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教育考试最全题库《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整理版)
更新时间:2023-03-20 23:1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 继续教育模拟考试题库推荐度:
- 相关推荐
多选题
1.(ABCD)等等问题接踵而至,但政府的觉醒是迟钝的,当20世纪中期的行政官僚们意识到生态问题的严重性时,
已到了不得不立即采用“严刑峻法”来全面遏制环境恶化的紧迫时期。(多选)A雾霾B土地荒漠化C水体污染D森林减少
2.(AC)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多选)A生物修复
B物理与化学修复C植物修复D技术修复P51
3.(ABC)紧密联系,构成了生态文明系统的三大要素。(多选)A人口均衡B资源节约C环境友好D生态平衡
4.(ABCD)是生态社会的基本特征。(多选)A遵循程序B优化发展C生态和谐D自我完善
5. “行政界碑”使生态管理的联合行为变得极为复杂冗长,需要进行新的协作制度设计以及一系列由联合行动引
发的(ABCD)等等冗长的程序。(多选)A授权B博弈C权责划分D绩效考核
6.“美丽中国”意味着(ABCD)。(多选)A山要绿起来B民要富起来C家要美起来D国要强起来
7.“美丽中国”之美是(ABCD)。(多选)A立体呈现的美B大雅大俗之美C有形景观与无形内秀相结合、相统一之美
D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相生相谐的大美
8.(ABCD)是生态社会的基本特征。A遵循程序B优化发展C生态和谐D自我完善P157
9.1994年我国对资源税进行调整。其征税对象为开采应税矿产品和生产盐的单位和个人,列入征税范围的有(ABCD)。A原油B天然气C煤炭D盐P42
10.PM2.5中可溶性粒子,如(ABCD)等具有强吸水性,它们与水蒸气结合在一起,使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形成雾霾
天气。(多选)A硫酸盐B硝酸盐C铵盐D有机酸盐
10.(ABCD),这些都会对我国未来的人口和经济社会发展形成巨大挑战。 (多选 ) A现行生育政策和人们生育意
愿的矛盾依然突出 B人口总量与资源、环境的尖锐矛盾对可持续发展构成严重制约 C人口分布对自然生态和社
会环境带来相当大的压力 D人口总体素质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A
11.按污染源释放的有害物质种类分类,水体废气物的来源可以分为(ABC)。A物理性污染源B化学性污染源C生物性污染源D人文性污染源
B
12.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甚至造成环境的严重污染和退化,则不只与我们发展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相符合,
而且也会危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身。这是由于:(ABCD)。A自然资源的退化和破坏将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障碍B 生态环境污染严重将会引起尖锐的矛盾,影响人的生产积极性C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需要一个清洁的环境D搞不好生态环境保护也就难于实现现代化生产
C
13.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ABCD)。(多选)A保持适度的低生育水平B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C优化人口性别结构D引导人口有序流动和迁移
D
14.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包括(ABCD)等。A煤炭洗选B循环流化床锅炉C煤的气化和液化D转炉炼钢收尘P60
15.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主要存在的问题有(ABCD)。A配套经济发展模式不完善B环境资源法律体系尚不健全、环境经
济政策缺乏C生态文明的环境伦理价值观尚未真正建立D公众环境保护和参与意识较弱P16
当前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依然严峻,“十二五”及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将迎来(ABD)高峰。A总人口B劳动年龄人口C新出生人口D老年人口P27
16.低碳经济的核心是(ABCD),它是继农业革命、工业革命、信息革命之后,世界经济形态新出现的革命浪潮,即
低碳革命。A低碳产业B低碳能源C低碳技术D低碳消费P90
17.低碳经济的基础是(BC)。(多选)A能源的再生B能源的清洁开发C能源的高效利用D以上都不对
1
低碳饮食,就是对碳水化合物的消耗量进行严格限制,同时稳步提高(B)和(C)的摄入量。 A.糖分 B.蛋白质 C.维生素
D.水分
18.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ABCD)。(多选)A实行循环经济B实现污染排放最小化、废弃物资源化和无害化C改变经济增长方式D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地球的资源是有限的,要使人类的财富持续增长,就必须改变经济增长方式,实行循环经济,以最小成本获得最大
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实现“(ABCD)”。(多选)2A污染排放最小化B废弃物资源化C废弃物无害化D废弃物有害化
19.地热能属于(AB)。(多选)A新能源B可再生能源C传统生物能D现代生物质能
E
20.二次气溶胶颗粒的形成方式主要可分为(ABC)。A直接由气体形成气溶胶粒子B新粒子通过碰撞、聚集形成更大
的粒子C通过凝结等方式形成粒径更大的粒子D直接由液体形成气溶胶粒子P71
21.二次污染物是指在大气中一次污染物之间或一次污染物与大气正常成分之间发生化学作用生成的污染物,例如
(ABCD)。(多选)ASO3BNO2C酸类D酮类P58
F
22.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哪个层面来展开?(BCD)A以上不是B资源的高效利用C资源的循环利用D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
23.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ABC)等几个层面来展开。(多选)A企业小循环B区域中循环C社会大循环D以上都不是
G
24.高小平教授澄明了生态管理的主体应为政府,他认为生态环境具有(ABD)等公共性特征,因而对生态的管理属
于公共管理领域,是政府应当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多选)A利用上的广泛性B不可分割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25.高效利用国土空间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必须通过各项政策的配合,(ABCD)等都应根据这一方针进行调整。(多选)A户籍政策B土地政策C住房政策D人口政策
26.根据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制度包括(ABCD)等。A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B水资源管理制度C生态补偿制度D 环境损害赔偿制度P118
27.构建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包括(AC)。(多选)A公平理论B平等理论C公共物品理论D私人物品理论
28.固态环境污染,主要分为(ABCD)等几大类。(多选)A工业废弃物B矿业废弃物C放射性废弃物D城市垃圾P54
29.固态环境污染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ABCD)。(多选)A工业废弃物B农业废弃物C矿业废弃物D城市垃圾
30.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应该(ABCD)。(多选)A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B制定城市固体废弃物处
置与利用的整体规划C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引进D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P57
31.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原则包括(ABC)。(多选)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
32.关于环境权的刑事保障,集中在我国刑法“破坏环境资源保护罪”一节中对(ABCD)等方面犯罪的规定及其落实,还远远不能满足保障公民环境权的需要。A危险废弃物管理B森林破坏C水生生物保护D濒危物种保护P123
33.国土资源包括(ACD)A海洋B天空C矿产D土地
34.过量施用化肥与农药造成(ABC)。A土壤板结B水体富营养化C抗药性害虫种类与数量增加D农、林、牧、副、渔业的总产量增加P25
H
35.和谐社会要求社会(ABCD)。(多选)A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B尊重人权C崇尚法治D反对无序的状态
后工业化时代的社会网络是(ABCD)的蜂巢状网络结构。(多选)A个体相互联结B信息更加对称C交易费用低D资源流动快
36.环保公共服务的范围包括(BCD)。(多选)A环境资源服务B环境政策服务C环境信息服务D环境教育服务
37.“环境财政”重点支持矿山生态环境治理,推动矿山生态恢复与土地整理相结合,实现(BD)开发的良性循环。
2
A.生态保护B.生态治理C.矿山资源D.土地资源
38.环境经济政策具有(ABCD)等优点。A促进环保技术创新B增强市场竞争力C降低环境治理成本D降低行政监控成本P17
39.环境权作为一项人权已为一系列国际法文件所肯定,如(ABC)都对环境权作了阐述。A《人类环境宣言》B《内罗毕宣言》C《社会进步和发展宣言》D《共产党宣言》P122
J
40.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由单纯控制人口数量向统筹解决人口问题转变,要(ABCD)。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
质B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C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D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P29
41.加快构建(ABCD),是提高生态文明水平的形势使然,是解决资源环境问题的出路所在。(多选)A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环境保护宏观战略体系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
科技标准体系
42.坚持(AC)的基本国策,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A、保护环境B、保护资源C、节约资源D、提高效率
43.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积极促进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与工作方法的转变,要(ABC)。A创新工作理念B改进工作方法C完善工作体系D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P30
44.建立健全生态文明制度,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需要做到(ABC)。(多选)A实行环境事故问责制B完善生态行政执法手段C完善生态执法的监督机制D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4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就是要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ABD),倡导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构建经济社会环
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实现可持续发展。(多选)A以环境承载力为基础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准则C以环境友好为目标D以绿色科技为动力
46.建设生态文明,不仅需要法律的约束,更需要道德的感悟。应当通过生态道德文明建设,提高全社会的生态道
德文化水准。为此,必须(ABCD)。(多选)A在广大城乡居民中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生态道德文化宣传教育B重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道德文化水准C转变消费观念D实行村居民生态自治
47.建设生态文明,要树立(ABC)的理念。(多选)10A尊重自然B顺应自然C保护自然D征服自然
48.建设生态文明,有助于(ABCD)。A唤醒全民族的生态忧患意识B认清生态环境问题的复杂性、长期性和艰巨性C 持之以恒地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工作D尽最大可能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P12
49.建设生态文明,旨在强调在(ABC)的进程中,尽最大可能积极主动地节约能源资源,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
