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八年级语文(下)复习教学案之《马说》

更新时间:2023-12-02 16:06: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年级语文(下)复习教学案

备课时间:5.29 上课时间:5.30 总课时:3课时 复习内容:马说 主备人:LCY 审查人: 复习目标:

1.生字词音,形。

2.重点文言虚词,实词解释。 3.翻译重点句子。 4.课文内容理解。 复习重点:

1.理解词意、句意、文意,能作简要分析。 2.能够进行拓展延伸阅读。 复习难点:

1.文言词汇;

2.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把握。

3.对中心语句的重点把握与品味,体会“说”的特点。 复习思路:

一、导入新课。 二、出示复习目标。 三、指导复习。 复习过程:

一、语基巩固

1.默写:《闻雁》、《池鹤》、《迎燕》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1)世有伯乐( )(2)骈死于槽枥之间( )(3)食马者.....( )(4)才美不外见( )(5)其真无马邪( ) ..

答案:(1)la (2)pián cáo lì (3)sì (4)xiàn (5)y? 二、解释重点字词:

1.故虽有名马( )2.故虽有名马( ) 3.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4.骈死( )5.一食( )6...或尽粟一石( )( )7.食马者( )8.是马....也( )9.外见( )10.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 )( )( )11.

安( )12.策之不以其道( )13.以其道( )( )....14.尽其才( )15.执策而临之( )16.执策而临...之( )17.执策而临之18.其真无马邪( )...( )19其真不知马也( ) 20.世有伯乐..( )21.而伯乐不常有( )22.不以千里称也...( )( )23.食不饱( )24.马之千里者..( )25.其能.千里而.食.也( )( )( )26.才.美.不外见( )27.虽有千里之能.( )28.或尽粟一石( )29.其真不知马也...( )30. 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 .三、找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写出它的本字和意义 ①才美不外见 ②其真无马邪

通 含义: 通 含义: ③食之不能尽其材 ④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通 含义: 通 含义: 四、翻译下列句子:

1.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2.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3.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5.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6.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执策而临之。

8.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五、一词多义。

?一食或尽粟一石________?不以千里称也________????(1)食? (2)以?

食马者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安求其能千里也________???虽有千里之能________???(3)之? (4)其?其真无马邪________

?执策而临之________?????其真不知马也________???策之不以其道________??(5)策?

执策而临之________????代词,它顿,餐,量词用,拿的????答案:(1)? (2)? (3)? (4)?难道

?同\饲\,喂养?按照?代词,指千里马?恐怕?(5)??用马鞭打,意思是驱使?马鞭,名词

六、按原文填空。

1.明伯乐对千里马命运起决定作用的句子: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2.表明千里马“不以千里称也”必然性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3.描绘千里马终身遭遇的句子是: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或: 其真不知马也。 5.千里马被埋没的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6.运用排比句式表达作者对“食马者”强烈愤慨之情的句子是:策之不以其道,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 7.本文的主旨是:其真不知马也。

8.有一句话叫做“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联想到《马说》中的哪句话: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9.诵读古文,与先贤对话,和智者交流,能让我们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韩愈《马说》中的“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表明环境对人才的决定作用。

10.面对不公平的待遇,表现作者愤世嫉俗心情的句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11.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怀才不遇的人感慨道:__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_____。(用原文回答)

12.文中以伯乐相马的典故立意,以千里马喻__人才__,伯乐喻__能识别人才的统治者__,食马者喻_愚妄浅薄的统治者_,对封建社会中压制人才甚至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了抨击。 七、阅读、理解

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这一说法,启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答案:要识别人才,要善待人才,要善用人才。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运用的主要写作手法是什么?

答案: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主要运用了托物寓意的写作手法。

3.全文借用有关伯乐和千里马的传说,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以伯乐和千里马为喻,对在位者不能识别人才,埋没摧残人才,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4.这篇文章托物寓意,抨击统治者的错误行为。但作者没有正面阐明该怎么做。参照最后一段,用自己的话谈谈作者主张怎样对待“千里马”那样的人才。

答案:作者认为对有才的人必须尊之以高爵,养之以厚禄,任之以重权,这样他们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干。

5.课文写了“千里马”的那些遭遇?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对待人才? 答案: “遭遇”(见课文)。利用他们,让他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6.“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是什么?

答案:根本原因是: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直接原因是: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8.找出文中刻画食马者愚妄浅薄的语句,采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表达上有怎样的作用?

语句: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

修辞:排比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ott.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