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综合英语(下)课文翻译与原文

更新时间:2024-02-20 15:07:01 阅读量: 经典范文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篇一:研究生英语综合教程(上)课文翻译

Unit One

核心员工的特征

大卫·G.詹森

1核心员工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几乎每次进行调查时,我都会从雇主们那里听到“核心员工”这个名词。我请一位客户——一位正参与研究的人事部经理,给我解释一下。“每家公司都有少数几个这样的员工,在某个专业领域,你可以指望他们把活儿干好。

在我的小组中,有七名化工流程工程师和生物学家,其中有那么两三个人是我赖以生存的,”他说,“他们对我的公司而言不可或缺。当请你们公司替我们招募新人的时候,我们期待你们会去其他公司找这样的人:其他公司经理不想失去的员工。我们只招募核心员工。” 2这是一段充满了鼓动性的谈话,目的是把猎头们派往竞争对手的公司去游说经验丰富的员工们做一次职业变更。他们想从另一家公司招募核心员工。然而,每家公司也从新人中招人。他们要寻找的是完全一样的东西。“我们把他们和公司顶级员工表现出的特质进行对照。假如他们看起来有同样特征的话,我们就在他们身上赌一把。”只是这样有点儿冒险。

3“这是一种有根据的猜测,”我的人事经理客户说。作为未来的一名员工,你的工作是帮助人事部经理降低这种风险,你需要帮助他们认定你有潜力成为一名核心员工。

4特征1:无私的合作者

职业顾问和化学家约翰·费策尔最早提出了这个特征。关于这个特征,人们已经写了大量的文章。它之所以值得被反复谈及,是因为这一特征是学术界和企业间最明显的差别。“这里需要合作,”费策尔说,“企业的环境并不需要单打独斗,争强好胜,所以表现出合作和无私精神的员工就脱颖而出了。在企业环境中,没有这样的思维方式就不可能成功。”

5许多博士后和研究生在进行这种过渡的过程中表现得相当费力。因为生命中有那么长一段时间他们都在扮演一个独立研究者的角色,并且要表现得比其他年轻的优秀人才更出色。你可以藉此提高在公司的吸引力:为追求一个共同的目标和来自其他实验室和学科的科学家们合作——并且为你的个人履历上的内容提供事迹证明。这个方法,加上你在描述业绩时开明地使用代词“我们”,而不是“我”,能使公司对你的看法从 “单干户”转变成“合作者”。更为有利的是,要在你实验室内部,以及在和你们实验室合作的人们之间,培养一个良好声誉:一个鼓励并发动合作的人——还要保证让那些会接听调查电话的人们谈及你的这个品质。

6特征2:紧迫感

唐-豪特是一位给aaas.sciencecareers@org 网站论坛频繁写稿的撰稿人。他之前是一名科学家。许多年前他转向了企业,并一直做到高级管理的职位。他在3M

1

公司一个部门负责策略和商业开发工作,这个部门每年上缴的税收高达24亿多美元。他就是一个重视紧迫感的人。

7“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生意始终在进行,那意味着一年365天,一周7天,一天24小时,竞争也同样在进行,”豪特说,“公司取胜的方法之一就是要更快地到达‘目的地’。这就是说,你不仅要把所有能支持公司快速运转的功能都调动起来,而且还得知道如何决定‘目的地’是哪里。这样,不仅对那些行动快速的人们,也对那些思维敏捷,并有勇气按自己的想法行事的人们都提出了要求。这需要全公司各部门的运作,而不仅仅是管理部门的工作。” 8特征3:风险容忍度

企业要求员工能承受风险。“一名求职者需要表现出仅凭不准确、不完整的信息就做出决策的能力。他或她必须能接纳不确定因素并冒着风险做出结论,”一位客户在职业描述中写道。 9豪特赞同这一说法。“商业成功通常有这样一个特质:那就是能接受不确定因素和风险——个人的,组织上的和财务上的。这就让许多科学家感到不适应,因为学术上的成功其实是依靠认真而严谨的研究。更进一步说,伟大的科学常常是由找寻答案的过程和答案本身两者同时来定义的。因此科学家们往往沉迷于过程。在企业里,你需要了解过程,但最终你会迷上答案,然后根据你认为该答案对你的企业所具有的意义来冒风险。像这样敢冒风险是一套技能组合,是所有雇主在他们最好的员工身上所寻找的东西。”

10风险容忍度的另外一个要点是求职者对失败的承受度。失败很重要,因为这表示你不怕冒险。所以各家公司总会寻找有可能犯错误并敢于承认错误的求职者。大家都知道如何谈论成功——或者当他们在寻找工作的时候应该知道。但很少有人乐意谈论失败,更少有人知道如何从失败的边缘吸取教训和获得经验。“对我的企业来说,求职者需要坦然地谈论他或她的失败,而且他或她需要有真正的失败经历,而不是特意为面试而杜撰的东西。如果做不到的话,那么这个人冒的风险还不够,”豪特说。

11特征4:善于处理人际关系

瑞克·李奇在迪科德遗传工程公司从事业务拓展。李奇最近才转行到企业,做业务方面的工作。我向他咨询这个重要特征,是因为在他的新业务角色中,人际沟通能力在成功和失败之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科学家毕生都在积累知识,培养技术上的敏锐感,”他说,“但为企业工作需要完全不同的东西——人际交往的能力。想转行到企业界的科学家们必须优先考虑他们的社会关系资源而不是技术资源。对一个以前一直根据专业知识水平被评价的人来说,突然之间要根据他的人际交往能力来评价他,真是十分令人恐惧。”

12然而,如果认为只有像李奇那样的生意人才需要熟练的人际沟通技巧,那就错了。事实上,我所遇见的在企业工作的核心费工们之所以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能够与公司上下各种各样的人共事。

Unit Two

中餐被公认为全球最佳美食之一,其种类之丰富,工艺之繁复,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游客大快朵颐的乐事之一。

中国美食

1中国美食是中国文化一道绚烂的风景线,这点从世界各地随处可见的中餐馆可以窥见。当今,烹饪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发展。10年前,北京只有几千家餐馆,而今天却有10万多家大小不等的餐馆遍布市内。 2地方美食

众所周知,明朝以来出现了八大菜系,分别是山东菜、四川菜、广东菜、福建菜、江苏菜、浙江菜、湖南菜和安徽菜。除了这些传统菜系,中国的烹饪业也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每个地方都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菜,不同菜系汇集于诸如北京这样的大城市。

3被誉为“天府之国”的四川也是个美食之都。在那里的任何一家餐馆都能找到既可口又经济实惠的美食。川菜的原料虽简单,但调料却大有讲究。川菜以口味辣著称,但仅是口味辣还不能使川菜区别于其他辣口味的菜系,比如湖南菜和贵州菜。川菜的特别之处在于花椒的使用。尝过花椒之后,人们的舌头和嘴巴会留下酥麻的感觉。除了花椒之外,川菜还常用辣椒粉之类的调料。因使用豆豉作配料,再加上一套独特的烹饪方式,如今川菜在全世界都十分有名和受欢迎。近几年涌现了一大批著名的专做川菜的餐馆,比如谭鱼头。

4广东省在中国南部,全年气候温和,物产丰富。它还是最早对外开放的通商口岸之一。广东的餐饮文化独具特色,对中国其他地方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广东菜以其好生猛海鲜、追求新奇、细致考究的烹饪方法而著称。广东菜中的各式煲汤如今已深受全国各地人民喜爱。

5浙江菜口味清淡,精致玲珑,是长江下游区域菜肴的代表。西湖醋鱼是其中的一道名菜。这道菜鲜美,酥嫩,带着自然的清香。中国乃至世界各地的中餐馆大都能找得到这道菜,但口味往往不及在浙江杭州吃得那般纯正。因为只有杭州拥有来自西湖的鱼和水。 6每道菜都有一段故事

中国菜名五花八门,而每道名菜都有一段有趣的故事,说明它如何博得人们的喜爱。一个好名字能使这道菜更有意思;但有些菜名太怪异了,听起来让人一头雾水,不要说外国人难以理解,就是中国人往往也不是很清楚。你要是望文生义,准得闹出笑话来。

2

7拿天津“狗不理”包子来说吧。“狗不理”纯手工制作,大小均等,深受欢迎。这些包子整整齐齐地放在托盘上时,看上去就像是含苞欲放的菊花。皮儿很薄,馅儿饱蘸肉汁,口感柔软,香而不腻。可为什么叫“狗不理”呢?

