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 高中地理 专题2 地球的伙伴——月球

更新时间:2024-07-04 13: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二 地球的伙伴——月球

一、月球

(一)月球的概况

1、体积小、质量小、引力小。

体积是地球的1/49,质量是地球的1/81,引力是地球的1/6。引力小,无大气和液态水,只有两极有固态水。月球表面上大气压力较小。由于月球表面上没有大气,所以气温日较差大,太阳光笔直照射,无法传播声音,易受陨石撞击而留下环形山。

2、月球地貌

环形山密布是月球表面最明显的特征。最大的环形山是贝利环形山。

(二)月球的运动特征

月球在自转的同时,还不停地绕地球公,公转的周期为27.32日,称为恒星月。 恒星日指月球在上连续两次通过某一恒星所需要的时间,是月球绕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以恒星为参照点,月球中心由西向东连续两次通过某恒星与地心连线的时间,叫做恒星月。)

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约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这即为月球公转的周期。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和方向是一致的,均为自西向东。所以地球上的人永远只能看到相同的半个月球。

二、月相

【内容要点】 识记

◆主要月相的名称及对应的农历日期 ◆大潮和小潮出现的农历日期 理解

◆月球表面环境的特征

◆朝向地球的月面始终不变的原因

◆新月、上弦月、满月、下弦月依次出现的规律

◆日食与月食发生时,日、地、月三者之间的相对位置 ◆大潮、小潮出现时对应的月相

简单应用

◆对某一次日食或月食现象进行解释与分析 综合应用

◆用月相变化原理解析日常生活中观察到的自然现象,以及文学艺术作品中对月相的描述

◆阐明潮汐对水资源、海岸地貌、生态、航运、养殖、发电、旅游等的影响

(一)月相变化的原因

1、月相

月球圆缺变化的各种形状,即为月相。 2、月相成因

月球是一个不发光,也不透明的球体。在同一时间里,太阳只能照亮月球表面的一半,向着太阳的半球是亮的,背着太阳的半球是暗的。

月球绕地球公转,地球绕太阳公转。在月球绕地球公转一周的过程中,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的相对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导致月球朝向地球并被照亮的部分的形状也随之变化。 这种变化视日、地、月三者的相对位置而定。它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①太阳照射月球的方向;②地球上观测月球的方向。

(二)月相变化的规律

1、月相变化规律

(1)当月球转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背着阳光,我们看不到它,这是新月,俗称朔。新月发生在农历初一。

(2)月球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照到阳光,且被照的部分越来越多。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能看到半边月亮,这是上弦月,它发生在农历初七、八。

(3)当月球转到太阳相对的另一边,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且成一条直线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全部被太阳照亮,我们能看到整个月半球,这叫满月,俗称望。满月发生在农历十五、十六。

(4)月球继续转动,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当太阳、月球、地球三者又成直角时,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又能被太阳照到一半,我们就又能看到半边月亮, 这叫下弦月。它发生在农历二十二、三。

(5)下弦月以后,月球朝向地球的一面照到阳光的部分越来越少,最后一点都照不到,回到新月。月相就这样周而复始地变化着。

名称 出现时间(农历) 夜晚的形状 不可见 半圆,西半部天空,月面朝西 日地月三者的位置关系 潮汐 新月(朔) 初一。不可见 上弦月 满月 下弦月 初七、初八。上半夜 三者在同一直线,月球居中。 大潮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东。 小潮 十五、十六。通宵可见 一轮明月,东升西落 二十二、二十三、下半夜 三者在同一直线,地球居中。 大潮 半圆,东半部天空,月面朝东 三者呈直角,月球在太阳以西 小潮

月相及其变化

农历上半月傍晚所见的月亮 农历下半月黎明所见的月亮

口诀:上上西西、下下东东

上上西西:上弦月在上半夜(黄昏至午夜)可见,出现在西方天空,西半个月球发亮; 下下东东:下弦月在下半夜至次日白天可见,出现在东方天空,东半个月球发亮。

2、朔望月

月相由缺到圆,再由圆到缺,这样循环一个周期,叫做一个朔望月,平均时间为29.53日。

(三)对月相的利用

1、利用月相变化的周期计时

阴历或农历月,即以月相变化为基础,朔望两弦四相,每相大约相隔7日,星期由此演变而来。

2、利用月相可辩别方向

根据月相的空间位置可以判断方向:上弦月出现在上半月的上半夜,出现在西边的天空,且月亮的西侧半边明亮。下弦月出现在下半月的下半夜,出现在东边的天空,且月亮的东侧半边月亮。

