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 养生法
更新时间:2023-10-28 01:5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 黄帝内经推荐度:
- 相关推荐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_深入挖掘藏在五脏六腑中的养生秘诀
《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讲述人体是大天地,五脏六腑是小天地,五脏六腑出现小问题,反映在人身上便是大问题;人体是一个讲究平衡与和谐的系统,五脏六腑又各司其职,彼此照应又相互牵制。因此在中国古老医书中,五脏六腑是人身之宝,也是养生之宝,它定寿命,决健康,泽精气,是人体养生的根本所在。“五脏六腑皆有神明”,只有五脏六腑和谐平衡,才能身心健康,达到颐养天年的初衷。《黄帝内经五脏六腑养生法》结合现代人生活和身体状况,吸收中医养生传统精华,汲取《黄帝内经》中蕴藏千年的养生智慧,从现代人身体的实际现状切入,观照现代生活的环境,以五脏六腑为本,总结归纳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养生之法。
调五脏,养六腑,百病从此不再生(1)
五脏六腑是中医独有的概念,是一个人安身立命的基础和本源,无论是养生还是疗疾都无外乎是对五脏六腑的调养。比如说季节养生强调“顺四时适寒暑”,治病疗疾依靠药物性味的寒热温凉,最终落在实处,所调的养的还是五脏六腑。
《黄帝内经》告诉我们,人就是一个以五脏六腑为核心的有机整体,脏腑关系着人的生、长、壮、老。凡是人体有了病,无论大小,不管轻重缓急,都和五脏六腑有着密切关系。无论是风邪外感,还是情志内伤,只要殃及脏腑令其功能失调,疾病也就随之上身。人的健康是由里及表的,只有脏腑平衡,气血精津才能充盈畅达,身体才能健康安泰。
中医之脏腑不同于西医,是指广义上的心、肝、脾、肺、肾及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等几大系统。一脏与一腑相对应,一阴一阳互为表里,由经络相互络属。五脏的共同特点是能贮藏与化生生命所需的精微物质;六腑的共同生理特点是容纳水谷与传化糟粕。只有五脏六腑各司其职,才能确保气血精津运输畅达,水液糟粕各行其道。要想调养五脏六腑就应该真正了解其好恶,而不能只缘其在此身中,就不识庐山真面目。
心为君主之官,主血脉和神志,是五脏六腑之主,心神明则脏腑安,心动则五脏六腑皆摇。心的功能正常则气血健旺、精神饱满、神清志明;小肠主化物而分清浊,其功能运行正常,能将水谷所化的精微物质上达于脾进而运输周身,将无用的水液和糟粕下输于膀胱和大肠。心与小肠相表里,二者经脉相连,气血相通,所以二者在生理与病理上相互影响,只有二者同调,相互兼顾,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对保持身心健康十分有益。
肝有贮藏和调节血液的功能,掌管着人体各部分的血量分配,有“血海”之称。若肝脏功能异常,就会导致血液调配失常,肝主疏泄,性喜条达,所以养肝一定要保持情绪稳定,乐观豁达。肝与胆相表里,肝为阴,是里主内;胆为阳,是表主外,故治胆的病要调肝,肝病同样也要利胆。
脾与胃相表里,二者同为人的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脾主运输和消化,一方面将水谷精微运输全身以维持生命,另一方面也管理着体内水液的运输。胃主通降,脾主升清,二者共为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调节着全身的气机。若脾胃不和则影响周身气机的升降,从而出现各种病理变化。而脾胃的主要功能就是对水谷的化运及精微物质的运输,故而日常调养脾胃一定要注意饮食。中医认为“脾旺于四时”,所以一年四季都不能忽视对脾胃的调养。
肺主一身之气,司呼吸,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足、肃降正常则大肠功能正常,大肠的功能同样也会反过来影响肺气肃降。肺朝百脉,血液及精微能够运输至周
身全赖气的推动,并且肺通调水道,参与体内水液的代谢,故而以肃降为顺,正应秋气下降,所以秋天要重点养肺。
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六腑之精,主管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动力。肾主骨、生髓,意味着肾气健旺可充养骨骼,滋生脑髓,最后则能耳聪目明,精力充沛。肾主水,与膀胱相表里,上开窍于耳,下开窍于二阴,所以耳病及二便不利皆与肾有关。肾主封藏,与冬气相应,所以秋冬一定要将肾封藏好,以积蓄能量。
三焦是非常独特的一腑,与心包相合,总体调控其他脏腑,其主要功能是运行元气、水谷及水液。另外,上、中、下三焦又各有所专。
五脏六腑虽然各自独立,但又相互影响、相互依存;虽然“官职”有别,各有各的职责,但却共同体现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那种和谐的团队精神。
我们认清了五脏六腑的功能,还要明白脏腑所面临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与前人相比,我们的生活有了太大的差异。“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而现在各种疾病都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就是因为我们的生活条件在不断提高,同样不利于健康的因素也在增加。比如说,在享受空调的同时也“失去”了季节的更替,以舟车代步的同时也失去了安步当车的锻炼机会。所以,我们必须“懂” 我们的脏腑,明白我们所处的环境,顺应四时五行,才能好好呵护五脏六腑,让我们保持健康,远离疾病。
从五行中看人体五脏六腑的联系(1)
“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五行”是依据中国数千年来的实践经验得出,金、木、水、火、土的五行理论,是指大自然的五行。《黄帝内经》中用五行来解释五脏之间的关系,指明人体中的五脏心、肝、脾、肺、肾分别为火、木、土、金、水五种属性。几千年来五行理论被中医简洁明朗地传承着,并用于实际的医学中,在病因、病理、治疗、用药等方面,均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研究,五脏五行理论成为中医辩证论病的一种基础性理论。
五行是个抽象的概念,并非具体的风、寒、暑、湿、燥、火六种气候变化和可见的木、火、土、金、水五种自然物质,而是构成万物的质地和用料,以及其运行所产生的自然界万般物象的变化。天之五行与地之五行共同解释了宇宙万物万象的生成和变化。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人有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五脏五行的关系是大自然赋予的天然性质归属,五行相生相克深刻地描绘出人体器官之间的相关性。
《黄帝内经》不仅把气、候、声、色、味等分归于五行,也把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情志等也分归于五行。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肝属木,主疏泄,生筋,开窍于目,东方青色通于肝,与春相应;心属火,主血脉,生血,开窍于舌,南方赤色通于脾,与夏相应;脾属土,主运输和消化,生肉,开窍于口,中央黄色通于脾,与长夏相应;肺属金,主肃降,生皮毛,开窍于鼻,西方白色通于肺,与秋相应;肾属水,主纳气,生髓,开窍于耳,北方黑色通于肾,与冬相应。
五行中的木、火、土、金、水,此为五行相生的顺序。当然,有相生就有相
克,木、土、水、火、金则为五行相克的顺序。五行相生与相克是单向而不可逆的,这也正如四时气候的更迭、人体的生命活动,都是不可逆的过程。五行相克正是这种不可逆的过程的反映,也正是《黄帝内经·素问·玉机真藏论》中所说的,人身的元气如果顺天之机相生而转,这是正常;如果倒退向后,这就是反常。
中医学并非以五行的五种元素简单地混合来说明人体的构成,而是用五行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概念来解释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如果在诊疗过程中对五行关系考虑不周,不但达不到治疗效果,还有可能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危险。记得2003年9月接诊过一例肺热导致鼻出血的患者,这原本不是什么大病,用咱老百姓的土方法就能解决问题。若用药也只需一剂简单的宣肺清热的桑菊饮,加茅根、藕节、丹皮几味凉血止血之药,便可药到病除。此方剂总剂量不足50克,而患者却服用了一个“游医”所开据的“大”药。我之所以称其为大,是因为药的剂量的确够大,总量将近400克,单单一味药引核桃仁就用了40克。结果患者一剂药没服完,原本用土法已经止住的鼻血又开始流,并且怎么也止不住。我用针灸法为其止血后,又开了三剂健脾益气统血的方剂进行调理,预后非常好。其实,患者本应服用清肺止血之剂,却误服大剂量补肝克脾的药物,造成脾不摄血,而使血出不止,幸好救治及时,否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还是要提醒患者,一定要找执业医师辨症用药,而不可轻信什么祖传秘方。
从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可得出五脏之间同样会相生相克,也就是说一个脏器出现问题时,其他脏器就会受到牵连和伤害。当某个脏器机能特别地不足,就破坏了整体和谐,失去了平衡,形成了疾病。若在短期内不能治愈,其就会变成慢性病而进入五脏相克的恶性循环中。这种“相克”若是周而复始地进行,就会使所有的脏器受损,功能降低。当损伤达到一定程度,就会五行不协调,阴阳不平衡,出现一种或同时出现几种病症。因此,有病就要及时就医,在医生的帮助下让机体重回协调平衡的状态。
要保持身体健康就必须维持脏腑间的那种动态的平衡,只有顺应五行,也就是顺应自然,才能真的拥有健康。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您好!薛教授,我上周看的中医,说我“脾虚肝旺”,我弄不明白是什么意思,您能帮我解释解释吗?