8“狗不理”的背后有一段有趣的故事。大约150年前,“狗不理”包子在天津初次亮相。当地有个小伙子,名叫狗子,在一家包子店当学徒。三年后,自己单独开了一家包子店。他做的包子味道鲜美,因此生意十分红火,吸引了越来越多的顾客。狗子工作十分卖力,可他还是满足不了大家的需要,顾客们只得等很长时间。有些顾客等得不耐烦了,就在外面嚷嚷着催他快点,可狗子忙着做包子呢,哪有时间搭理。后来人们就把他做的包子称作“狗不理”,意思是“狗子不搭理他们”。可就是这个有点怪里怪气的名字,反倒起了很好的广告作用,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了今天。如今“狗不理”已经成为天津的老字号。

9浙江菜里有一道深受欢迎的菜,叫东坡肉。这道菜是把五花肉切成大块,配上青葱,在锅底放些生姜,然后加料酒、酱油和糖用慢火做出来的。这道菜色泽红亮,酥嫩多汁,如“狗不理”一样毫无肥腻之感。它以北宋时代大诗人苏东坡的名字命名。苏东坡在杭州做官时发明了这道菜。据说,他当时负责西湖的排污工程,经常拿红烧肉犒劳工人。后来为了纪念这位才华横溢、慷慨大方的诗人,人们就把它称作东坡肉。

10佛跳墙是福建莱里的一道名菜,亦被称作福建第一菜。这道莱的主料不下20种,有鸡肉、鸭肉、海参、干贝、蹄筋、鱼唇、鱼肚、火腿配料10多种,有蘑菇、冬笋、鸽蛋等。所有的原料均放在一个陶罐里,加上料酒和鸡汤后,用文火炖,一直炖到肉汁鲜美,柔润细腻,汤味浑厚。轻舔一口,余香满口。这道特色菜的背后有这么一个故事:

11佛跳墙是由福州市一个叫聚春园的餐馆在清朝光绪年间发明的,早先菜名为八珍锅,而后改为福寿全。一日,几位秀才到聚春园饮酒。菜上桌时,其中一位即兴赋诗一首“坛启荤香飘四邻,佛闻弃禅跳墙来。”佛跳墙这一菜名便由此得来。 12食物传达的温馨和盛情

在中国人看来,吃最重要的,尤其在过节时,莫过于是吃饭时的温馨气氛。吃饭时,年长的和年少的按照年龄大小依次坐好,在欢乐祥和的气氛中,说说笑笑。席间,长辈为晚辈夹菜,晚辈给长辈敬酒,营造出一派欢乐、温馨、和谐的气氛。

13在中国,主人会把最好的莱分给客人。他们用公筷把清蒸鱼最好的部分或最嫩的肉夹给最重要的来宾。这种习俗用来表达尊敬、关怀和好客之意,至今在老一辈的中国人中还是很流行。

14这种饮食习俗对中国人的性格也有几分影响。从某种

意义上说,它增强了人们的集体主义精神。无论在聚会还是在宴席上,人们首先考虑大家的需求,把吃饭当成是谦卑有礼和关怀他人的场合。

15中国人特别在乎过节时吃什么,不同的节日吃不同的食物。比如除夕夜全家团圆时,北方人吃肉饺或菜饺,象征辞旧迎新。元宵节吃元宵,元宵是糯米粉做的甜团子,象征家庭团圆、美满。端午节吃粽子,人们用芦苇叶子把糯米包成三角形的粽子是为了纪念受人爱戴的诗人屈原。屈原因遭政治迫害自沉于汨罗江。传说古时候人们把粽子投到江中,希望水中的龙不要带走他。之后,端午节包粽子和吃粽子的习俗就慢慢形成了。

Unit Three

没有文学的休闲生活犹如死亡抑或活埋。 ——西尼加(古罗马哲学家)

《哈利波特》风行之迷

1J.K.罗琳发誓说自己从来没有过这种预想。她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有那么多人对她的书感兴趣。“我从来没有指望过有这么多人喜欢它,”在最近的一次访谈中她仍然这样说,“可是,很显然,我大错特错了。它在许多人心中产生了共鸣。”她说得很委婉。《哈利波特》系列丛书的前三册被翻译成了35种语言,已出版3,500万册,据保守估计,这三册书在三年时间里已经赚了四亿八千万美金。而这还只是个开始。《哈里波特》系列丛书的第四册《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初版530万册,加上高达180万册的订单,有望创造新的畅销书销售记录。12岁的杰克·莫里西的话很清楚地表达了他们这一代读者的想法。他说:“《哈利波特》就如同生活,但比生活更美好。”

2让人称奇的是,罗琳让每一册书的情节相互独立,但最后,她却能够巧妙地把它们衔接起来,形成一个意想不到的结局。单从叙述能力而言,《哈利波特与火焰杯》也是《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中最好的一本。

3当这本书终于在星期六午夜12:01面市时,在英国和北美,成千上万的孩子争相购买。书店举办了睡衣派对,邀请了一些魔术师表演,并提供曲奇饼和潘趣酒,可是没人需要这些,因为人们个个情绪高涨。有一次,顾客们发出了巨大的欢呼声,以致邻居们实在难以忍受而报了警。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的夏洛特市“边界”连锁书店,12岁的艾琳·兰金一拿到书就快速翻到最后一页。“我听说有一个主角死了,我真的很想知道是谁,”她说。但是几分钟后她放弃了。“我做不到,我不能先看书的结尾。” 4在对“哈利波特”现象的一路欢歌中,出现的唯一一个不和谐音符来自干一些父母和保守的宗教领袖。他们认为罗琳在宣扬巫术。至少在17个州的25所学校校区内,阅读《哈利波特》受到了质疑,而在堪萨斯州和科

3

罗拉多州的学校里,《哈利波特》系列丛书则被明令禁止。但是作为儿童图书专家和《绿野仙踪》的编辑,迈克尔·帕特里克·赫恩觉得这并不奇怪。“无论何种魔法都会被有些人视为邪恶,”他说,“《绿野仙踪》就曾经在80年代中期遭到正统派基督教徒们的抨击。” 5但是对于“哈利波特”现象最让人感到好奇的事情可能是几乎没有人会花时间去讨论这些书有多好或者多糟,尤其是当这些评论仅仅涉及书本身的时候。有一天,11岁的女儿问我是否认为《哈利波特》是经典之作,我给出了一个恐怕听起来十分成人化的回答,“时间会证明一切的。”这不能算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谎言,因为谁也没有办法预测有哪一本书能够代代相传。但事实上,我在闪烁其词。我女儿真正想知道的是:与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和马德琳·英格这一类人相比较,罗琳到底有多棒。

6我本可以告诉她我认为这些书是精心构思的通俗作品,是堪比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之电影的文学作品。本来我还可以告诉她我认为《哈利波特》系列丛书没有什么新意,它们与众多儿童经典作品有太多相似之处,所以有时候会给读者一种感觉,仿佛罗琳组装编织了这些故事。但是,这些故事绝对不仅仅是各个部分的简单相加。它们如此受欢迎的关键之处就在于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都能够从阅读中获得乐趣。只有最好的作家——他们能够与苏斯博士和菲利普·普尔曼,当然还有罗琳一样与众不同——才能够做到这一点。

7《(欢乐满人间》的作者帕梅拉·林登·特拉弗斯概括得精辟至极。她写到,“你不能把你想象的东西砍掉一部分然后写成一本专给孩子看的书,坦白地说,因为事实上你根本无从知道童年究竟是什么时候结束,而成人期又是什么时候开始的。它们相互连接、浑然一体。”在罗琳的书中,从语言开始,就有足够多的让大人和孩子都喜欢的东西。也许她文风朴实,但是她给人和物取名的方式显示了独特的原创才能。

8优秀作家关注孩子特点的能力达到惊人的程度。罗琳不只一次地清楚表达出,即便是最勇敢的孩子也经常会表现得那么无助。在《哈利波特》(二)中,当那位智慧的、对学生呵护有加的魔法学校校长邓布利多被驱逐出霍格华兹时,哈利和他的同学们都感到恐惧万分。“邓布利多走了,前所未有的恐惧蔓延开来。”而这也让我很害怕。在罗琳所有的书中都流淌着一种潜在的伤感与迷失。在《哈利波特》(一)中,变成孤儿的哈利盯着那面能够说出每个人内心深处愿望的厄里斯魔镜看,他看见了逝去的双亲。“直到我自己重读我写过的东西,我才意识到这个情节完完全全——完完全全地——来自于我对于母亲去世的感觉,”罗琳说,“事实上,我可以说,死亡、丧亲之痛以及死亡意味着什么是所有这七册书的中心主题之一。”而年轻的读者们能够领会这一份深刻的理性吗?也许不能自觉地做到这一点吧。但是我认

