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和某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合编

更新时间:2023-08-22 09:47:01 阅读量: 报告大全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2020年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和某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合编

0 2020 年 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和某 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合编

0 2020 年某市 全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我市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入研究和解决“十三五” 期间人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 增强人才服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对于提高“十四五”区域 竞争能力和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十三五”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大力实 施 XX 等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一)加强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格局。

印发了《关于 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颁布 X 个中长期人才规划、X 个人才队伍专项规划、X 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形成了配套协调、科学规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了党 委和政府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加强对重点领域人才工作的指导。

(二)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干事创业环境。

先后出台《XX 人才资源开发条例》、《XX 人才市场条例》、《XX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 XX 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 XX 人才发展“小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的若干规定》等 X 多项政策法规文件,推动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三)推动内引外联,为科学发展聚集英才。

各级党委政 府主动作为、服务一线,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促 进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市党委政府 借助 XX 等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需要,柔性引进院士 XX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 XX 名,全职引进博士 XX 名。加强同国内著名高校人才交流合作,与 XX 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 XX 大学签署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推动 XX 与 X 签署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 XX 试点基地协议”、“共建研究生骨干地方短期挂职锻炼 XX 基地协议”等,开辟了引才的新路子。各县还搭建校企合作平 台,组织各类企业赴国内高校引才聚才、建立合作关系,取得 了良好效果。

(四)打造创业创新载体,增强人才工作实效。

市党委政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启动建设了 XX 产业“人才高地”。创建了 XX“人才特区”,进一步增强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大力实施面向 X 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市专家服务团等,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实效性。建 立市科

技创新团队 X 个,已承担国家及市科技项目 X 项,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市党委政府共表彰“XX”XX 名,累计投入奖励专项经费 XX 万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重才爱才氛围。

(五)加大育才力度,提升各类人才素质。“十三五”以 来,市组织 XX 万人次参加了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组织 XX 个职业工种、XX 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选拔高级工 XX 人、技师 XX 人、高级技师 XX 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XX 万人、农业职业技能人才 XX 万人、农业专项技术人才 XX 万人。实施 XX、XX 等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发达地区或国 外科研机构、医院、高校进行中长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素 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总结近些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在人才工作上只有发 挥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 务”的职责,才能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人才工 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 树立先进理念、开阔用人视野,才能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克 服人才工作中重财轻人、重使用轻开发、重资历轻业绩、急用 现引等问题,才能打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三是必须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只有把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人才队伍建 设的根本着力点,不断深化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 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畅通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流动的渠道,才能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必须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创新人才政策,增强对人才的服务功能,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才能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洼地。五是必须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重才、引才、用才、育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工作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宏观上看: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市人才占 总人口比例为 X,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X 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X 万人,高层次科技人才 X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仅有 X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中青年专家 X 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X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在职人选 X 人,与全国各市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很低。

二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够合理。从全市人 才队伍结构来看,传统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 多,产业化人才少;基础研究人才多,实用型人才少;继承型 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从区域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城 市,山区、农村的人才相对较少;从行业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农牧等领域,而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非常短缺。调查统计显示,到“十三五”末,我市能源、化工等 X 个重点领域现有人才 X 万人、缺少 X 万多人,其中能源化工缺 X 万人、装备制造缺 X 万人、XX 产业缺 X 多人、新材料缺 XX 多人、现代农业缺 XX 多人。

三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人才评价不够科学,特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简单、粗放。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受表彰的人往往 “老面孔”较多,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破茧欲出的中青年人才缺乏激励;薪酬激励机制尚未普遍形成,人才价值难以有效体现。人才使用机制缺乏活力,导致人才流向党政机关的多,出现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现象,带来人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不唯才、放手不放心,没有成熟的用人机制,缺乏人才吸引力。

四是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业存在“引人不如引资”、“引智不如引项目”、“重硬件投入、轻人才投入”等思想观念,有的还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所有轻所用的现象,导致人才“引进来、用不好、留不住”。有的崇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引进区外人才比较重视,对本地本单位人才关注不够。

五是人才工作经费普遍投入不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 XXX 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津贴等专项经费, 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经费较少。

从具体问题上看:

一是人才市场化配置不畅,人才流通困难。受编制、身份的限制,一些单位急需紧缺的人才引不进来; 一些地方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社保等方面存在政策“壁垒”, 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职称评聘受限,影响人才稳定。特别是基层科研、文化、医疗、学校等单位,符合职称评聘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多,但由于受职称名额限制, 许多人难以评定职称或职称晋级,成为当前影响人才队伍稳定的焦点问题。

三是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业绩考评为核心,以考评定津贴、定优劣、定奖惩的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平均主义现象,分配

不能向优秀人才倾斜,不能向关键岗位倾斜,导致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

四是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由于地区发展、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基层待遇差、发展空间小等,导致人才结构、分布失衡,产生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现象。

三、加强我市“十四五”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要 加强顶层设计,综合分析、整体谋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一)健全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党管人才合力。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以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才工作决策 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推进的 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 重。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调动各行业做人才工作的主动 性创造性,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人才工作合力。

二是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整合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才工作机构,组建新的人才工作机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 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 度。

三是健全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长效机制。按照市人才规划 部署,细化工作内容,分年度、有步骤地深入实施,重点围绕 急需紧缺人才的引、留、用等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落 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规划实施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的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

(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 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 度。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 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研究制定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 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进行人才投入。

二是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相互流动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生产一线流动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的津贴标准,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提供保障。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机制,整合我市各类人才资源市场,积极培育、扶持新型专业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健全人才市场服务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三是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依

据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既突出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的主体作用,也要注重发挥业内专家在标准制定及评审工作中的作用, 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公平的评价规则,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四是健全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本地人才,要给予与引进人才同等待遇;企事业单位选聘的急需紧缺或关键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制定高端人才、优秀人才休假疗养制度。大力开展“XX”评选活动,对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三)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政策。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实施一批人才培养中长期项目。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层次的全国性、国际性专业论坛,为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探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通过保留身份、项目支持、奖励等方式,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逐步向企业集聚。

二是完善稳定与用好人才的关爱政策。大力实施市“XX”工程。完善在 XX 工作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选的津贴发放办法。适应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依托 XX 经济区建设、XX 扶贫攻坚和“XX”园区建设等工程,重点打造一批人才平台,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

重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和高端人才工作站,完善配套设施和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实施市“XX 引才百人计划”,大力吸引海外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方面的人才来 XX 创新创业,并完善我市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特殊政策措施。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我市大型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强人才开发的国际交流合 作,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加强我市与国外知名院校、科研 院所和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

四是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 织人才发展专项政策。研究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的意见,加大非公经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力度,引 导专业技术人才到非公经济组织创新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 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

(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开发投入,重点扶持高中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速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每年遴选一批企业班子成员及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采取合作培训、外派、委托培养等形式,到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商务基地或国内发达地区研修或挂职锻炼。继续实施“XX”名校长名医培养计划,选拔中小学校长、骨干医生到沿海发达省市挂职锻炼或研修。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 XX ”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优势特色功能区、产业项目和重点学科,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资助、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凝聚、培养、使用人才的引领作用。推进市能源化工、葡萄产业、设施农业、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高地建设规划和落实工作,着力打造 XX 四大“XX”品牌。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看建筑类央企发展趋势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十四五”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对建筑行业央企的市场经营提出更大的挑战,建筑类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朝着业务细分方向更精准,区域布局更加聚焦,打造“大经营、强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体系。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改革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重点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筑类央企“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纵深发展。

国际化——手拉手一起“走出去” 基于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饱和,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各大建筑央企国际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国家政府框架项目的进一步收紧,“十四五”建筑央企在国际上面临的不应该中资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之间的竞争。

从南北船合并的背后逻辑上来看,“十四五”央企改革也将会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依靠技术、质量、资金等综合实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竞争,业务同质化的央企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合并,减少海外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强做优”,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市场化——占领细分领域品质至高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建筑业也将会朝着“高品质、高科技、惠民生、强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大建筑类央企尤其是下属二级单位,作为国家队在细分业务领域上做精做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短期考核目标到处打猎,

鳄鱼老虎一起抓,忽视建立细分业务核心优势,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抓住短暂的政策机遇,后续增长动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面临“群雄逐鹿”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央企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解放思想,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纵连横,提升综合项目运作能力,打造细分市场的品质项目。笔者认为,未来只有具备专项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而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开展排查式、系统性的外部市场研究,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优势,内部与外部两者步调一致才能够走的更快更远。

区域化——守住重点优势区域几座城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国家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政策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区域情况,开展区域布局,笔者认为在守住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适度区域布局。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有些企业盲目加快全国区域布局,但由于人力资源、资源投入的限制,往往导致区位优势区域的项目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山头”,充分挖掘自己“山头”的优质项目,这就要求企业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站位更高,从政府的角度看待项目,从民生的角度看待项目,解决区域发展的痛点,集合项目前后端的优势产业

链上下游资源,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区域生态圈,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高品质大项目。

同时,打造狼性的经营文化,在经营机制改革、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针对央企下属三级企业且主要市场来源于集团内部市场,加大这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外要市场,向外要效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某 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0 5850 字范文

X XX 镇人民政府

XX

一、镇情简介

XX 镇地处 XX 县北部。东连 XX 市,南接快 XX 镇,西交 XX 县,北临 XX 镇。镇区距县城 24 公里,距 XX 市 16 公里,镇域内路网密集,国道集锡线,县道横孤线纵贯全境。通丹、通沈、通长高速,梅集铁路经由境内。

2005 年合乡并镇由原 XX 镇、马当镇、干沟乡和葫芦套乡合并为XX 镇,合并后共有行政村 16 个。2016 年 XX 国际内陆港务区成立,划走 XX 村、庙东村、德胜村、北甸子村、大连川村和西岔村 6 个村,现在还未正式完成交接,大多数公共事务还由 XX 镇代管; 葫芦套村划归市医药高新区代管,但扶贫工作还由 XX 县负责。

现我镇行政区划辖 9 个村和 2 个社区:马当村、曙光村、向阳村、八道沟村、干沟村、正岔村、迎门岔村、青沟村、孤砬子村、XX 社区、铜山社区,总户数 7112 户,总人口 15284 人,其中农业人口 2496户,7111 人。9 个村幅员面积 185.31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 10294 公顷(15.4 万亩),耕地面积 1512 公顷(2.3 万亩)。(划走 7 个村幅员面积 137.37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 12290 公顷,耕地面积 937.6公顷),域内有 XX 河(29.2KM)与横道河(19.5KM)两条河流。

XX 镇以工业经济为支柱产业,辖区内以化工、矿产、医药等企业为主导。现有 企业 34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6 家,分别为东宝集团、化工股份、鸿宝药业、东宝五药、巨仁堂药业、通源新能源; 其他中小微企业 28 家。近年来,中基华交通、荣邦沥青、天瑞建材、宇航商砼等老牌企业均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XX 双龄铁矿已恢复生产,企业效益稳定增长。2019 年税收入库 8500 万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立镇、生态兴镇、产业富镇、文化美镇”为重心,荣获全国重点镇、吉林省综合改革与经济发展试点镇、省级十强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精神文明镇、“吉林好人·引领风尚”省级示范镇、市甲级经济强镇等荣誉称号。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县级重点项目 2020 年 XX 镇纳入县级重点项目 3 个。

1.治马线道路项目(马当村—青沟村—孤砬子村段)。该路段全长 9.9 公里,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图纸设计阶段,预计 7 月中旬开工,10 月末竣工通车。

2.振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3000 万元,占地面积 220 亩,预计年产值可达到 200 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 30 人,解决贫困户就业 12 人。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 XX 镇新型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于 2019 年 6 月开工,预计 2021 年末全部完工,现已建成暖棚 7 栋,总面积 11 亩,其中 2 栋种植草莓,3 栋种植大樱桃成树,1 栋培植大樱桃幼苗,1 栋大棚养殖畜禽。目前在建大棚 1 栋,计划新建大棚 2 栋,继续扩大草莓种植采摘规模。

(3)马当垃圾处理厂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2050.24 万元,其中债券 800 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 300 万元,自筹 950.24 万元。占地 1.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 4000 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马当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约 800万元,日处理污水 200 吨。目前已开工实施,管道铺设阶段完毕,现污水处理主体建设正在施工中。

2.教师周转房项目。总投资 350 万元,选址马当村,建筑面积 1400平方米,辐射 XX 镇中学、XX 镇小学、葫芦套学校、马当学校。该项目由县教育局牵头,现已履行招投标手续。

3.干沟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 360 万元,其中争取城镇化项目资金 300 万元,镇配套 60 万元,改造干沟村巷路油路约 26000

平方米,改造文化广场 12000 平方米,建设 3 道漫水坝。初步设计已完成,现进入评审阶段。

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争取项目资金 2800 万元,实施全镇 9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涵盖道路、桥涵、护堤等涉及农田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工程设计,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今年我镇计划在现有 5 个村集体项目基础上,2020 年新上 5 个项目,实现村村有项目,村村有收入。

1.干沟村特色中草药材桑黄菌项目。投资 20 万元,以村集体自营方式管理经营,使用村集体土地 1.5 亩,建设 5 栋冷棚,该项目三年产生收益,每栋产量 400 斤,按照市场价格 300 元/斤,每栋大棚纯利润 8.2 万元,共收益 41 万元,平均每年利润达 14 万元。

2.正岔村中草药种植项目。计划投资 10 万元,租用农民土地 6亩,每亩地租金 500 元,种植穿龙骨。预计 2021 年收益 5 万元。

3.迎门岔村蓝莓种植项目。投资 20 万元,租用农户土地 15 亩,每亩地租金 500 元,种植蓝莓。项目实施后预计 2022 年纯利润可达11 万元。

4.曙光仿野生大叶芹项目。总投资 3 万元(村集体自筹),已于四月末栽种,2021 年 5 月份上市,每亩产量 500 斤,市场价格在 5元左右,每亩产值 2500 元,每亩纯利润达 1000 元,每年村集体收益3 万元。

5.八道沟村中草药种植项目。投资 35 万元发展贝母基地,项目以合作社方式经营,集体筹集 15 万元,9 户农户筹集 20 万元。2021 年收益 20 万元,集体收益 8 万元; 2022 年收益 36 万元,集体收益 15 万元。

以上村集体项目均已正式启动,进入日常管理阶段。

2019 年,我镇正岔村为薄弱村,青沟村、干沟村、迎门岔村为空壳村,2020 年计划消除 1 个薄弱村和 3 个空壳村全部消除,集体经济收入 10 万元以上村至少达到 5 个。

