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 PVD 金属化工艺 - 图文

更新时间:2023-10-24 07:18: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PVD 金属化工艺

引 言

本文主要结合在线金属化工艺,讲述了PVD的工作原理、工艺条件以及工艺参数,并结合实际生产过程中一些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讲述了金属化材料的一些特性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1 概述

1.1 薄膜沉积技术

薄膜沉积技术已发展为二个主要方向:(1)化学气相沉积 ( Chem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为CVD(2)物理气相沉积 (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简称为PVD。PVD沉积技术有蒸镀(Evaporation Deposition) 和溅镀(Sputtering Deposition)二种,前者通过被蒸镀物体加热,利用被蒸镀物在高温(接近其熔点)时的饱和蒸气压,来进行薄膜沉积的;后者是利用等离子体中的离子,对被溅镀物体电极(即:靶材)轰击,使靶面原子脱离靶材运动到圆片表面沉积成膜。

2.溅射工艺的优点

用高能粒子对某种物质表面轰击出原子的物理过程叫溅射。在大规 模IC的生产过程中,溅射法与蒸镀法相比有如下优点:

(1)解决了大园片上沉积薄膜厚度均匀性问题。 (2)溅射形成的膜与衬底之间黏附性好。

(3)厚度容易控制,只需调整时间就可得到所需厚度。

(4)对合金材料,溅射所形成的膜更接近原材料的成分比。

(5)对高熔点材料,溅射可行,如:W,MO,Ta等,但蒸镀法就 不行。

(6)溅射材料不易污染,且处于高真空状态且工艺过程中靶面、园片

表面一直处于等离子体状态下,可使靶面、园片表面处于清洁状态,增加膜与园片之间的附着力、膜的性质得到改善。 (7)许多薄膜的性质可通过改变某些工艺参数来实现。

2.1 溅射沉积技术发展

溅射技术发展有二极溅射、射频溅射、磁控溅射及偏置溅射等。二极 溅射是一种最原始的溅射方式,效率很低。射频溅射主要优点是可溅射绝缘体。磁控溅射是一种直流溅射,不可溅射绝缘体,但它是金属溅射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下面主要是介绍这种方式。 一般来说,溅射沉积镀膜过程包括四步(1)产生离子并导向靶;(2) 离子把靶表面的原子撞击出来;(3)被撞击(溅射)的原子向硅园片运动 (4)这些原子在硅园片表面沉积并形成薄膜。撞击靶材的高能粒子是辉光

放电产生的。当一固体表面被分子、原子或离子撞击时,会产生许多物理现象。对低能粒子(<10eV ,这种相互作用多只发生在靶表面;而对于

能量非常低的粒子(<5eV= 这种相互作用大多表现为撞击粒子的反射或被吸附。对超过靶材料化学键结合能(5 ~ 10eV)的低能粒子,会产生迁移或表面损伤现象。在粒子能量非常高(>10KeV)时,撞击离子会嵌入靶中,这种机制是离子注入的基础。当粒子能量在二者之间时,会出现以下二种现象:(1)粒子部分能量以热能形式传递给靶材,使靶材温度升高。(2)另部分能量则会引起靶表面的原子移动,脱离表面,进入空间(溅射),在电场作用下高速运动到园片表面,沉积成膜。

2.2磁控溅射腔体结构 靶材 一般地,溅射腔体由下列 几个基本部分组成,见图2.1.2(a): (1)真空腔体 DC 高真空腔体。 气体入口 真空要求:〈5E-7 TORR (2)靶材(负极) 用于形成薄膜的材料。有材料纯度、 成分、厚度等具体技术要求。 (3)衬底 园片 园片支座和加热器等。 抽气

