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新闻史的作业和答案

更新时间:2023-10-17 10:2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二次作业 近代部分A

一、名词解释:

1. 《察世俗每月统记传》: 它是1815年8月5日在马六甲由英国传教士米怜主编的免

费赠送的宗教月刊。该报属于宗教性质,它的宗旨是以“阐发基督教义为根本教务”。从内容上看,直接宣传教义的文章占全刊的绝大多数,其次是宣传伦理道德,再次是介绍世界各国情况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科学知识。它是世界上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同时也是外国人所办的第一家以中国人为宣传对象的近代刊物,故《察世俗每月统计传》实为中国近代报刊之发轫。

2. 《万国公报》:原名《中国新会新报》,1868年9月5日在上海由传教士林乐知主办创

刊。在教会报刊中,历史最长、发行最广、影响最大的事《万国公报》。该报在创刊是宗教性质的报纸,其宗旨是“宣传宗教、联络教徒教友以及沟通传教活动信息”,后成为广学会的机关报。更名为《万国公报》后性质发生变化,侧重刊登时事政治内容,尤其是成为广学会机关报后,这种倾向更为明显。该报热衷于介绍“西学”,及世界各国不断变化的形式,鼓吹变法维新。这几点迎合了当时求索救国道路的中国资产阶级先进分子的兴趣,并在中国统治阶级的一部分上层人物中产生了明显的影响,其中李提摩太的《新政策》在发表前写的一份计划得到了光绪帝的批准。

3. 王韬:中国近代史上早期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

论家,中国第一个成功报人,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1857年参加《六合丛报》的编辑工作,是他报刊活动的开始。1874年在香港创办了中国报刊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循环日报》,成为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他们政治主张的重要阵地。根据当年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汇编出版的《弢园文录外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王韬认为办报的目的在于“立言”。他撰写大量政论文章,鼓吹变法自强,主要著作有《韬元文录外编》,《韬元尺牍》、《西学原始考》、《淞滨琐话》、《漫游随录图记》、《淞隐漫录》等四十余种。晚年常为《申报》撰稿。

4. 《循环日报》:发刊于1874年1月5日,为大型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张以政论

为主的报纸,也是早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宣传他们政治主张的重要阵地。它的创报宗旨为“强中以攘外,诹远以师长”。《循环日报》的最大特点是每天在头版的显著位置发表一篇论说,这些论说论说大部分都出自王韬的手笔。初创时,新闻占三分之一的篇幅,分为“京报选录”、“羊城新闻”、“中外新闻”。根据王韬历年在《循环日报》上发表的政论文章汇编出版的《弢

园文录外编》是中国历史第一本报刊政论文集。

5. 《时务报》:在上海创刊于1896年8月9日,主编梁启超,总经理汪康年。是维新运

动时期著名的维新派报纸,是当时维新派最重要的、影响最大的机关报。《时务报》是强学会事业的继续。内容首位论说,依次是《谕旨恭录》、《奏折录要》、《京外近事》、《域外报译》。它很快成为中国第一大报,为变法运动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梁启超在该报发了大量鼓吹维新变法的文章,代表作有《变法通议》、《论报馆有益于国事》等,其中《变法通议》是梁启超在该报上发表的第一篇鼓吹维新变法的文章,也是最重要的一篇文章。

二、简答题

1. 如何评价近代外国人在华办报的作用和影响?

①,在华外报是西学东渐的产物。

②,其最终目的是为资本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服务的,是列强侵略中国的舆论工具,本身就是列强侵华活动的一部分。在华外报是列强入侵中国的“文器”.

③,但是其本身是近代文明的一种表征和近代文化的载体,它们在充当列强侵略工具的同时,客 观上对我们也产生了重大影响,有不少积极的作用。首先外国人在华办报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史的序章,其次在华外报载客观上充当了西文东进的桥梁,将西方自然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一些成果介绍给中国。

④,从新闻事业的发展的角度看,在华外报以其成功的实践和新鲜的理论成为中国人近代创办报刊的启蒙之师。传播了近代报刊的观念和办报思想,将创办近代报刊的技术传到中国。 ⑤,在华办报的过程中,客观上为国人办报培养了人才。

2. 简要评述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的贡献。

叙述:①,王韬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报刊政论家,中国第一个成功报人,中国报刊政论时代的开拓者。

