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新罗的历史与制度

更新时间:2023-11-18 23:1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三讲 新罗的发展与统一

1.新罗的建国与半岛内四国相争局面的形成 1-1.新罗的建国

自新罗后期崔致远认为三韩就是后来的三国以来,直到朝鲜初期权近著《东国史略》,仍然持这种看法。直到朝鲜中期韩百谦(1552-1615)《东国地理志》出,才纠正了这种错误认识。从此一般认为三韩发展为新罗、百济和伽耶,而与高句丽无关。

三韩的存在时间大约在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3世纪之间,正是早期国家形成的阶段。陈寿《三国志·魏书·东夷传》中记载,马韩有54国,辰韩有12国,弁韩也有12国,三韩总共有78国之多。这些所谓的国家都很小,学术界将其称为部族国家、邑落国家或城邑国家。

新罗最初就是辰韩12国中的一个小国,叫斯卢国。斯卢国由位于现庆州盆地的六个村落所组成。六村住民一般认为是辰韩土著民,而六村各有村长,《三国遗事》记载六村之祖皆从山而降,这或许反映了六村村长是外来移民。根据《三国史记》新罗本纪始祖赫居世居西干条的记载,他们或来自半岛北部或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而根据根据《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辰韩即“秦韩”的记载,也许来自中国内地,他们掌握了更为先进的文化,所以能够成为六村的村长。

新罗建国初期的情况,只能从《三国史记》、《三国遗事》和《帝王韵记》等书所记载的神话和有限的史料来推测。新罗的建国神话同时也是朴氏的始祖神话,《三国史记》所记载的内容如下:

始祖姓朴氏,讳赫居世,前汉孝宣帝五凤元年甲子四月丙辰(一曰正月十五日)即位,号居西干。时年十三,国号徐那伐。先是,朝鲜遗民,分居山谷之间,为六村。一曰阏川杨山村,二曰突山高墟村,三曰觜山珍支村(或云干珍村),四曰茂山大树村,五曰金山加利村,六曰明活山高耶村,是为辰韩六部。高墟村长苏伐公望杨山麓萝井旁林间有马跪而嘶,则往观之。忽不见马,只有大卵,剖之,有婴儿出焉,则收而养之。及年十余岁,岐嶷然夙成。六部人以其生神异,推尊之,至是立为君焉。辰人谓瓠为朴,以初大卵如瓠,故以朴为姓。居西干,辰言王(或云呼贵人之称)。(《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始祖赫居世居西干)

朴赫居世的王妃为阏英。《三国史记》记载,“五年春正月,龙见于阏英井,右肋诞生女儿,老妪见而异之,收养之,以井名名之。及长有德容,始祖闻之,纳以为妃,有贤行,能内辅,时人谓之二圣。”1

神话中提到的杨山即现在庆州的南山,在新罗时期被视为圣山,后来也成为佛教胜地。从神话内容来看,新罗建国是出于六村发展的需要,国王为六村村长所拥立。对于当时六村建国的需要,《三国遗事》有更明确的记载:“前汉地节元年壬子三月朔,六部祖各率子弟,俱会于阏川岸上,议曰:我辈上无君主临理蒸民,民皆放逸,自从所欲,盍覔有德人,为之

2

君主,立邦设都乎?”

虽然新罗建国的年代不可全信,但是有史料反映,在新罗建国以后,朴赫居世和阏英“劝督农桑,以尽地利”,新罗的社会经济得到发展。到赫居世38年,新罗派瓠公出使马韩,马韩责备新罗不修职贡,瓠公回答说:“我国自二圣肇兴,人事修,天时和,仓庾充实,人民敬让,自辰韩遗民,以至卞韩乐浪倭人,无不畏怀。”可知新罗已经成为马韩中一个颇具实 12

《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始祖赫居世居西干。 《三国遗事》卷一,纪异第一,新罗始祖 赫居世王。

1

力的早期国家。朴赫居世死后,由嫡子南解即位,称次次雄。根据金大问的解释,“次次雄”具有巫的意思,演变为对尊长者的称呼。

然而新罗与一般王国不同,国王并非由一姓世袭,而是出现了朴、昔、金三姓交替为王的情况。昔氏的始祖为脱解,《三国史记》所记载的脱解降生神话如下:

