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

更新时间:2023-07-18 20:19: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 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

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七届二中全会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2、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

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56人。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3、《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的施政纲领,是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大宪章,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实际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一边倒”: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

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

5、《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条约共有6条,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任何国家的侵略

与破坏和平;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之进攻时,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与行动;双方对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将进行彼此协商;双方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中苏间的经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进行经济合作。条约于同年4月11日经批准后生效,有效期30年。

6、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亦称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

7、土改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开展的土地制度改革斗

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

8、镇压反革命运动: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活动活跃。反革命分子进行种种破坏

活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从1950年冬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1952年底镇

1、七届二中全会:1949 年 3月5~13日在中国河北平山县西柏坡举行,毛泽东主持会议

并作了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点必须由乡村转移到城市。阐明在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由农业国家转变为工业国家,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基本途径。报告着重分析了当时中国各种经济成分,指出在全国胜利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全会号召全党同志在胜利面前,必须警惕骄傲自满情绪,必须警惕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全党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全会批准由中国共产党发起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及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七届二中全会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会议。这次会议为迅速取得民主革命在全国的彻底胜利,以及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在政治上、思想上和理论上作了充分的准备。

2、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于1949年9月21日

至9月30日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代行了中国的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权。通过了具有临时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制定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决定了新中国的名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纪年采用公元,国歌未制定前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国旗定为五星红旗。会议选出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为副主席,同时选举出了中央人民政府委

员56人。会议还选出了由180人组成的政协第一届全国委员会。

3、《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

的施政纲领,是团结全国人民建设新民主主义中国的大宪章,在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以前,实际上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4、“一边倒”:所谓“一边倒”,是指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国际斗争中,将坚

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其实质就是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的严正立场。它完全是一条政治路线。它既不意味着中国政府绝不同英、美等资本主义国家来往,也不意味着中国政府放弃独立自主,无原则地倒向苏联一边。5、《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1950年2月1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苏维埃社会

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条约共有6条,主要内容为:缔约国双方保证共同尽力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制止任何国家的侵略与破坏和平;当缔约国任何一方受到日本或日本盟国之进攻时,另一方即尽全力给予军事及其他援助;缔约国双方均不缔结、也不参加反对对方的同盟、集团与行动;双方对有关两国共同利益的一切重大国际问题,将进行彼此协商;双方遵照平等、互利、互相尊重主权与领土完整及不干涉对方内政的原则,发展中苏间的经济文化关系,彼此给予经济援助,进行经济合作。条约于同年4月11日经批准后生效,有效期30年。

6、朝鲜战争:朝鲜战争亦称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6月25日~1953年7月27日),

是一场朝鲜与韩国两个意识形态对立的政府之间的战争,同时美国、中国、苏联等18个国家也以不同程度地卷入这场战争。是在冷战背景下的一场实际战争。7、土改运动:土地改革运动是指新中国建立初期在新解放区开展的土地制度改革斗

争。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8、镇压反革命运动:朝鲜战争爆发后,反革命活动活跃。反革命分子进行种种破坏

活动,妄图颠覆新生的人民政权。为了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维护人民根本利益,保证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的顺利进行,1950年3月,中共中央发出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从1950年冬开始,在全国范围开展了镇压反革命运动。1952年底镇反运动基本结束。镇反运动的胜利基本肃清了残留在大陆上的国民党反革命残余势力,粉碎了国内外敌人破坏活动和反革命复辟阴谋,安定了社会秩序和人民生活,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和新生的人民政权,支援了抗美援朝、土改运动和国民经济恢复工作的顺利进行。

9、三反五反运动:1951年10月增产节约运动开展后,各地揭发出大量贪污浪费与官僚主

义问题。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在各级政府机关、学校、团体、军队、党派中进行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运动(三反运动),以及在私营工商业者中进行的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运动(五反运动)。1952年10月,三反五反运动结束。三反五反运动的胜利,打退了不法资本家的进攻,巩固了工人阶级和国营经济的领导地位,在私营企业中建立了工人监督,并实行民主改革,对工商业者普遍进行了守法经营教育,创造了对私营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有利条件;同时也挽救了一批国家干部,起了清除旧社会污毒和移风易俗的作用。

