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反思
更新时间:2023-09-15 02:34: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新媒体时代的反思
引言:早在20世纪20年代,美国著名记者李普曼就提出了“拟态环境”的概
念,并在新闻传播界引发了又一大浪潮。李普曼指出,人们了解的外部世界,并非是真正亲身接触的外部客观世界,而是经过媒体加工,呈现在世人面前的“媒介环境”。所以,人们真正了解到的外部环境,是媒体亲手打造的,而人们却对此浑然不觉。媒介的发展经过远古时代的口语、文字,逐渐过渡到报纸、广播、电视的大众传播时代,媒体营造的“拟态环境”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而如今,互联网的普及、微博微信等自媒体的运用,迎来了21世纪新的“拟态环境”——新媒体时代。
一、新媒体对社会结构的宏观影响
1994年,我国进入了Web1.0时代,出现了第一个网站——瀛海威网。随着微博、博客的出现,网民能够更加自由地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人们拥有了更大的自我表达权,从此Web2.0时代开始。现在,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即将迎来Web3.0时代。 1、新媒体进入通信领域
从早期的QQ,MSN,到现在的“讲短信”微信的出现和流行,传统的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形式被新媒体改变,人际传播的形式不再受时空局限。也正因为此,社会生活的节奏加快,移动中的传播成为生活常态,聚合移动中碎片化的时间成为新媒体发展的方向,“时时在线”的生活方式由此产生、兴起和发展。 2、新媒体冲击着传统的新闻机制
传统的新闻生产机制以大众媒介为典型,即记者寻找新闻点,发回编辑部进行选择加工,之后通过各种媒体发布,向公众呈现。而在2011年,美国NPR的记者安迪-卡尔文首创了“众包”(crowd-searching)的新闻生产机制。他利用微博与世界各地的“公民记者”和网站“论坛博主”取得基于新媒体的联系,从而直接获知发生在世界各地的新闻,不仅如此,专业新闻记者在公民记者的协助下,对网络来源的新闻线索进行把关和考证,从而在保证真实性和时效性的前提下完成新闻创作。在这个过程中,记者和公众的界限变得模糊,公众和媒体的互动性
1
大大加强。可以说,新媒体时代的“众包”新闻机制虽未成熟,但潜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象征着未来新闻业的发展走向。
除了“众包”机制外,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导陈力丹教授撰文指出,新闻报道在新媒体的影响下,“立体+时间”的新闻报道模式、新闻的游戏化和多媒体化也正在冲击着传统新闻模式。
二、新媒体对生活方式的影响
新媒体刷新了原来时间和空间的概念,身体的存在位置和时差不再是交流不可逾越的障碍,即使不在同一个地理空间、时间空间,新媒体依旧能为其实时交流做桥梁。一言以蔽之,新媒体能将不同时间空间的人聚集在同一个虚拟网络社区。但是这并不是对生活方式的最大影响,新媒体还可以将同一时间空间的人分割开来,手机、平板电脑的普及,让身体在一起的人处于不同的网络场景中。陈力丹指出:新媒体可以轻易打断正在进行的场景而导入新的场景,使社会交往模式成为非线性的、碎片化的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当下家庭成员交流变少、学生上课玩手机走神等“在场的缺席”现象泛滥的重要原因之一。
新媒体可以充分利用人们在移动中的碎片化时间,在新媒体的“伴随性”特征下,人们可以无时无刻阅读信息和发布信息,微信和微博便是例证。虽然时间的利用效率在新媒体的作用下大大提升,但是由此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人们越来越倾向于选择短小精悍的信息加以接收和发布,而对于篇幅较长的、内容深刻的文本信息日渐缺少与度的耐心。微博140字的发布内容、Qzone说说功能、微信朋友圈功能都说明了当今人们阅读习惯的改变。
面对人们接受信息习惯的新改变,新媒体也在顺应这个趋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毛湛文指出:通过新媒体接收和处理信息的时间增加,随之而来的便是现实生活时间的减少,“时空压抑感”的概念由此产生。而面对时空压抑感,新媒体中各类软件如微博,以及网页出现了延续阅读时间的“收藏”功能,即遇到了需要接收的信息,却因为信息内容长度、主止信息就此流走,存放在自己的网络后台中以期过后再看。新媒体此种功能确实在一定程度观拖延习惯、其他事项的扰乱等等原因而不能及时接收,从而选择“收藏”或“标记”,防上缓解了人们的时空压抑感,顺应了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主观的阅读习惯并不能由客观