三、乡村振兴基本现状 2016 年 XX 镇区划调整后,我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对 9 个村进行统筹推进,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绿美化景点建设,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我镇马当村、曙光村、向阳村、干沟村为标兵村; 八道村沟、孤砬子村、正岔村为先进村; 青沟村、迎门岔村为达标村。

(一)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 2100 万元改造 11.35 公里干曙线水泥路和曙光村外环路、青沟村水泥路工程,新修建浆砌石河堤 3000 余延长米,桥梁 2 座; 投资 600 万元实施干沟 3.7 公里柏油路项目,投资 600 万元,实施正岔、迎门岔、向阳、八道沟、青沟村巷路油路改造工程;

投资 360 万元实施干沟村、孤砬子村 6.7 公里巷路柏油路新建工程; 投资 560 万元实施马当村、正岔村围墙边沟一体化工程; 投资 500 万元实施孤砬子、青沟、曙光、向阳、八道沟围墙边沟一体化改造工程;

(二)绿美化景点建设 投资 470 万元重点打造马当—八道沟—干沟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在公路沿线和高架桥下交汇处,新建绿化景点6 处; 投资 400 万元实施马当村综合文化广场项目; 投资 53 万元打造马当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屯,投资 57.6 万元打造正岔村省级重点村建设; 全镇新增景点 19 处,补植云杉大苗 5000 株,新栽植绿化树 2 万余株,栽花 73.5 万株。投资 30 余万元实施干曙线水泥路绿化补植项目; 投资 70 万元实施孤砬子村、青沟村、向阳村、八道沟村文化墙建设工程; 投资 85 万元实施曙光村围墙新建改造项目,投资 75 万元实施马当村围墙一体化工程。投资 60 万元,在干曙线沿线新建景点 3 处。投资 50 万元打造马当村和正岔村 5000 平方米文化墙; 投资 40 万元新建八道沟村村部,投资 70 万元打造马当村、曙光村、干沟村、八道沟村、正岔村、向阳村 6 个党史村史馆。投资 22

万元,新建垃圾收集池 83 个,垃圾收集箱 15 个。2020 年投资 25万余元实施正岔村、青沟村、马当废弃垃圾场、县道正英线道路(正岔村——迎门岔村——四棚岭上交界)、马当小学和马当新垃圾分类厂苗木绿化项目。

(三)人居环境整治 2019 年实施 XX 河专项治理行动,镇村共投入资金 195 万元,实施了干沟、正岔、迎门岔以及哈泥河水源地青沟河坝前压柳、坝上坝后栽树工程 19.9 公里,共埋柳树干 43 万棵,坝上植树 21753 棵; 投资 850 万元实施八道沟村、青沟村、孤砬子村侵蚀沟治理项目,共治理侵蚀沟 45 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 10.44 平方公里。2020 年我镇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与北为公司协调配合,狠抓道路卫生、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突出问题,动用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清理河道 72余台次,出动车辆 1500 余次,垃圾清运 3000 余吨。目前全镇北为保洁员 90 人,专职河道保洁员 9 人,同时为应对偏远村组道路无法满足垃圾清运车行驶条件,北为公司与我镇积极协调,计划新建垃圾池,配备垃圾箱等,雇佣四不像进行垃圾清运;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和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力度,村屯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明显提高。

2019 年全镇改厕 180 户,2020 年改厕 130 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厕全覆盖。

(四)村集体经济发展 1.马当村无公害蔬菜项目(韭菜大棚)。2017 年投资 62 万元(镇政府投入 15 万元,荣邦沥青 15 万元,东宝

集团 5 万元,村干部 6 人每人入股 1 万元共 6 万元,村集体投入约 9万元,组织部 5 万元,棚膜补助 7 万元),建成冷棚 7 栋,暖棚 3 栋,总占地面积 19 亩。

2019 年马当村被确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在原有基础上投资 102 万元(组织部 50 万元,村集体 52 万元),新建冷棚 2栋,暖棚 5 栋,占地面积 18 亩,项目年纯利润达到 20 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 6 万元,贫困户 13 户 24 人每人分红 800 元,农户入股分红 2 万元,剩余 10 万元用于合作社后续生产和扩建。同时,解决劳动力就业 43 人,其中: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10 人,带动村民就业 33 人,每人每年可增收 1500 元。

今年将利用 97 万元的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扩大项目规模,建设暖棚2 栋,占地约 4 亩左右,争取连续性收割韭菜,填补产值空白期。2020年 1 月—6 月,马当村蔬菜大棚项目,收入约 22 余万元。

2.向阳村中草药材种植项目。2018 年村集体自筹 50 万元,种植龙胆草(50 亩)、威灵仙(15 亩)、苍术(3 亩)和白鲜皮(2 亩)共 70 亩。2019 年向阳村新成立 XX 县助民中药材有限公司,增加投资 80 万元(扶贫资金 10 万元,村集体自筹 70 万元),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中药材种植项目运营周期为三年,前两年投入资金,第三年方可产生效益。2019 年发展龙胆草 50 亩、苍术 5 亩、桑黄大棚6 个。2020 年龙胆草见效 50 亩,预计收益 70 万元,净收入 15 万元。2021 年中药材种植项目村集体预计获利 80 万元,净收入 20 万元。

3.XX 百禾汇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向阳村招商引资项目,于 2018年开始建设,今年 10 月试运行。总投资 700 万元,占地面积 2726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90 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 400 万元。该项目以食品深加工、精加工为主,如泡菜、罐头、蔬菜泥、果泥、婴幼儿辅食等。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验收、回购,预计收购 1000亩五谷杂粮和蔬菜; 收购年出栏散养土鸡 1000 只,年出栏有机猪 100 头。该项目将带动向阳村劳动力就业 30 余人,优先解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 6 户 8人,每年可促进农民增收 40 万元,同时,向阳村以地上物(老村部)作价款 40 万元入股该企业,每年分红 2 万元,该企业转让或转卖之前一次性支付给向阳村 40 万元。

4.青沟村蔬菜大棚项目。选址于青沟村四组(治马线路边),2019年投资 27 万元(农经局 9 万元、棚膜经济补助 2 万元、镇政府补助16 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种植蔬菜和瓜果,新建暖棚 2 栋,占地面积 3.9 亩。2020 年计划投资 50 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建设暖棚 2 栋,占地面积 5 亩。争取扶贫资金 30 万元入股该项目,带动项目建成后,预计村集体增收 8 万元。

5.孤砬子村返魂草项目。总计投入 20 万元。2018 年投资 14 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发展 38 亩返魂草,2019 年投资 6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 1 万元,县建设银行支持 5 万元)进行补植,2020 年预计收入 6 万元左右。

四、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2020 年扶贫开发系统有贫困户 152 户 275 人,因病 98 户 75 人、因残 52 户 98 人、丧失劳动力 2 户 2 人、患慢性病 99 人; 危房户 57 户,其中 C 级 37 户、D 级 20 户。除八道沟村 9 户 14人和青沟村五组 4 户 7 人外全部通自来水。万户大排查发聩问题 106个,现已整改 83 个。镇政府投入 5.5 万元对全镇 44 户贫困户粉刷墙壁、维修顶棚、雨搭、更换门窗和维修老化电线等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新申报青沟村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项目 30 万元,将带动。

1.进一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是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宣传力度。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联合卫生院开展入户再排查,为贫困户讲解健康扶贫政策,安排每村一名扶贫工作人员协助贫困户办理医疗报销手续。二是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在孤砬子村新建房屋 1 处; 维修贫困户住房、围墙、大门、雨搭、吊棚等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 22 户,对八道沟村钟瑞义家原有危房、德胜村王荣花家邻居危墙进行拆除; 解决贫困家中墙漆脱落、墙面发黑等问题 49 处; 完成 39 户贫困户庭院道路铺垫、硬化工作。三是 2019 年全镇贫困人口中有 14 名在校生,未出现因贫辍学现象,有 2 名贫困学生享受雨露计划政策,每人每学期 1500 元。

2.扶贫项目实现全覆盖。累计投资 486.8 万元(县级以上扶贫资金 138 万元,县级部门帮扶 137.8 万元,企业帮扶 20 万元,镇本级26 万元,村级自筹 165 万元),实施扶贫项目 16 个,2019 年贫困户

分红 21.42 万元,人均增收 770 元,累加县级扶贫项目分红,人均增收可达 1341 元 。

3.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一是全镇 34 个贫困户已从事本村公益性岗位,并签订用工协议,工资总额 12.24 万元,人均收入增加 3600 元; 二是新农合参保率 100%,新农保适龄人口除 1 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外全部缴纳; 三是小额信贷发放 15 人,总金额 3.01 万元。四是全镇低保贫困户 109 户 155 人,低保金核算准确、发放及时,不存在低保金漏发情况。

五、其他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XX 镇二轮土地确权 9 个村共 1694 户,册内测量确认面积15342.53 亩,册外地测量确认面积 12576.79,合计确认面积 27919.32亩。2019 年 XX 镇农作物播种面积 27919 亩(册外地 12576 亩),其中籽粒玉米种植面积 14188 亩,大豆种植面积 4666 亩,瓜菜种植面积 1680 亩,中草药村 3032 亩,其他农作物 4353 亩。生猪存栏 1.1万头,育肥牛存栏 5000 头,育肥羊存栏 4500 只,蛋鸡存栏 21 万只,肉鸡存栏 2 万只。

2.开展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我镇对辖区内 9 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排查,未发现违建别墅; 镇安监站对各村、社区和企业单位进行拉网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7 次、专项整治 4 次;

对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及烟花爆竹零售点进行检查指导 33 户次,检查覆盖面达到 100%,依法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 3 份; 开展夏秋百日攻坚活动,检查企业 30 家,消除安全隐患 12 处; 省专家对辖区 7 户危化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 10 余处,立即整改 8 处。

3.2019年新农保参保人数7023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258人,新增就业人数 360 人,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 2 个,劳务输出 4300人,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36 人次,累计 14 万余元。

4.2019 年共召开扫黑除恶专题会议 12 次,党委会议 7 次,联席会议 2 次,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企业宣传 32 家,受理涉黑信访举报 5 件,立案处理 1 件,了结 4 件; 2020 年,我镇目前共排查信访隐患 32 件,建立三级包保联防联控责任机制,信访问题得到有效稳控,并积极化解。当前亟需化解的一是干沟木材园区占用征收农民土地问题,二是化肥厂老区供暖、搬迁和职工医保问题。

5.深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XX 镇名起源于 XX 河,满语为“额尔敏”河,意为奔腾的马驹,是满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镇政府往东偏北 2 公里处有清朝康熙年间皇室为祭祖所设祭台遗址,史称 XX台。同时我镇地处长白山脉的松花江流域,所辖青沟村是正宗的松花石产地之一,也是松花石砚文化发祥地,松花砚曾被清康熙皇帝封为“御砚”。我镇 2020 年积极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经查阅相关文史资

料,现已确定在北甸子村剜眼沟曾经有过伏击日伪军战斗遗址,计划总投资 159 万元,建设纪念碑、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设施。

第二篇:2020年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讲话和全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合编

0 2020 年 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讲话 和 全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合编

0 2020 年 关于落实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讲话范文 0 2920 字

今天的会议,主要任务是全面部署推进我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前面,XX 同志分别作了详细安排,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讲几点意见。

一、深化认识、高度重视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迈进的关键时期,也是 X 加快追赶超越的重要阶段,高质量编制“十四五”规划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其一,“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十四五”时期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的第一个五年,开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十四五”规划具有新的时代要求和历史使命,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审视“十四五”规划编制,紧紧围绕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的各项阶段性要求,把 X 的发展放在实现国家战略目标的高度,科学布局、统筹谋划、系统推进,确保 X 与全省、全国同频共振、同步跟进。

其二,“十四五”规划是破解 X 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大规划。近年来,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持续保持全省第一方阵,2018年经济总量首次突破千亿大关。但我们也清醒看到,欠发达的基本市情没有改变,总量在全省的落后地位没有改变,高质量发展所需资源要素短缺的现状没有改变。同时,还面临着发展新动能培育不足、投资支撑后劲乏力、环保压力持续加大、民生改善任务繁重等诸多困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些深层次问题仍未有效破解。解决这些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都需要通过编制规划和谋划项目来研究、来破解、来推动。

其三,“十四五”规划是我市加快追赶超越、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大规划。当前,我市和全省、全国一样,经济发展迈入了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十四五”规划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首个五年规划,无论是指标体系还是政策体系,重点任务还是改革举措,都要通过制定规划予以细化和安排,通过谋划实施项目来落实和推进。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化对世情、国情、省情、市情的认识,切实把中省精神全面准确地贯彻落实到我市“十四五”规划之中,牢

牢把握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权,切实巩固和延续全市发展处于上升通道的良好势头,推动 X 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二、突出重点、科学谋划

年初市政府常务会议已审定通过了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方案》要求,突出重点、明确任务,扎实做好各项工作。

一要把握总体要求。在规划理念上,要以 xxx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科学制定“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和举措。在发展路径上,要坚持高质量发展这一鲜明导向,深刻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涵、要求,加快形成 X 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指标体系和保障机制。在价值取向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民生短板,明确工作重点,提出针对性举措,推动民生改善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编制方式上,要坚持全面谋划与突出重点、战略构想与实践操作、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注重程序与改革创新相结合,确保规划群众看得懂、实施能落地。在规划重点上,要聚焦事关全局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明确战略意图、重点任务、重大布局和重点工程,以高质量发展助推 X 追赶超越、绿色崛起。

二要明确节点任务。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分动员部署、前期研究、起草修改、审定报批四个阶段,总体上要与中省保持一致。目前主要是起草修改阶段,到今年年底前,提出“十四五”发展的总体思路、主要目标和重点任务所以,今年是规划研究编制的关键一年。今年底至 2021 年上半年为审定报批阶段。各县区、各部门要按照全

市规划编制工作的总体安排,落实每个时间节点的重点任务,确保工作不断档、不掉队。

三要开展重大问题研究。要深入研究国内外形势变化、对 X 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科技创新的新态势对 X 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社会结构变化对我市中长期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提出有效措施,规避风险挑战,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吃透上情、把握市情、摸清行情,集中精力谋划一批在全市乃至全省、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重大事项。要加强与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的合作,充分利用人才、信息等资源优势,力争在影响和制约 X 长远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方面破题。

