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摄像教案

更新时间:2023-11-05 05:4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电视摄像教案

一、 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电视摄像》是广播电视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程,也是一门注重理论性、知识性,更强调实践的应用型课程。视摄像不同于一般的其它课程,既是一门技术课,又是一门艺术课,综合了多门学科的知识。《电视摄像》课程要求在学习电视画面的造型元素、摄像机调整和使用、常见的拍摄技巧和基本技术的基础上,从技术和艺术上掌握摄像这一影视环节的基本创作方法。

课程主要特点:技术与艺术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促进。

第一章 电视画面基础

第一节

电视摄像的基础知识

1. 电视摄像的背景介绍 技术的诞生

设想:电视早于电影(十八、十九世纪初化学技术比物理、电子技术发展快) 艺术:电视源于电影(电影源于戏剧)

目标:高于电影(要解决保存、清晰度两大难题)

电视与电影的技术比较 a. 摄像机比摄影机灵敏度高,从而降低了对灯光的要求。摄像机甚至能在微光和无光

(红外摄像机)的情况下正常工作;

b. 摄像机可在更宽的色温偏差范围内工作(但照度和色度的范围比摄影机小); c. 摄像机功能全、自动化程度高、操作方便;

d. 摄像机工作时无噪声(可方便现场录音),可用监视器供多人同时监看拍摄时的图象; e. 摄像在拍摄同时及结束后即可反复观看拍摄效果,减少了“备份镜头”的需要且节省了后期制作费用(电影需要显影、定影、着色和复印等一系列工艺过程,最快也要2~3天才能看到拍摄效果);

f. 可采取多机、现场拍摄制作法,从而使电视的拍摄效率更高; g. 可方便地使用电子特技手法;

h. 记录的声、像(磁带、光盘),可反复多次使用,制作成本低,周期短。 电视与电影的最大区别就在于:电视能即时复演图像。

1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摄影与摄像的不同之处 一、拍摄机器不同 二、承载媒体不同 三、编辑方式不同 四、传播方式不同 五、最终产品不同

2. 电视的传播与艺术特性 电视被称为大众传播媒介(大众传媒)

电视的特性:(有很多分类法,这里只谈传播、艺术特性) 传播特性:形象、直观、普及、传播快、空间开拓(集画、声、色大全)

(1) 传播手段的先进性

传统媒介 (书、报、杂志、电影、戏剧、无线电广播) 电视 无限发行 立体发行 不受制约速度快(直播、传播) 有限发行 线性发行 受制于区域、交通工具(速度慢) (2) 传播信息的丰富性

·几乎兼容了所有传统媒介(超级综合) 开创人类文化生活新时代(现代大众传媒之首)

(3) 镜头的纪实性(电视的记录与揭示功能)

如实、全面、客观(相对而言);其他媒介(反映抽象、易受主观影响) (4) 接收的家庭性

人们获取信息最主要的渠道。(1979年美国调查统计,美国的家庭平均有35%的时间在看电视。在我国亦

居各类传媒之首)。普及(不受文化程度、年龄、经历限制); 教育(家庭教育、电视大学) 艺术特性:综合性强,节目的连续性、系列性、即兴性、同时性和画面的重复性,构成

了电视节目的艺术特性。

音乐 表演艺术 (时间艺术) 舞蹈 (空间艺术)

艺术 绘画 造型艺术 雕塑 建筑 戏剧 综合艺术 电影 (时空艺术) 语言艺术 文学 电视

2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动态性——连续性(区别摄影);系列性(区别电影);即兴性(数字点播、网络电视);同时性(全球观

看);重复性(教学的重点难点)

时空性——五维(空间、时间、声音)

综合性——艺术与科技;时间与空间;视觉与听觉;逼真性与假定性;艺术与商品

电视——视觉、动态、时空、综合的艺术 3. 电视的时间与空间 电视的时间构成

1. 播映时间—— 客观存在的播放时间(叙事容量受限制); 2. 情节时间—— 剧情展示的跨度;