为,如果这些书只是一些有关魔幻之旅的有趣的故事,那么它们就不可能有这么广泛的吸引力。而且我知道,那样的话成人就不会被它吸引。

9《哈利波特》系列丛书不尽完美。在这些丛书中我最想看到的是一个绝妙的反面角色。我这里说的“绝妙的反面角色”是指“有趣的反面角色”。因为高个子约翰·希尔弗既邪恶又迷人,所以他才让人更觉害怕。如果他仅仅只是坏的话,他带给我们的恐怖感会减少一大半。伏地魔王让人抗拒就是因为他仅仅只是一个十足的坏蛋。这么一说,我想在罗琳超越自己的这本新书中加上这样一个反面角色。这个角色是如此的有魅力,你是永远也见不到的,而且他相当令人恐惧。 10除了这些吹毛求疵的意见,罗琳的书可能是孩子们所接触到的最好的书,而且阅读这些书也不是家长强加的任务。我羡慕那些阅读这些书的孩子,因为在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可没有这么好的东西——我的意思是说,我们没有通过自己去发现有这么好的东西,不像现在的孩子,他们找到了哈利。我们深深地记着哈迪男孩和南茜·朱尔,但是当我们尝试着重新阅读这些角色的时候,他们的魅力很快就散去了。罗琳的书也许不如托尔金的书那么具有权威性,也不如达尔的作品那般跌宕起伏,但是她的书将涉世未深的读者带入了一个相当高的娱乐水准。(《哈利波特》系列丛书还有三册尚未出版,现在下定论还为时尚早。但是,就目前我们看到的情况来看,特别是在最后一册,《哈利波特》具备了经典作品的所有特征。

Unit Four

下面的文章选自奈杰尔贝诺克瑞提斯的婚姻与家庭。此书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被用作社会学和妇女研究等课程的教材,它强调了在当代社会和家庭中所发生的重要变化,探索了家庭成员所面临的选择,以及我们很多人都还未意识到的种种约束。该书还审视了当今美国家庭的多样性,运用跨文化和多元文化的比较,以激发创造性思维来研究21世纪家庭所面临的许多严峻问题。

爱和情感连系

奈杰尔·贝诺克瑞提斯 1爱,对于人类的生存是不可或缺的。它既是一种情感,又是一种行为。家庭通常是我们最早和最重要的爱和情感支持的来源。众所周知,缺乏爱的婴幼儿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抑郁症、头痛、生理残疾、神经质或身心疾病,这些病有时会伴随他们一生。而对比之下,拥有爱和拥抱的婴儿通常体重增加得快,哭得少,而笑得多。到了五岁时,他们的智商和语言测试的分数明显比前一类儿童高得多。

2很多研究发现婴儿获得关爱的质量会影响到他们以后的交友,在学校的表现,如何应对陌生的或可能充满压

4

力的情况,以及他们成年后如何建立并且维系情感连系。正是因为这些原因,人们与家庭成员的早期亲密关系才如此至关重要。在人情冷漠的环境中(如孤儿院,某些寄养家庭,或缺乏关爱的家庭)长大的孩子会出现情感和社会性发育不良,语言和运动技能迟缓,以及精神健康问题。

3对自己的爱,或者说自爱,对我们的社会性和情感发展也是至关重要的。女演员梅·韦斯特曾说过,“我从没有像爱自己那样爱过别人。”虽然这样的话听起来似乎有些以自我为中心,实际上却是相当有见地。社会学家将自爱描述为自尊的一个重要基础。从别的方面来说,自我喜欢的人更乐于接受批评,对别人的要求也不那么苛刻。弗罗姆(1956)认为自爱是爱别人的先决条件。不喜欢自己的人也许不懂得回报爱,而却有可能不停地寻找爱的关系来改变卑微的自我形象。那么到底什么是爱?是什么让人们走到一起?

4爱是一个难以描述的概念。我们都经历过爱,觉得我们知道爱是什么,然而当被问到什么是爱时,人们给出的答案却不尽相同,比如一个九岁的男孩说,“爱像雪崩,你必须快跑才能活命。”爱对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这取决于我们所指的是家人之间、朋友之间还是恋人之间的爱。几百年来爱都是灵感、俏皮的揶揄、甚至是政治活动的来源。

5爱有很多层面,它可能是浪漫的,令人激动的,让人着迷的,或者是非理性的。它也可能是柏拉图式的,令人平静的,无私的,或者理智的。许多研究者觉得爱没有一个唯一的定义,它有程度和强度之分,并且跨越了社会背景。拥有恋爱关系至少需要具备三个元素:1)愿意取悦和迁就另一方,即使需要妥协或牺牲;2)能接受另一方的错误和缺点;3)关心爱人的幸福像关心自己一样。而且,说自己“处于恋爱中”的人们重视相互之间的关心、亲密和忠诚。

6不管是哪种类型的爱,关心另一方是非常必要的。虽然爱可能包含激情的渴望,然而相互尊重才是更重要的品质。相互尊重是所有爱的共性:“我想要我爱的人为他自己成长发展,并且用他自己的方式,而不是为了迎合我。”如果没有尊重和关怀,两人的关系就不是建立在爱的基础上;反而成为一种不健康的或者是具有占有欲的依赖,而这会限制爱的双方在社会、情感和智力方面的发展。

7爱,特别是长久的爱,和我们从好莱坞、电视、或爱情小说中获得的对爱和狂热的性爱的印象完全不同。由于这些印象的缘故,许多人对爱有各种各样的误解,这些误解常常会导致不现实的期望、固定模式或幻觉破灭。事实上,“真”爱更接近于一位作家(约翰逊,1995)所称的“搅燕麦粥之爱”。这种爱既不令人激动也不能令人兴奋,但是它却是实实在在的,不浪漫的。它是付账单,倒垃圾,刷马桶,孩子生病时守夜,以及完成其

他各种各样不那么性感的“搅燕麦粥”的任务。 8有些伴侣们轮流来“搅燕麦粥”,其他人则寻求一种能带来浪漫的烛光美餐的恋爱关系。不管我们是否决定建立认真的恋爱关系,是什么样的爱让我们走到一起? 9一开始让人相互吸引的是什么?许多人相信“世上有一个人是你为之而生的”,而且命运会将你俩带到一起。这样的想法很浪漫却不现实。实证研究发现,是文化标准和价值观而非命运,将人们连系在一起。我们错过了成千上万的可能的爱人,因为他们早就被正式的或非正式的挑选理想爱人的准则筛选出局,这些准则包括年龄、种族、地域、社会阶层、宗教、性倾向、健康状况或外表。

10从童年开始,父母们就通过选择某个街区和学校,或是鼓励或是限制孩子未来的情感关系。在青少年早期,同伴们的标准也会影响青少年决定哪些情感关系是可以接受的(“你想和谁约会?”)。甚至在13岁之前,情感经历就由社会和群体的活动和期望所决定和培养起来了。虽然爱情可以跨越文化和民族的界线,但批评和赞同教会了我们什么是可以接受的浪漫行为和与谁发生浪漫行为。一个人也许会对另一个人产生“欲望”,但是如果有强烈的文化或族群反对,我们中的大多数人即使有这样的渴望也不会因此而爱上某人的。

11里根和波谢德(1999)曾把贪欲、性欲和浪漫的爱加以区分。他们把贪欲描述为身体上的而非情感上的兴奋,是一种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状态。相反性欲是一种心理状态,在这种心理状态下,一个人想建立一种目前还不具有的恋爱关系,或者是想进行一种目前还没有进行的行为。性欲可能会成为或不会成为浪漫的爱情(作者把浪漫的爱情等同于充满激情或性欲的爱)。里根和波谢德认为:性欲是点燃并维持浪漫爱情的必要成分。一旦性爱消失了,一个人就不能再说成是还处在浪漫恋情中。一旦欲望消失了,失望的恋人就会诧异原来他们关系中的“火花”去哪儿了,他们可能会很遗憾地(而且渴望地)怀念“过去的美好时光”。 12然而,我们不应就此得出性欲总是以身体的亲密接触告终,或性与浪漫爱情是同一回事的结论。结了婚的伴侣们可以深爱对方,即使很少或从来没有身体的亲密接触。此外,爱,尤其是长期的爱,和浪漫的爱是有很大区别的。健康的恋爱关系,不管它们是有性的或是无性的(比如对家人的爱)都反映了关怀、亲密和忠诚的平衡。

