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全册教案(整理)2
更新时间:2024-05-29 21: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七年级上册地理教案
与同学们谈地理 知识教学点:
1、知道地理课的学习内容。 2、知道学习地理的目的、意义。 3、知道学习地理课的学习方法。 能力训练点:
1、初步学会举例说明学习地理的意义;
2、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好奇心,挑战心理、冒险心理和坚韧性、求异性等创新情感和创新人格。 德育渗透点:
1、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知识,掌握地理技能是社会主义公民适应现代化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的需要,从而激起学生学习地理的欲望。
2、通过为什么要学地理,帮助学生树立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保护“人类家园”——地球而学习的志向。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1)为什么要学习地理?从学生日常生活和身边的地理事物、地理现象入手,让学生“想一想”。让学生从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出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继而诱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2)怎样学好地理?首先指导学生自学教材,初步了解每一章的重要内容。学好地理的方法是“三多”,即多动脑筋想一想;多阅读运用地理图表;多参加地理课外活动,如阅读地理书籍,看电视、读报刊中的地理新闻,在现实生活中汲取地理知识和营养。
2、难点:让学生理解怎样处理好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这是本节课的难点。突破此难点,
1 结合当时国内外新闻地理内容,通过教师举例说明。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具准备:地球仪,世界地图,中国地图教学方法:学生自由发言,并且讨论。 学生学法:
1、学生结合小学已学过的自然课常识,举例说明地理知识在我们生活、学习和工作中的用途。让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
2、学生阅读教材第二页中的彩图,思考他们是否与地理有关?
3、讨论要学好地理,在课外和课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学好地理的目的是什么? 教学过程 : 一、做自我介绍
二、给学生提出一些要求 三、新课学习阶段:
1、学生自由发言,然后讨论,拿到地理书,会想到什么?
请同学们回忆小学已学过的自然知识,每个同学举一个例子,说说我们生活、学习、工作中有哪些属于地理知识内容。
2、学生自学教材第二页彩图,说说与地理的关系。 多动脑筋想一想,想什么?
3、教师根据学校环境的实际情况,结合当时国内外和实际的地理知识,列举国内外和家乡中诸如大气污染、水污染、资源被破坏、垃圾的处理、人口增长过速等环境问题的典型事例,唤起学生装学习地理知识的强烈愿望,去探索适合国情的人类与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真理。 4、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
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四、总结、扩展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最后思考归纳,为学好地理,应做好哪些准备?课前准备:除学习用具、教材外,还需要准备地图册,填充图册。课外准备:注意收集国内外,家乡的有关地理信息材料。五、板书设计 一、生活离不开地理二、学习地理,为了更好地生活尊重自然规律,做大自然的朋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综合地分析地理。具备可持
2 续发展的观念。后记:刚进入初中,第一节课学生的表现很好。这节课主要让学生讨论一些与学生密切联系的实践内容,让学生自由发挥他们的想象,学生很感兴趣。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培养学生的观
察、分析和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艰
辛历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
状的过程,使学生认识到探索真理的艰难与坎坷,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真理和执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教学重点】 学会运用相关数据说明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 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教学方法】 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归纳总结等。 【课前准备】 教师: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乒乓球,
篮球。
学生:搜集证明地球形状的资料,做一只带桅杆的纸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很多同学
可能都提出过这些问题:地球究竟是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我们怎样认识和了解地球?从今天开始,我们就共同讨论有关地球的话题。
在晴朗的白天,我们能够看到太阳像一个火红的圆
球,给我们带来了光与热;而在十五的夜晚,我们又可见到月球像明亮的圆盘,给漆黑的大地洒下一片银光。那么,我们居住的地球是什么形状呢?古代人是如何了解地球形状的呢?
(通过问题引起悬念,激发学生求知欲。) [教师板书]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播放课件]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提问]地球是什么形状? [学生回答]是一个球体。
[引导]地球是一个球体,在今天看来已经是再简单
不过的问题,但在古代却是一个难解之谜。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
[播放课件]教材图1.1中①天圆地方,②天如斗笠。 配音:文字解释见教材第2页。
[教师提问]这两种观点能否作为证明地球形状的证
据?
[教师总结]学生观察后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我们生活在地球上,根据听到的,看到的,
想到的,你能说出一些反映地球形状的事例吗?
(这样引入新知识,有亲和力,比较贴近学生生活,可
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后回答]可能出现的事例:
3 a站在海边,遥望远方驶来的船只,总是先看到桅杆,
再看见船身,而目送离岸的船总是船先消失。
(找两组同学用做好的纸船到前台在地球仪上演示,
其他同学观察思考。)
[教师提问]假设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什么
现象?