(57年)脱解尼师今立(一云吐解)。时年六十二,姓昔。妃阿孝夫人。脱解本多婆那国所生也,其国在倭国东北一千里。初其国王娶女国王女为妻,有娠,七年乃生大卵。王曰:人而生卵,不祥也,宜弃之。其女不忍,以帛裹卵,并宝物置于椟中,浮于海,任其所往。初至金官国海边,金官人怪之不取。又至辰韩阿珍浦口,是始祖赫居世在位三十九年也。时海边老母,以绳引系海岸,开椟见之,有一小儿在焉。其母取养之,及壮身长九尺,风神秀朗,智识过人。或曰:此儿不知姓氏,初椟来时,有一鹊飞鸣而随之,宜省鹊字,以昔为氏。又解韫椟而出,宜名脱解。脱解始以渔钓为业,供养其母,未尝有懈色。母谓曰:汝非常人,骨相殊异,宜从学以立功名。于是专精学问,兼知地理。望杨山下瓠公宅,以为吉地,设诡计以取而居之。其地后为月城。至南解王五年,闻其贤,以其女妻之。至七年,登庸为大辅,委以政事。儒理将死,曰:先王顾命曰,吾死后无论子壻,以年长且贤者继位,是以寡人先立,今也宜传其位焉。(《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脱解尼师今)

根据这一神话,有人认为脱解或许出身于海洋势力,也有人认为或许来自西伯利亚或中国北方。不管怎样,脱解似乎掌握了比当地人更高的文化,尤其是冶铁技术,所以他成为南解王的女婿,而且能担任大辅,掌管政事,最后即位为王。南解死前,对太子儒理和女婿脱解说,他死后由朴、昔二姓中年长且贤德者继位。南解死后,本来应当由太子儒理继位,但是因脱解素有德望,儒理有意让位,而脱解说他听说圣智者多齿,于是用咬饼来证明谁的齿多,结果儒理齿多,先继承王位,称尼师今。根据金大问的解释,尼师今即“齿理”,年长的意思。儒理王临终前决定他死后由脱解继位,于是昔氏的第一代王出现。脱解死后,大臣们推戴儒理王第二子婆娑继位。放弃儒理王时的太子逸圣而推戴婆娑为王,理由是太子逸圣在威望和聪明才智上皆不及婆娑,可见这时更加强调德望和才智,而不是年长。此后一直由朴氏继位,到第8代王阿达罗死后,无子,于是国人拥立脱解的孙子伐休为王,昔氏再次登上王位。

金氏的始祖阏智,据《三国史记》记载,他出生在脱解王9年(65),其降生神话内容如下:

(脱解尼师今)九年(65)春三月,王夜闻金城西始林树间有鸡鸣声。迟明,遣瓠公视之,有金小椟挂树枝,白鸡鸣于其上。瓠公还告。王使人取椟开之,有小男儿在其中,姿容奇伟。上喜谓左右曰:此岂非天遗我以令胤乎?乃收养之。及长,聪明多智略,乃名阏智。以其出于金椟,姓金氏。改始林为鸡林,因以为国号。(《三国史记》卷一,新罗本纪第一,脱解尼师今)

《三国遗事》的记载稍有不同,时间在脱解王4年,说是瓠公夜行月城西里,始林紫云笼罩,云中有金柜,发出巨光,又有鸡鸣于树下,所以报告给国王,结果打开金柜发现有男童,取名金阏智。也许由于出现的年代较晚的缘故,与朴氏和昔氏始祖神话相比,金氏始祖神话的神秘色彩要少一些。阏智与脱解不同,并没有能够继承王位。直到第12代王沾解死后,因沾解无子,国人立金阏智的后孙味邹(262-283)为王,金氏第一次登上王位。金氏也同样未能继续为王,味邹之后再次由昔氏为王,到第16代王讫解死后,因讫解无子,味邹的侄子,也是味邹的女婿奈勿(356-402)再次被拥立为王,称麻立干。3所谓麻立干,根据金大问解释为橛,指的是橛标,是用来确定位子顺序的,以王橛为主,臣橛在其下,所 3