图2。1。2(a)溅射腔体基本结构

(4)挡板:溅射初期,用于将金属与园片隔开的挡板,进行预溅射。 (5)抽气系统:几组级联泵共同作用使腔体获取高真空。 2.3 溅射的工艺条件

溅射有许多工艺条件,控制好了工艺条件,就控制好了膜的工艺参 数性质。

(1)工艺气体:工艺气体应不与要沉积的薄膜反应,所以气体仅局限

于惰性气体。Ar2是最常用的,既便宜又可保证足够的离化率 。 (2)工艺压力:压力的范围是由辉光放电所要保证一定的气体离化率

(磁控溅射的下限是2~3mT)和气体离子轰击出靶原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上限为100mT)的要求来折中确定的。

(3)真空度:溅射腔体必须具备一定的真空度,一般≤5.0E-7Torr

即可。真空度低,沉积的膜易被氧化或与某些残气反应,影响薄

膜性质。

(4)衬底温度: PVD工艺中一个重要因素。温度变化会影响

膜的许多参数,如:应力、均匀性、电阻率及台阶覆盖、淀积速

率等。

(5)溅射功率:离子要轰击靶材必须具备一定的能量,这能量对不同

的工艺有具体要求,具体是由所要成膜特性所定。溅射功率最直

接影响到溅射速率。

(6)磁场:磁场最直接影响到溅射速率及膜的均匀性。

(7)间距:指圆片到靶的距离,一般为4 ~ 6cm。它最直接影响到

溅射速率及膜的均匀性。 2.4膜的工艺参数及性质

(1)膜的应力:一般膜的应力越小越好,应力范围为1E08 ~ 5E10

dynes/cm2;低温金属膜的应力为Tensile stress;影响应力最大的

是温度;应力的大小将影响到:(a)粘附性不好(b)使膜较脆 (2)膜的晶粒:一般地,温度越高,晶粒越大。晶粒越大有利于防

止电迁移,但对光刻及腐蚀来说,晶粒越小越好。

(3)膜的厚度:膜的厚度可以简单地通过时间的调整来控制,其他工

艺参数一定时,溅射速率基本为常数。这样调时间基本可确定膜厚。

(4)膜的方块电阻:一般膜厚与方块电阻有对应关系,可由方块电阻

来监控膜厚。

(5)膜的均匀性:均匀性越好,就越有利于刻蚀,IC的可靠性越高。

DEV/AVE

(5)膜的反射率:膜反射率监控可以检验膜生成质量及腔体状况,越

高越好。另一方面,AL金属膜反射率很高对光刻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工艺制程里通常要在AL膜上溅一层ARC(ANTIREFLECTIVE COAT)来抗反射。

3.金属化材料的要求

目前能用作IC金属化的材料很多,有单元金属、多元金属、合金、硅化 物等。但是,无论使用哪种材料,都必须满足如下要求:

(1)电阻率要低。

(2)与n型和p型硅均能形成欧姆接触。 (3)与SI和SIO2的粘附性好。 (4)抗电迁移能力强。 (5)抗腐蚀能力强。 (6)易刻蚀。

(7)便于超声或热压键合。 (8)膜的应力要低。

3.1 纯AL布线缺陷 3.1.1 ALSI互溶现象

由于纯AL材料的电阻率低,与SI(或SIO2)的粘附性又好,而且易 刻蚀,是一种作为导电连线的好材料,因而得到广泛使用。然而,纯AL 材料有二个缺点:(1)抗电迁移能力差 (2)与SI接触易与其互溶,使 结产生击穿。 AL合金材料的使用,如:ALSI,ALSICU等,将有利于改 善以上二方面的缺点。

AL与SI之间没有硅化物形成,但可形成合金。AL在SI中的溶解度 很低,但SI在AL中的溶解度却很高。因此,当AL与SI接触时,在退火过程

中,就会有相当可观的SI溶到AL中去。这将引起AL尖刺现象,严重会引起结短路,影响可靠性及成品率。

另外,衬底晶向对尖刺的形貌会产生影响,在(111)晶向,尖刺趋向横 向扩展,而在(100)晶向,尖刺趋向纵向扩展;我们知道,双 极电路采用(111) SI作为衬底,而在MOS电路中,为了减少界面态的影响而采用(100)SI作为