10、一五计划:第一个五年计划(亦称“一五”计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制定的从1953年到1957年发展国民经济的计划。该计划由中共中央周恩来、陈云主持制定。

基本任务

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集中力量进行工业建设,其中包括苏联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设计的156个建设项目以及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

为建立对农业和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

为建立对私营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础,将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轨道。

成就

计划所规定的建设任务,于1957年底完成。建立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对个体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基本确定。

存在的问题

忽视了农业发展。

1956年出现的全局性冒进,造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紧张。

对个体农业、手工业以及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快,留下了后遗症。

11、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是指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组织的

对于农业、资本主义工商业和手工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标志着我国基本上实现了把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所有制方面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2、过渡时期总路线:中国共产党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

改造基本完成这一过渡时期的基本任务和准则。即“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952年下半年由毛泽东提出,1954年为中共七届四中全会批准,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原来估计十五年左右时间完成,但在实际执行中,于1956年完成了三大改造,接着又提前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

13、1957年整风运动:1957年4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

开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主题,以及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但是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状况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把本属必要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

14、反右运动:中国1957年开展的反对资产阶级右派的政治运动。在整风运动开展之后,

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分子乘机向共产党和新生的社会主义制度发动猖狂进攻,妄图取代共产党的领导。针对这种情况,开始了大规模的反击右派的斗争。由于对1957年春夏的国内阶级斗争形势估计得过于严重又采取了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形式,在全国开展了一场群众性的政治运动,致使反右运动被严重扩大化了。

15、大跃进:“大跃进”运动是指1958年至1960年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的极

“左”路线的运动,是在中共八届三中全会及其以后不断地错误批判1956年反冒进的基础上发动起来的,是“左”倾冒进的产物。1958年5月,中共八大二次会议,正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尽管这条总路线的出发点是要尽快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但由于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根本不可能迅速地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总路线提出后,党发动了“大跃进”运动。

“大跃进”运动,在生产发展上追求高速度,以实现工农业生产高指标为目标。要求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成倍、几倍、甚至几十倍地增长。

16、1958年南宁工作会议:1958年1月南宁工作会议,大力批评反冒进,并同时提出了经

济计划工作要搞两本帐:中央有两本帐,一本帐为必成,一本为期成;地方两本帐,以中央的期成帐为必成,自己再制定期成帐。

17、大炼钢铁:1958年8月17日,中共中央在北戴河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全党全

民为生产1070万吨钢而奋斗》的决议,从此掀起轰轰烈烈的全民大炼钢铁运动。

1957年11月,毛泽东曾提出要在15年左右时间在钢铁等主要工业品的产量方面赶上和超过英国的口号。在“以钢为纲,全面跃进”的口号下,钢铁生产指标越提越高。

北戴河会议正式决定并公开宣布1958年钢产量为1070万吨,比1957年翻一番,号召全党全民为此奋斗,开展空前规模的大炼钢铁运动。

18、人民公社:农村人民公社,是在高级农业生产社的基础上联合起来组成的劳动群众集体

所有制的经济组织。成立初期,生产资料实行过单一的公社所有制,在分配上实行过工资制和供给制相结合,并取消了自留地,压缩了社员家庭副业,挫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影响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

19、庐山会议: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

在江西省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政治局扩大会议的目的是要落实1959年主要计划指标,认为大跃进出现的问题主要次要的,成就是主要的。庐山会议后,反右倾运动在全党全面展开。彭、黄、张、周被免去职务,中共高层再次出现变动。

20、第二次台海危机:1958年初中国完成福建军用机场的建设、鹰厦铁路通车

1958年7月17日中共中央作出炮击金门的决定

8月23日炮击金门

7月31日-8月3日赫鲁晓夫因长波电台与潜艇联合舰队事宜秘密访华,中方未通告炮击金门的决定

台海危机期间响尾蛇导弹问题

21、“以阶级斗争为纲”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八届十中全会后中共中央决定在城乡发动一