四要精心编制发展规划。关于全市“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由市发改委牵头抓总,组织专门力量,委托专业机构,按照时间节点有序推进。总体上要做到“四个准确把握”。即:准确把握发展定位,严格遵循中省对 X 发展的功能定位与战略要求,立足 X 发展阶段性特征,在共性要求中突出个性需求;准确把握发展目标,总结评估“十三五”发展经验,查找不足,科学合理确定未来五年发展目标;准确把握发展重点,全面贯彻市委、市政府各项决策部署,把握空间布局、区域布局、产业布局,深度谋划、强弱补短;准确把握刚性约束,既做加快发展的“加法”,也要落实负面清单的“减法”, 尤其要把生态环保刚性约束指标落实到规划的各个领域,确保规划的政策性、合法性、严肃性。

关于空间规划、区域规划和专项规划,要同部署、同推进。全市确定了 X 个重点专项规划,各相关部门要按照中省要求,并结合各自实际,配足力量、立即行动,认真编制具有较强指导性和操作性的专项规划,使之成为指导行业领域发展、实施重大工程和安排政府投资的主要依据。

五要狠抓重大项目谋划。各县区、各部门要把重大项目谋划放在突出位置,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紧密结合 X 市情实际和阶段特征,深入研究产业发展趋势。特别要突出大生态、大交通、大产业、大民生以及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强论证、科学谋划,精心筛选一批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项目,谋划包装一批事关当前、影响长远、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好项目,形成全市“十四五”重大项目库。同时要注重加强与省上厅局和国家部委的联系对接,争取有一批重大项目特别是需要上级审批、平衡和协调的重大建设项目纳入中省规划盘子。

三、强化措施、推进落实

一要明确责任分工。市发改委负责统筹推进全市“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承担市级发展规划和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协调解决规划编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市级有关部门是市级专项规划、空间规划编制的责任主体。各县区政府要按照市上的统一安排,统筹做好县域发展规划、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注重衔接协调,密切协作配合,建立起上下联动、部门协同的工作推进机制。

二要搞好规划衔接。要建立规划衔接协调机制,加强各县区、各部门、各类规划的有效对接,切实做到下级规划服从上级规划、专项规划服从总体规划,确保全市的总体战略、发展布局、重要目标、重大任务得到全面贯彻落实。同时要主动加强与中省规划编制工作的沟通对接。

三要广泛集中民智。要建立健全民主参与、论证咨询、公示评估等制度,充分发挥专家学者、科研机构、民间智库的作用,广开言路、问计于民。要认真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广泛汇集各方智慧,合理回应公众诉求,防止“闭门造车”,使规划编制真正成为汇聚民智、协调利益、形成共识的过程。

五要落实必要保障。各级各部门要选强配硬规划编制团队力量,并在人力、物力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确保“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顺利完成。

同志们,“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要求高、任务重,希望大家迅速行动,早安排、早落实。希望大家抓重点、攻难点,统筹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优异成绩!

0 2020 年某市 全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0 7070 字范文材料稿

我市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入研究和解决“十三五” 期间人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 增强人才服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对于提高“十四五”区域 竞争能力和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十三五”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大力实 施 XX 等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一)加强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格局。

印发了《关于 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颁布 X 个中长期人才规划、X 个人才队伍专项规划、X 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形成了配套协调、科学规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了党 委和政府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加强对重点领域人才工作的指导。

(二)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干事创业环境。

先后出台《XX 人才资源开发条例》、《XX 人才市场条例》、《XX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 XX 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 XX 人才发展“小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的

若干规定》等 X 多项政策法规文件,推动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三)推动内引外联,为科学发展聚集英才。

各级党委政 府主动作为、服务一线,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促 进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市党委政府 借助 XX 等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需要,柔性引进院士 XX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 XX 名,全职引进博士 XX 名。加强同国内著名高校人才交流合作,与 XX 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 XX 大学签署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推动 XX 与 X 签署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 XX 试点基地协议”、“共建研究生骨干地方短期挂职锻炼 XX 基地协议”等,开辟了引才的新路子。各县还搭建校企合作平 台,组织各类企业赴国内高校引才聚才、建立合作关系,取得 了良好效果。

(四)打造创业创新载体,增强人才工作实效。

市党委政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启动建设了 XX 产业“人才高地”。创建了 XX“人才特区”,进一步增强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大力实施面向 X 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市专家服务团等,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实效性。建 立市科技创新团队 X 个,已承担国家及市科技项目 X 项,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市党委政府共表彰“XX”XX 名,累计投入奖励专项经费 XX 万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重才爱才氛围。

(五)加大育才力度,提升各类人才素质。“十三五”以 来,市组织 XX 万人次参加了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组织 XX 个职业工种、XX 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选拔高级工 XX 人、技师 XX 人、高级技师 XX 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XX 万人、农业职业技能人才 XX 万人、农业专项技术人才 XX 万人。实施 XX、XX 等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发达地区或国 外科研机构、医院、高校进行中长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素 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总结近些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在人才工作上只有发 挥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 务”的职责,才能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人才工 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 树立先进理念、开阔用人视野,才能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克 服人才工作中重财轻人、重使用轻开发、重资历轻业绩、急用 现引等问题,才能打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三是必须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只有把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人才队伍建 设的根本着力点,不断深化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

健全 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畅通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流动的渠道,才能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必须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创新人才政策,增强对人才的服务功能,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才能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洼地。五是必须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重才、引才、用才、育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工作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宏观上看: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市人才占 总人口比例为 X,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X 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X 万人,高层次科技人才 X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仅有 X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中青年专家 X 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X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在职人选 X 人,与全国各市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很低。

二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够合理。从全市人 才队伍结构来看,传统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 多,产业化人才少;基础研究人才多,实用型人才少;继承型 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从区域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城 市,山区、农村的人才相对较少;从行业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农牧等领域,而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非常短缺。调查统计显示,到“十三五”末,我市能源、化工等 X 个重点领域现有人才 X 万人、缺少 X 万多人,其中能源化工缺 X 万人、装备制造缺 X 万人、XX 产业缺 X 多人、新材料缺 XX 多人、现代农业缺 XX 多人。

三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人才评价不够科学,特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简单、粗放。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受表彰的人往往 “老面孔”较多,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破茧欲出的中青年人才缺乏激励;薪酬激励机制尚未普遍形成,人才价值难以有效体现。人才使用机制缺乏活力,导致人才流向党政机关的多,出现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现象,带来人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不唯才、放手不放心,没有成熟的用人机制,缺乏人才吸引力。

四是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业存在“引人不如引资”、“引智不如引项目”、“重硬件投入、轻人才投入”等思想观念,有的还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所有轻所用的现象,导致人才“引进来、用不好、留不住”。有的崇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引进区外人才比较重视,对本地本单位人才关注不够。

五是人才工作经费普遍投入不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 XXX 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津贴等专项经费, 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经费较少。

从具体问题上看:

一是人才市场化配置不畅,人才流通困难。受编制、身份的限制,一些单位急需紧缺的人才引不进来; 一些地方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社保等方面存在政策“壁垒”, 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职称评聘受限,影响人才稳定。特别是基层科研、文化、医疗、学校等单位,符合职称评聘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多,但由于受职称名额限制, 许多人难以评定职称或职称晋级,成为当前影响人才队伍稳定的焦点问题。

三是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业绩考评为核心,以考评定津贴、定优劣、定奖惩的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平均主义现象,分配

不能向优秀人才倾斜,不能向关键岗位倾斜,导致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

四是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由于地区发展、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基层待遇差、发展空间小等,导致人才结构、分布失衡,产生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现象。

三、加强我市“十四五”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要 加强顶层设计,综合分析、整体谋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一)健全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党管人才合力。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以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才工作决策 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推进的 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 重。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调动各行业做人才工作的主动 性创造性,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人才工作合力。

二是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整合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才工作机构,组建新的人才工作机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 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 度。

三是健全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长效机制。按照市人才规划 部署,细化工作内容,分、有步骤地深入实施,重点围绕 急需紧缺人才的引、留、用等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落 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规划实施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的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

(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 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 度。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 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研究制定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 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进行人才投入。

二是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相互流动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生产一线流动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的津贴标准,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提供保障。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机制,整合我市各类人才资源市场,积极培育、扶持新型专业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健全人才市场服务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三是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依

据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既突出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的主体作用,也要注重发挥业内专家在标准制定及评审工作中的作用, 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公平的评价规则,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四是健全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本地人才,要给予与引进人才同等待遇;企事业单位选聘的急需紧缺或关键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制定高端人才、优秀人才休假疗养制度。大力开展“XX”评选活动,对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三)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政策。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实施一批人才培养中长期项目。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层次的全国性、国际性专业论坛,为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探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通过保留身份、项目支持、奖励等方式,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逐步向企业集聚。

二是完善稳定与用好人才的关爱政策。大力实施市“XX”工程。完善在 XX 工作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选的津贴发放办法。适应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依托 XX 经济区建设、XX 扶贫攻坚和“XX”园区建设等工程,重点打造一批人才平台,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

重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和高端人才工作站,完善配套设施和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实施市“XX 引才百人计划”,大力吸引海外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方面的人才来 XX 创新创业,并完善我市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特殊政策措施。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我市大型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强人才开发的国际交流合 作,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加强我市与国外知名院校、科研 院所和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

四是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 织人才发展专项政策。研究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的意见,加大非公经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力度,引 导专业技术人才到非公经济组织创新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 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

(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开发投入,重点扶持高中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速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每年遴选一批企业班子成员及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采取合作培训、外派、委托培养等形式,到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商务基地或国内发达地区研修或挂职锻炼。继续实施“XX”名校长名医培养计划,选拔中小学校长、骨干医生到沿海发达省市挂职锻炼或研修。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 XX ”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优势特色功能区、产业项目和重点学科,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资助、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凝聚、培养、使用人才的引领作用。推进市能源化工、葡萄产业、设施农业、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高地建设规划和落实工作,着力打造 XX 四大“XX”品牌。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看建筑类央企发展趋势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十四五”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对建筑行业央企的市场经营提出更大的挑战,建筑类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朝着业务细分方向更精准,区域布局更加聚焦,打造“大经营、强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体系。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改革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重点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筑类央企“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纵深发展。

国际化——手拉手一起“走出去” 基于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饱和,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各大建筑央企国际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国家政府框架项目的进一步收紧,“十四五”建筑央企在国际上面临的不应该中资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之间的竞争。

从南北船合并的背后逻辑上来看,“十四五”央企改革也将会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依靠技术、质量、资金等综合实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竞争,业务同质化的央企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合并,减少海外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强做优”,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市场化——占领细分领域品质至高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建筑业也将会朝着“高品质、高科技、惠民生、强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大建筑类央企尤其是下属二级单位,作为国家队在细分业务领域上做精做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短期考核目标到处打猎,

鳄鱼老虎一起抓,忽视建立细分业务核心优势,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抓住短暂的政策机遇,后续增长动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面临“群雄逐鹿”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央企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解放思想,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纵连横,提升综合项目运作能力,打造细分市场的品质项目。笔者认为,未来只有具备专项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而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开展排查式、系统性的外部市场研究,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优势,内部与外部两者步调一致才能够走的更快更远。

区域化——守住重点优势区域几座城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国家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政策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区域情况,开展区域布局,笔者认为在守住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适度区域布局。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有些企业盲目加快全国区域布局,但由于人力资源、资源投入的限制,往往导致区位优势区域的项目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山头”,充分挖掘自己“山头”的优质项目,这就要求企业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站位更高,从政府的角度看待项目,从民生的角度看待项目,解决区域发展的痛点,集合项目前后端的优势产业

链上下游资源,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区域生态圈,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高品质大项目。

同时,打造狼性的经营文化,在经营机制改革、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针对央企下属三级企业且主要市场来源于集团内部市场,加大这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外要市场,向外要效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第三篇:**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镇人民政府

**

一、镇情简介

**镇地处**县北部。东连**市,南接快**镇,西交**县,北临**镇。镇区距县城24公里,距**市16公里,镇域内路网密集,国道集锡线,县道横孤线纵贯全境。通丹、通沈、通长高速,梅集铁路经由境内。

2005年合乡并镇由原**镇、马当镇、干沟乡和葫芦套乡合并为**镇,合并后共有行政村16个。2016年**国际内陆港务区成立,划走**村、庙东村、德胜村、北甸子村、大连川村和西岔村6个村,现在还未正式完成交接,大多数公共事务还由**镇代管;葫芦套村划归市医药高新区代管,但扶贫工作还由**县负责。

现我镇行政区划辖9个村和2个社区:马当村、曙光村、向阳村、八道沟村、干沟村、正岔村、迎门岔村、青沟村、孤砬子村、**社区、铜山社区,总户数7112户,总人口15284人,其中农业人口2496户,7111人。9个村幅员面积185.31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0294公顷(15.4万亩),耕地面积1512公顷(2.3万亩)。(划走7个村幅员面积137.37平方千米,林地面积12290公顷,耕地面积937.6公顷),域内有**河(29.2KM)与横道河(19.5KM)两条河流。

**镇以工业经济为支柱产业,辖区内以化工、矿产、医药等企业为主导。现有

企业34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家,分别为东宝集团、化工股份、鸿宝药业、东宝五药、巨仁堂药业、通源新能源;其他中小微企业28家。近年来,中基华交通、荣邦沥青、天瑞建材、宇航商砼等老牌企业均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双龄铁矿已恢复生产,企业效益稳定增长。2019年税收入库8500万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立镇、生态兴镇、产业富镇、文化美镇”为重心,荣获全国重点镇、吉林省综合改革与经济发展试点镇、省级十强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精神文明镇、“吉林好人·引领风尚”省级示范镇、市甲级经济强镇等荣誉称号。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县级重点项目

2020年**镇纳入县级重点项目3个。

1.治马线道路项目(马当村—青沟村—孤砬子村段)。该路段全长9.9公里,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图纸设计阶段,预计7月中旬开工,10月末竣工通车。

2.振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3000万元,占地面积220亩,预计年产值可达到200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30人,解决贫困户就业12人。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镇新型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于2019年6月开工,预计2021年末全部完工,现已建成暖棚7栋,总面积11亩,其中2栋种植草莓,3栋种植大樱桃成树,1栋培植大樱桃幼苗,1

栋大棚养殖畜禽。目前在建大棚1栋,计划新建大棚2栋,继续扩大草莓种植采摘规模。

(3)马当垃圾处理厂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050.24万元,其中债券800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300万元,自筹950.24万元。占地1.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4000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马当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约800万元,日处理污水200吨。目前已开工实施,管道铺设阶段完毕,现污水处理主体建设正在施工中。

2.教师周转房项目。总投资350万元,选址马当村,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辐射**镇中学、**镇小学、葫芦套学校、马当学校。该项目由县教育局牵头,现已履行招投标手续。

