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与核心要素建设研究

更新时间:2023-04-22 08:37: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资料,对于我们建设精品课程有参考作用

2009.7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70期文章编号:1006—9860(2009)07—0067—07

学习资源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

整体结构设计与核心要素建设研究

邹应贵1,袁松鹤2,蔡永2

(1.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中心,广东广州510631;

2.华南师范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研究所,广东广州510631)

摘要:本文从教学系统设计的角度对我国2008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整体结构与核心要素进行了系统的、深入的内容分析,提出了可供参考的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范式,归纳了学习过程的具体环节,分析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最佳呈现方式,并进一步对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重要内容及其建设方法进行了分析和归纳,以期对我国网络课程的建设提供有益的启示。

关键词: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整体结构范式;核心要素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一)背景

2007年起,教育部启动了网络教育国家精品课程评选工作,旨在通过评选,推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资源的建设与共享,进而推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深入发展,进入一个新的、以开拓创新为主要特征的发展阶段,因而这是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关乎远程教育改革和发展前程的重要战略举措。

2008评选出的50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代表了目前我国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的最高水平,是新理念与新技术结合的成果。然而,精品课程建设与评审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评选优秀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更是为了以这些优秀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进行有效的示范与引领,推动整个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建设质量的提高。因此,对评选出的50门精品课程进行深入的分析,综合归纳其整体结构以及核心要素的建设方法,以对我国现代远程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提供有益启示是十分有必要的。

(二)文献综述1.网络教育课程

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前,相对于传统高校网络课程,我国网络教育课程的相关研究较少。以下将主要对研究内容较为系统,且对本文研究有重要启示的三篇文章做简要介绍。

其一是有关网络课程的成本分析[1]。文章在对网络课程开发成本进行了系统划分的同时指出,网络课程的评价往往忽略了网络课程的成本。这可能是将来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所需要关注的重要问

题,也是本文研究的初衷,即方便远程教育机构整合现有资源,设计最优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其二是有关网络课程要素的设计研究[2]。文章认为网络课程设计包括两个方面: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其中课程设计关注于教什么的问题,涉及到课程的内容、资源、结构和活动。文章将网络课程划分为教学内容、学习资源、教学策略、学习支持、学习评价和教与学活动6个构成要素,提出了以目标为导向的课程设计,将课程结构的设计划分为3种,以学科(即内容)为中心的设计、以问题为中心的设计和以活动为中心的设计,并归纳了其各自的具体组成要素。文章有关网络课程要素的划分对本文有重要启示,但其划分主要来源于理论分析,与网络课程实践仍有一定的差异;其次,文章主要关注于网络课程构成要素及要素的设计,并未对网络课程整体结构进行深入研究。

其三是有关网络课程结构的设计研究[3]。文章将网络课程的结构划分为整体框架功能、导航和具体页面3个部分。文章中的网络课程结构划分是本文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整体结构分析的重要参考之一。

2.网络教育精品课程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指的是2007年以来,由我国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办组织国内专家,依据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鉴定为精品的网络课程,目前共有99门。这些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体现了新时期现代远程教育对网络课程新的需求、定位和理念。目前,有关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相关研究根据其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理论探讨型、创新设计型和专项研究型。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资料,对于我们建设精品课程有参考作用

学习资源

理论探讨型研究主要围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指标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进行理论研究。目前具有代表性的是陈庚等人的研究,文章将我国现代远程教育网络课程的发展归纳为基础课程资源数字化建设阶段、院校基本资源建设阶段和优质资源建设阶段,目前正处于第三阶段;文章结合2008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数据和专家评审意见,分析归纳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5个构成要素:教师队伍、教学理念和课程总体设计、学习支持服务、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其中学习活动和学习资源是核心要素[4]。文章认为未来的网络课程有两种类型,即以内容为中心和以活动为中心,但没有对其各要素的设计进行深入研究。

