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伺服电机选型计算资料
更新时间:2023-08-26 12:0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附 付録附录
付
附录
■ 容量选择计算 ■ 电脑编程器 ■ 参数表
附-1
附 付付録附录
(1) 机械系统的种类
容量选择计算
用可变速电机驱动的机械系统,一般有以下几类。
将伺服系统用于机械系统中时,请注意以下各点。 ①减速比
为了有效利用伺服电机的功率,应在接近电机的额定速度(最高旋转速度)数值的范围使用。在最高旋转速度下连续输出转矩,还是比额定转矩小。 ②预压转矩
对丝杠加预压力,刚性增强,负载转矩值增大。 由预压产生的摩擦转矩,请参照滚珠丝杠规格书。 ③保持转矩
升降机械在停止时,伺服电机继续输出保持力。 在时间充裕的场合,建议使用保持制动。
附-2
附 付録附录
付
附-3
附 付付録附录
<参考>
摩擦系数μ的目标值
材质密度
机械效率η的目标值
模数
(齿轮节圆直径)
(模数) = ———————————————
(齿数)
※公制齿轮
※模数
0.5 0.75 0.8 1 1.5 2 2.5 3 4 5 6 7
链条尺寸
附-4
附 付録附录
容量选择计算,是由机械规格(构成)计算出必要的伺服电机容量的计算。 容量选择计算所需要的项目如下。
付
(2) 容量选择计算
负载惯性矩(机械系统的惯性矩) 负载转矩(驱动机械所需的转矩) 加速/减速时间 运行模式
一般地说,由于不能测定系统惯性矩和负载转矩。因此,由机械的构成计算出近似值。 容量选择计算的次序如下。
容量选择流程图
开始
计算负载惯性矩
计算负载转矩TL
临时选定电机容量
计算最短加速/减速时间
(计算加速/减速转矩)
绘制转矩特性曲线
①由机械构成计算负载惯性矩。
②由机械构成计算负载转矩。
③临时选定电机容量。
④确认最短加速/减速时间。指定时间时,计算必要的加速/减速转矩。
⑤由运行模式绘制转矩特性曲线。
⑥由转矩特性曲线计算出实际转矩。
⑦如果实际转矩(Trms)比额定转矩(TR)小,则可按指定的运行模式运转。
⑧计算再生电力,必要时选择再生电阻器。
⑨在可能范围内,重新审定机械规格。
计算实际的转矩
计算再生电力
重新审定机械规格, 变更运行模式
结束
附-5
附 付付録附录
<惯性矩计算>
形状
附-6
附 付録附录
换算
付
附-7
附 付付録附录
<负载转矩(TL)计算>
滚珠丝杠
减速比
GL
移动速度
V 可动部分重量
W
μ: 摩擦系数 BP: 丝杠螺矩[mm]
W,W1: 可动部分重量[kg] 丝杠螺矩
L
W2: 配重重量[kg]
GL: 减速比(无单位) F: 推力[kg]
电机轴旋转速度
N
上升时(垂直)
下降时(垂直)
停止时(垂直)
可动部分重量 传送带·齿条和小齿轮
W
减速比 GL
移动速度 V
μ: 摩擦系数 D: 直径[mm]
W,W1: 可动部分重量[kg] 电机轴旋转速度 W2 : 配重重量[kg] N GL: 减速比(无单位) D
小齿轮直径
上升时(垂直)
下降时(垂直)
停止时(垂直)
附-8
附 付録附录
计算对于电机轴换算的机械系统负载惯性矩(GD2)。 计算电机旋转时随转动(移动)部分的惯性矩,并求出总和。
付
①计算负载惯性矩(JL)
②计算负载转矩(TL)
计算对于电机轴换算的负载转矩。 ③临时选定电机容量
选定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的电机容量。
■ 允许用负载惯性矩
JL ≦ JM × 100(30) ································ 在速度控制中缓慢移动时
JL ≦ JM ×30(10) ··································· 在位置控制中定位时 JL ≦ JM ×10(-) ······································ 进行高频度定位时
(参考值: 在0.5秒内,运转/停止一次以上)
※( )内的数值、是使用GYG电机时的值。 ■负载转矩
TL ≦ TR ×0.9 ········································ 0.9是安全系数(例子)
④计算最短的加速/减速时间(计算加速/减速转矩)
确认考虑负载条件的最短加速/减速时间。指定加速/减速时间时,计算加速/减速转矩。
最短加速/减速时间
加速/减速转矩
tAC=
(JM+JL)×2π×(N1-N0)
60(TAC-TL)
TAC =
(JM+JL)×2π×(N1-N0)
60(tAC)
+TL
tAC: 加速/减速时间[s] JM: 伺服电机惯性矩[kg·m2]
JL: 对电机轴换算的负载惯性矩[kg·m2] TL : 对电机轴换算的负载转矩[Nm] TAC: 加速/减速转矩[Nm]
附-9
附 付付録附录
⑤绘制转矩特性曲线
由运行模式,绘制输出转矩特性曲线。
●运行模式
移动速度
时间
●转矩特性曲线
TAC: 加速转矩
