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我的老师 教案

更新时间:2024-01-12 21:1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三 我的老师

教学目标:

1.识记基础知识,领会记叙的要素。

2.掌握围绕中心选取多个材料,详略有致地表现人物的写法。 3.理解重点词、句、段,感悟词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意。

4.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1.掌握围绕中心选取多个材料,详略有致地表现人物的写法。 2.辨析词义,感悟词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意。 教具准备:小黑板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识记基础知识,领会记叙的要素。

2.掌握围绕中心选取多个材料,详略有致的表现人物的写法。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你们未上学以前,你们幼小的心灵中会认为天下最可亲的是自己的妈妈和爸爸,或是疼爱你们的外婆与奶奶,但是,当你们进入学校后,在老师无徽不至的关怀和循循善诱的教育下成长,这时你们一定会认为老师也是最可亲的人,从心底激起对他们的敬爱与感激。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感悟著名作家魏巍的小学教师蔡芸芝先生倾洒给他的无私的爱。

(板书课题) (二)展示目标

二、自主学习(8分钟左右) (一)按照下列自学提纲进行自学 1.根据课下注解或材料,简介作者。 2.阅读课文,自行解决生字词。

3.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4.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并指出每件事的表达作用。 。 5.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二)组织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巡回查看,及时指导后进学生自学。 (三)自学成果展示、检测

1.关于作者

魏巍,原名鸿杰,曾用笔名红杨树。魏巍一直生活在战士们中间,解放战争时,在行军作战的间隙写了大量诗歌。全国解放后,主要作品有散文集《谁是最可爱的人》及长篇小说《东方》等。《我的老师》一文是作者于1956年9月29日为《教师报》所写的回忆性散文,后收入散文集《春天漫笔》。

2.给下列生字注音

芸 榆 痣 褪 卜 磕 3.认真指导学生把课文读熟。

4.本文共记叙了几位人物?其中主要人物是谁?

本文记叙了我的老师蔡芸芝、我的母亲和我小学时的几位同学。主要人物是——蔡芸芝老师。

5。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各用一个小标题概括,并指出每件事的表达作用。 提示:关于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1) 假装发怒(温柔慈爱) (2)教我们跳舞(丰富课外生活) (3)让我们观察蜜蜂(丰富课外知识) (4)教我们读诗(善于教学) (5)我们看老师写字(依恋老师) (6)排除小纠纷(公平慈爱) (7)梦里寻师(依恋挚爱)

6.蔡老师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请结合课文具体内容作简要说明。

总的来讲,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像这样的老师赢得孩子们的热爱、敬仰、依恋,是理所当然的。 三、合作探究(15分钟左右) 1.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我回忆、喜爱、依恋、思念蔡老师)

2.作者写蔡芸芝老师,选了七件小事,是不是太多了?请谈一下你的看法。 (这七件小事都是小学生的日常生活,读来使人感到十分熟悉和亲切,因为这些材料不是随便拾取,而是作者精心选择。那七件看似平常的琐事,却能从不同的角度——或课上,或课外,或校内,或校外,或平时,或假期,全面展现蔡老师爱学生的美好心灵,更表现了学生对老师的爱。)

3.七件小事哪些详写,哪些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这七件小事,后两件详写,前五件略写。前五件事都是蔡老师和“我们”一起的集体活动,用的是略写,侧重表现她的温柔可亲。第六件事详写蔡老师对我的援助,在作者幼小

的心灵上永存她光辉的形象,突现她的“慈爱”、“公平”与“伟大”,使作者感情升华,直到最后详写第七件被称为“记忆中的珍宝之一”的事——“暑假之梦”,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老师无限的眷念、思慕之情,使每个读者都深受感染。这样安排,既使文章结构疏密相间,更表现出师生感情的步步加深,突出了“老师爱学生,学生更爱老师”这一主题。)

四、教师小结:从以上的讨论可以看出,一篇文章选什么材料,怎样安排这些材料,都要围绕中心来考虑。

五、达标训练及堂清检测(运用拓展)(12分钟左右) (一)巩固练习 1.给下列字注音

即 (jí) 既 (jì) 孤 (gū) 弧 (hú) 卷 (①juàn②juǎn ) 券 (①quàn②xuàn) 蜜 (mì) 密 (mì) 褪色 tuì 磕头 kē