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前期是在城市“五反”(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在农村“四清”(清帐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后期扩大为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统称为四清运动。针对目标是要教育普通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并清理基层干部。

22、四清运动:简称四清,是1962年底在中国农村逐步推开得一场政治运动。四清运动最

初是“清工分,清账目,清财物,清仓库”,后来扩大为“大四清”,即“清政治,清经济,清组织,清思想”。农村的四清运动与城市里的五反运动合称社会主义教育运动。

23、中苏论战:中苏论战,是60年代中国际共运中的重大事件,对中苏关系产生了深刻的

影响。它的发生,是中苏国家关系迅速恶化的产物;是中苏两党意识形态分歧尖锐化的结果;就中国方面来说,也是中国共产党“左”倾指导思想急剧变化的结果。中苏论战的实质,既是国家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斗争,也是在意识形态方面一场关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正统”之争。论战对全局指导上日益“左”倾的中国政治,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左”倾指导思想不仅迅速发展,而且进一步系统化、体系化,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24、三线建设:1964年到1978年,在中国中西部的十三个省、自治区进行了一场以战备为

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称为三线建设。

25、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5月到1976年10月间由毛泽东同志发动和领

导的一次政治运动,历时10年。是由于毛泽东同志错误的估计当时我国的政治形势及党和国家的政治状况而发动的,被林彪和江青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26、红卫兵运动:红卫兵运动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产生、发展起来的,它主要是由一群单纯、

热血沸腾和政治挂帅的大、中学生组织起来的,随着红卫兵“北上、南下、东征、西进”

的大串联如火如荼地展开,红卫兵运动逐渐远离了它的初衷,从而严重地困扰了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和正常次序的维护。

27、上山下乡运动:是指的是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的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中国共产

党组织大量城市“知识青年”离开城市,在农村定居和劳动的政治运动。

28、珍宝岛事件:珍宝岛自卫反击战是中国人民解放军边防部队在珍宝岛击退苏联军队入侵

的战斗。1969年3月,苏联军队几次对黑龙江省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中国一侧的珍宝岛实施武装入侵,并向中国岸上纵深地区炮击。中国边防部队被迫进行自卫反击。在这次事件中,苏联政府称珍宝岛属于苏联,反诬中国边防军人侵苏联,并且公布了苏联政府对中国政府的“抗议照会”。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指出:珍宝岛无可争议地是属于中国的领土,而且长期以来一直是在中国的管辖之下,有中国边防部队进行巡逻。苏联的所谓“抗议照会”是推行社会帝国主义侵略政策的强盗逻辑。

29、《中美联合公报》:联合公报在阐明双方对重大国际问题的各自看法和立场、承认中美

两国的社会制度和对外政策有着本质区别后,强调指出双方同意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来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双方郑重声明: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是符合所有国家的利益的,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其他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双方还认为,大国相互勾结反对其他国家或在世界上划分利益范围都是违背世界各国人民利益的。

关于台湾问题,中方在《联合公报》中重申:台湾问题是阻碍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的关键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惟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早已归还祖国,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别国无权干涉;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必须从台湾撤走;中国政府反对任何旨在制造“一中一台”“一个中国、两个政府”“两个中国”

“台湾独立”和鼓吹“台湾地位未定”的活动。

美方则表示:它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并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在此期间,它将随着这个地区紧张局势的缓和逐步减少它在台湾的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

联合公报还规定,双方将为逐步开展中美贸易以及进一步发展两国在科学、技术、文化、体育和新闻等领域的联系和交流提供便利;并将通过不同渠道保持接触,包括不定期地派遣美国高级代表前来北京,就促进两国关系正常化进行具体磋商,并继续对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意见。

30、改革开放: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改革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政策。改革

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土地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31、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

