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更新时间:2023-03-18 18:18:01 阅读量: 人文社科 文档下载
- 孔子的7个教育思想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孔子
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几天前,笔者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孔子的学习求知精神令人敬仰》,全面介绍了孔子好学的言论与行为。这篇文章着重研究孔子的教育思想、教育实践和取得的辉煌成就。
孔子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用与教育,因而其成就十分突出。在长期培养弟子、教导学生的过程中,孔子创造了伟大的教育思想,不仅在当时取得了辉煌成就,而且影响中华教育两千多年。时至今天,孔子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依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辉。
一、孔子的教育经历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7、8年时间。虽然前来求学的弟子不是很多,但效果好,赢得了社会声誉。在这个时期,有个学生叫颜路,也就是后来孔子的著名弟子颜回的父亲,只比孔子小6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第二阶段:自37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55岁(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孔子虽然有4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上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68岁(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5年时间。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他在卫国、陈国先后住了数年的时间并没有从政,弟子就在身边,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讨。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周游,本身就开阔了这些学生的眼界,他们的意志也受到了磨练。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孔子的七十二名优秀弟子简介
孔子
孔子的学生很多,孔门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这72人分别是: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冉雍,字仲弓;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曾参,是南武城人,字了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孔子认为他能通达孝道,所以传授他学业。他撰写了一部《孝经》。他死在鲁国;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原宪,字子思;公冶长,是齐国人,字子长。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并不是他的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南宫括,字子容;公皙哀,字季次。孔子说:“天下的读书人没有善行,大多数作了卿大夫们的家臣,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不曾出来作官。”曾蒧,字皙;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商瞿,是鲁国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漆雕开,字子开;孔子叫子开去做官,子开回答说:“我对作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公伯缭,字子周;司马耕,字子牛;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巫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岁;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岁;冉儒,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曹,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岁;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岁;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冉季,字子产;公祖名兹,字子之;秦祖,字子南;漆雕哆,字子敛;颜高,这字骄;漆雕徒父;壤驷赤,字子徒;商泽;石作蜀,字子明;任不齐,字选;公良儒,字子正;后处,字子里;秦冉,字开;公夏首,字乘;奚容箴,字子皙;公肩定,字子中;颜祖,字襄;鄡单,字子家;句井疆;罕父黑,字子索;秦商,字子丕;申党,字周;颜之仆,字叔;荣旗,字子祈;县成,字子祺;左人郢,字行;燕伋,字思;郑国,字子徒;秦非,字子之;施之常,字子恒;颜哙,字子声;步叔乘,字子车;原亢,字籍;乐欬,字子声;廉絜,字庸;叔仲会,字子期;颜何,字冉;狄黑,字皙;邦巽,字子敛;孔忠;公西舆如,字子上;公西葳,字子上;言子。
值得一提的是,言子是孔子唯一的一个江南学生。言子生于前506—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后人所以称他为“言子”, 是出于对他的尊敬。言偃出生地 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言子擅文学(指历史文献),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三、赋有真理价值的教育理念