3.干沟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其中争取城镇化项目资金300万元,镇配套60万元,改造干沟村巷路油路约26000平方米,改造文化广场12000平方米,建设3道漫水坝。初步设计已完成,现进入评审阶段。

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争取项目资金2800万元,实施全镇9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涵盖道路、桥涵、护堤等涉及农田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工程设计,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今年我镇计划在现有5个村集体项目基础上,2020年新上5个项目,实现村村有项目,村村有收入。

1.干沟村特色中草药材桑黄菌项目。投资20万元,以村集体自营方式管理经营,使用村集体土地1.5亩,建设5栋冷棚,该项目三年产生收益,每栋产量400斤,按照市场价格300元/斤,每栋大棚纯利润8.2万元,共收益41万元,平均每年利润达14万元。

2.正岔村中草药种植项目。计划投资10万元,租用农民土地6亩,每亩地租金500元,种植穿龙骨。预计2021年收益5万元。

3.迎门岔村蓝莓种植项目。投资20万元,租用农户土地15亩,每亩地租金500元,种植蓝莓。项目实施后预计2022年纯利润可达11万元。

4.曙光仿野生大叶芹项目。总投资3万元(村集体自筹),已于四月末栽种,2021年5月份上市,每亩产量500斤,市场价格在5元左右,每亩产值2500元,每亩纯利润达1000元,每年村集体收益3万元。

5.八道沟村中草药种植项目。投资35万元发展贝母基地,项目以合作社方式经营,集体筹集15万元,9户农户筹集20万元。2021年收益20万元,集体收益8万元;2022年收益36万元,集体收益15万元。

以上村集体项目均已正式启动,进入日常管理阶段。

2019年,我镇正岔村为薄弱村,青沟村、干沟村、迎门岔村为空壳村,2020年计划消除1个薄弱村和3个空壳村全部消除,集体经济收入10万元以上村至少达到5个。

三、乡村振兴基本现状

2016年**镇区划调整后,我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对9个村进行统筹推进,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绿美化景点建设,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我镇马当村、曙光村、向阳村、干沟村为标兵村;八道村沟、孤砬子村、正岔村为先进村;青沟村、迎门岔村为达标村。

(一)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2100万元改造11.35公里干曙线水泥路和曙光村外环路、青沟村水泥路工程,新修建浆砌石河堤3000余延长米,桥梁2座;投资600万元实施干沟3.7公里柏油路项目,投资600万元,实施正岔、迎门岔、向阳、八道沟、青沟村巷路油路改造工程;投资360万元实施干沟村、孤砬子村6.7公里巷路柏油路新建工程;投资560万元实施马当村、正岔村围墙边沟一体化工程;投资500万元实施孤砬子、青沟、曙光、向阳、八道沟围墙边沟一体化改造工程;

(二)绿美化景点建设

投资470万元重点打造马当—八道沟—干沟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在公路沿线和高架桥下交汇处,新建绿化景点6处;投资400万元实施马当村综合文化广场项目;投资53万元打造马当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屯,投资57.6万元打造正岔村省级重点村建设;全镇新增景点19处,补植云杉大苗5000株,新栽植绿化树2万余株,栽花73.5万株。投资30余万元实施干曙线水泥路绿化补植项目;投资

70万元实施孤砬子村、青沟村、向阳村、八道沟村文化墙建设工程;投资85万元实施曙光村围墙新建改造项目,投资75万元实施马当村围墙一体化工程。投资60万元,在干曙线沿线新建景点3处。投资50万元打造马当村和正岔村5000平方米文化墙;投资40万元新建八道沟村村部,投资70万元打造马当村、曙光村、干沟村、八道沟村、正岔村、向阳村6个党史村史馆。投资22万元,新建垃圾收集池?83?个,垃圾收集箱15个。2020年投资25万余元实施正岔村、青沟村、马当废弃垃圾场、县道正英线道路(正岔村——迎门岔村——四棚岭上交界)、马当小学和马当新垃圾分类厂苗木绿化项目。

(三)人居环境整治

2019年实施**河专项治理行动,镇村共投入资金195万元,实施了干沟、正岔、迎门岔以及哈泥河水源地青沟河坝前压柳、坝上坝后栽树工程19.9公里,共埋柳树干43万棵,坝上植树21753棵;投资850万元实施八道沟村、青沟村、孤砬子村侵蚀沟治理项目,共治理侵蚀沟45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10.44平方公里。2020年我镇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与北为公司协调配合,狠抓道路卫生、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突出问题,动用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清理河道72余台次,出动车辆1500余次,垃圾清运3000余吨。目前全镇北为保洁员90人,专职河道保洁员9人,同时为应对偏远村组道路无法满足垃圾清运车行驶条件,北为公司与我镇积极协调,计划新建垃圾池,配备垃圾箱等,雇佣四不像进行垃圾清运;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和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力度,村屯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明显提高。

2019年全镇改厕180户,2020年改厕130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厕全覆盖。

(四)村集体经济发展

1.马当村无公害蔬菜项目(韭菜大棚)。2017年投资62万元(镇政府投入15万元,荣邦沥青15万元,东宝集团5万元,村干部6人每人入股1万元共6万元,村集体投入约9万元,组织部5万元,棚膜补助7万元),建成冷棚7栋,暖棚3栋,总占地面积19亩。

2019年马当村被确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在原有基础上投资102万元(组织部50万元,村集体52万元),新建冷棚2栋,暖棚5栋,占地面积18亩,项目年纯利润达到20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6万元,贫困户13户24人每人分红800元,农户入股分红2万元,剩余10万元用于合作社后续生产和扩建。同时,解决劳动力就业43人,其中: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10人,带动村民就业33人,每人每年可增收1500元。

今年将利用97万元的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扩大项目规模,建设暖棚2栋,占地约4亩左右,争取连续性收割韭菜,填补产值空白期。2020年1月—6月,马当村蔬菜大棚项目,收入约22余万元。

2.向阳村中草药材种植项目。2018年村集体自筹50万元,种植龙胆草(50亩)、威灵仙(15亩)、苍术(3亩)和白鲜皮(2亩)共70亩。2019年向阳村新成立**县助民中药材有限公司,增加投资

80万元(扶贫资金10万元,村集体自筹70万元),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中药材种植项目运营周期为三年,前两年投入资金,第三年方可产生效益。2019年发展龙胆草50亩、苍术5亩、桑黄大棚6个。2020年龙胆草见效50亩,预计收益70万元,净收入15万元。2021年中药材种植项目村集体预计获利80万元,净收入20万元。

3.**百禾汇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向阳村招商引资项目,于2018年开始建设,今年10月试运行。总投资700万元,占地面积2726平方米,建筑面积1690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400万元。该项目以食品深加工、精加工为主,如泡菜、罐头、蔬菜泥、果泥、婴幼儿辅食等。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验收、回购,预计收购1000亩五谷杂粮和蔬菜;收购年出栏散养土鸡1000只,年出栏有机猪100头。该项目将带动向阳村劳动力就业30余人,优先解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6户8人,每年可促进农民增收40万元,同时,向阳村以地上物(老村部)作价款40万元入股该企业,每年分红2万元,该企业转让或转卖之前一次性支付给向阳村40万元。

4.青沟村蔬菜大棚项目。选址于青沟村四组(治马线路边),2019年投资27万元(农经局9万元、棚膜经济补助2万元、镇政府补助16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种植蔬菜和瓜果,新建暖棚2栋,占地面积3.9亩。2020年计划投资50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建设暖棚2栋,占地面积5亩。争取扶贫资金30万元入股该项目,带动项目建成后,预计村集体增收

8万元。

5.孤砬子村返魂草项目。总计投入20万元。2018年投资14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发展38亩返魂草,2019年投资6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1万元,县建设银行支持5万元)进行补植,2020年预计收入6万元左右。

四、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2020年扶贫开发系统有贫困户152户275人,因病98户75人、因残52户98人、丧失劳动力2户2人、患慢性病99人;危房户57户,其中C级37户、D级20户。除八道沟村9户14人和青沟村五组4户7人外全部通自来水。万户大排查发聩问题106个,现已整改83个。镇政府投入5.5万元对全镇44户贫困户粉刷墙壁、维修顶棚、雨搭、更换门窗和维修老化电线等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新申报青沟村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项目30万元,将带动。

1.进一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是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宣传力度。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联合卫生院开展入户再排查,为贫困户讲解健康扶贫政策,安排每村一名扶贫工作人员协助贫困户办理医疗报销手续。二是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在孤砬子村新建房屋1处;维修贫困户住房、围墙、大门、雨搭、吊棚等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22户,对八道沟村钟瑞义家原有危房、德胜村王荣花家邻居危墙进行拆除;解决贫困家中墙漆脱落、墙面发黑等问题49处;完成39户贫困户庭院道路铺垫、硬化工作。三是2019年全镇贫困人口中有14名在校生,未出现因贫辍学现象,有2

名贫困学生享受雨露计划政策,每人每学期1500元。

2.扶贫项目实现全覆盖。累计投资486.8万元(县级以上扶贫资金138万元,县级部门帮扶137.8万元,企业帮扶20万元,镇本级26万元,村级自筹165万元),实施扶贫项目16个,2019年贫困户分红21.42万元,人均增收770元,累加县级扶贫项目分红,人均增收可达1341元。

3.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一是全镇34个贫困户已从事本村公益性岗位,并签订用工协议,工资总额12.24万元,人均收入增加3600元;二是新农合参保率100%,新农保适龄人口除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外全部缴纳;三是小额信贷发放15人,总金额3.01万元。四是全镇低保贫困户109户155人,低保金核算准确、发放及时,不存在低保金漏发情况。

五、其他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镇二轮土地确权9个村共1694户,册内测量确认面积15342.53亩,册外地测量确认面积12576.79,合计确认面积27919.32亩。2019年**镇农作物播种面积27919亩(册外地12576亩),其中籽粒玉米种植面积14188亩,大豆种植面积4666亩,瓜菜种植面积1680亩,中草药村3032亩,其他农作物4353亩。生猪存栏1.1万头,育肥牛存栏5000头,育肥羊存栏4500只,蛋鸡存栏21万只,肉鸡存栏2万只。

2.开展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我镇对辖区内9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排查,未发现违建别墅;镇安监站对各村、社区和企业单位进行拉网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7次、专项整治

4次;对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及烟花爆竹零售点进行检查指导33户次,检查覆盖面达到100%,依法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3份;开展夏秋百日攻坚活动,检查企业30家,消除安全隐患12处;省专家对辖区7户危化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10余处,立即整改8处。

3.2019年新农保参保人数7023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258人,新增就业人数360人,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2个,劳务输出4300人,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36人次,累计14万余元。

4.2019年共召开扫黑除恶专题会议12次,党委会议7次,联席会议2次,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企业宣传32家,受理涉黑信访举报5件,立案处理1件,了结4件;2020年,我镇目前共排查信访隐患32件,建立三级包保联防联控责任机制,信访问题得到有效稳控,并积极化解。当前亟需化解的一是干沟木材园区占用征收农民土地问题,二是化肥厂老区供暖、搬迁和职工医保问题。

5.深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镇名起源于**河,满语为“额尔敏”河,意为奔腾的马驹,是满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镇政府往东偏北2公里处有清朝康熙年间皇室为祭祖所设祭台遗址,史称**台。同时我镇地处长白山脉的松花江流域,所辖青沟村是正宗的松花石产地之一,也是松花石砚文化发祥地,松花砚曾被清康熙皇帝封为“御砚”。我镇2020年积极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经查阅相关文史资料,现已确定在北甸子村剜眼沟曾经有过伏击日伪军战斗遗址,计划总投资

159万元,建设纪念碑、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设施。

第四篇:某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和某城投公司“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南合编2020年

某 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和 某 城投公司“十四五”规划编制指南 合编 0 2020 年

某 镇“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调研报告 0 5850 字范文

X XX 镇人民政府

XX

一、镇情简介

XX 镇地处 XX 县北部。东连 XX 市,南接快 XX 镇,西交 XX 县,北临 XX 镇。镇区距县城 24 公里,距 XX 市 16 公里,镇域内路网密集,国道集锡线,县道横孤线纵贯全境。通丹、通沈、通长高速,梅集铁路经由境内。

2005 年合乡并镇由原 XX 镇、马当镇、干沟乡和葫芦套乡合并为XX 镇,合并后共有行政村 16 个。2016 年 XX 国际内陆港务区成立,划走 XX 村、庙东村、德胜村、北甸子村、大连川村和西岔村 6 个村,现在还未正式完成交接,大多数公共事务还由 XX 镇代管; 葫芦套村划归市医药高新区代管,但扶贫工作还由 XX 县负责。

现我镇行政区划辖 9 个村和 2 个社区:马当村、曙光村、向阳村、八道沟村、干沟村、正岔村、迎门岔村、青沟村、孤砬子村、XX 社区、铜山社区,总户数 7112 户,总人口 15284 人,其中农业人口 2496户,7111 人。9 个村幅员面积 185.31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 10294 公顷(15.4 万亩),耕地面积 1512 公顷(2.3 万亩)。(划走 7 个村幅员面积 137.37 平方千米,林地面积 12290 公顷,耕地面积 937.6公顷),域内有 XX 河(29.2KM)与横道河(19.5KM)两条河流。

XX 镇以工业经济为支柱产业,辖区内以化工、矿产、医药等企业为主导。现有 企业 34 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 6 家,分别为东宝集团、化工股份、鸿宝药业、东宝五药、巨仁堂药业、通源新能源; 其他中小微企业 28 家。近年来,中基华交通、荣邦沥青、天瑞建材、宇航商砼等老牌企业均保持良好的经济增长态势,XX 双龄铁矿已恢复生产,企业效益稳定增长。2019 年税收入库 8500 万元。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XX 镇党委、政府紧紧围绕“工业立镇、生态兴镇、产业富镇、文化美镇”为重心,荣获全国重点镇、吉林省综合改革与经济发展试点镇、省级十强镇、省级生态镇、省级精神文明镇、“吉林好人·引领风尚”省级示范镇、市甲级经济强镇等荣誉称号。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县级重点项目 2020 年 XX 镇纳入县级重点项目 3 个。

1.治马线道路项目(马当村—青沟村—孤砬子村段)。该路段全长 9.9 公里,目前该项目已进入图纸设计阶段,预计 7 月中旬开工,10 月末竣工通车。

2.振豪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该项目计划总投资 3000 万元,占地面积 220 亩,预计年产值可达到 200 万元,带动劳动力就业 30 人,解决贫困户就业 12 人。项目建成后,将会成为 XX 镇新型生态观光旅游农业产业示范基地。项目于 2019 年 6 月开工,预计 2021 年末全部完工,现已建成暖棚 7 栋,总面积 11 亩,其中 2 栋种植草莓,3 栋

