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唐代长安都城空间划分与私营旅馆业发展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29 15:5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代长安空间东西分化与私营旅馆业发展

彭代琪格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 北京 100875

摘要

长安作为唐代社会的中心,在发展过程中其内部呈现出了一定的空间分化倾向,一定程度杀那个反映了唐代社会经济发展的变迁。本文选取了长安私营旅馆业这个社会众多行业相互交叉所在为切入点,简要的探讨了长安城东西空间的分化与私营旅馆业之间的关系。

关键词:长安 空间划分 旅馆

东西分化与旅馆业

长安城在具体的发展过程中渐次形成了内部分化,这种区域的分化以朱雀大街为中轴的东西区域间差异尤为明显。东西区域的这种差异逐渐呈现出一种“东贵西富”的趋势,这种差别也同样反映在私营旅馆业中,并且两个分区之间旅馆业发展的原因也比较具有时代特征,值得深探。

1.长安街东旅店业的发展

日本学者妹尾达彦先生在研究公元7-9世纪长安城规划的过程中画出如图1所示的长安店铺位置示意图,可以发现这一时期长安旅馆集中分布在东市附近的现象比较明显。

图1 引自(日)妹尾达彦:《长安的都市规划》P215

究其原因首先是官员贵族街区的形成,促进了东市及周边坊区高级的餐馆、妓馆和旅馆的开办与发展。《长安志》中记载长安街东“万年县户口,减于长安。

文公卿以下居止,多在朱雀街东,第宅所占勋贵。”1并结合《唐两京城坊考》等史料来看,东市周边的崇仁坊、平康坊、宣阳坊、亲仁坊、永宁坊、胜业坊等坊区多为达官贵人居住之地,形成了官员聚集区。作为“流动之人的住宅”,除去旅馆业自身发展独特因素,街东旅馆业兴起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是东部高级街区形成的原因。

(一) 地理环境与人文环境

长安东区有利的地势、优美的环境以及良好的人文气氛是旅馆业发展的环境因素。大多数达官贵人、文人雅士的住宅都分布在街东,便从侧面反映了街东地理、人文环境的优越。

长安城的整体地势呈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因而朱雀大街以东各区域相对较高,能够满足人们免受水患之灾的同时享受高爽地势的要求。长安城东南是著名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曲江及其周边的杏园、乐游原、慈恩寺、青龙寺都是京师的著名游览胜地。曲江不失为其中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列子,唐代文人的诗作中多有对曲江的记载“三春车马客,一代繁华地”2、“细草岸西东,酒旗摇水风。楼台在花杪,欧鹭下烟中。翠幄晴相接,芳洲夜暂空。何人赏秋景,兴与此时同。”3同时曲江作为新科进士举行宴会的地点——曲江宴和杏园探花,也带有特定的文化内涵。东郊也为园林行宫区,通化门外近大明宫,“春明门外有宁王宪之园池,玄宗曾于此宴侍臣。”4,文宗也曾“御通化门以观游人”。5外郭城东门也是当时人们寄托离别不舍之情的一个象征,“今日春明门外别,更无因得到街西。”6、通化门附近的长乐坡“终日坡前恨离别,谩名长乐是长愁。”7这也成为旅馆业发展的一个原因。此外东郊也是寺院、道观集中之处,大慈恩寺即为京城著名的赏牡丹胜地,“京师贵牡丹,佛宇、道观多游览者。慈恩浴室院有牡丹两丛,每开及五六百朵。”8,大慈恩寺中的大雁塔也是京城人游玩的绝佳场所。城南的玄都观也同样为赏花胜地,吸引了众多游客。旅游风景也势必会带动周边旅馆业的发展,如此清幽的环境也是经营旅馆所需要的理想环境。 1 2

宋敏求:《长安志》卷8《东市》,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刘禹锡:《曲江春望》,《全唐诗》卷357,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P2674 3 白居易:《曲江》,《全唐诗》卷462,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P3412 4《旧唐书》卷8《玄宗纪》上

5 宋敏求:《长安志》卷10《郭外》,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6 张籍:《赠别王侍御赴陕州司马》,《全唐诗》卷385,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7 白居易:《长乐坡送人赋得愁》,《全唐诗》卷441,北京:中华书局,1999年 8 王谠:《唐语林》卷7,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P237