孔子
第一,孔子十分重视教育事业。他说: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子路第十三》朱熹对这句话的解释是“教民者,教之孝悌忠信之行,务农讲武之法。即,就也。戎,兵也。民知亲其上,死其长,故可以即戎。”我以为,朱熹这个解释不合乎孔子的基本精神,知“兵”只是教育的内容之一,教育的目的不仅仅是了解为什么而战,怎样战,把“戎”按“兵”讲很狭隘,有违孔子原意,也不合事理。窃以为这里的“戎”应该按“大”字的意思讲,《诗·周颂》里说:“念兹戎功”,就是指功劳很大,这里当指强大。根据这个意思把孔子这话翻译过来就是:以仁爱善良教育民众七,就可以使国家强大。这个理解和孔子论“四恶”里的“教”也完全相通。有个叫子张的学生问孔子:“何谓四恶?”孔子回答说:“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第二十》很明显,孔子的“教民”与“不教”是指当代社会的基础教育,是方位的,立体的,在当时,也就是“六艺”。
孔子和他的弟子冉有的一段对话又证明了孔子对教育的重视。《论语,子路》中记载,孔子和弟子们到了卫国,触景生情说:“庶矣哉!” 冉有问:“既庶矣,又何加焉?”孔子说:“富之。”冉有再问:“既富矣,又何加焉?”孔子说:“教之。”这段话翻译过来就是:孔子感叹道:“好稠密的人口啊!”冉有问:“人口既已众多,又该怎么办呢?”孔子答道:“让人们富裕起来。”冉有再问:“既已富裕了,又该怎么办呢?”孔子说:“推行教育”。
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很不安宁,社会动乱,战火连连,出现了道德崩溃、学校荒废的现象,孔子感叹说:“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我忧也。”《述而第七》在这样的环境,孔子仍然关注教育这个人类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说明孔子对教育事业极其重视,认识深刻。
第二,孔子平等的教育思想十分伟大。他说:“有教无类。”《卫灵公第十五》春秋时代由于是奴隶制的社会,在奴隶主等级制度下,由于学在官府,很多典章制度、图书文物都收藏在奴 隶主贵族的宫廷里,平民是没有资格入学接受教育的。可以,孔子提出这个观点有很大的勇气,是对奴隶制度的挑战。这也是对那些认为孔子的思想是为贵族服务的人的理论有力的一击。既然孔子站在贵族的立场上,他为何还为贫民百姓说话呢?说明有的人在给孔子戴“帽子”的时候,是无理和横蛮的。当代世界,人们常常把“平等”挂在口上,但是“平等“的基础就是公民首先在享受教育的平等。在古老的时代孔子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不仅证明他的伟大,而且证明他的先进。
第三,孔子对教育对象的分层有很强的科学性。人群很复杂,遗传有差异,体质有强弱,智力有高低,这是客观存在。不承认天才不行,否定后天的努力也不对。孔子很注重对人群的分类分层,如从道德品格的角度分出人群中有“君子”和“小人”。 再如,他形象地比喻有的人:“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第九》
对于教育对象,他做了这样的分类:“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第十六》 “批林批孔”时对孔子这段话持否定的态度,认为孔子是在污蔑老百姓,瞧不起“民”。其实,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觉得孔子没有这个意思,他在这里是从培养人才、教育人才的角度讲的,不是社会地位的分层而是智力高低和学习精神的分层。对于学习求知来说,孔子分了四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天生聪明的人,一点便通,一学便懂,肯定是高等次的;第二个层次是智力一般的人,能够经过教育、学习较快掌握知识;第三个层次的人智力比一般人差,但是只要发奋努力,也可以学到很多
孔子
知识;第四个层次是智力地下,但是没有学习的激情,懒惰,所以学不到什么知识。“民”就是这样的人。我想孔子所指的“民”,是个代词,即代智力较低又没有奋斗精神的人,应该是部分百姓而不是全部。总的,孔子这段话尽管个别用词有值得商榷的地方,但大体是科学的。
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孔子也根据智力的高低决定教授的知识内容的深浅,他说: “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第六》即是说,中等资质(智商)以上的人,可以给他讲述深奥的道理;中等资质以下的人就很难让他了解深奥的道理了。
孔子对教育对象的分层,总结出了“因材施教”的科学方法。直到今天,这种方法依然适用。在“因材施教”的前提下,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学生和老师,前者是内因,后者是外因。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因势利导,在学生有学习激情和兴趣去开启他,在学生想提问题而提不出的时候去引导他,在此基础上给学生讲述多方面知识,就能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第四,从循循善诱中我们看到了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师。颜回在孔子的教导下,谓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竖。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子罕第九》从这段话里,我们不仅看到了孔子的渊博的学问,还看到了孔子教育学生的方法及内容。“循循善诱”的师德师风影响深远,培育了一代一代的优秀教师。我理解“循循善诱”有两层意思,一是指老师风格高尚,胸有成竹,教育目标明确;而是指老师心性纯和,很有耐心,不急不躁;三是指老师在具体教育学生时,很讲究方法,不直接搞“填鸭式”的灌输,不一下子把结果告诉学生,而是采取提问式、启发式、旁敲侧击式,把学生的思维调动起来,让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无疑,这样的教学方式效果肯定是很好的。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第七》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第七》
