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业水平考试复习精品资料必修二

更新时间:2023-09-21 16:48:01 阅读量: 工程科技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必修二

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了解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 了解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了解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理解古代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基本含义 ㈠ 古代中国的主要农具

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器、木器;晚期:耒耜(松土工具)的出现和普遍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

奴隶社会:青铜器在农业生产很少使用,主要还是石器、木器 春秋战国:春秋晚期出现了铁犁牛耕;战国进一步推广 汉代:耦犁、一牛挽犁

汉代以后, 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 隋唐:曲辕犁

㈡ 古代中国基本的土地制度

1、原始社会土地属于氏族公社所有(土地公有制,集体耕种) 2、商周时期实行井田制,即奴隶制的土地国有制。

3、土地私有制的长期实行

⑴春秋时期,封建土地所有制开始出现 [由于生产力水平(铁农具、牛耕出现)的提高,开垦了许多私田。为了增加收入,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即不论公田(井田)、私田,一律按亩收税。实际上承认了土地私有。于是私田主人转变为封建地主,耕种地主土地的人转变为佃农,形成新的封建土地所有制]

⑵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如商鞅变法废井田,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封建土地所有制最终确立,直到新中国成立初期。其中北魏至唐朝前期曾推行均田制,国家授田给农民,农民承担赋役。但中国古代土地兼并十分严重,民众暴动,要求“平均地权”或“均田免粮”代表了民众的要求。

㈢ 古代中国水利工程和农业灌溉工具 1、概况:传说中的大禹治水;

战国李冰主持的都江堰、郑国主持的郑国渠; 西汉关中创造了“井渠”;

东汉前期王景治理黄河,基本解除水患; 早期史书《河渠书》《沟洫志》以水利为主题,列为专篇。 曹魏时期翻车

唐代:创制了筒车;

宋代利用水力的高转筒车; 明清出现了风力水车。

2、影响: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 ㈣ 小农经济(自然经济)的含义

1、含义: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2、主要的耕作方式:铁犁牛耕

1

3、地位:中国封建经济中占据主导地位

4、影响:是中国传统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缓慢和长期延续的重要原因 5、小农经济的特点:

①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精耕细作②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 ③自给自足④落后性、封闭性、分散性、脆弱性。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丝织、冶金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 ⑴纺织原料的演变:麻葛丝棉 ⑵成就:

①新石器时代,纺织技术已经萌芽。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绸的国家。 ②商朝时已有了织机,能织出多种丝织品;

③西周出现了斜纹提花织物。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妇功”。称做“国有六职”之一。 ④西汉的丝织业的发达,为丝绸之路的开通提供了物质基础。(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素纱禅衣,中国因此被称为“丝国”。)

⑤唐代丝织技术高,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 唐代丝织技术高,以轻盈精湛著称,还吸收了波斯的织法和图案风格。 ⑥宋代:棉纺织业技术发展 ⑦元代:黄道婆创造了新式纺车

⑧明清: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苏州和杭州是最著名的丝织中心。 私营纺织业占据主导地位;

丝织业手工工场中出现雇佣关系的资本主义萌芽。

2、冶金业:

⑴青铜: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进入繁荣时期,如商朝司母戊鼎。 ⑵冶铁业:

①春秋晚期:中国最早人工冶铁 ②战国:铁农具推广 ③西汉:用煤作燃料

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用水力鼓风冶铁 ⑤南北朝:发明灌钢法

⑥北宋:用煤作燃料冶铁的明确记载 3、制瓷业:

①商朝:原始瓷器 ②东汉末期:青瓷

③唐代: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两大体系(越窑青瓷,邢窑白瓷)

④宋代:制瓷技术大放异彩,涌现了五大名窑(江西景德镇窑后成为全国的瓷都) ⑤元朝:青花瓷 ⑥明朝彩瓷。

⑦清代:彩瓷工艺突出(如粉彩瓷、珐琅彩),

康熙年间发明了粉彩瓷器工艺,雍正时这一技术达到登峰造极的水平。

2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经济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 知道主要的商业城市和商帮 理解“重农抑商” 了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㈠市的形成与发展 ⑴ 秦朝:秦统一货币、度量衡;管理“市”的法律规定,商品买卖必须明码标价。