卜问 bǔ 纠纷jiū

2.请在下列直线上填写一个动词,然后总结概括事件的方法。 本文共回忆了七件事:

①蔡老师假装 ;②蔡老师课外 我们跳舞;③蔡老师 我们观察蜜蜂;④蔡老师 我们读诗;⑤我们 蔡老师写字;⑥蔡老师正确 “我”与同学间的纠纷;⑦我睡梦中 老师。)

总结概括事件的方法: 运用主谓短语或动宾短语进行概括。 3.本文回忆的七件事可不可以一样详写?顺序能否颠倒?

顺序不能颠倒,因为本文按照师生间感情逐步加深为顺序,进行写作,7件小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放假,。

4.蔡老师是一位温柔慈爱、热情公正、平易近人、酷爱学生的好老师。 你从划线的词语中能总结出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吗?

总结出概括人物形象的方法:性格+身份 (二)运用拓展

假如让你也以“我的班主任”为题写一篇文章,你将选择哪几件事来表现你的班主任。 (三)课堂小结,组织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然后小组代表发言,教师完善。 交流问题:本节课你的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提示:1.如何选择、组织材料表现人物;2.总结人物形象方法;3.概括事件方法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重点词、句、段,感悟词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意。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学生热爱老师、尊

敬老师的良好品德。

教学重难点:

辨析词义,感悟词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意。 教学工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我的老师》是一篇至真至纯的老师的赞歌。作者用一颗纯真的童心深情地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7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7件小事从课内到课外,从校内到校外,从平时到放假,普普通通,但叙事中融入的自然纯真的感受,使文章生动感人,给人至真至善至美的陶冶。下面就让我们从文章的字里行间中进一步理解所蕴含着的深沉的情感。 (二)展示目标:

1. 理解重点词、句、段,感悟词语中所蕴含的作者情意。 2.体会作者在文中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 二、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朗读一、二自然段, (1)辨析一组句子: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②蔡芸芝先生是我最难忘的女教师。 (2)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写出对蔡老师的总的印象的? 2.朗读前五个生活片断。读后讨论:

(1)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这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2)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

(3)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4)辨析两个句子:① 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 (5)这五个生活片断,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二)组织学生,按照自学提纲进行自主学习 三、自学成果展示: 1. 朗读一、二自然段,

(1)辨析一组句子:

①最使我难忘的是我的女教师蔡芸芝先生。②蔡芸芝先生是我最难忘的女教师。 (明确:这两句意思相同,但表达效果不同。句①强调了“最难忘”。“难忘”这个词很重要,它是贯穿全文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写蔡老师对“我”的教育培养和帮助令人难忘;二是表达“我”对蔡老师的感情十分深厚、真挚,难以忘怀。) (2)第二自然段里,作者是怎样写出对蔡老师的总的印象的?

讨论后明确:这一段三句话,第一句写年龄,说明蔡老师那时很年轻;第二句写出了蔡老师明显的面部特征;第三句是对蔡老师总的评价,说明她品格上的特点,“美丽”不只是指外表,更主要的是指心地纯洁美好。这是总写老师的品格。

2.朗读前五个生活片断。读后讨论:

(1)在第一个生活片断里,“狡猾”这个词怎么理解?这样用词流露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狡猾”原是贬义词,现在作者在它前面加了限制成分“儿童的”,这样贬义词就没有贬义了,在这里是“调皮”“淘气”的意思。作者这样用词,形象地写出了“我”天真调皮的神态,反映了“我”与蔡老师非常亲近的心理状态。

(2)在第三个生活片断里,作者为什么不写“看蜜蜂”,而写“观察蜜蜂”;不用“看到了蜂王”,而用“认识了蜂王”,不说“第一次吃了蜂蜜”,而说“平生第一次吃了蜂蜜”?为什么这样用词?

明确:用“观察”,说明不是一般地看,而是仔细地看;用“认识”,表明不仅看到了,而且了解了有关的知识;说“平生第一次”,强调了有生以来没吃过蜂蜜。作者这样用词,突出了难忘。

(3)在第四个生活片断的描写中,哪些词句写出了老师对他的影响之深?