②,创办创办并主持《循环日报》,是中国报刊史上第一张以政论为主的报纸。

③,首创中国报刊政论文体,有几个明显的特色:及时论述时政,广泛的政论内容,系统的中心思想。

④,提出“立言“的办报主张,通过报纸来宣传其变法自强的政治主张。之后,“办报立言”发展成为我国早期国人自办报刊的主要传统之一。

⑤,论述了报纸的功能和作用。即“知地方机宜”、“知讼狱之曲直”、“辅教化之不及”。 ⑥,论述了报刊的文风,“直抒胸臆”、“词达而已”。

评价:王韬对中国新闻事业做出了很多贡献,但是他的办报思想很大程度上仍然植根于中国封建社会的“文人论证”传统,将新报比作封建朝廷的谏官。

3. 戊戌变法期间的新闻立法活动有何意义?

①,在戊戌变法期间,废止封建文化专制主义的法律制度、建立以言论出版自由为本的近代新闻法律制度的要求一度被付诸实践,揭开了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页。

②,中国近代法制的建设,以皇帝发布具有法律效力的上谕为主要方式,终于迈出了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步。“报禁”一度被解除了,“言禁”一度被放宽了,新闻法的制定也一度被正式提上清廷的议事日程。虽然这次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实践活动为时过短,最后以失败而告终,但却是一次极为有益的尝试,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

③,冲破“言禁”“报禁”,争取言论出版的自由权利,是中国近代新闻法制建设的第一步,也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4. 报章文体是怎样形成的?有何特点?

①,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其中之一是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

②,所谓“报章文体”,时指出现在报刊之上,不同于桐城派古文的一种比较通俗浅近的文体。这种文体首先是王韬在《循环日报》上运用,但没有形成气候。

③,甲午战争后,中国社会酝酿着大变革。这种束缚人们思想的旧文体,已经无法表达维新派要求变革的激情;同时西方的新思想、新知识、新名词大量涌进,旧文体文言文已经不能适应介绍新知、新学的需要。于是一种新的报章文体应运而生。

⑤,这种文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平易畅达,笔锋常带感情,有时还夹以口语和外来语。这种新问题出现后,称为文言文与白话文之间的一种过度文体,为“五四”白话文运动开了先河。

三、论述题

试述维新派的办报活动及其意义。

①, 在维新运动的推动下,国人办报出现热潮。而国人自办报刊中,又以资产阶级维新派

以及与它有联系的社会力量创办的报刊,数量最多,影响最大。与维新运动相呼应,维新派在维新时期的报刊活动以1896年8月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维新派的报刊主要有《中外纪闻》、《强学会》。后一阶段,维新运动已经形成高潮,维新派将办报作为组织运动、领导运动、指导运动的主要手段,这一阶段维新派的报刊主要以上海、天津、长沙为中心,在上海有《时务报》,在天津有《国闻报》,在长沙有

《湘学报》、《湘报》。在广州、香港、澳门、成都、重庆、福州、桂林等地也都办有维新派的报刊。

②, “去塞求通”、“救亡图存”,是维新派人士进行维新运动的主要任务,因而创办报刊

成了维新人士进行维新运动的主要工作。“论说”成为政治家办报的必备栏,新闻也是以时政新闻为主。

③, 维新派的报刊宣传是新兴的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向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政治、思想

和文化发起的一次重大冲击,从此,封建政治、思想和文化的传统地位开始动摇,维新派报刊宣传活动作用极大,主要表现在:

第一, 向读者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特别是先进的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第二, 向读者进行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启蒙教育,为后来的资产阶级运动做了准备。 第三, 推动了维新运动的发展,促进了变法的实现。

④, 除了上述作用,维新派的报刊活动对我国近代新闻事业作出的主要贡献还有: 第一, 冲破了封建社会的传统束缚,宣传了办报的新理念,尽管后来发生了戊戌政变,但

是仍然打破了封建统治的言禁。

第二, 创造了报章新文体,影响了一代文风。时务文体问世。其实质就是论述“时务”问

题的文体。其有四个基本特点:文体解放,文风自由,结构清晰,情感丰沛。

第三,开创了政治家创办报刊的先河。

⑤,但是由于维新运动的特点,维新报刊的“官方色彩”浓厚,以康梁为首的维新运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其最基本的特点是幻想依赖开明的统治者实施全面的变法改良,这一基本特点决定了这一时期维新报刊的特点,即“官方依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qv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