⑵汉代:①“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市与住宅区严格分开,周边有围墙。官府设有专职官员市令或市长进行管理,按时开市、闭市,闭市后不许再有经营活动) ②对外贸易逐渐发展(丝绸之路)。 ⑶六朝:出现“草市”(农村集市)在离城镇稍远、交通便利的一些地点自然形成了民间集市——“草市”,政府设立“草市尉”等官职施行经济管理。

⑷唐朝:设有柜坊(专营货币的存放和借贷,类似银行雏形)和飞钱(类似汇票)。

“夜市”比较繁荣。

⑸宋代: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打破坊市分区规定 (“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 ②商业活动不再官府的直接监管; ③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⑹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㈡主要的商业城市和著名商帮 1、主要商业城市:

①汉代:长安(东西有“市”九处)和五都(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 ②唐代:长安、洛阳;扬州、成都(扬一益二) ③宋代:汴京

④明清时期:出现苏州等一批名镇 2、著名商帮: ①出现时间:明清时期 ②特点:按地域结成商人群体。 ③著名商帮:晋商和徽商

④活动及其范围:他们从经营盐业发家,涉足茶叶、木材、粮食等行业,发展到从事金融活动(典当、票号)。其活动范围除境内外,远至海外地。

㈢“重农抑商”

⒈出现时间:战国商鞅变法中,最早确立“重农抑商”的政策;后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沿用。 ⒉基本含义:重视农业,抑制手工业和商业 ⒊目的:

①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②安定人心,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⒋“重农抑商”长期实行的根本原因:适应了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需要。 ⒌影响:

①保护了小农经济,巩固了封建制度,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②使社会经济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

3

㈣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⒈原因:

①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根本原因②封建统治者自我满足,盲目自大 ③对付东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争④日本倭寇侵扰和西方殖民者的扩张 ⒉含义: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⒊目的:为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⒋影响:①闭关守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国家的安全。

②“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使中国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下,中国开始落后于世界潮流。

专题二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和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一、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了解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认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㈠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⑴时间: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前后

⑵地区: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

⑶主要企业:方举赞,上海 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广东南海 继昌隆缫丝厂 ⑷影响:

①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了②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③推动了中国近代化 ㈡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

⑴西方列强的侵略,自然经济的解体(根本原因)⑵洋务运动的诱导⑶受外商企业的刺激 ㈢ 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主要史实 ⑴原因:

①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加紧经济侵略,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实业家“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的推动 ③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 ⑵时间:甲午战争后

⑶著名的民族企业:①张謇在南通创办大生纱厂②荣宗敬、荣德生在无锡创办保兴面粉厂 ⑷影响:

①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了一股新气息②为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奠定阶级基础

二、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了解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史实 了解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状况 ㈠民国初期民族工业发展 ⑴背景: ① 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民族工业的发展扫除一些障碍; ② 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的促进作用 ③“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4

④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最主要的原因) ⑵“短暂春天”时间: 一战期间 ⑶概况:

①主要行业:纺织业、面粉业发展最快。

②纺织业中心:由上海变为上海、天津、武汉三大中心。 ⑷著名实业家:张謇、周学熙、荣氏兄弟

⑸结果:一战结束,列强卷土重来,民族工业很快萧条下去。

⑹影响:①促进了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②为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共成立奠定阶级基础

㈡ 国民政府前十年民族工业发展 ⑴1927—1937年抗战前夕

⑵原因: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建立以后,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如:币制改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⑶概况: 1935年以后,工商业发展创历史最高纪录。

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 ⑴抗日战争(1937~1945年)

①状况: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受到沉重打击。 ②原因:侵略战争的摧毁、官僚资本压迫

⑵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年)

①概况:民族工业陷入绝境工厂纷纷倒闭

②原因:a美国通过《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条约,使美国商品几乎垄断了中国市场。 b国民政府的通货膨胀、苛捐杂税使民族受到沉重打击。c官僚资本的压迫d战争影响

专题三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一、20世纪50—70年代我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在中曲折发展 了解“一五”计划理解三大改造 了解中共八大的主要内容(1956年) 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㈠“一五”计划 1、时间:1953——1957 2、成就:

① 各项指标大都大福度超额完成 ② 武汉长江大桥建成

③ 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

成投厂

3、 意义:①中国开始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②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㈡三大改造

1、时间:1953—1956年

2、过程:①农业、手工业的改造:建立生产合作社,走合作化道路

②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实行“赎买”政策,采用公私合营等国家资本主义形式。 3、意义:

①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实现生产资料由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

②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起来,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o3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