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传记选读教案(全)(1)

更新时间:2024-03-29 22:2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09学年第二学期

语 文 教 案

学校:汫洲中学 姓名:康丽梅 年级:高二(下)

选修9 传记选读

第一单元

单元目标:

1、掌握自传的文体特征,感受传主独特的人格魅力,领略传主丰富的心灵世界。

2、学习作者如何真实生动地体现传主生活,如何表达细微丰饶的内心情感,并通过细节去塑造丰满的人物形象。 3、学会写自传。

1、在哈金森工厂

教学目标:

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了解邓小平的一些历史事迹,掌握人物性格。 3、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重点:1、掌握传记文学常识。2、学习人物的不畏艰难的精神。 教学难点:传记中引用各种资料的作用。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师生共同回顾邓小平的事迹,引出邓小平在法国哈金森工厂的打工生活,进入课题。

邓小平本名邓希贤,参加革命后才取名邓小平。他1904年8月22日(农历是七月十二日)出生在中国 西南最大的省——四川省的农村。邓小平本人年轻时一直使用这个出生日期。 邓文明(小平的父亲)的祖先从华南移居四川。他们本是客家人。 邓小平的父亲是一个小地主,母亲淡氏,是邓文明的第二个妻子。当邓文明确定第一个妻子张氏不能生育时娶了淡氏。淡氏为邓文明生了四个孩子,邓小平排行第二,也是三个儿子中最大的一个。 邓小平的父亲以后又结过两次婚,他的第三个妻子萧氏为他生了第四个儿子。第四个妻子(夏伯根以前结过婚,她是带着一个女儿嫁到邓文明家来的)为他生了两个女儿。因此,邓小平总共有一个姐姐、两个弟弟、一个同父异母弟弟、两个同父异母妹妹、还有一个异父异母妹妹。因为他十六岁就离开了家,而且再也没有回去过,所以他直到四十多岁,才见到了这几位异父或异母的兄弟姐妹。但他却永远也见不到他那位同父异母小妹妹了。 在邓小平的童年时代,主要的政治事件是1911-1912年的辛亥革命。这次革命推翻了陈旧的中国君主专制制度和自1644年以来一直占据皇位的清王朝。1920年9月,邓和他的叔叔以及其他近一百名同学,乘轮船从重庆启程,踏上了旅法的第一段旅程,同时也就开始步入了他的革命生涯。 1923年6月,邓被选入旅欧共产主义青年团执行委员会,这使他有政治工作可做。从此他不再是一个勤工俭学的学生,而是转为信仰马克思主义,并成为一名职业革命家,做工也是为了支持革命工作。 …… 二、推进新课——传记文学常识

1、什么是传记文学?——传记文学是历史与文学结合的产物,是艺术地再现真实个体人物生平事迹和性格的一类文学样式。

2、传记的特点:真实性和文学性。 3、按照作传的对象分:自传、他传。 4、传记文学的性质及功能:

1)性质:①、历史性、真实性、科学性; ②、文学性、艺术性。 2)功能:①、社会功能;②、教育认识;③、审美作用。

5、传记的形式:文学性传记 评论性传记 考据性传记 回忆录 日记 6、当代传记文学的分类:

1)现当代政治人物传; 2)作家、艺术家和著名学者传;3)各种名星传; 4)历史人物传;5)海外人物传; 6)现当代企业家传; 7)普通人物传。

三、整体感知:通过阅读课文,制作邓小平同志1921—1923年的年谱 时间 事件 1921年4月23日 来到巴黎

1921年10月22日 进入香布朗工厂 1922年2月14日 进入哈金森工厂

1922年6月 成立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 1922年10月17日 离开哈金森工厂 1923年2月2日 重新回到哈金森工厂 1923年3月7日 又离开哈金森工厂

四、深入探究:写人物传记需要搜集传主的大量相关资料。查阅档案文献是获取资料的一种重要渠道。找出本文当中使用的档案资料,说说使用这些资料有什么好处。

提示:传记中引用的资料有:相关历史资料、相关人物的回忆、后人重游故地的见闻。

明确:1)文中使用的档案资料:P2,第三段;P3,倒数第四段;P4,第二、三段;P5,倒数第四段 2)、传记中引用资料的作用:引用相关历史资料作为佐证,可以增强传记的真实性;相关人物的回忆往往都是故事或细节,这可以使人物形象更真实、更生动、更丰厚;重游故地的见闻可以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读性。 3)、在传记中,引用资料的标准:客观事实

(五)作业:通读课文,像邓小平同志那样乐观坚忍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物(或者名人名言)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研读课文,通过对邓小平同志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的分析,讨论以下问题:

邓小平同志在留法期间经历了哪些困难,从中可以看出邓小平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认为人应该面队生活的中的磨难?

提示:邓小平是一个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 (执著)、勤奋好学的品质、活拨开朗(乐观)的个性并且心灵手巧

三、课外拓展。我们还能够列举出哪些像邓小平同志那样乐观坚忍并最终走向成功的人物(或者名人名言),并向同学们简单地介绍他们的事迹。(毛泽东、史铁生、霍金)

四、主题归纳:本文是一篇领袖传记。作者毛毛用亲人的眼光,讲述了邓小平1921年来到巴黎一直到1923年离开哈金森工厂的打工经历,表现了邓小平坚强不屈的意志、坚忍不拔的毅力、勤奋好学的品质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和艺术价值。另外,本文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为专注立传的。毛毛作为邓小平的女儿,由其叙述父亲的经历,显得亲切、感人。较诸其他的叙述视角,从女儿的角度进行叙述,宜于将一代伟人有血有肉的性格充分感人地展现出来。 五、课外作业

1.分组讨论“思考 探究 练习”等三题。

2.建议学生阅读有关邓小平的资料文献,更深入地了解邓小平其人其事。

2.铁肩担道义

教学目标:

1.了解李大钊及背景材料;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

2.掌握文中记叙、议论相结合的手法;掌握引用方法的运用。 3.理解李大钊同志为革命英勇战斗、视死如归的大无畏革命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本文中李大钊的行为表现和他的革命行为。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文中长句的含义。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近代的中国饱受列强的欺侮,于是,多少有志之士为谋救国之道而四处奔走呼号。用他们肩膀担起救国的大义,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正因为有了他们前赴后继、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那么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位勇挑救国道义的革命前辈——李大钊。

二、传主简介及背景材料:李大钊,字守常,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1889年10月29日(农历十月初六)诞生于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坨村。李大钊同志从小失去父母,靠垂老的祖父抚养成人。他7岁入私塾读书,经过9年严格的私塾教育,被称为?奇才?。16岁时考入永平府中学堂读书。1907 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比较广泛地接触了?新学?,深刻了解了复杂的社会问题。1913年冬,李大钊同志得到友人资助,东渡日本,就读于东京早稻田大学。1915年1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向袁世凯提出了企图灭亡中国的?二十一条?,李大钊同志积极参加了留日学生总会的爱国斗争,向国内寄发《警告全国父老书》,激励全国人民开展反日爱国运动。他在一九一八年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后兼任经济学教授,参加《新青年》杂志编辑部。这年年底与陈独秀等创办《每周评论》,并于次年主编《晨报副刊》。同时,他还协助北京大学学生创刊《国民》和《新潮》。随着大钊同志等领导下的反帝反封建的五四爱国运动的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影响日益扩大。1920年3月,大钊同志在北京先后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1916年春,李大钊同志回国。他写的著名论文《青春》,发表在《新青年》上。这是?五四?以前革命民主主义的一篇宣言书,对激励广大中国青年的革命进取心起了很好的作用。1927年4月被张作霖施以绞刑。站在绞刑架下,这位蜚声中外的北大教授、著名的中国共产党人,又进行了最后一次的讲演:?不能因为你们绞死了我,便绞死了共产主义……? 最后,奉系军阀采用从欧洲进口的刑具,以最残忍的?三绞处决?法,对李大钊进行了整整40分钟的绞杀。中国共产党党名的议定者,就这样,在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中,第一个慷慨就义。

三、题解:李大钊撰写的名联:?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原是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所作,李大钊只是在原对联上改了一个字。明代文化名人杨继盛,因抗御强暴、反对权奸严嵩,而惨遭严嵩杀害,杨继盛就是在临刑前写下名联:?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1916年9月的一天,李大钊的一位朋友请他题写一副对联。他想起了这副楹联,于是奋笔疾书了?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十个大字,与朋友共勉。只是李大钊巧妙地将?辣?字改成?妙?字,?辣??妙?一字之差,李大钊的为人谨慎和写文章的严谨的特点,都表现出来了。后人不知,以为这幅楹联系李大钊所撰,误会一直相沿至今。从这一个字也可以看出李大钊本人的志向和追求。上联中的?道义?是指为国为民的理想和志向,?铁肩担道义?就是以救国救民为己任;下联的?文章?是指宣传马列主义,抨击反动军阀统治,歌颂革命和共产主义的作品。?妙手著文章?就是要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来宣传革命。

四、整体感知:阅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李大钊的。

明确:是从三个方面来介绍的。第一部分(1----8自然段),讲述的是李大钊被捕前国内大的局势及其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部分(9----26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讲述了李大钊被捕以后的遭遇及其思想历程。 第三部分(27自然段到结尾),对李大钊的精神进行总体的评价。 五、领悟重点:

1、本文是抓住传主的哪些方面进行叙写的?表现出了共产党人的哪些高风亮节?

明确:文章主要是通过李大钊同志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动的讲述,来充分表现出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 (1)他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临危不惧,坚守战斗岗位;

(2)他身陷囹圄,仍关心着党的事业和同志们的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危臵之度外; (3)在敌人的监狱里、法庭上和绞架下,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为党献身; (4)他在狱中写的《狱中自述》。充分反映了他坚定的革命原则和高超的斗争艺术;

(5)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青年,他表示自己愿意?负其全责?,要敌人对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舍己救人,一心为革命的高贵品质。

备选:(李大钊亲自参加?三一八?游行示威,在革命形势危难关头,正确分析斗争形势保存革命力量,为推倒段祺瑞政府起了一定作用,白色恐怖下,仍留守北京,配合北伐的统战工作。被捕后,态度从容、镇静,正确看待生死,视死如归,勇于同敌人斗争,为党献身,保守中国共产党的秘密,表现了对党的忠诚。) 2、如何看待李大钊的革命行为?

明确:李大钊的革命行为充分体现了他作为革命家的风范。他身先士卒亲自参与游行示威,他审时度势,高瞻远瞩,采用灵活的方式保存了革命力量,在白色恐怖中臵个人生命于不顾,坚守革命岗位;在监狱中、法庭上和绞刑架上,英勇斗争,毫不畏惧,坚贞不屈,严守中国共产党的机密、忠诚于党,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六、结出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课文:

1、本文使用了李大钊自己的一些文章、被捕以后的自述以及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等。请找出这些资料,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2、李大钊是怎样思考生死问题的?他的慷慨赴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3、文中说,李大钊?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从李大钊对亲人的这些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4、本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哪些优秀品质?

第二课时

一、问题探究:

1、本文使用了李大钊自己的一些文章、被捕以后的自述以及当时的一些新闻报道等。请找出这些资料,说说从中可以看出李大钊是怎样的一个人?

明确:1)本文使用了以下一些资料:①引用了李大钊在1920年写的《自然与人生》中对于生死问题的论述:?死与生同是全生命的一部,……没有多大区别。?②引用了《牺牲》中的段落:?人生的目的,……常在壮烈的牺牲中。? ③引用了《狱中自述》中的段落:?钊自束发受书,……则钊感且不尽矣!? ④引用了《北京档案史料》中的《李大钊狱中供词》:?他在两份供词(其中一份长达五千余字)中,……第三国际共产党与黄色工团问题等等。?(教材12页)⑤引用了当时的报纸报道:?据当时的报纸报道,……请将李大钊交法庭依法审讯。??据《顺天时报》报道,……何为激励士心。??此外……汉口《民国日报》记者证实此要人就是蒋介石。?(教材13页——14页)2)从这些资料可以看出,李大钊是个超越生死、革命意志坚定、百折不挠、大智大勇,富有崇高社会声望的人。

2、李大钊是怎样思考生死问题的?他的慷慨赴死体现了一种怎样的精神境界?

明确:(1)认为生死是自然规律,死并没有什么可怕的。(2)他不赞成无畏的死,认为只有为了真理而死结和是人生的?佳境?,为革命而死能使精神达到崇高不朽的境界。(3)要求勇敢地面对人生追求真理。 我们看到李大钊对于生死处之泰然,渴求生命超越的精神。他慷慨赴死体现了用真理化解生死,用精神赢得不朽的崇高革命境界。

3、文中说,李大钊“在狱二十余日,绝不提家事”,“当他在审讯处最后一次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只静静地看了看她们,没有对她们说一句话”。从李大钊对亲人的这些做法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明确:李大钊在死亡面前表现出来的无私无畏的气概,来自他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也来自他对人生的透彻认识。虽然最后也是唯一一次见到自己的妻子女儿时,李大钊没有说一句话,但是他的内心对亲人是饱含真情的。传记里提到他?静静的看了看她们?,在镇定与沉默中含有关怀与保护之意。他相信他的亲人能理解自己,理解自己的事业,他的这种镇定与沉着,其实是寓浓情于平淡之中的。 4、本文写了李大钊同志哪些优秀品质?

明确:文章主要是通过李大钊同志最后时期的言论和行动的讲述:(1)临危不惧。他在白色恐怖极为严重的情况下,坚守战斗岗位;(2)忠于革命。他身陷囹圄,仍关心着党的事业和同志们的安全,把个人的生命和家庭的安危臵之度外;(3)视死如归。在敌人的监狱里、法庭上和绞架下,坚贞不屈,大义凛然,最后从容就义,为党献身;(4)大智大勇。他与敌人的斗争中,充分反映了他坚定的革命原则和高超的斗争艺术;(5)为了保护同时被捕的青年,他表示自己愿意?负其全责?,要敌人对此等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体现了一个革命者舍己救人,一心为革命的高贵品质。 二、剖析难点:

1、如何把握文中长句的含义?