他主张人口是最基本的,然后再使人富裕起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以后,就 要发展教育,从而创造精神文明,这其实是一种人口经济 学的思想。 孔子主张的是仁政,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靠政令和刑 律是不行的,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他认为用法律政令来引导 百姓,用刑罚整治他们虽然可以避免犯罪,但是百姓不会 知道犯罪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来治理 他们, 他们不仅知晓犯罪是可耻的, 而且心甘情愿地服 从。 所以,他认为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有效。
孔子
《述而第七》
孔 子在创办私塾以后,提出了“有教无类” (《卫灵公第十五》)的教育原则:“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悔焉。”也就是说,无论是谁,只要有求学的志向,他都愿意对其进行教育。 这种 “有教无 类”的思想使得他的教育对象汇集了 不同国家 、不同阶 层的人,打破了地域、国别、阶 级的界限,打破了贵族垄 断学术的格局,扩大 了教育面,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划 时代的意义。
他首创私塾,“有教无类”,加之学费又非常低廉(仅十条干肉),从而培养了大批的学生。孔子办学,虽不曾将教育当作“产业”,但他一人招收的学生就达三千之多(这个数字在今天也是惊人的),而且学制也不限于四年,许多学生一旦及门,便终生接受其教诲。孔子死后,弟子代代相传,不少都成为中国文化的精英,其影响一直达于当代,并远播海外。可以说,在中国教育史上,还没有哪一位伟人能和孔子相比,后世称其为“大成至圣先师”,应是当之无愧的。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而第一》)
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第六》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第七》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我忧也。” 《述而第七》
子曰:“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述而第七》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第七》 颜回谓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竖。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子罕第九》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实者有矣夫。”《子罕第九》
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先进第十一》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254《子路第十三》
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季氏第十六》
陈亢问于伯鱼曰:子亦有异闻乎?对曰:未也。尝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诗乎?”对曰:“未也。”“不学诗,无以言。”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问一得三:闻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季氏第十六》
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第十七》
孔子
子张曰:何谓四恶?子曰:“不教而杀谓之虐,不戒视成谓之暴,慢令致期谓之贼,犹之与人也,出纳之吝,谓之有司。”《尧曰第二十》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论语﹒为政第二》)
“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第二》)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为)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是以谓(为)之,文也”。(《 论语﹒公冶长第五》)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第七》)
“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第二》)孔子说:“子路,我教给你什么叫‘知道’的道理了吗?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学习求知的科学态度。”这体现了孔子实事求是的学风;“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论语﹒述而第七》)由此可知,孔子广泛的学习知识,但不是不辨美丑、真伪、优劣,而是去粗取精,择善而从; “赐也,女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对曰:“然,非与?”曰:“非也,予一以贯之。”(《论语﹒卫灵公第十五》)孔子对子贡说,在学习求知过程中,要善于把所学的东西融会贯通;“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论语﹒子罕第九》)孔子这段话的意思是说,要注重从正反两方面看问题和研究问题,广而推之,也可以理解为全面了解和分析问题,从而把握事物的主要矛盾或本质规律。
“君子学道 则爱人,小人入学道则易使”。
有一次,孔子和他的弟子冉有去卫国。 孔子说:“庶矣哉! ” 冉有说:“既庶矣,又何加焉? ”孔子说:“富之。 ”冉有说: “既富矣,又何加焉? ”孔子说:“教之。 ”他主张人口是最基 本的,然后再使人富裕起来,有丰富的物质基础以后,就 要发展教育,从而创造精神文明,这其实是一种人口经济 学的思想。 孔子主张的是仁政,认为治理一个国家,靠政令和刑 律是不行的,他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 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他认为用法律政令来引导 百姓,用刑罚整治他们虽然可以避免犯罪,但是百姓不会 知道犯罪是可耻的;如果用道德来引导他们,用礼来治理 他们, 他们不仅知晓犯罪是可耻的, 而且心甘情愿地服 从。 所以,他认为教育比政令、刑律更加有效。