输出转矩
TL: 负载转矩
时间
TDC: 减速转矩
⑥计算实际转矩(Trms)
计算运行模式1个循环的实际转矩。
Trms=
(TAC2×tAC)+(TL2×tL)+(TDC2×tDC)
tCYC
将各输出转矩的平方与输出时间之积相加,再将所得之和除以1个循环的时间,然后开平方,所得平方根值为实际转矩值。
⑦Trms ≦ TR
如果实际转矩小于额定转矩,则可以按指定的运行模式连续运行。
附-10
附 付録附录
一般在下述状态下进行再生运行。 水平方向进给: 减速时
垂直方向进给: 下降时以一定速度进给以及在减速时。
减速时的再生电力(P1)
P1 [W] = (2π/60)×TDC[Nm]×N1 [r/min]×(1/2)
付
⑧计算再生电力
下降时以一定速度进给(P2)
P2 [W] = (2π/60)×TDC[Nm]×N1 [r/min]
计算运行模式1时,循环时的平均再生电力(P),确认再生电阻容量下降。如果升高,则应适当选用外部再生电阻。
P [W]=
(P1 [w]×t1[s]+P2 [w]×t2 [s] )
tCYC[s]
⑨运行模式/机械构成的重新审查
当Trms大于TR时,重新审查以下项目。
在允许范围内,将加速/减速时间加长一些。 延长运转频率(1循环时间)。 当旋转速度有余量时,加大减速比。 加大电机容量。
当升降机械停止时间长时,加机械制动。
在高频率运行时,尽量加大减速比,减小惯性矩。
附-11
附 付付録附录
(3)容量选择计算实例
■机械构成
减速比1/1(直接连接)
伺服电机
丝杠螺距10mm、输送重量20kg、推力0kg(无)
①最大移动速度(v)
减速比1/1、电机轴旋转速度3000[r/min]时:
V= (3000/60)×10×(1/1)=500 [mm/s]
②对电机轴换算的负载惯性矩(JL)
假定丝杠(J1) φ20、长度为500mm。
假定可动部分(J2) 输送重量
20kg。
2
J1=
πρ 32
π×7.85×10 32
3
L
1000
4
D1 1000
2
× GL
4
=
500 1000
20 1000
×(1/1)2
=
0.6 × 10-4
[kg·m2]
J2=
W
1 2π 1 2π
BP 1000 10 1000
×(GL)2
2
= 20
×(1/1)2
=
0.5
×10-4 [kg·m2]
附-12
附 付録附录
JL=
付
1.1 × 10-4 [kg·m2]
③对电机换算的负载转矩(TL)
假定输送重量20kg、摩擦系数(μ)0.1、机械效率(η)0.9。
TL=
(μW+F)×9.81
2πη (0.1 ×20 +0)×9.81
2π×0.9
BP 1000
×GL
=
10 1000
×(1/1)
= 0.03 [Nm]
④容量选择条件
TL ≦ TR × 0.9
JL ≦ JM × 5 (高频率进给)
TL= 0.03 [Nm]
JL = 1.1 × 10-4 [kg·m2]
⑤临时选择
从容量选择条件,得到GYS201DC2-T2A(0.2kW)。
(JM=0.135×10-4[kg·m2],TR=0.637[Nm],TAC=1.91[Nm])
⑥最短加速/减速时间(tAC)
=
tAC=
(JM+ JL)×2π×N 60(TAC-TL)
(0.135×10-4+1.1×10-4)×2π×3000 60(1.91-0.03)
= 0.021 [s]
加速/减速时间为0.05秒时的加速/减速转矩:
TAC=
(JM+ JL)×2π×N
60(tAC)
+ TL
附-13
附 付付録附录
=
(0.135×10-4+1.1×10-4)×2π×3000
60×0.05
+0.03
=0.78 [Nm]
⑦运行模式
时间
时间
※ 这是容量选择上的模式。假设1个运行周期为0.5秒。
⑧实效转矩(Trms)
为输出转矩的时间平均值。
Trms=
=
TAC2×ta+TL2×tL+ TDC2×td
tCYC
(0.782×0.05)×2+(0.032×0.05)×1
0.5
= 0.25 [Nm]
由于GYS201DC2-T2A型号的额定转矩在0.637[Nm]以下,可以用指定的运行模式连续运行 。
附-14
附 付録附录
付
⑨选择结果
伺服电机:GYS201DC2-T2A (0.2kW)
⑩再生电力
在减速时,再生电力返回。
P1[W] = (2π/60)×T [Nm]×N[r/min]×(1/2)
= (2π/60)×0.78×3000×(1/2)
≒ 123 [W]
1循环运行时的平均再生电力、
P = (123×0.05)/0.5
≒ 12.3 [W]
RYC201D3型伺服放大器,没有安装再生电阻器。
考虑是否需要再生电阻器。
步骤1)求减速时机械系统保持的能量(EG)。
=
EG =
1
2 1 2
(JM+JL) (2πN/60)2
2
(0.135×10-4 +1.1×10-4)×
2π×3000 60
= 6.1[J]
步骤2)根据负载转矩,计算消耗的能量(EL)。
EL=(2π/60)×TL×N×tDC×(1/2) = (2π/60)×0.03×3000×0.05×(1/2) = 0.24[J]