明确:长句是指字比较多,结构成分比较复杂的句子。它有三个特点:一是修饰语用得多;二是并列成分用得多;三是某一成分结构比较复杂。长句能使表达严密、精确、细腻,语意贯通。本文开头第一个句子就是一个长句,要理解此句含义,需从以下入手。首先,划分句子成分,找出主干,找出陈述对象。它有两个主语分别是: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北京分会暨国民党北京市党部和美、英、日等8个《辛丑条约》关系国公使,然后再找出各自发出的动作,分别为:联络组织请愿,国民大会和示威游行运动、提出最后通牒,至此整个句意较为明确了,再按时间先后顺序,先有公使行为后有北京分会、市党部行为。

2、本文是一篇评传,作者不仅叙述了传主从容就义的始末,还对传主的思想进行了评议。请找出文章中作者评议性的文字,谈谈这些文字的作用。

明确:课文里评议性的文字有:第11、12、15、17、18、19这六个较为集中的自然段。(朗读这些段落,体会它们的作用)。这些评议性的文字评价公允,既是对事实的阐释,同时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这些文字对理解传主的性格、思想,对认识传主的精神价值具有重要的点睛作用。

三、课外作业:请同学们课后为李大钊同志写一幅挽联。参考:道义铁肩独承起;文章妙手巧著成。

3.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理解文中关键词语。2、把握善于抓住真实生动的细节描写的特点。 3、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从大自然得到的生命的本真与快乐。

教学重点:1、理解沈从文逃学的原因。2、了解沈从文在逃学过程中遇到的有趣的人和事。 教学难点:结合自传的特点对本文进行剖析。 课时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简介及背景:

1、简介: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中国现代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1930年任教于青岛大学。抗日战争爆发后,任教于西南联大。抗战胜利后,任教于北京大学。他的小说取材广泛,描写了从乡村到城市各色人物的生活,其中以反映湘西下层人民生活的作品最具特色。代表作有《边城》、《长河》、《湘行散记》等。建国后,曾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从事历史文物及工艺美术图案等研究。

2、背景资料:一个朋友准备在上海办个新书店,开玩笑要我来?打头阵?,约定在一个月内必须完成。这种迫促下出题交卷,对我并不习惯。但当时主观设想,觉得既然是自传,正不妨解除习惯上的一切束缚,试改换一种方法,干脆明朗,就个人记忆到的写下去,既可温习一下个人生命发展过程,也可以让读者明白我是在怎样环境下活过来的一个人。特别在生活陷于完全绝望中,还能充满勇气和信心始终坚持工作,我的动力来源于何在。因此仅仅用了三个星期,写成后重看一次,就破例寄过去上海交了卷。过不久印成单行本后,却得到些意外好评。部分读者可能但觉得?别具一格,离奇有趣?。只有少数相知亲友,才能体会到近于出入地狱的沉重和辛酸。可是由我说来,不过是还不过关的一本?顽童自传?而已。书中前一部分学生生活占分量过多。虽着重在反对教?子曰?老塾师顽固而无效果的教育方法,一般读者可能只会得到些?有趣?印象,不可能感到有什么积极意义。因为到他们读我作品时,时代已不同了,?子曰?早已失去作用,随之而来的却是封建军阀大小割据打来杀去国势陷于十分危急时期。后一部分写离开家庭进入大社会后的见闻和生活遭遇,体力和精神两方面所受灾难性挫折和创伤,个人还是不免受到些有形无形限制束缚,不能毫无顾忌

1、作者简介:弗?梅林(1846-1919),德国工人运动活动家、历史学家、文艺批评家,德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马克思传》是他的主要著作之一,在他逝世后出版。

2、卡尔?马克思(1818-1883),无产阶级革命导师。著有《资本论》等著作,创立了马克思主义,并对共产主义者同盟的创立及第一国际的建立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基本解读:本文主要描写了马克思晚年生活的一些片段,从中显示出马克思忘我地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生的精神。?为世界工作?,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的自我写照。本文围绕这一主旨对晚年马克思的生平进行了介绍。本文没有直接描述马克思的革命活动,主要描绘了他的日常生活:体格、饭食、业余阅读、儿女家事……文笔朴实,有一种历史实录般的真切感。

四、整体感知:传记可以是选取传主一生来进行创作,也可以选取传主某个时期来作传,本文主要选取马克思哪个时期进行介绍?本文主要是对马克思的晚年进行了介绍。

1、这篇传记在选材方面有什么特点?跟同是写革命工作者的《铁肩担道义》有什么不同?

明确:《铁》描述的李大钊所从事的革命事业,马克思虽然也是一个革命领导人,但作者并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而主要是通过描绘他的日常生活细节、生活片断来体现他的精神品质。就是从一个普通人的角度来表现马克思的伟人风范。与哪一课类似?(《布衣总统孙中山》)作者呈现给我们的马克思不是一个神圣化的偶像,而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活人,作者应用马克思的话?人所固有的我无不具有?。日常生活的描写正把他作为一个?人?的一面展现了出来。他的伟大,不是脱离世俗、不食人间烟火,而是立足于日常生活中,在平凡所孕育的伟大。

2、主要从生活哪些方面来写?究竟这些方面都体现这位伟人什么样的特点?

第一方面(1-6自然段):主要讲述晚年马克思的健康状况以及他本人对这个问题的态度。(为了革命工作忘我的献身精神)

第二方面(7-12自然段):主要介绍马克思对文学、数学的爱好与看法。(兴趣广泛,文学艺术修养深厚) 第三方面(13-18自然段):描述马克思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远离所谓的社交生活,但与家人、朋友有着良好的互动。(谈笑自若的俗世的人、嫉恶如仇、冷静、专注 、自我克制——意志坚强) 第四方面(余下一段):简单交代1875年的马克思迁居以后的情况。

第二课时

一、复习上一节课内容。 二、重点研读:

1、作者在开头就说:“马克思生命的最后十年曾被称为‘慢性死亡’”,但他接着又说“这是过分夸张了?”作者为什么这么说?从文章看,马克思是怎样对待自己的身体健康的?

明确:马克思在自己生命的最后十年,身体健康十分糟糕,几乎无法挽回,这确实是走向死亡。但马克思在这十年里仍然在为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工作,这又绝不能说是一种慢性死亡的状态。马克思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的态度是以工作需要为准的。为了工作,他会尽量锻炼身体,保持体力;但同样也是为了工作,他又无暇顾及身体健康,过度工作以致损害了身体健康。 2、文中说,“他经常从事的唯一的体育活动是散步。他能一面谈话,一面连续行走几个小时,或是攀登小山,而丝毫不感到疲乏。但是他通常也只是为了整理自己的思想才表现出这种能力来。”从这些生活细节看,马克思是如何处理工作与休息的关系的。

明确:从课文所说的细节来看,马克思的体质本来是很好的,有一个相当强壮的身体,而且他自己也很懂得休息的作用以及如何休息,并绝不缺乏这样的能力。但在他心里,革命事业才是第一位的,工作的重要性压倒一切,他让自己的身体健康与休息都服从工作的需要。

(从这一部分,我们可以看到他为了革命工作忘我的献身精神。) 3、除了这一点之外,从其他的方面你们觉得马克思还具有哪些特点?

明确:(1)从第二部分,我们可以看到马克思的另一面,他有着广泛的兴趣,有着深厚的文学艺术修养。他精通上至中世纪的德国文学,对法国文学、英国文学都有着很精到的认识。他评判文学的标准和他的革命思想紧密联系着。比如对狄德罗的重视,对拜伦和雪莱的不同评价。(2)从第三部分,我们从他独特的人际交往方式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谈笑自若的俗世的人?。

4、文中说,“他盛怒时的激动同他转而阐述自己对当代经济事件时的宁静态度恰成鲜明的对照。他毫不费力地从预言家和猛烈的谴责者一变而为宁静的哲学家”。从这种态度的转换中可以看出人物怎样的个性? 明确:马克思谈到自由党及它的爱尔兰政策-------也就是英国资产阶级执政党以及它的殖民地政策时的盛怒与激动,是他作为个革命者、战士,对敌人嫉恶如仇的表现。这也说明他性格热烈、富于感性,表明马克思也是个有七情六欲的普通人。而阐释当时的经济事件时的宁静,则表现了他作为学者和科学家所具有的冷静、沉着、专注乃至痴迷的品格。而他从盛怒时的激动轻而易举地转换为哲学家的宁静,则说明他虽然性格热情,但能够自我克制,这是一个意志坚强的人才能拥有的素质。 5、怎样理解标题“为世界工作”的含义?

明确:这是马克思的名言,也是他的自我写照。马克思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他的一生是为了解放全人类而奋斗的,他不仅仅属于德国,他属于整个世界和全人类。另外,他的工作是为活生生的具体的现实生活而工作,这也是马克思有别于一般学者的地方,也就是说马克思不是做远离现实世界的抽象的研究,而是直接面对现实、为现实服务的。全文主要体现他?为世界工作?的博大胸怀和为人类解放事业奋斗终身的忘我精神。

6、本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马克思为世界而工作的伟大胸怀?

明确:从身体状况、在文学和数学方面的突出成就、工作情况、对现实社会的批判及家人生活等几个方面表现了马克思的伟大胸怀。在身体方面,斗争影响了他的健康,只要他肯让自己休息,他完全可能恢复健康。但他根本不考虑休息。为了完成他的科学著作,不顾身体状况而投入到新的研究工作中,把对文学和数学的研究当作一种休息。长时间废寝忘食地工作。

7、本文主旨是表现马克思为世界而工作,文中却用了较大篇幅写马克思在文学和数学方面的研究和成就,这应该怎样理解?

明确:马克思一生都在工作,他是一个革命家,也是一个科学家。作为科学家的马克思在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方面都有卓越的成就,对社会发展作规律性总结,把对文学和数学的研究当作一种休息,这些都是为了更好地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 三、应用拓展(二选一):

1、在古今中外,象马克思这样为了事业而不惜牺牲健康、忘我工作的事例实在是太多了。我们为他们的这种精神所打动,但也有人提出了一些看法,他们认为爱惜自己的健康才能更好地为社会做贡献。那么对于“事业与健康”两者的关系你们是怎么看的呢?请以此话题写一篇议论文(字数不少于800字)。

2、马克思学识渊博,勤奋工作,刻苦学习。通过课外阅读搜集关于马克思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学问的材料和事迹,至少搜集四则,摘抄在笔记本上。

8、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教学目标:

1、了解富兰克林的生平事迹,学习并传承富兰克林的精神,感受传主的人格魅力。 2、学习本文简朴凝练、准确明了的语言风格。

3、从情感的角度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乐学。

教学重点、难点: 1、把握作者从生活细小处所领悟到的深刻人生哲理。 2、把握传记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情感激励、导入新课:

1、在《从文自传》中,我们看到了一本?大书?——大自然和社会生活对沈从文一生所产生的影响,在《画布里搏斗的人生》中,我们看到了谢坤山对绘画那种执着不辍的狂热对他的艺术人生所产生的影响。那么,又是什么造就了如此优秀的富兰克林呢?我们只要认真地读他的自传就可以读到很多很多,今天我们就借助他的自传节选部分的学习,来感受一下究竟是什么造就了富兰克林这样一位伟大的人物。——《幸福从细小处开始》

2、围绕?幸福?写一段话,谈谈自己对幸福的理解。

参考资料: 1)幸福 ——只不过是对待生活的一种心态;当你感到心理平衡的时候,幸福正悄悄地蹲在你的口袋里呢 。 2)幸福是怀有一颗感恩的心;有一个健康的身体;一帮值得信赖的朋友和一个充满希望的明天。 3)幸福是什么?在我眼里,幸福不是一叠厚厚的钞票,一件华丽无比的衣裳;也不是遮掩痛苦的工具,贪图片刻欢娱的美酒。幸福,应该是心灵深处微妙的感受,是一个人真真切切的感受。在你颓丧无助时,路人的一个微笑、一句问候都会带给你幸福;幸福是你口渴难耐时一捧甘甜的泉水;幸福是你筋疲力尽时一张松软的大床;幸福是你孤寂时一封远方的素笺;幸福是你噩梦后一张慈祥的笑脸。 3、你认为怎样才能获得幸福?(激发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作者简介:本杰明?富兰克林(1706—1790年)是18世纪美国的实业家、科学家、社会活动家、思想家和外交家。他出身寒微,10岁便辍学回家做工,12岁起在印刷所当学徒、帮工。但他刻苦好学,在掌握印刷技术之余,还广泛阅读文学、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自学数学和4门外语,潜心练习写作,所有这一切为他在一生中取得多方面的成就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他注意观察自然现象,研究科学问题。他从实践出发,从事科学实验和观察,在电学上解答了?电为何物?的问题,将不同状态下的电称为?正电?和?负电?,提出了电学中的?一流论?,在大气电学方面揭示了雷电现象的本质,被誉为?第二个普罗米修斯?。他以仅读过两年小学的学历,被美国的哈佛大学、耶鲁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爱丁堡大学、圣安德鲁大学等六七所大学授予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 三、整体把握

1、请你找出全文的主旨句,作者是从哪些事情上得出这个结论的?

明确:1)人类的幸福,并不是由百年难遇的机遇带来的,而是由每天产生的细小利益汇集而成。 2)①铺好城市路面②改进路灯形状③建议清扫街道

2、自传体的文章注重细节描写,试找出文中能体现作者是一个非常注重细小之处的人。 明确:(1)P65页第一段; (2)P66页第三——五段; (3)P66页第二段;

3、富兰克林作为一个伟大的人物,你认为这些细小琐碎得似乎不值一提的事情有必要写进自传吗? 你赞成作者的观点吗?谈谈你的看法。(引导学生认识,其实往往是小事才体现大智慧,不要因为善小而不为,恶小而为之)

4、从这些小事中,可以看到他的性格是怎样的?

明确:对公众利益关心;观察力敏锐;富有科学精神;实干(善于发现问题——巧于分析问题——勇于解决问题)

5、从课文的细节来看,如何看出富兰克林是一个政治家、科学家的特点呢?

明确:1)灯罩设计上的改进:由四块玻璃拼成,上部装上长烟筒以排除烟雾,下部留出缝隙以吸纳空气,促使烟雾上升。2)一个羸弱的妇人能在三小时内扫完整条街,那么一个壮汉也许在一个小时内就可完成。 四、鉴赏语言风格: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试跟原文(P66页第二段?一天早晨……像大病初愈似的?)作比较 ?在一个阳光明媚、春风和送的早晨,我在整齐、平直的克莱文大街上,看见了一位脸色苍白、身体羸弱的老妇人。看上去她象大病初愈似的。我看见她正在用一把桦树枝做成的,很结实耐用的扫帚在清扫街道。她

清扫街道时,很仔细认真,生怕扫少了点什么似的。

1)学生可以进行讨论、分析写传记时的语言风格,为写作打下基础,同时掌握如何集中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 2)明确:①表达方式不同:原文用叙述,而改写文段多用描写,两相比较原文显得准确明了,符合传记的文体要求;②两段文字的侧重点不同:原文侧重于花很少的时间就能把大街扫得很干净,改写的文段侧重于老 妇人如何认真地打扫。

五、作业 :读完这篇文章之后,根据文章的自传内容,给富兰克林写一份自我简介,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200字。

9.一个学派的诞生

教学目标:1.掌握生字词,了解文章内容 2.体会本文生动、风趣的叙事风格。

3.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征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费米:最后一位?文武双全?的物理学大师。在五十年前逝世的费米,在物理学理论和实验这两个方面,都做出了第一流的贡献。为了纪念他所作出的贡献,原子序数为100的元素以他的姓氏命名为镄(ferium)。美国原子能委员会设立了费米奖金,1954年首次奖金授予他本人。20世纪以来,物理学研究领域的广度和深度都发展得很快;很少有人能在几个领域都作出重要的贡献。可是费米对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有些还是开创性的成就,这在20世纪是少见的。费米一生的最后几年,主要从事高能物理的研究。1949年,揭示宇宙线中原粒子的加速机制,研究了Л介子、μ子和核子的相互作用,提出宇宙线起源理论。1952年,发现了第一个强子共振──同位旋四重态。1949年,与杨振宁合作,提出基本粒子的第一个复合模型(费米-杨振宁模型)。1954年11月29日费米病逝于芝加哥。终年53岁。费米国家实验室(Fermilab)原名为国家加速器实验室。图为第一任所长罗伯特 R.威尔逊在主环破土动工仪式上) 二、整体感知——文章主要由三个方面来写:

第一是介绍罗马学派的形成的过程.第二是描述罗马学派的教学研究方式. 第三是介绍罗马学派对费米量子理论的推广情况. 三、问题探究(分小组讨论)

1、本文和《幸福从小处开始》一样,都是介绍一位科学家,但在形式上两文是不同的,有什么不同? 明确:《幸福从小处开始》是富兰克林一个人的传记,但本文却不仅是费米个人的传记,更是费米学派核心人物的一个集体画像。这可以说是一种独特的传记形式,一个科学团体的合传。 2、“一个学派的诞生”中的一个学派是指什么学派?这个学派都有哪些人?

明确:这个学派是指物理学罗马学派也就是费米学派。这个学派有柯尔比诺,费米,拉赛蒂,阿马尔迪,塞格雷和马约拉纳.

3、罗马学派的教学研究方式很有特点,这个特点是怎样的?