全体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全会前,召开了历时36天的中央工作会议。在中央工作会议上,党的许多老一辈革命家和领导骨干,对“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两年来党的领导工作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批评,对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政治方面的重大决策,党的优良传统的恢复和发扬等,提出了建议。中央领导在会议闭幕式上作了题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这次中央工作会议,为随即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了充分准备。讲话成了三中全会的主题报告。十一届三中全会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之后两年中党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的伟大转折。

32、对外开放: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一方面是指国家积极主动地扩大对外

经济交往;另一方面是指放宽政策,放开或者取消各种限制,不再采取封锁国内市场和国内投资场所的保护政策,发展开放型经济。大力发展和不断加强对外经济技术交流,积极参与国际交换和国际竞争,以生产和交换的国际化取代闭关自守和自给自足,促进经济的变革,使我国经济结构由封闭型经济转变为开放型经济,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快速的发展。

大力发展对外贸易,特别是发展出口贸易

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设备,特别是有助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适用的先进技术

积极合理有效地利用外资,特别是更加积极地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兴办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与外商独资企业

积极开展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合作

发展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与多种形式的互利合作

设经济特区和开放沿海城市,以带动内地开放

33、一国两制:“一国两制”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其的基本涵义是:在一个中国的

前提下,国家的主体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制度;香港、澳门、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作为特别行政区保持原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制度和生活方式五十年不变!

34、反右倾运动:“反右倾”运动是1959年庐山会议之后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的一场“反

对右倾机会主义”的运动。这次运动的重点是党政军机关。这次运动连同之前庐山会议后期对彭德怀等的批判都是完全错误的,是建国以来我党政治生活中的一次重大错误。

在政治上它使中国共产党内从中央到基层的民主生活、使国家的民主生活,遭到严重损害。在理论上,使阶级斗争扩大化理论进一步发展。在经济上,打断了郑州会议以来纠正“左”倾错误的进程,使中国共产党内已有所克服的“左”倾思想和“左”的行动再次泛滥,并延续更长时间。

中国当代史名词解释汇总

1、共同纲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简称《共同纲领》。一九四九年九月二十九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它总结了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验,确定了我国是以工人阶级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人民行使国家政权的机关是在民主集中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政府;提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要建立统一的军队,即人民解放军和人民公安部队,并加强建设,以巩固国防;规定了国家存在着五种经济成份,在国营经济领导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生产的发展;确定了提高人民文化水平,培养国家建设人才的文化教育政策;制定了各民族一律平等,实行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规定了外交政策的原则是保障本国独立、自由和领土主权的完整,拥护国际的持久和平和各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共同纲领》在一九五四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前,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2、《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苏联于1950年2月14日签定的条约,同年4月11日起生效,有效期为30年。这个条约是以1945年8月中华民国政府代表王世杰和苏联政府在莫斯科签订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为基础草拟的。条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和苏联外长安德烈·维辛斯基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宫签署。60年代起,中苏两国关系恶化,该条约名存实亡。期满后没有再延长。

3、银元之战:建国初期,一些不法资本家拒用人民币,非法进行黄金、银元的投机倒把活动,导致金银价格暴涨,物价混乱,上海军管会断然查封挑起“银元之战”的大本营上海“证券大楼”,逮捕了投机倒把的首要分子,杀住了破坏金融的非法活动。银元之战:用政治镇压手段同资产阶级争夺金融市场(金银外币) 。

4、米棉之战:银元之战之后,一些投机商又进行粮食和棉纱的投机活动,党和政府又统一调运粮食和棉纱在各大城市抛售,市场物资饱和,物价接连下降。它们的实质是: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争夺市场领导权的斗争。它们是建国初期中央政府为稳定全国物价而采取的两项重要的措施。

5、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6日至9日在北京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并作《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的书面报告和《不要四面出击》的讲话。毛泽东在报告中全面地分析了国内外形势,提出了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并规定了实现这一任务的三个条件和八项工作。会上,毛泽东还就土改问题、统战问题、知识分子改造问题发表了意见。毛泽东的报告和讲话,是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纲领性文件。会上,刘少奇、周恩来、陈云、聂荣臻分别作了关于土地改革,外交与统战、财经问题、军事问题的报告。薄一波、安子文、胡乔木等作专题发言。七届三中全会是在历史转折关头召开的一次很重要会议,它对于保证我国革命能够在迅速夺取全国胜利的形势下,有步骤地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具有重要意义。