创新设计研究通常是结合某一门或多门网络精品课程开发进行的经验总结。其设计思路有二:一是围绕传统高校网络课程内容,针对课程结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交互活动和教学评估进行设计[5];二是围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组成要素,包括教师队伍、教学资源、教学活动和学习支持服务等进行设计[6]。这些研究总结了关于网络课程主要内容的设计经验,但整体上缺乏系统的考虑和理论的提升;在各项内容上也缺乏深入的研究。

专项研究弥补了创新设计的不足,主要通过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统计抽样对比的方法,对其某项或多项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包括学习支持、实践教学、教学交互、辅导工具和学习资源[7],对这些专项的具体内容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归纳,如辅导工具通常有词典、搜索、笔记等。但目前这类研究所关注的内容比较零散,没有围绕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组成要素展开,更没有把握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核心要素及其整体结构,难以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提供直接的、系统的参考。

鉴于此,本文主要从教学系统设计的角度出发进行专项研究,关注于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整体结构及其核心要素的建设,旨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网络课程设计的可操作性的结构框架与核心要素的建设方法。

总第270期中国电化教育2009.7

为原则。本文内容分析的类目分为整体结构、核心要素两部分。

(一)整体结构

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十分重要,它是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重要一级评审指标项内容,是网络课程整体设计理念和指导思想的体现。从教学设计的角度来看,其整体结构设计包括两个方面:整体页面层次和各层页面中内容的组织。学生是通过访问网络课程的各层次进行学习的,网络课程的整体层次、各个层次页面中的具体内容及其结构必然对学生的学习直接产生影响。

在初步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为系统,根据其内容的独立性[8],对其整体结构进行层次划分:将输入账号密码登录的窗口称为登录页,将登录后呈现的首个主窗口称为网络课程的首页,将核心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所在页面窗口称为主页。由此,本文将整体结构类目划分为课程的整体层次,首页、主页的主要内容与结构,以及主页与首页的关联5个子类目。

(二)核心要素

学习内容、学习活动是网络课程的两个核心要素,两者的组织呈现及其各自的建设是网络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初步内容分析的基础上,本文首先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两个核心要素的组织呈现划分为学习内容细化程度、学习活动细化程度、两者的组织与呈现4个子类目。

其次,将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具体内容与建设分别划分为媒体资源整合和实践学习活动2个类目。之所以选择两者,其一是因为两者可以作为独立模块进行直观和客观的观测;其二是因为其重要性:媒体整合和实践学习活动是2008年最新评审指标体系的重要修订内容,是远程教育学生进行多媒体资源学习和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基础。

三、整体结构分析

(一)整体层次

对47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层次进行内容分析与数据统计,结果如图1。

二、研究方法与研究内容

本文主要以内容分析法对2008年所有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共50门,47门可进入)的整体结构和核心要素进行分析;同时,对于学习过程的环节、实践学习活动的内容等,则采用简单归纳法。

内容分析的类目及其子类目以2008年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评审指标体系为参考,以可通过Internet直观观测,可作为独立模块观测和可获取客观数据

1.从差异来看,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进入方式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资料,对于我们建设精品课程有参考作用

2009.7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70期

学习资源

动,有利于使学习者对课程内容进行宏观把握,同时有利于展现课程的特色;其次,通过类目下方的模块,以学生为中心提供其学习所需的个人信息、日历、学习进度等,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三)主页与首页的关联

正如系统科学中的系统松散耦合结构与紧密耦合结构[9],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首页与主页之间的关联也存在松散组织结构与紧密组织结构的差别,具体表现为主页是通过首页中的“课程学习”等链接弹出新窗口,或是内嵌于首页窗口。两种组织结构对首页、主页的自身内容与结构有重要影响。

对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中主页与首页关联进行内容分析发现,大部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弹出新的主页窗口,占总数的72.3%。两者差异及其优缺点如下:

1.内嵌方式将首页、主页整合在一起,紧密耦合结构减少了两者之间不必要的内容重复,且往往由于首页、主页的类目固定不变,能够给予学习者比较稳定的、连贯的导航。但内嵌的主页版面有限,因此往往需要弹出大量的新窗口呈现具体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这使得主页不稳定,不利于学生学习,且针对主页课程内容进行复制、打包的可移植性弱。