(二) 、交通便利与商业活跃

唐代政治中心由太极宫转移到兴庆宫再到大明宫,受到这种政治中心东移的影响,官员住宅也呈现出向街东集中的趋势,为街东旅馆业的兴盛奠定了政治基础。其中街东崇仁坊为当时著名的旅馆聚集区,其背后的政治因素比较具有代表性,仅以此为例说明。《长安志》中《崇仁坊》记载:北街当皇城之景风门,与尚书省选院最相近,又与东市相连接,选人京城无第宅者多停憩此。9由图2可知,崇仁坊靠近科举考试的地点——礼部贡院、科举放榜处,同时靠近唐王朝中央权力所在。“唐代科举考试的试卷是不糊名的。因为不糊名,所以某年某科有谁参加考试、哪本试卷属于谁都是公开的。这就使得主试官除了评阅试卷之外,还有参考甚至于完全依据举子们平日的作品和誉望来决定去取的可能;也使得应试者有呈现平日的作品以表现自己和托人推荐的可能。”10身处官员街区的包围之中,也方便举子“行卷”,将自己写好的文学作品呈送给社会地位较高的官员以求受到推荐增加中举的机会。唐顺宗时,权臣王叔文的宅邸门庭若市,“客候见叔、文者,至宿其坊中饼肆、酒垆下,一人得千钱,乃容之。”11从侧面放映了科举考试对旅馆业发展的巨大影响,这也是街东唐代长安旅馆业发展最具时代特色的一点原因。此外进奏院也多设在其附近,进京的官员同样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借助巨大的政治优势,宣阳坊、兴道坊、务本坊也多有旅馆分布,在此经营的旅店也往往收入颇丰。

除此之外,崇仁坊南边为平康坊,是文人墨客游逛之地,“诸妓皆居平康里,举子、新及第进士,三司幕府但未通朝籍,未直馆殿者,咸可就诣。”12妓院的广泛分布也是促进周边旅馆发展的重要原因。其东南方向为东市,临近商业繁华地带,也同样为旅店的经营提供了便利条件。

综上来看,街东的社会环境整体要比其他地区政治色彩更为浓厚一些,这一点也正是街东旅馆业发展的突出原因。

9

宋敏求:《长安志》卷8《崇仁坊》,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 程千帆:《程千帆全集八卷:唐代进士行卷与文学、古诗考索》,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年,P5-P6 11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36 12 转引自莫素娟:《唐都长安的旅店业研究》,《北里志·北里志序》,《唐五代笔记小说大观》,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P1403

10

图2 引自(日)妹尾达彦:《长安的都市规划》P217

(三) 政治因素

长安城东侧城门有三,通化门、春明门和延兴门,尤以通化门最为繁忙。有学者研究指出城垣外沿三城门分布的商业点在7世纪以后有所增加,所以便于商业贸易的往来也有旅馆出现。长安城内部的通化门和开远门横街与春明门和金光街横街之间的地区是交通中轴之所在。设在这附近的旅馆既便于管理,又便于生活消费。

更大范围来看,“从长安城四出通向全国的道路选择使某些道路线的交通地

位更加突出,唐长安城内设有都亭驿,为全国中心驿站,是长安通向全国的起点。”

13据相关学者考证都亭驿即位于通化坊14之中,据辛德勇先生研究东出长安的道

路有两条,即由都亭驿通向通化门、春明门。出于交通条件便利的需要,旅馆也就多在临近交通线附近的坊中分布。 2.长安街西的旅馆业的发展

朱雀街以西不同于街东,形成了以西市为中心,以普通民众、商人、外域人为主体的空间,孕育了异于东市的多元化社会。街西旅馆业发展的原因以商业、往来商人的带动为主。

长安人口达百万之多15,其中流动人口占了重要部分。庞大的流动人口成为唐代长安旅馆业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的社会基础。宁欣在《唐代长安流动人口中的举选人群体——唐代长安流动人口试析之一》一文中分析了长安流动人员的组成,有应考的举人、进京官员使臣使团、游历的士人、从各地征集的农夫、工匠等。