薛教授答:
脾属阴,其性板滞易郁,需依赖肝的开散疏泄之性才能正常发挥作用。在五行中肝属木、脾属土,肝木克脾土,若肝对脾克伐太过,会导致脾土不足而肝木过旺,也就是你所提到的“脾虚肝旺”。这里所说的肝旺并不是肝真的过于旺盛,而是相对于脾之不足而言,这是一种病理现象。比如说会出现半夜易醒,夜卧流涎,早起嘴苦,胁胀胃痛,腹泻,易怒,眼睛赤痒等症状,这时应该尝试用些疏肝健脾的方法。其实很简单,只要保持定时定量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乐观的心情,做到这样有规律地生活,我们的身体就会自行调节了。
气、血、精、津、神都被五脏六腑所主藏(1)
“五藏者,所以藏精神血气魂魄者也;六府者,所以化水谷而行津液者也。” 气、血、精、津、神是生命活动的根本,是人体器官能正常发挥机能的原动力。所谓五脏,它的功能是贮藏经气而不向外发泄的,所以它是经常地保持净
胜饱满,而不是一时地得到充实。六腑,它的功能是将水谷加以传化,而不是加以贮藏,所以它有时显得充实,但不能永远保持盛满。也就是说五脏六腑是化生和储藏气、血、精、津、精神、魂魄的仓库。
其实,人的脏腑就像大自然中的湖泊一样起着储蓄和调节的作用,湖泊在多雨时蓄水,在干旱时将水补给到河流中,从而尽可能地使河流的水位保持平衡。如果想让我们的身体维持阴阳平衡之态,而无“旱涝之灾”,就要照顾好我们的生命之湖 五脏六腑。
脏腑是完成生命活动的主要器官,一旦脏腑功能失调必然会影响到生命活动。虽然脏腑深藏于我们的体内,但却各有其象体现于体表,这也正是中医独有的“藏象”学说。藏指藏于体内的内脏,象指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现象。藏象包括各个内脏实体及其生理活动和病理变化表现于外的各种征象。
心为君主之官,统摄和主宰其他各脏器和物质,在人体中处于主导地位。心与受盛之府的小肠相合,二者经脉相连,故气血相通,共同调摄人的气血精神。
肝是心的助手,能调节人的情志活动,协助脾胃消化。肝主疏泄,有贮藏血液、调节血量的作用。肝胆相合,肝属里,胆为表,肝胆功能正常,则血有所藏,从而保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
脾为仓廪之官,胃为五谷之府,二者通过气的运动,将饮食转化为人体所需要并能利用的各种物质,然后完成消化、吸收和营养运输的过程,是气血生化之源,故为后天之本。“脾统血”,能统摄血液在经脉之中流行,不致溢出于经脉之外。
我在2003年曾接诊过一例因脾气虚弱,不能摄血所导致经血崩漏的患者。她平日总觉得气短乏力,进食无味,那次月经则血崩不止,情况很危急。诊见舌淡苔薄,脉芤虚,还伴随精神倦怠,面色萎黄,下血色淡而质清。正为脾虚气弱,不能摄血所致,因此应补脾益气以统摄血液。于是,我先让她以高丽参水煎服,继而一昼夜连服两剂加味四物汤,经血马上就减少了。由于她一直脾气虚弱,冲、任(奇经八脉中的两脉)受损,致使经血仍淋漓,我马上根据患者的体质,将补中益气汤的药量加以增减,以健脾益气固摄冲任,很快诸症都痊愈了。
肺是人体气体交换的场所,又能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以温润全身肌腠皮肤。肺为宰相之官,协助君主 心,调节气血运行。大肠为传导之官,通过经络与肺互相络属,构成表里关系,在生理病理上互相影响。
肾藏精,主骨生髓,为先天之本,与人的生长发育和生殖能力密切相关。若肾中精气充盈,就会身体强壮,筋骨坚强,精神饱满,牙齿坚固,头发黑亮。肾与膀胱相表里,膀胱的气化功能,取决于肾气的盛衰,肾气有助于膀胱气化津液。
五脏六腑对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气、血、精、津起着生、长、化、收、藏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善养脏腑,让我们体内的气、血、精、津充盈平衡,才能健康长寿。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您好!薛教授,我最近一直睡不好,看过医生,他说是肝血虚,开了中药调理,服药后效果还不错。可是,只好了三天我就来月经了,并且量很大,于是又开始睡不着。我再去找医生,他说彻底治愈得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可是我睡不好真的太难受了,有没有其它的好办法或是更管用的药?
薛教授答:
医生说的没错,中药起效慢,但是预后非常好。既然你吃药效果不错,就要
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其实,吃什么药都不要有太大的心理负担,人的精神作用很重要。你要先调整好自己的精神状态,这样你的病症就会好了一半。另外,你可经常服用能补肝阴、养肝血的药膳,来配合治疗,效果会很好。
比如有平肝养血、安神定志之功的“鸡肝菜心”就不错,取鸡肝100克,白菜心100克,水发木耳10克,炒酸枣仁10克,远志10克。将远志、炒酸枣仁浓煎取50毫升的药汁,鸡肝、白菜心、水发木耳洗净,白菜心切段,鸡肝切片用适量的黄酒拌匀备用。先爆香葱、姜后,放入鸡肝用武火爆炒出锅;再将菜心、木耳,用武火略煸;然后加入爆好的鸡肝及药汁,调味后,快炒出锅即可。
阴阳平衡是五脏六腑和谐的基础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藏;清阳实四支,浊阴归六府。”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人体是由若干个脏器和组织器官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内充满着阴阳对立统一。《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指出,人生而有形体,离不开阴阳的变化。五脏六腑各自有不同的功能,互相之间又有非常紧密的、相生相克的动态平衡关系。脏与腑之间,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一脏与一腑相互配合。五脏是指心、肝、脾、肺、肾,在生理上的共同特点是“藏精气”,所以脏属阴,为里;六腑是指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在生理上的共同特点是“传化物”,所以腑属阳,为表。因此,五脏与六腑之间的关系,实际上就是阴阳表里的关系。
脏腑间由经络相联系,比如说,手少阴心经属于心而络属小肠,手太阳小肠经属小肠而络属心,因而小肠与心构成了一对表里关系。其他脏腑以此类推,就是肺与大肠、脾与胃、肝与胆、肾与膀胱互为阴阳、相表里。但是,五脏只配了五腑,尚余“三焦”没有与之相配的脏,所以古人将它称为“孤腑”。为了弥补这一空缺,在经络学说中便将心包与三焦配成了表里关系,从而形成了六脏与六腑的表里对应关系。在正常情况下,脏腑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平衡协调关系,这种关系一旦遭到破坏,就会发生疾病。
心为君主之官,是脏腑中最重要的器官,起着主导和支配的作用,一旦心之阴阳失衡,就会殃及其他脏腑器官。我在2005年6月治疗的一例因心阴虚所致失眠的病例就很典型。该患者失眠已经三年,经常通宵无眠,仅中午能小睡片刻。诊见口干咽燥、舌尖红、少苔、脉细数而涩、面目淡白。询其病史,知其因遇难解之事苦思力想,睡少言多,时间长了肝肾不足、耗血损阴,于是导致失眠。所以我给他开六味地黄汤和加味酸枣仁汤以滋肾养肝、宁心清热、滋补心阴,并嘱患者严禁烟、酒、辛辣、浓茶等刺激之物。治疗近一个月,由于肝肾得养,心阴得以滋补,患者的睡眠逐渐恢复正常,其他诸症也都全部消除。
其他脏腑也一样,只有保持阴阳协调、状态平衡,五脏六腑才能相生共荣。中医认为阴阳处在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即使遇见了大风大雨等异常的气候变化,也不会得病;如果自身正常的平衡状态被打破,就会赋予致病因子生存发展的条件,它就会危害人,就会生出各种各样的疾病。
脏与腑之间,一阴一阳,一表一里,不仅在生理上相互联系、配合,在病理上也相互影响、传变。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取决于阴阳两个方面的相对平衡,人体的健康只有在人体的各脏腑器官协调一致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地吸收、利用人体所得到的各种营养物质,以保证正常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前不久我上牙的后槽牙和下牙的一个门齿突然开始松动,吃东西时不敢咬,不吃东西也很难受。看了好几个牙医,他们都果断地说牙龈萎缩,要拔掉。可是我的牙齿都挺好的,我不想拔。中医有什么方法能让我不将牙拔去吗?
薛教授答:
齿为骨之余,而肾主骨,所以,牙齿也有赖于肾精的充养。肾亏,牙齿就会松动,甚至脱落。中医认为牙龈萎缩是虚症。人体的气血不足时,气血不能到达牙龈,这才是牙龈萎缩的原因。调理脾胃、补充肾阴,则可以让气血充足,气血充足则可以到达牙龈,滋养牙龈,这样一来,牙就坚固了。
你最好找中医帮你调理脾胃、补充肾阴。也可以常吃山药粥进行调理,此粥能滋肺、补肾、健脾,食补效果很好。
经络也是将五脏六腑连为一体的超级宗师(1) “夫十二经脉者,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 《黄帝内经·灵枢·海论》
经络学说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是药物的归经、按摩取穴、气血流注等全都依赖经络理论。无论是外邪对人体的影响,还是内脏的病理反应都是靠经络传导信息的,从而使机体作出相应的反应。
经络纵横交贯,遍布全身,是气血所流经的通道。人体有十二正经、十五络脉等,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连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一条经脉都与脏腑相连,经络中所流经的“气”为人体的脏腑提供了动力,并维持人体的生理协调统一。经络是运行气血的通道,也是联络脏腑肢节,沟通内外上下的通路。经络应阴阳五行,把人体与天地、自然连为一体。
脏腑与经络之间的联系有直接与间接之分,直接联系就是指脏与脏、脏与腑之间有经络直接相通;而间接联系就是指脏腑间没有明显联系,而是要通过中间环节的脏腑与经络将其相连。也正是这种直接和间接的经络联系,使五脏六腑构成一个有机整体,使体表之病可以循经络内传脏腑,脏腑病变亦可循经络反映到体表。由于脏腑之间在生理上通过经络相互联系,因而在病理上脏腑的病变也会通过经络相互传变。如足厥阴肝经挟胃、属肝、络胆、注肺中,因此若肝失去疏泄的功能,就可出现肝气犯胃、肝火犯肺等症;又如足少阴肾经入肺、络心,所以若肾虚水泛,就会导致水气凌心、水气射肺等症。
记得去年夏天,我被朋友接去她家给她的母亲看病。给老人治疗结束后,朋友又拉过来一个女孩子,说是她的侄女,已经胃痛胃胀十来天了,胃药吃过好几种也不管用,这些天一直吃不下东西。我给她把脉,发现她的脉象轻虚而浮,她的胃痛病因不在脾胃而是在肺,所以她单纯吃一些胃药是不会起很大作用的。诊查中我发现她的肺经有结节,于是在肺经和大肠经取穴行针,并发现她右肩背部的肺俞穴有淤血,于是在此处刮痧,很快就能清楚地看到她右侧的肺俞出现黑紫色,而左侧却没有任何变化。大约二十分钟之后,她胃胀胃痛的症状就全部消失了。在我给她们两个人做治疗的时候,朋友一直在厨房里忙活,见我停手,她告诉我做了几道我喜欢的菜,休息一会儿马上开饭。因为都是老朋友了,我也就没客套,并且她的厨艺确实不俗,一直都很有诱惑力,几道菜荤素搭配、清淡可口,让大家吃得很尽兴。就连几天没能好好吃点儿东西的老人的侄女,也轻松地吃了一碗米饭,并且饭后一直没有胃胀,于是我也就放心地回家了。
她胃痛胃胀为实邪之病,是由于“肺金燥乘脾土”所致,五行中土生金,金为土之子,所以引子之气便可救母之气。肺的经脉手太阴经,起始于中焦胃脘部,向下行,联络于与本经相表里的大肠,然后自大肠返回,循行环绕胃的上口,向
上穿过横膈膜,联属于本经所属的肺。所以从肺经入手能开胃口,而肺经与大肠经互为表里,故取两经穴为主穴施针,能很快奏效。
经络和脏腑相连,是人体的总控制系统,任何疾病的产生都与经络有着密切的关系。中医有“通则不痛,痛则不通”之说,也就是说经络畅通就不会生病。一旦经络不通,疾病也就随之而来。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学会保养自己的经络,使之保持畅通,使气血得以运行正常,这样便可强身健体,防病治病。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您好!薛教授,我今年45岁,脸上长黄褐斑已经很久了,而且右边比左边严重,请问这是怎么回事?用什么办法可以把斑祛掉呢?