2.弹出方式的课程主页与首页内容区分明确,且新的主页窗口能够专注于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的呈现,且无须弹出大量新窗口,有利于学生在主页进行课程内容的学习;同时主页内容更为细化、系统,可移植性强。但首页、主页的松散耦合结构也使得两者间的连贯性弱,因此这类主页中往往保留了首页部分的或所有的类目链接。

笔者认为,后者的做法更为可取,松散的耦合结构使得主页与首页的内容有所区分,各有侧重,从而便于在主页中系统地、细化地呈现学习内容,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也有利于主页内容的打包和再用。另外,通过在主页中保留首页链接,能够弥补其两者间连贯性的不足。

(四)主页内容与结构

所有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主页中均以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为主要内容,因此,以下将主要分析主页的结构。本文在初步内容分析基础上将主页结构归纳为2类:以类目为主和以固定的章节树目录为主。笔者根据统计结果做如下分析:

1.45%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主页中以类目为主。以类目为主的主页结构有利于保证首页、主页之间的连贯性。但结合定性分析来看,这种结构通常以课程层次的学习活动为类目,使得主页的课程内容整体上仍然停留在课程层次,而无法进一步细化与深入到章节甚至知识点的课程内容。

主要有两种:直接从首页进入和从平台进入,也即独立于平台的课程和平台内的课程,两者分别占81%和19%。前者有利于突破平台的束缚,后者有利于充分利用优秀平台中的支持服务。

2.从相同点来看,98%的课程都有首页和主页两个层次。结合定性分析来看,这两个层次中包含了网络课程的主要内容。下文着重对首页和主页的内容与结构进行深入分析。

(二)首页内容与结构1.首页内容

根据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首页内容侧重点的不同,在初步内容分析的基础上,将其划分为4类:课程内容的简单罗列、展现课程的资源和特色、围绕学生学习需要组织相关内容,以及同时展示课程特色和组织学生需要的相关内容。四者对应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比例分别为20%,30%,26%和24%。由此可见:

(1)整体来看,大多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仍然以课程资源和特色作为首页中展示的主要内容,但根据学生需要来组织首页内容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有增长趋势。

(2)从具体内容来看,以课程资源特色为侧重点的首页内容通常包括申报表的链接、供评审专家查看的评审指南、课程特色、课程资源、教学活动、教学互动、虚拟实验、在线测试等。这些内容主要以网络课程层次的学习活动(资源、教学、互动、实验、测试)为主线,整体上是以评审为中心;而以学生学习需要组织的首页内容通常包括个人信息、课程公告、课程日历、论坛最新答疑信息、最近访问课程内容、学习进度、课程作业、同学老师和学习小组以及其他学习工具等,这些内容主要以学生为中心。很显然的是,后者将更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现网络课程学习的个性化。

2.首页结构

本文将网络教育精品课程首页中上方横列栏目称为类目,左方或右方竖列栏目称为树目录,独立板块称为模块。根据首页中相对固定的内容,将其主要结构归纳为3类:以类目为主、以树目录为主和以模块为主。三者对应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分别占总数72%,13%和15%。可见,首页以类目为主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最多。其中,以类目为主的首页结构又包括单纯的类目结构、上方类目与下方模块组合结构和上方类目与左侧树目录组合结构3种,分别占总数的33%、30%和9%。

结合首页的内容和定性分析来看,笔者认为首页中采用上方类目与下方模块组合结构将更为理想。首先,通过类目提炼出网络课程层次的学习活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资料,对于我们建设精品课程有参考作用

学习资源

2.55%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主页以章节树目录为主,而83%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主页中有章节

树目录。结合定性分析来看,这种章节树目录结构通常包含了具体的学习活动,使得主页内容由整个课程的教学转向细化的章节知识点的教学;而且,这种固定的树目录结构能够向学习者系统地、直观地呈现章节内容与教学环节,有利于学习者的学习。