(让学生将纸船放到桌面上演示。) [学生回答]船和桅杆同时看到。
[教师总结]如果地球是一个平面,我们会看到船由
远而近,由小变大,船的整体都能看到。
[播放课件]海边看船(动画显示)
b发生日偏食时,地球挡住一部分日光,使地球的影
子投射到日面上,就像给地球照镜子,使我们看见了地球的球体形状。
[播放课件]日食照片,学生观察思考。
c哥伦布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学生课前搜集的资
料)其中最著名的是葡萄牙航海家麦哲伦的环球航行了。
[学生活动]学生依据搜集的资料或教材中的阅读材
料讲述麦哲伦航行路线及有关故事。
[播放课件]麦哲伦环球航行(动画显示小船的移动航
线)
[学生活动]观察并回答麦哲伦的航行路线
(教师利用麦哲伦环球航行的故事,激发学生学习的
积极性并进行科学观教育)
[教师总结]在1519-1522年间麦哲伦率领的船队
首次实现了人类环绕地球一周的航行,以其自身的实验证明了大地是个圆球。那么还有更为科学的证据吗?
[学生活动]思考后回答,有,是地球卫星照片。 [教师总结]直到20世纪,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
人类实现了进入太空的梦想。人们经过分析地球卫星发回的大量资料及地球照片,特别是宇航员们有幸从太空看到了真实的地球,确证地球是一个球体。
[教师提问]从“天圆地方”到“天如斗笠”,再从麦哲
伦环球航行到地球卫星照片,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由猜想到实践,从观察到真理的漫长岁月,并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那么,从这一过程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教师边说边用多媒体演示,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多
请几位同学回答并及时鼓励。
[教师总结]我们要象先辈们那样,对待科学要坚持
严谨、执着的态度和为探索真理勇于奉献、不怕牺牲的精神。我们只有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善于总结,勇于实践,才能最终发现和掌握真理。
[教师展示]一只乒乓球和一只篮球。
[教师提问]它们一样大吗?那么怎样说明球体的大
小?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说明认识球体大小的方法) [教师板书]地球的大小 (学生思考回答) [教师讲述]现代科技使人们不仅认识了地球的形状,
还精确测定了地球的大小。那么,地球究竟有多大?
4 [播放课件]教材图1.2 地球的大小。 [学生活动]分析图中数据并回答:地球的平均半径:
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的最大周长约4万千米。
[教师讲解]精确的测量表明,从地心到北极的半径
为6357千米,赤道半径为6378千米,赤道半径的长度比北极半径的长度多21千米,这也说明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大球体。所以我们通常用平均半径来表示地球的大小。
师生共同进行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⒈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周,依次经过
了 洋 洋和 洋。
⒉地球的形状是 体,它的平均半径为
千米。
【板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一、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作业: 必作题:
1.地球的赤道周长是多少? 2.在地球仪上,蓝色表示? 选作题:
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不同的符号、不同的文
字来表示什么?
【评价建议】本节内容重在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生活实例,
感知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是否认真观察思考,是否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后记】多媒体的应用,使课堂内容丰富,便于学生
理解和巩固所学的内容,促进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有效突破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所限,对于列举证明地球形状的例子不多或不确切。这就要求学生对生活的事例多进行观察和思维。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会制作简易地球
仪。
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并与真实
的地球作比较,归纳出地球仪的基本结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制作简易地球仪,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及动手实践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态度,
科学思维及探究意识。
【教学重点】 通过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制作简易地
球仪。
【教学难点】 制作简易地球仪,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 观察思考、讨论分析、合作探究等。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地球仪,教学挂图(一幅),制
作地球的材料一份,学生分组(2-4人一组)。
5
学生:每组准备一套学生地球仪,乒乓球(一只),
适合制作地球仪的圆形物品若干,铁丝,胶布,橡皮泥等。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⒈地球的形状怎样? ⒉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新课导入]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地球是人类的家园。
如果我们要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可以借助一定的工具如:地图、地球仪等。
[展示教具]地球仪
[教师板书]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1.地球仪的概念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我们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海
洋和陆地,高山与平原、江河湖海,国家与城市等都是地理事物,同学们仔细观察地球仪,说明其上面都有哪些地理事物?
学生观察地球仪并回答
(只要学生观察地球仪说出的地理事物,教师都应予
以肯定)
[教师讲解]地球仪上的地理事物千差万别,数量巨
大,因此,人们在地球仪上可以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地理事物相应的位置、形状和名称。那么,地球仪与真实的地球原貌有哪些主要的不同?
学生按小组讨论后回答。
(让学生依据对地球仪的理解,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教师总结]⑴地球仪是地球缩小的模型。
⑵地球仪上有一些在地球上实际并不
存在的点和线。
⑶地球仪上还有一个能使地球模型转
动的地轴,这个地轴在地球上也没有。
[教师提问]我们了解了地球仪的这些特点,你能用
自己的语言给地球仪下一个定义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地球仪是人们依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
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而制成的地球模型。在地球仪上,人们用不同的颜色、符号、文字来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河湖、国家和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和名称。所以它是我们直观、逼真地了解地球全貌的工具。
[教师提问]地球仪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板书]2.地球仪的作用
[教师总结]地球仪既可以方便我们了解整个地球的
全貌,又能帮助我们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分布状况。今后,我们要经常借助地球仪来学习地理知识。所以,同学们应当学会并习惯运用地球仪研究地球的方法。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地球仪上标的点和线,回答地
球仪都有哪些重要的点和线?你能依据地球仪说出来吗?
