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上善人咏

更新时间:2024-03-16 17: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诸上善人咏

诸上善人咏目次文殊师利菩萨(一)普贤菩萨(二)普慧菩萨(三)天亲菩萨(四)马鸣菩萨(五)龙树菩萨(六)五通菩萨(七)庐山慧远法师(八)慧持法师(九)道珍法师(十)昙鸾法师(十一)南岳思大禅师(十二)慧命禅师(十三)静霭禅师(十四)僧崖禅师(十五)天台智者大师(十六)道喻禅师(十七)洪法师(十八)登法师(十九)道绰禅师(二十)善导和尚(二十一)法照禅师(二十二)少康法师(二十三)慈恩窥基法师(二十四)怀玉禅师(二十五)英法师(二十六)衍法师(二十七)僧惟岸(二十八)僧惟恭(二十九)怀感法师(三十)智廉上人(三十一)藏禅师(三十二)僧昙鉴(三十三)大行禅师(三十四)道昂法师(三十五)集维那(三十六)宪章法师(三十七)僧志通(三十八)僧法智(三十九)僧雄俊(四十)僧自觉(四十一)永明智觉禅师(四十二)四明法智法师(四十三)慈云遵式法师(四十四)昭庆省常法师(四十五)灵芝元照律师(四十六)龙井元净法师(四十七)孤山智圆法师(四十八)天衣义怀禅师(四十九)圆照宗本禅师(五十)黄龙悟新禅师(五十一)大通善本禅师(五十二)长芦宗赜禅师(五十三)真歇清了禅师(五十四)慈受怀深禅师(五十五)白莲咸教主(五十六)晦庵慧明法师(五十七)樝庵有严法师(五十八)桐江择瑛法师(五十九)喻弥陀(六十)石芝宗晓法师(六十一)慈照宗主(六十二)忧昙宗主(六十三)寂堂师元禅师(六十四)天目中峰和尚(六十五)玉冈蒙润法师(六十六)云屋善住和尚(六十七)天如惟则禅师(六十八)旨观主(六十九)西斋梵琦禅师(七十)二沙弥(七十一)尼大明(七十二)尼净真(七十三)尼悟性(七十四)乌场国王(七十五)宋世子(七十六)刘遗民(七十七)张杭学士(七十八)庾诜居士(七十九)宋满(八十)黄打铁(八十一)汾阳老人(八十二)张馗(八十三)韦文晋观察使(八十四)元子平(八十五)房翥(八十六)张善和(八十七)柳宗元刺史(八十八)白居易少传(八十九)文潞公(九十)苏文忠公(九十一)杨杰提荆(九十二)王古侍郎(九十三)马玕侍郎(九十四)江公望司谏(九十五)冯揖给事(九十六)王以宁待制(九十七)王日休上舍(九十八)晁悗之待制(九十九)陈瓘待制百钟离少师(百一)王仲回司士(百二)胡闉宣义(百三)王阗(百四)孙如圭(百五)季秉御药(百六)金",(百七)张纶总管(百八)阎邦荣承务(百九)王哀朝散(百十)吴子章(百十一)何昙迹(百十二)韦提希夫人(百十三)随皇后(百十四)上党姚婆(百十五)荆王夫人(百十六)姚行婆(百十七)广平夫人(百十八)朱氏如一(百十九)黄长史女(百二十)李氏十四娘(百二十一)陶氏十六娘(百二十二)

诸上善人咏

吴郡沙门 道衍

文殊师利菩萨(第一)

智德巍巍七佛师 金猊为座六铢衣 因中曾受迦文记 报尽还从净土归

梵语文殊师利。此云妙德。乃过去七佛之师。释迦会中示菩萨形。助扬圣化。居众菩萨之首。又称法王子。观佛三昧经佛记文殊当生极乐世界。文殊发愿经偈云。愿我命终时。灭除诸障碍。面见弥陀佛。往生安乐刹。生彼佛国已。成满诸大愿。阿弥陀如来。现前授我记。

文殊为过去七佛之师。本来是佛。然其发广大愿求生极乐者。龙树论云。八十翁之舞。为教儿孙故也。

普贤菩萨(第二)

同体悲兴出世间 愿深如海行如山 一毛孔里经尘刹 犹往西方见圣颜

普贤亦云遍吉。在华严逝多林末会发十大愿。普为法界众生临命终时同生极乐。偈曰。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我既往生彼国已。现前成就此大愿。一切圆满尽无余。利乐一切众生界。大心菩萨虽妙悟本明。顿同诸圣。然犹力用未充。未及如来出现普利众生。故依极乐世界亲近弥陀。蒙彼授记。方能化身无数普利一切众生界也。

普慧菩萨(第三)

善哉遍吉是伊兄 尘劫之前觉道成 悲愿度生无有尽 苇江会里亦彰名

普慧。普贤弟也。其行愿有同于兄。长芦赜禅师集万人念佛。建莲花胜会。亲感二大菩萨预会证明。此说具载禅师传云。

天亲菩萨(第四)