(五)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范式

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虽无法建立标准,但可以提供较为理想的范式,理想范式的沿用对于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设计、使用和评审都是有益的。根据上文分析,笔者将理想的并且可行的网络课程整体结构范式列表1所示。

表1网络课程整体结构范式

项目

具体结构

说明

具体根据平台条件而定。前者还可以增加登录页,将评审表内容放于登录页下方,方便评审专家查看;后者通常是在平台功能与支持服务比较完善的情况下采用

上方类目以课程层次的学习活动为主(资源、教学、互动、实验、测试等),下方围绕学生学习需要组织板块(具体内容见上文首页内容分析)

主页中能够系统地、细化地呈现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可对主页内容进行打包、复制,可移植性强主页内容以细化的章节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为主;提供固定的章节树目录结构,有利于学生直观的、系统的学习;保留上方类目以加强首页、主页连贯性

总第270期中国电化教育2009.7

整体层次

首页—主页或平台—首页—主页

首页内容与结构以学生为中心组织内容,类目模块结构

深入到了知识点层次;仍有21%门网络课程没有进行学习活动的细化或无明显的和连贯的学习活动。

其次,结合定性分析来看,课程层次的学习活动通常作为上方类目出现,以加强首页、主页连贯性,但它难以起到引导学习的效果,因为学生不可能以课程为单位,学完整个课程的知识内容后,再去练习、讨论、做实验等。因此,要引导学生深入学习,必须进行学习活动的细化。

最后,从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细化程度对比来看,目前有66%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学习内容细化到节,但仅11%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学习活动细化到节层次。可见学习活动的细化有待加强。

(三)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组织

学习过程是网络课程教学设计的核心,细化的(章、节、知识点层次)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是通过具体的学习过程进行组织的。因此有必要对学习过程的主要环节进行归纳,以对网络课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下文对37门具有细化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进行内容分析,对统计出的学习过程具体内容进行关键字提取,依据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现实顺序排列后,通过简单归纳法,进一步归纳为学习环节,结果见表2。

表2学习过程的具体内容与主要环节具体内容

知识概览、结构图、要点、提要、概述学习目标学习指导、指南前测

预习、引子、热身、典型问题、任务

背景知识、概念解释、参考文献课件讲解文字内容电子教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讨论例题、作业讲解问题答疑、讨论重难点、小结思考练习、测试、作业扩展学习、名家讲堂

对应课程数量占总数的比例

关键字内容概述学习目标学习指导前测情景引入搭建脚手架课件讲解文字内容电子教案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主题讨论学习辅导交流答疑内容小结练习测试扩展学习

理论学习(162%)学前准备(46%)导学(94%)学习环节(比例总和)

主页弹出新主页窗口的松与首页关联散耦合结构

32%19%43%3%27%16%100%27%19%11%24%16%14%19%51%89%27%

主页内容与结构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章节树目录+类目

四、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呈现

结合上文分析可知,网络课程的核心要素,即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主要在主页中组织呈现。下文将对此进行深入分析。

(一)学习内容细化程度

学习内容的细化程度通常有三种:细化到章、细化到节和细化到知识点。根据统计结果,有66%的网络教育精品学习内容细化到节,有17%的网络教育精品学习内容细化到了具体的知识点,有17%的学习内容仍然按章划分学习内容。

(二)学习活动细化程度

由于学习内容的细化,相应学习活动也有四个层次:课程层次、章层次、节层次和知识点层次。其对应的精品课程比例分别为21%,49%,19%和11%。由此可见:

首先,从数量来看,章层次学习活动对应的课程最多,占49%;有11%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学习活动

实践学习(51%)辅导答疑(33%)总结评价(140%)扩展学习(27%)

首先,从整个学习过程来看:(1)导学环节中主要完成对学什么、学到什么程度和如何学习的引导;(2)学前准备环节中主要完成学前知识检测、情景引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资料,对于我们建设精品课程有参考作用