《三国史记》说是从奈勿之后讷祇麻立干开始的。

2

以麻立干也就是位居第一的干,即最高统治者的意思,与表示年长者的尼师今相比,最高统治者的意义更突出。奈勿以后,新罗王位长期为金氏所独占。

图:新罗初期王室世系图

1赫居世(朴) 2南解(朴) 4脱解(昔)== 阿孝夫人 3儒理(朴)

金阏智 势汉 仇邹 5婆娑(朴) 7逸圣(朴) 阿道 9伐休(昔) 6祇摩(朴) 8阿达罗(朴) 首留 骨正 伊买 郁甫 10奈解(昔) 仇道 12沾解(昔) 11助贲(昔)

于老

末仇 13味邹(金)===光明夫人 乞淑 14儒礼(昔)

16讫解(昔)

17奈勿(金) 15基临(昔)

表面看来,新罗初期的王位继承似乎真的如南解所说的,由朴、昔、金三姓年长者而有德望者交替为王,但是一般学者相信其背后也有各势力集团,尤其是六部之间的竞争。新罗大体上到6世纪中期才真正使用姓氏,所以争夺王位主要不是三姓集团,而是六部的统治者,所以并没有导致姓氏革命,王朝交替。奈勿以后金氏长期垄断王位,说明由于六部之间发展不平衡,已经六部之间政治统合的加强,一些部不再参与王位争夺,而国王也逐渐成为包括王京和地方在内的新罗全体的最高统治者。到6世纪初,即智证王(500-513)时期正式定国号为新罗,并不再使用麻立干等称呼,正式改称“新罗国王”。

1-2.半岛内部四国相争局面的出现

在新罗建国前后,半岛南部还出现了百济国。百济本为马韩所属小国之一。根据《三国史记》所记载的百济始祖传说,百济始祖沸流王的父亲优台为北扶余王解扶娄的庶孙,娶卒本人延陁勃之女召西奴为妻,生沸流和温祚。优台死后,召西奴寡居,这时从扶余南下建国的朱蒙纳召西奴为妃。后来朱蒙在扶余的儿子孺牛来了,被立为太子,朱蒙将王位让给了孺牛,于是在大约公元前18年,沸流和温祚被迫南下,分别在汉江以南的慰礼城(今首尔江南一带)和滨海的迷邹忽(今仁川)建立了国家。所以百济大概是北方移民南下,在今汉江流域建立的一个小国。温祚将国号定为“十济”,后来沸流集团并入,改国号为百济。

除此之外,关于百济始祖还有多种说法,《三国史记》所记载的百济早期历史是否可信也成问题。《三国志》中有关于伯济的记载,但是伯济与4世纪以后兴起的百济是否有继承关系,尚不得而知,所以4世纪以前的百济早期历史其实还很难弄清楚。如果相信伯济国就

3

是后来的百济国的话,也许百济凭借其较先进的铁器文化,不断征服马韩的其它小国,到公元250年前后吞并目支国,成马韩小国联盟体的盟主。此后百济开始加强内部制度建设,各种政治制度开始建立。古尔王27年(260)开始设置6佐平分掌庶务,确立了从佐平到克虞的16官等,并制定了相应的冠服制度。到4世纪初乐浪郡和带方郡被撤后,百济与高句丽争夺二郡所属领土,除此之外百济还向南加强对原马韩小国的统合,并向西南越过小白山脉,将影响力扩大到加耶地区。

高丽时期金富轼等人在编撰《三国史记》时,将新罗、高句丽和百济三国历史合为一书,而将加耶史排除在外,而《三国遗事》则收录了高丽文宗朝金官知州事编撰的《驾洛国记》,保存了部分加耶史资料。大概一直到朝鲜后期实学派兴起后,加耶史才受到重视,近代以后虽然就任那日本府说进行了大量讨论,引起了一部分学者对加耶史的兴趣,但是总体说来对加耶史的研究依然比较薄弱。