三昧圆成道外降 论明唯识世无双 不惟白日升兜率 又欲超生向乐邦

天亲菩萨。北天竺人也。多造论。有唯识.金刚般若等。虽升兜率内院亲近弥勒。然着无量寿论。有求生净土偈及五门修法。若人依此力行。超往极乐有何疑乎。

马鸣菩萨(第五)

通宗造论贵全成 系念弥陀甚发明 五浊众生能起信 定超乐国证无生

马鸣菩萨。西天第十二祖也。尝着起信论。发明系念西方。最为切要。菩萨三贤位满。已入初地。如佛记龙树住于初地生净土等也。

龙树菩萨(第六)

妙用无方显大中 论成能破有无宗 释尊昔日曾悬记 极乐真归始奏功

龙树菩萨。第十四祖也。南天竺人。受具后于九旬中诵通三藏。深入法忍。造中观论.智

度论.十住毗婆沙等。多赞西方。劝人念佛。有偈云。若人愿作佛。心念阿弥陀。即得为现身。故我归命礼。若人欲疾得。不退转地者。应以恭敬心。执持称名号。若人种善根。疑则华不开。信心清净者。花开即见佛。大乘菩萨尚欲求生。故世尊悬记。具缚凡夫何所恃而不信哉。

五通菩萨(第七)

度生无尽积功多 遥往西方请佛陀 五十大心随圣像 丹青从此遍娑婆

五通菩萨。天竺鸡头摩寺僧也。往安乐世界请阿弥陀佛陈云。娑婆众生。愿生净土。无佛形仪。请垂降许。佛言。汝且前去。寻当现彼。及五通还。圣仪已至。一佛五十菩萨各坐莲华。在树叶下。五通取叶所在。图写流布。后以丹青摸遍于娑婆界也。载在南山律师历代三宝感通录。

庐山慧远法师(第八)

不出庐山种白莲 开坛立社集群贤 圣容三睹金池上 知与弥陀大有缘

东晋慧远法师。俗贾氏。雁门人。学通儒老。年二十余见道安法师。因听讲般若。豁然开悟曰。九流异仪皆糠秕耳。后入庐山。刺史桓伊创东林居焉。影不出山者三十年。每送客以虎溪为界。时刘遗民.雷次宗等一十八人依远游止。拉一百二十三人为莲社。远于净土六时礼诵。精进不退。十年三睹弥陀圣相于金池上。后十九年七月晦夕于般若台定起。见弥陀佛身满虚空。圆光之中有诸化佛。观音.势至左右侍立。又见水流光明。分十四支流注上下。演说苦空。佛告远曰。我以本愿力。故来安慰汝。汝后七日当生我国。又见佛陀耶舍.慧持.昙顺在佛之侧。前揖远曰。师志在吾先。何来之迟。既而与其徒曰。吾始居此。幸于净土三睹圣相。今复再见。吾往生决矣。七日后果令终。弟子举葬西岭。谢灵运作铭。张野作序。大宋追谥圆悟大师。有杂文十卷号庐山集。行于世。师为莲社之始祖云。

慧持法师(第九)

爱绳掣断志西方 度量冲深道果香 远老是兄同结社 埙篪迭奏韵悠扬

慧持法师。远公之弟也。度量冲深。风神俊爽。与兄集一百二十三人结莲社。一日辞兄入蜀。远留之不可。叹曰。人生爱聚。汝独乐离也。持曰。若滞情爱聚。本不应出家。今既割爱求道。正以西方为期耳。于是怅然而别。先兄往生矣。

道珍法师(第十)

匡庐迁化远尘埃 崖谷明如列炬开 五苦才离终见佛 来迎奚必用金台

梁道珍法师。天监中憩锡庐山。闻昔远公结社净修之。地心甚慕之。然其初心犹预。异时忽梦海上数十人橹舟前迈。珍问何之。对曰将适弥陀国也。珍曰愿随往得否。曰。以子之意孰敢相拒。但于此一日之修。功超永劫。弥陀一经子未之诵。如何求往也。珍觉后叹愧。若于圣法有差焉。遂专诵此经。后二年。俄堂虚户扃有捧银台而至者曰。法师报尽当升此台。又曰。师之功行当乘金台。奈何初心犹预。故一此耳。珍谢曰。果能超三界出五苦。则珍也见佛之基有渐。奚必金台耶。珍亡之夕。崖谷光明洞然。若千炬交辉。乡民惊异。及旦即山问之。乃知珍亡往生之验(矣)。

昙鸾法师(十一)