3. 感受时间—— 心理感受的长短(时间的延长与压缩——慢、快动作) 电视的空间构成

1. 再现空间——(逼真性)逼真地再现某一真实场景。

2. 创造空间——(假定性)通过蒙太奇手段、剪辑技术来组成空间;借助摄影构图技巧造成某种空间感;声画对位的运用,以声音来延伸画外空间,丰富空间的造型表现力。

4. 电视的基础知识

① 电视的技术标准是依据:光的特性和人眼的视觉特性所制定的。 ② 单色光与复合光

单色光:只包含单一波长成分的光。

复合光: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波长成分的光。(太阳光) ③ 色源

光源色——物体本身所发光的颜色。

色源 固有色——物体本身不发光,靠反射、吸收或透过某些特定波长的光来引

起人眼的彩色感觉(举例:红花绿叶)。

实验证明:色彩既决定于物体固有的吸收和反射某种光波的特性,又取决于照射物体

光线的光谱成分。

④ 色温(光的颜色标志)

色温:某一光源的光谱特性与某一温度下的绝对黑体的光谱特性相同,这一温度就称

3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作该光源的色温。(见常用光源色温表)

物体受热 → 辐射光(光谱特性随温度连续变化) 黑→红→黄→白→蓝(青) 色温是表明白光光源光谱成分的标志。

白光是由色光组成的。光源的色温越高,越偏兰,越低越偏红色。

光源的色温和光源的物理温度无关。冷光源色温高,但本身的温度并不高。

各种摄像光源色温概数比较表

人工光 蜡烛光 煤油灯 普通民用灯泡 碘钨灯 钨丝灯 照相强光灯 镝灯 万次闪光灯 电视屏幕 白色荧光灯 光源色温(K) 1600~1900 2000 2650~2800 3200 3200 3400 5500 5000-6000 6500 4800 自然光 日出日落 日出日落 前半小时 9时-15时 9时前-15时后 平均日光 夏季中午直射光 秋季中午直射光 蓝天阴影中 蓝天天空光 薄云天空光 云雾天空光 阴天天空光 光源色温(K) 1850~2200 2350~3100 5500 5500-4800 5400 5800 6000-6500 12500 19000-25000 13000 7500-8500 6400-7000 注:1。晴天太阳直射光在9-15时之间。阳光中含红、绿、蓝三原色比率基本相等,各占1/3。因此给人以白色的感觉。钨丝灯、民用灯泡色温较低。其中含红的成分较多,给人以偏红的感觉。荧光灯含蓝绿成分较多,给人感受偏蓝绿。

2.灯光的色温随电压高低而变化,电压高色温高,电压低色温则偏低,上表表示标准电压220V时的概数。电压低3-2V影响不大,不会被人眼所察觉。

光源色温对物体色彩再现的影响 我们平常看到各种物体的颜色是在白光下呈现的颜色。这是因为人们基本上是处于白光照明环境下生活的缘故。用不同色光照明有色物体,物体的颜色就会发生变化,对这种变化人眼不太敏感,因为人眼有色觉适应现象,但对彩色摄像机却十分敏感。 ●大脑的“自动纠错”作用 阳光是人类判别颜色的标准光源 显色性:

指光源的光照射到物体上所产生的客观效果,也是指光源能否正确地呈现物体颜色的性能。光源的光谱能量分布决定了光源的显色性。 温度辐射体光源的特点: 它产生的光谱是连续的,即在全部可见光谱范围内都有辐射,光谱分布是连续变化的。这类光源一般能较好地重显物体的固有彩色,其显色性能较好。

非热辐射光源的特点:发光不以发光材料的高温为基础(如荧光)。 它们辐射的是线状或带状的非连续光谱,或既有连续又有线状的混合光谱。当我们在缺少某

4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些波长成分的光源下观察或拍摄物体时,所摄物体的颜色就会发生色变。我们称这些光源的显色性差。

光源的显色性和色温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具有不同光谱功率分布的光源可能有相同的色温,但显色性可能差别很大。 物体的颜色(由三方面的因素所决定): 物体本身的属性——物体所具有的吸收、反射及透射不同波长光的能力。 物体的照明条件——照射物体的照明光源所含的光谱成分。 人眼的视觉功能。 ⑤ 彩色视觉 杆状细胞:灵敏度高,对彩色不敏感,主要辨别明暗。 锥状细胞:灵敏度低,主要辨别色彩,但要有一定光照度,光暗时基本不起作用。 ⑥ 人眼的主要特性 a视觉范围 人眼所能感受的亮度范围(分辨亮暗的比值),它随亮度改变而改变,相差极为悬殊。亮度很低时:10:1 亮度适当时:1000:1(对比电影的宽容度:128:1;电视32:1) b 适应性 可通过瞳孔的调节作用和不同的感受细胞来适应外界的亮度变化。 c视觉锐度 人眼分辨景物细节的能力(观察物体时所能分辨的相邻最近的视角的倒数)。它与照度和物体运动的速度等因素有关。