6、《不要四面出击》: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党内有些人"左"倾急躁情绪滋长,主张四面出击,幻想一举消灭资本主义,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对此,毛泽东在1950年6月召开的中共七届三中全会作的《不要四面出击》讲话严厉批评了这种主张,指出:为争取国家财政状况的基本好转,党应采取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不要四面出击",要尽可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孤立和打击主要的敌人,即"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这一方针对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迅速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的任务,起了重大作用。

7、土地改革:1950年6月30日,中央人民政府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在全国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土地改革的基本内容是:没收地主的土地和财产,分配给无地、少地的农民,把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改变为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到1952年底,除西藏等少数地区外,土地改革在全国农村胜利完成。

8、"三反""五反"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中国共产党在党内和国家工作人员中开展了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运动,惩治了一批贪污腐化分子,处分了一些犯有浪费,官僚错误的干部.1952年1月2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首先在大中城市开展"五反"斗争的指示》,要求在全国城市中,向违法的资本家开展一场大规模的坚决的彻底的反对行贿,反对偷税漏税,反对盗骗国家财产,反对偷工减料和反对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此后,"五反"运动迅速开展起来,到1952年8月,"五反"运动和"三反"运动基本上同时结束."三反","五反"运动,是建国后反对资产阶级进攻的一次重大斗争.这个运动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工人阶级在国家中的领导地位,从国家机关内清除了一批阶级异己分子和蜕化变质分子.对于澄清吏治,移风易俗,使干部队伍树立廉洁奉公,艰苦朴素的作风,具有重要意义。

9、过渡时期总路线: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了毛泽东提出的中国共产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基本上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条总路线,应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的错误."

总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使中国由落后的农业国转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二是基本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是一条以"一化"为"主体","三改"为"两翼"的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革命同时并举的

总路线.其实质,是在发展生产力的同时解决所有制问题,即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10、“四马分肥”:是我国社会主义改造时期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利润分配形式的形象说法。1953年国家规定,私营企业每年结算盈余,其利润分配依照“四马分肥”的方式,即将利润分为国家所得税、企业公积金、工人福利费、资方红利四个方面进行分配,资方红利大体只占四分之一,企业利润的大部分归国家和工人,基本上是为国计民生服务的。1956年实行全行业公私合营后,资方的股息红利被定息,即年息五厘所代替。

11、整风运动:1957年4月,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建设即将全面展开的历史转折关头,中共中央发出《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决定在全党进行一次以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为主题,以及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为内容的整风运动。但是由于中共中央和毛泽东对阶级斗争的状况和右派进攻的形势作了过分严重的估计,把本属必要的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一批学术界的大家,如:丁玲、向达、李景汉、等人,被打成右派,含怨受难二十多年。

12、“反右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于1957年发起的第一场波及社会各阶层的群众性大型政治运动,主要结果是给空前大量响应党的号召而挺身而出仗义执言的知识分子和民主党派人士确定“右派分子”身份。

13、庐山会议:庐山会议一般是指:一九五九年七月二日到八月十六日,中共中央在庐山上举行的一次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第八次会议,又简称“八届八中全会”。

召开和时间: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包括两次重要会议:7月2日至8月1日党中央在江西省庐山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和8月2日至16日举行的党的八届八中全会。

目的:1959年召开的庐山会议,本来的目的是要总结“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纠正前一段出现的“左”的急躁冒进倾向、搞好综合平衡的。然而,会议后期由于彭德怀的信使得会议急速转向为反右倾。