明确: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脑子想到什么就问题,就问什么问题;一个问题引到另一个问题,并不根据预定的计划;师生通力合作来解决他的问题. 4、费米学派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特点?

明确:首先是意大利物理学家、参议员柯尔比诺有一个雄心-------复兴意大利的物理学,为此,他着手建立罗马学派。其次,费米和他的朋友拉赛蒂,尤其是费米,拥有出类拔萃的物理学天才,以及对物理学,尤其是现代物理学的超乎寻常的热情。而他们的学生阿马尔迪、塞格雷和马约拉纳,也被导师们的天才和热情、被物理学的热情,对富于挑战和创造性的人生的热情。这个团体年龄性格相近,充满了欢乐与活力,个性都得到发扬,各得其所,教学和研究的方式都十分个性化,具有一种轻松活泼不拘一格的学风.

四、重难点突破:

1、文中说费米学派的成员“共同具有一种顽皮的态度,那是一种对开玩笑和无聊行为的天真爱好,他们把这一点带进了他们的严肃工作里”。你觉得科学工作中可以容许这样的态度么?为什么?

明确:科学研究是严肃的,需要认真的态度.但严肃认真并不意味着不能拥有自己的个性.相反,如果把欢乐带进工作中可以缓解紧张的工作气氛。科学研究是最需要人们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的。而创造力的发挥与一个人的个性成长有着密切的关系。费米学派的成员都拥有鲜明的个性,并把这带进了自己的科学的研究中,实际上形成了自己特有的学习风气和研究风格,这对学派的成长是有益处的。值得注意的是,费米等人的玩笑仍然是紧紧围绕着物理学以及其他科学的问题的,并不是空虚无聊的游戏。如课文中他们问焦韦内小姐的问题,就是一个物理学问题。这表明费米等人对待科学研究的态度仍然是十分认真、十分执著的。

2、现代科学研究工作很少是单个科学家独立完成的,常常需要若干科学家的合作。根据费米学派的情形,谈谈科研团体对培养学者、推动学术发展有何作用?

明确:现代科学研究越来越依赖团体的合作,像上个世纪后半期诺贝尔的自然科学奖项很多都是几个研究合作伙伴共享的。科学学派更是对现代科学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学派是指在学术上围绕集中的问题、聚集了优秀的人才、采取了新颖的视角、形成了独特的风格、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的研究群体。重要的科学学派不仅是做出奠基性、里程碑式和开拓性的工作的群体,而且也是涌现新的学界领袖的摇篮;既是科学知识的生产基地,又是培植新的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的温床。象李比希学派在有机化学领域、哥本哈根学派在量子力学领域都起到了这样的作用。 3、课文中引用了佩尔西科的叙事长诗,这首诗在文中有何作用?你觉得这首诗从诗歌的角度看,它优美吗?为什么?说出你判断的理由。

明确:1)这首诗歌在文中的作用是进一步渲染了这篇课文的风趣活泼的文风。但从诗歌本身的角度看,它的艺术价值是不高的,称不上优美。它其实只是首先开玩笑而信手写的打油诗。

2)这首诗在文中形象地表达了罗马学派的宣传结果。较为形象化:其中把科学道理比成?教义?;把不相信他们理论的人比作?异教徒?形象生动而幽默。

4、本文和《在哈金森工厂》一样,都是由亲人为传主写传,结合本文来谈谈这样来写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由于作者的身份特殊,她能够与这些人朝夕相处,所以了解到许多真切的细节;同样也由于她这个特殊的身份,她对这些人的观察和记叙的视角是家人与朋友的视角,更注重生活的细节,并贯注了深厚的情感,文章因而极富生活情趣,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五、本文在写作方面有几个比较突出的特点: 一是,文章的叙述紧紧围绕着罗马学派的形成这条线索,主干十分清晰.二是,文章按人物的主次,出场的先后,分别介绍学派的成员.三是,在描述整个学派的共同活动的同时,有散点凸显出各个人物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及所起到的作用. 六、补充内容:

1、实验物理与理论物理两栖的学者:在物理学史上,要给费米正确的评价,现在似乎还为时太早。他是二十世纪唯一擅长理论与实验的物理学家,是一位多学科性的学者。他总是摇摆于理论物理学与实验物理学之间,很方便地适应着变化中的需要。无论什么时候,只要看来没有进行令人感兴趣的实验的机会,恩里科就撤退到他的办公室里,一张又一张地写满了计算。他在家里显得全神贯注,一点也不注意家事,他在报纸边上潦草地写上各种令人费解的数字和符号:如果我要递给他一张草稿纸,他就以他自己并不是在做什么重要的事情为借口而拒绝接受。但是,只要他对一个实验研究有了一种想法,或者只要有人在设计和制造一种新仪器设备,他就任凭他的稿纸落满灰尘,而把他的全部时间都花在实验室里。?

2.“逃礼” :费米认为时间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所以他从来不愿意把珍贵的时间,浪费在某些无聊的应酬上。 那是1930年的一天,罗马王宫披红挂绿,张灯结彩。意大利的王子举行盛大的婚典。头一天费米就接到一张烫金的请柬。他反复地看着这张高贵的请柬,心里矛盾重重。去吧,就要浪费掉金子般的时间;不去吧,这是王子的婚典,未免有不恭之嫌。怎么办呢?他苦苦思索,始终想不出一个好办法。?干脆不去!?他最后横了心。吃罢早饭,费米和往常一样,穿着工作服,自己开着车向实验室驶去。但一件麻烦的事情发生了,半路碰到了庆贺婚礼的队伍,警察已封锁了街道。而费米要到实验室,再无别路可走。费米坐在驾驶室里,心烦意乱。实验室去不成了,只好去参加婚礼吧!他抬头看看通往实验室的道路,仿佛觉得那些迷人的仪器正要向他叙述一个迷人的秘密。他皱起眉头,忽然,灵机一动,把发给他的那张请柬递给车前的那位警官,并说:?警官先生,我是费米的司机,他正在实验室工作,我是奉命去接费米先生参加王子婚礼的。?警官看了看请柬,又打量一番费米,做了个手势,准许他经过。费米高兴地几乎停止了心跳,油门一踩,车子便沿着被封锁的街道,飞快地驰向实验室,他度过了有价值的一天。

10、扼住命运的咽喉

教学目标:

1、了解贝多芬一生的重要事件,尤其是几个创作阶段与代表作及作者对贝多芬的评价。

2、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了解音乐家贝多芬充满磨难而又始终挑战命运的奋斗的一生。引导学生感悟和学习贝多芬那种敢于?扼住命运咽喉?,向生活的苦难挑战的大无畏精神。

3、教育培养学生树立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中面对挫折决不低头,为了实现美好理想勇往直前生活下去的坚定信念。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杨光,来自中国哈尔滨的一位盲人男孩。他8个月就因为病而双目失明,在他的脑海里根本就没有关于这个世界的任何影像记忆,直到现在,他的头脑里没有任何颜色的概念;但他与生俱来的音乐天赋在他很小的时候就表露出来,在他想用音乐闯出一条路的过程中,他相继失去了三位亲人——爷爷、奶奶和爸爸,现在,他只能和60岁的母亲相依为命。可以说生活对杨光是不公平的,但他没有被打倒。多年来他一直用音乐诠释自己心中的世界,以乐观的方式寻找色彩,在音符中描绘着美好的生活。他成功了,他是2007年星光大道年度总冠军,并上了2008年的春晚节目。一个残疾人,面对困难却能激流勇进,终于走出自己的精彩人生。由此我们想到同样也是个残疾人,同样也是用音乐来诠释自己生命的另外一个非常有名的德国音乐家————贝多芬。贝多芬,这个名字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对他的认识又有哪些呢?(生:伟大音乐家,聋人)。这就是我们对他仅有的认识,但他是怎样走到这个位臵的?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想知道的。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两个疑问共同走进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人物传记《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走进贝多芬的世界。

二、讲解文体:这是一篇人物传记,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人物传记文阅读是近年高考实用类文体阅读中的一种文学样式,考试题型往往如下: 1、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2、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3、理解句子的含意。 4、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5、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 例如:2007年(海南宁夏卷) 《叶圣陶在四川》

16、叶圣陶指导儿女们写作有什么特点?他对儿女们的作文又是从哪些方面评议的?请结合原文概括回答。(6分)17、和朱自清见面,叶圣陶为什么会感到?格外高兴??他们谈心时为什么能达到?随意之极致??请简要分析。(6分) 18、叶圣陶晚年曾用?得失塞翁马,襟怀孺子牛?来自勉。依据传记内容,探究文中哪一方面已经体现了叶圣陶的?孺子牛?襟怀。请简要论述。(8分) 针对这些题型设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学习:

1、阅读全文,概括人物事迹。2、概括人物品质特征。 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 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带着以上方法和思路,我们进入文章阅读。 三、进入文本学习

1、全文共70小节,评述传主经历大致可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1)粗犷的外貌;第二部分:(2—4)1悲惨的童年。(忧郁、坚强)第三部分:(剩下的课文)与命运抗争(思想进步、富有同情心、其中遭受病痛跟失恋可以看出他的意志坚强;伟大的成就)

2、贝多芬在他的一生中都经历了哪些失败挫折呢? (1)贫穷的出生。(2)艰苦(不幸)的童年。(3)失聪的双耳。(4)破灭的爱情。(5)重病缠身的身体。 四、师生互动探讨(人物品质的启迪):生活就是这样,你对它笑,它就会回报你以灿烂晴空,你对它哭,它就会回报你以滂沱大雨。回想我们这十几年所走的路,不管是在学习上、生活上或是人际交际上,或多或少都会遇到一些不如意,比如说教师批评、班干部落选,与朋友翻脸,被人欺骗等等,这些对我们来说就是失败挫折。当时我们是如何面对的?现在学了这篇课文,了解了贝多芬以及像贝多芬一样的人的事迹之后,是否有新的想法呢?有谁能给大家分享一下当初自己面对挫折的经历以及现在的感受的?

五、小结:人的一生不可能一帆风顺,失败与挫折在所难免。但失败不一定是坏事,无失败就无所谓成功,人们正是从多次失败中总结经验,不屈不挠,继续奋斗,最终获得成功的。半丁说过?苦难就是财富,因为苦难,我的人生才更加精彩?。俄国评论家别林斯基说过:?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大凡最终成就事业的人都是从这所大学中锻炼出来的。如果你不甘于平庸,如果你要使自己的一生真正有意义、有价值,那么,当生活的厄运降临到头上时,要敢于扼住命运的咽喉大声歌唱。 六、作业:人们常说:?一本优秀的传记不仅能让我们认识世界,还会让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人生。?从以下几个名人传记中任意选择一个写一篇读后感:《巴金传》,《雨果传》,《用心看世界--海伦凯勒传》,《托尔斯泰传》,《渴望生活--凡高传》,《米开朗琪罗传》,《姚明传》,《身残志坚罗斯福》,《拿破仑传》,《毛泽东传》

11、远行希腊

教学目标:

1.学会从细节分析传记人物的性格与气质(重点)2.他传与自传的区别3.感受不同的叙事风格(难点) 教学过程:

一、简介作者(参照课文)

二、整体感知:一次希腊之行——去追求艺术与美的理想,去追求艺术与美永恒的秘密。 1、本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部分,(1~8自然段)从开头到?加上城里的许多百姓都想来瞧瞧我们?,讲述自布林迪希港至卡瓦萨拉斯之行的见闻及感想。第二部分,(9~16自然段)自“我们天一亮即启程离开”到“在小轮船的甲板上看着这座城市渐渐变模糊、遥远,而我们开始航向帕特拉”,讲述自卡瓦萨拉斯至帕特拉之行的见闻及感慨。第三部分,(17~20自然段)为余下的段落,讲述自帕特拉至雅典之行的见闻与审美

感受。

2、文章有两条线索贯穿全文,请同学们浏览课文后找出,并划分文章层次。

明确:一条是邓肯实际的旅行线路。另一条是她的回忆以及想像。这样,不同的时空就交织在这篇文章中,形成一个立体的复式结构。另外,文中还穿插了大量的诗歌,这对所描绘的事物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并且赋予了文章一个浓厚的文化背景,进一步揭示了作者的旅行的宗旨。邓肯的希腊之行是在对古希腊文化的熟悉和向往的背景下展开的。这使得她对整个旅程的描述充斥着一种热烈的情绪:不厌其烦的赞美,天马行空的想像,一发而不可收拾的抒情……文章的结构因此看来有些散漫。但?形散神不散?,作者的情感——她的率真、浪漫、热烈,贯穿始终。 三、写作手法:

1、细节描写:1)在传记P86最后一个自然段描写邓肯等人去往亚格林永的途中,“我们的步伐轻快,健步如飞,在马车前蹦蹦跳跳,快乐地叫着、唱着.? 这一句话是动作\\细节描写,通过一连串的短句,表现了邓肯的热情,看到希腊美丽景色而感到激动,快乐的心情。2)在传记P87第五自然段?虽然已经精疲力竭,但是却散发出世俗之人不常有的那种喜悦光芒.? 通过把?我?与?世俗之人?感情上的对比这一细节,突出了?我?对古希腊文明的崇拜之心。3)还有其他的细节描写(结合课后练习2)到亚斯普罗斯塔玛斯河中?受洗?;(P87 第一段)坚持乘坐小渔船航行爱奥尼亚海;(P84第二段)手持桂树枝条引领马车前行;(P86 倒数第二段)称难喝的松香酒?香醇极了?。(P87 第三段)传记中的细节描写具有很强的感染力。通过这些细节描写,可看出邓肯的希腊之行充满了热烈的情感。反映出邓肯热烈、浪漫、追求自由的性格。 2、穿插大量诗歌、典故:

1)传记P84 最后引用拜伦的诗——引用诗文,使传记增添了浓厚的文学色彩。表现了邓肯热爱自由恋爱,倡导和平自由,向往美好生活的情感。

2)传记P85奥德赛》中关于大海的描述——通过引用,借以表现希腊大海的神奇。表现作者善于幻想,率真,烂漫的性格特点。

四、总结:无论生活怎么样对待邓肯,而她一直都在向自己的希望努力,即使希望落空,遭受巨大打击,依然充满信心,这使她成为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并且即使在今天依然光芒四射。在邓肯的自传中,她自己说过,?数年来被拒之门外……不过,这最后的打击对于我的感情本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从此以后,我把感情的所有力量投入到我的艺术之中,爱情没有。邓肯不愧是一个值得我们学习的伟人。

12、电脑神童盖茨

教学目标:

1.掌握传记快速阅读法。2.体会本文善于选择和运用典型材料表现人物精神的写法。(重点) 3.向伟大人物学习,吸收富有教益的养料,更好把握自我人生航向。 教学过程:

一、传主简介:盖茨出生于1955年10月28日,他和两个姐妹一起在西雅图长大。盖茨曾就读于西雅图的公立小学和私立湖滨中学,在那里,他开始了自己个人计算机软件的职业经历,13岁就开始编写计算机程序。1973年,盖茨进入哈佛大学,三年级时,盖茨从哈佛退学,全身心投入其与童年伙伴Paul Allen一起于1975年组建的微软公司。他们深信个人计算机将是每一部办公桌面系统以及每一家庭的非常有价值的工具,并为这一信念所指引,开始为个人计算机开发软件。美国《福布斯》杂志近日公布了2005年?美国400大富豪?排行榜,微软公司董事长比尔〃盖茨以510亿美元净资产连续第11年名列全美富豪排行榜榜首。

二、通读全文,概括本文所写盖茨事迹:1、盖茨的出身及家庭状况2 、中学时期阅读习惯3 、在学校使用计算机学习4 、为电脑中心公司?捉虫?换取使用电脑的机会

三、盖茨中学时期的阅读有何特点及对其影响,盖茨的阅读对我们有何启示? 1、特点:阅读的范围相当广泛,善于思考,过目不忘。

①名人传记——(读得较多)②幻想、冒险故事——(深深吸引)③生物类书籍——(嗜好) 2、影响:?保持强烈的进取心和旺盛的生命力?,扩大视野,促进思维

3、启示:成功需要扎实的知识基础(参考) 知识的获得阅读是重要的途径——广泛的阅读是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之一

四、文章中重点介绍盖茨成为“电脑神童”的经过,其中促使他成功的主要条件有哪些?我们应该向盖茨学习些什么?