在中等亮度、对比度下观察静止图象,人眼的极限分辨角约为1′~1.5′。

在医学上将1′定义为1.0,这相当于5米视距外恰好能分辨1.4mm的线宽。如果某人极限分辨角为2′/3,则他的视力便是1.5。人眼对彩色的分辨力比亮度分辨力低约4′。

d 视觉暂留(视觉惰性)正常人约1/10~1/12秒(黑暗中≤1/40秒) e 视觉范围 全视野 120°~145° 明视野 静止 50°~55°

动(100Km/h)10°~15° ⑦ 人眼的色彩视觉

不同的彩色刺激会引起人眼同一彩色的视觉; 同一个彩色刺激会引起不同的彩色视觉; 波长不同的光产生的视觉灵敏度不相同。 ⑧ 视觉守恒现象(联想‘透视’规律) 大小守恒 把较小的物体看成是距离较远。 亮度守恒 亮度降低时所见到的颜色不变。 颜色守恒 无论在什么光线条件下,看到熟悉物品的颜色都“不会改变”。 形状守恒 判断已知的几何形状时,尽管它们由于透视或其他原因发生了某种畸变,我们还会认定它们保持了原来的形状。 这些就是为什么拍摄到的东西与看到的东西会有差距的原因。 ⑨ 三基色原理 三基色原理:选取相互独立的三种原色,将它们按不同的比例进行组合,从而在视觉上引起各种不同的彩色感。 三种基色光的比例,决定混合光的色调和饱和度。三种基色光的亮度之和,为混合光的亮度。

三基色的选择 彩色电视中的荧光粉:既要满足三基色原理,又要能达到100%饱和度及适宜亮度电平。所以最终选定的三种光是:700nm红光;546.1nm绿光;435.8nm蓝光 ⑩ 彩色三要素 三要素:色调、亮度、饱和度 色 调:颜色类别; 5

苏州大学教育技术中心

一、轴线问题

1. 轴线的定义;2. 轴线规律;3. 越轴;4. 轴线的意义 二、三角形原理

1. 概念;2. 三角形原理与轴线 三、运用实例

1. 在电视访谈节目中,主持人与被采访者‘面对面’交谈;2. 当关系线是倾斜的或垂直时;3. 当拍摄人物是三个人时。

第十章 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

第一节 电视摄像的种类

一、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

1. 纪实类;2. 艺术类;3. 纪实类摄像与艺术类摄像的区别 二、演播室类摄像与外景类摄像

第二节 电视摄像师的基本素质

一、摄像师的任务 二、摄像师工作的特点 三、摄像师的基本素质

第十一章 影视特殊摄像(选讲内容)

第一节 特殊摄像的概述

一、特殊摄像的定义 1. 常规摄像;2. 特殊摄像 二、特殊摄像的拍摄器材

1. 摄像机自身的特殊装置;2. 特殊的附加设备

第二节 特殊摄像的作用

一、特殊摄像可以使抽象的科学知识变具体 二、特殊摄像可以引发兴趣 三、特殊摄像可以造成新的节奏

四、特殊摄像可以降低生产成本,缩短拍摄时间 五、特殊摄像可以拍摄非常规的画面

第三节 特殊摄像与艺术创作

一、特殊摄像的操作方法

(一)早期电影的特技拍摄方法

1.升格拍摄;2.降格拍摄;3.逐格拍摄;4.停机再拍;5.倒拍;6.黑幕背景特技摄影;7.用模型、道具、布景、绘画、照片代替实景;8.Staff Motion摄影;9.Goal Motion摄影;10.全息静动摄影法;11.电子摄影 (二)现代影视的特殊拍摄方法

1.调节摄像机镜头的可变参数;2.在摄像机镜头前安装特殊效果镜;3.近距拍摄;4.显微摄像;5.航空摄像;6.水下摄像;8.动画摄像

二、如何运用特殊摄像进行艺术创作

1. 特殊摄像与构图;2. 特殊摄像与景别;3. 特殊摄像与光线;4. 特殊摄像与色彩;5. 特殊摄像与后期编辑

3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pa2.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