薛教授答:
黄褐斑是脏腑机能失调、经脉阻滞的外在表现,是“气血不能上荣于面”造成的。黄褐斑的颜色一般以黄、青、黑为主,并且面部与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关系最为密切,故黄褐斑与肝郁、脾虚、肾虚有关。而右颊严重,多为肺经受阻,平时你可能会有咽干、气短、乏力、月经不调等症状出现。
我们常说“人体自有大药” ,要想祛除黄褐斑,要根据“肾水亏不能治火,火燥结成斑”的原理来调理。一定要减少药物的摄入,坚持敲肾经来调理肾功能,肾为“先天之本”,藏五脏之精,赖于脾胃“后天之本”的补养,所以肾宜补不宜泻。每天下午5~7点肾经当令,是补肾的最好时机,所以晚饭要清淡,不可过饱。你右颊斑重,在通调肾经的基础上,还要调理心经与小肠经,因为在五行当中火克金,通过调理心经与小肠经以提高心脏的功能可泄肺火。通过经络调理来改善脏腑功能,从而祛除面部色斑,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能奏效的,所以一定要长期坚持。
滋养五脏六腑要顺应天时(1)
“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人生于天地间,时时刻刻都受到大自然的影响,人体脏腑之气的运动与大自然阴阳五行的运动相对应,所以对脏腑的调养就必然要顺应天时气候的变化。只有人体脏腑的生理活动适应四时阴阳之变化,才能与外界环境保持协调平衡。否则,就会为之所伤。阴阳四时是万物的终结,是盛衰存亡的根本,违逆了它,就会产生灾害;顺从了它,就不会发生重病,这样就可谓懂得了养生之道。
生命本身就是个生老病死的过程,要养生,就要把自己放到自然界这个特定的环境中,就是要按一年四季气候阴阳变化的规律和特点调节人体,健身防病。如果能够顺应这个自然规律,就可以颐养天年,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大自然的变化,有春、夏、秋、冬四时的交替,有木、火、土、金、水五行的变化,因此,产生了寒、暑、燥、湿、风的气候,它影响了自然界的万物,形成了生、长、化、收、藏的规律。所以养生就要遵循春、夏、秋、冬四季的自然规律,调整脏腑器官,适合自然界生、长、化、收、藏的变化,实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顺时养生,就是顺四时、适寒暑,“时”即指年、月、日、时,也就是说调养脏腑是一项时刻都不可间断的“工程”。
说到养生我就会想起相熟多年的杨老,他是一位极具古文化素养的学者,不但在自己的专业领域颇有建树,对《内经》和《易经》也颇有研究。杨老已经
82岁高龄,还在一边培养研究生,一边笔耕不辍。
杨老之所以有如此好的身体素质和精神状态,全赖于他几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养生。他说年轻时醉心于科研,根本不懂养生,还不到四十岁,身体就状况百出。后来迷上了《黄帝内经》,也就懂得了养生之道,知道了春天人的气血开始从内脏向四肢调动,到夏天所有的气血都调动到外面,内里就空了,所以春夏要养阳;而秋风一起,就要让气血跟着季节往里走,到了冬天才能完成养藏。杨老每天都保持规律的起居,从不熬夜也从不贪睡,无论多好吃的东西从不多吃,也从不吃反季节蔬果。他说春天吃点儿韭菜、菠菜之类鲜亮亮的蔬菜,这些都是养肝的好东西;夏天出汗多,易伤心之阴阳,是心脏最累的季节,而脾胃为心脏供给气、血、精、津,所以夏天一定要照顾好脾胃以养心;秋天适时用点儿秋梨膏,就不会因天凉肺气肃降不利而生咳嗽;对于男人来说要呵护好肾,就一定不能错过冬天这个养肾的好时节。每次和杨老聊天,我都会为他豁达的性格和严谨的态度而折服。我想也正是这份豁达和严谨才让他几十年来一直恪守着属于他的生物之钟。
我们强调生、长、化、收、藏的意义,最重要就在于借助天时调整我们的阴阳。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收藏的需要,顺应了生命发展的根本规律,就能与万物一样,在生、长、收、藏的生命过程中运动和发展。四季阴阳是万物的根本,我们养生自然就要春夏顺应生发之气养阳,秋冬顺应收敛之气而养阴。这是天地自然总结出来的养藏之道,我们只要顺应、遵循就能够健康长寿。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薛教授您好,我一直睡眠都挺好的,可是从上次月经之后总是睡不好。您知道北京的春天风总是特别大,我觉得刮得我心慌慌的,有时候眼睛睁得酸酸的,可就是睡不着,也眯不住。我这是怎么了?该怎么调养比较好?
薛教授答:
从你的叙述来看是由于肝血不足所致。因为春天的时候,你的气血从内脏向外走,来生发人体的阳气,而月经期血行于下,气浮于上,所以就加重了肝血的不足。中医认为“夜卧则血归肝”,原本人的阳气白天行于外,晚上归于内,可是你的肝阴不足无法敛阳,阳气回不去,你就老睁着眼睛。女性以肝为先天,肝是藏血之脏,肝血不足的时候自然就睡不着。这样一来越睡不着,血无法归肝,肝得不到滋养,肝血越虚,越不能入睡,于是就陷入这种恶性循环。
你可以服“酸枣仁茶”来调理一下。每日晚餐后取酸枣仁末15~30克,加适量白糖研和,放入保温杯中,冲入沸水,加盖闷15~20分钟,代茶频饮。酸枣仁宁心安神,可补肝、脾,使之能藏血以养心。
五色五味养五脏,功能正常得保障(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五色:黄色宜甘,青色宜酸,黑色宜咸,赤色宜苦,白色宜辛。凡此五者,各有所宜。”
《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六篇 近年来,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对身体的保养作用,这一点在我接诊时就可以看出来。去年的一天,有个来看病的年轻姑娘就问我:“听说无论是中药还是西药,对身体都不好,所以我特怕医生给我开药吃。听说您是养生的专家,所以我
想请教您,有没有很管用的食疗方法呢?”我仔细看看她,这个女孩子不过二十几岁,按理说正是机体脏腑功能比较旺盛的年纪,却脸色发黄,毫无光泽。于是我根据五色原理初步判断她脾胃不和,理论依据来自《灵枢·五色》中的论述。如果脾脏有病,那么就会外现出黄色的病象,同样也可用黄颜色来补益脾脏。再细一问,果然她常感到胃部不适,食欲也不佳。
作为医生,我自然很清楚药物对人体的伤害,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经过多年的临床观察,我深切体会到食补的重要性。而食补是一门比较复杂的学问,现代营养学飞速发展,科学家们通过实验分析,已经可以详尽历数出各种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及微量元素,但是普通人想掌握这些知识却并不容易。
食物的五味可以补益五脏,这显然是毋庸置疑的。早在古时,《黄帝内经·灵枢》第五十六篇就讲过,五味分别进入各自所亲和的脏,酸味的食物首先进入肝,苦味的首先进入心,甘味的首先进入脾,辛味的首先进入肺,咸味的首先进入肾的理论。这段话可以传达给我们两个信息:首先,五脏是食疗与食补的直接受益者,也就是说,各种味道的食物首先要通过五脏来对身体起作用;其次,中医将多种多样的食物划分为五种,即酸、苦、甘、辛、咸五味,五味分别入五脏,对应肝、心、脾、肺、肾来起作用。
除了五味,中医还用五色来对食物进行分类。中医上所说的五色,是指青、赤、黄、白、黑五种颜色,黄色适应甘味、青色适应酸味、黑色适应咸味、赤色适应苦味、白色适应辛味。可见,酸、苦、甘、辛、咸五味分别对应青、赤、黄、白、黑五色,五种色味分别入五脏,并在人的生命活动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只要这五种色味分别相和,彼此相宜,便有利于人体的和谐。此外,《黄帝内经·灵枢》第四十九篇中还把面部的五色同五脏相互联系,青色属肝,赤色属心,白色属肺,黄色属脾,黑色属肾。也就是说,五色也与五脏有着特定的对应关系,我们可以通过对不同颜色食物的摄取来补养五脏。
综上,五色养五脏,本味补本虚。青色、味酸的食物入肝,食之可养肝;红色、味苦的食物入心,食之可养心;黄色、味甘的食物入脾,食之可健脾胃;白色、味辛的食物入肺,食之可益肺金;黑色、味咸的食物入肾,食之可补肾精。需要注意的是,中医上所说的味甘,并不等同于甜食;味咸,也并非专指食盐;青色,可泛指绿色;黑色,其实不一定要多么黑,颜色深的也可算在内。这些在以后的章节中我会详细说明。
世间任何一种植物或动物都在大自然中孕育而生,吸取天地精华而长成,它们为万物之灵的人类提供了食物来源。人也是整个物质世界中的组成部分,因此要与自然界达到一个协调,就要首先使五色、五味在体内达到一个平衡,也就是说,各种色味的食物首先应该均衡摄取。在此基础上,再根据自身情况,适当增加身体所需要的食物,如此才能使五脏功能协调,身体保持健康。根据我多年的经验,可以依据以下两个原则来选择食物。
根据味道来选择食物。也就是口感的喜好,因为嘴巴的喜欢通常都是身体的需要。一个体质虚寒的人,自然会喜欢喝热汤、吃生姜,为什么呢?中医认为,生姜性微温,味辛,归肺脾胃经,食之可祛湿与发散风寒,起到润肺补脾的作用。夏天天气炎热时,人们通常都懂得选择苦瓜、野菜等食物来败火,而不愿吃甜腻的食物。因为苦味入心,可降心火,而甘味温补,与夏季炎热的气候刚好相悖。
根据五色来选择食物。例如前文中提到的年轻姑娘,我建议她常吃山药粥、南瓜粥、红薯粥等食物补脾胃,这些食物都性味平和,且具有温补的作用,最适合平素脾虚的人进补,且做法简单,不会给日常生活带来太多的麻烦。她回去如
法炮制,果然没有多久面色就红润起来。只要我们留心就可以发现,山药、南瓜、红薯等食物其实都偏于黄色,这也说明了五色是与五脏有联系,并且能够补养五脏的。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健康人如何利用五色、五味原理来补养身体呢? 薛教授答:
