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信息农业发展

更新时间:2024-06-26 03:4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浅谈中国信息农业发展

摘要: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农业生产经营者对信息的需求日益增长。农业信息化便是传统农业发展到现代农业进而向信息农业演变的过程,其对促进农民增收具有重要意义,是知识高度密集且大规模综合集成的系统工程。然而我国农业目前还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存在着诸如农民信息化意识淡薄、素质低、信息农业成本高和基础水平低等多方面的问题。但从长期农业发展来看,广泛普及信息化将为广大农民获得更大的经济收入创造良好的条件,农业发展智能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是今后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关键词:农业发展;信息技术;新农村

随着信息革命在农业领域的广泛应用,一场新的农业科技革命的序幕已经拉开,以生物技术、信息技术为先导的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当今信息科学和技术的高速发展,世界性的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全面应用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农业信息化作为全社会信息化的一部分,首先表现为一种社会经济形态,是农业经济发展到某一特定过程的概念描述。它不仅包括计算机技术,还包括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光电技术、遥感技术等多项信息技术在农业上普遍系统应用的过程。在信息科学和技术的注入下,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业生产过程优化管理、用信息流调控农业活动中的物质流和能量流、资金流以及人流成为可能。

一、信息化农业内涵概述

信息化农业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生产、分配及使用基础上的新型农业经济,是知识经济时代各国农业进一步现代化的趋向和标志。它将信息技术作为基本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各个方面,从而实现农业生产过程的精确化管理。

信息农业的核心是以农业信息学的理论和方法为指导,以农业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为手段,以农业信息集成和网络服务为目标,在农业领域全面地发展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即信息技术将渗透到农业产、供、销以及农村社会、经济、技术

等各个环节,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的加速改造,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农业生产力水平,促进农业持续、稳定、高效发展。

二、信息化农业发展现状

现代农业是应用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技术装备,实行现代经营管理方式的农业,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内涵因时间、地点的不同而不同。现代农业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工业化阶段和信息化阶段。

近年来,我国农业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多媒体技术和专家系统都逐步得到应用,并收到了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突出表现在组织体系基本完善、基础平台初具规模、决策支持能力显著增强、服务覆盖面不断扩大、服务效益日益显现和电了政务凸显成效等六个方面。实现农业现代化将彻底改变传统农业时空变异大、可控性差、稳定性和定量化程度低等弱质局面,必将带来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的飞速发展。因此,推进农业信息化,己经成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

我国农业信息技术在农业遥感、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全球定位系统、计算机农业模拟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支持下,建立了一批农业数据库及其地理信息系统、农业生产专家系统,用于直接指导农业生产与经营活动;农业资源环境动态监测、农作物估产、农业管理信息系统等在为政府决策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对农业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精准农业、虚拟农业等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与开发。所有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信息技术是改造我国传统农业的核心技术之一,以信息化带动农业现代化是我国21世纪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三、信息农业发展意义阐述

(一)促进农民创收增收。

农业信息化发展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业信息化的发展、互联网技术的推广应用,能及时准确地提供大量的市场供求信息,拓展销售渠道。农民可以利用网络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减少农产品销售的中间环节,降低销售成本,使自己能直接获得最大的收益。农业信息化的建设和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农业风险对农民的不利影响,可以使农民及时主动地掌握市场信息,从而能准确的制定

生产销售的决策,降低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

(二)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

从农产品的价格竞争力来看,农业信息化的建设与发展可以快而准地向农民提供大量的国内外的市场信息。从农产品的质量竞争力来看,可以为农民提供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市场上对农产品的质量检测标准,使农民能够利用先进的生产技术来武装自己,并及时利用质量检测标准来衡量自己的农产品。从农产品的客户信誉竞争力来看,可以利用自身的优势向农民介绍信誉度高的客户,并充当交易中介,促成二者之间的交易活动,从而在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三)利于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

加大对农业的支持与保护力度是政府的重要任务。但由于加入了世贸组织,政府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不能单纯以保护价或有意的政策倾斜来维持,而应通过提高农产品的竞争力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来使农业具有自己保护自己的能力,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现代的农业信息化的支持。通过农业信息化来及时地掌握国内外的农业发展形势,提高有限的财政资源的使用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避免农业生产盲目性,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不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信息化农业以其特有的方式促进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可更大程度地挖掘农业内部的增收潜力。通过农业信息网可以快速准确传递调整宏观决策所需的相关信息,加快实施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提高农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农业信息化也可以为农民提供微观市场指导,搜集市场信息并在用户中进行传递,使农民与市场、生产与市场有效对接,帮助农民正确决策,避免了盲目投入和资源浪费,为构建节约型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五)提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农业现代化的本质是指农业科技现代化,农业信息作为农业科技进步的重要载体和动力源泉,必然以高新技术及高智力为依托,推动农业现代化的发展。通过农业高新技术走廊、农业科技示范园等窗口建设,可引进推广一大批市场前景好、效益高的新品种、新技术、新设备,加快农业配套先进技术的示范与推广。