衬底,因此,尖刺现象在MOS电路中表现得尤为明显。所以,必须对尖刺现象 进行改善。

3.1.2 AL膜的电迁移现象

电迁移现象是一种在大电流密度作用下的质量输运现象。质量输运是沿电子流方向进行的,结果在一个方向形成空洞,而在另一方向则由于 AL原子的堆积而形成小丘,前者会使连线开路,后者会使光刻困难或使多层布线间短路,当线条变得越窄时,这个问题更为突出。

针对纯AL布线的局限性,需要从材料、工艺结构两方面进行改进。

3.2 AL中掺入少量的SI

在纯AL中加入少量SI形成ALSI合金材料,一般为1%(Wt%),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解决AL尖刺现象。但是它将引入另一个问题,就是SI 析出问题。即在合金退火过程中,一部分SI会溶解AL中直至饱和,而剩余的SI将会以微粒形式存在AL中,当冷却的时候,这些微粒SI会成为析出沉积SI的核,并逐步增大成为一个个SI单晶的结瘤。这会使结接触电阻增大,另一方面会使键合变得困难。这就迫使人们去寻找新的金属化结构。

3.3 AL中掺入少量的Cu

AL中加入少量的Cu可以改善电迁移现象,一般为0.5-4%(wt%);但过份加

入Cu会使AL膜电阻率升高以及使AL刻蚀有难度。为什么加入少量的Cu可以改善电迁移现象呢?在金属多晶膜中,金属离子的传输主要是沿晶界进行的,加入Cu后,Cu原子与AL晶界缺陷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表现在以溶质原子本身或以CuAl2形式在晶界处沉淀,占据了晶界处的空位。由于可供AL原子扩散的晶界空位点大大减少,或者说AL在CuAl2中的扩散系数小,从而改善了电迁移。

3.4 提高AL膜沉积温度

我们知道,温度越高,成长的晶粒也就比较大,沉积薄膜的均匀性也就比较好。大的晶粒不易产生质量的输运,从而改善了电迁移。

3.5 AL-阻挡层结构

现在普遍使用的结构为TI/TIN/AL,TI起作粘附层及接触之用。在高温下,TI与SI会形成一层电阻率极低的TISI2。TIN起阻挡层用,它可有效地阻止AL/SI间的互溶,防止了结穿的发生。

4.在线生产运用几种金属化工艺 4.1在线溅射形成薄膜种类

4.1.1 AL膜

ALSI;ALSICU 4.1.2 TI

室温TI作用(湿润作用)、接触电阻小、形成阻挡层 4.1.3 TIN

抗反射层、BARRIER层

4.1.4 WSI

与POLY形成低电阻的复合栅,减少RC TIME

4.1.5 CrSi:做热敏电阻

4.1.6 ARC(Anti-reflective Coat):抗反射层

4.2在线两种标准金属化工艺结构:. 4.2.1标准冷AL工艺

TI700(300℃) HJRTA.3 ALSICU10000A(300℃)+α-SI α-SI ALSICU10000(300℃) TIN TISIX

4.2.2 标准热AL工艺

TI375A+TIN600A(300℃) HJRTA.3 TI500A(50℃)+ALSICU10000A(400℃)

TIN350A

ALSICU1000(400 ℃) TI(50 ℃) TIN TISIX

5.金属热处理

5.1合金化(5“背面合金炉为例)

5.1.1目的

(1)消除表面DEFECT,降低陷阱电荷。 (2)使AL,SI接触良好。 5.1.2主要工艺参数:(1)温度:退火温度为300C、450C。 (2)H2流量:1500 sccm (3)N2流量:15 slpm 5.1.3主要的工艺:300C退火、450C合金 5.2 快速热退火工艺 5.2.1目的

快速热退火工艺,因其快速,所以RTA工艺所提供的热预算(Thermal Budget)非常低,这对于MOS管源极与漏极杂质再扩散及结深等的影响非常小。 .5.2.2主要工艺

5.2.2.1用于WSI膜退火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sc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