五色、五味作为食物的两种基本特性,其实在日常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也很好利用。我向大家推荐一款五色豆食谱,经常食用可保五脏功能协调,有益养生保健。
绿豆补肝:绿豆味甘性凉,具有清热解毒之功。可以熬成绿豆汤,然后调入蜂蜜饮用,可清热泻火,帮助肝脏排除体内毒素,促进机体正常代谢,特别适合夏天食用。
红豆补心:红豆味甘性平,有补血养颜的功效。既可以熬红豆汤喝,又可以做成红豆沙食用,味美又有营养,特别适合女性食用。
黄豆补脾:黄豆味甘性平,归脾胃经,可健脾宽中、益气补虚。黄豆是我们中国人餐桌上的常见之物,豆腐可算是我们的国粹,经常食用有助于延缓衰老,特别适用于面色无华、身体羸弱之人。
白豆补肺:白豆首选白芸豆,味甘性平,可煮食,也可制作糕点或豆馅食用,经常食用可提高人体免疫能力,对预防呼吸道疾病的发作有很好的作用。
黑豆补肾:黑豆味甘性平,归脾肾经。黑豆可以煮熟吃,也可做菜用,如黑豆炖猪蹄。老年人常食黑豆,可固齿乌发;女人常吃黑豆,可调节体内激素分泌,这都是由于黑豆具有补益肾脏、益阴活血之功效的原因。
喜怒哀乐影响五脏六腑(1)
“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悲忧恐。故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七情六欲是人的正常情志活动,适当地宣泄有益于身心健康。但是,如果长期情志过激,超过了正常的活动范围,则会使人体气血紊乱,脏腑阴阳失衡,导致疾病的发生。人有五脏,五脏之气化生五志,产生了喜、怒、悲、忧、恐五种不同的情志活动。因此“喜怒伤气,寒暑伤形。暴怒伤阴,暴喜伤阳。厥气上行,满脉去形。喜怒不节,寒暑过度,生乃不固”。
喜、怒、悲、忧、恐为五志,与五脏的关系非常密切,《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阐述了这种关系:“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并且还告诉我们一种情绪可以对抗另一种情绪:“恐胜喜”“悲胜怒”“怒胜思”“喜胜忧”“思胜恐”,如果情绪无法平衡时,不妨可以尝试这种方法。情志与健康会相互影响,这是毋庸置疑的,无论哪一种情志过激都会通过内分泌给五脏六腑留下痕迹,使内脏功能受到损伤,最终以疾病的形式告诉你。
应该说“喜”是一种非常好的情志,然而,过喜却会伤及“君主之官”。 因为“喜则气缓”,也就是说狂喜极乐会使心气散掉,一旦心气弛缓,精神涣散,就会出现喜笑不休、心悸、失眠等症,严重的甚至丧失神志。能应对过喜这种情绪的就是恐惧,从五行角度讲,心属火在志为喜,肾属水在志为恐,而水能克火,所以恐能胜喜。“喜伤心,恐胜喜”的例子莫过于《儒林外史》中所记载的范进中举,范进老来中举高兴得发了疯,人们知道他怕他老丈人,就叫他老丈人吓唬他,于
是一个嘴巴就打醒了。
其实,现实生活中因情志问题伤损脏腑,影响健康的案例比比皆是。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当一个人心事重重、思虑过度的时候,食欲一定不佳,这就是典型的“思伤脾”。前几天,我的一个邻居来找我,说是近几个月一直胃痛,吃胃药也不管用,只好来打扰了。我请她坐下,一边给她把脉一边聊天,得知她是福州人,婚后随老公一同来京。此前,读书、工作都在福州,一直与父母生活,很少像这样长时间分开。来京后就怀孕生小孩,快两年了没能回去探望。年初母亲又生病了,她特别地挂念,但是孩子太小,两边的老人都不让她这个时候回家。听了她这一席话,我也就知道了她的症结所在。
她最近一直消化不好,有时想打嗝儿又打不上来,也不想吃东西,吃点儿就会胀痛加重。她舌淡红、苔薄白,两脉弦细,神疲乏力,面色萎黄,呼吸短气,口无津液,总是口渴,大便时常干燥。她这是因为初次离开父母这么长时间,又因母亲生病而挂怀,于是引发此症。《内经》说脾主思,此症就是过思伤脾以致脾不升胃不降。因为脾气不能上升,所以口无津液,呃逆不能上达;而胃气不能下降,就会饮食停滞,大便干燥。治以调和脾胃、畅化中焦之剂,脾胃升降正常,自然中焦气化舒畅,胃痛自然就会好了。我嘱咐她经常给她母亲打电话聊聊天,以缓解思念之情,于是服药半个月之后,她饮食如常,疼痛全消。
还有我们都知道肝不好的人爱发脾气,因为肝主怒,肝经本来就有热,所以他动不动就发火。有的人像林妹妹一样整天悲悲戚戚的,这就说明她肺上有毛病了,因为肺和忧这个情绪直接相关联。
老百姓有一句俗话,说吓得他屁滚尿流,其实这是非常有医学根据的,因为肾与膀胱控制着水道,而惊恐可致肾气耗损,精气下陷,升降失调,所以就会出现大小便失禁。
情志与我们的五脏六腑息息相关,如超过了自身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就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阴阳失调,导致疾病的发生。所以,保持一个好的心情,控制好自己的情志活动是养生的关键。为了健康长寿,任何情绪波动太大都是不可取的,要善于自我调节情感,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如果能做到《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中说的,心情保持清净安闲,排除杂念妄想,以使真气顺畅,净胜守持与内。这样,疾病就无从发生了。那么益寿延年也就是自然而然的事了。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不是都说“笑一笑十年少”吗,怎么“喜”还会伤“心”呢? 薛教授答: 当然,“笑一笑十年少”没错,“喜伤心”也没错,其差别就在于它们之间的“度”不同。“笑一笑”仅仅是一种淡然的适度的“喜”,可以让人心情愉悦,精神振奋,自然能够益寿延年。而那种伤心之喜,则是超过承受能力的“暴喜”。不仅仅过喜伤心,任何一种情绪过度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故而,生活中一定要学会调摄情绪,尽量不让任何一种情绪出现过激,以伤及脏腑、损害健康。
为五脏六腑之主(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容之则心伤,心伤则神去,神去则死矣。”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在五脏六腑中居于首要地位,统摄、协调其他脏
腑的生理活动。心脏是五脏六腑之主宰,精神储藏的地方。心脏器质坚固,外邪不能盘踞于内,若为外邪盘踞,心脏就会到伤害,导致神气丧失,一旦精神丧失,就会导致死亡。
心是生命的根本,主宰着人的精神变化。平时我们养心首先就是要安心神,只有把这个“君主”稳住了,其他五脏就好管理了。人的身体就如同一个国家,若没有心君的主宰,就会群龙无首,这个国家怎么可能治理好呢!
“主血脉”是心的生理功能,与“藏神”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只有心脏的血脉充足,才能蕴蓄阳气,安神定志。也只有具备宁静的神志,才能较好地支配阳气和血脉的正常生理功能。一旦有失偏颇,就会使这个安整有序的“国家”出现混乱。
记得2008年,一位60岁的男性患者经人介绍找我诊治,他说最近两三年一直睡眠不好,经常心悸、胸闷、气短、胸部疼痛,严重时透着后背疼,心电图显示ST段抬高,诊断为心肌供血不足,已经住院治疗好几次了,但是一直没能得到根治,每年都会反复发病。诊见患者颜面、唇甲青紫,舌质淡紫,舌苔薄白,脉细涩,辨证为心气不足、气滞血淤,诊断为“胸痹”。以益气养心、活血化淤、通脉止痛为治疗原则,我给他开了中药方剂,根据他的体质对血府逐淤汤的药量加以增减。连续治疗三个月,患者睡眠渐佳,颜面转微红,唇甲青紫消失,心悸、胸闷、气短、胸部疼痛等症状消失。治疗结束到现在已经一年多了,他再也没有因心脏的问题住过院,每天打打太极、散散步,吃得香、睡得稳,生活质量得到很大提高。
胸痹心痛病位在心,与肝、脾、肾关系密切,多表现为本虚标实,心脉痹阻是病机的关键。患者已人过中年,肾气渐衰,引起心气不足,血脉失于温养,则气血滞涩运行不畅,发为心痛,故治以益气养心、活血化淤、通脉止痛。方剂中党参、麦冬、五味子益气养心,桃仁、红花、丹参、川芎活血化淤,辅以瓜蒌、薤白、降香、乌药,宽胸、理气、止痛。
心脏在人的一生中不停地跳动,通过经脉把血液输送到各脏腑组织器官,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为阳脏,其正常搏动主要靠心之阳气推动血液循环,安定神志。而血脉是人体运送气血的通道,脉为心之体,血为心之用,只有经脉畅通,血行流畅,身体才运行正常,心的功能才强健。如果心气旺盛,血液便能流注并营养全身,不仅仅精神焕发、神采奕奕,面色也会变得红润有光泽;如果心气不足,则血行不畅或血脉空虚,就会出现心悸气短、精神委顿、面色枯槁等现象。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养心当然也要五脏六腑一起上。比如说大肠和小肠分别产生气和血,它们能否取得取得平衡;肝脏能否储藏足够的能量;诸如此类都会影响到心脏并增加其负担。日常生活中要学会释放压力,还要饮食有度,喜怒有节制,注意这些小细节便能很好地养护身体的“君主”。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薛教授您好,我今年63岁了,身体还不错,每年都定期体检。可是最近一段时间总觉得舌头不太灵活,说话老打磕巴。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会不会是身体哪里出了问题?
