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7课《拣麦穗》教学设计河大版

更新时间:2024-07-04 06: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拣麦穗》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主题; ②品味作者含意丰富的语句中流露出淡淡的伤感的散文语言; ③探究文章写作技巧,提高散文的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

①本文的教学应以“整体感知——研读赏析——思考探究——拓展延伸”的过程进行。 ②着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质疑、解疑的能力及自我感悟能力。(可采用师生或生生对话互动的形式进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悟贯穿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通过赏析文中的景物、人物描写,品味文章语言,体悟贯穿全文的人与人之间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

【教学难点】

“烟荷包”和“小火柿子”的象征意义。 【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新课导入

童年,是人生最美好、最纯真、最无忧无虑的时光。流年似水,我们曾经有过的天真的想法、美丽的梦,却与现实的碰撞中渐行渐远。

同学们,你们还能想起自己的童年时光吗?还记得那些美丽的梦想吗?还在坚持着梦想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进入课文《拣麦穗》的学习,一起回到作者的童年时代,去感受让作者刻骨铭心、终身难忘的那段经历。

二、作者及其作品

张洁,当代女作家,原籍辽宁,1937年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计划统计系。1978年发表第一篇小说《从森林里来的孩子》,获同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1979年加入中国作协。著有《沉重的翅膀》、《方舟》、《世界上最疼我的那个人去了》、《爱是不能忘记的》等。其中长篇小说《沉重的翅膀》获得全国第二届茅盾文学奖。

张洁早期散文创作,往往直接追求呼唤“爱”与“美”。她的作品以浓烈的感情笔触探索人的心灵世界,细腻深挚,优雅醇美。在以童年生活为主的“大雁系列”中,作者描述了一个憨知、纯朴的女孩“大雁”追逐美好的人与事的故事,《拣麦穗》就是其中的一篇。

三、字词积累 1、难读字

麦穗(suì) 歪歪趔趔(lièliè) 磕(kē)碰 蚂蚱(màzha)

戏谑(xuè) 疙瘩(gēda) 呵哒(hēda) 猪肚(dǔ)子 害臊(sào) 山坳坳(àoào)蹒跚(pánshān)孤零零(līnglīng)嘎嘎(gāgā)叫

2、多音字

攒(cuán)钱[聚拢;拼凑] 积攒(zǎn) [积聚;储蓄] 薄(báo)雾[跟“厚”、“浓”相对] 薄(bó)弱 单薄 轻薄 淡薄 薄(bò)荷(he)

颤(chàn)悠悠 颤(zhàn)栗 四、整体感知

1、谁拣麦穗?拣麦穗的人有着什么样的梦?梦实现了吗?她们对梦的态度可有不同? 板书:

姑娘们拣麦穗:备嫁妆(嫁个好男人) ————梦想破灭——麻木顺受

大雁拣麦穗:“备嫁妆”(嫁给卖灶糖的老汉)——梦想破灭——常常想起 五、研读赏析,披文入情——“我”与卖灶糖老汉的交往 1、人物分析:(分角色朗读)

(1)文中的“我”和卖灶糖的老汉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我”:贪玩不懂事、天真无邪、幼稚纯真 。 (从“我”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中体会“我”的年龄、性格特点。)

老汉:贫穷孤苦、勤劳乐观、慈祥和善。(从外貌、语言、动作来分析老汉是个怎样的人。) a、从他的外貌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慈祥。

b、很爱笑,“见到我就乐了”、“张着大嘴笑”、“咧着嘴笑”、“笑眯眯”、“乐呵呵”,从这里看出他的和善。

c、老汉不是真的要娶我,我只是一个与他不相识的小女孩,他不忍心伤害一个小女孩纯真的梦想,因此答应等我长大,然后来接我。这是善良的体现。

(2) “卖灶糖老汉”与“我“之间是怎样的一种爱?

(在我小的时候,老汉“每逢经过我们这个村,他总是带些小礼物给我。或一块灶糖,或一个甜瓜,或一把红枣……”,当我渐渐长大了,老汉“不再开那玩笑,不过他还是常常带些小礼物给我。”尊重小女孩的内心,保护她的感情。)

“我”只是一个与他不相识的贪玩的天真的小女孩,只因为我的一句别人也不当真的话,他付出了自己没有任何希求和企望的爱。

我们看到的是天真幼稚、活泼可爱的小姑娘和充满爱心的老汉两颗纯朴善良的心灵的沟通,是一种充满真诚,没有遭受污染的纯真之情!