学生讨论回答并到前台演示(地轴、两极、赤道、回
归线等)
[教师总结]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个交点叫两极,位
6 于北面的叫北极,位于南面的叫南极,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圈是纬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是经线,所有的经线、纬线都相互垂直相交构成经纬网。而所有这些点和线都在真实的地球上是不存在的,它们是为了研究方便而假想出来的。
现在我们对地球仪有了初步了解,让我们亲自动手做
一个简易的地球仪,并标明经线、纬线、北极、南极、赤道等。
[学生活动]以小组为单位,根据教材P4-5所列步
骤在教师指导下制作地球仪。
[教师活动]学生相互展示交流自己的成果,评出优
胜组,并给予鼓励性评价。
[课堂小结]点明地球仪在今后生活、学习中的重要
性。
[教师承转]既然地球仪上的这些点和线在地球上不
存在,为什么还要?
(过渡下节,前后连贯,使教材的整体性更
强)
【板书设计】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评价建议】本课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了
解其构造特点并会制作简易的地球仪,教学评价时应注重学生是否认真观察思考,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是否积极与他人合作。
【教学后记】由于学生初步认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并且每组都备有学生地球仪,因而学生学习兴趣较浓并能积极观察思考问题。在制作地球仪的活动中,学生兴致更高,课堂气氛比较活跃,教学效果较好。由于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差异因此有些小组制作效果很好,而个别小组效果欠佳,需要教师进一步指导,在以后的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地理技能的培养。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地球仪,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特
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及相关图片,培养学生自
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
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纬线和纬度的判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分析归纳,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教学地球仪,经纬仪。 学生:学生地球仪,用乒乓球制作的简易地
球仪。
【教学过程】 [复习提问]找两位同学到前台指出地球仪上的地轴,
两极及赤道等。
[新课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仪
上有一些重要的点和线,其中有经线,有纬线、那么什么是纬线?怎样区别纬线?
[教师板书]三、纬线和纬度 ⒈纬线
[播放课件]教材图1.7,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7 学生观察图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大圆圈。纬线作为地球仪上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多特点。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思考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纬线呈什么形状?是一个圆还是半圆?它们的
变化规律是什么?
②地球仪上的所有纬线长度是否都相等?它们的
变化规律是什么?
③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纬线分布在哪里? ④纬线可以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回答。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
能力。)
[教师总结](可演示经纬仪)通过观察我们可知:
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为一点;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可以找到许多条纬线,我们
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通过问题引起悬念,激发求知欲) 学生观察地球仪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
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纬度。其中赤道就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
[教师板书]2.纬度
[播放课件]教材图1.9赤道纪念碑。
学生观察并在地球仪上找出基多市及所在国家厄瓜
多尔的位置。
[播放课件]教材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 学生观察思考:
①纬度数值的大小排列有什么规律?
②最大的纬度是多少度?它分布在什么地方? ③度数相同的纬线怎样区分?用什么符号表示?
为什么?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球仪及教材图1.11后讨论
回答。
[师生总结]在地球仪上,纬度数从赤道向南北两极
逐渐增大,最大度数为90°即南北两极点,赤道以北的纬度叫北纬,习惯上用“北方”的英文“North”的开头字母“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叫南纬,习惯上用“南方”的英文“South”的开头字母“S”作代号。北纬、南纬各有900,北极点和南极点的纬度分别是90°N和90°S。
[教师提问]继续观察地球仪找出纬度数的排列规
律。
学生观察思考回答。
[师生总结]北纬的度数由赤道向北逐渐增大,南纬
的度数由赤道向南逐渐增大。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每位同学在已制作的简易地球
仪上画出赤道300N、300S、600N、600S、900N、900S等纬线,并注明度数,同时告诉
8 学生纬度的三个范围低纬度(00-300)中纬度(300-600)高纬度(600-900)
(通过学生活动进一步掌握地球仪上纬度变化规
律)
[教师活动]教师用多媒体演示这些重要的纬线。 [教师提问]若用一条纬线将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选择哪条最合适呢?
[播放课件]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师讲解]以赤道为界可将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
半球,赤道以北的是北半球,赤道以南的是南半球。
[教师提问]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听到北回归线、
南回归线、北极圈、南极圈等地理名词,其实它们是几条比较特殊的纬线,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出并观察它们分别经过了你的熟悉的哪些地区。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互相交流并给予鼓励。
[学生活动]在已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用虚线画出南
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师生总结]师生共同总结本课主要内容。 【板书设计】三、纬线和纬度 1.纬线 2.纬度 【课堂训练】
在地球仪上找出地轴、两极、赤道、极圈、回归线、经线、
纬线、经度、纬度
作业: 必作题:
写出经线和纬线的特点? 选作题:
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评价建议】由于本课涉及概念较多,教学评价不宜侧重
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概念的掌握,而应重视学生在各方面的表现,如是否对概念理解,是否从图像中归纳信息,是否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等。
【教学后记】本课内容较多且比较抽象,在教学中充分利
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学生建立准确的空间概念,多媒体的演示,生动形象地使学生获得感性材料,化抽象为具体,能较好的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发散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有效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第四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会观察地球仪,知道经线和经度的特
点,培养学生分析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地球仪,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
及合作探究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
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
【教学重点】经线和经度的判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方法】观察讨论,比较分析、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地球仪、经纬仪、多媒体课件
9 学生:学生地球仪、已制作好的简易地球
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前面我们已经对地球仪上的纬线和纬度
有了初步认识,地球仪上不仅有我们熟悉的纬线,还有很多经线,了解经线和经度,对于我们进一步全面认识地球仪,了解地球上地理事物的分布具有重要意义。
[教师板书]四、经线和经度 [教师活动]多媒体展示表格
[学生活动]将学生分男女两组以竞赛的方式观察地
球仪归纳填表,注意与已学纬线的知识进行对比。
(给学生以充分时间自主探究,教师给予指导,培养
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教师活动]依据表格内容分别提问
[学生活动]男女同学抢答,教师及时给予鼓励。 [教师提问]什么是经线?经线与纬线有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连接地球南北并与纬线垂直相交的线;
经线与纬线垂直相交。
[师生总结]经线是指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
线垂直相交的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子午线。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说明经线的形状特征,长
度和指示的方向如何?