薛教授答: 你好,从你所述的症状来看,建议你去查一下心脏。中医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若心脏有病,会先在舌头上出现反应,比如舌头就会焦躁、卷起变短、不尝五味。因此,一旦出现舌头不灵、舌麻、不辨五味等状况,一定要及时
检查心脏。
平日可常做“赤龙搅海”来养护心脏。具体做法如下:首先,闭目静坐,舌尖轻舔上腭,调和气息,当津液满口后,分次咽下,咽时要汩汩有声,直送丹田。之后,舌在口内舔摩内、外侧齿龈,由左至右、由上至下各9圈。再搅拌舌下廉泉穴的津液慢慢咽下,然后收功。通过锻炼舌头可对心脏形成良性刺激,以使心的功能保持良好的状态。
驻容养颜从养心开始(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心者,生之本,神之变也,其华在面,其充在血脉。”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脏象论》
容颜的衰老是每一个女人都不愿面对的状况,当然老之将至,是任何人都不愿坦然面对的事情。每一个女人都期望自己能够容颜不老,于是,如何养颜就成了女性一生都最热衷的话题。
我们的皮肤生来就是长在身上随人一起慢慢成长而衰老的,我们能做的就是在日常生活中不间断地护养,而不能像蒲松龄笔下的“画皮”那样描绘一下就完美如初了。虽说皮肤好坏源自天生,但后天的影响还是占主要的。一个人的健康状况、饮食习惯都会直接影响容颜,这些内在影响中最关键的是心,所以说养颜在于养心。
心,是生命的根本,为神所居之处,其荣华表现于面部,其充养的组织在血脉。也就是说,心之神要靠气血来充盈,气血是否充足,自然就会反映到脸上。由于头面部的血脉极为丰富,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泽;若心气不足、血脉亏虚,就会面色苍白无华。“心神” 是指人的精神思维活动由心所主,广而言之就是生命活动的外在体现,通过面色、形体动作等反映出来精神气质,是生命自然和谐之美。人的精神气质是在心协调下,五脏六腑配合的生命美,缺少了这份神气,美丽就失去了意义。中医强调形神俱养,健美的外形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缺一不可,“形神合一”才是美容的最高境界,所以说,养心怡神是重要的养颜方法。
我有一个朋友,比我小几岁,打拼于演艺圈,也小有名气,在她那里容颜几乎等同于生命。有一天晚上,她忧心忡忡地来找我,要我一定陪她好好聊一会儿。她说觉得自己突然老了很多,心情特别不好,脸上皱纹、腰腹的赘肉,真的让人寝食难安。闲聊了一会儿,她告诉我圈里的好些人靠吸脂、注射肉毒素来减肥美容,效果非常好,一下子就像换了个人,她也想试试。我明白了她觉得自己“突然”变老的原因。可是不管怎样,健康才是真正的美,我赶忙劝她不要尝试那种饮鸩止渴的美容方法。美颜的关键还是要内外兼修,表面功夫只能带来一时风光,然而却贻害无穷。说到年不年轻的问题,我说过养颜首先要养心,心态年轻了,自然人就年轻了。
我对她说:给你一个秘方,可以补血美颜、养心安神。她一听就来了精神,让我赶紧给她写方子,然后如获至宝地回家了。她按我说的坚持喝汤,随时按揉穴位,过了半年多又见到她时,她的精神气色都不错,并且皱纹也明显少了。她说真的感觉年轻了,每天心情都很好,特别感谢我的秘方。
其实,我只不过是给了她一个食疗方子“何首乌黑豆乌鸡汤”和心包经上的内关穴。这汤做起来也不复杂,取半只乌鸡,洗净后焯水备用;黑豆150克放入铁锅,无须加油,炒至豆衣裂开,再用清水洗净晾干;然后把3块何首乌、10粒红枣洗净,与乌鸡、黑豆同放入锅中,加一片姜和适量清水煲2小时,放盐调味
即可。常喝此汤可补血养颜、养心安神、乌须黑发。
至于内关穴就在手臂内侧,将一手的三个手指并拢,无名指与另一手腕横纹并齐,食指点按处就是内关穴。由于取穴方便,随时随地都可按揉,以略感酸胀为宜。此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络穴,是八脉交会穴之一,它能打开人体内在机关,能够帮助打开心结,有补益气血、安神养颜之功。每天点按内关穴以调心养心,让气血充盈才是秘方关键。
多揉内关穴,驻容又养颜 养颜需要理顺血气。血畅,需要物补;气通,需要养心。只有气血畅通,才能“上容于面”,那种由内而外透出的精气神才是真正的美丽。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我的脸色苍白泛黄,并且皮肤粗糙,还时常觉得头昏眼花,已经好长时间了,也一直月经不调。我该怎样调养才能改善我的肤色?
薛教授答:
从你所述的症状来看,应该是心血不足所致。心血的盛衰,会影响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活动,同时以颜色光泽反映于外。心血不足,血不能上荣于面,则面部血络充盈不足,可见面色淡白或萎黄;血不能上荣于头目,就会头昏眼花。
建议你找专业医师为你辨证施治,毕竟治病盲目不得。你可以尝试补气血的桂圆膏:桂圆肉30克、白糖3克,同放碗中,隔水蒸约一小时,取出保存好,每次用开水冲服约一匙,每日2~3次。
夏季重养心,还要顺应六节气(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生之道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夏天的三个月,谓之蕃秀,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秀美的时令。此时,天地之气相交,植物开花结实,长势旺盛。夏天分为孟夏、仲夏、季夏,就是农历的四、五、六这三个月,这个时候天地之气上下交合,阳气特别旺盛。万物繁荣秀丽,在这阴阳气交会的季节里开花结果。养生自然也在顺应季节的变化而注重养心、养阳。
夏天五行属火,火气通于心,人的心神易受扰动,从而出现心神不宁,引起心烦,加重心脏负担。并且,夏天出汗多,伤心阴、耗心阳,容易伤“心”。所以,夏天是心脏最累的季节,应重点养心。
夏三月包含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这是一年中最宜养心的时节,但六节气物候不同,养心的侧重自然也有所不同。
立夏天渐热,外出活动较多,人体气血更加外向,出汗开始增多,心跳逐渐加快,心脏的负担逐渐加重,所以要注意调养心脏,不能过累过劳。
从小满开始,天气明显变热,雨水增多,小满节气的到来往往预示闷热、潮湿的天气即将来临。所以,在小满节气的养生中要做好“防热防湿”的准备。同时,小满也是养心的最佳时期,随着气温的升高,人的心情也会变得烦躁,所以从小满开始,一定要注意精神养生,保持一个平静的心境才好。
芒种节气,气温更高,湿度更大,心脏负荷逐渐加重,有心脏病、冠心病的人要注意保养,少熬夜,避免工作过分紧张,生活要有节奏,可以吃一些保养心脏的药食,如麦冬5克、桂圆肉5克泡水饮,或桂圆肉、莲肉、小枣小米冰糖粥,
或麦冬桂圆肉枸杞菊花茶。
夏至是阳极之至,是阳气最盛的日子,但阳极必阴,从这一天开始阳极则阴长。夏至虽然阳极,但尚未湿极,暑热易伤心气,有冠心病、甲亢、心律快的人及动脉硬化的人,或心气弱的人都要注意避免过劳、生气、暴怒,中午要注意休息。
时值小暑,气候炎热,正好赶上要入伏。“三伏天”,是全年气温最高的时候。人易感心烦不安,疲倦乏力,一定要劳逸结合,注意防暑降温。在自我养护和锻炼时,要保护好心阳,平心静气,以确保心脏机能的旺盛。
大暑正值中伏,气候炎热,湿度大,气压低,是一年中最难熬的时候,真正是酷暑难耐。这个时候心脏最难受,有心脏病的人一定要养好心,千万不要过劳,要早睡早起,中午要保证午休,注意心静、防暑。
夏季阳浮于外,应顺从自然界“夏主长”的规律,重视保养阳气。但是,现在科技改变了人的四时。夏日炎炎的时候,空调却可令室内外温差达到十几度,还有大量地吃冷饮,这样的生活方式,怎么能不伤阳气呢!
2009年夏,有一天上午,两个年轻人送来一个女孩,说她才到办公室不久就开始全身发冷,打寒战,同事就赶紧把她送到我这儿。我给她把了把脉,告诉她并无大碍,只是吹空调吹的,给她开了点儿药。她的同事说办公室里数她最怕热,一上班就开空调,还要喝冷饮,吃冰食,吹出毛病来了吧。我告诉她们,整天待在空调房间里,最好每天喝点姜茶,可以升发体内的阳气,有助于养心养阳,对身体有好处。
夏天主心,是最适于养心的季节,所以,夏天心绪要平稳,不可过于贪凉,以防暑邪所伤。只有心气养足了,使气息很好地向外宣发,达到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才符合夏天的“养长之道”。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我是女性,今年46岁。每到夏天,天一热就觉得胸闷、气短,总想深呼吸,老想吃凉的,不想吃饭,请问这是怎么回事?
薛教授答:
夏天闷热、潮湿,人的气血都到外面来了,里面的阳气不足,这时候人出汗多。而汗为心之液,所以你才会出现胸闷、气短这样的症状。
炎热的夏季,一定要调整心态、放松精神、保持良好的情绪及平和的心境,使机体处于最佳状态。另外,还要适度运动,坚持长期锻炼,能增强体质、改善心血管功能,有助于养心。可吃一点儿龙眼之类补气血的东西,心之气血充盈,这些症状就能得到改善。
没事拍拍心包经,益心又强身(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包络者,心之主脉也。”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
心位于胸中,有心包围护于外。心是君主之官,君主就有个不受邪的特性,而心包经就是心的卫士,是代君受过者。凡是各种病邪入侵心脏,其邪气都会留滞在心脏外围的心包络上。心包经是主之脉,能够代心邪。因此,凡是各种病邪入侵心脏,都会为心包所阻,使得心可以安然地“藏神”“主血脉”、统摄其他脏腑的活动。
心包经是沿着人体手臂手心一侧的正中线走的一条经脉,起于胸中,出属心
包,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一直走到中指。左右手臂各有一条,我们平常可以多拍打两臂前缘的中线,这个动作对缓解心气郁滞等多种疾病很有好处。这条经络上的穴位不多,两侧共十八个穴位,每一个都是宝贝,有些穴位更是专病专穴,是其他穴位无法取代的。
心包经上的穴位首推内关穴,无论临床还是防病保健,此穴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穴位,它有“宁心安神,理气止痛,和胃降逆”的作用。天池穴是心包经和肝经交接的点,也是心包经浊气的起点,最容易淤阻,所以没事的时候,一定要多揉这个穴,顺着它上面的心包经捋捋也行,可以很好地防治乳腺疾病。天泉穴最重要的功效在于给心脏补血、理气化痰通经络,可十分有效地治疗胸闷咳嗽。曲泽穴是心包经的合穴,它对于心包经、心脏的整个脏器都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对心脏还是一个具有修复作用的穴位。所以说心包上的穴位个个都是宝,没事敲敲心包经,按按这些穴位就是很好的保健方法。
记得2006年冬,一天清早,我出去晨练。下了楼,刚一转弯就看见那棵银杏树下站着一个人,手捂着胸口,背靠着树干滑坐在地上。旁边的人看见了都跑过去,我也赶紧跑过去,一看原来是三号楼的杨大爷。老人脸色煞白,手捂着胸口,斜靠在树干上。老人已经86岁了,身体还不错,我曾经给他看过病,知道他有心绞痛的病史。见此情形,我知道他是因为晨起一活动,加上冷风刺激,犯了心绞痛。于是,我上前问老人带药了吗?老人费力地摇了下头。我便将老人左臂从棉服中褪出,卷起他的毛衣袖子,用拇指按住郗门穴,一手攥住老人的左手掌进行顺时针旋转,大约一分钟。老人长出一口气,缓了过来。杨大爷的老伴也出来晨练了,这时也闻讯赶了过来。我又给老人按了一会儿,便让他的老伴扶他回家休息。老人一边道谢一边说:“太神了,你按住我的小臂时,就觉得一股暖流涌入前胸,心里一下子就不发紧了。”大家见老人没事了,就纷纷问我按的是什么穴,怎么会那么神?
我告诉他们这是心包经上的郗门穴,在手腕横纹上5寸(大概10厘米)处。这是个急救穴,治疗突发性的心绞痛,疗效神奇。这个穴的位置较深,按揉时一定要用大拇指按住,然后手腕转动,才能揉到。我说按揉穴位平日一定要坚持,不要等到发病才想起按按心包经穴,强身又益心来,那时已经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心包经的按揉应该是左右两边都要按,可以沿着心包经的穴位逐个揉按。按揉时一定得要用劲,每个穴位以痛为标准,但是按压的力度不需要太重,动作也不要太快,按压时多停留几秒钟。凡是按到痛的点就要多按几下,每天坚持按,最好按到感觉不痛了,因为这种刺激是要通过每一点传到心包上,才能使心包上的积液、脂肪逐步排除,让心脏的搏动力增强。
开始按揉心包经时,可以每晚睡前按半小时,每个穴位按摩2~3分钟,情况改善之后就可以随意按揉了。如果觉得找穴位太麻烦,也可以直接拍打心包经,也就是沿着胳膊的中线一点一点地拍打过去。只要顺着这条经络每天敲一分钟就可以了,疼的地方多敲敲。拍打心包经,对疏通气机非常有作用,持之以恒,必有效果。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心包经是在左侧还是右侧,还是两边都有?书上的说法不一,请您明示。另外,我怀孕了,还能继续敲心包经吗?