步骤3)计算由伺服电机绕组线所消耗的能量(EM)。
EM=3×(R×I2)×tDC
=3×R×((TDC/ TR×IR)2)×tDC =3×2.3×((0.78/0.637×1.5)2)×0.05 =1.2[J]
※GYS201DC2-T2A型号的相电阻2.3Ω
附-15
附 付付録附录
※相电阻值
步骤4)计算伺服放大器可能吸收的能量(ES)。
ES=
1 2 1 2
CV2
(660×10-6)× (3852-(200×21/2)2)
=
= 22.5[J]
※ 直流中间电容器(RYC201)660μF、电源电压200V(有效值) ※ 0.2kW以下伺服放大器的电容器为660μF。
由机械系统、伺服放大器和伺服电机能够处理的能量: EL+ EM+ ES = 0.24 + 1.2 + 22.5 ≒ 24[J] 由于EG =6.1[J],因此不需要外部再生电阻器。
附-16
附 付録附录
FALDIC-W适用的电脑编程器软件,可从本公司的内部网页下载。
付
电脑编程器
http:/www.fujielectric.co.jp/fcs/
利用电脑编程器,可进行以下设定。
①实时跟踪 ................... 可连续获得速度和转矩波形。 ②历史跟踪 ................... 可从实时跟踪得到短时间的详细波形。 ③监控器2 ................... 可监视I/O确认、报警记录和系统构成。 ④参数编集 ................... 进行关于参数的编集、传送、比较和初始化。 ⑤通信设定 ................... 设定伺服放大器和电脑编程器之间的通信条件。
⑥简易调整 ................... 通过简单设定,使伺服电机自动往复运行,调整适合于机械系统的自
动调谐增益。
⑦伺服分析器 ................. 检查机械系统的共振点/反共振点。
也可以确认陷波滤波器的效果。
附-17
附 付付録附录
参数表
FALDIC-W参数一览表(1)
附-18
附 付録附录
付
附-19
正在阅读:
富士伺服电机选型计算资料08-26
Res - 2009春学期C语言上机练习参考答案汇总05-24
2017中传新闻传播硕士考研参考书汇总07-23
体育锻炼与合理营养(精)05-03
英文版精美加拿大简介03-28
2020年政府部门党总支先进事迹08-28
电子技术基础 模拟部分第9章(2)07-18
临床护理实践指南1-5章04-23
别了我的童年7篇03-26
- exercise2
- 铅锌矿详查地质设计 - 图文
- 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堆肥系统设计方案
- 陈明珠开题报告
- 化工原理精选例题
- 政府形象宣传册营销案例
- 小学一至三年级语文阅读专项练习题
- 2014.民诉 期末考试 复习题
- 巅峰智业 - 做好顶层设计对建设城市的重要意义
- (三起)冀教版三年级英语上册Unit4 Lesson24练习题及答案
- 2017年实心轮胎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目录)
- 基于GIS的农用地定级技术研究定稿
- 2017-2022年中国医疗保健市场调查与市场前景预测报告(目录) - 图文
- 作业
- OFDM技术仿真(MATLAB代码) - 图文
- Android工程师笔试题及答案
- 生命密码联合密码
- 空间地上权若干法律问题探究
- 江苏学业水平测试《机械基础》模拟试题
- 选课走班实施方案
- 富士
- 伺服电机
- 选型
- 计算
- 资料
- 3.5 线性方程组有解判别定理
- 端子公母对插插拔力测试
- 汉语口语习惯用语教程
- 创新推动电气自动化行业发展
- 电梯安装监理质量评估报告
-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学设计(教育审定2019)
- 钢轨打磨问题浅析
- 乒乓球运动中的力学问题研究分析
- 上海交通大学船建学院2014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通知
- 大家日语1课本_电子书
- 岭南版初中美术 《神奇可爱的动画》教案
- 杨树镇2012年招商引资工作方案
- 广义上的实验心理学其对象是指应用实验的方法研究心理现象和规律的科学
- 南通大学毕业设计(论文)管理系统使用说明12
- 会办单位复函
- 贵州省水电开发环境保护状况及对策探讨
- 英文词汇大全
- 组织社区民防志愿者进行了社区民防应急箱使用培训
- 2019年高考英语一轮精选练 Unit 4 Astronomy the science of the stars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3
- 元胞自动机双车道模型耦合效应研究_杨青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