14、四清运动(社教运动):从1963年至1966年春,在农村和部分城市基层单位开展了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即四清运动).这一运动是以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和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为指导,为解决城市和农村基层组织中存在的四不清而展开的.从1963年到1964年,农村社教又称为"四清"(又"小四清",即清账目,清仓库,清财务,清工分.城市社教又称为"新五反",即反贪污,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反分散主义,反官僚主义.1965年以后,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一律称为"四清"运动,即清政治,清经济,清思想,清组织(又称"大四清"。社会主义教育运动,虽然对于解决基层干部作风和经济管理等方面的问题起了一定作用,但是,这场运动的基本方面是错误的.它是中共八届十中全会关于阶级斗争的错误理论在相当大的范围内的一次实践,把大量不属于阶级斗争的问题看成了阶级斗争,使不少基层干部受到不应有的打击,使"左"倾错误有了进一步发展。在社教运动中,毛泽东发展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的理论.把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规定为党在建国以来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强调要以"阶级斗争为纲"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认为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已达到十分严重的程度,在基层有三之一的领导权不在我们手里.提出了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走资本主义

道路的当权派"等极"左"观点.这些错误观点严重地混淆了敌我界限,为把党的注意力集中于阶级斗争,为后来发动"文化大革命"提供了思想理论依据。

15、《十六条》:为了进一步全面发动"文化大革命",1966年8月毛泽东在北京亲自主持召开了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简称《十六条》).这个文件强调,这次运动的重点是整党内那些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要把被他们篡夺的领导权夺回到无产阶级革命派手中.把斗争矛头指向事实上根本不存在的所谓刘少奇,邓小平为首的资产阶级司令部.《十六条》还提出要发展和壮大"左派"队伍,要用大字报,大辩论,大鸣,大放的形式,坚决地,勇敢地向那些公开的,隐蔽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发动进攻。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是继5月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后,对"文化大革命"的进一步全面发动.这两次会议先后通过的《五一六通知》和《十六条》,再加上毛泽东《炮打司令部》的大字报,表明毛泽东的"左"倾错误的个人领导已经在实际上取代了中共中央的集体领导。

16五一六通知:即1966年5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通过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简称《五一六通知》),是"文化大革命"正式发动的标志。《五一六通知》对党内国内形势作出了完全错误的估计,提出了一整套"左"的理论,方针和政策.认为在学术界,教育界,文艺界,新闻界,出版界和报纸,广播,刊物,书籍,教科书,讲演,文艺作品,电影,戏剧,曲艺,美术,音乐,舞蹈等各个方面充塞着封建主义,资本主义,修正主义的东西.要求高举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大旗,彻底揭露那些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所谓"学术权威"的资产阶级反动思想,对其代表人物要加以清洗,夺取在这些文化领域中的领导权.指出:"混进党里,政府里,军队里和各种文化界的资产阶级代表人物,是一批反革命的修正主义分子,一旦时机成熟,他们就会要夺取政权,由无产阶级专政变为资产阶级专政.这些人物,有些已被我们识破了,有些则还没有被识破,有些正在受到我们信用,被培养为我们的接班人.例如赫鲁晓夫那样的人物,他们现正睡在我们的身旁,各级党委必须充分注意这一点.""我们对他们的斗争也只能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斗争,我们对他们的关系绝对不是什么平等关系,而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关系,即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实行独裁或专政的关系."要公开地,全面地,自下而上地发动广大群众"彻底揭露","彻底批判","清洗这些人".《通知》从根本上混淆了敌我关系,把斗争矛头指向所谓的"走资派","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反动学术权威",实际上是把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作为斗争对象,并以此为根据,规定了错误的方针和方法。

《五一六通知》的通过,标志着"左"的理论开始在中共中央占据了主导地位

17、三支两军:指“文化大革命”期间军队支左(支持当时被称为左派群众的人们)、支工(支援工业)、支农(支援农业)、军管(对一些地区、部门和单位实行军事管制)、军训(对学生进行军事训练)。