Unit Five

“瑜伽”这个词源于梵语,意思是“结合”或“联合”,传统上瑜伽是一种把个人和神,万物之灵或无穷的意识联合在一起的方法。为了帮助达到这个也被称为“自我超越”或“启蒙”的目的,设计了身体上和精神上的锻炼方法。在身体上,设计了各种瑜伽姿势来使人

5

的身体结实、强壮,有协调性,练习这些体位能使脊柱变得柔软健康,血液更通畅地到达各器官、腺或人体组织,从而使身体各系统更健康穹在精神上,瑜伽使用呼吸法和冥想使心境平和、澄净,精神得到很好的修养。但是专家们很快指出瑜伽不是一种宗教,而是将健康与平和的心境结合在一起的一种生活方式。

瑜伽在美国

道格拉斯·多普勒

1瑜伽起源于古印度,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哲学体系之一。一些学者估计,瑜伽至少有5,000年的历史;印度曾出土过3,000年前的表现瑜伽姿势的手工艺品。瑜伽师们认为,经过几千年的考验和完善,瑜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养生的成熟科学。19世纪晚期,印度学者、瑜伽师斯瓦米·维韦卡南达在芝加哥做了一场关于冥想的演讲,从此瑜伽传人了美国。慢慢地有人开始练习瑜伽,并在20世纪60年代东方哲学热盛行的时候形成了学习瑜伽的高潮。从此,瑜伽知识在美国传播开来,许多学徒专程前往印度学习,很多印度瑜伽师也来到美国教学,创办了大量瑜伽学校。今天的美国,瑜伽已十分盛行,瑜伽教练和练习者随处可见。最近一项由《瑜伽月刊》委托洛普民调机构所做的调查显示,有1,100万的美国人至少会偶尔做一次瑜伽,另有600万的美国人会经常做瑜伽。瑜伽已被广泛应用于身体治疗和专业运动队的日常训练,做瑜伽的好处也被电影明星和《财富》杂志世界500强企业的总裁们争相吹捧。许多医学名校已经研究并提出能够有效缓解疾病和压力的瑜伽术了。包括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在内的一些医学院甚至还为内科医学专业的学生开设了瑜伽课程。

2美国有许多不同的哈他(传统)瑜伽学派,其中影响最大的是艾扬格派和阿斯汤加派。艾扬格瑜伽的创立者是波·可·斯·艾扬格,他是世界上目前仍健在的最伟大的瑜伽改革者之一。艾扬格瑜伽十分注重姿势的精准,它采用新的方式和顺序练习传统瑜伽。艾扬格瑜伽有助于身体治疗,因为它允许练习者使用瑜伽伸展带、瑜伽砖等辅助器材来减少做瑜伽动作的难度。阿斯汤加瑜伽有着更精准的要求,练习者要用舞蹈般流畅的动作来练习传统瑜伽,从而使身体发热,并通过出汗和深呼吸来净化自己的身体。

3做瑜伽没有场地的限制,一套瑜伽动作通常需要20分钟到两个小时或者更多的时间,而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则是一系列动作和冥想的最佳选择。根据瑜伽师和学派的不同,一些瑜伽动作做起来辛苦异常,而另一些却只是在呼吸和心跳平稳的情况下调整和伸展肢体。每天练习瑜伽会达到最好的效果,随着动作越来越熟练,你就可以加大强度和难度,这样瑜伽就能成为你相伴终生的日常锻炼方式了。练习基础的瑜伽动作即可收到增强力量,改善柔韧性并使人感到舒适的效果,但要想达到完美和高深的境界还是需要日积月累的练习,这也是瑜伽

篇二:研究生综合英语课文翻译

Unit 1 Suggested Translation

自由落体

司各特·成克利

[1] 直到动身的那一天, 我才感到告别和真正离家对我所产生的影响,这使我比闹钟预定的时间提前一小时醒来。那时,我那金色的爱犬米西最后一次用力地舔了我一下表示问候,以前她那么做时, 我厌烦得要命,不过那天,我张开双臂把她搂在怀里,深情地慢慢抚摸着她,此时她那悲伤的眼神与我四目相对,她那绸缎般的皮毛摸上去比平常更加柔滑。当然直到告别那天,我才注意到爱犬的这些特点, 这令我更加难舍难离。

[2] 一整天都是这样: 我突然感到自己将会怀念许多人和事,我变得多愁善感起来,因为要与那些我早已习以为常的人说再见——那些常到我工作的饭馆里的顾客,那些我好像从来都找不到时间和他们说话的人。我不得不离开我所有的朋友,还有我总想“某天去认识”的同学。最重要的是,我将被迫与生我养我的人分别。

[3] 突然间,我那些渴望独立和自由的豪言壮语变成了可怕的现实。我曾经说过我了不起,就要上一所名校,现在我开始感到了这些大话的压力。没什么了不起。我曾经那么急不可待地盼望这一天的到来, 而现在,这一天终于到来了,我却感到自己好像并不想走了,我想那可能是因为我要到一所离家有6小时车程的大学去上学的缘故。

[4]事实上,在我决定离家的时候, 我所有的个人问题仿佛都烟消云散了,我才不在乎呢,反正我要走了。我要向每个人表明我想走——而且,上帝作证,我整装待发。然而,这一天到来了,我不知道自己真正做好了出发的准备。

[5] 老爸和继母要送我去学校,不过,我要首先和妈妈告别。谁都知道离婚不是件容易的事。那天早上我和妈妈一起吃了饭,她当时立刻就谈起我过去的一些经历来,还谈到了她第一年离家上大学的一些事情,比如零乱的宿舍、腼腆的室友、一些艺术史课。她说得那么详细,那么热情,以至于我清楚地感到大学生活会给人留下多么深刻的印象。后来,我们又谈到了我到学校后可能会发生的事情——与我同住一层的家伙会是什么样,我多么希望教室不会在校园的另 一侧,我是否会因为自助食品而发胖。

[6] 她略停片刻,然后逗趣道;“食品不会令你发胖,啤酒会。”

[7] 我会心地笑了。妈妈心情不错,没有忧伤,这令我舒了口气。老天似乎在开玩笑,天空阳光灿烂,白云如锦。不知为什么,我期望天空会灰蒙蒙的,阴沉沉的。谈话时,我意识到不久就要开始那漫长而又艰难的独立路程。我曾自私地把家的安全看作是理所当然,这终将成为一种回忆。家将不再是家,而是伊利诺依州的卡本戴尔市口。

[8] 当服务员把账单拿来的时候,妈妈的情绪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她变得沉默不语,甚至有点忧伤。我想对她来说那象征着我们最后一次聚餐的结束,至少下次再在一起吃饭得很久以后了。她忧郁地看看餐桌,现在想起来,我知道那天对她来说是多么重要。作为母亲, 她肯定是从1970年11月30日开始就在期盼那一天的到来,她的内心肯定经历了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

[9] 她陪我走到我的车前,当时我的心中很不是滋味。我使劲地眨着眼睛,想使它们湿润,夏日的微风却把它们吹干了。

[10]“哦,我该走了”, 我嘟哝着,眼睛看着远方。我不能相信自己竟然没有勇气看着她的眼睛说出这句话。

[l1]“我知道”, 她回答时脸上露出一丝勉强的笑容,随后打趣说 “现在改变主意还来得及。”她在开玩笑,但我听得出来,她话中也有些认真。我说我不能,于是,她的笑容立刻消失了。

[12]“我会想你的”,她接着说。

[13] “看你说的,好像你再也见不到我似的。”

[14]“你可以打电话??当然,是对方付费。”

[15] 我笑了。想到从此自己将支付一切费用不禁心颤,觉得有

点怪怪的。

[16]“别太担心了, 妈。”

[17]“我会想你的。” 她把我拉过去,紧紧地拥抱了我。我安慰她说会尽早回家,给她惊喜。她说她爱我。

[18]“我??也爱你。”这句话让我难以启齿。一直以来我总是认为自己是一个意志坚强、性格倔强的人。但在当时,我却意志脆弱、浑身发抖。我简直不能相信以前对自己竟有那样的看法。