学生观察回答 [教师总结](演示经纬仪)通过观察可知:所有的
经线都是半圆,长度都相等,都指示南北方向。
[播放课件]思考题:
⒈地球上任何一点沿纬线方向前进,最后能否回到
原出发地?如果沿经线呢?
⒉在地球上能找到一处四面都朝南或都朝北的地
方吗?若能,它们分别在哪里?
(课堂中设置练习,让学生及时反馈所学情况,利于
教师了解学生,也可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学生讨论思考并回答。
[教师讲述]与纬线相似,在地球仪上我们画出无数
条经线,为了区别不同的经线,人们也给经线标注了不同的度数,这就是经度。
[教师提问]经度的起点,也是从0°开始的。那么0°
经线在哪里呢?它经过哪个国家的首都附近?又叫什么线?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教师总结]国际上规定通过英国伦敦附近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上的那一条经线为0°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师生总结]地球仪上经度的范围是从00一直到1800
之间,最大度数是1800,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和向西,度数相同的经线各一条。为了区别它们,人们把本初子午线以东的1800规定为东经,用“E”作代号,把本初子午线以西的1800规定为西经,用“W”作代号
[教师提问]观察地球仪并思考,哪两个经度的经线
10
只有一条?
[学生回答]1800经线
[师生总结]地球仪,只有00经线和1800经线有一
条,其他度数的经线均有两条。
[教师提问]请观察地球仪,看经度的变化有什么规
律?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教师归纳]依据地球仪分析:以本初子午线为界,
东经的度数自西向东逐渐增大,西经的度数自东向西逐渐增大。
[教师提问]同学们已经知道,每条经线都是一个半
圆,两条经线可否组成一个大圆圈?这两条经线的度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讨论后回答
[教师总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
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度数相差180°,如0°和180°经线;20°W和160°E等。
[学生活动]观察地球仪并找出以下经线圈:0°和
180°,45°E和有135°W,20°W和160°E,90°E和90°W,120°E和60°W。
学生活动后相互交流结果,在交流过程中,教师指导
学生说出思路和方法。
[教师总结]两条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
任何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均等的半球。那么刚才同学们找出的五个经线圈中,哪一个最适合将地球分为东西两个半球呢?为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应指导学生从地球仪上找答
案并及时给予鼓励。]
[师生总结]国际上习惯以20°W和160°E所组成的
经线圈划分东西两半球,其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在海洋上通过。可较好的避免把非洲、欧洲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带来的不便。
[课堂练习]
[播放课件]教材图1.13东西半球的划分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七大洲在东西两半球的情况,
中国位于哪个半球?
学生读图回答并相互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作业] 必作题:写出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东西半
球的分界线?
选作题:在已做好的简易地球仪上用彩色标出经
线及度数,每隔30°划分一条经线。
【板书设计】
【评价建议】本课涉及概念较多,教学评价不宜侧重考查
学生知识记忆的多少,概念掌握的准确与否,而应注重学生各方面的表现,如是否理解概念,是否从图中归纳信息,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等,教师可综合学生在语言表达,与人合作及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表现的情况进行总体评价。
【教学后记】由于本课内容较抽象,在教学中应充分利用
多媒体进行教学,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学生观察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的培养。教学中采用男女分组竞赛抢答方式,可使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从而更好的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第五课时】
1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提高
分析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解与练习使学生能够运用自己获
得的地理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做出自己的判断,提高学习地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关注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增强学习
地理的兴趣和自信心。
【教学重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用经纬网确定任何一点的位置。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讨论分析、合作探究 【课前准备】教师:教学地球仪,多媒体课件,电影票(一
张)
学生:学生地球仪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教师出示一张电影票,提问,如果有这
样一张电影票是18排30号,你怎样在电影院里找到自己的位置?
