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中医药大学历年考试真题中内答案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6-23 17: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肺系篇

2008-6哮证的治疗原则。

当宗丹溪“未发以扶正气为主,既发以攻邪气为急”之说,以“发时治标,平时治本”为基本原则。发时攻邪治标,祛痰利气,寒痰宜温化宣肺,热痰当清化肃肺,寒热错杂者,当温清并施,表证明显者兼以解表,属风痰为患者又当祛风涤痰。反复日久,正虚邪实者,又当兼顾,不可单纯拘泥于祛邪。若发生喘脱危候,当急予扶正救脱。平时应扶正治本,阳气虚者应予温补,阴虚者则予滋养,分别采取补肺、健脾、益肾等法,以冀减轻、减少或控制其发作。如《景岳全书·喘促门》说:“扶正气者,须辨阴阳,阴虚者补其阴,阳虚者补其阳。攻邪气者,须分微甚,或散其风,或温其寒,或清其痰火。然发久者,气无不虚,故于消散中宜酌加温补,或于温补中宜量加消散,此等证候,当倦倦以元气为念,必致元气渐充,庶可望其渐愈。若攻之太过,未有不致日甚而危者”,堪为哮病辨治的要领,临证应用的准则。

2013-4.谈谈哮病的中医药治疗优势及不足。

优势:西医多偏重于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 虽然症状得到控制 , 但哮喘的慢性炎症生理改变仍然存在。中医药的优势在于不仅 “发则制其标 ”更在于 “缓则治其本 ” , 不仅针对治疗肺 , 也兼治其他脏器来提高肺的功能。一是治疗重点应放在缓解期的治疗,其目标是减少患者哮喘发作的频率及发作时的严重程度, 主要治法为健脾化痰、培土生金。 即使是在缓解期, “宿痰内伏”始终是本病的病根, 而“脾为生痰之源”, 故健脾化痰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常用方为六君子汤, 对于体质较差, 经常因感冒诱发本病的患者, 也可采用玉屏风散加减。肾主纳气 , 肺的呼吸功能需要肾的纳气作用 来协助 ,肺气久虚 , 久病及肾 , 可导致肾不纳气 , 出现动则气喘的症状 , 若肾的气化失司 , 关门不利 , 则上为喘息 ,咳逆倚息而不得平卧 , 肾为肺的 “子脏 ”使用 “金水相生法 ”用于肺虚不能输布津液以滋肾 。 哮喘反复发作又导致肾阴不足 , 精气不能上滋于肺 , 而致肺肾阴虚者 , 方用 生脉地黄汤和金水六君煎 。二是针对哮喘的并发症进行治疗。老年哮喘患者以及从基层来的患者, 有相当一部分不是单纯的哮喘,多合并有支气管炎、返流性食道炎等疾病 , 激素的大量应用诱发或加重溃疡,降低免疫力。中医药治疗时可根据辨证结论, 酌加相应药物如和胃降逆之品进行调治。还有些并发症在治疗过程值得关注, 发展到肺心病阶段的患者如有水肿, 可用五苓散、五皮饮等进行调治; 对因长期使用 激素导致骨疏松症者, 可给予补肾、 通络之品 , 如金毛狗脊、 仙灵脾、补骨脂等。三是非药物治疗, 主要是针灸及穴位敷贴、 冬病夏治等治疗方法, 对部分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有副作用 小、 费用低廉的优势。

不足:但中医多以个人经验方为 主, 缺乏系统性 , 各家对哮喘的认识有一定区别 , 对病人的辨证不同 , 遣方用药不同,对师承不利。 由于中药用药方式以方剂为主 , 对于急性发作尤其是重症 发作 , 力度不够 , 需与西药配合应用。

2015-4风痰哮证的临床特点、治法与代表方剂?

临床特点:喉中痰涎壅盛,声如拽锯,或鸣声如吹哨笛,喘急胸满,但坐不得卧,咳痰黏腻难出,或为白色泡沫痰液,无明显寒热倾向,面色青黯,起病多急,常倏忽来去,发前自觉鼻、咽、眼、耳发痒,喷嚏,鼻塞,流涕,胸部憋塞,随之迅即发作,舌苔厚浊,脉滑实。 证机概要:痰浊伏肺,风邪引触,肺气郁闭,升降失司。 治法:祛风涤痰,降气平喘。 代表方:三子养亲汤加味。