2
的某种功能彻底改变。收藏的信息随着时间的推进而累积,人们对于收藏的信息产生了一种“追赶信息”的心理和习惯,“留着以后慢慢看”的心理给人们带来信息接收的安全感。从这个角度看,新媒体“收藏”功能的出现和应用,只是给人们带来了缓解时空压抑感的假象。
三、警惕媒介“异化”的消极影响
传播学概念的“异化”并非是变异、衍生和脱离,而是指人类创造了各种传播媒体,却被自己创造的媒介潜移默化地控制,让人越来越离不开原本是自己创造的媒体,成为媒体的奴隶。在新媒体时代,媒介异化作用更加突出。“拖延症”、“集体孤独”、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人的性格的分裂等等都是媒介异化作用的具体表现。
针对媒介异化作用,我们又该如何应对?早在20世纪上半叶,我国著名报学家戈公振就提出新闻学的学科重要性,之后不断经过后人的继承、坚持、发展、创新,加强媒介素养越来越被新闻传播学界重视。媒介素养针对社会上的一般大众,旨在加强公众对媒介的认识,以公众了解媒介属性及其积极消极影响为目的。 加强媒介素养,一方面要求“批判思维”,要保持对自身、对媒介的思考和质疑。另一方面要求“驾驭能力”,即不能把媒介看成生活的一切,抵制过度依赖媒介的情况。抵制媒介的异化作用,首先应从这两个方面开始。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前主编Lee Rainie和加拿大社会学家Barry Wellman在《网络化:新的社会操作系统》中提出了新媒介素养六大内容,即图像处理能力、导航能力、信息组织和联通能力、专注能力、怀疑精神和道德素养。其中的怀疑精神是我们尤其应该重视的内容。传播速度的本质在于提供了一种新的生活方式和权力结构,正在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加强媒介素养,抵制异化作用,是当今每个人应重视的问题。
3
正在阅读:
新媒体时代的反思09-15
Matlab数学实验报告03-17
房地产中介市场分析06-04
功率因数校正(论文)11-27
2018年云南师范大学旅游与地理科学学院333教育综合之04-26
县教科体局2022年工作计划范文04-04
220kV莞纵甲线、220kV莞纵乙线停电分项施工方案分项施工方案 -06-02
幼儿园大班识字、阅读教案(共32篇)04-14
- 梳理《史记》素材,为作文添彩
- 2012呼和浩特驾照模拟考试B2车型试题
- 关于全面推进施工现场标准化管理实施的通知(红头文件)
- 江西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施工招标文件范本
- 律师与公证制度第2阶段练习题
- 2019-2020年最新人教版PEP初三英语九年级上册精编单元练习unit6训练测试卷内含听力文件及听力原文
- 小升初数学模拟试卷(十四) 北京版 Word版,含答案
- 认识创新思维特点 探讨创新教育方法-精选教育文档
- 00266 自考 社会心理学一(复习题大全)
- 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效果
- 派出所派出所教导员述职报告
- 低压电工作业考试B
- 18秋福建师范大学《管理心理学》在线作业一4
- 中国铝业公司职工违规违纪处分暂行规定
- 13建筑力学复习题(答案)
- 2008年新密市师德征文获奖名单 - 图文
- 保安员培训考试题库(附答案)
- 银川市贺兰一中一模试卷
- 2011—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2文科数学试题分类汇编 - 1.集合
- 湖北省襄阳市第五中学届高三生物五月模拟考试试题一
- 反思
- 媒体
- 时代
- 《财务报表分析》06-07第一学期试题
- 00900《网页设计与制作》复习资料
- 明尼苏达多相个性测查表
- 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调查报告
- 市场营销学复习重点及资料
- 实验4 RC、RL、RLC电路的稳态特性
- 普通话水平测试用朗读作品六十篇(新大纲)(有难点拼音标注)
- 瑞昌市二零零七年贫困家庭学生享受高考入学政府资助金 - 图文
- 安全鞋的选择知识介绍
- 统计学(抽样极限误差与平均误差的关系及抽样方案的设计)
- 广东金融学院2013年金融工程期末考试题库一
- 居民健康档案填写新要求
- 国际公法03--0001
- 诚信知识竞赛题及答案汇总
- 2018年6月英语四级详细参考答案(全三套)
- 利用细菌淡化海水
- 老年护理学 试卷2
- 整理简答题版本
- HR基础知识学习资料第4-7部分(2010年10月8-11月8日)
- 公司礼仪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