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多松年烈士故居有感

更新时间:2023-11-28 17:02: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参观多松年烈士故居有感

为了激发广大员工的爱国热情,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先烈学习,发扬革命先烈的高尚情操,提高我们的工作激情,运行风险监控中心党小组组织全体党员、积极分子赴多松年烈士故居参观,缅怀革命先烈。

多松年烈士又名多寿,蒙古族,于1905年出生在这处农村院落,并在这里度过少年时代。1923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蒙藏学校,受到了革命先驱李大钊、邓中夏等人的亲切关怀,开始接触马列主义,探索民族解放,人民革命的道路。在党的关怀下,其于1924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不久担任团的领导工作,同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从此他投入到革命洪流中。从北京回到内蒙古,多松年为了宣传革命真理,积极散发传单,传递党的刊物。在他与乌兰夫等人的努力下,于1925年出版了内蒙古的第一本革命刊物《蒙古农民》,为内蒙古革命高潮的到来吹响战斗的号角。1925年10月,组织派多松年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任中共察哈尔工委书记,直接领导内蒙古地区的革命活动。1927年4月,蒋介石背叛革命,党中央在紧急关头召开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多松年作为热、绥、察三特区代表出席了在武汉召开的中共“五大”。

5月中旬,多松年手提底层藏有“五大”会议文件的木箱,离开武汉,取道沪、津、京,北返张家口。当他回到驻地销毁文件时,跟踪而至的特务和警察破门而入,多松年当即被捕。像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一样,多松年在敌人面前威武不屈,表现了一个革命者的浩然正

气和铮铮铁骨。惨无人道的敌人用5根1尺多长的大铁钉,把多松年活活钉死在大镜门城墙上,牺牲时年仅22岁。

多松年烈士的一生,是极其短暂的一生,也是光荣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在追求共产主义崇高理想的道路上奋斗不已,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做出不朽的业绩。通过对多松年烈士简介及战斗历程的进一步了解,烈士的高大形象仿佛顷刻间矗立在眼前??生活在和平环境中,我们对民族苦难的历史,以及革命先辈为改变苦难历史所进行的艰难战斗历程,往往知之甚少。革命战争中的那些英雄故事,仿佛只是一些抽象而模糊的概念,炮火与硝烟更是遥远的场景。因此,用革命英雄勇敢坚韧的优秀品格无私无畏的高尚精神来塑造我们的人格,可以激励壮志,鼓舞意志。

站在伟人的雕塑下,重温那段辉煌的历史,那是何等的骄傲和自豪。心中的血液在沸腾,浑身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激情!故居里陈列了许多先辈当年使用过的遗物,这使我深刻地了解到当年革命条件的艰苦和形势的紧迫。革命先辈们为了民族的解放,把满腔的热情献给了伟大的革命事业,他们用行动证明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也为我们这些后辈们做出了好榜样。时间也许可以消融战火与硝烟,可以消融泪水与血迹,但是卓越的革命先辈多松年用鲜血与生命写就的生命启示录,却应该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印记在一代代人的心灵里。

这次参观,我深化了对历史的认识,特别是对中国近现代史的了解。看到老一辈革命先辈们的在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仍然心怀崇高理想,建立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我实在感慨万千!相比之下,我

们现在的生活实在是太幸福了,但是幸福来之不易,我们应该永远铭记,这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热血,用生命换来的,应该倍感珍惜,决不能因优越的生活条件而遗忘艰苦奋斗的精神,要时刻紧记先辈们的辛劳。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会更加勤奋刻苦,在生活中会更朴素节约,关爱他人,积极参加各种有益的活动,让我的工作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我们应该自重自律、自奋自强,让自己融入集体,顺应时代,这是历史对我们当代的召唤,这是党对我们这一代的厚望 。我们的所作所为应该有利于国家,有益于集体,让我们的灵魂因而变得高尚,让我们的青春绽放光彩,让我们的生命价值永恒,以优异的成绩迎接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r1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