境。(多选)A产业发展B经济增长C改变消费模式D以上都不对
50.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举措有(ABCD)。(多选)A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经济体系B 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C大力开展科技创新D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51.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就要在社会(ABCD)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切实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
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多选)A生产B建设C流通D消费P34
52.建议制定关于生态补偿的行政法规,使参与生态补偿工作的执法者的行为和行政执法过程受法律约束,这样不
仅有利于实现生态补偿的(AC),还有利于提高政府补偿的效率。(多选)A程序化B透明化C法制化D公开化
52.建设生态文明,实质上就是要建设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以自然生态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
(AB)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多选 ) A资源节约型 B环境友好型 C人口增长型 D以上都是
53.健全(ABD)的环境监管体制,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多选)A国家监察B地方监管C地方负责D单位负责健全制度以促进资源节约,要求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它包括(AC)。(多选)A提高产品的质量标准B加强法律法规C强化资源约束和环境保护标准D以上都不是
54.健全制度以促进资源节约应该(ABCD)。A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B制定严格的产品标准C 形成节俭的消费风尚D调动企业、单位和个人参与建设的积极性P43-44
55.尽管美学趣味千差万别,但(BCD)的全球化语境下的美学境界是可以被奉为人类高尚的审美境界的。(多选)A 美己之美B美人之美C各美其美D美美与共
56.进入21世纪之后,人类世界交织出现了如下几种趋势(abcd)。(多选)A贝尔所谓的“后工业化”B弗里德曼所
3
谓的“世界扁平化”C哈贝马斯所谓的“市民社会崛起”D图海纳所谓的“行动者归来”
57.就共时态来看,社会文明包括(ABCD)。A物质文明B精神文明C制度文明D人的文明P6
L
58.绿色农业为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提供了更为广泛的内涵和外延,从(ABCD)等诸多要素方面,两者均体现了高
度的一致性。(多选)A环境因子B生产标准C技术组合D产品质量
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把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类型分为(BCD)。(多选)A小型水电B大中型水电C新可再生能源D传统生物能
M
59.美丽的自然需要细心地呵护,需要人类确立(AD)的生态文明理念,进行生态文明实践。(多选)A尊重自然D 保护自然
60.美学从艺术中发现了(abcd)。(多选)A人类的审美感情B人类的创造活力C艺术想象的伟力和形象思维的意义
D艺术与生活、社会、历史的深刻关联
61.明确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的重点任务,其中有协调执法机制,加强执法监督,需要做到(ABCD)。(多选)A 实行环境事故问责制B完善生态行政执法手段C完善生态执法的监督机制D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62.目前关于公平的争论,主要形成了几种不同的公平观:(ABC)。(多选)A起点公平B过程公平C结果公平D立法公平P127
63.目前我国环境经济政策的运用并不广泛,主要有(AB)等。(多选)A排污收费B城镇污水和垃圾处理收费C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D排污权收费
64.目前我国资源、环境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体制与机制的不适应造成的,如政府职能的(ABD),造成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不适应。(多选)A“越位”B“错位”C“倒位”D“不到位”
N
65.逆温是空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增高的大气垂直层结现象,逆温层是指出现逆温现象的极其稳定的大气层。逆温
可分为(ABCD)等。(多选)A辐射逆温B平流逆温C下沉逆温D锋面逆温
Q
66.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ABCD)。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对P58
67.全面促进资源节约的举措包括(ABCD)。(多选)A从价计征促进资源节约使用B健全制度以促进资源节约C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D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68.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涵盖了(ABCD)等多个方面。(多选)A经济B政治C文化D可持续发展P13
R
69.人口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面临的重大问题,我们应在稳定低生育水平的基础上,着力提高人口素
质,改善人口结构,促进人口与(ABCD)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实现社会和人的全面进步。(多选)A经济B社会C资源D环境P25
70.人口均衡发展,是指(ABCD),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A人口总量适度B人口素质全面提升C人口结构优化D人口分布合理P26
71.人口问题,“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不仅(ABCD),而且()。(多选)A惠民生B促发展C打基础D立长远
72.人类必须有这样的生态精神:履行生态道德义务和责任,(BCD),保护地球,维护地球生态系统的平衡,遵循可
持续发展的生态道德准则,人类的发展应以保护和促进生物多样性为前提。A尊重生态B尊重自然C顺应自然D善待自然
73.人类生态学包括的方向有(ACD)。A地理学B自然学C社会学D文化学
74.人为污染源包括(ABC)。A工业污染源B生活污染源C农业污染源D生物污染源P60
4
S
75.森林具有(ABCD)等多方面的作用。A涵养水分B保持水土C防风固沙D调节气候P25
76.森林在生态平衡中的作用包括(ABC)。(多选)A涵养水源B防风固沙C保护环境
77.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不仅体现在生产力的发展上,而且体现在(ABCD)等社会文明的诸多方面。(多选)A公平公正B共同富裕C道德进步D社会和谐P31
78.生活垃圾主要是(ABCD)等。(多选)A废弃包装用品B厨余垃圾C废旧电池D金属
生态保护的主要目标包括(ABCD)。A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B城乡饮用水水源地环境安全得到有效保障C重金属污染得到有效控制D城镇环境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行水平得到提升P49
79.生态保护要积极探索(ABCD)的环境保护新道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多选)A代价小B 效益好C排放低D可持续
80.生态和谐社会的构建的论述中,生态社会和谐包括(ABCD)。(多选)A社会生态和谐B自然生态和谐C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D以上都√
81.生态价值是指生态系统的价值,包括自然价值、功能价值、经济价值、文化价值等。要确立(ABC)的理念,进行科学的生态核算,采取合理的生态补偿,体现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全面发展。(多选)A生态有价B环境有价C资源有价D自然有价
82.生态经济是(ABCD)法制经济、多元化市场主体经济,同时以宏观调控为辅、市场调节为主的内生动力经济。(多选)A环保经济B低碳经济C绿色经济D循环经济
83.生态精神是(AD)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多选)A尊重自然B敬畏自然C 平衡生态D保护生态
84.生态旅游商品的特点包括(ABCD)。(多选)A地方性B环保性C实用性D方便性
85.生态农业是生态产业的基础产业,体现在(ABC)。A农业与自然生态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B农业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C农业是其他产业得以产生和发展的基础D以上都不是
86.生态社会和谐包括(ABC)。(多选)A社会生态和谐B自然生态和谐C社会与自然的生态和谐D人与自然的生态和谐
87.生态文化创新是生态文明时代全人类的共同使命。通过(ABCD),才能达到全人类共同繁荣和持续发展的目的。
(多选)A共生B共容C创新D整合
88.生态文化是人类适应生态环境而创造的文化,它包括(ABCD)、生态工程及与之相关的生态制度等。(多选)A生态意识B生态美学C生态旅游D生态教育
89.生态文明()。(多选)ABCD11A强调人的自觉与自律B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处共融C倡导人际关系和谐D强调人格的平等
90.生态文明不仅说明人类应该用更为文明而非野蛮的方式来对待大自然,而且在(ABCD)上都体现出一种人与自
然关系的崭新视角。(多选)A文化价值观B社会结构C生活方式D生产方式
91.生态文明的核心要素是(ABCD)。(多选)A公正B高效C和谐D人文发展P10
92.生态文明的建设和转型不仅需要立法的健全和完善,还需要大量环境经济政策如(ABC)等手段的广泛运用,运
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的发展。(多选)A环境税费B生态补偿C排污权交易D法律手段
93.生态文明的一大特点就是寻求和谐,(ABC)的和谐。(多选)A人与人B人与自然C人与社会D以上都不对
94.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必要性中指出,和谐社会要求社会(ABCD)。A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B尊重人权C崇尚法治D反对无序的状态P140
95.生态文明建设,要加快制度建设,要(ABCD)。(多选)A健全环境管理制度B不断完善生态补偿制度C积极稳步推进环境管理市场化改革D建立环境保护科技支撑机制
96.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科学有序的生态运行机制,体现了人
类(ABCD)的文明理念。(多选)A尊重自然B利用自然C保护自然D与自然和谐相处
97.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确立的理念、遵循的原则,都需要具体的制度予以贯彻实施,包括(ABCD)。(多选)A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B覆盖全面、科学规范、管理严格的资源总量管理和全面节约制
度C反映市场供求和资源稀缺程度,体现自然价值和代际补偿的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制度D以改善环境质量为
5
导向,监管统一、执法严明、多方参与的环境治理体系
98.生态文明要求人类(ABCD)。(多选)A选择有利于生态安全的经济发展方式B建设有利于生态安全的产业结构C 建立有利于生态安全的制度体系D形成促进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的良性运转机制
99.生态问题包括(ABCD)等。A生态失衡B环境污染C能源枯竭C人口膨胀
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ABCD)。(多选)A自主性、适应性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C韧性机制D 稳定性
100.生态系统保持动态平衡状态,具有一定的(ABCD)。(多选)A自主性、适应性B自动调节、自动控制C韧性机制D稳定性
101.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对人和其他生命的生存有价值,(AC),是人和其他生命生存的基础。(多选)A保持生态系统整体性稳态B维护自然资源可持续发展C维护生态平衡D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议制定关于生态补偿的行政法规,使参102.生态修复客户来源主要是(ABCD)。(多选)A政府B大型矿C水类企业D油类企业
103.生物圈包括(ABC)。A生物有机体B无机环境C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D生态系统P3
104.生物圈的结构和功能具有(AB)的性质,使自然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保持动态平衡。A自动调节B自动控制C自动破坏D自动损耗P3
