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题报告、教师评阅、答辩记录表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1-14 18:51: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系别: 年级: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____ 专业: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内容: ?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 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 学院院长: (签名) 年 月 日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系 别____________________ 专 业____________________ 班 级____________________ 姓 名____________________ 学 号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____________ 填表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二0一0 年 月

2

说 明

1、 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是保证毕业设计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

为规范毕业设计的开题报告,特印发此表。

2、 学生应在开题报告前,通过调研和资料搜集,主动与指导教

师讨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 3、 此表一式二份,交学院装入毕业设计(论文)档案袋。 4、 开题报告需经指导教师、院(系)领导审查合格后,方可正

式进入下一步毕业设计(论文)阶段。

5、 理工类不得少于10篇,其他专业类不少于15篇相关文章的

阅读量。

6、 开题报告撰写不少于1000字。

3

研究的现状: 研究目的和意义: 4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5

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进度: 6

主要参考文献: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7

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意见表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指导过程记录 指导教师 职 称 8

评语: 评分: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9

毕业论文(设计)评阅教师意见表

系别: 专业: 年级: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 评语: 评阅教师 职 称 评分: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10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系别: 年级: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记录表

论文(设计)题目: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姓名:____ 专业: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 答辩内容: 学生介绍论文时间: 分钟 问答时间: 分钟 答辩组人数: 组长姓名: 秘书签字: 年 月 日 11

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意见: 成绩: 答辩委员会主席: 年 月 日 毕业论文(设计)最终成绩: 系领导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12

模板: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系别: 美术系 年级: 2005级

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学生姓名:_胡林海_ 专业:_平面设计_ 指导教师:_胡开仁_ 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浅谈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内容:包装设计是公司或企业商品生产的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一个好的包装设计不仅能提高商品的美感,而且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的知名度。我国的传统元素发展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许多都是中国文化的精华,我们要利用好本国这一文化宝库,让我国的传统元素与包装设计进行完美的结合,从而设计出具有丰富的表现力、艺术感染力及地域文化特色的作品。设计过程中不能生搬硬套,要根据其对象、内容、地域等对传统元素进行概括提炼,使其更富有时代的特色。 ■ 指导教师: (签名) 年 月 日 ■ 教研室主任: (签名) 年 月 日 ■ 学院院长: (签名) 年 月 日 13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题目 浅谈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

系 别 美术系 专 业 艺术设计 班 级 平面设计 姓 名 胡林海 学 号 200509090132 指导教师 胡开仁 填表日期 2008年12月

二00 八 年 十二 月

14

研究的现状: 我国经济日益繁荣,与国际间的交流越来越频繁,中外思潮的影响也逐渐广泛。 包装设计在外域文化的影响下就有了很大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水平的提高做了重大贡献,在全国四十多个主要行业中,包装行业名列第12位。但是我国的包装设计兴起的时间较短,属于新兴产业,我国的企业及设计师对包装理念的理解与包装操作还存在着严重的不足。主要有五点:一、思维模式陈旧。二、缺乏创意感。三、过度设计。四:细节做得不够。五:不够人性化。我国企业的老板和经理人还没有认识到包装理念给企业带来的长远利益,所以对包装的设计和用料投入的经费不够,使企业在同类企业竞争中缺乏优势,进而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的目的: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包装设计被许多公司或企业重视和应用。把中国传统元素与现代产品包装设计进行完美结合,设计出具有个性与多样性的包装,增强商品的艺术美感,达到推广产品的目的。 研究的意义:包装设计作为公司或企业商品的一种重要的宣传方式,研究其设计流程可以设计出更好更优秀的作品。也能给企业商品带来新的面貌,刺激消费者购买的欲望,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也是对我国传统元素(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15