2009.7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70期

学习资源

目录的基础上,将学习活动以固定的按钮形式呈现,同样也能保证具体页面内容的系统、直观和稳定,尤其是能够在将细化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进行了整合的基础上,有效地凸显具体的学习活动。

因此,笔者认为以固定的章节树目录+学习活动按钮的形式是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组织呈现的理想方式。

(五)媒体资源整合方式

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资源的媒体类型多种多样,这些多媒体资源的有效整合与一体化将有利于学生的课程内容学习。下文对47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媒体资源整合方式进行内容分析,统计结果如图3所示。

入和脚手架的搭建[10];(3)理论学习以视频课件为主,有些课程将文字、视频和电子教案整合在一起,有些则将三者分离;(4)实践学习环节以具有实践性的学习活动为主,与理论讲解加以区分。其他分别是辅导答疑、总结评价和扩展学习。

这7个学习环节对于网络课程的学习同等重要,如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在面向成人学习者的远程教育网络课程设计中,不可顾此失彼。而各个环节的具体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可以根据课程自身的特点来设计,如实践学习环节,有的课程适合采用案例分析,有的则适合采用虚拟实验。

其次,从统计得出的7类学习环节的比例总和及其定性分析来看,目前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建设主要还是集中在导学、理论学习和总结评价3个环节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在学前准备、实践学习和辅导答疑环节上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尤其是学前准备环节上较弱,而实践学习环节中的实验教学、案例分析以及辅导答疑中的交流答疑通常作为课程层次的学习活动放置于首页或主页的类目中,细化程度不够,因此在章、节或知识点层次体现较少。

(四)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呈现

初步内容分析发现,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有2种:章节列表,章节树目录结构和章节下拉选择结构;学习活动的呈现方式有3种:放置于章节列表中、放置于章节树目录内和以按钮的形式放置于呈现具体学习内容的框内。根据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实际情况,本文将两者的组织呈现方式归为4类:内容活动列表、树目录内含学习活动,以及树目录或下拉目录+过程按钮。对这4类页面结构进行内容分析,统计结果如图2所示。

1.不同版本的课程,如视频版、音频版是早期为

解决带宽问题而采用的方法,网速慢时学生可以选择音频版。如今这些问题可以通过课件中视频、音频的选择来解决。

2.媒体分类列表虽然将各类媒体资源按章节直观列出,但仅仅是不同媒体资源的罗列,之间没有建立联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3.在同页面内进行各类媒体资源的整合是理想的做法。这种做法实现了高度的多媒体资源的一体化,但实施难度大。结合定性分析来看,其存在问题有:(1)学习者经常找不到位于字里行间或页面角落的视频讲解、动画等按钮;(2)各种媒体资源通常需要弹出新的页面,造成页面不稳定。

4.将各类媒体资源围绕学习过程进行整合的最多,占68%。通常如将文字资源、视频课件安排在理论学习环节,将动画等作为案例放入实践学习环节等。这种做法虽然没有实现高度的多媒体资源一体化,但却围绕学习过程将各类资源进行了有机整合,且有利于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利用各类媒体资源。

(六)实践学习活动设计

实践学习活动是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体现网络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重要内容,也是2008年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修订内容。因此,有必要分析了解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是如何设计实践学习活动的。

1.实践学习活动类型

通过初步内容分析发现,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中的实践学习活动有:案例分析、实训方案(

包括实训

1.从统计数据来看,学习内容主要以树目录和下拉目录形式呈现,分别占70%和22%;而学习活动

主要以树目录的一部分和作为活动按钮呈现,分别占35%和57%。

2.结合定性分析来看:(1)学习内容的下拉目录结构无须固定的树目录,能有效节省空间,但学习内容树目录结构更能为学生提供直观、系统的内容结构,更有利于学生学习。(2)将学习活动作为内容树目录的一部分有利于提供稳定的页面结构,但同时也容易造成树目录过长,不便于浏览;在学习内容树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资料,对于我们建设精品课程有参考作用