学生思考并回答。
(让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 [教师提问]如果我们仅仅用电影票上的任意一个号,
能否顺利找到自己的位置?为什么?你能向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在教室中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通过讨论相互交流,教师给予鼓励。 (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体验和感受确定位置的一般方
法,使学生有亲切感。)
[教师提问]你能准确找到并描述出北京、上海、纽
约等在地球仪上的位置吗?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分析并回答,教
师予以肯定并引入新知识。
[教师板书]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播放课件]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坠落和台风“桑
美”等资料,见教材P8。
[教师总结]我们知道了有关俄罗斯“和平号”空间站、
台风“桑美”的众多信息,其中涉及44.4°S、150°W、28°N、125.3°E等四个数据,请同学们分别在地球仪上,找出这些经线和纬线,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学生观察地球仪回答。
[老师讲述]我们发现,所有经线和纬线都是相交分
布的,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的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网状结构,人们形象地称之为经纬网。
[教师板书]1.经纬网
[播放课件]经纬线组成经纬网的动态过程。 (多媒体展示,能使学生更深入的理解经纬网的含义,
促进空间概念的形成。)
[学生活动]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在地球仪上找出200N
和300W,00和N和1500E等产经纬线的交点,并相互交流,老师给予鼓励。
[师生总结]在地球仪上确定某点位置的方法一般是:
既要找出该地经度所在的经线,又要找出该地纬度所在的纬线,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该地所在的位置。
12 [学生活动]请几位同学到前台地球仪上找到俄罗斯
“和平号”空间站第一批碎片坠落地点和台风“桑美”的中心位置,老师及时给予鼓励。
[巩固练习]多媒体展示表格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后填表完成,老师
给予鼓励。
[教师提问]请同学们思考:我们为什么要研究经纬
网?其作用是什么?
学生讨论后回答。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
表达并予以肯定。
[师生总结]我们研究经纬网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
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教师提问]举例说明经纬网对我们生活产生了哪些
影响?其作用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学生思考后回答。
[师生总结]经纬网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
面以及当代卫星定位系统都十分有用。
[教师板书]2.经纬网的作用
[播放课件]教材第8页练习题2。
学生讨论后回答,老师及时给予鼓励评价。
[教师总结]杰克之所以出错,关键在于他没有明确
说明1160是东经还是西经,400是北纬还是南纬。由此可看出:在确定度数的同时我们还要特别注意标明经度中的东经或西经,纬度中的南纬或北纬。
[课堂练习]探究P8活动题
[课外作业]学生在已制作的简易地球仪上标注出北
京的经纬度。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内容。 【板书设计】
五、利用经纬网定位
【评价建议】本课内容重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地球仪,了
解经纬网的形成和作用。因此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是否认真观察思考,是否从中提取有用信息去解决实际问题,是否积极参与了教学活动。
【教学后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丰富课堂内容,便于学
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巩固,促进学生空间思维能力的形成,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由于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较少,对所学知识的接受能力有差异,因此,个别同学对所学知识不能熟练掌握和应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加强辅导。
第二节 地球的运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能用事实说明
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理现象
过程与方法 能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自转;能在地图
上正确标注地球自转的方向;对部分时间问题作出简单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的,地球上
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养成实事求是、自强不息等科学精神。
13 【教学重点】地球自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产生的地理现
象
【教学难点】用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解释一些地理现象 【教学方法】讲述法、谈话法、教学演示法 【课前准备】
⑴大地球仪1个,小地球仪每人1个,手电筒每人1个,
电脑课件或投影片若干。 ⑵对合作学习小组划分,每组4-6人。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欣赏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教师
叙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并问学生“坐地日行八万里”这可能吗?通过学习本课内容就能较容易的解决这一问题。
(激发兴趣,增强求知欲) [教师板书]一、地球的自转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P9“天转还是地转”?材料,
要求学生能概括讲解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的主要观点。
(阅读材料,扩大视野)
[教师板书]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方向、周期 [电脑演示]动画“地球的自转运动”,学生观察。
(创设高质量的情境,增强空间感性认识,培养观察能
力)
[教师提问]地球是怎样自转的?方向如何?周期是多
少?
联系以前学过的知识回答。
[教师活动]教师逐一指图,提示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回答]地球绕地轴不停的旋转,叫地球自转;方向
自西向东,周期是一天。
[教师板书]1.概念:地球绕地轴不停地旋转 2.方向:自西向东 3.周期:一天
[学生训练]P10填空题1 二、单项选择题1
[教师承转]地球不停的以日为周期自转着,你能用所熟
悉的一些事例说明地球自转的存在吗?
[学生思考]课本插图1.15“昼与夜”或相应的板图、投影
片,完成《同步学习与探究》思考题:⑴地球上为什么会有昼夜更替现象?⑵如果地球是个透明体,还会有昼夜更替现象吗?⑶如果地球不自转,昼和夜在短时期还会更替吗?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或合作探究)
[教师活动]演示电脑动画“昼与夜”,把亚、欧、非洲的
一面面对学生,学生观察,质疑:为什么看不到南、北美洲?
(观察图画,思考问题)
[学生活动]学生用手电筒照射手中的地球仪,观察看到
的结果。
(动手演示,感悟体验)
[教师总结]⑴沿直线传播的太阳光平行到达地球表面;
⑵由于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到达地面的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阳光照亮的半球是白天,照不到的半球是黑夜,明亮的半球和黑暗的半球交接地带则是黎明或黄昏;⑶如果没有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不同地方,有的将永远是白天或黑夜,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的同
14 一个地方,昼夜不断交替,处在明亮的半球时是白天,处在黑夜的半球时是黑夜;地球自转一周,昼夜更替一次,时间就是一天,约24小时;地球上的不同地方,日出和日落的时间不一致,出现了时间差异。
[教师板书]二、昼夜更替 [教师提问]你能用所学知识分析下列日常生活中看到的
现象吗?