薛教授答:
心包经是左右对称的,也就是说两侧都有。人体的经络只有位于中线上的任督二脉是单独的,其他所有经络都是左右对称的。
怀孕后,如果出现胸闷现象,可以按摩心包经,并且左右都要按,但是一定要记住不可以敲,以免动了胎气。
节制情绪,才能避免伤身(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喜伤心,恐胜喜。” 《黄帝内经·素问·五运行大论》
情绪是人体正常的心理活动表现,但是情绪过激,超过了人体所能承受的生理限度时,便成了致病因素,从而危害健康。及时地对过激情绪进行调节,是身心健康的重要保证。
“心在志为喜”是指心的生理功能和精神情志与“喜”有关。喜是人们预期的目的达到后,心情愉悦的一种兴奋状态。喜悦愉快的心情能使人体气血调和,有利于消除疲劳,缓解人紧张焦虑的情绪,增强信心,提高工作效率,对健康大有裨益。虽然喜是一种好情绪,但却不可过,因为“过喜伤心”。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中说喜则气和顺而志意畅达,荣卫之气通畅,所以说是气缓。“气缓”包括缓解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适度的喜能缓和紧张,使营卫通利,心情舒畅,但暴喜过度,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时,喜就成了一种致病因素,可使心气涣散,神不守舍,出现精神不能集中,甚则失神狂乱等症,严重者会因过喜而丧命。
前些日子我就接诊了一位36岁的男性患者。他说那两天一直心慌、胸闷,并且浑身没劲儿、睡不好、精神不能集中,但是以前身体一直都挺好的,很长时间没生过病了,就连感冒也没有过。诊见面色苍白,脉搏弛缓无力,舌苔少、舌质红。我问他最近有什么高兴事吗?他一下就笑得合不拢嘴,说:“真是 福无双至前日至 ,我前天刚接到晋升通知,在单位干了这么多年,终于得到重用。更没想到的是当晚双色球开奖又中了大奖,也是买了这么多年的第一个大奖。特别高兴就到外边庆祝,一直玩到深夜,回家还是抑制不住兴奋,觉也没睡。昨天白天上班,人挺精神的,就是一直心跳得难受,昨晚还是心慌得睡不稳。”原来他这是过喜伤心,所致心气涣散、神不守舍,治以补血敛气、安神定志之剂。我和他聊了很久,帮他作了一定的心理疏导,又给他开了一剂药。他走的时候,脉搏、心跳均已正常。
身体疾患很多来自于不良情绪的诱发,有时太过好的情绪的刺激也会给健康带来不利的影响。《黄帝内经·灵枢·本神》讲喜乐过度,神气就会消耗涣散而不得藏蓄。突然而至的大喜事,或是为某件事长时间喜乐不停,超过了人体所能调节的限度时,喜就成了一种致病因素。人体本来是有自我保护机制的,凡事超过一定的限度就会自己作出调节。比如说遇到高兴事,笑一会儿就不想笑了,因为再笑下去,心所损失多了就要影响心脏功能。但是过喜破坏了自身的保护机制,使心气总是处于过度的消耗中,难以得到休养生息,就会生出疾病。所以,一定要认识到“过喜”的危害,以安定平静的心情对待所取得的成绩、财物、荣誉等,顺其自然。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过分激动,不但要防“气死人”,还要防“乐死人”,不要得意忘形,以免乐极生悲。
尤其是酷暑盛夏,火气旺盛,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心平气和的性格,要善于调节心情,尤其不能大喜大悲,在任何情况下,人的情绪皆不可过度激动。年纪大的人在精神、心理等方面,都应静心、安神,在日常生活中,要养成心平气
和的性格,切不可烦躁激动。保持稳定的心理状态,一定注意不要超过正常的生理限度,以免对健康不利。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昨天我带孩子回家看妈妈,老人一下午就高兴地给我们弄吃的,然后一家人开心地吃团圆饭,可是晚上,妈妈就觉得心慌、胸闷、睡不着觉。本来一家人都特别高兴,可是妈妈怎么会突然生病呢?
薛教授答:
问题就出在“特别高兴”上了,老人应该是很长时间没见到你们了,一见面那份高兴劲超出了她身体的承受限度。中医讲喜则气缓,气缓不只是气变得缓慢了,而是心气弛缓之意,包括缓和紧张情绪和心气涣散两个方面。一家人欢聚一堂,难免会多吃上几口,太过高兴已经让心气涣散,又吃多了东西,就会出现“子盗母气”的状况,心气必然亏虚,因此老年人在这个时候心脏往往会突然发生状况。
可让老人吃些百合、龙眼肉之类安神定志的食物,拍拍心包经能缓解上述症状,对老人有好处。还有,要经常回家看望老人,以免再次出现这种因长时间不见,突然见到后而产生大喜过望之情。
先睡心后睡眼,养心才是入眠方(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 《黄帝内经·灵枢·邪客》
世界卫生组织(WHO)曾有一条消息表明,人们的睡眠质量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如何保证健康的睡眠,成了当代人最为关注的问题。我们知道,睡眠对于健康是极为重要的,如果睡眠的时间不足或质量不高,那么就会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使身体的疲劳难以恢复,严重的可能影响大脑的功能。
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虽不属于很严重的疾病,但常常妨碍人们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和健康,令许多人感到痛苦和烦恼。随着社会竞争激烈,生活节奏加快,精神压力增大,失眠患者日益增多,长期失眠会对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
2003年夏天,有一个34岁的女性患者来我处就诊,她说几个月来,晚上总是心情烦躁,睡不着觉,即便睡着了也是不停地做梦,因为一直睡不好,所以整天无精打采,浑身没劲儿。诊见舌质淡红,舌苔白,脉沉数,辨为心血不足、肝脾不和引起的失眠。于是以养血安神,平肝和脾为治,我给她的处方为酸枣仁汤合半夏秫米汤,根据她的体质对药量加以适当的增减,服药五剂后,睡眠明显好转。于是继续用酸枣仁汤加减施治,又服药三剂,失眠症基本告愈。
心血不足必然会令心火炽盛,导致烦躁不寐;肝脾不和会造成肝血不足,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致神不守舍。所以用既养血安神,又清热除烦的酸枣仁汤,很快就收到很好的疗效。
睡眠和吃饭喝水一样,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若长期失眠,便会引起体内脏器功能紊乱和免疫功能下降。当然,生活中几乎人人都遭遇过失眠或睡眠不足,大可不必紧张,如果睡眠不好,一定要注意解除烦恼,消除顾虑,避免情绪紧张,睡前不用烟、酒、浓茶等刺激之品,适当地做些体力劳动,加强体育锻炼,这些都是防治失眠的有效办法。
中医认为,失眠多为脏腑失和,气血失调所致,所以调理脏腑,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脏腑功能归于正常,可以改善失眠患者的症状。失眠属心神病变,心
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其生理功能主要是主神明及主血脉两方面。若心供血不足就会造成血不养心,心神被扰则烦,严重了就会躁动不安,不能眠睡。故尤应注意精神调摄,做到喜恶有节,解除忧思焦虑,保持精神舒畅,对治疗失眠有很好的效果。
我介绍两则脐疗方 酸枣仁糊、柏子仁糊,供患有失眠症的朋友选用。 酸枣仁糊,取酸枣仁1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养心安神,生津敛汗,适用于心肝血虚所致的失眠、惊悸、怔忡及体虚自汗、盗汗、津伤口渴等症。
柏子仁糊,取柏子仁10克,研为细末,置肚脐中,外用伤湿止痛膏固定。每日一换,连续3~5天,可润肠通便,养心安神,适用于血不养心所致的惊悸、怔忡、虚烦失眠及阴虚血少所致的大便燥结等。
“先睡心,后睡眼”,这是宋代《蔡季通睡诀》中告诉人们的方法。名医孙思邈在他著名的《千金方》中,也提出过关于“能息心,自瞑目”的睡眠理论。也就是说睡觉时一定要让身心安适,切勿想入非非,生活中还要心胸宽广,待人处事宽宏豁达,把握情绪、做自己情绪的主人,心里无所牵挂,自然能够安然入睡。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我经常性心慌,心跳得很厉害,难以入睡,如果有事就更无法入睡。大脑不清醒,眼睛发涩,健忘,即使睡着了,质量也不好。曾做过血常规、脑CT、脑彩超、心电图检查,均显示正常。请问我该怎么调理?