[19] 我们终于分开了,我慢慢地钻进我那辆灰色的马克希玛轿车。她没有哭,不过,谁知道当我拐过街角时会怎样,但我并不想知道。

[20] 那时,我就像一个跳伞员正准备第一次跳伞,舱门打开了, 要跳的距离高不见底,谁知道这一跳是令人兴奋陶醉,还是粉身碎骨。天真无知曾经掩盖了恐惧,突然间面对现实,天真消失了。当然, 此时此刻,再回头已经不可能。一想到那是自己的主张,就感到有些荒诞,觉得自己仿佛是地球上唯一的人。于是, 闭上双眼,深深地吸了口气,纵身跳了下去。

Text B You Are What You Think

你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那你就是什么样的人

如果你改变想法——从悲观变为乐观

——你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生活

卡勒普·撒弗兰

[1] 你看酒杯是半杯有酒而不是半杯空着的吗?你的眼睛是盯着炸面圈,而不是它中间的孔吗? 当研究者们仔细观察积极思维的作用时,这些陈词滥调突然间都成了科学问题。

[2] 迅速增多的大量研究工作——迄今已有104 个研究项目,涉及大约15 000人——证明乐观的态度可以使你更快乐、更健康、更成功。与此相反,悲观则导致无望、疾病以及失败,它与沮丧、孤独、令人苦恼的腼腆密切相关。休斯敦莱斯大学的心理学家克雷格·A· 安德森说:“如果我们能够教会人们更积极地思考,那就如同为他们注射了预防这些心理疾病的疫苗。”

[3] “你的能力固然重要,”匹兹堡卡内基–梅隆大学的心理学家迈克尔·F·沙伊尔说,“但你成功的信念影响到你是否真能成功。”在某种程度上,这是由于乐观者和悲观者以截然不同的方式对待同样的挑战和失望。

[4] 以你的工作为例。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心理学家马丁·E·P· 塞利格曼与同事彼得· 舒尔曼在一项重要研究中对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的推销员进行了调查。他们发现,在工龄较长的推销员中,积极思考者比消极思考者要多推销37% 的保险额。在新雇用的推销员中,乐观主义者则多销了20%。

[5] 公司受到了触动,便雇用了100 名虽未通过标准化行业测试但在态度乐观一项得分很高的人。这些本来可能根本不会被雇用的人售出的保险额高出一般的推销员10%。

[6] 他们是如何做到的呢?据塞利格曼说,乐观主义者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他的“解释方式”。出了问题之后,悲观主义者倾向于自责。他说:“我不善于做这种事,我总是失败。”乐观主义者则寻找漏洞,他责怪天气,抱怨电话线路,甚至怪罪别人。他认为,是那个客户当时情绪不好。当一切顺利时,乐观主义者居功自傲而悲观主义者只把成功视为侥幸。

[7] 克雷格·安德森让一组学生给陌生人打电话,请他们为红十字会献血。当他们的第一、二个电话未能得到对方同意时,悲观者说:“我干不了这事。”乐观主义者则对自己说:“我需要试试另一种方法。”

[8] 无论是消极还是积极,都是一种本身会成为事实的预言。安德森说:“如果人们感到没有希望,他们就不会费事去获得成功所需的技能。”

[9] 据安德森看来,有无控制感是成功的试金石。乐观者能够掌握自己的命运。如果事情不顺利,他立刻做出反应,寻找解决办法,制定新的行动计划,并且主动寻求指点。悲观者则感到自己只能由命运摆布,行动拖拉。既然认为毫无办法,他便不去寻求指点。

[10] 乐观主义者也许认为自己比事实能够证明的要强——有时正是这一点使他们充满生机。匹兹堡肿瘤研究所的桑德拉·利维博士对患晚期乳腺癌的妇女进行了研究。对那些通常持乐观态度的妇女来说,两次发病间隔的时间比较长,而这是生存下去的最好预兆。在一次对早期乳腺癌妇女的初步研究中,利维博士发现这一疾病在悲观病人身上复发更早。

[11] 乐观态度不会使不治之症痊愈,却有可能预防疾病。在一项长期研究中,研究人员跟踪观察了一组哈佛大学毕业生的健康史。所有这些人都是班上的好学生,并且健康状况良好。他们之中有的是积极思考者,有的是消极思考者。20年后,悲观者中患有中年常见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的人数要比乐观者多。

[12] 许多研究显示,悲观者的无助感会损害人体的自然防御体系,即免疫系统。密执安大学的克里斯托弗· 彼德森博士发现悲观主义者不能很好地照顾自己。他消极被动,无法避开生活中的打击,无论做什么都会担心身体不好或其他灾难将临。他大嚼不利于健康的垃圾食品,逃避体育锻炼,不听医生的劝告,还总是要再贪一杯。

[13] 在多数人身上,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兼而有之,但总是更倾向于其中之一。塞利格曼说,这是一种早在“ 母亲膝下” 就开始形成的思维模式,来自千万次警告或鼓励,消极的或积极的话语。过多的“ 不许” 及危险警告会使一个孩子感到无能、恐惧以及悲观。

[14] 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能体会到许多小小的成就感,如学会系鞋带等。家长可以促使这类成功转变为控制感,从而培养出乐观主义。

[15] 悲观是一种很难克服的习惯,但并非不能克服。在一系列具有重大突破的研究中,伊利诺伊大学的卡罗尔· 德韦克博士对小学低年级儿童做了一些工作。她帮助那些屡屡出错的学生改变对失败原因的解释——从“ 我准是很笨”变成“ 我学习还不够努力”——因此他们的学习成绩提高了。

[16] 匹兹堡的利维博士想知道把病人变成乐观主义者是否会延长他们的生命。在一次试验性研究中,两组结肠癌病人受到同样方式的治疗,但其中一些人还得到了鼓励乐观态度的心理帮助。试验结果表明这一做法有一定的效果。现在已在计划实施一项重大研究,以确定这一心理变化是否会改变病情的发展。

[17] 因此,如果你是个悲观主义者,你完全有理由乐观起来。你能改变自己。以下就是范

德比尔特大学的心理学家史蒂夫· 霍朗指出的方法:

[18] 一、当坏事发生时,仔细留意自己的想法,把你最初的想法原原本本地记下来,一字不改。

[19] 二、然后,来做一个试验。做一件同任何消极反应相反的事。比如说,你工作中出了问题。你是这么想的吗:我讨厌我的工作,可我再也不会找到比这更好的工作了? 这时你应该采取行动,就像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一样:向外寄发个人简历、去参加面试、看看有没有培训项目并寻找工作门路。

[20] 三、继续关注事情的发展。你最初的想法是对还是错? 霍朗说:“ 如果你的想法使你裹足不前,那就改变这些想法。这是一种试错法,不能确保成功,但应给你自己一个机会。”

[21] 积极的思维导致积极的行动以及积极的反应。有证据表明,你对世界抱有什么样的希望,你就很可能得到什么样的结果。

Unit 2 Text A competition is Destructive

竞争贻害无穷

阿尔菲·克思

[1] 我是在一次生日聚会上学会了我的第一个游戏。你也记得:x 位游戏参加者每次在音乐停止的刹那间争抢着坐上X-1把椅子,每一轮都有一个孩子被淘汰,直到最后,只有一位胜出,坐在椅子上洋洋自得,而其他被淘汰的游戏者则站立一旁,悻悻然??成为失败者。

[2] 这就是我们在美国学会的开心妙法

[3] 几年前我写了一本名叫《取消竞争》的书,通过对几百项研究结果的分析,认为竟争伤害自尊、毒害友谊,而且令人裹足不前。那时我主要是对工作场所和教室里这种竞争机制颇感兴趣,但却发现自己常常为如下问题所困扰:如果竞争在日常工作中如此具有破坏性, 而且无助于实现既定目标,为什么在周末它会突然变得毫无害处,甚至颇受欢迎,而人们却认为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

[4] 这是一个使运动员和父母感到特别困扰的问题。毕竟,我们大都认为竞技运动教给我们各种有益的经验,而且顾名思义,比赛必须决出胜负。但是,我们开始相信最好的娱乐并不要求人们试图超越他人。事实恰恰相反。

[5] 渥太华大学运动心理学家特里·奥里克看了音乐椅游戏后,提议我们保留游戏中搬走椅子的基本方法,但要改变游戏目标,最重要的是使每个人都能坐在逐渐减少的椅子上,游戏结束时,一群嘻嘻哈哈的孩子绞尽脑汁想如挤作在剩下的那把椅子上。如此,每个游戏者都自始至终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心情舒畅。

[6]奥里克和其他人一起设计和收集了数百个这样的老少皆宜的游戏,其根本原理简单明了:尽管所有的游戏都要克服某个障碍以实现

某个目标,但并没有规定那个障碍一定是某个人。游戏的设计理念是使场上的每个人都做出应有的贡献,共同实现目标,或使所有的游戏者共同获得一定的分数,或使每个人与其伙伴一起在规定的时间内达到目标。

篇三:研究生综合英语2(修订版)课后答案与课文翻译

Unit One---Coping with the Compliment

III. Vocabulary

A.