孔子葬鲁城北泗上,弟子皆服三年。三年心丧毕,相诀而去,则哭,各复尽哀;或复留。唯子赣庐於冢上,凡六年,然后去。弟子及鲁人往从冢而家者百有馀室,因命曰孔里。鲁世世相传以岁时奉祠孔子冢,而诸儒亦讲礼乡饮大射於孔
子冢。孔子冢大一顷。故所居堂、弟子内,后世因庙,藏孔子衣冠琴车书,至于汉二百馀年不绝。高皇帝过鲁,以太牢祠焉。诸侯卿相至,常先谒然后从政。孔
孔子
子生鲤,字伯鱼。伯鱼年五十,先孔子死。伯鱼生伋,字子思,年六十二。尝困於宋。子思作中庸。
-------------------------
三、教育的内容 孔子在教育内容方面十分重视政治与伦理教育,他 的教育体系分为道德教育与知识教育。 孔子德育的主要内容是“仁”、“礼”、“义”。 仁是其全 部政治和道德思想的核心,它包含爱人、忠恕、孝弟等,他 倡导 “泛爱众而亲仁”、“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孝弟也 者,其为仁之根本”,仁是他的最高的政治原则和道德准 则。 “礼”是其德育内容的外在的行为规范,孔子重视礼的 目的是要正名,他说:“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 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 中,则民无所措手足。 ”他认为,只有教会人知礼守礼,社 会才会“中和”而治。 “义”则强调了中庸适度,无过又无不 及的行为准则。 孔子认为“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 子应该孜孜不倦地追求道德的完善,不见利忘义。 孔子知识教育的内容主要是六经, 即 《诗》、《书》、 《礼》、《易》、《乐》、《春秋》。 其中《乐》在后世已失传。 《诗》 共存有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孔子对该书评价很 高:“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 迩之事父,远之 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即学习可以培养想象力,可 以提高观察力,可以锻炼合群性,可以学会判断是非。 近 的说,可以运用它的道理来侍奉父母,远的说,可以运用 它来侍奉君上,并且可以多认识鸟兽草木的名称。 《书》即 《尚书》,汇集春秋以前历代官方的政治历史文件,主要宣 扬的是文武之政。 他认为只要按照书中所列的为政之道 去做,政治就会清平,国家就会振兴。 《礼》是用来规定奴 隶主贵族的宗法等级世袭制度、道德标准、仪节等的,而 “不学礼,无以立”,只有从自我修养上下功夫,克己复礼, 才能不越礼制,受人尊敬。 《易》其实是一本占卜的书,孔 参考文献: ○ 教育教学研究 子经过反复研读,摒弃了卜巫神秘的内容,而从哲学和政 治伦理的高度将其传承发扬。 《春秋》是孔子依据鲁国史 官所编的史书整理而成的,其成书目的主要是“正名分”、 “寓褒贬”、“明善恶”,希望人们通过学习《春秋》,以史为 鉴,明辨是非善恶,树立正确的道德观。 四、教育的原则与方法 孔子主张“学思并重”、“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 育原则和方法。 孔子提倡“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强 调学思结合,知行统一的思想。 他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 不学则殆”,认为光死记硬背,不加以思考消化,就不能把 握事物的本质,而如果光思考,不注意吸取新知识,那往 往使人意识狭隘,迷惑不解。 他主张只有以学为基础,学 思并重才能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在孔子的学生当中,资质各异,性格不同,孔子在教 学中主张“因材施教”,坚持对不同的对象施以不同的教 学方法。 他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 语上也。 ”意思是具有中等以上水平的人,给他传授高深 的知识,水平不及中等的人,不要给他传授难以理解的知 识。 他经常对弟子进行观察、研究,了解他们的个性、特 长、优缺点,针对不同的对象作不同的回答。 如他认为子 路有治兵之才,冉有有做邑宰之才,公西华有外交之才, 等等。 也正因为因材施教之法,孔子才培养了一批德行、 言词、政事、文学各有专长的弟子。 孔子育人,善于启发,强调“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培 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他认为,教师指导学生,应当以 学习积极性为基础, 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 极性。 他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举一隅不以三隅反,
孔子
则 不复也。 ”他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让学生认真思考,若 想不通,心中愤懑,就再去启发他;当学生经过思考有所 领会,但无法表达出来时,再去开导他。 这样才能达到举 一反三的效果。 孔子是我国最早详细论述启发式教学的 人,对后来的“启发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等教育方法 有着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教育思想具有创造性和实用性, 其伦理道德 教育思想、学思结合的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给 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然而我们也必须看到由于受历 史条件和时代的局限性, 他作为社会的人不可能超越当 时所处的阶级,难免有其不合理的地方,如他倡导“有教 无类”,但却不收女徒,他主张仁义道德,却是为当时的奴 隶主阶级服务等,我们应该用批判的思想取其精华,去其 糟粕,使其发展成为现代意义上的孔子思想。 〔1〕刘新科,栗洪武 . 中外教育名著选读 . 中国人民大 学出版社,2008.6. 〔2〕田正平,肖朗 . 中国教育经典解读〔M〕. 上海教育 出版社,2005.12. 〔3〕孔子.论语〔M〕. 〔4〕魏荣洪 . 浅谈孔子的教育思想〔J〕. 四川教育学院 学报,2001.6. 125