弃却仙书受观经 长生何似学无生 齐声念佛看迁化 白日空中奏乐迎

后魏昙鸾法师。雁门人。少游五台。因感灵异遂求出俗。三乘教典俱能涉览。性嗜方术。闻江南陶隐居有长生法。千里就之。陶即授以仙经十卷。鸾喜以谓神仙可必致也。后还洛下。遇三藏菩提流支。问曰。佛道有长生乎。支叹曰。长生不死。吾佛道也。道家何有焉。遂以十六观经授之曰。汝可诵此。依而行之。则舍秽土取净邦。寿命无量。获一切胜妙功德也。鸾深信其言。遂焚仙经而专观经。虽寒暑疾病不懈。一日正持诵次。忽一梵僧入室曰。吾龙树也。所居净土以汝有净土之心。故来见汝。鸾曰何以教我。树曰。已去不可及。未来未可追。现在今何在。白驹难与回。言讫而失。鸾以所见胜异。死期至(矣)。即集众教诫。令高声唱阿弥陀佛。鸾乃西向瞑目而终。一众同闻管弦丝竹之声自西而来。良久乃已。

南岳思大禅师(十二)

禅坐衡山迹尚存 弥陀形梦道弥尊 休言不化众生去 三世如来一口吞

后周慧思禅师。武津人也。姓李氏。顶有肉髻。一夕梦梵僧劝出俗。思乃辞亲入道。及受具戒。日习坐一食。诵法华等经至满千遍。闻北齐慧文禅师有徒数百。其道盛行。乃往求法经。三七日获宿智通。得法华三昧。时居南岳行方等忏法。发愿往生。梦中感弥陀说法。于是陈主屡致慰劳。因为大禅师。将欲顺世。谓门人曰。汝当不惜身命。常修法华般若念佛三昧方等忏法。无常迅速。宜各勉之。师泊然而逝。异香满室。颜色如生。思存日。或劝之曰。何不下山化度众生去。师曰。三世诸佛被我一口吞却。何处更有众生可化。师之机用如此。其禀法弟子甚众。惟天台智者大师弘阐教观大其家光云。

慧命禅师(十三)

南岳齐心礼佛龛 愿于净土作同参 一朝合掌如蝉蜕 谁道俱年八十三

慧命禅师。深通教法。长习禅观。与南岳思禅师俱行方等忏法。悉愿往生。当命终时。跏趺面西。唱佛来也。合掌而蜕。俱年八十三。时人见天神幢幡。唱言善哉来迎而去。

静霭禅师(十四)

抽肠?肺愿无边 为法之心?石坚

舍此秽形生净土 一花开向觉王前

静霭禅师。性刚果。惟习禅理。因武帝灭佛。霭恨无力护法。告弟子曰。吾无益于世。当舍此身。自割手足布于石上。挂肠胃于树枝。割心捧之而卒。仍述偈以示众曰。舍此秽形。愿生净土。一念花开。弥陀佛所。

僧崖禅师(十五)

访道多年悟大乘 烧燃五指岂难能 临终天雨花无数 西上联翩六百僧

僧崖禅师。住益州多宝寺。其道大行。尝于城西烧上下五指供养净土三圣。道俗十万余人拥之。人问痛否。答曰心既无痛指何痛也。乃谓弟子曰。我灭度后。汝当善事病人及丑陋者。凡斯徒辈。多是大心菩萨权化。自非悟平等理何能一切恭敬。崖往生时。或见天花如雨。身被斑衲。携锡杖。与六百僧乘空西没。

天台智者大师(十六)

一心三观妙难思 净土犹能论十疑 坐卧面西终不易 香台宝树有归期

陈朝智者大师者。讳智顗。荆州华容人。俗陈氏。生时灵瑞不一。幼有奇相。肤不受垢。七岁入果愿寺。闻僧诵法华普门品。即随诵之。忽自忆记七卷之文。宛如宿习。十五礼佛像誓志出家。十八于果愿依僧绪剃落。二十进具。天嘉元年谒光州大苏山慧思禅师。思一见谓曰。昔灵鹫同听法华。今复来(矣)。即示以普贤道场。说四安乐行。师入观三七日。宿通潜发。惟自明了。以所悟白思。思曰。汝所证非吾莫识。此法华三昧旋陀罗尼。纵令义学之师千万。不能穷汝之辩。汝可传灯。莫作最后断佛种人。大建元年辞思往金陵阐化。凡说法不立文字。以妙辩才无有碍尽。七年遣徒众之天台佛泷峰。陈宣帝创修禅居之。割租充众费。至隋炀帝请师授菩萨戒。赐号智者。师常披一坏衲往来天台二十余年。以五时八教判释如来一代所说。及示一心三观圆顿之旨。建寺造像写经度僧不可胜数。笃志西方。劝人进修。着十疑论。历代诸师于净土述作虽多。究其要妙无越此书。师临终时焚香命笔作观心偈。令弟子唱十六观名。诫众曰。四十八愿庄严净土。香台宝树易到无人。火车相现一念改悔者尚得往生。行道力终不唐捐。梵音声终不诳人。言已趺坐而化。寿六十。异迹甚多。广如本传。

道喻禅师(十七)

栴檀三寸造如来 遍满虚空亦异哉 要是佛随心所现 棘林中有觉花开

隋道喻禅师出家于开觉寺。深信净土。念阿弥陀佛。造栴檀像长三寸。后忽死。经七日而苏曰。我往西方见阿弥陀佛言曰。汝造我像。因何太小。喻白言。心大即大。心小即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qi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