三、日食和月食

(一)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太阳、地球和月球三者之间的位置变化。 (1)日食的形成原理

A、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时,太阳到地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月球遮挡住,从而产生日食现象。

B、日食的种类

当月球挡住全部的太阳光时,就发生日全食;当月球挡住部分太阳光时,就发生日偏食;当月球挡住太阳光的中间部分而四周还露出一圈日光时,就发生日环食。 (2)月食的形成原理

A、当太阳、地球、月球三者恰好或几乎在同一条直线上,地球在太阳和月球之间时,

太阳到月球的光线便会部分或完全地被地球掩盖,产生月食。

B、月食的种类

月食可分为月偏食、月全食及半影月食三种。当月球只有部分进入地球的本影时,就会出现月偏食;而当整个月球进入地球的本影之內时,就会出现月全食。 2、日食和月食的差异

(1)原理不同。日食是太阳光被遮住而看不到形成的;月食是月球在地球的影子中,没有光照射而看不到形成的。

(2)日、地、月的位置不同。日食时,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月食时,地球在太阳和月食之间。

(3)发生的时间不同。日食发生在农历初一;月食发生在农历十五、六。

(4) 开始的部位不同。日食总是从太阳西部边缘开始,到东部边缘结束;月食总是从东部边缘开始,到西部边缘结束。

(5) 持续时间的长短不同。日食持续时间短,一般只有几分钟;月食持续的时间较长,有时可长达一个多小时。

每次日食必然发生在新月,每次月食必然发生在满月。

日食和月食不是每月都发生,因为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轨道并不在一个平面上。

四、月球与潮汐

(一)潮汐现象

海水的周期性涨落现象称为潮汐。白天出现的海水升降称为潮,晚上的海水升降称为汐。

(二)潮汐产生的原因

潮汐是地球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潮汐的大小决定于引潮力。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的引潮力造成的。 但是太阳的引潮力能增强或减弱月球的引潮力。

(三)潮汐规律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的海水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发生2次涨潮和2次落潮。

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25分。

在朔月或望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海面涨落的潮差最大, 称为大潮。

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月地连线和日地连线相垂直,太阳的引潮力消弱月球的引潮力,海面漲落的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大潮:初一(朔)、十五(望)

小潮:初七、初八(上弦月)、廿二、廿三(下弦月) (四)潮汐的影响

1、有利:提供动力资源,利用潮汐发电;方便农业生产(捕鱼晒盐;滩涂水产养殖等);航船涨潮进港,发展港口。

2、不利:加剧海岸侵蚀;顶托河水入海;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潮汐是地球海水在月球和太阳的引力作用下产生的。潮汐的大小决定于引潮力。地球上的潮汐现象主要是由月球的引潮力造成的。 但是太阳的引潮力能增强或减弱月球的引潮力。

(三)潮汐规律

地球自转一周,地球表面同一地点的海水在月球引潮力的作用下发生2次涨潮和2次落潮。

连续两次涨潮(或两次落潮)的时间间隔约为12小时25分。

在朔月或望月时,太阳、地球、月球三者在同一条直线上,太阳和月球的引潮力叠加在一起,海面涨落的潮差最大, 称为大潮。

在上弦月或下弦月时,月地连线和日地连线相垂直,太阳的引潮力消弱月球的引潮力,海面漲落的潮差最小,称为小潮。

大潮:初一(朔)、十五(望)

小潮:初七、初八(上弦月)、廿二、廿三(下弦月) (四)潮汐的影响

1、有利:提供动力资源,利用潮汐发电;方便农业生产(捕鱼晒盐;滩涂水产养殖等);航船涨潮进港,发展港口。

2、不利:加剧海岸侵蚀;顶托河水入海;影响海岸生物的分布。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ql.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