1、条件:1)浓厚兴趣(沉迷执著、兴致勃勃)2)勇于实践(肆无忌惮、尽情操纵)3)捕捉机遇(四处搜寻、留意寻找)4)高度自信(自信有能力、几分得意) 2、启示:【仅供参考】要有明确的人生目标,充分的自信心,以及为实现人生目标做好每一个细节的准备。 成功需要大胆探索未知领域,创造性的学习 六、课外拓展:

(一)思考比尔盖茨对金钱的态度: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这位世界首富没有自己的私人司机,公务旅行不坐飞机头等舱却坐经济舱,衣着也不讲究什么名牌;更让人不可思议的是,他还对打折商品感兴趣,不愿为泊

车多花几美元……为这点?小钱?,如此斤斤计较,他是不是?现代的阿巴公(吝啬鬼)?? 可另一面的事实显示,比尔〃盖茨并不是那种悭吝的守财奴——比如,微软员工的收入都相当高;比如,为公益和慈善事业一次次捐出大笔善款,他还表示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财产捐出去……确实比尔是一个与众不同的人,单从他对待金钱的态度上就可以看得出来。对他而言,创业是他人生的旅途,财富是他价值量化的标尺,他曾经说过:?我不是在为钱而工作,钱让我感到很累。? ?我只是这笔财富的看管人,我需要找到最合适的方式来使用它。?这就是比尔对金钱最真实的看法。众所周知,比尔与妻子都十分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在满足孩子们的一些要求上,他们绝对是一对吝啬鬼。比尔从不会给孩子们一笔很可观的钱,当小儿子罗瑞还不会花钱,但女儿珍妮佛已经可以拿着一些零用钱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时,罗瑞总是抱怨父母不给自己买他最想要的玩具车。比尔有自己的说法,他认为:再富也不能富孩子。的确,在钞票中长大的孩子,他们的养尊处优终将会让他们一事无成。所以比尔夫妻二人宁愿将这些钱捐给最需要它们的人,也不随意交给孩子挥霍。比尔甚至公开表示过:?我不会将自己的所有财产留给自己的继承人,因为这样对他们没有一点好处。? (二)比尔盖茨的11点忠告: 1.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 2.这个世界并不会在意你的自尊,而是要求你在自我感觉良好之前先有所成就。 3.刚从学校走出来时你不可能一个月挣6万美元,更不会成为哪家公司的副总裁,还拥有一部汽车,直到你将这些都挣到手的那一天。 4.如果你认为学校里的老师过于严厉,那么等你有了老板再回头想一想。 5.卖汉堡包并不会有损于你的尊严。你的祖父母对卖汉堡包有着不同的理解,他们称之为?机遇?。 6.如果你陷入困境,那不是你父母的过错,不要将你理应承担的责任转嫁给他人,而要学着从中吸取教训。7.在你出生之前,你的父母并不像现在这样乏味。他们变成今天这个样子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在为你付账单、给你洗衣服。所以,在对父母喋喋不休之前,还是先去打扫一下你自己的屋子吧。 8.你所在的学校也许已经不再分优等生和劣等生,但生活却并不如此。在某些学校已经没有了?不及格?的概念,学校会不断地给你机会让你进步,然而现实生活完全不是这样。 9.走出学校后的生活不像在学校一样有学期之分,也没有暑假之说。没有几位老板乐于帮你发现自我,你必须依靠自己去完成。 10.电视中的许多场景决不是真实的生活。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必须埋头做自己的工作,而非像电视里演的那样天天泡在咖啡馆里。 11.善待你所厌恶的人,因为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为这样的一个人工作。 七、每位同学准备向全班推荐一部你最喜欢的人物传记。(简要介绍传主的人生经历,以及从中获得的启示)

第三单元:文言传记

学习要求:

1、把握文言重点字词句,了解文言传记的写作特点 2、品味传主的人格魅力,学会成功塑造人物的方法

“传记”教学中“选修”与“必修”的不同:

1) 必修课堂教学中有引导学生进行内容概括、归纳的环节,选修教学则可以考虑将这部分内容作为课前预习,课堂检查。

2) 必修重点是通过阅读文本认识传主,选修则要求在此之上进一步思考,对传主进行分析、评价。从而加深学生对于人生、对于历史的认识。

3) 必修中是认识、了解传记这种文体,选修中则要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去写,怎样写更好,由此联系到其它文学形式。

13、项羽本纪(节选)

司马迁

教学目的:

1. 让学生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 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 3. 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 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教学重点、难点:了读懂文意,辨识、说明文中出现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和用法。

教学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比如: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题乌江亭》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肯:怎肯) 1、李清照 王安石的观点是什么?(1分钟)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王安石在这首诗中回答了杜枚的提问,说明楚霸王因为当时政治军事上的一系列错误才导致了军事上的失败,当时的处境已无回天之力。就算项羽回到江东,只怕也难以招集人马卷土重来。 2、为什么三位诗人对项羽之死有如此不同的评价?

——杜枚乃世家子弟,杜牧的祖父杜佑曾经当过宰相,又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从小受到严格的教育,研究文学政治经济,准备入辅为相。杜枚早年仕途不顺,中年时历经磨难,所以,在他看来,只要以平常心看待胜败,?包羞忍辱?,总结失败的教训,必能?卷土重来?。(一家之言,也可有其他解释)

再看王安石,他是宋朝有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在他担任宰相期间,推行新法,革新政治,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新法触动了贵族官僚和大地主的利益,他们联合起来反对新政,革新失败。在这种情况下,王安石产生了这种看法:形势逼人,就算重头再来,但因失败已成定局,无人支持,是无法转败为胜的。

而李清照则希望以王者的不屈,桀骜的霸气,来唤醒南宋帝王的尊严,读来令人荡气回肠。除以上诗人外还有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思考:你如何评价项羽之死? 二、推进新课: (一)文体知识: 1、什么是传记文?

——传记文学是文学和历史相结合的边缘学科,因此它既有历史特征,要求“尊重历史”,又有文学的特征,人物形象、语言都要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 传记文学的特点:(1)真实性。(2)艺术性。(3)相当完整性

3、如何学习传记文学:分析、把握人物形象。传记文学以写人为中心,作者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必须从把握人物形象入手来分析、欣赏、评价作品 4、传记的教学目的要求: 1)、学会深入阅读传记,不仅了解人物生平事迹,更要学会从字里行间去分析人物; 2)、对人物进行辨正的认识、评价;3)、对传记文学有更进一步的认识; 4)、学会用批判的眼光去观察,去思考。

(二)文学常识: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七十列传,它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 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少怀壮志》里面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少怀壮志》:

项籍是下相人,表字叫羽。刚开始起兵反秦的时候,才二十四岁。他的小叔父叫项梁,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的将领项燕,项燕就是被秦将王翦所杀戮的那个人。项氏世代担任楚国的将领,受封于项地(原为西周时的一个小诸侯国,后为楚邑),所以姓项。

项籍少年时,先学习文字,还没有学成,就丢弃不学了;又去学习击剑等武艺,又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文字足以记载姓名就行了;剑术,一个人就可以抵挡,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成千上万人方能抵挡的本领!?于是项梁就给项籍传授治军作战的兵法知识。项籍非常高兴,但他只大致了解兵法的意思,又不肯完成学业。

秦始皇巡游会稽郡,渡过浙江。项梁和项籍一起观看。项籍说:?那个人的地位我可取而代之!?项梁急忙用手捂住项籍的口,说:?不要胡说,(否则)就要灭族了!?项梁因此认为项籍不同凡俗。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气能够两手举起大的铜鼎,才能、勇气超出常人,即使是吴地中部一带的子弟,都已畏惧项籍了。 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人在大泽乡起义。那年九月,会稽郡的郡守对项梁说:?江西一带都已经造反了,这也是天意灭亡秦朝的时候,我听说先动手就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就会被别人所控制。我想起兵,让您和桓楚共同统率。?这时桓楚逃亡在荒野沼泽中。项梁说:?桓楚是个逃亡的人,没有人知道他藏匿的处所,只有项籍知道。?项梁于是出来,告诫项籍拿着宝剑在外面等着。项梁又进去,和郡守一起坐下,说:?请允许我召唤项籍,让他接受命令去召唤桓楚。?郡守说:?好。?项梁召唤项籍进去。过了一会儿,项梁用眼色示意项籍说:?可以行动了!?于是项籍拔出宝剑砍下郡守的头。项梁用手拿着郡守的头,身上佩挂着郡守的官印。郡府的属吏、侍从、护卫非常惊恐,一片混乱。项籍所砍杀的有几十上百个人。项梁就召集原

先所熟悉的有势力的郡吏,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于是发动吴郡军队起事。派人收取本郡的属县,共得精兵八千人。于是项梁担任了会稽的郡守,项籍做了副将,带兵巡行并收取地方。 四、作业:预习课文剩下的两个小标题,试着翻译

第二课时

一、新课导入: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疏通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2、翻译课文:

叱咤风云

楚霸王项羽与汉王刘邦的军队相持很久未能决出胜负,年轻人厌倦了长期的军旅生活,老弱也因水陆运输而十分疲惫。项王对汉王说:?天下纷纷乱乱好几年,只是因为我们两人的缘故。我愿意向汉王挑战,决一雌雄。再不要让百姓老老小小白白地受苦啦。?汉王笑着回绝说:?我宁愿斗智,不能斗力。?项王让勇士出营挑战,汉军有善于骑射的楼烦人,每当楚军挑战到第三次时,楼烦人就把他们射死。项王大怒,于是亲自披甲拿着长戟出营挑战。楼烦人又想用箭射项王,项王瞪大眼睛向他大吼一声,楼烦人吓得不敢正面看项王,双手发抖不敢拉弓,就跑回壁垒中,再也不敢出来。汉王派人暗中探问这是谁,原来竟然是项王本人。汉王大吃一惊。于是项王又到靠近汉军驻扎的地方,隔着广武涧与汉王对面交谈。汉王故意责备项王,惹得项王发怒,想与汉王大一次战。汉王不答应。项王埋伏在暗处的用机关发射的强弩射中了汉王。汉王受了伤,退入成皋城。

项王听说淮阴侯韩信已经攻克了河北,打败了齐地、赵地,将要想攻击楚军,就派将领龙且率军前去进攻韩信。淮阴侯韩信同龙且交战,汉骑将灌婴也赶来了,把楚军打得大败,杀了龙且。韩信于是自立为齐王。项王听到龙且军败被打败了,心里害怕了,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淮阴侯。淮阴侯不听。这时候,彭越又反叛,攻下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就对海春侯大司马曹咎等人说:?你们要谨慎地守住成皋,如果汉军想来挑战,千万不要和他们交战,只要别让他们东进就行了。我十五天之内一定杀死彭越,平定梁地,回来再跟将军们会合。?于是带兵向东进发,一路上攻打陈留、外黄。

外黄一时没有攻下。过了几天,外黄已投降。项王发怒,下令男今年满十五岁以上的男子全部到城东去,想活埋他们。外黄县令门客的儿子才十三岁,前往劝说项王,说道:?彭越凭强力威胁外黄,外黄人害怕,所以姑且投降,为的是等待大王。如今大王来到了,又要全部活埋他们,老百姓哪儿还会有归顺之心呢?从这以东,梁地十多座城都很恐慌,没有谁肯归顺了。?项王认为他的话是对的,就赦免了外黄将要活埋人。向东直进睢阳,听到这件事的地方都争着归顺项王。

汉军果然多次向楚军挑战,楚军坚守不出战。汉军派人侮辱楚军,连续五六天,大司马发怒,派兵渡过汜水交战。楚军兵士刚渡过一半,汉军攻击他们,大败楚军,缴获楚军的全部物资。大司马曹咎、长史董翳、塞王司马欣等都在汜水边上自刎了。大司马曹咎,就是旧时蕲县掌管监狱的小吏,长史司马欣也是旧时栎阳掌管监狱的小吏,两个人曾经对项梁有恩德,因此项王信任他们。在这个时候,项王正在睢阳,听说海春侯的军队被打败了,就带兵回来。汉军正在荥阳东边围困楚将钟离昧(mèi,妹),项王带兵赶到,汉军害怕楚军,尽向险阻之处退走。

垓下悲歌

项羽在垓下构筑营垒驻军,士兵越来越少,粮食也吃完了,汉军和诸侯军队把项王围了好几层。夜晚,项王听见汉军的四周都唱着楚国地方的民歌,就大吃一惊,说:?汉军都已经攻占了楚地吗?这里为什么有这么多的楚人呢??项羽就连夜起来,在营帐中喝酒。有个美人叫虞,受到项王宠爱,经常跟在身边;有匹骏马叫骓,项王经常骑著它。在这个时候,项羽就悲伤地唱著歌,情绪愤激高昂,自己作歌词唱道:?我的力量能拔起大山啊豪气能压倒世人,时势不顺利啊骓马也不能向前奔驰。骓马也不能向前奔驰啊我无可奈何!虞姬啊虞姬我对你怎么安排??一连唱了好几遍,虞美人也应和著他一起唱。项羽眼泪落下来好几行,身边的侍卫也都流淌著眼泪,谁也不能抬头看项羽了。

于是项羽就上马跨坐在鞍上,部下壮士骑马跟随的人有八百多人,趁着夜色突破包围,往南冲了出去,纵马飞奔。到天亮的时候,汉军才发觉项羽突围,命令统率骑兵的将领灌婴率领五千骑兵追击项羽。

项羽渡过淮河,骑兵能跟上的只有一百多人了。项羽来到阴陵(秦县名),迷失了方向,找不到道路,向一老农询问,老农骗他说:?往左拐。?项羽往左走,就陷进了一片大沼泽中。因为这个缘故,汉军追赶上了项王。

项羽又率兵向东走,到达东城(秦县名),身边才剩下二十八个骑兵。汉军骑兵追击的却有几千人。项羽自己估计不能逃脱,对他的骑兵说:?我从起兵打仗至今八年了,亲历七十余次战斗,那些胆敢抵挡我的人都被我打败,那些我所攻击的人都向我屈服,我从来未曾打过败仗,于是称霸天下;可是今天我终于被围困在这里,这是天意要灭亡我,并不是我不会作战的过错啊。今天本来一定会死,我愿意为各位痛快地打一

仗,一定要战胜敌人三次,替各位突出重围,斩杀敌方的将领,砍倒敌人军旗,让各位知道这是上天要亡我,而不是我不会打仗的错误。?

在这时,项王把他的骑兵分作四队,面向四个方向。汉军层层包围他们。项羽对他的骑兵说:?我为你们斩他一将。?命令分向四面的骑兵飞奔冲杀下去,约定在山的东面分三处集合。

这时候项羽大声呼喝向下直冲,汉军都人仰马翻(披靡:本形容草木散乱偃倒的样子),项王就斩杀汉军一将。这时,赤泉侯杨喜担任骑兵将领,也在追击项王,项王瞪眼对他呵斥,赤泉侯本人和他的马一齐都受了惊,退避了好几里。项王和他的骑兵在三处会会。汉军不知道项王在哪里,(汉军)于是把军队分成三部分,重新包围他们。项王就又冲下来,又斩了汉军的一个都尉,杀死汉军一百几十人。项王又集合他的骑兵,只损失了他的两名骑兵罢了。项王对他的骑兵说:?我说的话怎么样??骑兵们都佩服地说:?完全如同大王所说的一样。?