种植大樱桃成树,1 栋培植大樱桃幼苗,1 栋大棚养殖畜禽。目前在建大棚 1 栋,计划新建大棚 2 栋,继续扩大草莓种植采摘规模。

(3)马当垃圾处理厂项目。该项目总投资 2050.24 万元,其中债券 800 万元,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资金 300 万元,自筹 950.24 万元。占地 1.2 万平方米,建筑面积共计 4000 平方米。目前该项目已进入试运行阶段。

(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1.马当污水处理厂项目。总投资约 800万元,日处理污水 200 吨。目前已开工实施,管道铺设阶段完毕,现污水处理主体建设正在施工中。

2.教师周转房项目。总投资 350 万元,选址马当村,建筑面积 1400平方米,辐射 XX 镇中学、XX 镇小学、葫芦套学校、马当学校。该项目由县教育局牵头,现已履行招投标手续。

3.干沟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 360 万元,其中争取城镇化项目资金 300 万元,镇配套 60 万元,改造干沟村巷路油路约 26000平方米,改造文化广场 12000 平方米,建设 3 道漫水坝。初步设计已完成,现进入评审阶段。

4.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争取项目资金 2800 万元,实施全镇 9个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涵盖道路、桥涵、护堤等涉及农田项目。该项目已完成工程设计,现已进入招投标阶段。

(三)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 今年我镇计划在现有 5 个村集体项目基础上,2020 年新上 5 个项目,实现村村有项目,村村有收入。

1.干沟村特色中草药材桑黄菌项目。投资 20 万元,以村集体自营方式管理经营,使用村集体土地 1.5 亩,建设 5 栋冷棚,该项目三年产生收益,每栋产量 400 斤,按照市场价格 300 元/斤,每栋大棚纯利润 8.2 万元,共收益 41 万元,平均每年利润达 14 万元。

2.正岔村中草药种植项目。计划投资 10 万元,租用农民土地 6亩,每亩地租金 500 元,种植穿龙骨。预计 2021 年收益 5 万元。

3.迎门岔村蓝莓种植项目。投资 20 万元,租用农户土地 15 亩,每亩地租金 500 元,种植蓝莓。项目实施后预计 2022 年纯利润可达11 万元。

4.曙光仿野生大叶芹项目。总投资 3 万元(村集体自筹),已于四月末栽种,2021 年 5 月份上市,每亩产量 500 斤,市场价格在 5元左右,每亩产值 2500 元,每亩纯利润达 1000 元,每年村集体收益3 万元。

5.八道沟村中草药种植项目。投资 35 万元发展贝母基地,项目以合作社方式经营,集体筹集 15 万元,9 户农户筹集 20 万元。2021 年收益 20 万元,集体收益 8 万元; 2022 年收益 36 万元,集体收益 15 万元。

以上村集体项目均已正式启动,进入日常管理阶段。

2019 年,我镇正岔村为薄弱村,青沟村、干沟村、迎门岔村为空壳村,2020 年计划消除 1 个薄弱村和 3 个空壳村全部消除,集体经济收入 10 万元以上村至少达到 5 个。

三、乡村振兴基本现状 2016 年 XX 镇区划调整后,我镇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力加快美丽乡村建设进度,对 9 个村进行统筹推进,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和绿美化景点建设,积极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带领农民增收致富。目前我镇马当村、曙光村、向阳村、干沟村为标兵村; 八道村沟、孤砬子村、正岔村为先进村; 青沟村、迎门岔村为达标村。

(一)

基础设施建设 投资 2100 万元改造 11.35 公里干曙线水泥路和曙光村外环路、青沟村水泥路工程,新修建浆砌石河堤 3000 余延长米,桥梁 2 座; 投资 600 万元实施干沟 3.7 公里柏油路项目,投资 600 万元,实施正岔、迎门岔、向阳、八道沟、青沟村巷路油路改造工程; 投资 360 万元实施干沟村、孤砬子村 6.7 公里巷路柏油路新建工程; 投资 560 万元实施马当村、正岔村围墙边沟一体化工程; 投资 500 万元实施孤砬子、青沟、曙光、向阳、八道沟围墙边沟一体化改造工程;

(二)绿美化景点建设 投资 470 万元重点打造马当—八道沟—干沟美丽乡村精品路线,在公路沿线和高架桥下交汇处,新建绿化景点6 处;

投资 400 万元实施马当村综合文化广场项目; 投资 53 万元打造马当村省级绿化示范村屯,投资 57.6 万元打造正岔村省级重点村建设; 全镇新增景点 19 处,补植云杉大苗 5000 株,新栽植绿化树 2 万余株,栽花 73.5 万株。投资 30 余万元实施干曙线水泥路绿化补植项目; 投资 70 万元实施孤砬子村、青沟村、向阳村、八道沟村文化墙建设工程; 投资 85 万元实施曙光村围墙新建改造项目,投资 75 万元实施马当村围墙一体化工程。投资 60 万元,在干曙线沿线新建景点 3 处。投资 50 万元打造马当村和正岔村 5000 平方米文化墙; 投资 40 万元新建八道沟村村部,投资 70 万元打造马当村、曙光村、干沟村、八道沟村、正岔村、向阳村 6 个党史村史馆。投资 22万元,新建垃圾收集池 83 个,垃圾收集箱 15 个。2020 年投资 25万余元实施正岔村、青沟村、马当废弃垃圾场、县道正英线道路(正岔村——迎门岔村——四棚岭上交界)、马当小学和马当新垃圾分类厂苗木绿化项目。

(三)人居环境整治 2019 年实施 XX 河专项治理行动,镇村共投入资金 195 万元,实施了干沟、正岔、迎门岔以及哈泥河水源地青沟河坝前压柳、坝上坝后栽树工程 19.9 公里,共埋柳树干 43 万棵,坝上植树 21753 棵;

投资 850 万元实施八道沟村、青沟村、孤砬子村侵蚀沟治理项目,共治理侵蚀沟 45 条,控制水土流失面积 10.44 平方公里。2020 年我镇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与北为公司协调配合,狠抓道路卫生、乱堆乱放、乱贴乱画等突出问题,动用大型工程机械设备清理河道 72余台次,出动车辆 1500 余次,垃圾清运 3000 余吨。目前全镇北为保洁员 90 人,专职河道保洁员 9 人,同时为应对偏远村组道路无法满足垃圾清运车行驶条件,北为公司与我镇积极协调,计划新建垃圾池,配备垃圾箱等,雇佣四不像进行垃圾清运; 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工作和秸秆禁烧与综合利用工作力度,村屯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明显提高。

2019 年全镇改厕 180 户,2020 年改厕 130 户,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改厕全覆盖。

(四)村集体经济发展 1.马当村无公害蔬菜项目(韭菜大棚)。2017 年投资 62 万元(镇政府投入 15 万元,荣邦沥青 15 万元,东宝集团 5 万元,村干部 6 人每人入股 1 万元共 6 万元,村集体投入约 9万元,组织部 5 万元,棚膜补助 7 万元),建成冷棚 7 栋,暖棚 3 栋,总占地面积 19 亩。

2019 年马当村被确定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项目村,在原有基础上投资 102 万元(组织部 50 万元,村集体 52 万元),新建冷棚 2栋,暖棚 5 栋,占地面积 18 亩,项目年纯利润达到 20 万元,其中:村集体收入 6 万元,贫困户 13 户 24 人每人分红 800 元,农户入股分红 2 万元,剩余 10 万元用于合作社后续生产和扩建。同时,解决劳

动力就业 43 人,其中:雇用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 10 人,带动村民就业 33 人,每人每年可增收 1500 元。

今年将利用 97 万元的国家专项资金继续扩大项目规模,建设暖棚2 栋,占地约 4 亩左右,争取连续性收割韭菜,填补产值空白期。2020年 1 月—6 月,马当村蔬菜大棚项目,收入约 22 余万元。

2.向阳村中草药材种植项目。2018 年村集体自筹 50 万元,种植龙胆草(50 亩)、威灵仙(15 亩)、苍术(3 亩)和白鲜皮(2 亩)共 70 亩。2019 年向阳村新成立 XX 县助民中药材有限公司,增加投资 80 万元(扶贫资金 10 万元,村集体自筹 70 万元),在原有基础上扩大规模,中药材种植项目运营周期为三年,前两年投入资金,第三年方可产生效益。2019 年发展龙胆草 50 亩、苍术 5 亩、桑黄大棚6 个。2020 年龙胆草见效 50 亩,预计收益 70 万元,净收入 15 万元。2021 年中药材种植项目村集体预计获利 80 万元,净收入 20 万元。

3.XX 百禾汇食品有限公司项目。向阳村招商引资项目,于 2018年开始建设,今年 10 月试运行。总投资 700 万元,占地面积 2726 平方米,建筑面积 1690 平方米,预计年产值可达 400 万元。该项目以食品深加工、精加工为主,如泡菜、罐头、蔬菜泥、果泥、婴幼儿辅食等。公司与农户签订合作协议,统一验收、回购,预计收购 1000亩五谷杂粮和蔬菜; 收购年出栏散养土鸡 1000 只,年出栏有机猪 100 头。该项目将带动向阳村劳动力就业 30 余人,优先解决残疾人、贫困户就业 6 户 8人,每年可促进农民增收 40 万元,同时,向阳村以地上物(老村部)

作价款 40 万元入股该企业,每年分红 2 万元,该企业转让或转卖之前一次性支付给向阳村 40 万元。

4.青沟村蔬菜大棚项目。选址于青沟村四组(治马线路边),2019年投资 27 万元(农经局 9 万元、棚膜经济补助 2 万元、镇政府补助16 万元),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种植蔬菜和瓜果,新建暖棚 2 栋,占地面积 3.9 亩。2020 年计划投资 50 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建设暖棚 2 栋,占地面积 5 亩。争取扶贫资金 30 万元入股该项目,带动项目建成后,预计村集体增收 8 万元。

5.孤砬子村返魂草项目。总计投入 20 万元。2018 年投资 14 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发展 38 亩返魂草,2019 年投资 6万元(组织部壮大村集体经济资金 1 万元,县建设银行支持 5 万元)进行补植,2020 年预计收入 6 万元左右。

四、扶贫工作开展情况

2020 年扶贫开发系统有贫困户 152 户 275 人,因病 98 户 75 人、因残 52 户 98 人、丧失劳动力 2 户 2 人、患慢性病 99 人; 危房户 57 户,其中 C 级 37 户、D 级 20 户。除八道沟村 9 户 14人和青沟村五组 4 户 7 人外全部通自来水。万户大排查发聩问题 106个,现已整改 83 个。镇政府投入 5.5 万元对全镇 44 户贫困户粉刷墙壁、维修顶棚、雨搭、更换门窗和维修老化电线等存在安全隐患问题。新申报青沟村日光温室蔬菜种植项目 30 万元,将带动。

1.进一步提升两不愁三保障。一是加大基本医疗保障宣传力度。包村领导、包村干部联合卫生院开展入户再排查,为贫困户讲解健康

扶贫政策,安排每村一名扶贫工作人员协助贫困户办理医疗报销手续。二是保障贫困户住房安全。在孤砬子村新建房屋 1 处; 维修贫困户住房、围墙、大门、雨搭、吊棚等存在安全隐患问题的 22 户,对八道沟村钟瑞义家原有危房、德胜村王荣花家邻居危墙进行拆除; 解决贫困家中墙漆脱落、墙面发黑等问题 49 处; 完成 39 户贫困户庭院道路铺垫、硬化工作。三是 2019 年全镇贫困人口中有 14 名在校生,未出现因贫辍学现象,有 2 名贫困学生享受雨露计划政策,每人每学期 1500 元。

2.扶贫项目实现全覆盖。累计投资 486.8 万元(县级以上扶贫资金 138 万元,县级部门帮扶 137.8 万元,企业帮扶 20 万元,镇本级26 万元,村级自筹 165 万元),实施扶贫项目 16 个,2019 年贫困户分红 21.42 万元,人均增收 770 元,累加县级扶贫项目分红,人均增收可达 1341 元 。

3.加大政策保障力度。一是全镇 34 个贫困户已从事本村公益性岗位,并签订用工协议,工资总额 12.24 万元,人均收入增加 3600 元; 二是新农合参保率 100%,新农保适龄人口除 1 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外全部缴纳; 三是小额信贷发放 15 人,总金额 3.01 万元。四是全镇低保贫困户 109 户 155 人,低保金核算准确、发放及时,不存在低保金漏发情况。

五、其他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1.XX 镇二轮土地确权 9 个村共 1694 户,册内测量确认面积15342.53 亩,册外地测量确认面积 12576.79,合计确认面积 27919.32亩。2019 年 XX 镇农作物播种面积 27919 亩(册外地 12576 亩),其中籽粒玉米种植面积 14188 亩,大豆种植面积 4666 亩,瓜菜种植面积 1680 亩,中草药村 3032 亩,其他农作物 4353 亩。生猪存栏 1.1万头,育肥牛存栏 5000 头,育肥羊存栏 4500 只,蛋鸡存栏 21 万只,肉鸡存栏 2 万只。

2.开展违建别墅问题清查整治专项行动工作,我镇对辖区内 9 个行政村进行了全面排查,未发现违建别墅; 镇安监站对各村、社区和企业单位进行拉网式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整治行动 7 次、专项整治 4 次; 对危化品生产经营单位及烟花爆竹零售点进行检查指导 33 户次,检查覆盖面达到 100%,依法下达责令限期整改指令书 3 份; 开展夏秋百日攻坚活动,检查企业 30 家,消除安全隐患 12 处; 省专家对辖区 7 户危化企业进行全面排查,发现隐患 10 余处,立即整改 8 处。

3.2019年新农保参保人数7023人,城镇居民医保参保人数达1258人,新增就业人数 360 人,创业促就业成功项目 2 个,劳务输出 4300人,处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36 人次,累计 14 万余元。

4.2019 年共召开扫黑除恶专题会议 12 次,党委会议 7 次,联席会议 2 次,组织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进企业宣传 32 家,受理涉黑信访举报 5 件,立案处理 1 件,了结 4 件;

2020 年,我镇目前共排查信访隐患 32 件,建立三级包保联防联控责任机制,信访问题得到有效稳控,并积极化解。当前亟需化解的一是干沟木材园区占用征收农民土地问题,二是化肥厂老区供暖、搬迁和职工医保问题。