2、景物赏析:

(1)文末对“小火柿子”的描写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它有什么象征意义?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①运用了象征手法。

“小火柿子”在这里象征了自然界中那些生命力顽强的美好事物,它们历经风雨,不改本色。

②运用了反衬手法。

“孤零零”、“喜盈盈”,两个意思截然相反的叠词用来形容“小火柿子”是否矛盾?在尚未得知老汉去世的消息之前,“我”总觉得“小火柿子”不怕风吹雨打;在已经得知老汉去世的消息之后,“我”却觉得“小火柿子”是孤独无依的。正如王国维说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用“红得透亮的色泽”、“喜盈盈的感觉”反衬“我”听到卖灶糖老人离开人世时极度悲哀的心境,这里以乐景写哀情,使悲哀的感受更透彻肺腑。

在“小火柿子”上,作者寄托了她心中永远不灭的梦想——对人与人之间的至真、至善、至美的纯朴感情的向往与追求。

(2)“烟荷包”在文中寄托了作者的什么情感?“我”为什么“也常常想要找到我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呢?

(明确:我“也学着大姑娘的样子,绣了一个皱巴巴,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等我出嫁了,我要送给我男人”在大雁纯真的梦想里,她要送的是那个卖灶糖的老汉。老汉疼爱她,她也依恋他。“倒真是越来越依恋他。”“每逢他进过我们村子,我都会送他好远。我站在土坎坎上,看着他的背影,渐渐地消失在山坳坳里。”“我担心他早晚有一天会死去”“约摸着卖灶糖的老汉那一天该会进过我们村。我站在……望着,等着。”小女孩长成女孩,盼望着老汉来,目送他离去,依恋他,一老一少,在这样纯真的、没有任何希求的疼爱依恋中交往。这是一份怎样纯真、善良、美好的情谊啊!那个“像猪肚子一样的烟荷包”,正是这份感情的寄托啊!绣荷包,是在憧憬人间真情,想荷包,是在怀念这份真情啊!)

“烟荷包” 是我对老汉纯真情感的寄托,它还是“我”梦想犹存,追求仍在的一个象征。它的丢失表现了作者对人类美好情感和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

虽然它再也找不到了,但我“常常想念它”,表明作者对于逝去的美好的情感和事物仍然抱有的不灭的怀念与追求。

3、小结:两个拣麦穗的梦的对比

姑娘们的梦和小女孩大雁的梦都破灭了,可是,两种美梦有着巨大的反差。农村姑娘们的梦随着梦想的破灭永久地失去了,而“我”的梦虽然一度失落,但还会常常想起他,想起烟荷包,说明我的梦长存心中。

六、思考探究

课文开头写农村姑娘们拣麦穗时的梦,后来写“我”的梦,删掉开头部分,文章也依然是一个整体,可以删吗?请大家思考交流。

①为故事的展开提供了一个背景:故事发生在怎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之中。

自然环境:着重写了乡村麦田清晨与傍晚的景象,渲染出景色的恬淡、朦胧和宁静,如诗如画般的美丽。

社会环境:农村的风俗习惯——拣麦穗,攒钱,备嫁妆。体现动作的词语,“拣”、“卖”、“攒”,“扯”、“买”、“剪”、“缝”、“绣”。姑娘们“拼命地拣”,她们拣取的不是关于吃的起码要求,而是在与同伴朝夕相处的岁月里朦胧意识到的对爱的一种向往。为了心中那份期待已久的未知的爱,她们年复一年地“拣”、“卖”、“攒”,一针一线地“缝”、“绣”。在姑娘们的眼中,那一颗颗麦穗就是未来美好婚姻生活的希望,所以她们才如此不辞辛劳,如此执著。

②为全文定下感情基调:忧伤和惆怅。

③为下文作铺垫和反衬:为下文写“我”拣麦穗做铺垫。用一般农村姑娘的梦想与“我”的梦想作对比,反衬“我”对梦想的坚持。

④丰富了整篇文章的内涵和意蕴:作者关注自我,也关注他人,关注个体,也关注社会。她不仅仅只是回忆儿时的那段经历,更是以充满人性,人情,人道主义的胸怀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感情生活。

七、主题归纳——守护心灵的纯真

《拣麦穗》是一曲对人性美、对人与人之间纯真感情的赞歌。文章以微带感伤的情调,从旧时的农村拣麦穗的特定风情写起,描述了姑娘们和“我” 梦想的破灭,从而向人们展现了一个充满爱与美的童年世界,同时表达出对美好感情与美好事物逝去的惆怅,以及对真、善、美不灭的信念与追求。这种信念与追求一直深藏于“我”的内心,让“我”能够坚持守护心灵的纯洁与天真。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分享了这段令人感伤的儿时经历,感受到作者对至真至纯的美好感情的渴求与追求。但愿我们每个人心中的那份纯真与美好如风霜不倒的小火柿子一样永远鲜红透亮。

八、拓展阅读

阅读张洁的“大雁系列”作品,如《挖荠菜》、《哪里去了,放风筝的姑娘》、《梦》、《我不是个好孩子》等,结合本文内容,体会作品的内在情感,写一段感悟。(不少于500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tn.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