在这时项羽就想东渡乌江(长江西岸的乌江浦)。乌江亭长把船停靠在岸边等候项羽,对项羽说:?江东的地盘虽然小,但是地域方圆千里,民众也有几十万,这也足够称王了。希望大王急速过江。现在只有我有船,汉军即使追到这,他们也没有什么办法渡江。?项羽笑道:?上天既然要灭亡我,我为什么还要渡江呢?况且当初我和江东的子弟八千人渡过乌江向西挺进,现在他们没有一人活着回来,即使江东的父老兄弟怜爱我而拥我为王,我还有什么脸面去见他们?即使他们不说什么,我难道不在心里感到惭愧吗??项王就对亭长说:?我知道您是年高有德的人。我骑这匹马已五年了,所向无敌,曾经日行千里,我不忍心杀掉它,现在把它赠给你吧!?

项王就下命骑兵都下马步行,手持短小轻便的武器交战。仅仅项王就杀了汉军几百人。项王自身也受了十几处伤。他回头看见汉军骑兵中的司马吕马童(原是项羽部将,这时已背楚归汉)就说:?你不是我的老朋友吗??吕马童面对着项羽,指示给王翳说:?这是项羽。?项羽便说道:?我听说汉王拿一千两黄金、一万户封邑悬赏征求我的头,我给你一点好处。?随后就自杀而死了。 三、整体感知:回顾课文主要情节及人物主要性格

章节 主要事件 主要性格

少怀 好兵法,不竟学 少怀大志,力勇过人,有 观始皇,出豪言 叛逆精神。不肯竟学,则 壮志 杀郡守,举大事 显出其粗疏的一面 叱咤 吓退楼烦逼退汉王 英勇非凡,霸气十足。但 击陈留外黄下雎阳 不沉稳,易怒,莽撞。 风云 汉军败楚项王退汉

垓下 歌别虞姬苦战垓下 性情中人,豪气冲天。但在谋略 悲歌 义不东渡自刎乌江 方面欠缺,看不清战争的实质。 四、作业:分析项羽的形象。

第三课时

一、新课导入: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这复杂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一言一行中。传记的写作要求作者首先要深入传主的生活,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走进传主的精神世界,在动笔前必须对传主有全面深刻的认识。司马迁穷尽其一生的精力来写作《史记》,在资料的准备上做足了工夫。只有这样,在动笔写作时,才能恰当地将传主真实而全面地呈现出来。虽时隔千年,但西楚霸王项羽这个失败的英雄通过司马迁的文字仍鲜活地站立在我们面前。 二、合作探讨:(一)说说你心目中的项羽形象。

提示:项羽是一位勇武过人、举世无双的大将;一个失败了但却让后人敬佩有加的悲剧英;一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一个君子;一个至情至性的真人。 (二)、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在“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俗话说“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我们作为旁观者、后来者,似乎应该可以以一种更加客观,更加公正的态度来评价项羽。 1、探究1.项羽性格特点:复杂多变的人物性格

1)方法指导:人是立体的,多种性格矛盾而统一地集合在同一个人的身上,而这复杂的性格就流露在人的一言一行中。分析人物性格应从人物外貌、语言、行为、动作、心理等方面入手。

2) 总结:项羽的性格悲剧——第一个性格特点是勇而无谋——第二个性格特点是优柔寡断 ——第三个性格特点是孤性多疑 ——第四个性格特点是残暴成性

2、探究2.项羽的性格与其悲剧命运的关系——性格与命运的对话---性格决定命运

明确:从项羽的品质看项羽失败的必然性:凡是能统一天下营造太平盛世的君王皆有以下三种非凡的品质,项羽却不具备。 其一,斩钉截铁,当断则断。 其二,仁慈之心,择时弃之。 其三,深思熟虑,智勇过人。

掠夺和民族压迫当中的作用与地位,但并不称之为民族英雄。”按照教学大纲的说法,苏武也就不能称之为民族英雄,你对此有什么看法?写成200字左右的小作文。

参考观点一:凡是对于民族、国家的独立、解放和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并且具有巨大人格力量的人,都应该称作民族英雄。尤其是民族英雄身上所体现的爱国和献身精神,是构成一个民族灵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的文化传承的关键内容。民族英雄的英雄可以超越时间和空间,甚至敌我双方。所以康熙给袁崇焕平反,乾隆给史可法立祠,日本人给抗日英雄送葬。因此,有人所说的称岳飞为民族英雄,不利于民族团结,纯属无稽之谈、庸人自扰。事实上,好象也没有哪个少数民族对称岳飞为民族英雄提出过异议,或觉得伤害了谁的民族感情,金人的后代乾隆还拜谒过岳王庙呢

参考观点二:如果说岳飞、文天祥是民族英雄,他们首先是汉族英雄,在当时反抗外族压迫和掠夺时,其事迹勇气令人敬佩。在当今各民族共处和形成的中华民族,在反抗外敌人入侵时,可以发挥他们的精神。但是,在描述民族冲突和民族融合历史时,有必要了解少数民族的感受,方法应讲究,需要微妙和成熟。中华民族需要有理性包容的民族主义和民族观,也需要属于各民族的民族英雄。

15 马钧传

教学目标:1.掌握文言知识。2.从马钧革新和发明的事例中,理解马钧身上刻苦钻研的实践精神。 教学重点:1.文言字词的正确运用。2.正确认识传主身上美好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联系当今社会,深刻地理解马钧的实践精神。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传说远古时期,黄帝在与蚩尤作战时遇到大雾,黄帝的部落虽然英勇善战,却也无法取胜。为此,黄帝特意制造了一辆指南车,利用它来识别方向,终于打败了九黎部落,生擒了蚩尤,为统一华夏涤讪了基础。又传说3000年前,远方的越裳氏(在今越南)派使臣到周朝,迷失了回去的路线,周公遂制造指南车相赠,以作为指向工具。但传说终归是传说,因未能见到实物,这个迷一直蒙盖了两千年,到三国时期才被解开。)今天我们就要认识解开这个迷团的人。 二、推进新课:

1、简介作者:傅玄(217—278)字休奕,北地泥阳(今甘肃宁县东南)人,晋初年著名的思想家。曹魏末年,曾任弘农太守领典农校尉。西晋王朝建立后封子爵,历任御史中丞和司棣校尉等职。主要著作有《傅子》等。东汉末年以后,由于战乱频繁和赋役繁重,迫使大批人口离散、逃亡,严重削弱了封建经济的基础。傅玄为了巩固西晋封建统治,极力主张安抚流民,扩大人民就业机会。他的主张,在当时尽管很难办到,但他的这一见解是积极的。为了发展农业,巩固封建生产关系,傅玄针对当时的情况,还主张把多余的封建官吏和商贾百工转向农耕,增加农业人口。他说:?为政之要 , 计人而臵官,分人而授事,……计天下文武之官足为副贰者使学,其余皆归之于农。若百工商贾有长者 , 亦皆归之于农。?主张增加农业人口,减少非农业人口,在傅玄以前已不乏其人,但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中,敢于要求裁减冗散官吏去务农,则是少见的。

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边草,悠悠万里道。草生在春时,远道还有期。春至草不生,期尽叹无声。感物怀思心,梦想发中情。梦君如鸳鸯,比翼云间翔。既觉寂无见,旷如参与商。河洛自用固,不如中岳安。回流不及反,浮云往自还。悲风动思心,悠悠谁知者。悬景无停居,忽如驰驷马。倾耳怀音响,转目泪双堕。生存无会期,要君黄泉下。

2、简介《三国志》:《三国志》是一部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其中,《魏书》三十卷,《蜀书》十五卷,《吴书》二十卷,共六十五卷。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作者是西晋初的陈寿。

3、简介马钧 :《马钧传》(选自《三国志》卷二十九《杜夔传》裴松之注),这是一篇比较完整的文章。原文开头还有这样几句话:?时有扶风马钧,巧思绝世。傅玄序之曰?,然后才是?马先生……天下之名巧也……?。据记载,马钧受魏明帝之命,重新制造了指南车。它利用齿轮传动系统和离合装臵来指示方向。在特定条件下,车子转向时木人手臂始终保持指南。可惜的是马钧的指南车到西晋末年,又因变乱而失传。南朝宋齐之际,祖冲之重造指南车,内部机械均改以铜制,转弯抹角,车上的木人所指的方向始终是南。这篇传记记载了一位古代科学家的生平事迹,反映了作者对善于创造发明的科技人物的同情,对那些只说空话、不重视科学实践的豪门贵族作了批判。 四、学习本文的一些写法:

1.这个时期的作者更注意为下层人物立传,更注重情节和效果,颇有小说的意味。 2.表述带有主观色彩。传记除了在叙述传主事迹的字里行间直接表明作者的爱憎感情外,文末常有一段文字,供作者作总结性的评价用。本文的结尾处说:?用人不当其才,闻闲不试以事,良可恨也。?便表现了作者对马钧身怀绝技而不被世用的愤慨。 三、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1-7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1-7段:马钧先生,字德衡,是天下闻名的技术高超的人。他年轻时过着玩乐的生活,自己不知道自己是技术高超的人。在这时候,他没有谈到技术问题,怎么可以用言语让人知道他(技术巧妙)呢? 他当了博士,生活贫困,就想改进织绫机,不用说,人们就知道他技术巧妙了。旧式的织绫机,五十综的用五十个踏具,六十综的用六十个踏具,马先生担忧这样费力费时,就都改进(更换)为十二个蹑。改进以后,可以随心所欲织出各种奇妙的花纹,如同天然形成的一样,又可以象阴阳二气反复变化无穷。这种技术,正象轮扁回答别人的询问:(那巧妙的地方)没办法用言语说明,又怎么能用语言检验它呢?

先生担任给事中官职时,和散骑常侍高堂隆、骁骑将军秦朗在朝廷上争论,谈到指南车。那两个人说,古代根本没有指南车,记载的说法是虚妄的。先生说:“古代是有指南车的。我们没有去想到它罢了,哪是什么遥远的事呢!”两人讥笑说:“先生大名是钧,大号是德衡。?钧?是陶器的模具,?衡?是用来定东西轻重的,你这个?衡?轻重不准确,还想做一切的模型吗!”。先生说:“讲空话争论,还不如试一试容易证明(见效)。”于是两人把(这事)报告明帝,明帝下令要先生把它制作出来,他就把指南车造成了。这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又是没法用言语说清楚的。从此,天下人都佩服他的技术高明了。

他住在京师,城里有地可以种植菜蔬,但担忧没有水来灌溉。先生就制作了翻车,叫年轻人转动它,灌注的水自行倒出,(水)轮番进出,翻车的效率超过平常水车一百倍。这是第二件奇妙的事情。 后来有人进贡一套杂技模型,只能作摆设不能活动。皇帝拿(这件事)问先生:“你能使得它们动起来吗?”回答说:“可以活动。”皇帝说:“技术可以改进吗?”回答说:“可以改进。”他就接受皇命制作了。他用大木头又雕又削,使它的形状像轮子一样,放在地上,暗地里用流水使它旋转。设臵了女子奏乐舞蹈的形状,甚至可以让木偶打鼓、吹箫、叠罗汉,使木偶丢木球、掷剑、走绳索、翻筋斗,转动灵活,还有木偶坐堂审案,舂米磨面、斗鸡等各种各样的动作。这是第三件奇妙的制作。

先生看到诸葛亮设计的连弩, 说:“这东西巧是很巧,但还不顶完善。”他说,他自己制作可以让功效提高五倍。又担忧发石车,敌人在城楼边挂起湿牛皮,(发过去的石子)碰上牛皮就落下来,发石车又不能连续发射。他想制作一种轮子,挂上几十块大石头,用机械转动轮子,轮上悬石的绳子按一定的节奏断掉,(石子就)飞一般攻击敌人城楼,可以迅速地像闪电一样快的接连飞至。他曾经试验用车轮挂上瓦块砖头,飞出有几百步之遥。

有位裴先生,是京师的著名人士,见识精深,通达事理,听到先生的事情,就讥笑他。他反驳马先生,先生说不赢他没法答对。裴先生自以为击中对方要害,不停地滔滔议论。傅先生对裴先生说:“您的长处是会讲话,短处是没有巧思。马先生的长处是有巧思,短处是不会讲话。用您的长处,攻他的短处,当然他不能不屈服了;但如果用你的短处,去责难他的长处,那您一定有许多不理解的地方。机巧之类,是天下极微妙精深的事情,您并不理解还要不停止攻击,那攻击的内容,一定离题万里了。他内心不同意您,但嘴上又说不过,因此,马先生不再答复您的责难了。”

四、作业:预习新课,文段介绍看,课文中众人对马钧的发明创造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节课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傅先生去见安乡侯,谈到裴先生和马先生说的一套话,安乡侯的看法和裴先生一样。傅先生说:?圣人一身之中,具备各种才能德行,他选取人才不局限于(用)一个方面。有的因精神品质选取,有的因口才选取,有的因办事能力选取。因为品质选取的人,不说话他的诚心诚意就先表现出来了,象德行科的颜渊这类人就是这样。因口才选取的人,在于明辨是非、有机变,言语科的宰我、子贡等人就是这样。因能力选取的,如政治上有能力的冉有、季路,文学上有能力的子游、子夏。尽管圣人的明智能普遍认识事物,但如要选用人材,就一定要先考验(试验)。这样就用政事考验冉有、季路,用文学考验子游、子夏。子游、子夏等尚且如此,何况不如他们的人呢!为什么这样?凭空而谈事物的道理,不可能一讲用言语讲得很清楚,在事情上实践时,讲不清楚的地方,一试验就容易得到证明了。现在像马先生所要制作的,是国家精密的器械,军事上重要的战具,化费十寻的木材,用去两个人的劳力,不需多少时间,就可知道是错是对。不去试验把那种很容易证明的事情,随便用言语去压抑别人的出众才能,这犹如用自己的老经验去做天下的事,不改变方法地对待层出不穷的新事物,这就是事情办不好的原因。马先生所制作的,都是创新的东西,这样,他开头的所说所为,不会马上都正确。他不会全部正确,于是不去支持他、任用他,这样,杰出的奇才就无从产生了。同样情势的人互相妒忌,同类工作的人互相诽谤,一般人都不能避免。所以君子不因为个人的私心去伤害别人的事业,一定要以考察试验来作标准。丢开实际考验这个标准不用,这就是美玉被诬说是石头,卞和要抱着玉璞痛哭了的原因了。

于是,安乡侯就明白了,他就把这禀告了武安侯。武安侯并不重视,终究不去验证马先生的制作。马先生的特异才能已经为大众公认,这种很容易考验效果的事情,还忽略而不去检查,何况那些被埋没的人才,不出名的玉璞呢?后世的君子,一定要以此作为教训啊!马先生技术的巧妙,即使古代的公输般、墨翟、王尔,近代汉朝的张衡,都不能超过他。公输般、墨翟都被当时重用,于是他们的技术对世人有用处。张衡虽做侍中,马先生虽做给事中,但他们的官职都不是管理制造工程的官,(他们的技术)对国家不能有好处。用人不适合他的才能,知道有才能又不用事来考验他,这实在可惜啊。裴先生,是裴秀。安乡侯,就是曹羲。武乡侯,就是曹爽。

三、课文梳理:1.总概传主出身2.科学革新精神3.叹息未得重视 四、问题探讨:

1、课文中众人对马钧的发明创造有什么不同的态度?

明确:——裴先生:以表面看人,不重实践检验,空谈理论。

安乡候:虚心接受意见。

武安候:不重视,也不去考验制作。

傅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认为执政者不应随意听信人言,应给机会人才去实践展示。

2.从众人的态度和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来看,马钧的革新和发明在当时得不到重视的原因是什么?

