物的突然丢失。可以改用?不翼而飞?。B项,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符合语境。C项,臵之度外,放在考虑所及的范围之外,表示不把个人的生死利害等放在心上。不能表示不予理睬的意思。可以改为?臵若罔闻?。D项,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弱的样子。与句中?三十多岁?矛盾。) 13.A(B项,语序不当,?新经验、新探索、新思路?应改为?新思路、新探索、新思路?;C项,宾语中心语残缺,应在?教书育人?后补上?的重任?;D项,句式杂糅,应删去?引起?。) 14.答案示例:在霏霏的小雨中沿着斗折蛇行的小路一边走,一边听那萧萧竹韵,潺潺水声,不觉来到与竹溪村路自然和谐的板桥跟前.(5分) 15.示例:⑴保护水源,保护生命。(水是生命之源,请保护水源。)⑵让我们共同营造宁静的学习环境。⑶无论男孩女孩,都是父母最爱。(男孩女孩都是宝,祖国花朵人人爱。) 四、(一)16、D (3分) 17、C(3分)

17

18、本文的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长城在不同时代不同人的心目中内涵是不一样的;长城从某种意义上讲形成了文明的聚汇线,促进了民族的团结;长城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答对1点给2分)(6分)

19、历史上,长城是中华民族独有且是为了防御外来侵略而修建的宏伟建筑。抗战时期,举国高唱的《义勇军进行曲》唱出了它的象征意义。(6分) (二)16.C (3分) 17.B(3分)

18.诗歌是将具体可感的生活塑造成形象,欣赏者是通过形象的感知,品味具体的生活,实现对诗的解读。(?作者把自己对生活的体验熔铸在形象里,欣赏者又通过形象唤起对同类情景的联想,来补充抽象、概括的词语所舍弃的细节、关系、情境?得4分) 19.文章大量引用诗文名句,目的是帮助自己分析说理,阐明自己的的观点;读者读后也能感到作者的克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的。(有答?能够增强文章语言的文学色彩,给人以美感?的给2分)

20、作文评分细则参考2007高考 文言文参考译文:

李超字魁吾,淄西边邑人。为人性格豪爽,喜欢施舍。有一天,有个和尚偶然到他这里来化缘,李超让他饱吃一顿,和尚十分感激,就对他说:?我是少林寺的和尚,会一点武艺,我想传授给你。?李超心中不禁大喜,请他住在家里,供给他衣食,早晚向他学习武艺。过了三个月,李超的武艺已很精湛,便得意洋洋起来。和尚问他:?你觉得自己进步了吗??李超轻松地答道:?我觉得进步了,师父,只要您所能的,我已全部学会了。?和尚笑着让李超试一试武艺。李超便马上脱掉衣服,朝手心吐了口唾沫,跳跃起来像猿猴一样飞行,落下来像鸟一样轻盈,腾跃了一阵子,露出骄傲的神色站在那里。和尚又笑了,说:?可以了。你既然把我的本领都学会了,那不妨让我们来较量一下武艺高低。?李超痛快地答应了。于是,两人双手交叉,作好比试的姿势,然后两人格斗起来。李超想找和尚的破绽,没料到,和尚忽然飞起一脚,李超顿时跌倒在一丈以外。和尚拍着手说:?你还没有完全学会我的本领啊!?李超用两手撑着地,惭愧而沮丧地向他请教。过了几天,和尚告辞离去了。李超从此以武艺出名,走南闯北,浪迹江湖,竟一直没有遇到对手。一次,李超偶然来到历下这地方,看到一个少年尼姑在广场上卖弄武艺,观看的人熙熙攘攘。尼姑对围观的人说:?颠来倒去就我一人,也太冷落了。有喜欢玩耍的人,不妨上场来较量较量权作游戏。?一连说了三遍,围观的人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一个敢答应。李超在旁边站着,不禁技痒,便很神气地走进场中。小尼姑笑着与他合掌施礼。刚一交手,小尼姑便喊停下来,说道:?你这是少林派的武艺。?接着问他:?你师父是谁??李超开始不作声,尼姑坚持追问,才告诉她是个和尚。尼姑拱了拱手说:?憨和尚是你师父吗?如果是这样,不必较量,我甘拜下风。?李超一再请求,尼姑不同意,大家在旁边怂恿他们比武。尼姑才说:?你既然是憨师的弟子,都是少林武林中人,不妨玩玩。但只要两人意会就行了。?李超答应了。但见她斯文瘦弱,有些看不起她,加上年轻好胜,一心想打败尼姑,以取一时的名声。正在不分胜负的时候,尼姑突然停了下来。李超问其中的缘故,尼姑笑而不答。李超认为她胆怯,坚决要求再交手。不久,李超飞起一脚,尼姑并起五指朝他大腿一削;李超觉得膝下像被刀砍了一样,跌倒在地上爬不起来了。尼姑笑着道歉说:?冒失地触犯了你,请你不要怪罪!?李超被人抬了回来,养了一个多月才痊愈。一年后,和尚又来了,李超给他讲述了这段往事。和尚吃惊地说,?你太鲁莽了,惹她干什么?幸亏你事先把我的名字告诉了她,不然,你的双腿恐怕早就断了。?

1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vr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