105.生物修复包括(ABCD)。(多选)A微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动物修复D酶学修复
106.生物有机体包括(ABC)。(多选)A动物B植物C微生物D大气圈
107.十八大所理解和规划的生态文明,上升到(CD )的现代化发展高度,并且体现为工作部署、发展目标、制度设
计,预示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到来。 (多选 )A节能减排B节约资源C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 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108.“十一五”期间,国家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
题,在(ABCD)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多选 ) A认识B政策C能力D体制
Y
108.预示着与时俱进、改革创新的生态文明浪潮到来。(多选)A节能减排B节约资源C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D提升社会文明水平
S
109.属于二次能源的有(CD)。A小水电B太阳能C燃料电池D氢能P91
110.属于无机无毒物的有(AB)。(多选)A酸B碱C脂肪D苯酚
111.属于有机无毒物的有(ABD)。A蛋白质B脂肪C苯酚D碳水化合物P60
112.属于有机有毒物的有(BD)。A重金属B多环芳烃C脂肪D苯酚P60
113.属于无机有毒物的有(BC)。 (多选 ) A碳水化合物 B氟化物 C氰化物 D苯酚
114.私人物品具有(AC)。(多选)A竞争性B非竞争性C排他性D非排他性P127
115.随着(ABCD),使得悬浮细颗粒物PM2.5和气态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量增加。 (多选 ) A城市人口增长B重化工业的快速发展C能源消费D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
115.水体污染物从化学角度分为(ABCD)。 (多选 ) A无机无毒物 B无机有毒物 C有机无毒物 D有机有毒物115.属于可再生资源的有(ABCD)。 (多选 ) A土地资源B水资源C气候资源D生物资源
T
116.提高生态行政能力,从根本上建设生态文明社会,必须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生态转变为综合运用(ABCD)解决问题。(多选)A法律B经济C技术D必要的行政办法
117.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关键是在环境保护上取得突破性进展。遵循(ABCD)的基本要求。(多选)A代价小B效益好C排放低D可持续
118.通过√处理(ACD)同自然环境资源的关系,把生活水平由量的增长到质的增长的转变,严格控制物质资料再
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规模,把人的再生产及人类生活资料的再生产建立在对自然的改造与自然的修复能力平衡的基
6
础上。(多选)A生产B交换C消费D人的需求
119.通过建立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网络信息系统,对危险废物采取集中收集和集中处理,实现生活垃圾的(ABC),城镇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清洁化
120.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资源节约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建立资源节约的(ABC),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
根本途径和有效方式。A生产模式B消费模式C社会运行模式P43
121.统筹解决人口问题,需要(ABCD)。(多选)A大力提高出生人口素质B综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偏高问题C加强流动人口服务管理D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
122.推进农村生态环境建设过程中,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D)。A.实施农村“以奖促治”政策 B.鼓励农村“城市化”进程C.发展农村特色产业 D.完善农村环境基础设施
123.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要着力实现从现代化到生态现代化的(ABCD)的转变。(多选)A发展方式B消费方式C管理方式D创新方式
124.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途径包括(AB)。(多选)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不对
125.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需要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要(ABCD)。A加快我国的环境立法B在法律法规上落实生态补偿机制C完善我国的环境法律法规D完善地方的环境立法P120-121
125.推进适应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中提到,污染控制和环境质量改善受制于污染(AC)总体调控。(多选)A区域性B方位性C流域性D空间性
126.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坚持(ABCD)。 (多选 ) A自然资源资产的公有性质B城乡环境治理体系统一C激励和约束并举D鼓励试点先行和整体协调推进相结合
W
127.危险固体废弃物通常具有(ABCD)等,对其管理不当会引起人类身体损害和环境的重大污染。(多选)A毒性B传染性C放射性污染D核污染
128.我国(ABCD)已经成为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主轴线。(多选)A沿海发展轴B长江发展轴C陇海兰新发展轴D京广京哈发展轴P42
129.我国的生态环境问题已逐步上升为国家的生态安全问题,并且在(ABCD)等方面突出地表现出来。(多选)A国土B水资源C生命健康D生物
130.我国公民的环境保护意识淡薄表现在方方面面,例如(ABCD)等等。(多选)A垃圾投放不分类甚至乱丢乱弃B 水资源的浪费使用C一次性用品的大量使用D铺张浪费的餐饮习惯
131.我国已建立的国内环境、灾害、气象信息共享的数据资源的基础主要有(ABC)。A.有利于信息共享的社会环境B.信息共享的软硬件环境和管理经验C.环境、灾害防方面的信息系统或数据库D.信息技术发达
132.我国政府生态管理存在着机构(ABD)等管理问题,需要尽快在“多元合作”的维度上展开行政体制变革,主动去适应多主体参与生态治理的新时代。(多选)A职能交叉B条块分割C权责清晰D权责不清
133.无机环境包括(ABC)。A大气圈B水圈C岩石圈D微生物P3
134.雾和霾均导致能见度恶化,其异同点主要在于(ABCD)等。(多选)A组分类型B水分含量C可见厚度D外观颜色
135.雾霾的危害有(ABCD)。(多选)73A对居民健康造成重大影响B影响交通安全C破坏电力系统D危害农业生产系统的机制化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包括(ABCD)等。(多选)A自然生态和谐发展规律B人类社会和谐生态发展规律C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规律D以上说法都正确
136.系统的基本特性包括(ABCD)。(多选)A多元性B整体性C统一性D相关性
X
13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A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发展B建设生态文明要抓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一核心C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D生态文明是人类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善和优化人与自然的关P8-12
138.现有基本公共服务的范围和标准的相关研究主要分为以下哪些项?(ABCD)A认为除了有形的公共产品之外的、
7
政府为民众提供的无形的消费服务就是公共服务B认为除了经济调控,市场监管和社会管理之外的工作就是公共服务C认为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是同义不同表达D认为政府所有的工作都是公共服务
139.新疆资源税改革的主要内容有(ABC)。(多选)A原油、天然气资源税以其销售额为计税依据,实行从价计征B 对稠油、高凝油和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实施减征资源税的政策C对开采稠油、高凝油、高含硫天然气和三次采油的纳税人暂按综合减征率的办法落实资源税减税政策D对有色金属从价计征
140.新可再生能源,包括(ABCD)。A小水电B太阳能C风能D海洋能P91
Y
141.杨启乐认为,我国政府的生态管理可划分为(BCD)三个时期。(多选)A无为而治B命令控制C经济刺激D劝说鼓励
142.要构筑低碳社会涉及到(ABCD)。(多选)A发展低碳交通B构建低碳政府C发展低碳社区D发展低碳校园要建立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ABCD)。(多选)A完备的环境管理和执法监督体系B全面高效的污染防治体系C健全的环境质量评价体系D完善的环境保护法规政策和科技标准体系
143.要树立宽广的世界眼光,统筹国内国际可持续发展的两个大局,坚持(ABC),自觉承担国际环境责任,以自身的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A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B 各自能力原则C公平原则D共同责任原则P22
144.要树立新的人口意识,共同为实现(ABC)创造良好的环境。A生育文明B家庭幸福C人与自然和谐相处D家庭文明
145.要运用现代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在更好地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深入认识和掌握污染和破坏生态坏境的根源和危害,主要措施有(ABCD)。(多选)A有计划地保护生态环境B预防生态环境质量的恶化C控制生态环境污染D促进人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146.一次气体污染物指直接由污染源排放的污染物,常见的有(ABC)。(多选)A、SO2B、COC、NOD、醛类
147.以下哪些属于生态系统的特性?(ABCD)A.整体性B.动态性C.自组织性D.多样性
148.以下属于按人类生产方式的变迁来划分的文明的是(ABD)。A游牧文明B生态文明C社会主义文明D工业文明149.以下属于生物有机体生存环境的是(ABCD)。(多选)A日光B水分C温度D大气
150.以下属于物种种群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有(ABCD)。(多选)A中性作用B竞争作用C抗生作用D捕食作用151.优化国土布局包括(ABCD)A编制发展规划B规划主体功能区C转变发展布局D合理开发海洋
152.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ABCD)。(多选)A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B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C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D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
153.优化国土空间格局的基本思路包括(ABCD)。A.集中发展,多极化协同集聚B.集约发展,高效利用国土空间C.因地制宜,不同区域采用不同的开发模式D.人口与GDP相匹配,产业集中和人口集中相同步
154.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内容包括(ABCD)。(多选)A陆海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与全球化有内在的联系。(BD)(多选)A环境污染B环境恶化C生态失衡D生态破坏
155.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中的完善约束机制,可以(ABCD)。A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B通过明晰产权,促进市场主体自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C完善信用体系,使诚实守信的市场主体节约交易成本D及时披露企业的资源耗费信息,加强社会监督P43-44
156.与生态补偿工作的执法者的行为和行政执法过程受法律约束,这样不仅有利于实现生态补偿的(AC),还有利于提高政府补偿的效率。(多选)A程序化B透明化C法制化D公开化
Z
157.在传统工业文明时代,科技指向(ABD)的资源范围。A稀缺B污染C清洁D不可持续P6
158.在传统空气环境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较弱,大气中的颗粒物主要来自自然环境,如(ABC)等。(多选)A地面扬土B海洋表面吹入大气液滴C突发性剧烈自然运动D机动车尾气P70
159.在淡化GDP指标的同时,中国经济增长亟须(ABCD)。(多选)A从过去的规模驱动转型升级为创新驱动B加大改革力度,释放改革红利C实现绿色增长D用创新驱动增长