明确:封建社会当权者常说空话,不重视科技实践。尤其在魏晋时代,改朝换代频繁,社会上清谈成风,崇尚?玄学?,当权者?不涉世务?,对科技不重视。

五、小结:马钧,天下莫不服其工巧,马钧在手工业、农业、军事等方面有很多发明创造,是三国时代最优秀的机械制造家,就是在我国古代几千年的历史当中,也不多见,堪称一代机械大师,然而执政者?用人不当其才?,由于封建统治阶级腐败没落,马钧的许多发明创造没有得到重视。也没能制造和推广。他的一生,从少年到老年,一直不得志,虽然他曾作过给事中官,但他的工作仍然受到阻挠和蔑视,技巧一直未得到顺利发展的机会。尽管文学家傅玄曾几次在魏国贵族安乡侯曹义、武安侯曹爽那里推荐他,也还是没有受到重视。傅玄对此感慨颇深地说:?马先生的巧,虽古时的公输般(鲁班)、墨翟,以及近代的张衡,也比不过,但公输般和墨翟都能见用于时,张衡和马钧的一生却不能发挥其长,真是最可痛心的事。?傅玄的话道出了在封建社会里多少发明家被埋没了的事实。其云?虚争空言,不如试之易效也?,所指亦不仅在为政,更着眼于经济与技术。在古代社会,尤其在崇尚虚无放诞之论的晋世,博玄的讲求实际、注重实效,是难能可贵的。马钧对人类的贡献,虽然没有被封建贵族所重视,但他的发明创造却得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欢迎,几千年来,他的功绩和美名一直被劳动人民所传颂。

六、作业:你是如何评价马钧的科学实践精神的?请写一篇300字的小短文表达你的观点。

16、子刘子自传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了解刘禹锡的人生经历和基本事迹,体会其坚强不屈、乐观豁达的性格。 3.了解古代自传文体的特点。

教学重点:1.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刘禹锡的相关作品; 2.体会人物在逆境中乐观向上的精神品质。 教学难点:了解?永贞革新?(即?二王八司马事件?)对刘禹锡官场生涯和人生履历的影响。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新课导入 :唐朝是一个诗歌的国度,涌现出了许许多多优秀的诗歌作品和诗人,有一些诗人由于其在诗歌方面的突出成就和独特风格,而被冠以美称,如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李贺被称为诗鬼,还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豪,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学生齐读:《陋室铭》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感受作者乐观坚强的品质。这样的人该有着怎样的一生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刘禹锡的自传《子刘子自传》。 二、推进新课:

1、介绍作者: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卒于唐武宗会昌二年(842),是唐代中叶进步的政治家、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著名的文学家。在诗歌创作上颇有成就,被白居易称为?诗豪?,在散文创作上造诣也很深, 《陋室铭》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刘禹锡也是一个哲学家,他的《天论》是一篇重要的哲学著作,表达了无神论思想。早年与柳宗元为文章之友,世称刘柳?;晚年与白居易为诗友,并号?刘白?。

2、题解: 这篇自传写于作者去世那一年。当时他已重病在身,但仍抱病写下此文。作者在自传中叙述了自己的出身和从政经历,特别是他参与?永贞革新?的情况,他认为?永贞革新?所做的事是正确的。他给后人留下了一份研究中唐历史的可贵资料。子:1.古代对男子的尊称;2.写在姓氏的后面,作为对人的尊称。子刘子:我刘先生,充满自豪与骄傲

三、文体常识

1、古代传记之自传:自传是史外传的一种,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是传主对自己一生的总结和评价。它的写作格局一般包括三个部分:籍贯与家世、事迹与功业、对人生的反思与评价。

2、铭: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做“铭”,后来就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1)座右铭:写出来放在座位旁边的格言。2)墓志铭:写在墓碑上称颂死者功德的文字。 四、整体感知:

1、课文按内容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的身世及从宦经历。第二部分主要是记述作者参与?永贞革新?的经过以及被贬的情况,文末的?铭?是作者对人生的感慨。 2、熟读课文1-2段,纠正读音。 3、疏通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4、翻译课文1-2段:刘子名禹锡,字梦得。祖先是汉景帝贾夫人的儿子刘胜,受封为中山王,谥号为?靖?,子孙因此成为中山人。七世祖刘亮,在北朝做官,担任冀州刺史.散骑常侍,遇上迁都到洛阳,成为北部都昌里人.世代以儒学做官,祖先的坟墓原在洛阳北山,后来因为地方狭小不可依凭,就葬在荥阳的檀山原。从曾祖父以来,父葬在左边,子葬在右边,就像在世那样长幼有序。曾祖父刘凯,做官至博州刺史.祖父刘鍠,开始任洛阳主簿,察视行马外事,一年期满,转任殿中丞,侍御史,追赠为尚书祠部郎中.父亲刘绪,也因儒学在天宝末年考中进士。 后遭遇?安史之乱?,全族向东迁徙,以避祸患灾难由于被关中以东的节度使所聘用,后来担任了淮西从事.在淮西府又兼任盐铁副使,后转为殿中省官员,在桥主持政务.后来罢官回到浙西,行到扬州,病故.我接受父亲平日的训示,秉承他的遗教,孤独一身,侍奉母亲不敢自毁.后来我在朝廷任职,或在郡里做官,蒙受恩泽,父亲被多次追赠,直到吏部尚书.母亲卢氏,由彭城县太君追赠为范阳郡太夫人。

当初,我二十多岁,应考进士,幸而一次得中,隔了一年,又以文才经吏部取士科考试合格,被授予太子校书的官职.我官事清闲,有时间侍奉父母,问寒问暖.我当时年轻,名声超过实际,在读书人中享有盛誉.及至父亲去世,我迫于礼教而不敢轻死,因而得了久治不愈的病.我守丧期满后,正逢宰相,扬州节度使杜佑兼管徐州和泗州,由于我和他素来互相了解,就经请求后去出任掌书记.我捧着任命的文书入告母亲,母亲说:?我不喜欢江淮一带地方,你从开始就要考虑到这一点.?我就禀告丞相,以请求照顾.丞相说:?可以.?我过了几个月离开了徐州.泗州,由于河路还难走,就改做扬州书记.过了两年,道路畅通,前约得以实行,我就调补为渭南县主簿.第二年冬天,我提升为监御史。 五、作业:预习课文剩下的部分。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一节可的内容。 二、讲授新课:

1、熟读课文3-4段,纠正读音。 2、疏通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3-4段:贞元二十一年春,唐德宗去世,太子李诵即位.当时有出身寒微,才华出众的王叔文,以擅长下棋,得选为翰林院待诏.因有机会与太子李诵谈论时事,李诵非常赏识他.他们这样交往很久了.众人都不知道.到这时王叔文由苏州府属官,破格提拔为起居舍人.充任翰林学士.于是他密荐丞相杜佑,任度支,盐铁等使.第二天,王叔文以翰林学士及起居舍人兼任度支,盐铁副使.不久,又特升任启部待郎,皇帝赐他紫服,贵振一时.我以前已由杜丞相奏请委派为崇陵使判官,任职一个多月,到这时改任屯田员外郎,兼管度支,盐铁等方面的公事.当初,王叔文是北海人,自称是王猛的后代,具有远祖的风度.只有东平吕温,陇西李景俭,河东柳宗元,认为确实如此.这三位都和我交情深厚,日夕相处,称赞王叔文的才能.叔文确实善于谈论法治的道理,能以口辩服人.得到重用后,从春到秋,他所采取的革新措施,人们都认为是无可非议的.

皇帝经常患病,到这时病情加剧.下诏让位,自为太上皇,死后谥为顺宗.太子李纯即皇帝位. 这时太上皇的顺宗久病卧床,宰相,大臣和而官都不得召对.宫廷事情诡秘,像东汉桓帝和顺帝那样,拥立新君的功劳完全归于宦官.于是,王叔文首先被贬为渝州,后来又诏命赐死。宰相韦执谊被贬到崖州。我被贬为连州刺史,走到荆南,又被贬为朗州司马.过了九年,召回朝廷,复授连州刺史,自连州历任夔,和二州刺史,后升为主客郎中,分司东都.第二年追回入朝,充任集贤殿学士,转发任苏州刺史,赐金印紫绶,改任汝州刺史兼御史中丞.又改任同州刺史,兼本州防御使,长春宫使以后因为足疾,改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又改任秘书监,分司东都.一年,加官检校礼部尚书兼太子宾客.活了七十一岁.在这患病的时候,自己写的铭文说:?没有早亡也不卑贱,是天生的福分啊,多灾多难,是遭遇的不好啊,天赋的才能,不让我来施展啊,即使有人诽谤,我也问心无愧啊,躺在这窗子下,我到了终期啊,葬近祖坟,还像活着一样啊,灵魂无处不到,这怎能知道啊?’ 三、深入探究:

1.一般来讲,古代男子的理想可能是什么? ——“仕” 2.“仕”之后,更高的理想可能是什么? ——进一步“仕”,且“达则兼济天下” 3.作者是否具有这些理想? ——是。有文中琳琅满目的官名为据

4.作者担起这些理想时,肩上有无更多一层重负? ——应有。首段所记之祖先,无一人不为官。作者可能承担着家族期望,一如《项脊轩记〉中的归有光。

5. 找出文中作者就任官职的动词,从中可以用那些词语形容作者的仕途? 明确:1) 调 擢 改 出 贬 (诏)征 (复)授 入 转 移 2)命途多舛 宦海沉浮 多贬 多外放 终不得志…… 四、课外拓展:阅读鉴赏刘禹锡《戏赠看花诸君子》: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 尽是刘郎去后栽。体会诗歌中所包含的深意。

明确:与?君子所爱?之梅兰菊荷比较,桃花似更显其俗艳,可见作者轻蔑讥讽之意,据说写下此诗,是作者?诏征--复授连州?的原因之一。

五、小结:此文感情真切,作者对?永贞革新?一事耿耿于怀,长年积郁在胸的情感,到此时已达?不吐不快?的地步,他回首往事,痛惜万分。文末的铭文,表明自己的一生都是光明磊落的,受谗遭毁的愤慨,溢于言表。

六.鉴赏艺术:本文语言平实,以记事为主,围绕?永贞革新?表达自己的主旨,是一篇典型的?政治自传?。 七、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17.徐霞客传 钱谦益

教学目标:

1..积累文中重要的实词、虚词的意义用法以及句式的特点。

2.学习记叙人物简洁、生动、形象的语言;学习详略互用的写法。 3.理解徐霞客热爱祖国山河、为地理学穷毕生精力而执著追求的精神。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新课导入:名胜风景谁不爱?自古以来许多有识之士都喜欢游历山山水水,如李白、苏轼、王维等,这些人看完风景后都用文字来抒发自己的情感,难道山水只能让文人在纯美的视觉中荡涤内心吗? 有一个文人,在荡涤内心的同时,还对地理、水文、地质、植物等,都作了详细考察记录 ,为中国地理学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二. 作者及背景简介:

1、 钱谦益(1582—1664)明末清初常熟人。字受之,号牧斋,又自称牧翁、尚湖、蒙叟、绛云老人、虞山老民、聚沙居士、敬他老人、东涧遗老等。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进士,崇祯时官礼部侍郎。清顺治二年(1645)迎降,授官礼部侍郎管秘书院事,充修明史副总裁。顺治三年(1646)称病归里。次年,因江阴黄毓祺反清案牵连入狱。出狱后居家,筑绛云楼以藏书检校著述,秘密进行反清斗争。他曾是明代东林党魁,清流领袖,南明时却依附马士英、阮大钺,后又事清,丧失大节,为士林所诟病。事后,他又与南明的抗清力量,如瞿式耜、郑成功等暗中联系,支持和参与反清活动,曾给永历桂王?上陈三局?,为其谋划,密件载《瞿式耜集》卷一《报中兴机会疏》里。顺治十六年(1659),郑成功发动金陵之役,他前后奔走,赴金华和松江,曾策反清军将领,还秘赴郑成功军营晤谈,与明遗民如黄宗羲、阎尔梅等密切往还,忏悔自赎,取得世人的谅解。 钱谦益一生博览群书,精于史学,诗文创作在当时负有盛名。家筑绛云楼,藏书丰富,尤以收集明代史料的完备著称,清初毁于火。所著有《初学集》《有学集》《投笔集》等。辑有《列朝诗集》。在明朝,钱谦益仕途蹭蹬,郁塞苦闷。《初学集》中的诗歌,愤慨党争阉祸,痛心内忧外患。 《乙丑五月削籍南归十首》、《费县三首》、《狱中杂诗三十首》等诗,既有清正之士的孤愤,也有失意者的感喟。他退居林下期间,为柳如是所写的恋慕诗、唱和诗,以及游黄山的一组诗歌,清新可诵;而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则是不可多得的佳作。人清以后,他的诗歌创作除了悲悼明朝,反对清廷和恢复故国的主调外,还弥漫着?楚囚?哀音。

钱谦益自觉地致力于清诗建设,对明代的复古派与反复古派既有尖锐的批判,也各有择取。对复古派取其借鉴古人精神,但不囿于?汉魏盛唐?;对反复古派取其申写性灵,但摒弃其?师心而妄?、?轻才寡学?。他强调时代、遭遇、学问的重要性,建立了?诗有本?的真情论,以真诚的具有时代意义的感情为核心,达到性情、世运、学养三者并举。他主张转益多师,兼采唐宋,对补救明代七子模拟盛唐与公安、竟陵的粗疏草率、幽深孤峭,确立有清一代的诗风,起了先导作用。他所作诗歌叙事抒情,各体兼擅,尤工近体,七言律诗情词怆恻,沉雄苍凉,人杜堂奥,学得神髓,长篇和组诗动辄几十韵和上百韵的有几十首之多,显示出高超的艺术造诣。

钱谦益以知情人的身份写作的《徐霞客传》,极力赞扬徐霞客独立特行的品格,能存一代学人之事迹,是中国古代传记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之一。 2、徐霞客(1586—1641),名弘祖,字振之,号霞客,江苏江阴人。明地理学家、旅行家和文学家。他经30年考察撰成的60万字《徐霞客游记》,开辟了地理学上系统观察自然、描述自然的新方向;既是系统考察祖

国地貌地质的地理名著,又是描绘华夏风景资源的旅游巨篇,还是文字优美的文学佳作,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近年,视徐霞客为游圣,步徐霞客足迹,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已成为中国旅游界的崭新时尚。 三. 整体感知:学生初读全文,校对读音,并给课文划分层次结构。

第 一段. (1) 介绍家境及其特点; 第二段.(2—4) 母亲死前的游历情况 ; 第三段.(5—8) 母亲死后的游历情况 第四段.(9—10)作者评价 四.分析课文:

(一)第一部分—— 介绍家境及其特点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1段: 徐霞客名弘祖,是江阴梧塍里人。高祖徐经和唐寅一同应乡试中举人,后一起因考试作弊而被取消资格。唐寅曾经用倪云林的画卷偿还赌博所输掉的三千钱财,真迹还在他家里。徐霞客生在乡里,却奇情充沛,十分喜欢山水,种田侍奉老母亲,出钱请人代替服劳役,好像笼子里的鸟一样,窘迫不得舒展,容易触到边沿,经常想着飞走。

4、小结:早期徐霞客——胸有大志 孝心为重

(二)第二部分:母亲死前的游历情况——2段:初游范围;3段:历尽艰辛;4段:执着态度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2-4段:30岁的时候,母亲让他出游。每年的夏、春、秋三季出游,秋冬天冷的时候,拜望长辈,把这当作常例。东南地区美丽的山水,像东西洞庭、阳羡、京口、金陵、吴兴、武林,浙西的径山、天目,浙东的五泄、四明、天台、雁岩、东海落迦等山,都是他十分熟悉的地方。有去过两三次的,有去过多次的,没有只去过一次的。