⑴坐在行驶的车上,车外树木的景观向后移动; ⑵日月星辰每天周而复始东升西落; (借助实例分析,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生活动]学生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自转,并持地球仪
的北极或南极对着自己,观察地球仪做什么运动。印证地球自转围绕的中心是地轴,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印证地球自转周期是24小时。
(动手演示,观察分析,拓展地球自转的方向)
[教师总结]地球上方绕地轴北端的曲线箭头,表示地球
的自转方向。从北方天空面向北极下看,或者头顶北方面向赤道,地球呈逆时针方向自转。
[学生活动]看课本1.18,在同一时刻,在中国北京的畅
畅和在美国纽约的姨妈通过电话互致问候。畅畅说:“姨妈,晚上好!”姨妈说:“畅畅,早上好!”畅畅和姨妈,谁说错了?说出你判断的依据。
[学生回答]都没说错。由于地球的自转,地球上不同的
地方存在着时间差异。当北京迎来早晨的时候,纽约迎来晚上。畅畅和姨妈在互致问候时,都考虑到了双方所在地的时间差异。
(联系实际,体会学习有用的地理) [学生训练]P10活动1
[教师总结]重温毛泽东诗词《七律--送瘟神》。教师
叙述:由于地球自转,处在赤道上的人是可以坐地日行八万里的。
[教师承转]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在围绕太阳公转,关于
这些问题将是下节课我们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留下悬念,激发兴趣) [课后作业] 必作题:
参照课本图1.17“昼夜交替演示”,小组合作,用手电筒作
光源,照射在地球仪上,看看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布。
选作题:
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现象与地球的自转有关?
(如鸡叫三遍天亮;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牵牛花破晓开
放等等)
【板书设计】
【评价建议】本课学生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及其产生的地
理现象,对“自转运动”,学生初步接触,加之概念多,空间跨度大,学生不易理解;教学评价时不宜以概念记忆、高难度问题的理解为评价的重点,而要注意评价学生在教师演示课件时动眼、动手、动脑三大环节中的思维表现,还要注意对学生在与人合作,解决实际问题方面的表现进行总体评价。
【教学后记】 尝试从课件演示中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
进而设置一系列有梯度(低台阶、高密度)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直至解决问题,是本节课教学的好方式,教学中能否把课件演示与学生活动紧密结合起来是能否能成功的关
15
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用电脑课件或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的公转,
并解释其基本的运动规律;用图或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时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利用图说明五带的界限,并举例说明各自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 通过用电脑课件或地球运动仪演示地球的
公转过程,让学生了解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并能解释地球公转运动所产生的一些现象;尝试运用已获得的地理基本原理,对地理事物进行分析,做出判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初步了解地球是不断运动着的,地球
上许多地理现象都同地球的运动有关,从而对学生进行唯物主义与无神论的教育;初步形成对地理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
【教学重点】地球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及公转运动产生的
地理现象。
【教学难点】四季的形成。
【教学方法】电脑课件演示,讲述法,启发法。 【课前准备】⑴地球仪若干;电脑课件,手电筒; ⑵划分合作小组。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上一节课主要学习了地球自转的基本知识和
由于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本节课继续学习关于地球公转的有关知识。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课本P11,并结合课本1.19地球公
转图,对照上节所学内容,小组合作设计关于地球公转的几个问题。
[教师板书]二、地球的公转 1.公转的特点
[教师引导]得出结论,学生回答
[板书]①围绕中心;②方向;③周期;④轨道;⑤特
征
[教师演示课件]教师演示地球公转,指导学生观察提出
的问题,继而让学生分组用地球仪和点燃的蜡烛演示地球公转,教师参与到各组中,了解学生对地球公转认识情况并适时指导,最后合作得出所提出问题的结论。
[教师总结]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与地球自转的方
向一致;公转的轨道是近似圆形的椭圆;公转周期是一年。那么地球公转还有作什么特点呢?
[教师演示课件]地球公转轨道和地轴倾角 让学生观察回答
[师生总结]地轴总是与公转轨道面成66.50夹角,并且
这个夹角几乎不变,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教师板书]2.特征: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为66.50,
北极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
[教师承转]正是由于地轴的倾斜,地球上才出现了许多
有趣的地理现象,请同学们联系日常生活想一想,都有哪些现象与地球的公转运动有关呢?
(引导同学讨论,并对错误的答案一一纠正) [教师承转]下面我们继续讨论地球四季变化和五带的形
成。先学习四季的变化。
[教师板书]3.四季的变化
[教师提问]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你能描述当地四季冷
16 暖的变化情况吗?
学生回答后教师进行简单评价。 [学生活动]各组合作讨论以下问题: ①一年当中,当地每天太阳都升的一样高吗?什么季节
较高?什么季节较低?