孔子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教育家。他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旧传统,首创私人讲学的风气。他提出了“有教无类”的口号,一改过去只有贵族子弟才能上学的局面。孔子的学生相传有三千人,其中最著名的七十二人。比如子路、冉有、子贡、颜渊、子游、子夏、曾参等。孔子的学生多数出身贫贱,年龄参差不齐,有的与孔子几乎同年,有的与他相差三、四十岁,还有父子二人(如曾点与曾参)都是孔子的学生。做孔子的学生,学费低廉,只须十条肉干。孔子向贫贱的下层传播文化,并且教育学生“每事问”,勤思考,温故知新;他提倡教学相长,因材施教,诱导启发的教育方法。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方法,到今天还值得学生和参考。
启发诱导,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启发式教育,是孔子最重要的教育思想。他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认识到,要使学生获得广大博深的学问,就必须依靠学生自觉地思考,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于是他总结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的著名论断。孔子在这句话中关于“启”、“发”的议论,就是我们今天“启发”一词的最早起源。按照朱熹的解释,孔子这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一个人不发愤求知,我是不会开导他的;如果一个人不是到了自己努力钻研,百思不得其解而感觉困难的时候,我是不会引导他更深入一层的。不难看出,孔子的这种启发式教育的精神就是,学习的主动权必须交给学生,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学会举一反三;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只起主导作用,即对学生有目的地引导和及时启发。 孔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如他的学生子贡未能做到全面发展,孔子就注意启发诱导,《公冶长》载有这样一件事:“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有一次子贡问孔子:“我是一个怎样的人?”孔子说:“你好比是一个器皿。”子贡又问:“什么器皿?”孔子回答说:“宗庙里盛黍稷的瑚琏。”意思是说,从
孔子
个别场合看来,子贡是个体面的器皿,但却没有注意到全面发展。你看,孔子的教育不正是启发式教育吗?孔子的教育活动不是以学生为主体吗?
孔子在他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创立了人性差异的观念,以“性相近也,习相远也”(《阳货》)作为教育实践的指南,并进而提出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他说:“力不同科,古之道也。”(《八佾》)主张根据学生的特点水平,进行不同的教育,即“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雍也》)。虽然孔子并没有直接提出“因材施教”这四个字,而是由南宋大儒朱熹在《论语注》中的“夫子教人,各因其材”这八个字所归纳的,但孔子确实有着这种“因材施教”的思想,孔子的教育实践实实在在地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
实施因材施教的关键是对学生有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掌握学生各方面的特点,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孔子就十分注重观察、研究学生。他采用的方法有“听其言而观其行”(《公冶长》),以及“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废哉,人焉瘦哉?”(《为政》)即通过观察和与学生谈话进行全面了解。正因为如此,孔子十分熟悉他的学生的特点与个性,比如他说过:“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 。”(《先进》)就是说他的学生高柴愚笨,曾参迟钝,颛孙师偏激,仲由鲁莽。
正是由于对学生的充分了解,所以孔子的教育和教学就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个性特点来进行。同样问“仁”、问“孝”、问“政”,孔子的回答往往是难易、深浅、详略、繁简各不相同。如樊迟和颜回都问“仁”,孔子回答樊迟是“爱人”,回答颜回却是“克己复礼为仁”。
倡导乐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是乐学(愉快教学)的积极倡导者。他深知,要博学,必须愉快地学,要学习得好,必须心情舒畅,所以启发学生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之。”(《述而》)指出学习是一件快乐的事。他还把乐学作为治学的最高境界。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雍也》)他以“知之”、“好之”、“乐之”这三种学习的态度相比较,一层深入一层,说明乐学的效果最佳。所以,孔子学习起来“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述而》)。他说:“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述而》)意思说,在学习中发现了乐趣,本身就是一种最高的享受了,那么,即使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做枕头,也有着乐趣。
孔子善于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总是巧妙地把学生领入一个个引人入胜的境地,使他们感到美不胜收,学起来轻松愉悦,“欲罢不能”(《子罕》)。那么孔子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的呢?