他出行,只带着一个奴仆,有时是一个僧人;一根拐杖,一件包袱。不刻意整束行装,不包裹食物;能忍受饥饿几天不吃饭,能遇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食物,并能吃饱,能徒步跑几百里。攀登陡峭的山壁,踏过丛生的竹林,上下攀援,空中横渡山谷,像拿绳索打水一样。敏捷得如同猿猴,强健得如同黄牛。把高峻的山岩当作床席,用山中的溪水饮食沐浴,把山魅、木客、猴子、大猿当作伴侣。昏昧柔弱的样子,好像不怎么会说话;可一旦和他讨论辨析山水的脉络,搜寻探讨各地的形胜,就突然变得能言善辩起来。平常也未曾写过华丽的文章,但出游到几百里的地方,却能靠着破壁枯树,点燃松枝干穗,拿笔快速地记录,(写出的东西)好像是记得清清楚楚的账目,好像是高手画的美丽图画,即使是很会写文章的人也没法超过他。 游览天台山、雁荡山回来,拜访陈木叔在临海的住处。陈木叔问他:?到过雁荡山的最高峰吗 ?徐霞客不敢肯定地回答。天刚亮,他人已经不见了。十天以后回来了,说:?我从小道,手拉藤条登上了大小龙湫,走了三十里,看到一个坑洼,是大雁住的地方。攀登陡峭的山路,走了十多里,发现正德年间白云、云外两位高僧的圆形草屋还在。又上行二十多里,山顶劲风逼人,有好多麋鹿围绕着我住下。住了三宿而才开始下山。?他和人争奇斗胜,以身家性命相赌,都是这类情况。不久游览了黄山、白岳、九华山、庐山;到了福建,爬了武夷山,泛舟九鲤湖;到了湖北,拜谒了武当山;向北游览了齐鲁、燕冀、嵩山洛水;登上了华山,下山经过青柯坪,心中惊动想着回家,回家后发现他母亲正生着大病,咬着手指盼望着他呢。 4、小结:第二段讲“游之广”;第三段讲“游之乐,游之苦”;第四段讲“游之笃——中期的徐霞客探求名胜,不畏艰险”。

五、作业:预习剩下的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复习上节课的内容。

二.分析第三部分——母亲去世之后的游历情况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5-8段: 母亲去世,服丧期满,他更加放开心志游览远方。在福建拜访了黄石斋,看遍了福建的胜山,都不是当地人所熟知的。登上了罗浮山,拜谒了曹溪,回来又在黄山追访黄石斋。来回上万里,好像是在近处漫步。从终南山南走峨眉山,跟从山中的百姓采药,住在山洞里面,八天没有吃到熟东西。到了峨眉山下,正碰上奢崇明反叛朝廷的战争,只好返回。一个人带着炊具,寻访了塞外的常山,走遍了北方险要的关塞,回来到我的拂水山庄拜访,开心地谈论四游、四极,九州、九府,纵横变化,清楚得好像是谈论手掌中的事。说从前人记载天文地理,很多都是抄袭附会。长江黄河二条经脉,山与水两者之间的界限,从有记载以来,大多局限于中原之内,打算游览昆仑山等中原以外的地方,直到西北沙漠地区才回来。乘坐一艘树叶般的小船,大雨淋湿了小船,邀请他上岸,不愿意。说:?这就好比山泉猛下,撞击肩和背,实在是快活啊。?

1636年9月,辞家西行。僧人静闻愿意登鸡足山,礼拜迦叶,请求跟从。在湘江遇到了强盗,静闻被伤害致死。用盒子盛放他的尸骨,背着尸骨前行。泛舟洞庭湖,上了衡山,登遍七十二座山峰。再登峨眉山,

北面抵达氓山,最远到了松潘。又向南过了大渡河,到达黎州雅州,登上了瓦屋山、晒经山。又沿着金沙江,最远到达出产牦牛的西南边塞地区。由金沙江向南,渡过澜沧江,由澜沧江向北寻觅到了盘江,大都在西南少数民族居住的地区,贵州、云南等地好看的地方几乎都看遍了。渡过丽江,在点苍、鸡足山休息。把静闻的尸骨埋葬在迦叶道场里,了却了静闻的夙愿。由鸡足山向西出玉门关好几千里,到达昆仑山,直至星宿海,离开中原地区有三万四千三百里。登上半山,风吹着衣服,好像要坠下来,看见了方外黄金宝塔。又走了几千里,到达西番,拜见了大宝法王。鸣沙山以外,都被称作胡国,像述卢、阿耨等名就是,道路远近不能知道。 《西域志》说西北沙漠地区阻隔遥远,看见人马攒下的尸骨就是标记,鬼魅热风,没有逃脱得了的。玄奘法师曾经受过许多恶魔的折磨,全记载于他的本传里。徐霞客很短的时间内往返,就好像到城市的郊外一样。

回来走到峨眉山下,托付商人附带把所得到的奇材虬根带回家。并把一篇《溯江纪源》寄给我,说《禹贡》讲岷山是长江的源头,其实岷江不过是注入长江的一条大江罢了,并不是发源地。中国流人黄河的河水遍布五个省,流人长江的江水遍布十一个省。统计水的流量,长江的流量数倍于黄河;验证它们的源头,黄河发源于昆仑山北面,长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面,并非长江的源头短而黄河的源头长。又辨析祁连山脉、巴颜喀拉山脉、唐古拉山脉的走势,祁连山脉夹黄河在北方,唐古拉山脉抱长江在南方,巴颜喀拉山脉从中间界开,比较短。祁连山脉走势向南,半支进人中原,只有唐古拉山脉磅礴半个中国,其山脉也发端于昆仑山,与金沙江一起南下,环绕滇池直达五岭。山脉长水脉也长,这是长江流量大于黄河的原因所在。他的文章有好几万字,都是订补桑钦《水经》和郦道元的《水经注》所没提及之处的。我撮举他的大致意思如上。 徐霞客回到云南,脚生病,不好走,便修撰《鸡足山志》,三个月以后修撰完毕。丽江府的木太守为他准备好干粮和竹轿,他才得以回来。 (他)病得很厉害,对前来探望的人说:?西汉张骞开辟道路,未见昆仑山。唐朝玄奘、元朝耶律楚材奉皇上的使命,才有机会西游。我不过是一个老百姓,一根竹杖一双鞋,走到黄河、沙漠地带,登上昆仑山区,走过西域,留名很远的国家,与前面三人合而为四,即使死了也没有什么遗憾了。? 4、分析课文:

1)第五段——放志远游

① 所到地方:闽山、罗浮、曹溪、黄山、 终南、峨眉、恒山、常熟 ②所用动词:访、穷、登、谒、追、走、抵 、 访、过、穷 2)第六段——南探北寻

①向南路线: 江阴——湘江——洞庭——衡岳——峨眉—— 岷山——松潘——大渡河——黎雅——瓦屋—— 晒经——金沙江——牦máo 牛徼jiào

②向北路线:金沙南——澜沧——盘江——西南诸夷——贵竹 ——滇南——丽江——点苍——鸡足——玉门关 ——昆仑山——星宿海——西番——鸣沙 3)第七段——地理发现 4)第八段——滇南情怀 三.分析第四部分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9-10段: 我认识徐霞客,是通过漳州人刘履丁。刘履丁对我说:?徐霞客从西方回来,呼吸困难。听说黄道周被皇帝下诏关到监狱里,派他的长子走辗转崎岖的道路,前往探视,三个月才回来,他儿子详细讲述了黄道周被拘系的情状。他躺在床上十分感叹,不吃东西去世了。?他这个人为人就是这样啊!

我认为:从前柳公权记载华山三峰的事,说有个叫王玄冲的人,探访南坡僧人义海,相约攀登莲花峰,约定某天到达山脚下,预计有五千仞高,需要十天的路程。上去以后,燃烧烟火作为信号。义海如期住在华山岩口以南的桃林坪,清晨,山色清爽明朗,站在山下调息身心,只见一道白烟升起在华山三峰的顶端。回来二十天后,王玄冲到了,取出玉井莲的好几瓣落叶,和山顶池水边的一寸多长的铁船残骸赠给义海,背负箱子走开了。王玄冲刚到的时候,义海曾对他说:?这座山像削成的一样,若不是能乘风驾云,没有登上去的道理。?王玄冲说:?您不要说什么不可登天,不过是心中没有那种志向罢了。?徐霞客不要拿张骞等人自命,拿王玄冲来比拟,一起做仙人三清住处的奇士,大概差不多吧!徐霞客记载游览所见的书,高可越过几案,我嘱咐他的从兄仲昭校勘保存它们,应该是为古往今来游记中最好的吧。徐霞客死时五十六岁。西游回来,在庚辰年(1640)六月,死在辛巳年 (1641)正月,安葬在江阴的马湾。这也是刘履丁告诉我的。 4、分析课文:

1)第九段——重友情

2)第十段——与王玄比,对其作总结评述:评价方法:类比法,用他人故事来说明徐霞客成功的原因。 5.小结: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旅行家,本文为我们留存了徐霞客的动人事迹。作为一篇传记文,本文并未对徐霞客的一生作详细的描述,而是抓住最能体现传主性格与成就,也最能打动作者心灵的事件来写。从本文所写看,徐霞客是一个性喜山水(?奇情郁然,玄对山水??有再三至,有数至,无仅一至者?)、善游山水(?其行也,从一奴,或一僧;一杖,一濮被。不治装,不裹粮;能忍饥数日,能遇食即饱,能徒步

走数百里。凌绝壁,冒丛菁,扳援下上,悬度绠汲,捷如青猿,健如黄犊。以崟[yí]]n岩为床席,以溪涧为饮沐,以山魅、木客、王孙、貘父为伴侣。/罗/罗粥粥,口不能道词;与之论山经,辨水脉,搜讨形胜,则划然心开?)、争奇逐胜(攀登雁山绝顶可以为证)、重视亲情友情(孝敬母亲,与陈木叔、黄道周友好,黄道周入狱后,他特意派长子前去探望。背负静闻尸骨,了其心愿。赠作者奇材虬根等等)、富于科学探究精神(游览必定实地考察, ?其书数万言,皆订补桑经郦注及汉宋诸儒疏解《禹贡》所未及?)的人。作者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借王玄冲比拟徐霞客,对徐霞客的价值予以评价,见识高超。

本文引用了传主的一些言论,均能传神地表现出传主的性格。徐霞客性格好胜、能吃苦,对自己的一生颇为满意,都是通过自己的言谈表现出来的,这就使这篇传记显得很有真实性。

本文所写徐霞客的个别游踪,有想像夸大的成分,这是作者未能深入了解传主的经历所致。同时,由此也可以见出作者对传主发自心底的赞赏。前人及今人对此都有所辨正,这在前面的注释中已经有所解说。 五、总结:本文首先在于传写徐霞客其人,即展示出他的精神品格;其次才是记录他的生平事迹。其品质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胸怀大志 孝敬父母 钟情山水 不畏艰险 有情有义 六、作业:完成课后练习。

18 谭嗣同传 梁启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掌握"盖、乃、已"等常用虚词的用法和部分表时间的文言虚词的用法。 2、了解谭嗣同的生平经历,学习他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献身的精神。 3、学习阅读文中开放性题目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进一步掌握"盖、乃、已"等常用虚词的用法和部分表时间的文言虚词的用法;学习阅读文中开放性题目的解题思路及答题方法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南海先生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曾吟联一副凭吊友人:复生不复生矣;有为安有为哉?让康有为因为他的离去一度万念俱灰的人就是:谭嗣同(字复生) 二、推进新课

1、从传记与史书的关系看,古代传记主要有史传和史外传两类: 1)史传:依附于史书 例:《项羽本纪》、《苏武传》

2)史外传:不附于史书,以单篇流传的传记,写的多是当代人物,对传主不作全面介绍,而是就其突出方面作简要记载,文学色彩浓 例:《马钧传》《子刘子自传》《徐霞客传》《谭嗣同传》

2、戊戌变法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政治改良运动,由康有为、梁启超领导,得到要巩固清朝统治、急于从慈禧手中将国家权柄夺回来的光绪皇帝的支持。戊戌年(1898)6月11日,光绪帝宣布变法。封建顽固派首领慈禧太后和旧官僚感到这是对他们最大的威胁,立即采取措施,派奸诈阴险的荣禄任直隶总督,统率北洋三军以重兵控制北京政局,9月21日发动政变。新政只维持了103天,史称“百日维新”。 戊戌六君子:杨深秀、杨锐、刘光第、谭嗣同、林旭、康广仁 3、梁启超(1873-1929),字卓如,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近代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政治活动家、资产阶级宣传家、学者。他的一生经历了晚清与民国两个时期;他的业绩包括了政治和学术两个方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签订以后,与康有为联合1300多名在京参加会试的举人,发动了著名的?公车上书?,在社会各界引起强烈反响;创办维新团体?强学会?,与康有为共倡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作为改良派的主将,与革命派论战,遭到反对。引进介绍西方文化,发起领导了“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小说界革命”和戏剧改良运动,成为“五四”文体改革的先导,创造了一种新的散文体裁“新文体”,将小说提高到“文学之最上乘”的地位。作品结集为《饮冰室文集》。 三、整体感知:

1、熟读课文,纠正读音。

2、疏通段的重点词义、了解特殊句式。

3、翻译课文:谭君字复生,又号壮飞,是湖南浏阳县人。年少时豪爽洒脱,胸有大志,深通群籍,能写文章,喜欢侠义之举,擅长剑术。他的父亲谭继洵,官至湖北巡抚。谭嗣同小时候就丧母,被父亲的小妾虐待,受尽孤臣孽子之苦,所以操心危难的事,忧虑祸患比较多,品德才智一天天增长起来。20岁从军新疆,游巡抚刘锦棠的幕府。刘锦棠很欣赏他的才华,打算向朝廷推荐他,恰逢刘锦棠因为侍奉亲人而辞官,事情没有结果。自此以后十年,谭嗣同来往于直隶、新疆、甘肃、陕西、河南、湖南、湖北、江苏、安徽、浙江、台湾各省,察看风土民情,物色英雄豪杰。然而最终因为他父亲为人拘谨,不许他远游,未能了却其游览四方的志向。自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后,谭嗣同更加发奋提倡西方的新学,起始在浏阳开设了一个学会,征集志同

道合的人一起琢磨学问品性,这实际上是湖南全省新学的起点。当时,康有为先生正在北京与上海倡设强学会,天下的有志之士,都奔走响应。谭嗣同于是从湖南沿江而下,到上海,再游历北京,打算拜谒康先生,可是先生正好回广东,所以没有见到。我正在北京强学会任编辑工作,始与他相见,告诉他康有为讲学的宗旨,治理国家的思想,他听了很受感动,十分欢喜,自称是康有为的私淑弟子,从此学识更加长进。