160.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国力的强弱,经济发展后劲的大小,越来越取决于(BC)。(多选)A劳动者质量
8
的提高B劳动者素质的提高C人力资本的积累D自然资本的积累
161.在生产方式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AB)并重的产业结构。(多选)A资本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C人口密集型D技术密集型
162.在生态公正前提下的社会公正,就是(ABCD)。(多选)A财富不能为少数人积累和占有B不能光考虑经济利益的最大化C要考虑社会利益的最大化D保护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
163.在生态系统中,通过食物链,实现(ABCD)的转化和再生,形成生态系统的无限发展进化的过程。(多选)A生命元素B营养物质C环境资源D整个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64.在实践中,要求保护地球上的生命和自然界,保护地球上基本生态过程和生命维持系统,保护以下哪些选项的
的多样性?(ABD)(多选)A生物物种B生物遗传物质C生物资源
Z
165.造成大气中气溶胶颗粒浓度上升主要由于(ABC)。(多选)A污染排放B气象条件C下垫面属性改变D平流层属性改变
166.正确处理加快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要(ABCD)。A在加快发展中加强生态文明建设B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中加快发展C根据人类对自然界的逐步认识来调节我们制定的目标D通过适应性的变化和调整来达到最佳状态P9 167.正确固体废弃物的污染防治工作应该(ABCD)。(多选)A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境意识B制定城市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的整体规划C加强固体废弃物处置与利用技术的研究及引进D建立完整的废旧物资回收系统
168.政府对待生态管理领域的逻辑转变并非一蹴而就的,其中可大致细分为(A立法限制排污阶段B“三废”专项治理阶段C跨域跨界防治阶段D政府全面规制阶段)。(多选)
169.政府将规划相关信息(BD),并通过听证会、讨论会、问卷调查等形式让公民参与到整个建设项目的立项、环
境影响测评报告的制作过程中,达到充分行使环境监督的权力。(多选)A程序化B透明化C法制化D公开化
170.治理大气污染的对策中,构筑大气污染治理法律法规防线,需要(ABCD)。A认真贯彻实施《大气污染防治法》B 强化地方政府对主要大气污染物的减排责任C加大监控力度D加大违法行为处罚力度P58-59
17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国家(ABCD)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D社会建设P141
172.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ABCD)问题。A发展方式B经济结构C消费模式D以上都对
173.自然资源主要包括(ABCD)。A土地资源B水资源C矿产资源D生物资源P52
174.综合运用人口与经济社会发展政策、实现人口长期均衡发展是(AD)的根本途径。(多选)A统筹解决人口问题B统筹解决发展问题C促进经济发展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75.走好低碳发展之路,要注意(ABCD)。A转变发展理念和价值观B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转型C传统能源也要“绿化D从低碳经济到低碳社会P94
176.走向生态文明时代要学习领会科学发展观,要掌握其(ABCD)。A系统性B逻辑性C科学性D整体性P153 177.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内容之一,环保公共服务应具有(ABCD)的属性特征。A公平性B保障性C广覆盖D普惠性178.在(ABCD)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多选)A认识B政策C能力D体制
9
单选题
( )
1.(D)报告首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单选)D十七大
2.(A)并不仅仅是因为生态问题表现得并不凸显,还由于统治者们没有认识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的活动之间的关联性,
并且他们将大部分精力都用于维系统治权力的稳定上,已无暇他顾。(单选)A农业社会时期政府的无为而治
3.(A)不采用基因工程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农药、化肥、生长调节剂、饲料添加剂等物质,按照自然规律和生态
原理,以生态食品或自然食品成为国际目前最高的安全级食品。(单选)A有机食品
4.( )被明确写入“十二五”规划并独立成篇,表明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决心和信心。 (单选)A绿色发展
5.( B )曾经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它
是人和自然界之间、人和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是存在和本质、对象化和自我确证、自由和必然、个体和种
类之间的斗争的真正解决。” (单选B ) A毛泽东B马克思 C恩格斯 D列宁
6.( B )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
防。(单选B)A2000年B2002年C2004年D2008年
7.(C)的发展是当前循环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C低碳经济
8.( B )的工业革命,揭开了人类大规模开发利用化石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序幕B18世纪
9.( B )的核心是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B绿色发展
10.()负责把生态与环境保护、修复和改善的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落实与生态有关的各项优惠政策,充分利用税收、
信贷等杠杆调整企业行为。(单选)B财政部
11.(D)基于个人理性(利益)和集体理性(利益)之间的冲突提出了“集体行动的困境”这一开创性理论,他认
为除非一个集团中的人数很少,存在强制或者其他某些特殊手段促使个人按照他们的共同利益行动,理性的、自利的个人将不会采取行动以实现他们共同的或集团的利益。 (单选 ) D奥尔森
12.(D),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注重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
性,保证永续发展。(单选)D可持续发展
13.()就是用政府宏观调控这只"看得见的手"弥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缺陷。(单选)D补充机制
14.()可以通过影响大气污染的光化学反应来影响大气的污染程度。(单选)C日照强度
15.()利用细菌和真菌等微生物、蚯蚓等动物以及水生藻类、陆生植物,甚至酶及分泌物等的代谢活性降解、减轻
有机污染物的毒性,改变重金属的活性或在环境中结合态。(单选)A微生物修复
16.()年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
防。(单选)B2002
17.()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决定撤销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组建环境保护部,这标志
着我国政府为适应生态管理的新情况、新发展而进一步作出的自身组织架构调整,是实现由政府主导的生态管
理向多元参与的生态管理转变的重要举措。(单选)A十一届
18.()仍然是长期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性问题之一。D人口数量问题
19.(A),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
经济形态方面。(单选)A狭义的生态文明
20.(B),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
经济形态方面。(单选B)A狭义的生态文明B广义的生态文明C生态文明D以上都是
21.()是当前人类经济和社会发展一个重要趋势,它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深刻的。(单选)A全球化
22.()是对污染环境实施修复最为重要的技术之一,是正在发展中的技术,是生态修复的基础。(单选)A生物修复
23.()是行动,即按照自然规律,调整人类的行为。(单选)B顺应自然
24.()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单选)A公民环境权
25.()是环境保护领域的基本权利、环境诉讼的基础,是公民参与原则得以更好贯彻的前提条件。A公民环境权
26.()是就人与自然的关系而言的文明状态,着眼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侧重点在环境保护和经
10
济形态方面。A狭义的生态文明
27.()是通过影响逆温现象和雾的形成来影响雾霾的。B温差
28.()是一种动态平衡,表明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和维持平衡状态的能力。(单选)A生态平衡
29.()是一种以能源的清洁开发与高效利用为基础,以低能耗、低排放为基本经济特征,顺应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控
制温室气体排放要求的社会经济发展模式。A低碳经济
30.()是指充分利用光、温、水、土、气、热等环境要素,根据污染物的理性性质,通过机械分离、蒸发、点解、
磁化、冰冻、加热、凝固等物理和化学反应,使环境中污染物被清除或转化为无害物质。B物理与化学修复
31.()是指对违法犯罪的行为,要严格追究其法律责任。(单选)D违法必究
32.()是指列入国家废弃物名录或是根据国家规定危险废弃物鉴别标准和鉴别方法认定具有危害性的废弃物。D危险固体废弃物
33.()是指某个人消费某种公共品时,不能同时排除其他人也消费这种物品。D非排他性
34.()是指人口总量适度、人口素质全面提升、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合理及人口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协调平
衡发展,并且人口的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单选)C人口均衡发展
35.()是指人们在日常生活过程中为人们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单选D生活垃圾
36.()是指随大气扩散的污染物通过沉降或降水等途径进入水体,如放射性沉降物、酸雨等。C扩散污染源
37.()是指通过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防止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保护自然环境和地球生物,改善人类
社会环境的生存状态,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协调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以保证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的共同
发展。(单选)C绿色环境发展理念
38.()是指一切政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公民都必须遵照法律的规定办事。(单选)B有法必依
39.()是指在立法方面,社会的各个领域都能有良好的法律可以依据和遵守。A有法可依
40.()是中国特色城镇化不能缺失的灵魂。D民族文化
41.()是尊重自然、保护生态的强烈的精神信仰,是一种理性的、具有生态智慧的信念。A.生态精神
42.( )是世界上第一个为全面控制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以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经济和社会带来不利影
响的国际公约。B《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
42.()说:“实际则物质文明与心性文明相持,而后能进步。”A孙中山
43.T()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
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D十八大
44.()提出了“生态文明”的理念,标志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态文明法制建设正在积极地开展中。(单选)B十七大
45.()问题,“一头连着发展,一头连着民生”,不仅“惠民生、促发展”,而且“打基础、立长远”。 (单选 ) A人口
46.()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税条例(草案)》,开始征收资源税(单选)A1984年
47.()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
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单选)B再循环
48.()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单选)A减量化(reduce)