研究内容(内容、结构框架以及重点、难点): 研究内容:阐述我国包装设计的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传统元素应用到现代包装设计中的合理性,及现代设计师面对这一问题该有的对策;分析传统元素的分类及应用实例,科学运用传统元素,使其富有时代气息。 结构框架:作为当代的设计师首先应该明白当代包装设计的现状和趋势与本国包装设计存在的问题,然后从中找出解决的办法,即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结合。进而要让人们了解什么是传统元素、传统元素有哪些、在运用过程中该注意的问题。 研究重点:根据其内容和对象,对传统元素进行取舍,使其更加简明扼要,更有视觉冲击力,更能传达商家的用意。更易于识别和记忆。在设计过程中还要考虑其地域的风俗习惯,及文化历史,避免让消费者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研究难点:作为一个商品的包装,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所以能否有一个好的设计至关重要。在设计过程中,把传统元素与现代包装进行结合,达到传递产品信息、增强商品的艺术美感、树立企业形象的目的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对商品的性质与销售对象进行全面的了解,再从传统元素中找到适合现代设计的元素并进行提炼取精,使其能够更好的传递信息,传递美感。 16

研究方法、手段: 研究方法:采用文献资料与实物考察相结合,文献资料是了解包装设计构成的一个重要途径,对包装设计的色彩、材料等方面都有详细的研究和记载。在版式布局上由浅入深的展开研究包装设计应用传统元素的意义和合理性,并举出正面例子进行分析。 研究手段:通过查阅相关文书籍,了解包装设计存在的意义与重要性,了解包装设计的设计与传统文化的关系。通过网络查看著名设计师的设计作品,并进行分析、通过老师课堂讲解获得体会。 研究进度: 2008年11月──2008年12月 选浅谈传统元素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的运用为论题,收集资料。 2008年12月──2009年1月 整理资料分析内容划分章节开始卷写初稿。 2009年1月──2009年3月 深化主题,仔细分析,修改内容。 2009年3月──2009年4月 对文中个别例证进行查阅证实修改。 2009年4月──2009年5月 确定论文结构,继续修改完善,确定正稿。 17

文献综述内容(包括:国内外研究理论、研究方法、进展情况、存在问题、参考依据等) 国内外研究理论:国外包装设计起步较早,理论较成熟,包装设计的理念也深入人心,受到广大企业领导人的高度重视。不但讲究包装的外在美,包装的实用性也被广泛关注。像许多西方国家还会利用高科技对产品进行特殊包装。我国的包装设计起步较晚,在改革开放后的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直至九十年代是没有的到足够的重视的。到了二十一世纪前后,我国经济迅猛发展,为我国带来了巨大商机,为经济带来了巨大的活力。由此我国的包装理念得到了革新,设计观念也得到了改变,包装设计在公司和企业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 研究方法:根据我国当前包装设计的现状及趋势,分析我国产品包装落后与国外的原因,加强了解本国传统文化,加强对我国传统元素的了解。发展我国文化优势。进而与包装设计进行结合,提高我国包装设计产业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进展情况:大量查阅专业书籍,和利用网络资源加强对我国当前现状的了解,并思考其解决办法。既然国外的包装设计比我们起步早,理论强,那我们就要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之进行竞争,那么我们的优势又是什么呢?那就是我国几千年的传统文化,那是他们所没有的。我们只要利用好了这一优势,那么我们的设计理念,思想境界能不提高吗?我们的包装设计产业能不强大吗?我们不仅要利用本国的东西也要善于向比我们强的国家学习,而且要举一反三。 存在问题:中国的传统元素种类繁多,该如何利用值得我们深思。我们不能盲目的利用这些传统元素,我们要对其分类,哪些是表现“团圆”的,哪些是表现“相思”的,不能“牛头对马嘴”,不然就会闹出笑话的,但怎么分类也是和个人的文化修养相关的。还有,使用过程中要进行概括提炼,不能盲目运用。 参考依据:查看相关书籍,翻阅平时上课笔记,利用网络资源查看相关图片进行综合分析研究。 18

主要参考文献: [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15-18. [2] 辛希孟.信息技术与信息服务国际研讨会论文集:A集[C].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4. [3]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1983. [4]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167-173. 指导教师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院(系)审查意见: 签字: 年 月 日 备注:

19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pm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