②一年当中,当地每天的白昼时间一样长吗?什么季节
较长?什么季节较短?
[教师总结]通常从四个典型的特殊位置来研究地球的公
转运动。教师一方面利用地球仪和光源演示或利用课件中的地球公转示意图,另一方面利用下列表格,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完成表格内容的填写。
[教师总结]根据上表可知道,由于地球公转,地球上所
接受到的太阳光热能量随季节而有规律地变化,形成了四季。
[教师板书]4.地球上的五带
[教师讲述]地球是个很大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纬度
不同的地方,受到阳光直射的情况也不同,冷热就有差别。
[学生活动]学生观察课本P12地球五带图,说出: ①地球表面上划分五带的依据及五带的名称; ②地球上五带的界线?
③热带、温带、寒带的终年气候特点?
[演示课件]教师演示地球上的五带动画或插图,引导学
生观察,对所学知识予以引导、巩固。
[学生活动]四组学生分别归纳总结:春分、夏至、秋分、
冬至四节气时,地球五带内各带所接受到太阳光热状况和昼夜长短的变化状况。
[学生总结]热带--终年炎热;温带--四季明显;寒
带--终年寒冷。
[教师总结小节]地球运动包括了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
球绕地轴自转产生了地球上昼夜交替,地球的公转在一年中形成了四季,而四季更替最明显的地区是温带。地球上不同纬度受热不同,形成了地球上的五带。
[学生训练]完成P12活动1 [作业]必作题:P12活动2 选作题: P12活动3 【板书设计】
【评价建议】 地球的公转及其产生的季节变化、五带形
成是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也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教学时不要过多的关注学生对难点知识理解的深度如何,而要侧重学生在读图过程中的表现,能否对图像中的多种信息进行归类,能否从图像中提取有用的信息去解决问题,是否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教学后记】 本节课活动设计较多,通过它们可使学生
对地球运动的基本状态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以此帮助学生建立直观、立体、动态的概念;但有时因学生太缺乏空间概念,教学中感到学生理解地球运动相关知识难度很大。
第二节 地图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知道地图是记录和传递信息的工具;理解比
例尺的含义,记住比例尺的三种表示形式并能比较比例尺的大小;能在地图上量出两地间的
17 图上距离,并根据比例尺换算出实际的距离。
过程和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地图分析,使学习过
程变成应用过程,边学边用,边用边学,从而培养学生联系实际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掌握地图比例
尺的使用方法,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的应用。
【教学重点、难点】地图比例尺知识的学习和运用 【教学方法】问题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大地球仪一个,小地球仪若
干、中国政区和地形图、东西两半球图、世界政区、地形图等。
(2)学生准备:复习小学阶段比例尺的相关
的内容;预习新课、测量本教室的长和宽。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同学们,你见过或者使用过地图吗?下面我
们一起看一幅地图
投影“台湾岛”图
[教师提问]你能从图上看到什么?
生观察课本插图或投影图,分组讨论并回答
(分组讨论有利于激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能从地图上找到这么多地理事物,
可你们获取的方式、方法不一定相同,这一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怎样看地图
[教师板书]第三节 地图
[教师讲解]在我们日常生活、学习和工作中,地图是一
种非常重要的工具。它在反映地面景物时,要对他们进行选择或者综合。运用各种符号,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后表示在平面上。因此,一般来说,地图的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了解比例尺。
[教师板书]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
[教师检查]学生课前测量的教室的长和宽 [学生回答]长10.8米 宽8.4米
(课前活动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主动性和动手能力) [教师提问]下面我们绘一幅教室的平面图,你打算怎么
绘?
[学生绘图]结果大小肯定不大一致
[教师讲解]图的大小不一,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选择的比
例尺不同。现在,假如我们用图上1厘米代表教室0.6米长,请你计算一下所绘图的长和宽,以及该图比实际缩小了多少倍?
[学生计算]图长18厘米宽14厘米,60倍。 (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师小结]这仅是绘的教室地图,都要缩小60倍,那
么如果绘制一幅费县、山东、中国乃至世界地图是不是更要缩小呢?(生答:是)
[教师承转]其缩小的程度就是比例尺,那么谁能给其下
个定义呢?怎样计算?
[学生读书回答]①定义: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
的程度
②公式:比例尺=
[教师提示]公式中,图上距离的单位一般是厘米,实地
距离一般是千米。所以计算时单位必须统一时才可计算。
[教师板书]①定义 ②公式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学生练习1](同步学习与探究)下列几种比例尺中,
18 最大的是:
A、1:500000 B、 C、0 50千米 D、图上1厘
米代表实地距离500千米。
(讲练结合,及时巩固,并能通过反馈发现问题,以便对
症下药,解决问题)
[教师提问]会计算比例尺了,你知道一般怎样表示吗? (提问引起悬念,激发求知欲)
[学生读书回答]① 线段式:在地图上画一条线段,注
明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多少千米,②数字式:即写成1:M或者
[教师提问]除了以上两种表示方式,还有吗? (提问引起悬念,激发求知欲)
[学生读图]指导学生读《地图册》P10左上角;有三种
表示方法,除了以上的两种外,还有一种:文字式(图上距离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100千米)
[教师板书]③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教师提问]你能用这三种表示方式来表达刚才所绘制的
教室地图的比例尺吗?