5.深入开发文化旅游资源。XX 镇名起源于 XX 河,满语为“额尔敏”河,意为奔腾的马驹,是满族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在镇政府往东偏北 2 公里处有清朝康熙年间皇室为祭祖所设祭台遗址,史称 XX台。同时我镇地处长白山脉的松花江流域,所辖青沟村是正宗的松花石产地之一,也是松花石砚文化发祥地,松花砚曾被清康熙皇帝封为“御砚”。我镇 2020 年积极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经查阅相关文史资料,现已确定在北甸子村剜眼沟曾经有过伏击日伪军战斗遗址,计划总投资 159 万元,建设纪念碑、游客服务中心等相关设施。

某 城投公司“十四五”规划编制 指南 范文稿

一、认识“五年规划” (一)什么是“五年规划” (二)为什么要制定“五年规划” (三)“五年规划”主要内容

二、“W W H ”规划编制思路 三、城投“五年规划”基本编制方法 (一)剖析城投公司自身 (二)找准城投公司定位 (三)用好分析工具 (四)遵循战略规划逻辑 (五)做到规范编制 (六)融

合编制母子公司规划 (七)推进调研成果转化 (八)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今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国经济将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各地区机遇与挑战并存,发展的压力和面临的问题比以往任何时候更加复杂多变。特别是今年受疫情影响各种问题和矛盾叠加,国际环境、国内经济形势不确定性因素增加,经济转型的阵痛与新动能培育的困惑交织在一起。城投公司如何趋利避害、顺势而为,这就迫切需要有一部纲领性的文件来指导城投公司发展。“十四五”规划可以帮助城投公司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升服务城市发展水平,推动产业转型升级。针对城投公司如何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本指南提出了一些简单的方法,不足之处请业内专家批评指正。

一、认识“五年规划”

(一)什么是“五年规划” 国家层面“五年规划”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五年规划”是国民经济计划的重要部分,主要是对国家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

“五年规划”还有更丰富的内涵。从国家到地方,“五年规划”呈现出“国家级-省级-地市级-区县级”自上而下的四个层级;从横向看,每个层级除了五年总体规划纲要以外,还有针对行业的五年专项

规划,如城市园林规划、城市地下空间规划等。除政府外,许多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部分大型民营企业也纷纷制定“五年规划”。

(二)为什么要制定“五年规划” ” 首先,制定“五年规划”符合城投的属性诉求。城投作为一类特殊国企,受到国家宏观政策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刻影响,“五年规划”作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在规划期内对城投行业相关的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规划等起着引导和制约作用,制定与上位规划相匹配的“五年规划”,有利于城投找准发展方向。

其次,制定“五年规划”是城投作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在当前错综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下,没有规划引领而力求保持稳健发展已然成为空谈。城投通过制定“五年规划”,系统研判未来将面临的发展趋势,制定明确的总体发展战略、业务发展战略和职能战略,并匹配详细的行动规划和计划,可以指导企业抓住机遇、规避风险、提升效益和实现更好发展。

(三)“五年规划”主要内容

城投的“五年规划”主要包括总结回顾、环境分析、战略制定、战略规划、规划保障措施等。

总结回顾主要是明确取得成就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环境分析包括PEST 分析、行业环境分析、内部资源与能力分析等; 战略制定包括总体战略、职能战略和业务战略、子公司战略; 战略规划包括目

标规划、时间规划、项目规划等; 保障措施包括内部组织保障和外部政策及资源保障。

二、“ W W H ”规划编制思路

城投“五年规划”编制的核心思路简单归纳为:我是谁?我要到哪里去?我如何去?Who am I?Where am I going?How do I get there?简称为“WWH 规划编制思路”。

“我是谁”简单说就是要充分认识并解剖作为城投企业的我,找出我存在的问题,发现我的优势、我的短板,找准确我的定位等。

针对“我是谁”,我们要用好分析工具,找出我的优势和长处、瓶颈和短板,设定出我的愿景和目标,实事求是地将企业画像描绘出来。

“我要到哪里去”简单说就是城投公司结合市委、市政府、国资委的战略意图以及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结合自身的资源禀赋和优劣势,定下我的目标和方向。

针对“我要到哪里去”,我们要建立起 1+N 的总体目标体系。首先我们要确定最核心的战略大目标“1”,围绕战略大目标“1”的实现,找出“N”个阶段性的目标和要解决的问题,最后形成战略规划总体目标和阶段性需要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清单。

“我如何去”即是我的经营模式,我的管控模式,我的激励机制,也就是为了实现战略目标我的战术、我的打法。

未来五年的变化会越来越快,诸如“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都有可能发生,产生变化的不确定因素会很多,因此为了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我们用何种方式方法把“我如何去”这个阶段的事情做好非常关键,也就是城投战略规划的制定显得非常重要。

三、城投“五年规划”基本编制方法

(一)剖析城投公司自身 孙子兵法讲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城投的决策管理者不了解城投的本身,就不能做到扬长避短。要了解城投对其进行分析必不可少。分析过程必须建立在充分、扎实的企业内外部调研基础之上,用事实说话,用数据说话。外部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趋势、区域、产业、市场、竞争对手、对标企业等。内部调研究查涵盖业务、组织管理、人员、财务、资源等各个方面。通常可采用的方式包括资料研究、内外部访谈、实地走访和问卷统计、战略研讨等。通过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不断梳理信息,层层抽丝剥茧,为制定战略奠定基础。

(二)找准城投公司定位 武功厉不厉害看马步站得稳不稳;汽车是否跑得快,要看底盘稳不稳;企业是否能够制定好的发展战略目标要看定位准不准。不同定位的企业,战略目标设定不同。一般而言,城投企业的战略定位有三类:一是定位为公益类国企,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为主营业务,这类企业以如何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二是定位为商业类国企,这类企业要考虑如何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创造营业收入,实现国有资本保值增值目标;三是定位区域开

发或者行业类企业,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存在。现实当中,很多城投公司有着多重定位,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的核心定位,选择战略规划的方向也不同。

(三)用好分析工具 编制规划要善于运用各种分析工具。在实践中我们如何做到专业的战略分析与规划?这就要求我们择优选择专业工具和模型,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战略。这些工具和模型通常有波特五力竞争模型、SWOT 分析模型、PEST 分析、SPACE 矩阵模型、波士顿矩阵、卓越绩效评价体系等。

在编制战略规划报告里,SWOT分析应该算是一个众所周知的工具。来自于麦肯锡咨询公司的 SWOT 分析,包括分析企业的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因此,SWOT 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种方法。通过 SWOT 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聚集在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并让企业的战略变得明朗。

SWOT 模型图

(四)遵循战略规划逻辑 编制规划要有逻辑思维和战略思考,不能拍脑袋、想一出是一出。企业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共同影响着企业发展战略,我们首先要看城投公司的外部环境,包括宏观、区域、产业、资金等维度,其中核心在于产业,我们要分析企业机会、看核心要素;其次看内部环境,包括我们企业的发展历程、企业拥有的资源与能力、

制约企业发展的因素等,核心是分析自身的条件,看清自身的资源和能力。结合内外部环境,抓住企业的核心能力,从而明确经营哲学、战略定位、方向、目标、模式,再进一步制定业务规划、管理保障等。

(五)做到规范编制 要编制高质量“十四五”规划,必须充分体现规划的高度、宽度、亮度和精度。要做到政策匹配、语言规范、层次清晰、言之有物,要具有创新开放的理念,规划文本要体现前瞻性、规范性、系统性、层次性和操作性。编制过程要以“产业为本、战略为势、创新为魂、金融为器”为原则,做到规划成果既要接地气,又要有前瞻性,既要准确把握政策又要体现先进性和实操性。

(六)融合编制母子公司规划 城投集团本部与子公司在“十四五”规划目标、文稿编写、产业发展、国资国企改革目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技术创新等具体规划方面要相互衔接,确保集团本部与子公司参数及目标相一致,保持高度融合。这一步可以在本部规划大致框架思路出来后,再对本部和子公司间差异点进行调整。各子公司先期基于城投本部战略和中心任务上,牢牢抓住本企业存在的主要问题、主要矛盾和企业核心需求,重点围绕本企业战略目标,如何发挥企业优势,聚焦企业内部资源和力量,差异化编制子公司规划。

(七)推进调研成果转化 基于前期做的各项战略研究、分析判断,要重点对其进行成果转化,最终形成企业发展战略规划。规划的最终成果是清晰完整的一套体系。发展规划首先依据城投集团本部的使命自上而下逐层展开,子公司服务于本部的发展内容和方向,从城投本

部分解至子公司的规划通常分别是:事业规划(使命愿景、定位、目标)、竞争规划(产业布局、发展路径、行动计划)、职能规划(各项职能的配套,人财物信息等资源支持,战略分解实施等)。在城投本部使命愿景之下,也可以按照横向划分为业务规划、资本规划、组织与人才规划等。实际编制过程中要根据调研情况不断总结、调整、提升,才能做到规划不成为空中楼阁、半途而废。

(八)建立动态调整机制 规划编制过程中要根据实际情况预留自我调整机制,避免出现因政策变化导致无法落地的情况。

“五年规划”能否落地取决于三个要素:量化的目标体系、清晰的实施路径、强力的推动执行。具体来说,目标体系要与公司的预算体系、员工的绩效考核相结合起来;实施路径要将目标细分到业务和项目、细化到时间表、落实到责任人;推动执行需要从上到下的高度重视和赏罚分明的制度保障。

国家从“十五”规划开始,发现了规划落地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开始对规划进行中期评估,即在第三年开展评估工作,评估内容包括目标实现情况、任务推进情况、重大项目进展情况等。城投公司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五年规划”中期评估机制,还可以因地制宜采取一年一评估、内外部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规划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纠偏。

好的“五年规划”,既是城投公司实现五年发展目标的指南,也是激励员工发挥主观能动性为企业目标而努力奋斗的制度保障。

第五篇:20212025年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调研报告和某集团公司“十四五”信息化工作规划稿合编

2021 --5 2025 年 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调研报告和 某 集团公司“十四五”信息化工作规划 稿合编

0 2020 年某市 全市“十四五”人才工作重难点问题调研报告 材料稿

我市是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深入研究和解决“十三五” 期间人才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 增强人才服务发展的支撑保障作用,对于提高“十四五”区域 竞争能力和水平具有决定性意义。

一、“十三五”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和成效

多年来,全市各级党委政府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深入 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以贯彻落实人才发展规划为抓手,大力实 施 XX 等重点人才工程,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得到了提升。

(一)加强宏观指导,健全人才工作格局。

印发了《关于 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先后颁布 X 个中长期人才规划、X 个人才队伍专项规划、X 个重点领域人才规划,形成了配套协调、科学规范的全市人才发展规划体系。建立了党 委和政府领导人才工作联系点,加强对重点领域人才工作的指导。

(二)完善政策措施,优化干事创业环境。

先后出台《XX 人才资源开发条例》、《XX 人才市场条例》、《XX 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条例》、《关于进一步促进 XX 人才资源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强 XX 人才发展“小环境”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发挥现有人才作用和引进急需紧缺人才 的若干规定》等 X 多项政策法规文件,推动了人才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努力为各类人才干事创业提供良好环境。

(三)推动内引外联,为科学发展聚集英才。

各级党委政 府主动作为、服务一线,支持用人单位引进急需紧缺人才,促 进重点产业、重点学科和重点项目健康快速发展。市党委政府 借助 XX 等重大项目和产业发展需要,柔性引进院士 XX 名、国内外知名专家 XX 名,全职引进博士 XX 名。加强同国内著名高校人才交流合作,与 XX 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与 XX 大学签署人才合作框架协议,推动 XX 与 X 签署了“共建研究生社会实践 XX 试点基地协议”、“共建研究生骨干地方短期挂职锻炼 XX 基地协议”等,开辟了引才的新路子。各县还搭建校企合作平 台,组织各类企业赴国内高校引才聚才、建立合作关系,取得 了良好效果。

(四)打造创业创新载体,增强人才工作实效。

市党委政府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启动建设了 XX 产业“人才高地”。创建了 XX“人才特区”,进一步增强对高层次优秀人才的聚集效应。大力实施面向 X 国家复合型人才培养工程、科技特派员创业行动、市专家服务团等,不断增强人才工作的实效性。建 立市科

技创新团队 X 个,已承担国家及市科技项目 X 项,取得了一大批新成果,成为全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力量。

“十三五”以来,市党委政府共表彰“XX”XX 名,累计投入奖励专项经费 XX 万元,在全市营造了浓厚的重才爱才氛围。

(五)加大育才力度,提升各类人才素质。“十三五”以 来,市组织 XX 万人次参加了各类继续教育培训;组织 XX 个职业工种、XX 人进行了职业技能鉴定,选拔高级工 XX 人、技师 XX 人、高级技师 XX 人;培训农村实用人才 XX 万人、农业职业技能人才 XX 万人、农业专项技术人才 XX 万人。实施 XX、XX 等人才培养计划,选派一大批专业技术人才到市、发达地区或国 外科研机构、医院、高校进行中长期培训,专业技术人才的素 质和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总结近些年来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主要有: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在人才工作上只有发 挥领导核心作用,充分履行“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 务”的职责,才能形成推动人才发展的强大合力,确保人才工 作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才能 树立先进理念、开阔用人视野,才能解决体制机制性障碍,克 服人才工作中重财轻人、重使用轻开发、重资历轻业绩、急用 现引等问题,才能打造有利于人才发展的环境。

三是必须不断创新人才体制机制。只有把人才体制机制创新作为人才队伍建 设的根本着力点,不断深化人才工作管理体制改革,建立健全 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选拔使用、流动配置和激励保障机制,畅通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流动的渠道,才能有效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四是必须不断优化政策环境。经济欠发达地区只有创新人才政策,增强对人才的服务功能,创造有利于人才发展、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才能形成吸引、聚集各类优秀人才的洼地。五是必须注重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只有充分发挥市场主体重才、引才、用才、育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人才工作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只有充分发挥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决定性作用,才能提高人才资源的配置效率, 促进各类人才合理有序流动。

二、“十三五”人才工作存在的重点难点问题

从宏观上看:

一是人才总量不足、质量不高。我市人才占 总人口比例为 X,比全国平均水平低 X 个百分点。具有高级职称的专业技术人才 X 万人,高层次科技人才 X 人,中国工程院院士仅有 X 人、国家有突出贡献的在职中青年专家 X 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 X 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一、二层次在职人选 X 人,与全国各市区特别是发达地区相比,我市高层次人才的比例很低。