一是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注重民主教学。这应该是令学生乐学的前提。人是有情感的动物。师生感情融洽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情绪。师生感情冷漠,不可能创造出一种和谐的学习气氛;师生感情融洽,师爱生,生敬师,这样学生
孔子
内在的情感自然被触发,并进而如同“爱屋及乌”般喜欢上教师的讲授,学习的兴趣浓了,劲头足了,此所谓“亲其师而近其道”也。孔子对学生十分热爱,与学生关系十分融洽。从不摆教师的架子,总是与学生平等地讨论问题,而且也能放下架子向他的学生学习。教学态度谦和、民主、诚恳、友爱,教学气氛轻松愉悦。今天,我们更应该像孔子那样,对学生讲平等,讲民主,讲感情。 二是正面表扬激励。这是让学生乐学的重要手段。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自尊心,有让人肯定的心理。孔子就善于从正面表扬学生、激励学生。据统计,《论语》中关于孔子对学生的表扬共有17处,批评只有6处,说明孔子是以表扬为主的教育方法。即使批评学生,也总是善意的,从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如此,他的学生总是爱学习,学习起来有积极性,乐此不疲。我们今天的教师也应根据学生的心理,恰如其分地运用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个眼神、一句话、一个分数,都可以给学生很大的鼓舞,从而使他们学习起来更投入。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今天,我们应像孔子那样,致力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扬民主,热爱学生 ,建立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多肯定,多表扬,创设轻松、愉悦、和谐的教学情境和氛围,从而使教育活动生动活泼,达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四、指导学法,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和指导,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内容。比如,孔子要求学生多闻多见,“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为政》);要求学生“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公冶长》);学习要循序渐进,“无欲速 欲速,则不达”(《子路》);学习要有恒心,“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子罕》);重视温习,“学而时习之”(《学而》),“温故而知新”(《为政》) 不一而足!
学思结合的学习方法,应该为孔子最为强调的。
孔子十分重视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同时又重视思,说:“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四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季氏》)孔子通过自己的体会,说明了学与思二者不可偏废,只强调一面或者使两者脱节都不可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徐干的《中论·治学篇》也引用过孔子的话:“弗学何以行,弗思何以得,小子勉之。”足见孔子是大力主张学思结合,二者并重的。
总之,孔子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是十分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的。孔子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其目的是培养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让他们自己会学习。在孔子看来,光有知识,没有能力,是没有实际意义的。
《学会生存》一书的作者埃德加·富尔精辟地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不难理解,但可惜的是,目前相当
孔子
多的教师仍没摆脱只教知识不教方法的传统教育模式,他们自己从教材中提取知识,然后通过分析把它“喂”给学生,这种让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做法,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结果是相当一部分学生一离开教师就手足无措。因此,实施素质教育,我们就必须像孔子那样,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其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其更好的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孔子在其40年的教学生涯中,对教育的各个方面作了较系统全面的论述,形成了其博大精深的教育思想。其中有糟粕;更有若干精华,充满了智慧之光。今天我们实施素质教育,很有必要去好好研究其教育思想,吸取其中的精华,把我们的素质教育搞得更好、更完美!