1. came up with 2. The chances are 3. fell flat 4. bestowed upon 5. dowight

6. put your mind 7. appalled 8. verdict9. poise10. blurted out

B.

1. inarticulate 2.insults 3. inept4. glowingly 5. execrable

6. enhance 7.invite8. sickly 9. adroit 10. charming

C.

1. A 2.C 3.C 4.B 5.A 6.C 7.D 8.A 9.C 10.A

IV. Cloze

1. hesitant 6. external 11. Given 16. achieved

2. playing 7. lurking 12. for 17. equal

3. contributes 8. whose13. perspective18. based

4. or 9. because 14. drawback 19. enters

5. confidence10. withhold 15. competition20. enhancing

V. Translation

A.

我想了片刻,觉得世界上讲西班牙语的人最善于辞令,也许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点什么。你对他们中的一个人赞叹道,“这是我曾经见到过的最漂亮的房子”,他立刻回应道,“您大驾光临,更使蓬荜生辉。”让你站在那儿,一脸尴尬。要想回敬他们是没有用的——不管说什么,最后他们总会占上风的。

有一点很清楚:所有得体的社交最根本的就在于保持镇定。Eliza. W. Farrar,写过一本美国最早的关于礼仪方面的书。她在书中讲述了在新英格兰举行的一次高雅的宴会上主人切鹅的故事,阐述了保持镇定的重要性。鹅不慎脱手,滑出了盘子,落在一位贵妇人的衣裙上。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感到极度地窘迫,恨不得悄悄地找根绳子去上吊。可是,这位主人却泰然自若。他极为平静而庄重地说,“夫人,如果您把那鹅还给我,我将感激不尽。”如果我们的行为举止都能保持这种风度,摆脱局促不安,那我们的社交生活就会有趣得多。

如果我们牢记这一点,我们就会显得更加镇定自如:每当有人恭维你时,他可能只是想和你说说话。唯一明智的回答就是由八个小小的字母构成的两个简洁的小词:Thank you !

B.

An important step in becoming an effective flatterer is to understand why flattery helps you establish better relationships with others. The root cause of the power of flattery gets at a basic principle of human behavior: People crave being appreciated., The vast majority of people are of the similar idea despite different cultures. In Asian cultures the desire for group recognition is generally stronger than the desire for individual recognition. Nevertheless, the need for recognition is present.

Many people hold that the joy of work itself is more important than external recognition, including flattery. The joy of work may be a powerful motivator, but even those who get the biggest joy from their work--- such as scientists, artists, and photographers --- crave flattery and recognition. Otherwise they wouldn’t compete for Nobel Prizes or enter their work in important exhibitions.

Another reason flattery is so effective relates to the normal need to be recognized. Although some articles and books have been written and preached zealously about flattery, most people receive less recognition than they deserve. Many people hardly ever receive compliments either on the job or at home, thus intensifying their demand for flattery.

Translation of Text

如何应对恭维

尽管我确信蓄胡子会使我更加气度不凡,走在大街上会使女性发笑,但我从不留胡子,原因是我不敢冒险,因为哪怕蓄一点点胡子也很危险,它会招来别人的恭维。例如,如果一位女士走到我跟前,说道:“你的

胡子最迷人,”我会无所适从,不知怎样回答才好。我可能会惊慌得脱口而出:“我也喜欢您的胡子。”

在社会交往中,应对恭维比对付辱骂要艰难得多,这话听起来有点矛盾,却有一定的道理。闲聊时来句恭维话,往往让我们大多数人不知所措。例如,有人对我们说上一句动听、赞美的话,我们就慌得说不出话来,膝盖开始瑟瑟发抖。

如果别人称赞不是真正属于我自己的东西时,我根本无法欣然接受。我家住在一个小山上,俯瞰山下一片宽广的谷地。来访者惊叹道:“天哪!你这儿的景色太美了!”整个山谷原本就在那里,不是我造的,也不属于我。然而我傻乎乎地笑着说:“噢,没什么—— 无非是过去留下的一片土地而已。”

我在接受这种特定的恭维时,表示最能完全接受的说法就是“嗯,我们喜欢。”采用这种答话必须得小心谨慎。就某样东西说“我们喜欢”,言外之意就是,还有许多其他人都认为它很令人讨厌。不久前,我和一批人在一起时,其中有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地球物理学家在滔滔不绝地谈论宇宙中的奇观。“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他说道,“是个了不起的、生机勃勃的、旋转的行星,是由一些不可思议的奇观组合而成。”随后便是长时间的停顿。这时,一位被他的这种极度夸张的恭维话所吸引的妇女,禁不住说道,“嗯,我们喜欢这个地球。”

我认为,对待恭维采取否定和贬低的态度是错误的。“多漂亮的礼服啊!”你的朋友赞美道。“噢,这么破的旧衣服!”你回答道。这种情景,与我上述提出的观点非常相似。别人赞美你的礼服,你无权为此感到羞愧或恼怒——除非这件礼服恰好是你自己亲手缝制的。如果你这么说,“我是在麦茜商场的地下室和另一个妇女经过一番争抢才买下来的,”你可能会感觉更好些。或者说“是我丈夫特为我挑选的”,这样还要好。

我认识一个潜心研究这种问题的人,他想出了一个办法来避开别人的表扬。他采取了一种不近情理的现实态度。一天夜里我无意中听到一位妇女对他说,“你的肩膀真有力啊!”他眼睛眨也没眨就回答道:“四分之三的水。我的身体有四分之三是水,所以我的肩膀有四分之三是水。任何有四分之三是水的东西实际上是不可能有力的。”这位好心的妇女低声嘀咕着,皱着眉头走开了。我想这个家伙回答的方式有问题。

我们当中有许多人试图用俏皮话来应对恭维。例如,有人热情洋溢地说道,“久闻您的大名。” “我想,不是什么好名声吧,”这是标准的回答。这种俏皮机智的应答,应该置于政府的规定之中。它也许会让我惊骇不已,因为我本人很不善于说俏皮话。最近我听到一位年轻人赞美一个女孩,说她像明星格丽泰· 嘉宝一样,美若天仙。“奉承让你走遍天下,”她回答道。我想,这个回答相当不错。但是,在千百次的应对中才会有一句真正巧妙的应答。只有像多萝西·帕克或乔治·考夫曼这样的人才能应对自如。

艺术家和作家面临着一个特殊的问题。当一辆新车下线时,负责人可以把外界人士请进来,指着车子,挺着胸脯说,“难道她不漂亮吗?”而绘画的人、写书的人或作曲的人却不能这样做。诗人普洛弗的朋友赞叹说,“普洛弗,你上次写的那首十四行诗,妙极了,非常押韵。”其实,普洛弗内心完全同意朋友的评价,但他嘴上却不能这样说。“噢,其实,”他反对道,“你很清楚,最后六行不大押韵。”

作为写了一摞书的作者,我有时也面临着这种情形。有人会说,“你的那本新书,我觉得很有趣。”我似乎应该可以回答,“啊,有人喜欢它,我很高兴

—— 我当时写得好苦啊。”或者这样回答,“我也认为这本书写得很好。”可是,我不能这样说。实际上,著书人的一条不成文的规定使我不得不这样说, “你这个人,文学鉴赏水平一定很差劲。”

为寻找应对恭维的技巧,我还求助过孩子们。太小的孩子根本帮不了忙。例如,对一个小男孩说,“啊,你好可爱噢!”他怎么反应?他会满屋子跑来跑去,舌头伸出嘴角,眼珠转来转去,显出一付吓唬人的样子。我也可以这样做,但是我想这在社交场合是不能被接受的。或者试着称赞一个小女孩,“你的裙子好漂亮啊!”你惊叹道。她马上掀起裙子,以示她的衬裙更好看,接着她又掀起衬裙给你看,以示她的内裤最好看。这种做法在成人社会里是行不通的。