49.()在日本东京举行了有13个国家参加的“公害问题国际座谈会”,会后发表的《东京宣言》将公民环境权作为
一种基本人权,在法律体系中确定下来。(单选)A1970年P122
50.()指人类遵循人、自然、社会和谐发展的规律而取得的物质与精神成果的总和,是指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
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持续繁荣、全面发展为基本宗旨的文化形态。C生态文明
51.()指自然界本身的地球化学异常释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A自然污染源
52.(B),指个人或群体之间调整行为以适应他人或环境的过程。(单选B) B顺应自然
53.(B),指着眼于事物或系统的总体、全体,事物的诸属性、要素、方面、关系、运动之间具有不可分割的特性,
共同构成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单选)B整体性
54.()主管区域性(流域性)的资源,主要职责范围是针对某一地区的某一单项进行监管、开发和利用。(单选)C 资源管理部门
55.()主要由粗颗粒组成,粒径大,质量浓度高,数浓度低,受排放强度控制,对雾霾的贡献有限。(单选)A一次气
11
溶胶颗粒
56.()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
于“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单选)A生态补偿机制
57.()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
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A生态修复
58.()作为当代乃至我们长期追求的目标,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国家的普遍关注,成为时代潮流。A.生态文明
59.()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单选)B绿色食品
60.()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与环保意识、生态意识、生命意识等绿色理念相关的,以绿色行为为表象的,体现了
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共进共荣共发展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等文化现象的总和。(单选)A绿色文化
61.《2013-2017年中国生态修复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生态环境恶化表现为(D)等方面。
(单选)A植被破坏B水土流失C沙漠化D以上都是
62.1866年,(A)生物学家恩斯特·海克尔(ErnstHaeckel)提出“生态学”概念,将其界定为讨论有机体与外界环
境关系的学问。(单选)A德国B英国C美国D法国
63.20世纪80年代之后,西方国家遭遇经济萧条和能源危机,政府的生态管理也在不断转型以求协调发展、就业与
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的关系,因而政府的政策也逐渐向(D)倾斜。(单选)D全面规制
64.PM2.5是直径()的细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单选)D小于等于 2.5微米
A
1.按气体废弃物排放后的影响范围,分为微观、中型和宏观三个层次,(B)是指工业生产及汽车排放所引起的室外
周围空气的污染。B中型空气污染
B
2.不属于生物有机体的生存环境的是(D)。(单选)D植物
C
3.畜禽粪便经过沼气发酵,产生的沼气可向农户提供清洁的生活用能,用于照明、取暖、烧饭、储粮保鲜、孵鸡等
方面”属于(A)。A废弃物——能源或病虫害防治产业链
4.从(B)层面看,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B生产方式
5.从“真”的角度来看,就是从实际存在的真相出发,坚持物质第一性,以物质文明建设为基础,紧紧抓住经济建
设这个第一要务,加强经济管理,推进经济(A)发展,实现经济富强、发达的目标。(单选)A又好又快
D
7.党的()明确提出提高生态文明水平。(单选)D十七届五中全会
8.党的(B)提出,到2020年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之一,就是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
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
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单选)B十六届六中全会
9.党的(C)提出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C 十八大
10.低碳经济本质是(A)。(单选)A可持续发展经济B低能耗C低排放D低技术
11.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为目标。D温室气体排放
12.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D)A低碳产品B低碳技术C低碳能源D以上都对
13.低碳农业,就其本质来说,是一种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和()的农业,即所谓的三低一高农业。A高效益
14.对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资源的()利用和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必不可少的基础。(单选)D可持续
12
F
15.“法治”和“法制”不同,()是指一个国家的法及其法律制度,而( )则强调一个国家处于依法治理的状态。 (单
选 ) B法制;法治
15.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在哪个方面彻底转型?(B)能源结构和经济结构。B两者都是
16.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形象、价格及竞争力,实现了优质优价,体现(A)。
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P89
17.佛教认为,生命中的行是(A)A生物的行为B地、水、风、火C一种思维活动D生活的感觉
G
18.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人口和计划生育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实现了人口再生产类型由(A)向(A)
的历史性转变。(单选)A高出生、低死亡、高增长;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
19.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口特别是农村劳动力出现了以(A)为主导、以(A)型迁移为主要形式的规模空前的流动。A
市场;发展
20.根据我国的法律规定,公民环境权的实现主要依赖于国家环境(B)法治的保障。A立法B行政C司法D执法
21.公元1900年至今,大约属于西方的哪个文明时期?(D)(单选)A古代文明B中世纪文明C近代文明D当代文明
22.构建生态补偿机制时,注重支持西部地区特别是重要生态功能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发展替代产业和特色产业,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发展(B),发展生态环保型产业,积极构建与生态环境保护求相适应的生产力布局,推动区域间产业梯度转移和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单选)B循环经济23.构建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机制体制中,建立健全基层民主管理机制,要(D)。A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B大力推进
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C充分发挥计划生育协会等群众团体的生力军作用D以上都是
24.固体废弃物的(B)是指在管理和工艺上采取措施,从固体废弃物中回收物质和能量,加速物质和能量的循环。A
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P56
25.过度强调均衡发展,将(A)市场竞争力。 (单选 ) A削弱B增强C不改变D不确定
H
25.核裂变发电(B)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单选)A属于B不属于C不确定D以上都是
26.宏观调控应以(D)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促进产业结构优
化升级。(单选)A财税B金融C产业D以上都是
27.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D)在其体系之中。A民事法律规范B行政法律规范C刑事法律规范
D以上都是
28.环境侵权有间接性,而我国(A)规定,只有与诉讼有直接厉害关系的人才有资格提起诉讼。A《民事诉讼法》
29.环境权的具体主张是由(B)的一位医生在1960年首先提出来的。(单选)121A美国B德国C法国D英国
30.环境权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其核心是(C)。A知情权B选择权C生存权D参与权
31.灰霾的出现与相对湿度呈稳定(B)关系。A正相关线性B负相关线性C正相关曲线D负相关曲线P72
J
32.价值在(A)的等级中增加,而且是不断地出现在有顺序的价值序列中。这个系统是有价值的,能产生价值,人
类评价者也是其产物之一。”(单选)A自然演替B自然进化C社会演替D社会进化
33.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加快环境保护立法、执法、监督的动态机制体系建设,建
立和完善环保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把人与自然关系纳入制度化、(A)轨道。A法制化
34.建设的核心是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B)(单选)B生态文明
3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A)为目标。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36.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B)为基础。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37.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C)为准则。(单选)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
38.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要以(D)为动力。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环境承载力C遵循自然规律D绿色科技P34
13
39.建设生态文明,要以(B)为准则。(单选)A资源环境承载力B自然生态规律C可持续发展D以上都对
39.建设生态文明的核心是(A)。(单选)A人与自然和谐相处B发展C改变消费模式D经济增长P9
40.建设以下(B)文明“包含着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的精神追求”(单选)B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41.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D)。(单选)A实现美丽中国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五位一体”D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2.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B)。(单选)A实现美丽中国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五位一体”D实现社会
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43.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紧密结合中国国情,借鉴国际先进发展理念,着力解决中国经济发展与
资源环境矛盾,这对于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不断提高(A),实现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单选)A生态承载力B资源环境保障能力C环境容量限度D环境忍耐力
4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在我国的现实紧迫性有(D)。(单选)A我国人口多给资源环境带来重大压力B
我国资源相对不足、资源消耗高、资源利用效率低已严重制约经济社会的发展C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威胁着人的生存和发展D以上都是
45.健全的生态法律制度体系,既是(B)的标志,也是生态保护的屏障。(单选)B生态文明
46.健全破产制度,通过市场淘汰资源利用效率低下的企业,尽快改变过剩产能长期难以压缩的局面,促进高效企