当时中日议和的《马关条约》刚刚签订,人人心怀国耻,士气稍有振作。他慷慨激昂,大声疾呼。海内有志之士,看到他的丰采,听到他的言论,便知道他不是一般的人。因父亲的要求,他做了候补知府,在金陵等待补官一年,闭户静心读书,深探孔子、佛家学说的精奥之处,融会贯通群贤的思想方法,推广康有为的学说宗旨,写成了《仁学》一书。又经常到上海与同志商量学术,讨论天下大事,未曾与污浊的官吏相接触。他经常自己说?做了一年的官,无异于躲入深山隐居一般?。这时陈宝箴做湖南巡抚,他的儿子陈三立辅佐他,慷慨激昂,将湖南的开化当作自己的使命。1897年6月黄遵宪恰好就任湖南按察使,8月,徐仁铸又来督办湘学。湖南绅士某某等精神振奋,行动积极,提倡新学于家乡,有志之士逐渐会集于湖南一带。陈宝箴父子与前任学政江标,打算在湖南大集豪杰,一起出力经营,做其他省的先导。于是聘任我及某某等做学堂的教习,召集某某回来练兵。谭嗣同也是被陈宝箴所敦促,辞官回家,把家属安臵在浏阳家乡,一个人留在长沙,与众多志士一起办理新政。于是湖南倡办的事,像内河小轮船、商办矿务、湘粤铁路、时务学堂、武备学堂、保卫局、南学会,都是他提倡论证策划的,这中间以南学会最为盛大。开设南学会的用意是,打算集合南部诸省的志士,联结为一气,相互讲述爱国的道理,谋划救亡的办法,先从湖南一省开办,这实际上兼有学会与地方议会的规模。地方上有什么事情,大家一起议定而行,这其实是议会的意思;每七天,大型集结众人,进行讲学,演说各国的大势及政治原理,这其实是学会的意思。这个时候,谭嗣同其实是学会的学长,担任演说的事务。每次会议集合有几百上千人,他慷慨激昂,谈论天下大事,听的人无不受到感动。所以说,湖南全省风气大开,他的功劳是很大的。

1898年4月,皇上决定国家大事的诏书下达,谭嗣同因学士徐致靖的推荐被征调入京。正巧生了大病不能成行,直到7月才带病朝见皇上,应对合乎皇上的旨意。皇上越级提拔他为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和杨锐、林旭、刘光第一起参预新政,当时号称军机四卿。参预新政的人,好比唐宋时代的参知政事,实际上相当于宰相的职位。皇上打算重用康有为先生,却害怕西太后,不敢按照自己的心意行事。几个月以来,皇上有什么要咨询的事,就让总理衙门传旨,康先生有什么要陈奏的事,只好写在要进呈的上书之中。自从四卿进入军机处,皇上与康先生的心意才开始稍微容易互相传达,皇上才锐意要进行大的改革。可是西太后及贼臣更加嫉恨他们,还不到十天,就起了变故。

起初,谭嗣同刚人京城,有人对他说皇上没有实权,西太后阻挠变法的事,他还不相信。等到7月27日,皇上打算开懋勤殿设顾问官,命令他草拟圣旨,先派遣内侍拿着历朝圣训交给他,传话说,皇上讲康熙、乾隆、咸丰三朝都有开懋勤殿的旧事,要他查出引入到皇上的圣谕中,打算28日亲自到颐和园向西太后请命。他退朝,于是告诉同人说:?现今我知道皇上真的没有实权了。?到了28日,朝廷中人人都知道了开设懋勤殿的事,以为今天将下达圣谕,可最终还是没有下达,于是更加知道西太后与皇帝互相不能相容的事实。29日,皇上召见杨锐,赐给密诏,有?朕位几乎不保,命康与四卿及同志速设法筹救?的话。谭嗣同与康有为捧诏大哭,皇上手无寸柄,没有什么办法。当时诸将之中,只有袁世凯长期驻守朝鲜,了解中外之事,力主变法。谭嗣同秘密奏请皇上以恩遇交结袁世凯,希望多少可以相助,语言极为激切。8月1日,皇上召见袁世凯,特意赏赐侍郎的官位。八月初二日又一次召见。初三日晚上,谭嗣同直接造访袁世凯暂时居住的法华寺,直接问袁世凯说:?您说皇上是怎样的人??袁回答说:?是当代没人比得上的圣主啊。?谭说:?天津阅兵废帝的阴谋,您知道吗??袁回答说:?是,当然听到了一些消息。?谭嗣同于是直接拿出密诏给他看,说:?今天可以救出皇上的人,只有您了,你要想救就赶快救吧。?又拿手抚摸自己的脖子说:?如果不打算救皇上,请到颐和园告发我,然后杀了我,可以得到大富大贵。?袁世凯庄重严厉地说:?您把我袁某人当成什么人了?皇上是我们一起侍奉的主子,我和您同样受过皇上的非常之遇,救护的责任,不独在您,如果有救助的办法,我很愿意听一听。?谭说:?荣禄的秘密谋划,全在天津阅兵之举,您和董福祥、聂士成的部队,都受到荣禄的节制,将挟持兵力来干大事。虽然如此,董福祥、聂士成不足以道,天下最有力的只有您。如果废除皇上的政变发生,您拿一军抵挡他们二军,保护皇上,恢复国家大权,清除国君身边的坏人,整肃宫廷,指挥若定,这是一世无比的事业啊。?袁说:?假若皇上在阅兵的时候跑到我的军营内,传下号令让我诛杀奸贼,那么我一定能跟从在你们这些君子的后面,竭尽死力来补救皇上。?谭说:?荣禄待您很优厚,您怎么对待他呢??袁笑着不说话。袁幕府的某人说:?荣贼并不是真心对待慰帅的。从前有人要扩充慰帅的部队,荣禄说:‘汉人不可给大的兵权。’大概向来不过是笼络罢了。就像前年胡景桂参劾慰帅克扣军饷的事,胡景桂是荣禄的人,荣禄让他弹劾慰帅,而自己查办洗雪慰帅的罪名来讨好慰帅。不久胡就被外任宁夏知府,很快又升任宁夏道。这是荣贼心计险恶,巧于应对之处,慰帅怎能不知道呢??谭于是说:?荣禄本是曹操、王莽式的人才,是绝代的奸雄,对付他恐怕不很容易。?袁怒目而视,说:?如果皇上在我的营盘,那么杀荣禄就好像杀一条狗一样简单。?于是十分详细地相互商量救助皇上的具体环节。袁说:?现在我军营中枪弹火药都在荣贼的手中,而营哨的各级官员也多是荣禄的人。事情很紧急了!既然已经确定了策略,那么我必须赶快回归大营,重新选派将官,储备弹药才行啊。?于是郑重嘱咐了一番才离开,这时已是八月初三夜间三更天了。到初五日,袁又

被皇上召见,听说也奉有密诏。到初六日,政变就发生了。

当时,我正拜访谭嗣同的住所,我们对坐在床榻上面,有所计划、布臵,而抄捕康有为住所南海馆的报告马上到了,不久听到了垂帘听政的圣谕。谭嗣同从容对我说:?从前要救皇上,已经无法救助;现在要救康先生,也无可挽救了,我已经没事可做,只有等待死期了。虽然如此,天下事明知它难做,还是要尽力去做到它,您试着进入日本使馆,拜会伊藤博文,请他致电上海领事来救助康先生吧。?我这晚住在日本使馆,谭嗣同一天没有出门,静待拘捕他的人。拘捕他的人没来,就在第二天来到日本使馆和我相见,劝我东游日本,并且带来了他著的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箱托付给我。说:?没有出逃的人,无法谋划将来;没有赴死的人,无法酬答皇上。现今,康先生生死难料,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就由我和您分别担任吧。?于是相互拥抱分别。初七、八、九三天,谭嗣同还与侠客谋划救助皇上,事情最终没有成功。初十日,便被逮捕。被逮捕前一天,好多日本志士苦苦哀劝他东游日本,他就是不听。多次强迫他,他说:?各国变法,没有不从流血才成功的。现在中国没听说有因变法而流血的,这是国运不昌的原因。如果有的话,那就请从我谭嗣同开始吧!?最后 还是没离开,所以最终遭难。谭嗣同被关到监狱以后,在监狱的墙壁上题写了下面一首诗: ?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诗中还是挂念康有为先生啊。在八月十三日被斩于菜市口,年龄三十三岁。就义的那天,观看的有上万人,谭嗣同慷慨激昂,神气没有什么变化。当时军机大臣刚毅监斩,谭叫刚毅上前,说:?我有一句话!?刚毅离开不听,于是从容被杀。唉,真是惨烈啊!

谭嗣同天资超人,在学问方面无不探究,以日日求新作为求学的宗旨,所以能做到无所拘束,善于舍弃自己的短处学习别人的长处,所以他的学问每天都有进步。每隔十天不见面,他的议论学识一定会有所增长。他少年时曾做过考据、笺注、金石刻镂、诗古文辞之学,也喜欢谈论中国古代的兵法。30岁以后,这些都放弃了,专心探究西方天文、自然科学、政治、历史等方面的学问,都很有心得。又细心研究宗教,他和我最初相见的时候,十分推崇基督教兼爱的教义,却不知有佛教,不知有孔子,不久,听到康有为所发明的《易》、《春秋》的义理,彻底了解了大同太平的道理,体会到乾元统天的精妙意思,就十分佩服。又听到《华严》性海的学说,领悟到世界没有限量,现身没有限量,无分人我,无分去住,无分垢净,除了救人之外,就没有什么有价值的道理。听到相宗识浪的学说,领悟到众生学佛的能力没有限量,所以说法没有限量,种种差别,和法界圆融,常住不灭的道理,更加佩服。从此豁然贯通,能融会万法为一,能衍绎一法为万,无所牵挂,做事的勇猛劲头更加明显。在金陵等待做官的一年,日夜用心探究孔佛之书,金陵有个居士叫杨文会,博览三学教典,熟悉佛教义理,以流通佛经为自己的使命。谭嗣同经常和他在一起,于是得以看遍佛家的经律论三藏,收获日益精深。他的学术宗旨,主要的思想见于《仁学》一书,又有一些散见于和友人讨论学术的书信中。他所著的书除了《仁学》之外,还有《寥天一阁文》二卷,《莽苍苍斋诗》二卷,《远遗堂集外文》一卷,《兴算学议》一卷,这些都已经刊刻。《思纬吉凶台短书》一卷,《壮飞楼治事》十篇,《秋雨午华馆丛脞书》四卷,《剑经衍葛》一卷,《印录》一卷,并《仁学》都收藏在我这儿。还有发表在《湘报》上的几十篇政论,以及与师友论学论事的书信几十篇,我将和他的好朋友一起编辑,编为《谭浏阳遗集》若干卷。他的《仁学》一书,先选择其中稍微平易的部分,附印在《清议报》中,公诸于世。谭嗣同平生没有什么嗜好,修身严肃齐整,面部棱角分明,有端庄严肃的气质。没有子女,妻李闰,是中国女学会的创办董事。 四、作业布置: 1、根据课文列出谭嗣同的简历。 2、课后?思考探究二?:你怎样看待谭嗣同与袁世凯的交往?你怎样看待谭嗣同以身殉国的举动?他的这一举动是智,还是愚?请结合课文内容和有关史料等思考,并阐述理由,不少于300字。

第二课时

一、检查上一节课的作业——谭嗣同的生平简历:

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弱冠:从军新疆—→后十年:壮游—→甲午海战后:倡学会,提倡新政—→1898年4月:入宫参与新政—→1898年8月3日:见袁世凯,求其救助皇上—→1898年8月10日:被捕—→1898年10月13日:殉国 二、讲授新课:

1、参照谭嗣同的生平简历,划分课层次结构: 第一部分(1-2):记述谭嗣同的身世,以及在湖南省创办新政的情形。 第二部分(3-5):记述维新运动过程。—— 第3段:谭君被召入京,参与新政。 第4段:谭君在戊戌变法前夕,为抢救危局而作的努力。 第5段:政变发生后,谭君所采取的措施及遇难过程、就义场面. 第三部分(6):叙述谭嗣同的著作,以及评论他的学术思想。

三、思考、探究: 谭嗣同为什么不肯逃亡?变法失败,谭嗣同以身殉国,你认为是智还是愚?

明确:1)一为?酬圣主?,二为报国家,有强烈的爱国之情。他在狱中曾赋诗一首:?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临刑前更慷慨高呼:?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所以,梁启超以一个?烈?字作为评价十分恰切。但他的忠君思想,他在政治上的幼稚也是显而易见,对此应有所批判。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这是戊戌变法留给我们的深刻教训。(他若逃亡,结局更惨。)

2)①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明智的。理据:从殉法的影响来看,类似人物—明治维新中的月照,谭嗣同和月照这类志士敢于变革,舍生取义,他们的牺牲精神对于后来人具有鼓舞作用,改革需要更多的人站起来,坚持下去。 从生死观角度看,谭嗣同对生死淡然,生命属于他本人,他个人认为变法须经流血而成,他的死亡比他的生存意义更大,这是他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选择,而非一时冲动。

②认为谭嗣同以身殉国是迂腐的。理据:从变法角度看,谭嗣同这样的人才正是变法和革命所需要的,从第五段那些前来劝说的人就可以看出;他生存的价值比死亡的价值更高;?变法无不从流血昌?,但多一人的流血,并没有质的变化。从时局来看,谭嗣同明明可以逃出,却选择留下,白白牺牲。 四、课外拓展。(加深学生对谭嗣同以身殉国举动的认识)

李敖在《北京发源寺》中,对谭嗣同当时选择殉国的思想的解读,写得相当精彩。 (一)“┄┄我有一种冲动,想用一死来证明给革命党看、给那些从事革命而跟我分道扬 镖的朋友看,看,你们是对的,我错了。从今以后,想救中国,只有一条路,就是革命。我 倒在路上,用一死告诉后来的人:不要往这条路上走,此路不通。” (二)“------这次政变,本质上是一种战场上探路的性质,我们探路,证明了改良之路走不通,我决定陈尸在那里,告诉大家猛回头。告诉所有的中国仁人志士,以谭嗣同为鉴,别再有任何幻觉。所以我的死,在这种意义上,有牺牲自己和苦肉计的意味。希望你能留意。我做的,不但告诉改良者不走他们的路,告诉了革命者走他们的路,也告诉了广大的中国人民、广大的中国知识分子,到底该走哪条路。” (三)“-------我加入革命,不过是一个生员、一个生力军。但如我做隐性的,情况就完全不同。我觉得死比生效果大得多。因为死可以血荐。” (四)“他说了两个理由,一个理由是各国变法都要流血,他愿意流这个血,用他的血,来振奋人心,以利于变法的宣传;另一个理由倒很怪,他说他本来决定不了救中国到底走革命的路好呢,还是走改良的路好,只是比较倾向革命。后来碰到了康梁,他才走改良的路,一起搞变法,这次变法结果,他愿意用一死来证明改良的路行不通,大家今后死心塌地的走革命的路。” (五)“顺便想想你们日本的维新志士吧,维新的第一功臣,是西乡吗?是木户吗?是大久保吗?是伊藤吗?是大隈吗?是井上吗?是后藤吗?是板垣吗?我看都不是,真正的功臣乃是吉田松阴。吉田松阴一辈子没有一件成功的大业可言,他要逃到国外,失败了;要纠合志士帮助皇帝,失败了;要派出同志阻止恶势力前来,失败了。最后以三十岁年纪,横尸法场。但是,吉田死后,全日本受了感召,风起云涌,最后达成维新的果实,这证明了吉田虽死犹生、虽失败犹成功,他以败为成。我就用这日本志士的故事,留做临别纪念吧!” (六)突然间,像从浮云里划破一条长空,他的喊声震动了法场: 有心杀贼, 无力回天。 死得其所, 快哉!快哉!

五、归纳课文的写作特点:

1、以人物对话,用对比法写人。 2、记叙中融入抒情与议论:?上畏西后,不敢行其志?,?而西后及贼臣忌益甚,未及十日而变已起?,?袁正色厉声曰?,?笑而不言?,(谭嗣同)?卒不去,故及于难?,?就义之日,观者万人,君慷慨神气不少变?,以上诸例都是记叙,但其中明显流露出作者的评论与感叹,值得细细品评与玩味。

六、作业布置:面对同样的遭遇,本文的主人公谭嗣同舍弃了求生的机会而选择慷慨赴死,但本文的作者梁启超却在谭的劝说之下借助日本使馆的保护而得以免遭此祸。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rl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