教育上的贡献 孔子时代, 教育与学术由官府垄断, 提出"有教 无类"的旗帜,以私人身份招徒讲学,创办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人学校. 选编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 将内容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育. 孔子在其丰富的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套完整的教育理论和教 学方法. 教育目标是培养君子仁人 教育对象则"有教无类"; 教学原则是因材施教, 教学方法采用"循循然善诱人"的启发式,要求弟子学思结合,举一反三,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 重视德育,智仁勇并举而以仁为中心; 提倡教师以身作则,师生教学相长;端正实事求是的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当仁不让于师 要求弟子学以成才,学以致用. 孔子一生"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被尊为"万世师表". 他的教育理论和教学方法,指导了两千多年的中国传统教育,而且在今天看来,仍与东西方与现代教育理念相合。
孔子一生中有一大半的时间,是从事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他创造了卓有成效的教育、教学方法;总结、倡导了一整套正确的学习原则;形成了比较完整的教学内容体系;提出了一系列有深远影响的教育思想;树立了良好的师德典范。
孔子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自开始办学,到去齐国求仕之前,约7、8年时间。这一阶段他的的门徒还不大多,但是办学有成效,在社会上已经有了较大的名声。在这一时期,孔子的学生中有比他只小6岁的颜路(颜回之父),有比他只小9岁的子路。子路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
第二阶段:自37岁(鲁昭公二十七年、公元前515年)从齐国返回鲁国到55岁(鲁定公十三年,公元前497年)周游列国之前。这一阶段共计18年的时间。这18年中,孔子虽然有4年多的时间在做官从政,但并没有停上授徒。这一阶段是孔子教育事业大发展的阶段。他的教育经验越来越丰富,教育水平越
孔子
来越高,名气越来越大,所收的弟子越来越多。除了鲁国的学生之外,他的学生中还有来自齐、楚、卫、晋、秦、陈、吴、宋等国的求学者。孔子的威望已经树立起来。他的一些有名的弟子,如颜回、子贡、冉求、仲弓等,大都是这一时期进入孔门的。这些弟子中的一部分人后来跟随他周游了列国,一部分从了政。
第三阶段:自68岁(鲁哀公十一年。公元前484年)周游列国结束回到鲁国,到他去世,共5年时间。这时,他虽然被季康子派人迎回鲁国,但鲁哀公、季氏最终并没有任用他。他虽然有大夫的身份,有时也发表一些政见,但没有人听从他的意见。他把精力集中到办教育与整理古代文献典籍上了。这一时期他的学生也很多,并培养出了子夏、子游、子张、曾参等才华出众的弟子。这几个人后来大都从事了教育事业。对儒家学派的形成与发展,对孔子思想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孔子在周游列国的十四年中,也没有停止过教育活动。他在卫国、陈国先后住了数年的时间并没有从政,弟子就在身边,师生之间不可能不进行学术研讨。他带着弟子到列国去周游,本身就开阔了这些学生的眼界,他们的意志也受到了磨练。这可以说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活动。孔子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在德行方面表现突出的有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在语言方面表现突出的有宰我、子贡,办理政事能力较强的有冉有、子路;熟悉古代文献的有子游、子夏。在孔子的弟子中,有不少人都干出了一番成就,对于当时政治,尤其是对于孔子思想的传播,对于儒家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纵观孔子的一生,他对他的学生的影响,一部分是通过言传,通过学习古代文献、传授各种技艺,而更多的、更为深刻的则是身教。他的勤奋好学,他对真理、对理想、对完美人格的追求,他的正直、善良、谦虚、有礼,他对国家的忠诚与对老百姓的关心,都深深地感染着他的学生与后人。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既是孔子的高尚师德,也是孔子提出的一条教育原则。孔子爱教育、爱学生,诲人不倦,他能平等对待学生,做到教学相长,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则。孔子是具有高尚师德的一代宗师。
学生们对老师非常崇敬,当有人诽谤孔子时,学生们站出来为孔子辩护,捍卫孔子的崇高人格。“叔孙武叔毁仲尼。子贡曰: 无以为也!仲尼不可毁也。他人之贤者,丘陵也,犹可逾也;仲尼,日月也,无得而逾焉。人虽欲自绝,其何伤于日月乎?多见其不知量也”。孔子的弟子中,有些人几乎是终生陪伴着孔子,其情感之深,胜于父子兄弟。
孔子死后,被葬于曲阜城北的泗水岸边,弟子们以对父亲之礼仪对待孔子,为其服丧3年。子贡在孔子的坟前盖了一间小屋,为孔子守坟6年。中国历史上创办私学的先行者,第一位职业教师,得到了弟子们的衷心尊敬。
言子是他唯一的一个江南学生。
孔子
孔子的学生很多,孔门弟子三千,达者七十二人。
那72人分别是:
颜回,是鲁国人,字子渊。比孔子小三十岁。
闵损,字子骞,比孔子小十五岁。
冉耕,字伯牛。孔子认为他有德行。
冉雍,字仲弓。
冉求,字子有,比孔子小二十九岁。作李氏家臣之长。
仲由,字子路,卞地人。比孔子小九岁。
宰予,字子我。他口齿伶俐,擅长辞辩。
端木赐,是卫国人,字子贡。比孔子小三十一岁。