薛教授答:
从你所述的症状来看是血不养心所致,也就是心血不足。你可用桂圆肉泡茶常饮,或煮桂圆粥食用,它们有益心脾、补气血、安心神的用途。
桂圆粥:将桂圆25克,同粳米100克洗净,共入锅中加适量的水煮成粥,调入白糖即成。此粥补益心脾,养血安神,尤其适用于劳伤心脾、思虑过度、身体瘦弱、健忘失眠等症。还要提醒你注意,喝桂圆粥时要忌饮酒、浓茶、咖啡等物。
不过,我还建议你尽早找医生为你辨证施治,并祝你早日康复。 肾虚还要从心补(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 《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篇》
心与肾在中医的理论体系中被归为阳和阴、火与水的关系。心为阳中之阳,属火而藏神;肾为阴中之阴,属水而藏精。在脏腑气机升降运动中,心肾相交、水火相济为生理之常,心肾不交、水火不容为病理之变。
2001年3月,我曾接诊过一个25岁的小伙子,他因睡眠不实,腰困、左胯疼痛前来就诊。他说有一段时间了,睡眠不好,多梦易醒,困倦乏力,腰膝酸软,心悸胸烦,诊见舌苔薄白,脉紧,为心肾两虚,心肾不交之症。治以补肾养心,交通心肾。我给他的处方:生龙、牡各9克、炒枣仁15克、远志7 5克、熟地9克、生山药15克、杜仲9克、续断6克、川牛膝4 5克、炙甘草3克,水煎服。
此患者的不寐兼腰痛为肾虚所致,腰为肾之府,肾为水脏主骨生髓,若肾水不足就会出现腰酸困。肾水不能上济于心,无法助心阴以滋养心阳,就会导致睡眠不好。方中生龙牡、炒枣仁可安神宁心,远志交通心肾,熟地、生山药、杜仲有滋阴益肾之功,续断、川牛膝可逐淤通经,上药合用可有效治疗惊悸失眠及肝
肾阴虚所致的腰痛酸困。
心与肾堪称为一对“兄弟”,二者相互为用、相互制约的关系,称为“心肾相交”。中医认为,心在五行属火为阳脏,肾在五行属水为阴脏,心肾相交,也就是阴阳相和、水火相济。心火必须下降于肾,以助肾阳,共同温养肾水,使肾水不寒;而肾阴必须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共同涵养心阳,使心阳不亢,人体才能健康安泰。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少人总是手脚冰凉,特别是女性,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但在现代医学中,这种现象算不上病,大多数人也从来不把这当回事。其实,这也是心肾不交的病理现象,中医认为阳虚生外寒,手足不温就是肾阳虚的表现。由于肾气不足,肾水无力上济于心,以滋心阴,就像汽车的水泵没有力量为发动机降温,必然会使心这台发动机不能正常运转。于是,心脏这台发动机就没有足够的力量将血液快速运输到四肢末端,就会出现手脚寒凉的症状。
若仅仅是手足不温的确也没什么大碍,但是心肾不交、阴阳失衡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故而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要求仔细观察阴阳的所在而加以调整,以达到平衡为目的。也就是说,阴阳两气在人体内能够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人才能健康,否则就会生病。
在此我教大家一个简单实用的“通元既济功”,坚持练习便可达到“心肾相交,水火既济”的佳境,不仅可保健养生,也可疗病纠偏。
取坐姿,姿式端正以舒适为度,一定不要勉强、拘束,双目轻闭,摒弃杂念,保持轻松自然的状态,静坐一刻钟。然后,睁开双目,将右脚放置在左膝上部,右手轻轻捂住右脚内踝骨上部,然后用左手掌心劳宫穴拍打右脚心的涌泉穴(女士先用右手拍打左脚)。拍打时用力应均匀,轻重适中,同时默数拍打的次数。然后依法拍打另外一侧。双侧拍打结束后,再闭目、放松周身,静坐约一刻钟,即可收功。
左手拍右脚,身体渐渐棒
足心是肾经的起始,涌泉穴是肾经要穴,而劳宫穴则是心包经之要穴,所以以劳宫穴拍打涌泉穴在经络穴位的调节与沟通的过程中,使心肾相交,水火即济。此功法抓住了“交通心肾”这一根本,所以坚持练习可袪病强身。在练习过程中,每侧拍打次数可依自己的体力一百、二百、三百循序渐进,但每日以不超过九百下为宜。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我今年20岁,平时总是觉得很累,身上总是酸痛、乏力,手脚冰冷。月经来得频繁,但量不多。看过中医说是心肾两虚。请问什么是心肾两虚?我该怎样调理?
薛教授答:
“心肾两虚”是中医的诊断术语,分几种类型,以心肾阴虚最为多见。你可尝试练习“通元既济功”,也可平日常服桂圆莲子茶。取桂圆10克,莲子、红枣各3颗,将莲子去心煮熟炖烂,红枣剥开去核洗净泡开,与桂圆一同入锅煮沸约10分钟即可。莲子能安神健脾、桂圆能温补气血,此茶有助于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饭吃七成饱,晚饭五成饱,最益养心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固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有人看到我这个标题,会问:“是不是写错了啊?吃饭问题应该与脾胃联系在一起,怎么会 最益养心 呢?”
没错,心脏的健康其实与人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而饱食最伤心脏。古人有“食不欲苦饱,苦饱即伤心,伤心则气短胸闷”的说法,其实是很有道理的。许多人可能有这样的体会:某顿饭感到可口,就忍不住多吃了一碗,结果吃完后撑得直不起腰、喘不上气来,这是因为此时身体为了消化的需要,调配大量的血液涌入胃肠,从而增加了心脏的负担,这种感觉就是胸闷气短。
留心一下,我们会发现,那些食量较大、较好的人,多数属于大腹便便的肥胖型体质。而肥胖正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隐患。在这些年的行医过程中,我总是有意识地记录下来每位患者的生活习惯,积攒的病例多了,就可以看出一些问题来。关于饱食,我发现了一个与前文正好相呼应的结果,也就是说多数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平时都食量偏大,经常吃得过饱或是饥一顿饱一顿。
古时候懂得养生的人,会顺应阴阳平衡的自然规律,在饮食、起居、工作等各个方面都达到平衡与协调,因此可以保持身心的健康,活到天年。可见,饮食有节是很重要的养生之道,值得我们思考与学习。
现在我们已经明白了饮食有节有益养心,但是怎样才算是饮食有节呢?我认为,饭吃七成饱,晚饭五成饱,是饮食有节的最主要内容。
饭吃七成饱,就不会因为身体要进行血液分配的缘故,而给心血管系统带来负担。我曾为一个脑血栓患者作过养生指导。他是一位高级工程师,当时才四十几岁,平时工作中应酬较多,尤其是晚上饭局最多,难免暴饮暴食和酗酒,结果有一次晕倒在酒桌上,幸好抢救及时,没有留下什么后遗症。他以前身体很好,因此从来没有注意过养生的问题。那次突然得病可把他吓坏了,于是在出院后,经人介绍特意来找我咨询。他说:“我现在基本上是戒烟戒酒了,只有在特别高兴的时候才喝一点儿啤酒。我现在才知道啥也没有身体重要,所以总感到有心理负担,就怕犯病。”我告诉他:“不只要戒烟限酒,节制饮食同样重要。从现在开始,您只要能够坚持每顿饭都吃七分饱, 犯病 的危险就减少了一大半。”这位先生听从了我的建议。近十年过去了,他的身体一直很健康,没再犯过什么大毛病。
对于“饮食有节”来说,一日三餐中最需要节制的就是晚餐了。因为晚饭后人们通常都不会再进行工作了,因此人体消耗的能量也相应减少。如果晚饭吃得过饱,就会加重肠胃负担,出现“胃不和,卧不安”的现象,从而影响睡眠并耗伤心神。因此,如果晚上没有什么特殊活动,并可以在十点钟以前上床睡觉的话,那么晚饭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并且仅需五成饱,便足够维持睡前这三四个小时的生理需要了。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由于工作原因,我经常要在晚上加班,也曾经听说过“早饭吃好、午饭吃饱、晚饭吃少”这种说法,因此我晚饭都吃得不多。这样有时加班后就会觉得饿,但是由于怕睡前吃了饭会变胖,所以虽然有时饿得心慌,还是会忍忍睡了。想请问薛教授,我这种情况会不会对身体有伤害呢?
薛教授答:
首先你要明确一点,没有任何一种养生方法是万能的,每个人都应该学会根据自身情况来调整生活起居。其次,晚上吃少,不代表马马虎虎吃晚饭,晚饭也
同早餐、午餐一样重要。对于你来说,晚上经常要活动、要工作,那么就需要在中间加餐,否则长此以往就会耗伤心血,对健康反而不利。加餐的时间应该距睡觉一个小时以上,具体可以选择粥或汤羹等易消化的食物,这样既可以适当补充身体所需的能量,又可以避免增加身体的负担而引起肥胖。
苦味食品有益养心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篇》 “饮食”是健身之本,是日常养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孙思邈曾经说过“安身之本,必资于食”,饮食与健康始终是我们生活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说得俗一点儿,就是人活着总离不开“吃”,但是这个吃却并不那么简单,在人类漫长的生活实践中,先人已经总结出丰富的经验。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也就是说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多数食物既是美味也是良药,吃对了不仅可以果腹还能够养生疗疾。吃得得当,饮食便是最直接的养生。只要合理地摄取食物中的营养,便能增进健康,强壮身体,预防疾病,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味入胃以养五脏,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人们在通过食物摄取酸、辛、苦、咸、甘五味食品时大致是平衡的,其中当属“苦”味最不受欢迎,“吃苦”历来总与“受罪”相提并论,但是苦味食品可入心经而降泻心火,是养心饮食之首选。苦味食品就存在于日常饮食生活中,如苦瓜、莴笋、生菜、杏仁、荞麦、莲子芯等,只要我们合理选择食用,“苦”就能为“心”保驾护航。
记得去年夏天,一个朋友给我打电话,让我给她推荐一种好点儿的去火药。她说她父亲最近上火,吃不香、睡不稳,大便干、小便黄,还总觉得心慌胸闷,口干舌燥。我说是不是家里有啥事,让老爷子着急上火了。朋友开玩笑说:“你能掐会算啊,算得挺准的,还不是为拆迁这点儿事闹心。”我说:“不用吃药,你给煲一锅 苦瓜排骨汤 就能解决问题,这么大热的天,苦瓜是最好的清热去火的菜品。”
我告诉她准备排骨一斤半左右、苦瓜两条,葱、姜、料酒、盐各适量。将排骨焯水后捞出,去除血水,加入佐料放入滚水锅内,用文火煲。苦瓜去瓤、洗净、切块,待排骨七成熟后再放入锅中同炖至熟,放盐调味即可。苦瓜一定要后放,否则煮得太久会变黄并且失去应有的清香味。此汤能清心凉血,调控心火,不论谁心火重时,都可以喝一点儿,去去火,养养心,绝对有求必应。
夏季心火当令,人们大多心火过旺而肾气不足,苦味可入心经而降泻心火,因此夏季要适当地多吃苦味食品。中医素有“吃苦度夏”之说,其实不仅仅是夏天,一年四季适当吃些苦味食物都是有益的。
朋友半信半疑地挂了电话,我也就把这事忘到脑后了。没想到过了大概十来天,朋友又打来电话,说这个汤的确很管用,老爷子也很喜欢喝,问现在好了还能不能继续喝。我告诉她喜欢就可以继续煲来喝,但不要过于频繁,两周煲上一锅就可以了。
虽然苦味食物能让你远离上火的烦恼,但是也不能吃得过多。因为吃得太多或者长期食用,容易伤损脾胃,引起恶心、呕吐等不适,并且苦味食物吃得太多也会损人阴液。中医讲,“苦入心,化燥伤阴”,因此特别要提醒老年人,如果一向形体消瘦,有手足心热、午后低热、夜间盗汗等阴虚体质表现的人,选择苦味
食品时一定要慎重!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我儿子这几天总哭,喂奶时还往一边躲,舌头红红的,小便也是又少又黄,看起来火很大的样子。孩子小又不敢给他吃药。真愁人!急得我也直上火。请问有什么好食疗方法吗?