学习资源

视频和实践方案)、主题讨论和实验(包括实验演示和在线虚拟实验)。对这些实践活动进行内容分析,统计结果如图4。

总第270期中国电化教育2009.7

(1)案例分析对应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数量最多,为19门。结合定性分析来看,案例分析主要包括实践性案例的介绍和相关的分析启示,建设难度低。其中5门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案例分析提供有视频讲解;2门网络课程有开展针对案例的讨论。

(2)实验教学对应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有17门。结合定性分析来看,在线实验教学的建设难度大,因此有13门课程只提供了实验的演示视频、模拟动画或实验的案例;仅4门课程提供有在线的虚拟实验系统,其中1门课程可在线进行实验、提交实验作业及批改反馈,并有详细的实验记录。

(3)主题讨论对应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有10门。结合定性分析来看,主题讨论主要包括主题的查看、回帖和浏览功能,建设难度低。但主题讨论的参与情况不理想,学生参与度普遍不高。值得留意的是,中国医科大学的《药理学》网络教育精品课程提供了十分精彩的基于问题的(PBL-ProblemBasedLearning)小组主题讨论,其主题是具体的病例,学生可分组对各病例的病史、检查、辅助检查、医嘱、不良反映和处理6个步骤进行详细讨论,学生参与度高。可见,在建设有基本功能的基础上,主题讨论深入的、有策略的引导与组织十分重要。

(4)实训方案对应的网络教育精品课程仅7门。结合定性分析来看,实训方案通常是在网络条件不允许,或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采用的建设方法。实训方案通常提供实践教学的视频,或提供实践活动的方案。如室外植物生态的实践教学视频、当地民俗研究方案等。

总起来看,实践学习活动的建设并不理想。实践学习活动的选择需要结合课程自身的特点;同时,在提供基本实践学习活动资源和环境的基础上,还应该有必要的组织与引导。

2.实践学习活动的细化呈现

在上文分析的四类实践学习活动中,有些课程将这些实践学习活动细化呈现为课程主页中具体的学习过程,将之与章节知识点内容整合而不是独立

为课程主页的类目,从而使得实践学习活动与学习内容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的系统学习。本文对上述案例分析、实验教学、主题讨论、实训方案的细化呈现比例进行统计,结果依次为53%,0%,40%和24%。

首先,从整体来看,实践学习活动的细化呈现情况很不理想,细化的平均比例仅占29%。

其次,从四类对比来看,案例分析细化程度最好,其次是主题讨论,最后是实验教学和实训方案。其原因可能有三:一是案例分析、主题讨论建设难度低,比较容易与章节知识点整合;二是案例分析、主题讨论通常针对单一的章节知识点,而实验教学和实训方案通常涉及多个章节的知识点,因此难以与某一个具体的章节知识点整合;三是将实验教学、实训方案等作为课程主页的类目,能够突出课程的实践性,对课程评审比较有利。

五、总结

本文的研究成果有利于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经验共享与方法借鉴。本文提出的整体结构范式将为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设计提供直接的参考,有利于在不增加成本的条件下,完善网络课程的整体结构与主要页面,提高课程的可用性;核心要素的组织呈现及其重要内容的建设方法分析将为网络课程核心要素的建设提供方法借鉴,有利于网络教育学院按照自身课程的特点、资金和人力资源情况等选择相适的设计方案,从而在有限的资金与人力资源条件下,把握重点,建设出高质量的网络课程。通过全文分析,总结如下:

1.从整体结构来看,网络课程的设计,是共性与个性的综合。网络课程需要较为稳定和规范的结构,同时需要提供个性化的内容。首页在类目模块结构下围绕学习者需要进行个性化内容设计;主页在稳定的树目录结构下,根据课程特点提供符合课程学习需要的学习活动,体现课程特色。

2.从核心内容来看,目前网络课程大多关注首页的包装,而课程主页以及细化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建设还有待加强。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是网络课程的核心要素,寻求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细化,是网络课程设计的发展方向,这将有利于促进学习内容与学习活动的整合,方便学习跟踪记录和促进学习者的个性化的学习[11]。其中通过学习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内容的学习和活动的参与是课程设计的根本,它是整个网络课程的教学系统设计理念和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是整个网络课程的灵魂。