我想了片刻,觉得世界上讲西班牙语的人最善于辞令,也许可以从他们身上学到点什么。你对他们中的一个人赞叹说,“我从来没见过这么漂亮的房子”,他马上答道,“您大驾光临,更使蓬荜生辉。”让你站在那儿,一脸尴尬。要想回敬他们是没有用的——不管说什么,最后他们总会占上风。

有一点很清楚:在所有得体的社交场合,最根本的就是保持镇定。伊利莎·法勒写过一本美国最早的有关礼仪方面的书。她在书中讲述了一个故事,阐明保持镇定的重要性。那是在新英格兰举行的一次高雅的宴会上,主人切鹅时,鹅不慎脱手,滑出了盘子,落在一位贵妇人的衣裙上。要是我遇到这种情况,我会感到极为窘迫,恨不得悄悄地找根绳子去上吊。可是,这位主人却泰然自若。他极为平静而庄重地说,“夫人,您把那鹅给我,我将感激不尽。”要是我们的行为举止都能保持这种风度,摆脱局促不安,那我们的社交生活就会有趣得多。

如果我们牢记下面这一点,我们就会显得更加镇定自如:每当有人恭维你时,他可能只是想和你说说话。唯一明智的回答就是由八个小小的字母构成两个简洁的小词:Thank you !

Unit Two---The Gift of Gift-giving

III. Vocabulary

A.

1. pamper 2. perspicacious

6. largess 7. betoken

B.

1. observe2. wicked

6. imminent7. ashamed

C.

1. B 2.D 3.A 4.C3. philanthropic4. precious 5. charisma 8. tacky9. grudgingly 10. proclivity 3. egoism4. discomfort 5. abundance 8. puritan9. spontaneously 10. worthy5.D 6.B7.A 8.D9.C 10.B

IV. Cloze

1. chances2. single3. with 4. to5. mutually

6. following 7. partially 8.bother 9. As 10. taboo

11. beginning 12. both13. and 14. on 15. not

16. made 17. similar 18. worth19. concerned20. themselves

V. Translation

A.

有一段时间,我曾与一个女子约会——她是爱好文学的那一类、博览群书、其寓所藏书甚丰——我非常羡慕她。在一次圣诞节我决定赠送她一件非同寻常的好东西,当然,恐怕也是非同寻常地昂贵。我给她买了一套斯威夫特文集——不是一套一般性的集子,而是十八世纪早期的珍本;然后我将每卷皮装书单独包起来,每一卷附有一张书卡,卡上写有精心挑选的斯威夫特的语录。我觉得真是浪漫极了;我甚至想象到在圣诞节前夕,当我们坐在壁炉旁呷饮法国白兰地和欣赏着勃兰登堡协奏曲时,她把文集一卷卷地打开时的那种情景。

我有时是多么傻啊!她,一个我本应了解的讲究实惠的女人,给我买了两双袜子、一件衬衫外加一本阿曼斯小诗集。她翻开斯威夫特文集时哭了起来。我以为那是快乐的眼泪,但却不是。“我不能接受这个礼物,”她说。“这实在太不合适了。”她坚持让我把礼物收回,或者把它们卖了或者自己留着。当我对此表示异议时,她变得更加烦躁,最后她请我离开并把书一齐带走。我照她的话做了,但心灵受到了伤害而且感到迷惑不解。我花了几个星期才搞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布莱克默曾在某处这样写过,“在我们所有人身上都有一股傻劲——愚蠢而又固执。”

使我感到荣耀的是,在送礼方面我一般还是比较明智的,不是一个爱炫耀自己的人,但是炫耀在我身上依然存在,正如我以前的女友所说,我做事太没有分寸,如给人送超出自己财力的礼物,或馈赠象征着根本不存在的亲密关系的礼物,或赠送与受礼者的兴趣与心愿毫不相干的礼物。我对送礼的奥妙简直是麻木不仁,我经常因不了解这一点而痛责自己。

B.

Flowers are among the most frequently given gifts. There’s a traditional floral language, and a carefully selected bouquet or plant can convey a wide range of emotions and sentiments. Red roses symbolize love as well as the hopeful beginning of a new enterprise; violets beseech the recipient not to forget the donor; orchids and other exquisite blooms indicate that the recipient regards you as exotic, precious and rare.

A floral gift that evokes warm recollections will be prized more than one that is simply showy and extravagant.

A customer asked a florist to deliver a bouquet of a certain variety of rose—yellow tinged with red—to a hospital where her mother lay seriously ill. “They’ve been my mother’s favorite flowers since she carried them at her wedding many years ago,” she said. The florist found the flowers she wanted after a week of searching. The customer’s mother was delighted at the sight of the flowers.

In addition, a floral gift can also strengthen the emotional ties between husband and wife. A doctor, on his 57th birthday, received an ambitious floral gift. When he returned home from work, much to his joyful surprise, he found his front lawn turned into a rose garden containing 57 bushes. “It was a wonderful, self-renewing gift from my wife—a constant reminder of her.” he said.

Translation of Text

送礼的艺术

有一段时间,我曾与一位女子约会 —— 她属文学爱好者之类,涉猎广泛,其寓所藏书甚丰 —— 我对她的仰慕之情有点太过分。在一次圣诞节,我决定送她一件非同一般的好东西,恐怕其价格之昂贵也非同一般。我给她买了一套《斯威夫特文集》 —— 这可不是一套普通文集,而是十八世纪早期的珍藏版;随后,我将每卷皮装书单独包装,并分别制作了书签,上面写着精选的斯威夫特语录。我觉得这样很浪漫;我想象着这样的情景:圣诞之夜,我俩坐在壁炉旁,一边呷饮法国白兰地,一边欣赏勃兰登堡协奏曲,她把文集一卷卷地打开。

我有时真蠢!我早就应该知道她是个讲究实惠的女人才是。她曾给我买过两双袜子和一件衬衫,另外还买过一本阿曼斯小诗集。她打开斯威夫特文集时,哭了起来。我还以为那是快乐的泪水,但却不是。“我不能接受这个礼物,”她说,“这很不合适。”她硬要我把书拿走,要么卖掉,或者自己留着。见我不肯罢休,她越发不安。最后,她请我离开并把书一齐带走。我很伤心,也很困惑,但还是照她说的做了。从那以后,我们彼此再没有见面。我过了几个星期才明白自己所犯的错误。布莱克默曾在某处这样写过这样一句话:“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一股傻劲 —— 愚蠢而又固执。”

我的可贵之处在于:我通常送礼比较明智,不太张扬。但我却有个毛病,正如我的前任女友所说的那样,我送的东西经常让人明显觉得极不合适。比如说:送给人家的东西超出了自己的支付能力;把象征亲密关系的礼物送给与自己没有那层关系的人;送的礼物与所送之人的兴趣或需要毫不相干。我对送礼的奥妙感觉迟钝,我经常因缺乏这种悟性而痛责自己。

最重要的,当然是送礼要送得恰倒好处,而非幼稚的送礼之举(当然亦非送礼之念),才是至关重要的。在大多数文化群落中,由于其大多数比我们自己的文化群落更明白事理,送礼是非常崇尚仪式的 —— 也就是说,受到条条框框的约束;送礼受到严格的社会制约,也几乎明显成为一种交换。根本没有送礼不图回报之事;相反,你送给某人一个东西,希望得到某种回报 —— 也许不是马上得到回报,而是不久以后。而且你希望这种回报几乎是等价的;你会相当肯定,没有人会胜你一筹,送你很奢侈的东西,比如一套斯威夫特珍藏本,或者贪图你的便宜,送你一分钱的小哨子,交换一条独木舟。送礼和受礼一旦形成规范,便顺理成章地成为一种礼俗,一种宴请和庆祝的场合。换句话说,你喝完白兰地后,可以去谈晚上的正经事。

因此,送礼涉及到对互惠的期待,但我们这些西方世界里的聪明人逃避这个事实:我们掩盖这个事实,花言巧语地大谈无私,说给予如何胜过接受。大约两千年前,塞内加曾写道:“可敬之施主决不以其善行而图报”。我们喜欢对自己说,光荣又崇高的行为,就是奉献后把它忘却,根本不图回报,甚至不求感恩。慷慨地、自发地去奉献,如同富饶的大自然。如同一个快乐的妓女,忘了收嫖客的钱。如同上帝亲手造的傻瓜。