[学生回答])数字式:或1:60 线段式: 文字式:
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0.6米。
(让学生在学中用,用中学,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教师挂图]把世界政区图,东西半球图、中国政区图、
中国地形图等有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式的挂图分给每小组一张,要求学生凭自己手中的图回答三种比例尺的表示方式。
[学生练习2]请填出下表中所给比例尺的其他两种方式
提示学生注意单位换算:千米换算成厘米,要在数字后面
加五个零。反之,要去掉五个零
[学生活动]让学生在教材“台湾岛”图上量算台北到高雄
的实地距离
先用直尺量出二市直线距离约7.2厘米,在据比例尺计算
出二市的直线实地距离约是288千米。
(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承转提问]你能比较表中三个比例尺的大小吗? [学生讨论]学生讨论回答:C最大
[学生小结]比例尺是个分式,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
反之越大,所以比较前应先统一换算成数字式。
[学生活动]让学生找到教材P22活动3”
(1)据图1.36的提示学生分组集体讨论,完成量算曲线
距离
(2)学生比较图1.37和1.38,组内讨论完成第(1)问:
中国图范围大,北京图内容详细,北京图比例尺大
(3)投影
学生组内集体完成第(2)和(3)问的量算
[学生练习3]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甲的比例尺是乙的
10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范围大 B甲图内容略 C乙图范围大 D乙图内容详
(讲练结合,及时消化巩固)
[学生总结]指导学生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掌握了
那些知识?
(通过学生总结,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
总结、概括问题的能力)
19 [反馈练习4]下列地图中,图幅大小相同,所表示的内
容最详细的是:
A、世界地图 B、亚洲地图 C、中国地图 D、北京
市地图
(检查学习效果,并能及时发现问题,便于对症下药) [教师承转]要学会看地图,除了比例尺外,还要学两方
面知识:即地图上的方向和图例,关于这些内容,我们将在下节课共同学习
(有兴趣的可先预习)
[作业]必作题:说出地图的三要素?选作题:比例尺有
哪些表示方法?
【板书设计】
【评价建议】本课内容较抽象,有一定的难度,该内容小
学阶段有了一定的接触,在学习中不应让学生单纯的记忆知识点,而应该注重让学生从现实问题入手,从实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即在学中用,从而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所提高。
【教学后记】可取效果:从身边的生活实例入手,通过解
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认识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知识;分组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不足之处:个别问题的承转欠自然;内容欠趣味
性
解决措施:熟读教材,精心备课,找准问题的承
转点;注意积累,搜集相关资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记住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辨别方向
的方法;记住一些常用的图例;能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或指向标定方向;初步具备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如辩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能够在地图上依据经纬线和指向
标等确定方向,通过辨别方向、查找地理事物等活动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地图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掌握地图的使
用方法,使学生对地图产生亲切感,从而在今后的生活和学习中主动地使用地图。
【教学重点、难点】地图方向及地理事物之间的空间位置
关系的判别。
【教学方法】分组讨论法,合作探究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投影片、自制图例卡片、有关挂
图;
学生准备:直尺、搜集有关图例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式:1.投影表格
[学生活动]针对表格内容,能够进行比例尺形式的换算
和大小的比较并回答。
[教师提问]2.地图基本要素包括哪些? [学生活动]学生回答
[教师承转]上节课我们已学习掌握了三要素之一:比例
尺,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剩余的2个问题:方向和图例。
(问题导入,既复习了旧知,又自然过渡下节内容,浑然
一体)
[教师扳书]2.方向
[教师投影]“日本图”指导学生分组讨论课本P15活动1
20
正在阅读:
辽宁省土地权属确定和争议处理办法04-04
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检测卷新人教版04-09
北京四合院分析 - 图文04-25
财税库银横向联网系统业务流程05-24
盘点近年来被曝光的十大食品安全事件11-06
绥棱功能区 -11-08
24句文言文答题口诀--乐冲刺01-09
2016届河北定州中学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09-11
2012年全国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真题详解07-07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上册
- 人教
- 教案
- 地理
- 整理
- 年级
- 护士执业考试-护理学基础模拟试题护基试题
- 2016新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四单元测试题
- 企业战略管理 - 03任务答案
- 松香季戊四醇脂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发改立项备案+2013年最新案
- 在古诗文教学中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几点有效尝试
- 职场心理学第1次作业
- 营改增之小微企业纳税申报
- 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试题2010年
- 浅谈净化手术室工程实践运用
- 活动断层探察野外地质调查编制说明
- 最终版PCR SOP体系文件
- 华美高三选择题训练
- 公安招警面试技巧
- 六类非屏蔽综合布线系统方案 - 图文
- NetScreen-50 L2TPVPN配置文档
- 金融企业呆账核销管理办法-财金〔2017〕90号
- 周国运版51单片机课后习题答案
- 2017年会计从业考试《财经法规》新大纲试卷(3)(教师版)
- 福建师范大学 人口地理学试卷题库及答案
- 2017年尔雅网络课--大学启示录期末考试答案题库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