明确:“直到现在我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还能背诵她教我们的诗”,“她对我的接近文学和爱好文学,是有着多么有益的影响”。 (4)辨析两个句子:

① 连她握铅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 ② 急于模仿她握铅笔的姿势 (明确:句②只写出学生模仿蔡老师握铅笔的姿势;句①表明连握铅笔的姿势这么细小的动作都急于模仿,那么,模仿和学习蔡老师的其他言行举止就更不用说了。) (5)这五个生活片断,作者是怎样组织安排的?

(明确:作者从课内写到课外,从课外写到校外,既写了儿时有趣的生活,又写了老师对自己的良好影响。组材的顺序也体现了作者步步加深的感情。)

四、合作探究:

(一)再读“占据过我的心灵”的一件小事:

1.“占据”这个词在这里怎么理解?作者这样用词,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明确:“占据”原义是强力占有,课文中表明这件事在孩子心中占有的分量太重了。这样用词,写出了作者当时心里充满了对蔡老师的感激之情,也意味着至今仍铭记在心。)

2.这件小事为什么会占据孩子的心灵呢?

(明确:当年作者的父亲生死不明,母亲非常焦急、忧伤,而不懂事的小朋友却还要以此来取笑他。这不能不使他也感到痛苦、悲伤。在这样的困境中,蔡老师援助了他,不但批评了那些“反对派”,还写信劝慰他,说他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慈母般的关怀温暖了他的心,这事自然便占据了他的心灵,久久不能忘怀。)

3.作者热情地赞颂他的蔡老师,连用了三个形容词:“慈爱”、“公平”、“伟大”。这三个词用得好不好?

(明确:这三个词真实地反映了他当时的心情。就蔡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这件小事来说,“慈爱”、“公平”是容易理解的,“伟大”似乎大词小用了,但前面有个状语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这样说就不过分了。)

(二)行文至第9自然段,中心已经明确。作者回忆了与蔡老师相处时的六个生活片断,赞美了蔡老师对学生真挚的爱和真诚的帮助,同时抒发了作者对蔡老师热爱、尊敬、感激的思想感情。那么,第七个生活片断是否可以不写呢?为什么?

(明确:不写当然也是可以的,但写了能更有力地表现中心,也能使文章更感人。第七个生活片断写我对蔡老师的依恋和思念,说明了蔡老师已是孩子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人。这样就把学生对蔡老师的爱提到了更高的境界。用学生对老师的依恋和思念来衬托老师对学生的爱,正是作者的高明之处。)

(三)仔细体会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

讨论明确:课文中写的虽然是一些“小事”,但都是作者感受最深的,他记忆中最美的、最难忘的,曾激动过他心灵的事,因而也最能表现蔡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蔡老师这一中心。

(四)这篇文章运用第一人称,有什么好处?

(明确:作者用第一人称,写出了其童心的特有的感受,语言朴素,感情真挚。) 五、达标训练: (一)巩固练习

阅读“每逢放假的时候, -------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 1.画出上文中抒情的句子,并说说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

(讨论并归纳:一般的情况下,一篇文章的人称应前后一致。这里由 于抒发感情的需要,变换人称,表示感情激动到了极点,从而抒发了对蔡老师至今仍怀有的思念,崇敬的思想感情。用第二人称直接抒情,更加亲切。)

3.一般说来,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 讨论并归纳:抒发了作者对老师的依恋、热爱之情。)

4.“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 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不能互换。“迷迷糊糊”是指说话口齿含糊不清,“模模糊糊”是指视线朦,看不清楚。)

5.“至今回想起来,我还觉得这是记忆中的珍宝之一。”这句话用的是什么修辞手法?句子中的“这”是指什么?

6.“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改为“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有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二)运用拓展:

在你的老师中,你觉得最亲近是谁?为什么?以《我最亲近的老师》为题口头作文。指导:可以模仿和借鉴范文的写法,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事来写老师。(先列提纲,后口述、评议)

六、布置作业:

以《我最亲近的老师》为题书面作文(课外或作文课做),字数不低于650字。 教学反思:(写出本课教学的几点感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tq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