二是人才结构、分布不够合理。从全市人 才队伍结构来看,传统人才多,高新技术人才少;普通型人才 多,产业化人才少;基础研究人才多,实用型人才少;继承型 人才多,创新型人才少。从区域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城 市,山区、农村的人才相对较少;从行业分布来讲,人才主要集中在医疗、教育、农牧等领域,而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重点领域的人才非常短缺。调查统计显示,到“十三五”末,我市能源、化工等 X 个重点领域现有人才 X 万人、缺少 X 万多人,其中能源化工缺 X 万人、装备制造缺 X 万人、XX 产业缺 X 多人、新材料缺 XX 多人、现代农业缺 XX 多人。

三是人才工作机制不够完善。突出表现在人才培养评价机制不健全,培养体系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实效性; 人才评价不够科学,特别对专业技术人才的评价还没有建立起以能力和业绩为核心的评价体系,评价方法简单、粗放。人才激励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受表彰的人往往 “老面孔”较多,对那些正在埋头苦干、破茧欲出的中青年人才缺乏激励;薪酬激励机制尚未普遍形成,人才价值难以有效体现。人才使用机制缺乏活力,导致人才流向党政机关的多,出现学非所用、专业不对口现象,带来人才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一些非公有制企业实行家族式管理,用人唯亲不唯才、放手不放心,没有成熟的用人机制,缺乏人才吸引力。

四是人才观念落后,人才发展环境不够宽松。一些地方领导和企业存在“引人不如引资”、“引智不如引项目”、“重硬件投入、轻人才投入”等思想观念,有的还存在重引进轻培养、重所有轻所用的现象,导致人才“引进来、用不好、留不住”。有的崇信“外来的和尚会念经”,对引进区外人才比较重视,对本地本单位人才关注不够。

五是人才工作经费普遍投入不足。市人才资源开发专项资金 XXX 万元,其中大部分用于人才引进、高层次人才津贴等专项经费, 用于人才资源开发的经费较少。

从具体问题上看:

一是人才市场化配置不畅,人才流通困难。受编制、身份的限制,一些单位急需紧缺的人才引不进来; 一些地方对引进人才在户籍、社保等方面存在政策“壁垒”, 制约了人才的合理流动和优化配置。

二是职称评聘受限,影响人才稳定。特别是基层科研、文化、医疗、学校等单位,符合职称评聘条件的专业技术人才较多,但由于受职称名额限制, 许多人难以评定职称或职称晋级,成为当前影响人才队伍稳定的焦点问题。

三是人才竞争激励机制不健全,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相对滞后,以业绩考评为核心,以考评定津贴、定优劣、定奖惩的激励制度尚未建立,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平均主义现象,分配

不能向优秀人才倾斜,不能向关键岗位倾斜,导致有事无人干,有人不干事。

四是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由于地区发展、行业发展不平衡和基层待遇差、发展空间小等,导致人才结构、分布失衡,产生人才资源缺乏与浪费、流失并存现象。

三、加强我市“十四五”人才工作的对策建议

当前我市人才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成因是多方面的,要 加强顶层设计,综合分析、整体谋划,重点突破、统筹推进。

(一)健全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形成党管人才合力。

一是健全党管人才体制机制。以贯彻落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实施意见》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全市人才工作决策 机制、协调机制和督促落实机制,形成统分结合、协调推进的 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健全党委政府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提高 各级党政领导班子综合考核指标体系中人才工作专项考核的权 重。充分发挥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和人才工作协调(领导)小组 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进一步调动各行业做人才工作的主动 性创造性,形成职责清晰、分工协作的人才工作合力。

二是改进人才管理方式。整合市党委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人才工作机构,组建新的人才工作机构。建立与现代科研院所 制度、现代大学制度和公共医疗卫生制度相适应的人才管理制 度。

三是健全人才发展规划落实的长效机制。按照市人才规划 部署,细化工作内容,分、有步骤地深入实施,重点围绕 急需紧缺人才的引、留、用等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并抓好落 实。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规划实施中出现的 新情况新问题,建立完善的人才规划实施情况监督、检查、评估和考核体系。

(二)完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优化人才发展环境。

一是建立人才发展投入机制。各级政府要优先保证对人才发展的投 入,确保教育、科技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 度。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要素投入结构,较大幅度增加人力资 本投资比重,提高投资效益。研究制定财政税收、投融资等方 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用人单位、个人和社会多渠道进行人才投入。

二是健全人才合理流动机制。疏通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人才相互流动机制,盘活人力资源,激发人才活力。健全人才向基层、艰苦地区、生产一线流动机制,提高农村基层和艰苦边远地区人才的津贴标准,在工资、职务、职称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人才在不同地区、不同所有制单位、不同行业之间的流动提供保障。完善市场配置人才资源机制,整合我市各类人才资源市场,积极培育、扶持新型专业人才市场、中介组织,健全人才市场服务标准,形成统一、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三是完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建立以岗位职责要求为基础,以品德、能力、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完善人才评价标准,注重依

据实践和贡献评价人才。改进人才评价方式,既突出用人单位评价人才的主体作用,也要注重发挥业内专家在标准制定及评审工作中的作用, 增强评价结果的公信力。研究制定科学、规范、公平的评价规则,确保评价的公平公正。

四是健全人才待遇激励机制。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本地人才,要给予与引进人才同等待遇;企事业单位选聘的急需紧缺或关键岗位上的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探索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工资、项目工资等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做出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才实行期权、股权激励。制定高端人才、优秀人才休假疗养制度。大力开展“XX”评选活动,对各行各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优秀人才给予表彰奖励。

(三)推进人才政策创新,激发各类人才活力。

一是完善人才培养开发政策。建立以用人单位为主体、学校教育与实践锻炼相结合,政府推动与社会支持相结合的人才培养体系。整合培训资源和项目,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重点实施一批人才培养中长期项目。积极开展各类科技、学术交流活动,举办高层次的全国性、国际性专业论坛,为高层次人才学术交流合作创造条件。探索实施“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行动”,通过保留身份、项目支持、奖励等方式,鼓励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服务企业技术创新,逐步向企业集聚。

二是完善稳定与用好人才的关爱政策。大力实施市“XX”工程。完善在 XX 工作的院士、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选的津贴发放办法。适应产业发展和项目建设需要,依托 XX 经济区建设、XX 扶贫攻坚和“XX”园区建设等工程,重点打造一批人才平台,盘活人才资源,发挥人才作用。

重视发挥企业用人主体作用,鼓励企业建设高水平技术中心和高端人才工作站,完善配套设施和政策,为高层次人才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三是实施更加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深入实施市“XX 引才百人计划”,大力吸引海外能源、化工、冶金、建材、新材料、装备制造、生物产业等方面的人才来 XX 创新创业,并完善我市长期居留、税收、保险、住房、子女入学、配偶安置等特殊政策措施。加大引进国外智力力度,支持我市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与海外高水平教育科研机构建立联合研发基地,推动我市大型企业建立海外研发机构。加强人才开发的国际交流合 作,通过建立产学研联盟等,加强我市与国外知名院校、科研 院所和跨国企业的交流合作。

四是实施非公有制经济组 织人才发展专项政策。研究制定加强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人才队伍建设 的意见,加大非公经济人才培养、引进、使用、激励力度,引 导专业技术人才到非公经济组织创新创业,支持高校毕业生到 非公经济组织中就业。

(四)实施重大人才工程,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一是实施人才素质提升工程。加大高技能人才开发投入,重点扶持高中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加速培养急需的高技能人才。每年遴选一批企业班子成员及企业监管部门的管理人员,采取合作培训、外派、委托培养等形式,到国内外大企业、大公司、商务基地或国内发达地区研修或挂职锻炼。继续实施“XX”名校长名医培养计划,选拔中小学校长、骨干医生到沿海发达省市挂职锻炼或研修。

二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和“ XX ”建设。依托高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经济开发区等优势特色功能区、产业项目和重点学科,推进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强化动态管理和考核机制。完善科技创新团队资助、激励和保障制度,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团队凝聚、培养、使用人才的引领作用。推进市能源化工、葡萄产业、设施农业、枸杞产业“人才高地”建设,多领域、多专业、多层次引进一批国际一流的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加强人才高地建设规划和落实工作,着力打造 XX 四大“XX”品牌。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看建筑类央企发展趋势

在贸易战的背景下,“十四五”建筑行业将面临更加不确定的外部环境,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更多的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对建筑行业央企的市场经营提出更大的挑战,建筑类央企在“十四五”期间应该朝着业务细分方向更精准,区域布局更加聚焦,打造“大经营、强经营”的市场化、国际化的市场经营体系。

从国家“十四五”规划的发展方向来看,“改革创新”依然是主旋律,“十四五期间”国家将围绕“补短板、促升级、增后劲、惠民生”,研究推出一批重大工程和项目,提升基础设施水平,促进改善生态环境,改善民生,增强企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

同时,重点围绕增强企业发展内生动力,激发市场活力,深化“放管服”改革,打造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建筑类央企“十四五”期间将围绕“国际化、市场化、区域化”纵深发展。

国际化——手拉手一起“走出去” 基于国内建筑市场的逐步饱和,竞争白热化的趋势,各大建筑央企国际化步伐将会进一步加速,参与国际竞争,提升国际市场的竞争力。随着国家政府框架项目的进一步收紧,“十四五”建筑央企在国际上面临的不应该中资企业内部的竞争,而是与国际工程承包商之间的竞争。

从南北船合并的背后逻辑上来看,“十四五”央企改革也将会朝着世界一流的方向纵深发展,坚定不移的推进国际化,依靠技术、质量、资金等综合实力与国际标杆企业开展竞争,业务同质化的央企将会面临新一轮的合并,减少海外之间的竞争,不仅要“做大做强”,还要“做强做优”,提升国际化竞争能力。

市场化——占领细分领域品质至高点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提高,建筑业也将会朝着“高品质、高科技、惠民生、强运营”的方向发展,这就要求各大建筑类央企尤其是下属二级单位,作为国家队在细分业务领域上做精做优,而不是同质化竞争,为了短期考核目标到处打猎,

鳄鱼老虎一起抓,忽视建立细分业务核心优势,则会导致企业长期发展动力不足,即使抓住短暂的政策机遇,后续增长动力也存在严重不足。

面临“群雄逐鹿”的建筑市场,各大建筑央企应通过多种形式开展跨领域多方位的合作,解放思想,合作共赢,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合纵连横,提升综合项目运作能力,打造细分市场的品质项目。笔者认为,未来只有具备专项细分领域核心竞争能力的建筑企业才能够实现高质量的持续发展。

而在细分领域的选择上,“十四五”规划上一定要开展排查式、系统性的外部市场研究,并充分考虑企业内部的资源能力优势,内部与外部两者步调一致才能够走的更快更远。

区域化——守住重点优势区域几座城 对于建筑行业来说,国家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区域政策至关重要,如何紧密结合自身区域情况,开展区域布局,笔者认为在守住自身区位优势的同时适度区域布局。

每家企业都有自己的区位优势,有些企业盲目加快全国区域布局,但由于人力资源、资源投入的限制,往往导致区位优势区域的项目没有深入挖掘,自身的区位优势也没有发挥出来。如何守住自己的“山头”,充分挖掘自己“山头”的优质项目,这就要求企业在区域发展上,立足区域长远发展,站位更高,从政府的角度看待项目,从民生的角度看待项目,解决区域发展的痛点,集合项目前后端的优势产业

链上下游资源,以产业联盟的方式打造区域生态圈,建设一批惠及民生的高品质大项目。

同时,打造狼性的经营文化,在经营机制改革、商业模式创新等方面持续深化改革,以提升经济效益为核心;针对央企下属三级企业且主要市场来源于集团内部市场,加大这类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向外要市场,向外要效益,增强企业内生动力。

2021 --5 2025 年某 集团公司“十四五”信息化工作规划0 7480 字文稿

“十四五”是公司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的重要窗口期和机遇期,同时也是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的关键时期。从宏观经济形势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智能制造风起云涌,人们更加重视绿色低碳、安全环保,传统行业面临着产能过剩、智能替代等竞争压力;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加快结构调整、动能转换,大力推进“制造强国”、“网络强国”建设,推动传统制造业向高端、智能、绿色、服务方向发展;从技术发展趋势看,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智能化等信息通信技术快速向各领域渗透融合,释放出裂变式的技术创新活力和应用潜能,成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主导力量,给世界产业竞争格局深刻调整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为集团公司加快由大变强、

打造国际竞争新优势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从公司自身发展要求看,行业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五大任务的主战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是集团公司提升核心竞争力、建设世界一流公司的现实需要和必然选择。这些大趋势、新形势,既为公司信息化发展指明了方向路径,同时也给信息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公司“五大”发展战略,用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来补短板、提能力、促创新,对内推动运营模式、管控方式转变,建立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生产运营新模式和集约化、一体化的经营管控新方式,对外推动商业模式、服务模式创新,打造“互联网+”新业态,推动各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形成数据驱动业务创新的新能力。

“十四

信息化工作的总体思路是:

学习贯彻和实践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以“智能制造”“互联网+”为主攻方向,按照“统筹推进、融合发展,集成共享、协同智能”工作方针,充分利用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等信息通信技术,积极推进“两化”深度融合,着力打造产业竞争新优势,为公司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新动能。

“十四

信息化工作的总体目标是:

到 2025 年,建成集成共享的经营管理平台、协同智能的生产营运平台、互联高效的客户服务平台、敏捷安全的技术支撑平台,构建齐

全有效的信息标准化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形成科学高效的信息化管控机制(简称信息化“421 工程”),公司整体信息化能力和“两化”深度融合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持续保持在国家信息化水平第一方阵前列,部分领域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根据上述总体思路和目标,“十四五”将着重围绕四大平台、大数据分析应用开展信息化建设和推广应用工作。

一、建设集成共享的经营管理平台,构建集约化、一体化的经营管控新模式,促进管理创新、管理提升。

1、进一步加大 ERP 等系统建设力度。完成集团公司 ERP 大集中推广和集团直属单位 ERP 建设,实现 ERP 在集团范围内全面覆盖。优化财务合并报表架构,进一步提高财务报表合并效率。建设集团一体化投资优化管控、财务预算管理等系统,提升投资组合管理和分析决

策能力,实现资金和预算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建成共享服务技术平台,支撑财务、人事、IT 等共享服务运营。