我曾经想过自己在这方面的倾向并且得出结论这样的结论:即使我荒唐又自发地慷慨赠送,我也和别人一样,希望得到很多回报。我简直是试图收买:感情、或许爱情。别人的羡慕。或把自己所选择的身份确定为浪漫主义者,能故作豪爽之态。或使别人感到内疚:瞧,我绞尽脑汁,费了许多周折,买来你可能喜欢的东西,洞察你的心思,让你心满意足。你可曾为我做过同样的事情吗?我的女朋友立刻看穿了这一切。正如我所说过的那样,这花了我好几个星期的时间。

恰到好处。什么东西恰到好处呢?我曾以为,没有什么恰到好处的东西,心意才是最重要的。我大概是从母亲那里得到的这个启示。她每年圣诞节都花同样多的钱为我和弟弟买礼物 —— 在这个家庭,她不偏心任何一个儿子 —— 她设法确保我们明白这一点。母亲很少把礼物包装起来,即使包装的话,她总是尽可能用最便宜的手巾纸,而且不用彩带扎。我们过生日毫无矫饰之物,过圣诞节也毫无矫饰之物。有一次,我忘了她的生日,即使她多次暗示自己的生日即将来临。她使我感到十分惭愧。总的教训是,你记住了 —— 也许你送了些可笑的东西,但你记住了 —— 你要送得慷慨;总会有大量的礼物可送,但你用不着把它们包装起来,贺卡也没有必要。母亲具有清教徒的心态。饰物是用不着的。

我还没走向另一个极端,但是 —— 十八世纪文学除外 —— 我现在却觉得饰物是极其极端的。当我刚开始和妻子在一起生活,开始像恋人们习惯做的那样互赠礼物时,我渐渐地了解到,她以前的许多男朋友,可以说,在送礼物这方面缺乏想象力。其中有一位过圣诞节送她一个色拉搅拌器,过生日送她一根烤火腿。为什么不送她一把扫帚?为什么不送她够吃一个月的“奇异面包”?自从她上高中以来,除一个人之外,再没有人给她送过花,而且那还是好几年前的事情了。我用不着让她告诉我两遍。复活节的那个星期日她收到了鲜花,那是我们在一起共同度过的第一个重大盛会。那些鲜花是我让别人送给她的,这种方式收到鲜花肯定是最好的。有时,她会无缘无故地收到鲜花。每次她都会流泪,可那些泪水是喜悦之泪。

我不是在自吹自擂:任何一个白痴都明白如何赢得这个女人的芳心。她告诉过我该如何去做;她对此直言不讳。问题不在于我自己有多么了不起,而在于那些鲜花。它们只不过是摆设而已。完全没有什么用途;我家人容易过敏,鲜花甚至会引起不适。但它们却是很理想的礼物。纯粹是象征性的。纯属老套。我们需要那些老套的东西。我们想要人人想要的东西:亘古不变的手势;仪式;漂亮的包装纸;丝带 —— 而且只能是熨烫过的、被选中能与包装纸的颜色相配的丝带。我正在慢慢地学习这些艺术。作为一个习惯在最后时刻购物的人,我在学习提前做好计划,提前问清楚她究竟想要什么东西,然后再买给她;我渐渐地不再想使她感到惊奇,不再想寻找某种她从未想过,但一见便知最适合自己的绝妙东西。那是一种自我表现:我头脑灵活,考虑周到,想象力丰富,了解她的心思胜过她对自己的心思的了解。我对此不再抱有希望。我甚至在学着送给她一些我并不喜欢而她却需要的东西,一些在我看来俗不可耐或并不需要或不如我所希望的那样耐用的东西。为了真正重要的事情,现在我们一起去购物,首饰她会保存着戴一辈子。请注意,首饰是一种饰物。我开始带她去珍本书店,这样她就会为过圣诞节而给我买我想要的书。那些东西还是饰物而矣。你不会去读珍本书的;你把它们摆上书架罢了。她觉得那些书很荒唐,但还是和我一起去。为什么不去呢?我们彼此纵容对方。我们却没有胆量纵容我们自己。

世界上很少有真正的利他主义行为。职业利他主义者的存在却是真的 —— 如护士、社会工作者以及所有这些所谓的“救助性职业” —— 但他们提供服务的同时得到报酬;就政府的援助而言,这种给予是否慷慨,是否勉强,你可去询问任何一个接受福利救济的人。甚至制度化的给予也是一种交换:期待某种偿还。在和谢尔曼.费尔蔡尔德相处的岁月期间,我曾一度为他的慈善基金会工作;我的任务是寻找崇高的事业,费尔蔡尔德或许会捐赠出他几百万元资产中的一部分。那段经历使我在金钱的力量以及礼物的力量这方面增长了不少见识。我走遍全国,每到一处,可能受到捐助之人对我给予的尊敬都与我尚浅的资质极不相称。我可真是出尽了风头:医学院的院长征求我的建议和意见;大学校长邀请我去喝茶;国家健康研究所的主任抽出一个小时的时间会见我。在一所大学,一位系主任甚至请我写一篇关于他们系的评论文章,然后把文章发给他的教师们阅读。我尽可能告诉所有这些人说,我只能提一些建议,并没有权利决定资助之事。但这不起作用;人人需要我。

然而,所有这一切都没有引起我的兴趣;恺撒.夏维兹对此却颇有兴趣。我是在他著名的禁食期的第九天见到他的,当时他正躺在加州德拉诺农民中心自己的陋室里观赏落日余辉。我以前从未见过如此神秘的个人魅力,这对我触动很深。但费尔查尔德却对此无动于衷。他会给他们的健康中心提供小数额的资助吗?绝对不会的。这太有争议性了。我用了几个月的时间争取帮助夏维兹从其它基金会筹集资金。分文未获。基金会的资金都用来建造大学或医院楼房,而且楼房都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用来发放奖学金或奖励教授,同样以捐赠者的名字命名;用来建造博物馆,并把主要捐赠人的名字精心刻在墙壁上。金钱可以买来声望。基金会的行政人员把他们所赠之物说成是“投资”,他们寻求某种回报,寻求项目或方案的成功,然后指明把这种成功说成是“我的成功”。他们有些人到头来觉得自己确实很了不起。

然而,足球运动员乔.德莱尼为救两名溺水的男孩献出了生命。父母为了我和弟弟能上康奈尔和普林斯顿放弃了许多物质享受。有些人经常献血;献血者姓名未详,他们赠送这种礼物得不到表扬,而且还会使身体暂时衰弱。人们一旦对利他主义的可能性冷嘲热讽,就会想到许多相反的事例。我们生活在利他主义的可能性和自我主义的现实性之间的紧张状态中。不管我们偏向哪一方,我们最终希望认为自己很了不起。

我认为自己不是一个真正的愤世嫉俗者;妻子说我倒不如是个讽刺家。或许如此。我相信,如果你长期调查人类动机,你就不会接受表面价值。但这不会动摇你对人类本性的信念。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想超越自私。我们愿意奉献;在恐惧、强迫、害怕、焦虑、欲望以及自怜的背后,我们藏匿着慷慨的冲动和自发的热情。人类有许多善良的品质。陀思妥也夫斯基曾经写到:“一般说来,人,即使是恶人,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天真无邪。我们自己亦如此。”

惠特曼曾不带有任何讽刺之意地写道:“礼物本属赠者,多去之还来 —— 其不会失之……”。惠特曼把自己奉献给世人,并且大胆地、毫不谦虚地臆断:礼物十分相称。这是一个神圣的理论:你把上帝赐予你的礼物传送下去,你付出的越多,得到的也越多。这种交易升到更高的级别;由于你不为自己留下任何东西,一切均属于你的。你成为一个慷慨解囊的渠道;利他主义和利己主义成为一体。

然而,谁会具有如此崇高的豪壮之举?我们许多人是不会有的。我们这些缺乏诗人气质的人,大部分时间生活在紧张状态中;我们尽量让子女接受教育,在圣诞节或其它祭祀场合共享资源,且表现得落落大方 —— 寻找悦人的风格,注意精妙之处 —— 同时一只眼睛期盼着我们可能索要到的东西。不承认期待落空会造成失望,的确会使人变得愤世嫉俗;只要我们不欺骗自己,期待回报时,想象我们不“要”回报,就没有必要为此而担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urb.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