随着农业信息网络深入到农村各个角落,以及越来越多的具有较高学历的农民掌握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将迅速推广到千家万户。同时,顺畅的信息流将使农业科研成果迅速地被农民吸收并转化为生产力。

四、影响信息农业发展因素

(一)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及研究投入不足。

农业信息网络体系设施不完善,信息的采集、处理、分析、发布等乎段落后,难以满足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农业信息体系整体服务水平不高,培训工作滞后,还没有建立起一支稳定的专业农业信息服务队伍,影响了信息服务质量。服务体系建设工作刚刚起步,服务功能和范围仍然有限,还不能延仲到基层,使信息服务难以形成整体优势。

(二)信息采集面窄,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滞后。

目前我国的农业信息采集以国内为主,对国际农业信息涉及不多,与加入WTO后农业面临的新形势极不适应;各主体的信息采集缺乏统一规划和标准,需要加强规范和管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建设投资都很少,加之对信息工作对推动农业现代化作用认识的不足,使政府还不能真正有效地应用信息工作技术、方式来指导、管理农业发展,从而影响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步伐。

(三)信息农业成本过高,基础工作水平低。

信息农业是以信息技术为支撑,通过网络、卫星传输信息的,而我国农村人口居住零散,光纤铺设费用高,难于形成网络,使农业信息不能共享。信息农业技术装备如监测仪、计算机、GIS软件、GPS装置等设备价格昂贵。同时整个系统缺少收集信息、处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软硬件设备,信息网络体系不健全;没有信息服务中介组织,缺少能够主动、科学地进行信息管理的人员。从而导致信息农业发展较为缓慢。

五、发展信息农业措施

(一)强化政府在农业信息化建设中的职能作用。

我国农业信息化起步比较晚,利用信息技术为“三农”服务才刚刚开始,农业信息化建设存在着很多问题。一方面各地农村受地理位置、人文因素和自然环

境等条件的制约,经济状况差异较大,基础设施建设不平衡;另一方面还有一些涉农部门对农业信息化认识不到位,工作力度不够大,信息网络建设缺乏规范管理和良好的运行机制。因此,当前主要任务是加强政府在农业与农村信息化中的主导作用,加强对农业与农业信息化的组织领导,强化对农业信息化的管理和监控,促进信息资源的综合、高效利用,从而实现农业信息化。

(二)加快信息化农业的人才培养。

我国农民的科技文化、市场营销、组织管理等综合素质低,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差,农业劳动力数量庞大,要使所有农民都得到良好的教育,成为高智能劳动力是一时难以实现的,需要经过长期努力。应鼓励举办多种形式农民教育,加快农业科技、市场营销、组织管理和政策法律知识普及,搞好职业教育,逐步发展网络教育,发挥远程教学优势,发展农业事业。在全面提高农民素质的同时,要加大农业院校的投入,扩大信息化农业的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逐步形成国家实施信息化农业战略的中坚力量。

(三)加强信息采集处理系统建设。

合理布设信息采集点,科学制定信息采集方案。根据中国加入WTO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新形势,对原有的农业信息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充实,科学选定有代表性的信息采集点,并制定相应的信息采集方案和工作规程。搞好市场供求、农产品价格、科技信息等农民急需的信息采集系统建设。推进农业数字化,建设农业基础数据库群,开发大型农业信息应用系统,继而实现精准农业。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信息化在农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因此,必须把农业信息化工作提到各级政府及其农业卞管部门的议事日程上来。从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到加紧培训信息服务和信息接受两方面人才,再到从物质上加强信息化硬件条件等各个方面、各个层面,都应该加大投入,真正建设一个有效、及时、经济的农业信息化服务网络体系,通过这个体系反馈,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实现农业的现代化。

参考文献:

[1]秦德智,姚超,雷森.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6.11

[2]王金武,汪开峰,赵匀.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农业.农业机械学报[J].2003.03 [3]王铁民,胡伟.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天津农业科学[J].2005.11 [4]刘勇.浅谈信息化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2006.04 [5]高广生.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途径.理论界[J].2005.10 [6]贾科利.信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安徽农业科技[J].2006.15 [7]张春元.信息农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技[J].2007.27

参考文献:

[1]秦德智,姚超,雷森.基于农业信息化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科技进步与对策[J].2006.11

[2]王金武,汪开峰,赵匀.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信息化农业.农业机械学报[J].2003.03 [3]王铁民,胡伟.农业信息化是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天津农业科学[J].2005.11 [4]刘勇.浅谈信息化农业与新农村建设.中共伊犁州委党校学报[J].2006.04 [5]高广生.信息化:农业产业化和现代化的实现途径.理论界[J].2005.10 [6]贾科利.信息农业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安徽农业科技[J].2006.15 [7]张春元.信息农业与现代农业协调发展研究.安徽农业科技[J].2007.2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tw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