薛教授答:
你好,从你所述的情况来看,孩子的心火比较旺,心火上炎而形成口疮,吃奶疼痛,故而躲闪。你本人则因担心孩子的身体,而着急上火。鉴于此,你煲一锅“荷叶冬瓜汤”便可母子同调。取新鲜荷叶一张洗净撕碎,鲜冬瓜500克亦洗净切块,加适量水煮汤,然后放少许食盐调味。以此汤给孩子当水喝,余下的你喝汤吃冬瓜。因为,荷叶味苦辛微涩、性凉,归心、肝、脾经,与冬瓜同煮可清热利尿,生津止渴,特别适宜心火上炎型小儿口疮。
太咸太甜不益心,饮食甜咸要均衡(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
在人的日常食物中,甜与咸是最常见也是最基本的味道。甜为甘也,在中医理论中,甘入脾,咸入肾,肾为先天之本,脾胃为后天之本,由此可见甜与咸的重要性。
然而水满则溢,月满则亏,即使是再好的营养,吃多了也对身体无益。因此太咸和太甜的食物吃多了,都会对五脏六腑之君主的心造成伤害。吃了过多咸味的食物,就会使肾脏受到伤害,一旦肾水滞留,也就是说当肾虚导致水液停滞体内,不能正常排泄时,水气就会上逆停聚到胸膈,从而影响心阳,抑制心气,使人出现心悸、气促等症状。而如果吃了过多甜味的食物,使脾胃难以承受和消化,又会使气血滞留在上焦心胸部位,最终导致心气郁结胀满,难以抒泄。
因此,嗜咸、嗜甜的饮食习惯都是不利于人身体健康的,而低盐、低糖的饮食才是保持身体健康的明智之选。
低盐饮食值得提倡
近年来很多营养学家都提倡低盐饮食,连商家也适时地推出了“2克盐勺”。因此,大家都知道吃盐多了容易得高血压、心脏病,然而多数人可能并不明白其中的道理。对此,中医有自己的解释:第一,根据五行的原理来说,咸入肾经,肾为水脏,心为火脏,又因为水能克火的缘故,因此咸多则伤心;第二,心主血脉,而咸东西吃多了就会抑制血的生发和运输,使血脉凝聚而变黑,即血的黏稠度会增加,进而给心脏造成负担。
前几年,我去东北讲课的时候,曾结识了一个当地的朋友。他邀请我去他家中吃顿便饭。结果我发现他们家的菜都做得非常咸,不过出于礼貌我当时并没有说什么,因为那是人家的饮食习惯。后来有一次他给我打电话时说,他体检时被查出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壁上沉积了一层像小米粥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的病变),医生叮嘱他要少吃盐、少吃高脂肪高蛋白的食物、戒烟限酒等。这时我一下就想到了他们家的菜,可想而知,他平时盐的摄入量必定远远高于标准值。
一般来说,普通人每日的食盐摄入量以不超过6克为宜。这对于那些早就习
惯了“重”口味的人来说,可能一时间还很难达到。因此可慢慢来,不必过急。实践证明,人的口味是会变的,只要坚持每天吃淡一点儿,用不了两个月,就会习惯于清淡的口味。
适当控制甜食的摄入 很多人喜欢吃甜食,因此糖类等甜食是每个家庭必备的食物。中医认为甜味入脾,适量食之,可补血益气、调和脾胃、解除疲劳,然而如果过食“肥甘厚味”,就会使脾气湿滞,运输和消化失常,造成心胸郁闷或心火旺盛的结果。
现在肥胖儿童越来越多,原因就是这些孩子多数食欲旺盛,且在日常饮食中摄入了过多的糖分。有许多孩子都喜欢吃糖果或含糖量较高的点心,如果家长对此不闻不问,甚至是无条件满足孩子的要求,就会使孩子糖分的摄入高于身体的正常需求,从而给孩子的身体带来危害。因为过食甜味可导致脾失运输和消化,当脾气不足时,就难以使进入体内的水谷精微运输到全身,而一旦这些营养和能量不能被身体有效地利用,便会堆积在体内,造成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隐患。
因此,喜欢吃甜的人要注意控制甜食的摄入量,平素较胖或血糖偏高的人就更应如此。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我平时口味较重,觉得炒菜不多放点儿盐就没有味道,吃饭也不香了。有什么办法既可以让菜好吃,又能减少盐的摄入量呢?
薛教授答:
你是既想保车,又不想丢卒啊。我本来不想回答你的问题,可是转念一想,你说的也有一定的道理,毕竟吃饭应该是一件快乐的事。我可以向你推荐一种方法,或者说是一个生活技巧,就是在烹调的时候,不要在炒菜过程中放盐,以防盐分渗入菜内太多,而应在出锅前放盐,这既可减少盐量,也能满足食欲,你不妨试试看。
有人提问:
我是一个很喜欢吃糖的人,就是有时吃完了感到“烧心”。现在才知道原来吃甜食真的对心脏不好,看来我真得改改了。
薛教授答:
如果你已有了“烧心”的感觉,就证明你的甜食摄入过量,以致心气喘满,不思饮食。这时就应该适当控制一下甜食的摄入量,比如你可以在想吃甜食的时候,用一些水果、干果等来代替,而如果已出现了上火的症状,还可以饮一些凉茶,或吃些性凉、味苦的食物来调节,如黄瓜、苦瓜等。
肺气一伤,百病蜂起(1)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键盘左右键(← →)可以上下翻页 全屏阅读 肺在脏腑中的地位最高,覆盖着其他的脏腑,是人体气与津液代谢的重要场所,所以称它是身体之“宰相”。只有心肺功能健旺,气血的运输才能畅达,人才能健康。所以一定要呵护好自身的“娇肺”,才能使气血运行适当,机体也就美丽常在了。
“诸气者,皆属于肺。” 《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
“气”是人体赖以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整个人体上下表里之气都属于肺,均为肺所主。肺在五脏六腑中位置最高,故有“华盖”之称,为五脏之长,是
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一身之气都是通过呼吸来从属于肺的,肺的呼吸调匀是气的生成和气机调畅的根本条件。肺脏通过不断地呼浊吸清,吐故纳新,促进气的生成,调节着气的升降、出入运动,从而保证了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所以说肺脏的强弱直接关系着其他脏腑的强弱,并影响着疾病的发生、病情的转移发展和治疗,很多看似与肺毫不相干的病,寻根溯源都是肺气亏虚所致。
就拿我们熟知的颈椎病来说吧,众所周知此病是因为长期伏案、坐姿不当等外因引起的,再进一步探究就会发现诱发颈椎病的内因就是肺气虚。记得2005年9月我曾治疗过一例颈椎病,她是来治“落枕”的,在治疗时我发现她的颈椎也发生了很严重的病变,于是一并治疗。
患者是一家杂志社的编辑,电脑前伏案工作几乎充满了她全部的工作时间,平时也很少运动。她说脖子和肩膀经常酸痛,自己也知道是因为在电脑前坐得太久了,可是也没办法,平时自己也挺注意的,想起来就活动活动。可症状还是越来越严重,肩背发沉,肌肉都有点儿僵硬了。这不,夜里睡得太沉,一觉醒来就“落枕”了,根本动不得,也没法上班,经朋友介绍来我处就诊。
我首先给她解决一时之痛,经过按摩,很快她的头就能转动了,然后,又继续为她做颈椎的治疗。在治疗的过程中了解到,她由于运动少,长期坐着,担心腰有赘肉堆积,就通过节食来保持苗条身材,每天主食都吃得很少。其实,像这样的女性朋友可不在少数,为了窈窕就少吃甚至不吃主食,殊不知长此以往,就会给身体埋下诸多隐患。《黄帝内经·素问·藏器法时论》讲过,五谷是生命的主食,五果是辅佐性的食物,五畜是补益性的食品,五菜也是搭配主食的,各种营养均衡,强生健体。这就充分说明了“五谷”,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主食是滋养身体的主要来源,若常期缺少五谷的滋养,势必造成脏腑精亏气虚。而肺又主一身之气,所以主食吃得少,必然使肺气亏虚。于是,各种病就都找上门来,颈椎病就是其中之一。
对于这位患者,我除了选取了风池、风府、肩中俞、肩外俞、天宗、肩井等治疗颈椎病的常规用穴,另外还配以药物敷贴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 太渊穴来增补肺气。疗效非常显著,两个疗程,她肩膀不疼了,就连头晕的症状也消失了。她说感觉久违的精力又回到了自己的身上,似一下子年轻了好几岁。
太渊穴是诸气交会的地方,所以也叫脉会。当肺的功能出现异常时,首先会在这个穴位上显示出症状,所以按揉这个穴位补肺气的效果非常好,有颈椎病的朋友一定不要忘了这个穴位。太渊穴位于手腕部位,手腕横纹上,拇指根部侧就是,用手指按压起来也非常方便,但一定要坚持,只是偶尔想起来按个三天两早晨的,是不会有效果的。
各脏腑之间原本就是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而肺主气,朝百脉。所以在治疗五脏六腑之病时就应当顾及于肺,这样才能提高疗效。
另外,肺也是养生之重,为历代养生家所推崇。诸多养生保健功法都强调呼吸吐纳,就是借助肺的呼吸以培养正气,排除邪气,调和脏腑,通畅气机,从而使人体的抵抗力增强,脏腑安和,气机调畅,达到祛病延年的目的。
薛教授在线健康答疑录 有人提问:
薛教授您好,我胃不好,时常“烧心”,虽不是什么大病,但也挺难受的,请问该怎么调治?
薛教授答:
正在阅读:
黄帝内经 养生法10-28
2012年11月教师资格《小学综合素质》专家命题预测卷(6)-中大网校06-09
中考励志语录典范短句堆集03-30
新版珍珠控台操作手册04-30
危险化学品从业单位安全标准化通用规范02-20
高中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03-30
德方信息化整体规划方案04-18
【股票指标公式下载】-【通达信】主力能量(主力、大户、散户、多05-06
政治经济学原理题库01-20
公司工装管理制度06-12
- 多层物业服务方案
- (审判实务)习惯法与少数民族地区民间纠纷解决问题(孙 潋)
- 人教版新课标六年级下册语文全册教案
- 词语打卡
- photoshop实习报告
- 钢结构设计原理综合测试2
- 2014年期末练习题
- 高中数学中的逆向思维解题方法探讨
- 名师原创 全国通用2014-2015学年高二寒假作业 政治(一)Word版
- 北航《建筑结构检测鉴定与加固》在线作业三
- XX县卫生监督所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小学四年级观察作文经典评语
- 浅谈110KV变电站电气一次设计-程泉焱(1)
- 安全员考试题库
- 国家电网公司变电运维管理规定(试行)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稿征求意见提纲
- 教学秘书面试技巧
- 钢结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 水利工程概论论文
- 09届九年级数学第四次模拟试卷
- 黄帝内经
- 生法
- 单位阶跃函数的matlab表示
- TLC-GZ-P004通信电源实施规则 - 图文
- 流体输配管网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 国务院机构沿革
- XX公司新建煤矸石页岩烧结砖新型材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图文
- 大学生党团知识竞赛部分题库
- 青岛高新区十二五规划纲要实施责任
- 心理统计试题(01-07)
- 2004《沿海港口建设工程概算预算编制规定》及配套定额交底材料提纲
- 立于高山之巅 远看朝日喷薄
- 商务礼仪大全 word
- 教师用高二物理选修3-1知识点
- 九年级历史上册第13课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拿破仑名言素材剖析
- 计算机组成原理-第3章题库新
- 大学物理习题集
- 企业知识、文化竞赛319题--中国建筑
- 平谷区2014—2015学年度第二学期初三统练(二)答案及评分标准
- EF-X113使用说明V30
- 成都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纲要 - 图文
- 主管护师外科习题:专业知识-第二十八章 颅内压增高病人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