2、进一步加强系统优化和深度集成。从经营管理全局角度出发,全面梳理财务、投资、物资供应等管理领域业务流程,优化专业线条的业务链,完善提升 ERP、资金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合同管理、审计管理、风险管理、业务公开等系统功能,实现端到端业务贯通以及系统紧密集成和数据共享,整体提高经营管理平台的集成共享水平。

三是加强综合协同应用。建立定制化的个人工作平台,形成统一入口、集中待办和移动化的协同处理机制,实现日常办公的业务协同,提升用户工作体验,提高业务处理效率。

二、建设协同智能的生产营运平台,提升生产管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促进转型升级、提质增效 。

1、推进供应链与物流、安全、环保、质量等系统建设。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开展全产业链优化、专业公司优化和区域优化应用,提升一体化优化水平;建设大物流系统,实现上中下游物流信息共享、业务协同,提高物流运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提升安全管理系统功能,强化施工作业过程安全管控,完成 6 家企业推广。完成环保管理、质量管理系统在企业推广,实现企业环保的过程管控、原料及产品质量的可追溯。深化智能化管线系统应用,完善智能巡查、完整性管理等系统功能,进一步提升安全运行、风险防控水平。

2、推进资源企业数据资源应用和智能资源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数据云服务体系,构建大数据分析环境,高效支持生产和科研应用。

完成资源信息化业务协同系统(EPBP)推广建设。开展资源信息化业务软硬件资源共享中心建设,实现处理、解释、数模建模等主流软硬件共享,提高资源利用率和资源信息化业务综合研究能力。大力培育自主知识产权软件,形成专业化、系列化软件产品,打造核心业务能力。稳步推进智能资源信息化业务建设,开展资源信息化业务动态

监测与分析、设备资产管理等应用,打造 2 家智能资源信息化业务示范区。

3、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完成 MES 系统升级,实现调度指令与物料移动协同联动。完成能源管理、工艺管理、碳资产管理和公用工程管理等系统推广建设,深化流程模拟技术应用,新建 20 套先进控制系统,提升企业生产控制、节能减排水平;开展 3 家智能工厂建设,打造智能工厂升级版,实现生产管控一体化、供应链协同一体化和设备资产设计运营一体化,提高资产运营效率,提升资源优化、安全环保、降本增效水平,培育 1 家国家智能制造示范。

4、推进销售企业站级一体化系统和智能物流服务站试点建设。完善提升零售管理、实验室信息管理(LIMS)等系统功能;建立站级标准化体系,整合升级卡系统,实现各类卡统一管理,支撑物流站一体化运营;基于供应链协同和大物流系统,搭建销售物流专业应用,支撑一体化物流计划调度优化,提高物流管控水平;试点建设站级设备物联网,实现标准、高效、一体化与自动化业务运营,打造智能物流服务站试点示范。

5、推进工程单位信息化建设。在专业工程单位开展生产运行管

理、远程作业支持、项目管理等系统建设,实现现场施工数字化和移动化管理,实现钻井和压裂施工现场动态跟踪、实时监督,提升一体化工程服务能力。在专业工程单位开展集成化协同设计、数字化交付系统、工程设计数据库的完善提升,进一步提升设计效率和设计水

平,提高工程软件资源利用率;实现设计系统与 ERP、项目管理等系统集成,为工厂数字化交付奠定基础。

6、推进科研单位信息化建设。建设科技综合管理系统,实现科技项目门径管理、成果管理、专利管理、知识管理等一体化管理,有效支撑总部、企业(含直属研究院)两级科技管理;完善电子实验记录、实验室信息管理、科技情报分析等科研专业系统,建设远程技术诊断与支持系统,为科研院所和生产企业开展协同工作、远程技术诊断提供平台支撑;建设科技协作创新平台,支持科研资源共享和科研方式创新。

三、建设 互联高效的客户服务平台,助推“互联网 + + ”商业新业态发展,促进服务创新、价值创造。

1、提升统一电商和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功能。建立统一的客户标准化数据体系和客户模型,整合各类交易数据、客户及行为数据、运营数据,为开展大数据分析、挖掘客户潜在商业价值、科学制定营销策略提供支撑;实现统一对外服务窗口(95XXX)、服务标准,通过客户识别、语音导航等智能化手段实现客户精准化服务。

2、加大统一电商和客户关系管理平台的推广应用。完成产品销售 CRM 系统推广建设,提升客户体验,增加客户粘性,促进线上用户

量与交易量双增长;完成中端产品销售、高端产品销售 CRM 系统升级。加强各专业电商推广应用, “专业 e 贸”电商发展客户 300 家,

持续创新高端产品销售电商业务模式;高端产品销售电商拓展个性化定制、客户众筹等新业务,带动产品研发、生产、销售一体化业务创新;深度挖掘供应链核心资源价值,做大做强采购、销售、金融和综合服务 4 大核心业务,进一步拓展平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

3、建成统一的支付与金融服务系统。实现 B2B、B2C 第三方支付功能,借助银行、第三方支付公司提供多种支付方式和渠道,为公司各专业电商提供支付服务;拓展供应链金融、企业理财等金融业务,逐步形成互联网金融产业链,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四、建设敏捷安全的技术支撑平台,提升

T IT 服务能力和信息安全水平,支撑业务应用、协同创新。

1、建设完善企业私有云。“十四五”基础设施云资源规模达到 35 万核、30PB,75%应用系统云上部署;建设开放共享的平台云,提供身份认证、地理信息、移动应用等共享服务,支撑业务部门和企业快速设计开发业务应用。

2、推进数据中心和网络建设。建成总建筑面积 3 万平米的绿色节能云数据中心;扩大无线网络覆盖范围,加快融合通讯网络建设,支撑物联网应用;建立网络分级保障体系,实施流量优化,扩容网络带宽,数据承载能力提升一倍。

3、大力推进信息安全建设。完善信息安全管控中心功能,提高风险综合分析能力。完成互联网统一出口建设,实现对所有企业的集

中管控;加强云平台安全建设,构建安全可靠的云环境;开展泛终端安全建设,实现各类终端安全接入;建立信息安全实验室,形成信息安全内部攻防对抗机制,提高漏洞发现与处置能力。

五、构建大数据应用体系,推动各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数据驱动业务创新发展。

1、建设统一的大数据分析平台和数据集市。整合归集经营管理、生产营运、客户服务等层面数据以及外部市场数据,形成统一的数据集市,为总部和企业提供大数据分析应用支撑。

2、推动各业务领域大数据分析应用。在经营管理层面,重点建设资源优化、投资组合优化、风险预测等大数据分析应用,提升经营管理分析和决策能力;在生产营运层面,重点建设油藏动态分析、生产运行优化、供应链与物流优化、设备预测性检修、安全环保等大数据分析应用,提高生产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在客户服务层面,重点建设客户行为、交易及营销等大数据分析应用,实现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提高增收创效能力和综合服务水平。

3、建立数据资源共享与开发利用管理机制。制定数据资源共享应用管理办法,建立数据资源归集、更新和共享应用机制,提高数据资源准确性、可用性和安全性,建立数据资源开放目录,实施分级分类管理,形成标准统一、充分共享、安全可控的数据管理体系。

近期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加快 ERP 大集中建设,今年底完成集团公司 ERP 大集中推广,集团直属单位 ERP 建设取得实质性突破,完成集团公司财务报表优化提升;二是认真组织智能工厂试点提升和第一批推广企业建设工作,发挥好智能制造示范引领作用。同时,结合各专业公司实际,稳步推进智能资源、智能物流服务站试点设计和建设;三是加强智能化物流、安全、环保等系统的深化应用; 四是加快统一电子商务和客户关系管理平台推广应用,积极推进大物流、支付与金融服务等系统设计研发和试点应用;五是加快互联网统一出口和统一身份管理系统建设,全面部署国产化桌面安全管理系统。

第二部分

规划实施具体要求

公司“十四五”发展规划已经发布,各级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信息化意识,从公司发展全局的高度出发,抓好信息化各项任务的细化分解和组织落实。要进一步完善信息化管理体系,健全工作机制,形成推进合力,着力消除“短板”,积极营造“两化”深度融合良好氛围。

(一)完善信息化管理机制,强化“六统一”管理。

一是强化信息化的组织领导。总部和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和决策信息化规划计划、信息安全等重大事项,统筹协调推进“两化”融合工作;企业信息化项目计划必须经企业

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才能上报总部,公司信息化项目汇总计划必须经总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核通过后才能纳入集团整体投资计划;要坚持信息化“一把手”工程,主要领导要亲自协调体制机制等重大问题,亲自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与应用。

二是强化规划、顶层设计的统筹管理。公司各级信息化建设都要在“六统一”原则下进行,总部负责在“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基础上,

完善细化顶层设计,明确统一的信息化建设部署、实施标准、安全基线、应用规范,推动资源优化配置和使用。各专业公司加强“十四五”信息化发展规划、顶层设计的落地和实施,依据总体规划,制定本专业公司的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专项规划作为总体规划的分册,报总部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方可实施。企业依据集团公司总体规划和本专业公司专项规划,形成本企业信息化实施方案和路线图,由企业信息化领导小组审批通过后实施。

三是强化项目计划与立项的统筹管理。顶层设计落实的好不好,关键取决于对信息化需求把控、计划统筹、立项匹配是否到位。因此,信息部要会同发展计划部等部门统筹信息化计划管理,统一编制信息化项目计划,明确信息化项目分类、投资规模、投资渠道,投资要根据信息化项目的分类列入总部信息化建设投资计划或列入各事业部(专业公司)投资计划。只有计划统筹管理了,才真正从源头上解决低标准建设、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的问题。在具体

的信息化项目建设上,都要执行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的要求,对于涉及全产业链应用的电子商务、客户服务、物流服务等,各事业部(专业公司)必须在统一搭建的公共基础平台上进行本专业应用建设。

四是加强运维费用保障,建立费用分摊机制。随着公司信息化发展和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服务器、应用系统等已成为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基础设施和生产力,一旦出现网络中断、系统宕机,势必会给公司带来经济损失和负面社会影响。因此,信息化管理部门要进一

步完善制度标准,强化运维管理,切实保障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的安全平稳运行,总部和企业在编制费用预算时要充分考虑信息化运维费用并给予资金保障。同时,要强化信息化成本意识,建立健全费用分摊机制,由信息部会同财务部制定信息化费用分摊管理办法,对于总部统一组织建设的信息系统,按照“谁受益,谁承担”原则,向各单位分摊信息化费用。

(二)完善信息标准化体系,夯实信息化发展基础。

一是落实信息化标准管理职责。按照“归口管理、业务牵头、统一发布、强化应用”的管理原则,信息部要统筹抓好信息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完善、制度建设,统筹负责技术标准建标等工作;各业务部门、事业部要认真抓好相关业务应用标准、数据标准的制定、审核、执行和应用工作。

二是完善信息化标准内容。完善经营管理层面的应用标准,建成以智能工厂、智能资源为核心的生产营运层面应用标准;完善投资、生产设施、安全环保等数据标准;制定云平台、大数据、移动应用、信息安全等技术标准。

三是加强信息化标准应用与考核。进一步完善提升信息标准化管理系统,实现各类信息化标准的全生命周期线上管理;完善信息化标准应用管理流程,定期对项目建设单位和各企业标准应用情况进行检查和通报,加大标准应用的考核力度。

(三)完善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切实加强信息安全管理。

一是落实信息安全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建设谁负责、谁

运维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原则,抓好各级信息安全责任的分解落实,牢固树立公司信息安全“一盘棋”意识,切实抓好信息安全管理工作。信息部要统筹抓好信息安全的规划、制度、标准、检查监督等管理;事业部(专业公司)和企业要各司其责,做到职责落实到人、任务分解到人,特别是落实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信息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的职责。

二是强化信息安全“三同步”管理。认真落实国家有关信息安全防护与系统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运行”的要求,做好信息化项目全生命周期的信息安全闭环管理,杜绝系统“带病”上线运行。

信息部要统一组织、严格把关,认真抓好信息化项目的安全方案审查、上线检查、等保测评与备案等工作。

三是加强信息安全的检查与考核。信息部要每年组织各单位开展信息安全自查和风险评估工作,建立信息安全通报机制,及时通报国家、集团公司的有关要求和信息安全事件。每年根据安全管理、安全建设、安全检查评估结果、重大安全事件发生与处置等情况,对各单位信息安全工作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与企业领导人员绩效考核挂钩。

(四)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全员信息化技能。

一是畅通信息化人才成长通道。总部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人才成长通道和激励措施,设立信息化专业技术职称序列和信息化成果评奖序列,加大信息化首席专家、高级专家的选拔,加大信息化创新成果评选表彰与奖励力度。

二是加大信息化人才培养、培训力度。各单位要注重信息化专业人才

培养,尤其是高端人才、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造就一批信息化领军人才、技术拔尖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定期开展各类信息化培训,加强对领导人员、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等各层次人员的常态化培训。定期组织信息化技能竞赛、技术交流活动,提高全员信息化技能。

三是加大软件开发支持力度。结合公司业务发展和战略布局,以智能制造、互联网+、大数据分析等为主攻方向,鼓励 IT 技术人员和业务人员开展专业应用软件开发,加强产学研用结合,打造自主软件产品系列。同时,参照科技创新激励机制,对成功推广应用的软件研发人员给予奖励。

(五)实施“深化应用,创新创效”行动计划。

为了避免建设和应用“两张皮”现象,进一步提升信息化应用水平,2019 年—2023 年期间将在全集团组织开展以“深化应用,创新创效”为主题的新一轮深化应用活动。

本轮深化应用以促进提质增效升级为目标,以经营管理、生产营运、客户服务三大平台的信息系统应用为重点。一是经营管理平台重点加强系统的规范应用、集成应用、数据共享,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和经营决策水平;二是生产营运平台重点推进系统的协同优化应用、智能化应用,进一步提高精细化生产管理和智能化运行水平;三是客户服务平台重点推进统一电商、物流、支付与金融、微信营销等系统的综合应用、多元化应用,进一步提高营销能力和客户服务水平,促进互联网+新业态发展。

“深化应用,创新创效”行动计划是关系到公司构建新模式、培育新动能、打造新优势的重要工作,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共同推进。信息部要做好计划实施的统筹协调,建立深化应用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机制,强化过程管理;充分发挥事业部(专业公司)和

企业的应用主体作用,共同组织开展宣贯、交流、检查、评比等各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信息通信技术是当今世界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科学技术,在公司转型升级、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两化”深度融合意义重大、潜力无限,做好信息化工作更是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集团公司党组的正确领导下,凝心聚力,务实创新,再接再厉,勇攀高峰,为打赢转方式调结构、提质增效升级攻坚战提供强力支撑,促进公司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r9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