业发展”属于(C)。(单选)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47.将(C)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成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
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A保护生态B治理环境C保护环境D节约资源
48.节能、省料、节水属于生态工业的(C)。(单选)A辩证观点B指标C目标D以上都是
49.近年来,人口问题开始出现新的转型,人民群众非常注重追求(D)。(单选)A生命质量B生育质量C生活质量D
以上都是
50.经国务院批准,自2010年6月1日起,资源税费改革率先在(B)启动,标志着我国资源税改革迈出了坚实的
一步。(单选)A黑龙江B新疆C北京D上海
51.就是生存的文明、健康状态,就是天地人之间构成客观的机制化内在自组织调节动态均衡系统,通过公正、公
平的参与博弈机制,实现优化发展,避免矛盾的对抗,从而实现协调可持续发展,达到发展过程与结果的统一。
(B)(单选)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52.“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C)是将不能回收利用资源化的固体废弃物,
通过物理、化学等手段进行处置,使之达到不损害人体健康、不污染周围的自然环境的目的。(单选)A减量化B资源化C无害化D增量化
53.“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的总原则。(A)是通过适宜的手段减少固体废弃物的数量
和容积。(单选)A减量化
K
54.科学的生态和谐社会发展机制系的构建涉及打造(A)GDP增长机制。(单选)A生态经济
55.科学发展观的(A),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有序运行,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各方面的协调和共同发展。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可持续发展P153
56.科学发展观的(C),就是要着眼于社会发展的全局,着眼于各个组成部分的有机联系,将不同领域的发展有机地
结合起来,从总体上规划和布局,形成社会整体性发展的格局。A协调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统筹兼顾57.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包括经济发展、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生态发展、人的全面发展等。
(单选)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发展D统筹兼顾
L
58.陆地上最大微生物资源库是(B)。(单选)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M
59.“美丽中国”首重(A)。从忽视生态到重视生态,从遭受自然报复到享受自然馈赠,实现自然资源的价值最大
14
化和可持续化。(单选)A自然美
60.马克思主义文明观提到,要实现“和解”的境界,这里所说的“和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指的()。(单选)A和
谐
N
61.农业现代化的道路与方向是(A)。(单选)A农业一体化B农业现代化C农业工业化D以上都是
62.农业一体化的中心是(A)。(单选)A市场B效益C两者都是D两者都不是
Q
63.气体废弃物的特征有( D)。 (单选 ) A来源广泛,成分复杂B空间层次性C造成多种典型污染D以上都是
R
64.人口的增长,会使城市的人口密度(B),生活污水、垃圾等造成的污染也更为严重。A减小B加大C不变D不能
确定
65.人口问题的本质是(A)问题。(单选)A发展B经济C文化D政治P25
66.人与自然共同生息,实现经济、社会、环境共赢,关键在于什么?(D)(单选)A社会的发展B环境的改变C人
的主动性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67.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B)、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的任务。(单选)B、保护水土资源
S
68.生产中,在合理使用投入品的前提下,注意利用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之间的生物系统中能量的转移,重视资源
的合理利用和保护,使之始终保持在良好的状态下,体现(C)。A优质性B高效性C持续性D先进性
69.生态补偿机制的理论中,《环境法》意义上的公平主要是(D)。(单选)D结果公平
70.生态产业的目标是(B)。(单选)B“自然—社会—经济”复杂巨系统的动态平衡
71.生态活动必须符合科学的生态观和生态规律,对生态资源的开发必须与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相平衡,追求
最好的(D)。(单选)A生态利润B生态利益C生态收益D生态效益
72.生态旅游业的根本性质是(A)。A.经济性B.以上都不对C.文化性D.生态性
73.生态旅游于()年首次提出。(单选)C1983
74.生态农业在国民经济结构中的基础地位主要体现在(C)。C两者都是
75.生态农业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B土地
76.生态文化价值取向具有推进绿色评价、唤起生态觉醒、伸张公平正义、调节行为等(D)功能。(单选)D定向
77.生态文明建设的前提和关键是()。(单选)A发展
78.生态文明建设规划所规定的环境质量以维持(A整体生态环境)平衡为原则。
79.生态文明社会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承载力,注重提高生态服务功能,在环境、资源承载力下统筹协调产
业结构布局和(D人口)结构区域分布。
80.生态文明是关于世界样态和过程的生态学描述”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单选)A世界演
化图景的视角
81.生态文明是物质、精神、政治、生态的融合文明”,是从下面那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D)(单选)A
世界演化图景的视角B文化形态的视角C价值论视角D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
82.生态文明是自然、人、社会价值的生态定位和选择”是从下面哪个视角在对生态文明进行界定?(B)A、世界
演化图景的视角B、价值论视角C、社会文明的研究视角D、文化形态的视角
83.生态文明提倡适度消费,追求基本生活需要的满足,崇尚精神和文化的享受”属于下面哪个层面?(B)A.物质
层面B.生活方式层面 C.生产方式层面 D.以上都不是
84.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 D.生产方式层面
85.生态文明制度建设面临着哪些矛盾?(D)(单选)A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紧迫性与观念滞后的矛盾B人们追求幸
福生活的期待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滞后的矛盾C现有发展格局与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矛盾D以上都是
15
86.生态系统保持(A),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单选)A动态平
衡状态B静态平衡状态C失衡状态D波动状态
87.生态系统的(A)是指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内部各种因素及生态系统之间相互联系,具有功能和结
构的依赖性。(单选)A整体性B多样性C动态性D复杂性P3
88.生态系统具有(A),在成分互动之前和之外没有任何系统原理,有的只是系统形成的自然条件,其中某些互动现
象体现为相互关系,于是成了组织力量。(单选)A开放性B多样性C自组织性D复杂性P4
89.生态系统具有(C),生态开放原则最终开启了把物体孤立在自足中、并把环境和异己者排斥在自己原则之外的封
闭观念。(单选)A整体性B多样性C开放性D复杂性P4
90.生态系统中,没有单个独立存在物,每一个生物都与其他生物、与环境的其他因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共生、
合作中存在,形成活的(C生命共同体)。
91.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D.植物修复
92.生物量占全球植物的90%以上的是(B)。(单选)A草地B森林C海洋D沙漠
93.水体废弃物按(A)分为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单选)A污染成因
94。市场竞争并不必然导向(),而是促使市场主体去破坏性地开采资源,即通过对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去降低生产成本。 (单选 ) A资源节约
T
94.太阳能、风能发电成本为火力发电的(A),如无强制性规定,根本无法进入市场。A3~10倍
95.碳水化合物属于(C)。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
96.通过畜禽粪便的有机肥生产,将猪粪等养殖废弃物加工成有机肥和沼液,可向农田、果园、茶园等地种植作物
提供清洁高效的有机肥料”属于(B)。(单选)B养殖——废弃物——种植产业链
97.通过健全相关制度,创造资源节约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环境,引导建立资源节约的(D),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根本
途径和有效方式。(单选)A生产模式B消费模式C社会运行模式D以上都是
98.通过认识和实践,形成(C)和生态相结合的生态化理论。A伦理学B自然哲学C经济学D社会学
99.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更多运用经济杠杆进行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的(B)。(单选)A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补偿
制度B市场体系C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D环境治理体系
100.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归属清晰、权责明确、监管有效的(A)。(单选)A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
101.推进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建立以空间治理和空间结构优化为主要内容,全国统一、相互衔接、分级管理的(C)。
(单选)C空间规划体系
102.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途径包括(D)。A制定生态文明发展的总体规划B加快相关法律法规建设C转变政府职能D以上都是
W
103.完善商品和生产要素的公平交易机制,引导资源在部门间和地区间合理流动;发挥市场价格信号的作用,引导企业根据市场变化调整生产”属于(B).(单选)B完善协调机制
104.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使水平能见度大于等于()km、小于(c)km的天气现象定义为轻雾,记为“=”。(单选)C1;10
105.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并改善生态环境,我国政府提出了(D)全国森林覆盖率从目前的20%增加到23%。(单选)A2017年B2020年C2030年D2020年
106.我国(B)出台的《环境影响评价法》和2008年出台的《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也都着眼于环境污染的溯源式预防。(单选)A2000年B2002年C2004年D2008年P136
107.我国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居世界(D),二氧化碳年排放量居世界()。(单选)D第一;第二
108.我国于(A)年施行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A2015
109.我国在法律上承认了环境公益诉讼的可诉性,但是在我国目前的诉讼环节上,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重重(D)。
(单选)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
110.我国在经济开发中可能存在的错误倾向是(D)。A部分沿海地区围垦大量滩涂B工业化、城镇化占用大量农田C
16
部分城市建设过于追求奢华D以上都是
111.我国资源税的征税范围包括原油、天然气、煤炭、黑色金属矿原矿、有色金属矿原矿、其他非金属矿原矿和盐等7个税目大类,均(A)计征。A按量规定定额税负B采用累进税率C采用不变税率D从价定率P43
112.污染直接受害者大多数是普通民众,高昂的诉讼费用、律师费、鉴定费用使他们难以支付,地方保护使得诉讼难上加难。这体现生态环境法律诉讼困难中的(B)。A难以举证B难以起诉C难以鉴定评估D以上都是P137 113.雾和霾的区别在于霾发生时相对湿度(A),而雾发生时相对湿度(A)。(单选)A不大;接近饱和
X
114.系统的(C)动态均衡发展规律是宇宙发展演化的根本规律。A规范化B开放化C机制化D辩证化
115.系统机制的健康是(D)基础。(单选)A生态文化B生态文明C生态精神D生态和谐
116.下列能源中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的是(A天然气)。