加耶,也称加罗、伽倻、伽耶、驾洛、狗邪等,史料中出现十多种异称,语源大概出自阿尔泰语系中的加罗(xala/kala),原意是指已开垦的平原,后来演变为加耶(kaya)等。加耶大概最初用来指位于金海的小国,后来也指位于高灵一带的势力,也泛指今庆尚南道洛东江两岸原弁韩地区。《三国志·魏书·东夷传》记载弁韩由12小国构成。根据《三国遗事》王历记载,首露王于公元42年建立金海驾洛国,到仇衡王12年(532)时灭亡。另外根据《三国史记》地理志和新罗本纪记载,高灵大加耶国也是始建于公元42年,到562年灭亡。大约在公元1-4世纪,加耶小国联盟以金海驾洛国为中心,而到5-6世纪位于高灵的大加耶成为中心。但是加耶地区一直未能统一,所以在与新罗和百济的竞争中处于劣势,最终为新罗所吞并。

在半岛中南部出现百济、新罗和加耶等国的前后,在北方鸭绿江中游一带出现了一个小国高句丽国。

高句丽的始祖为朱蒙。《广开土王陵碑》、《牟头娄墓志》和《三国志·魏书·高句丽传》记载了朱蒙神话,后来《三国史记》和《三国遗事》也加以记载。高句丽的这一建国神话也许是4世纪国家体制确立过程中形成的。根据朱蒙神话,朱蒙是天帝和河伯的后代,从北扶余历尽艰险来到卒本扶余地域,建立了高句丽。但是根据《三国史记》记载,朱蒙是在成为没有后嗣的卒本扶余女王的夫婿之后才继承王位的,又说是建国后纳召西奴为妃。不管怎样,说明在朱蒙到卒本扶余之前这里已经有土著势力集团,朱蒙是在与这些集团的联合过程中扩大势力的。其实当时鸭绿江中流地区,土著集团与外来势力集团的融合一直存在,高句丽也正是在这一过程中建立的。

高句丽的种族起源,《汉书》王莽传记载为貊或濊貊,《三国志》和《后汉书》也认为与貊有关。而且根据中国古书记载,貊本来是居住在中国北方的种族,后来迁移到现在的东北地区。另外,根据《吕氏春秋》等书记载,濊族本来就居住在现在渤海湾和东北地区一带,《史记》将箕子朝鲜和卫满朝鲜周边的政治势力统称为濊貊。至于高句丽的族属到底属于貊族还是濊族,以及貊和濊是什么关系,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大体上可以说形成高句丽的住民集团是从濊貊分化出来的。根据《三国志》东夷传记载,直到公元3世纪高句丽的语言和风俗还与扶余、沃沮、东濊相似。大概原来是濊族或濊貊族的一员,到公元前3世纪到2世纪之间由于铁器文化的发达而逐渐成为与周边濊貊社会不同的住民集团,大约从公元前2世纪后半开始形成自己的政治势力。这一集团势力最初被称为“句骊”,这也就是“高句丽”名称的由来。

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三国史记》高句丽本纪中所称的“那”集团势力。“那”与“奴”、“内”相通,也被记着“川”、“让”,指的是地或川、川边,代称在江边平地上形成的势力集团。在公元前2世纪这些那集团受卫满朝鲜的压力,以鸭绿江中游的那集团为中心,形成被称为“薉君南闾”的联盟体。公元前126年汉在这里设沧海郡而未果,这时各那集团

4

之间的统合已经加强,在重要地方修筑了许多被称为“沟溇”、“忽”的城,“句骊”的名称也许就来自“沟溇”。于是在种族渐渐从貊或濊貊区分开来,而被称为“句丽”。公元前108年汉朝灭卫满朝鲜后,设乐浪郡、真番郡、临屯郡,次年在鸭绿江中游一带设玄菟郡,玄菟郡下设有高句丽县。4于是鸭绿江中游一带对外被称为句丽或高句丽。