起初,中央只是下令对广播电台、粮食和物资仓库、监狱等“要害”部门实行军管,随即扩大至民航系统。随着局势一天天的混乱起来,需要“管”的单位越来越多。各单位的“当权派”都被“打倒”了,“造反派”又互斗不已,谁能负起管理之责?只剩下部队了。于是,1967年3月19日中央军委根据毛的指示作出了“关于集中力量执行支左、支农、支工、军管、军训任务的决定”(这一文件首次将“三支两军”作为一个整体性任务向全国全军提出)。仅在1967年前5个月中,解放军各总部、各军兵种、各军区就对全国7,752个单位实行了“军管”,并对2,145 个单位实行了警卫保护,其中包括中央各部委、1,219个银行(占全国银行的42%)、547个广播电台(占全国广播电台的24%)、111家报社(占全国报社的53%)、10个铁路局(全国共18个铁路局)。1972年8月,“支左”人员开始陆续撤回,“三支两军”遂告结束。“三支两军”对稳定局势,维护社会安定,减少“文化大革命”损失做出了贡献。

18、一月风暴:1967年1月,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等人乘"天下大乱"之机,在上海进行篡权的阴谋活动,刮起了所谓"一月风暴",使交通阻塞,生产瘫痪,财政经济混乱.事后,他们又把责

任倒栽在中共上海市委和上海市人民委员会的主要负责人身上,并欺骗中央,蒙蔽群众,从而逐步夺取了上海市的党政大权.上海夺权以后,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中央文革小组联名向上海各"造反团体"发了贺电.上海一月夺权,对全国各地,各单位起了极其恶劣的影响.此后,全国掀起了夺权的高潮.愈演愈烈的夺权斗争,挑起了群众组织之间更为严重的对抗,斗争激化."打倒一切,全面内战"的混乱局面进一步升级

19、二月抗争:1967年2月,谭震林,陈毅,叶剑英,李富春,李先念,徐向前,聂荣臻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捍卫党的原则,挺身而出,同林彪,江青等人进行了一场大义凛然的英勇斗争.2月14日和16日,在周恩来主持的怀仁堂碰头会和稍前召开的军委会议上,围绕着"文化大革命"要不要党的领导,应不应将老干部统统打倒,要不要稳定军队等重大原则问题,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这些老革命家的意见是完全正确的,发表意见的方式也是符合组织原则的.他们的正义行动充分地表现了敢于坚持真理和对党对人民高度负责的革命精神,反映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愿望。怀仁堂会议后,张春桥,姚文元等连夜整理出一份所谓《二月十六日怀仁堂会议》材料,并由江青安排,向毛泽东作了汇报.2月18日,毛泽东召集部分政治局委员开会,对怀仁堂会议上提意见的一些老同志进行了严厉的批评,指责他们是搞复辟,搞翻案.于是,江青,康生,陈伯达,谢富治等人利用毛泽东对这些老同志的错误批评,把"二月逆流"的罪名强加在这些老同志身上,并多次对其进行批斗.此后,中央政治局实际上停止了活动,林彪一伙借此又控制了中央和军委的很大一部分权力。

20、《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1981年6月27日,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一致通过。《决议》全文分八个部分:一、建国以前28年历史的回顾;二、建国32年历史的基本估计;三、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的七年;四、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十年;五、“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六、历史的伟大转折;七、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八、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

《决议》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对建国三十二年来党的重大历史事件,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作出了正确的总结,科学地分析了在这些事件中党的指导思想的正确和错误,分析了产生错误的主观因素和社会原因,全面地实事求是地评价了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充分论述了毛泽东思想作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的伟大意义。《决议》肯定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我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正确道路,进一步指明了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决议》的通过和发表,对统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思想认识,同心同德为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而奋斗,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21、七千人大会:1962年1月11日至2月7日,中央在北京召开了扩大的工作会议。出席会议的有中央、中央局、省、地、县(包括重要厂矿)五级领导干部,共7118人。人们习惯地称这次会议为“七千人大会”。这是我们党在执政后召开的一次空前规模的总结经验大会。会上,发扬了民主,开展了批评与自我批评,初步总结了1958年“大跃进”以来的经验教训。这次会议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提高认识和纠正工作中发生的“左”的错误,起了积极作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vp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