117.循环经济得到培育发展,实现资源在生产链条中多次、反复、循环利用,形成(A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循环流动。
118.循环经济的(A)原则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的生产目标和消费。(单选)A减量化(reduce)119.循环经济的(D)原则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单选)A减量化(reduce)B再循环(recycle)C再使用(reuse)D以上都是
120.循环经济的基本特征是在资源开采环节()。(单选)A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
121.循环经济的特征是(D)。A.以上都是B.物质闭路循环C.能量梯次使用D以上都不是
122.循环经济的原则是(D)。(单选)A资源使用的减量化B再利用C资源化再循环D以上都是
123.循环经济观不仅要求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B)。(单选)B生态承载能力
124.循环经济是一致建立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单选)A资源回收和循环再利用
Y
125.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A)上,实行双资源优化组合,充分利用人力资源,节约利用物质资源,形成在科技进步基础上的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并重的产业结构。A生产方式
126.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B)上倡导适度消费,建设节约型社会。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127.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人口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在(C)上,兼顾公平和效率的统一,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A生产方式B消费方式C分配方式D以上都是P28
128.要求产品在完成使用功能后能重新变成可以利用的资源,同时也要求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边角料、中间物料和其他一些物料也能返回到生产过程中或另外加以利用”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中的(C)。(单选)A减量化(reduce)原则B再使用(reuse)原则C再循环(recycle)原则D以上都不是P97
129.要求用尽可能少的原料和能源来完成既定生产目标和消费”属于循环经济活动的行为准则中的(A)原则A减量化原则B再使用原则C再循环原则D以上都不是
130.一般认为,(A)是指这样一种产品,即每个人对它的消费都不会导致别人对该产品消费的减少。A公共产品B 私人产品C消费产品D投资产品P127
131.一般无机盐属于(A)。A无机无毒物B无机有毒物C有机无毒物D有机有毒物P60P60
132.以财税、金融和产业政策等经济手段为主,遵循市场经济运行规律,促进资源向高效企业集中,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属于(D)。(单选)A完善动力机制B完善协调机制C完善约束机制D完善补充机制
133.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完整内涵和精神实质具有两层含义:一是在经济社会领域里,处理人与人的社会关系是(C);二是在生态自然领域里,处理人与自然的生态关系是(C)。A以人为本;以人为本B以生态为本;以生态为本C以人为本;以生态为本D以生态为本;以人为本P9
134.以下哪项不属于生态环境问题的特性?() D.人文性
135.以下属于生态旅游规划内容的是(D)。(单选)A环境教育B科学普及C精神文明建设D以上都是
136.影响大气能见度,造成灰霾天气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大气中的(C)。(单选)A灰尘B废气C气溶胶粒子D污染物
17
137.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A)要树立大国土理念,坚持陆海统筹发展,充分发挥海洋国土作为经济空间、战略通道、资源基地、环境本底和国防屏障的重要作用。(单选)A陆海层面B区域层面C城乡层面D产业层面138.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B)要树立均衡发展理念,坚持国土开发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匹配,坚持以重点开发促进面上保护,加快构建多中心网络型国土开发格局。(单选)B区域层面
139.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C)优化发展和重点培育城市群,增强城镇吸纳人口能力;带动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就业保障、环境保护一体化建设,实现以城带乡、城乡共荣。(单选)C城乡层面
140.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在(D)要立产业协调发展理念,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D产业层面
141.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A)。技术创新对于资源高效利用起决定性作用,应加大对企业技术创新的鼓励、支持力度,推动创新型企业发展,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单选)A完善动力机制142.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资源低效利用的生产方式,要完善(C)健全相关法律,明确规定资源节约的总体要求和具体内容,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约束机制
Z
143.在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环境问题使民众的不满情绪日益高涨,政府在回应民众诉求和应对生态危机的双重压力倒逼之下,(A)。(单选)A由“无为而治”走向“全面规制”
144.在把太阳能转变为生物能的绿色植物中,(C)是种类最多、适应性最强、覆盖面最大、周转速度最快的可更新资源。(单选)A花B草C森林D海洋
145.在把握社会治理模式历史转型趋势的基础上,通过建构(D)等等正式与非正式相结合的制度,打造一种“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单选)A法律制度B道德制度C绩效评估制度D以上都对
146.在城镇,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提高统筹层次,构建以(B)为基础、(B)为依托、(B)为补充的养老服务体系。B居家养老;社区服务;机构照料
147.在控制放养密度前提下,利用开放式种植空间,散养一些对作物无危害甚至有正面作用的畜禽或水产动物,有条件地构筑“稻鸭共育”、“稻蟹共生”、放山鸡等种养兼容型产业链”属于(D)。D生态兼容型种植——养殖产业链
148.在人口、资源、环境三者的互动关系中,(A)居首。A人口B资源C环境D不确定P26
149.在我国,属于二次能源的有(D)。(单选)A海洋能B小水电C地热能D氢能
150.早在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A)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A胡锦涛
151.政府对生态环境所采取的管理方式,在工业社会中期是(B)。(单选)B全面规制
152.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教中都有很多生态伦理思想,主要包括(C天人合一)的生存主张、“和谐共生”的价值追求、“知天畏命”的道德态度、“仁爱万物”的道德情怀、“爱有差等”的道德原则、“与天地参”
的道德理想。
153.主体功能区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现(B人口与经济)合理分布的有效途径。
154.主要针对区域性生态保护和环境污染防治领域,是一项具有经济激励作用、与“污染者付费”原则并存、基于
“受益者付费和破坏者付费”原则的环境经济政策。(A)A生态补偿机制
155.主要指致力于那些在自然突变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受到破坏的自然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工作,恢复生态系统原本的面貌,比如森林砍伐要再种植,退耕还林,让动物回到原来的生活环境中。(单选)(A)A生态修复
156.资源和环境是经济社会(B)发展的物质基础和保障,经济的发展离不开资源和环境的支撑。B.可持续
157.资源环境问题,究其本质是(D)问题。A发展方式B经济结构C消费模式D以上都对
158.资源税属于(A)。(单选)A地方税B中央税C中央与地方分享税D不确定
159.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括(D)。(单选)D以上都是
160.作为社会正义、秩序维护的最后一道屏障,理应介入环境保护这一重要的社会问题。(B)(单选)B刑法
161.作为一种安全食品的标准,具有统一的绿色食品名称及商标标志,并逐渐与国际接轨。(B)B绿色食品
162政府生态管理中,(A)是可交易的排放许可证与环境伦理的两难。 (单选 ) A市场主导下的困境
18
判断题
1. “美丽中国”及其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战略布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的重要内容。 (判断 )
正确
2. “美丽中国”首度进入“十三五”规划,反映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内在要求,也是经
济发展方式转变成败的体现和试金石。 (判断 )正确
3. “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的自然观。这个“天”,正是指自然界和自然界的客观规律。 (判断 ) 正确
4. 《环境保护法》更多倾向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问题,对于环境污染防治规定较少。错误
5. 1984到1986年主要采取累进税率,以销售收入为税基,以销售利润率为累进依据,后改为从量定额方法征收。
正确
6. 1986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采取“个别征收、级差调节”的原则。 (判断 )错误
7. 2008年,全世界对清洁能源投资高达1550亿美元,首次超过对煤炭和石油等传统能源1110亿美元的投资。 (判断 )正确
8. 20世纪50年代,震惊世界的“伦敦烟雾事件”让“雾都”之名举世皆知。 (判断 )正确
9.20世纪5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都开始研究新能源,在风电、太阳能光伏与光热、生物质能发电、潮汐利用等方
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条件。(判断 ) √
10.PM2.5 通常含有重金属等有害物质,由于它颗粒比较细小,可以直接吸入到肺泡中,所以对人的危害非常的直
接。√
A
1. 奥尔森提出了有选择性的激励机制(selective incentives)这一动力机制,要求对组织内的每一位成员区别
对待,“赏罚分明”,具体包括正面激励和反面惩罚,其中,激励又包括了经济激励和社会激励。 (判断 )正确2。奥尔森从“理性经济人”的角度出发,认为集团中理性的个人总会权衡自己做出行动时所付出的成本和获取的
收益,但是由于“搭便车”的现象,少数人总要支付高昂的成本去提供公共物品,但是却会无条件地被集团内部的
其他成员享用,因此,当一个行动者发觉自己的付出总会被集团中? (判断 )正确
B
2. 把环境财政作为公共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大财政转移支付中生态补偿的力度。√
3. 保护生态环境不必依靠制度。×
4. 保障老百姓吃上安全放心的食品,是保护广大人民群众最根本利益的基本要求,也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
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集中体现,是农业发展的关键所在。 (判断 )正确
5. 必须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加快建设
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推进美丽中国建设,为全球生态安
全作出新贡献。 (判断 ) 正确
6. 必须在继续挖掘人口数量红利的同时,进一步增加教育投入,培养适应产业结构变化的劳动力队伍,不断提升
劳动者的综合素质。(判断)√
7. 不正确的价值观和消费观,使浪费之风横行,这也直接导致了资源的枯竭,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 (判断 )√C
8. 出生人口性别比长时间超出正常范围,势必对今后人口的性别结构和婚姻、家庭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进而影
响到社会的稳定。√
9. 传统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
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10. 传统旅游业是文化性的经济事业,生态旅游业在传统旅游业的基础上强调了生态性,是兼有经济性、文化性和