在汉朝直接统治时期,受汉朝先进文化的影响,高句丽有了很快的发展,大概形成了联盟体式的国家。玄菟郡也因受夷貊,即句骊的进攻而治所后撤。最初消奴集团虽然掌握盟主权,但是各那集团仍在玄菟郡的统治之下,处于分离状态。在玄菟郡的统治力量减退以后,各个集团互相争战和并吞,同时也有许多扶余系移民集团加入进来,朱蒙神话大概就是反映了这个时期的情况。朱蒙集团从沸流水(浑江)迁到卒本地域后,与召西奴、毛屯谷等土著集团联合,势力扩大,于是与消奴集团争夺盟主权。朱蒙神话中所说的朱蒙与沸流国王松壤的争斗也许就是指与消奴集团的争斗。最终朱蒙集团,即桂娄集团取得胜利,成为那国联盟的盟主。此后桂娄集团迁都到国内地区,加强对各那集团的统治,最后形成《三国志》、《三国史记》等书所记载的高句丽5部。

高句丽在建国过程中即即将向外扩张,在公元前后,首先将附近的一部分鲜卑人纳入自己的统治之下,接着征服了太子河上游的梁貊,现在朝鲜咸镜南北道一带的荇人国、盖马国、句茶国,1世纪后半期征服图们江下游的北沃沮,2世纪中后期征服东濊。同时高句丽也不时向汉朝郡县进攻和掠夺。到2世纪末的东汉末年,汉朝郡县统治力减弱,公孙氏势力乘机在辽东地方兴起,阻挡了高句丽向辽东方面扩张的矛头。在三国时代,高句丽先是接受吴的分封,不久又改而接受魏的分封。东川王12年(238)高句丽帮助魏国消灭了公孙氏势力。东川王16年高句丽侵扰魏国西安平,结果在东川王18年和19年魏国幽州刺史毌丘俭派大兵讨伐高句丽,丸都城陷落,高句丽国王逃到北沃沮。但是随着中国大陆陷入“五胡乱华”的混乱局面,高句丽又恢复元气,在4-5世纪进行了大规模的领土扩张,向西控制了辽东地区,向南控制了原乐浪郡和带方郡地域,直接与百济和新罗对峙。随着新罗、百济、加耶的发展,以及高句丽的南下,到5世纪朝鲜半岛内出现四国竞争的局面。

2.列国争战与新罗统一 2-1.列国争战

到4世纪以后,朝鲜半岛处于高句丽、百济、新罗、加耶和外来的倭人等多种政治势力互相对抗的局面。

乐浪郡和带方郡撤销后,高句丽和百济为争夺二郡所属领土而互相对立。高句丽在4世纪初占据了大同江一带,与百济发生尖锐冲突。371年,百济的3万大军一直向北进攻到平壤城,杀死高句丽的故国原王。百济不但向北与高句丽争夺带方郡故地,而且向南继续吞并马韩残余势力,并越过小白山脉,将影响力渗透到加耶地区,对加耶和新罗构成威胁。

但是到4世纪后期,高句丽小兽林王(371-384)时期,高句丽再次强大起来。391年高句丽广开土王(391-413)即位后,高句丽又积极对外扩张,向南进攻百济,占据了百济汉江流域的一些城邑。427年长寿王(413-491)将都城迁到平壤。高句丽政治中心的南移对百济和新罗造成巨大的压力。百济为了节制高句丽,曾遣使北魏,希望共同对付高句丽,但是没有任何实际效果,于是主动与新罗修好,433年百济和新罗结成联盟,共同对抗高句丽。

高句丽为了摧毁罗济联盟,多次进攻百济和新罗。475年,高句丽长寿王亲率3万大军进攻百济,攻陷百济首都汉城,捕杀盖卤王,完全控制了汉江流域,百济被迫将首都从汉城迁到熊津(今公州)。此后,直到6世纪,新罗与百济一直相互支援,成功地阻止了高句丽的进一步南下。

6世纪时,高句丽由盛转衰,而新罗和百济经过一段时期的休养生息,又开始强盛起来。 4

《汉书》卷二十八,志八下,地理,玄菟郡。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v5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