西市距大兴城西金光门很近,凡经由丝绸之路来长安的中亚、西亚商人及西域各族商人,大都有金光门进入大兴城,西市自然就成为这些商人首先落脚之地,这也使得西市的商人特别多。16唐代的长安沿袭隋代的大兴城这一现象,因而也发展出西市及周边各坊外族流动人员多的特点。如《资治通鉴》记载唐代宗年间:“回纥留京师者常千人,胡商伪服而杂居者又倍之。”17向达先生认为“唐代长安各国胡人流寓长安,其居处不限于一隅,然在城西者甚多,而商贾则似多聚于西市。”18这些胡商、胡人常聚集在西市附近,西市胡商经营的店铺及旅馆也常见于记载中,多元的文化交流也成为西市旅馆业的独特风韵所在。

《长安志》对西市的记载“浮寄流寓,不可胜计”19如此众多的店铺,势必 13

张永帅:《空间及其过程:唐长安住宅的分布特征及其形成机制》,《史林》,2012年,第1期

14 据《通鉴》胡注,都亭驿在朱雀西街含光门北来第二坊,今本《长安志》文多舛漏,缺载该坊,清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臆补为殖业坊,今多承其说。此坊实名通化,见于元骆天攘《类编长安志》。(见于辛德勇:《隋唐时期长安附近的陆路交通——汉唐长安交通地理研究之二》)

15 关于长安城人口问题,学术界还尚存在争议,此处取近一百万的观点。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日)妹尾达彦认为8世纪前半期长安常住人口有70万。(参见妹尾达彦著,李全福译《唐代长安人口数与城内人口分布》,《中国古都研究》第12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严耕望在《唐代长安人口数量之估测》一文中提出“加计流动人口,至少为180余万。张天虹在总结近15年来有关唐代长安人口的研究指出,“结合当时人的记载,考虑到那个时代长安商业的发展水平,至少从中唐以来至唐末大乱之前,“长安人口百万,当距事实不远。” 16 毕波:《隋唐长安坊市胡人考析》,《丝绸之路》,2010年,第24期 17 司马光:《资治通鉴》,卷225,代宗大历十四年,北京:中华书局,956年,P7265 18 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北京: 三联书店,1957年,P35 19 宋敏求:《长安志》卷8《崇仁坊》,台北:成文出版社,1969年,P178

会带来数量巨大的商贾流动,这就为旅馆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窦家店的成功便从侧面反映了西市的商业潜力之大,起初其为制作、贩卖煎饼、团子的小店,“先是西市秤行之南,有十余亩坳下潜污之地,目曰小海池,为旗亭之内,众秽所聚,又遂求实之??遂经度,造店二十间,当其要害:日收利数千,甚获其要。20位于交通便利之处,依托西市的便利,成为旅馆业繁荣的典范。

加藤繁先生认为隋唐长安城的商业活动是通过逐步促使隋唐初期的空间、时间性限制崩溃而不断发展。于是伴随着这种人口结构的分化,长安东西城区的店铺也随着发生变化。就整体趋势而言,街东以官员住宅为中心,形成了高级商业区,旅馆的等级也相对较高级。而街西则成为民众聚集区,小规模的商业比较发达,旅馆的接待对象也就比较大众化。这种区域分化带来的直接影响便是旅馆等级的分化,针对不同的消费需求,体现在建筑、环境、服务等多方面,形成了不同的特色。

经过上述论述可以发现,长安东城旅馆业的发展与政治、文化因素息息相关,而西城旅馆业的发展则与商业有很大关联。但这种旅馆的分化并不绝对,而是呈现为一种总体趋势,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区划中也有所不同。长安旅馆的兴衰也与政局、统治政策、唐代社会整体发展相关,以长安城的空间分化来探究旅馆业的发展,只是其中的一个角度。

结语

对长安内部区域分化与旅馆业的研究,同时还具有现实意义。东、西两区的空间结构在建设之初本无大的差异,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根据各自的条件发展形成了不同的特征,这对于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城市结构优化升级、可持续发展等都具有可借鉴之处。如何应对城市内部形成的结构分区,对城市内部区域分化作出怎样的相应规划,都是今日要思考也急需解决的问题,也许我们能够以史为鉴。

20

温庭筠:《乾巽子》,《温庭筠全集校注》(下册)北京:中华书局,2007年,P125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s4w.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