生态性的事业。 (判断 )√
19
11. 从范围来看,生态旅游业是整个旅游行业的一个分支,它除了具有旅游业的依赖性、敏感性、带动性和涉外性
等一般特点外,显著特点有综合性、动态性和可持续性。 (判断 ) 正确
12. 从公平观的角度来看,建立生态补偿机制是在生态保护者和生态受益者之间寻求一种结果的平衡。 (判断) √
13. 从市场容量规模看,我国人口总量大,人均收入仍处于较快增长阶段,内需潜力巨大,这必将成为较长时期拉
动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强大动力。 (判断)正确
14. 从水体来看,地下水硬度增高,水位下降已成为大城市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判断 )正确
15. 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依赖资源的高投入来实现经济的高速增长,使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被破坏
的局面越来越严峻。(判断 )正确
16.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建设生态文明的终极价值追求。 (判断 ) √
17. 促进我国人口均衡良性发展,要保持适度的高生育水平,促进我国人口总量的适度调控和均衡发展,逐步使我
国人口数量规模与改善人口结构、优化人口分布的要求相适应,与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 (判断 ) 错误
D
18. 大量固体废弃物不仅占用大量农田且破坏当地的生态系统。(判断) √
19. 当生态系统内部要素出现变化,如由于某个物种的数量急剧减少,可能使生态系统的内部稳定或平衡状态被打
破。√
20. 党的十七大在十六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从增强发展协调性、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加快发展社会
事业、建设生态文明等5个方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并对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
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等作出了重大部署。×
21. 低碳经济本质上就是可持续发展经济。 (判断 ) 正确
22. 低碳经济涉及的行业和领域十分广泛,主要包括低碳产品、低碳技术、低碳能源的开发利用。 (判断 ) 正确
23. 低碳经济已成为由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过渡的主要特征,成为未来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的主流模
式。 (判断 )√
24. 对大部分陆地来说,水分(降雨量)是生态系统划分为森林、草原或荒漠等类型的主导因子或限制因子。 (√)
25.对生态资源的无偿使用与“搭便车”行为经济制约不足,刺激了恶意的“掠夺性”生态资源利用。 (判断 )√F
26. 发展生产给包括人类在内的整个生态系统所带来的影响,不能超过某一个限度。(判断)√
27. 发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是我国一项开创性事业,要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推进。 (判断 )√
28. 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途径,从资源流动的组织层面来看,主要是从企业小循环、区域中循环和社会大循环三个
层面来展开;从资源利用的技术层面来看,主要是从资源的高效利用、循环利用和废弃物的无害化处理三条技
术路径去实现。(判断)√
29. 法国美学家席勒说:“美是形式,我们可以观照它,同时美也是生命,因为我们可以感知它。总之,美既是我
们的状态,也是我们的作为。” (判断 ) 错误
30 法律的更新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新的社会关系的出现已经大大超出了旧的法律调整范围。 (判断 ) 正确
31 法治,是通过调节各种社会关系而调节利益冲突,解决矛盾,实现最终和谐的重要手段。√
32 法治是依良法而治,在制度实践上,它表现为法治观念、法治载体、法治运作三方面的良性互动。正确
33 非政府组织通过与政府平等对话,与其他强势资本对话,使公民各项基本权利包括公民环境权这种特殊的权利
得到重视与维护。(判断)√
G
34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资或合资项目的引进,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很大影响。其中的许多项目,虽然带来了
短期利益,但是带来的严重污染,也是需要长期治理的。 (判断 ) 正确
35 各种可再生资源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特别显著。(判断)√
36 根据是否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经济学上将物品划分为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 (判断 ) √
37 工业废弃物堆积量大、成分复杂,性质也是多样的,而且许多都含有有毒成分,对环境污染很大,甚至对人的
20
身体健康产生危害。(判断)√
38 工业废水是水体最重要的污染源。它具有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性大,不易净化、难处理等特点。 (判断 )
正确
39 工业固体废弃物主要是来自工业部门生产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判断 )√
40 公民环境权的存在,要求人们必须对环境资源的价值进行多元考虑,合理分配不同利益团体对环境资源的价值
需求。在行政规划中要确立以预防为主、持续发展的观念,促成政府与公民间的平等交流,构建现代公共治理
服务理念。 (判断 ) √
41 固体废弃物的管理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按其来源不同,主要分为工业废物、矿业废物、农业废物、城
市垃圾、放射性废物和传染性的废物等几大类。×
42 固体废弃物的管理主要是指控制其污染和实行资源化。 (判断 )对
43 固体废弃物是环境的污染源,除了直接污染外,还经常以水、大气和土壤为媒介污染环境。 (判断 ) 正确
44 贯彻落实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必须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
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
济基础相协调。√
45 国土资源信息系统是促进国土资源高效管理、科学决策、依法行政和政务公开的唯一手段。×
45.公众参与是指社会公众对某一事物的共同维护和处理,环保公众参与特指社会公众对环境保护的认知、维护和
参与程度。 (判断 ) 正确
H
46 和谐社会是没有矛盾的社会。 (判断 )错误
47 环保产业是一个跨产业、跨领域、跨地域,与其他经济部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新兴产业。√
48 环保公共服务的普惠性,是指环保公共服务供给的基本目的在于为公民提供健康安全的基本生存环境,保障公
民的基本生存环境条件。 (判断 ) √
49 环境产品提供是政府的职责,基本的环境质量是一种公共产品,是政府必须确保的公共服务。√
50 环境法是一个综合性、边缘性的法律部门,民事法律规范、行政法律规范、刑事法律规范不在其体系之中。错误
51 环境法应当是我国公民环境权实现的基本法。(判断)√
52 环境权应该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是现代法治国家公民的人权。(判断)√
53 环境影响评价存在监管不利的问题,对已经运行的项目没有跟踪监管,最终造成环境破坏的时候,只是罚款了
事,单纯的罚款不具备震慑作用,只有法律在项目全过程逐一约束,才是防患于未然的关键。(判断) √
54 环境友好型社会是指在生产、流通、消费等领域,通过采取法律、经济和行政等综合性措施,提高资源利用
效率,以最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收益,保障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社会。√
55黄爱宝教授将政府生态管理的研究聚焦到“政府行政模式”的具体问题上,赋予了政府环境和生态职能以更明晰的内容,在服务型政府的理论框架下提出“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是在于首先要建设好资源
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政府”,而这种政府即“干预型”而非“引导型? (判断 )错误
J
55 既要适度调控人口增长,又要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统筹处理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关系。√
56 加强流动人口的服务管理,建立流动人口优质服务体制机制,使流动人口享有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形成流动
人口计划生育服务管理“一盘棋”格局。(判断)√
57 价值虽然是由个体生命体现的,但又超越了个体生命,它出现于一种内在性和独立性的相互作用之中。√
58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 (判断 ) √
59 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既要见物也要见人”。√
60 坚持政府引导,明确企业主体责任,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加强环境信息公开和舆论监督,动员全社会参与环境
保护。探索以市场化手段推进环境保护。 (判断 )正确
21
正在阅读:
继续教育考试最全题库《美丽中国与生态文明建设》(整理版)03-20
蒙氏教具介绍 - 图文11-02
人体三大供能系统10-14
试述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和对策05-12
办公室文秘岗位职责02-25
量子力学讲义I.波函数与Schrodinger方程09-08
基于过程视角的高中数学教学设计研究01-03
2018届高三第四次月考数学(理)试题07-10
供应室岗位职责03-18
《企业战略管理》试题及答案12-07
- 教学能力大赛决赛获奖-教学实施报告-(完整图文版)
- 互联网+数据中心行业分析报告
- 2017上海杨浦区高三一模数学试题及答案
- 招商部差旅接待管理制度(4-25)
- 学生游玩安全注意事项
- 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文档模板供参考)
- 叉车门架有限元分析及系统设计
- 2014帮助残疾人志愿者服务情况记录
- 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
- 中国食物成分表2020年最新权威完整改进版
- 推动国土资源领域生态文明建设
- 给水管道冲洗和消毒记录
- 计算机软件专业自我评价
- 高中数学必修1-5知识点归纳
- 2018-2022年中国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产业深度分析及发展前景研究报告发展趋势(目录)
- 生产车间巡查制度
- 2018版中国光热发电行业深度研究报告目录
- (通用)2019年中考数学总复习 第一章 第四节 数的开方与二次根式课件
- 2017_2018学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4课说数课件粤教版
- 上市新药Lumateperone(卢美哌隆)合成检索总结报告
- 文明建设
- 继续教育
- 题库
- 中国
- 最全
- 生态
- 整理
- 美丽
- 考试
- 2019年上海市初二期末压轴题图文解析
- 人教版-数学-七年级上册-备课资源 1.5 有理数的乘方(1)
- 《蜀道难》情景默写及答案
- 福建金森林业招股书(申报稿)
- 初级商务英语阅读在线测试试题2017
- 2018年华北电力大学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同等学力加试)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平凡的世界》读书笔记4篇
-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几点思考
- 2021中考数学专题复习:二次函数综合专项训练题1(培优 附答案详解)
- 2018年浙江工商大学土地与房地产管理之《土地利用规划学》复试仿真模拟三套题
- 山东省平邑县高中数学第二章统计2.3变量间的相关关系2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A版必修3
-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单元复习第七单元认识时间人教新课标
- 学生宿舍楼:房屋建筑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 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第三章《一元一次方程》单元同步检测试题
- 【英语】漳州3月适应性训练答案
- 电厂锅炉检修试题库及答案讲解.docx
- HS-SSMS-2J-009-F弘森应急救援预案
- 广东省广州市南沙区八年级英语上学期期末测试试题 人教新目标版
- 丰田模式的14项原则.(DOC)
- 选修3-1 第六章 专题突破 静电场中的图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