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外汉语教师资格证基础理论复习大纲

更新时间:2023-03-14 15:07: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对外汉语教学概论

第一语言与第二语言:

第一语言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第二语言不一定就是外语。 基础理论:

对外汉语语言学、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汉语习得理论和学科研究方法学 学科理论研究的核心:

学习者的研究,即侧重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教学对象的学习过程和学习规律。 对外汉语教学的四大环节:

组织教学、复习检查、讲练新内容、巩固新内容、布置课外作业。 对外汉语教学的特点:

1.课堂教学原则2.课堂教学方式3.课堂教学气氛4.课堂教学环节5.课堂教学语言 第一个对外汉语教学机构: 东欧交换生中国语文专修班

第一份对外汉语教学学术刊物: 外国留学生基础汉语通讯 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

吕叔湘、朱德熙、邓懿、王还、杜荣、王力 语法翻译法:

语法翻译法的教学过程,一般从讲词法开始,然后讲句法,用演绎法教授语法规则,并通过语法练习主要是翻译练习让学生掌握语法规则,然后对课文进行逐句的讲解并要求学生记住。

语法翻译法强调对语法规则的掌握,注重学生智力的发展,能较好地培养阅读能力和翻译能力,体现了理性派教学法的主要特点。 语法翻译法也有其严重的不足之处。主要是忽视口语教学和语音教学,缺乏听说能力的训练;过分依赖母语和翻译手段,过分重视语法知识教学,死记硬背语法规则,不注重语义;教学内容枯燥无味或者过深过难(指文学经典作品)。 听说法:

听说法的代表人物除布龙菲尔德以外还有弗里斯和拉多等。代表性的教材:《英语900句》 1977年正式出版的对外汉语基础汉语教材《汉语课本》第一次编进了句型替换练习 全身反应法:

简称TPR,创始人美国阿舍尔 团体学习法:

60年代初,美国柯伦 自然法:

70年代后期特雷尔、克拉申 交际法:

英国威尔金斯

对外汉语教学目的:

1.掌握汉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基本技能,培养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2.增强学习汉语的兴趣和动力。3.掌握汉语的文化因素,熟悉基本的中国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提高文化素养。 对外汉语教学内容:

1.语言要素(汉语语音、词汇、语法、汉字) 2.语言技能(汉语听、说、读、写)

3.语言交际技能(汉语语用规则、话语规则、交际策略)

4.相关文化知识(汉语的文化因素、中国基本国情和文化背景知识) 课程设计:

1.综合型和分科型 综合型:《汉语教科书》、《基础汉语课本》、《实用汉语课本》 分科型:《初级汉语课本》、《现代汉语教程》、《科技汉语教程》 2.单课制和单元制 3.直线式和螺旋式

语法大纲:是传统的大纲类型。以语言结构为基础,按照语法项目的难易程度编排教学内容。传统的语言学理论认为语言规则是有限的,这些有限的规则通过不同方式的组合产生意义;心理学理论也假设这些规则可以为学习者逐个掌握,直至掌握所有规则系统,学习者掌握了某个规则的形式,就可以再实际交际中应用。语法大纲曾在语言教学中产生过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但随着理论研究和教学实践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教学的结果与理论假设并不完全符合。首先,学习者学习语法的困难与我们摄像的语法

本身的复杂程度并不一致,语法大纲的内容并不能准确反映复杂的语言现象;另外,在语言实际使用过程中,语法项目很难清晰地被分离出来,语法形式与交际功能是交叉对应的,语法大纲的内容与语言的实际使用情况有矛盾;还有,学习者掌握语言有其内在的习得顺序,这一顺序与语法大纲的内容分级也不尽相同。

功能—意念大纲:是另一个主要的大纲类型。它是把学习者运用语言的需要作为出发点,是以交际为基础的大纲模式,大纲的内容主要是功能和意念项目。所谓功能,就是使用语言的目的,如询问、描述、表达态度等;所谓一年,就是语言表达的概念意义,如时间、空间、处所、事态、逻辑关系等。功能—意念概念及其大纲制定是由威尔金森(1976)最早提出的。功能—意念型大纲并不排斥语法,相反语法项目在功能—意念大纲中得到了更多的强调,因为出于交际需要,学习者必须掌握相应的语法结构和语法规则。功能—意念必须与语法项目有机结合,只不过大纲的核心是交际。正因为如此,纯功能型的大纲对语言教育并不适用,而两者结合的结构功能型大纲或功能型大纲成为大纲制定的主要形式。它重视语言使用的内在动机,能够为语言教学确定更加现实而真实的内容;能够使课程设置更加灵活;能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但对于如何为功能意念项目科学地分级,如何解决结构与功能的有效结合等问题,成为此类大纲制定的难点和大纲的局限性。 著名的对外汉语教材: 《汉语教科书》 《基础汉语课本》 《实用汉语课本》 《中文听说读写》 《新实用汉语课本》 教材分类

1.综合型教材与分技能教材 2.单元制教材与单课制教材 3.结构型教材与功能型教材 教材选用的原则:

五性: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趣味性、系统性。 语言测试的种类:

按用途分:学能测试(潜能测试或性向测试)、成绩测试、水平测试、诊断测试 语言测试的效度:

1.表面效度2.内容效度(指测试的内容是否是应该考查的,是否反映了这项测试的要求)3.结构效度4.效标关联效度

二、第二语言习得理论

习得与学习:

习得:一种下意识的过程。学习:有意识地学习语言知识 语言习得机制:

1.以特定的参数形式出现的、人类语言所普遍具有的语言原则,又称为“普遍语法”。 2.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也就是对所接触到的实际语言的核心部分进行语言参数的定值。 中介语:

又称过渡语或者语际语,是指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母语也有别于目的语、随着学习的进展不断向目的语过度的动态语言系统。中介语既指学习者语言发展的任何一个阶段的静态语言系统,可以指某一阶段的切片,也可以指学习者从零起点到靠近目的语的语言发展轨迹。 对比分析基本理论:

1945年弗莱斯、1957年拉多《跨文化语言学》 对比分析步骤:

1.描写:对目的语和学习者的第一语言进行详细的,具体的描写,作为对比的基础 2.选择:在两种语言中选择进行对比的某些有意义的语言项目或结构

3.对比:对两种语言选择中选择好的语言项目或结构进行对比,找出两种语言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4.预测:在对比的基础上对第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中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发生的错误进行预测 对比分析强势说及弱势说:

沃德霍把对比分析假说分为强势和弱势两种。

强势是以前对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的对比分析为基础来预测学习者在第二语言习得中可能产生的错误。 弱势说不主张通过差异的对比来预测学习者的难点,而强调对学习者的错误进行解释。 便无分析的步骤和偏误的分类:

步骤:1.搜集供分析的语料2.鉴别偏误3.对偏误进行分类4.解释偏误产生的原因5.评估偏误的严重程度,是否影响到交际 分类:1.前系统偏误2.系统偏误3.后系统偏误

偏误的五个来源:1.母语负迁移2.目的语知识负迁移3.文化因素负迁移4.学习策略和交际策略的影响5.学习环境的影响

偏误分析的意义和局限:

意义:1.偏误分析是对比分析的继承和发展2.便无分析改变了人们对语言学习过程中所出现的偏误本质的认识3.偏误分析对习得规律的研究丰富了第二语言教学理论

局限:1.偏误分析仅仅考察学习者的偏误,而不是学习者第二语言习得的全过程2.偏误分析是横向研究和静态描写,难以区分学习者在不同阶段出现的偏误,难以观察学习者的习得过程3.学习者采取回避的策略。由于偏误分析关注的是学习者产出的偏误,而对回避策略却无法观察到。

自然习得顺序假说:习得语言顺序有一个可以预测的共同顺序 关键期假说:2-12岁

学习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对第二语言学习动机的分类影响最大的是由兰伯特和加德纳提出的融合型动机和工具型动机。 移情:移情是指设身处地领会别人的思想和感情。语言是达到移情的主要手段,在语言交际过程中双方要不断做出假设,揣摩从对方输入的信息所表达的意思以及将要输入的是什么信息,同时还要时刻推测自己输出的信息是否为对方所理解,做出假设和判断就离不开移情。由于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的差异,在同一语言文化的成员之间也需要有一定的移情,理解对方的认知以及情感特点和状态,才能使交际顺利进行。在两人交谈时常有这样的情况:一方的话才说出半句,另一方就心领神会,于是谈话就能愉快地、不断地继续下去。 情感策略:

1.要充分利用学习者本身已有的动机,不断“充电”使之进一步增强 2.语言是交际工具,学习第二语言的最根本动力应该是交际的需要 3.教师的教学活动是最直接增强学习者动机的因素

4.以鼓励和表扬为主,多给学习者以成功的机会并及时加以肯定

5.适当运用竞争机制,在课堂中展开学习竞赛,激发学习者的上进心,进一步激励动机,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

四、跨文化交际理论

隐性文化的基本内容:

文化中的许多部分是隐形的,就像冰山,我们只能看到它的一小部分,大部分是看不到的。 文化定势的含义:

文化定势又叫做“定性观念”、“刻板印象”。指的是:对现实的某一方面,特别是某些个人或社会群体的相对僵化,过分简单或带有偏见的认识。 文化定势的特点: 1.过分简单化 2.不加鉴别的判断 3.以偏概全 4.有影响力

5.有顽固性/拒绝新的信息 6.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改变 价值观的含义:

价值观是个人或群体所特有的一种显性或隐性的认为什么是可取的观念,这一观念影响人们从现有的种种行为模式、方式和目的中作出选择。

价值观是跨文化交际的核心,决定人们所持看法和所采取的行动,决定人们的信念和态度。 价值观的特点:

1.价值观具有相对稳定性,不会轻易改变

2.在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价值观往往会随之发生变化 3.价值观既有阶级性也有民族性

4.不同文化的价值观之间,有相同的成分,也有不同的成分 中国人与欧美人思维方式的差异:

1.中国人偏好形象思维,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或逻辑思维 2.中国人偏好综合思维,英美人偏好分析思维 3.中国人注重“统一”,英美人注重“对立” 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

民族中心主义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是很大的。它的直接后果是导致交际距离,这种态度会直接影响交际的方方面面,包括说话人对对方的蔑视态度,以及说话人讲话的内容,说话人的速度、口气等等。我们采取的态度是民族中心主义的反面,即文化相对主义。也就是,一种文化的行为只能用其自身的准则去理解和评价,在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跨文化交际时,只能用对方文化的信仰、价值观、社会规范等作为标准来解释和评价其行为。

缩短交际距离的最好办法是培养人们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与对方建立平等的关系,避免先入为主,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不同群体

或文化成员。我们应十分警惕无意识的民族/群体中心主义错误,克服用自己的文化准则、社会个if安来讲诶是和评价别人的交际行为倾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qtx.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