言偃,是吴国人,字子游。比孔子小四十五岁。
卜商,字子夏。比孔子小四十四岁。
颛孙师,是陈国人,字子张。比孔子小四十八岁。
曾参,是南武城人,字了舆,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孔子认为他能通达孝道,所以传授他学业。他撰写了一部《孝经》。他死在鲁国。
澹台灭明,是武城人,字子羽。比孔子小三十九岁。
宓不齐,字子贱。比孔子小三十岁。
原宪,字子思。
公冶长,是齐国人,字子长。
孔子说:“公冶长,可以把女儿嫁给他,即使他在囚禁之中,并不是他的罪过。”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了他。
南宫括,字子容。
孔子
公皙哀,字季次。
孔子说:“天下的读书人没有善行,大多数作了卿大夫们的家臣,在都邑作官,只有季次不曾出来作官。”
曾蒧,字皙。
颜无繇,字路。颜路,是颜回的父亲,父子俩曾先后在孔子门下求学。
商瞿,是鲁国人。字子木,比孔子小二十九。
高柴,字子羔。比孔子小三十岁。
漆雕开,字子开。
孔子叫子开去做官,子开回答说:“我对作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很高兴。
公伯缭,字子周。
司马耕,字子牛。
樊须,字子迟。比孔子小三十六岁。
有若,比孔子小四十三岁。
公西赤,字子华。比孔子小四十二岁。
巫马施,字子旗,比孔子小三十岁。
梁鳣,字叔鱼,比孔子小二十九岁。
颜幸,字子柳,比孔子小四十六岁。
冉儒,字子鲁,比孔子小五十岁。
曹,字子循,比孔子小五十岁。
伯虔,字子析,比孔子小五十岁。
公孙龙,字子石,比孔子小五十三岁。
冉季,字子产。
公祖名兹,字子之。
孔子
秦祖,字子南。
漆雕哆,字子敛。
颜高,这字骄。
漆雕徒父。
壤驷赤,字子徒。
商泽。
石作蜀,字子明。
任不齐,字选。
公良儒,字子正。
后处,字子里。
秦冉,字开。
公夏首,字乘。
奚容箴,字子皙。
公肩定,字子中。
颜祖,字襄。
鄡单,字子家。
句井疆。
罕父黑,字子索。
秦商,字子丕。
申党,字周。
颜之仆,字叔。
孔子
荣旗,字子祈。
县成,字子祺。
左人郢,字行。
燕伋,字思。
郑国,字子徒。
秦非,字子之。
施之常,字子恒。
颜哙,字子声。
步叔乘,字子车。
原亢,字籍。
乐欬,字子声。
廉絜,字庸。
叔仲会,字子期。
颜何,字冉。
狄黑,字皙。
邦巽,字子敛。
孔忠。
公西舆如,字子上。
公西葳,字子上
其中,言子是他唯一的一个江南学生。
孔子
言子(前506—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又称叔氏,常熟人。春秋时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后人所以称他为“言子”, 是出于对他的尊敬。言偃出生地 言偃出生于吴地,成年后到鲁国就学于孔子,从言偃比孔子年轻四十五岁来看,他当是孔子晚年的学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言偃即为七十二贤人之一。 擅文学(指历史文献),曾任鲁国武城宰,阐扬孔子学说,用礼乐教育士民,境内到处有弦歌之声,为孔子所称赞。
正在阅读:
孔子的教育思想闪耀着真理的光辉03-18
教务主任、教研组长座谈会会议记录01-04
九年级物理教学反思05-23
五年级数学下册 分数除法(一)练习题03-18
【完整版】2019-2025年中国矿泉水行业创造与驱动市场战略制定与实施研究报告05-02
病史采集试题及答案09-23
小可爱与大气象10-08
低碳环保作文600字(精选5篇)02-05
我和好书交朋友作文600字06-18
真的能护眼? - 漫谈水晶镜片的导购误区07-04
- 粮油储藏基础知识
- 论文范文(包括统一封面和内容的格式)
- 经典解题方法
- 综合部后勤办公用品管理办法+领用表
- 学生宿舍突发事件应急预案
- 16秋浙大《生理学及病理生理学》在线作业
- 四分比丘尼戒本(诵戒专用)
- 浙江财经大学高财题库第一章习题
- 九大员岗位职责(项目经理、技术负责人、施工员、安全员、质检员、资料员、材料员、造价员、机管员)
- 旅游财务管理习题(学生版)
- 德阳外国语高二秋期入学考试题
- 投资学 精要版 第九版 第11章 期权市场
- 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认识
- bl03海运提单3国际贸易答案
- 2010-2011学年湖北省武汉市武珞路中学七年级(上)期中数学试卷
- VB程序填空改错设计题库全
- 教师心理健康案例分析 - 年轻班主任的心理困惑
- 民间借贷司法解释溯及力是否适用?
- 三联书店推荐的100本好书
- 《化工原理》(第三版)复习思考题及解答
- 孔子
- 闪耀
- 光辉
- 真理
- 思想
- 教育
- SiO2包覆超细CaCO3的结构和机理分析
- 郭丽-海南古玩城
- 申请报告(电工基础)
- PEP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教学计划
- DD24S3.3-14000中文资料
- 基于无线wi_fi技术的多媒体信息推送系统
- 铁道部文件.20091201铁路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指南
- 2017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翻译硕士考研参考书解析、保研流程、复试笔试真题、复试流程、就业信息
- 2015注册中外合资公司的相关材料和注意事项
- 评新《保险法》新增不可抗辩条款的修法价值与建议
- 红七月暑期社会实践策划书
- PVC塑料型材配方
- 铁路通信概述
- 辽宁大学考研招生简章
- 安全系列技术
- 施工现场取样方案
- 淘宝网的物流分析
- 动态密码 UKEY 指纹UKEY的比较
- 祖父的园子教学设计
- 素质教育概论 考试81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