其中,在学习资源方面,多媒体资源的整合方式通常有两种:一是围绕学习过程整合;

二是在同一页

高职精品课程建设资料,对于我们建设精品课程有参考作用

2009.7中国电化教育总第270期文章编号:1006—9860(2009)07—0073—06

学习资源

Web1.0与Web2.0网络课程比较研究*

刘远东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系,广东

深圳

518029)

摘要:为了挖掘Web2.0优化网络课程设计的策略,本文运用比较研究方法,以美国的开放网络课程、英国开放

大学网络课程、中国国家精品课程(网络教育)及其他网络课程为研究样本,对Web1.0与Web2.0网络课程的资源建设方式、学习模式、学习评价形式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发现Web2.0可实现网络课程资源的师生共建,可实现网

社会化协作学习、开放式研究性学习和全面的评价主体多边的形成性评价,最后提出网络课程的个性化自主学习、

络课程设计策略。

关键词:Web2.0;网络课程;精品课程;比较研究中图分类号:G434文献标识码:A

教育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委员会颁布的

《现代远程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试行)》中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1]。

Web1.0网络课程是以文本、图片、影像为主要交互媒体,以e-Mail、BBS、留言板等为主要交互方式组织起来的网络课程;Web2.0网络课程是根据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理念,以博客、Tag、SNS、RSS、Wi-ki等社会软件的应用为核心,依据六度分隔、XML、Ajax等新理论和技术实现的新一代网络课程[2]。

近年来,我国Web1.0网络课程建设已经普及和成熟,Web2.0网络课程建设正在兴起,博客已经应用到网络课程中,学生和教师可以通过博客进行面进行整合。后者一体化程度虽高,但存在问题较多;前者通过学习过程将各类媒体进行有机整合,建设难度低,更普遍。

在实践学习活动方面,实验教学与实训方案的采用有所增加,但与章节内学习过程整合上不理想;大多网络教育精品课程的主题讨论缺乏有效的组织与引导。实践学习活动与章节学习过程的整合以及对其进行实质性的组织与引导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郑勤华,陈丽.中国远程教育网络课程成本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04,(6):30-35.

[2]武法提.目标导向网络课程的课程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6,(4):78-81.

[3]顾静相.经济数学基础网络课程的设计[J].中国电化教育,2005,(6):80-83.

交流和学习。目前最为成功的教育博客之一,天河部落教育博客[3]的教学方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所采用,其注册人数超过1万人,日均访问量约5万人次;博客在高校网络课程中也得到广泛应用,教师通过自己的博客与学生进行交流,学生将毕业论文研究过程、毕业设计放在博客上,从而公开地进行研究。但基于Web2.0理念的其他技术,如Wiki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还处于探索阶段。

国外Web2.0网络课程研究的重点集中在学习理论、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共同体、协作建构知识等方面。除了研究博客和Wiki在网络课程中的应用外,还出现了大量播客、SNS、Tag、RSS等技术元素的相关研究,其研究广度和深度远远要超出国内,例如,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网络课程就是利用播客建设的动态教学资源[4]。

[4]陈庚,丁新,袁松鹤等.网络课程要素分析及建设[J].开放教育研究,2008,14(6):73-79.

[5]姚俊等.网络教育精品课程设计研究[J].化工高等教育,2009,(1):38-41.

[6]黄勇.论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建设的若干关键问题[J].现代教育技术,2008,(2):61-63.

[7]周彩霞,张宇,贾换锋.网络教育精品课程功能栏目调查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09,(2):50-53.

[8]苗东升.系统科学精要[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21-34.[9]张首魁,党兴华,李莉.松散耦合系统:技术创新网络组织结构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6,(9):122-130.

[10]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2.164-168.

[11]袁松鹤,丁新,邱崇光.远程教学与管理平台的设计研究[J].中国

远程教育,2008,(9):68-72.

2009年3月10日誅收稿日期:

责任编辑:张静然

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誅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rfq.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