2009-3喘病的治疗原则 。

喘证的治疗应分清虚实邪正。实喘治肺,以祛邪利气为主,区别寒、热、痰、气的不同,分别采用温化宣肺、清化肃肺、化痰理气的方法。虚喘以培补摄纳为主,或补肺,或健脾,或补肾,阳虚则温补,阴虚则滋养。至于虚实夹杂,寒热互见者,又当根据具体情况分清主次,权衡标本,辨证选方用药。此外,由于喘证多继发于各种急慢性疾病中,所以还应当注意积极地治疗原发病,不能见喘治喘。

2014-8、肺痨治疗中应用”培土生金”的重要性。

从脾肺生理上、母子关系论述:因脾为生化之源,能输水谷之精气以养肺,故当重视补脾助肺,“培土生金”的治疗措施,以畅化源。——生化之源

脾为肺之母,“瘵虫”伤肺,肺虚耗夺脾气以自养则脾亦虚;——子盗母气

脾虚不能化水谷为精微上输以养肺,则肺更虚,终至肺脾同病,气阴两伤,伴见疲乏、食少、便溏等脾虚症状。——母病及子

治当益气养阴,补肺健脾,忌用地黄、阿胶、麦冬等滋腻药。进而言之,即使肺阴亏损之证,亦当在甘寒滋阴的同时,兼伍甘淡实脾之药,帮助脾胃对滋阴药的运化吸收,以免纯阴滋腻碍脾。但用药不宜香燥,以免耗气、劫液、动血,方宗参苓白术散意,药如橘白、谷芽、山药、白术、扁豆、莲肉、苡仁等。

2010-2、从痰、瘀、虚的角度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

肺胀病理因素主要为痰浊、水饮与血瘀互为影响,兼见同病。

痰的产生,病初由肺气郁滞,脾失健运,津液不归正化而成,渐因肺虚不能化津,脾虚不能转输,肾虚不能蒸化,痰浊愈益潴留,喘咳持续难已。久延阳虚阴盛,气不化津,痰从寒化

为饮为水,饮留上焦,迫肺则咳逆上气,凌心则心悸气短;痰湿困于中焦,则纳减呕恶,脘腹胀满,便溏;饮溢肌肤则为水肿尿少;饮停胸胁、腹部而为悬饮、水臌之类。

病久势深,痰浊潴肺,肺虚不能治理调节心血的运行,“心主”营运过劳,心气、心阳虚衰,无力推动血脉,则血行涩滞,可见心动悸,脉结代,唇、舌、甲床紫绀,颈脉动甚。 肺脾气虚,气不摄血,可致咳血、吐血、便血等。心主血而肝藏血,肝主疏泄,为调血之脏,心脉不利,肝脏疏调失职,血郁于肝,瘀结胁下,则致癥积。

2013-10.结合《内经》“治未病”思想,谈谈对“甲流”等呼吸系统流行性疾病病毒传染病的防治。

本病在流行季节须积极防治。生活上应慎起居,适寒温,在冬春之际尤当注意防寒保暖,盛夏亦不可贪凉露宿。注意锻炼,增强体质,以御外邪。常易患感冒者,可坚持每天按摩迎香穴,并服用调理防治方药。冬春风寒当令季节,可服贯众汤(贯众、紫苏、荆芥各10克,甘草5克);夏令暑湿当令季节,可服藿佩汤(藿香、佩兰各5克,薄荷1.5克,鲜者用量加倍);如时邪毒盛,流行广泛,可用贯众、板蓝根、生甘草煎服。此外,在流行季节,应尽量少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防止交叉感染。室内可用食醋熏蒸,每立方米空间用食醋5~10毫升,加水1~2倍,加热熏蒸2小时,每日或隔日1次,作空气消毒,以预防传染。 治疗期间应注意护理,发热者须适当休息。饮食宜清淡。对时感重症及老年、婴幼儿、体虚者,须加强观察,注意病情变化,如高热动风、邪陷心包、合并或继发其他疾病等。 注意煎药和服药方法。汤剂煮沸后5~10分钟即可,过煮则降低药效。趁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或进热粥、米汤以助药力。得汗、脉静、身凉为病邪外达之象,无汗是邪尚未祛。出汗后尤应避风,以防复感。

2011-9、试述活血化瘀法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的意义。

中医认为“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心肺同属上焦,心主血、肺主气的关系实际上是气和血相互依存、 相互为用的关系; 邪侵肺卫或脏腑功能失调 致使肺气失于宣肃从而影响心的行血功能, 气血互为影响互为因果,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 通过调血达到调节肺气的宣肃作用。肺为娇脏,肺为五脏之华盖,外邪侵袭,肺脏首当其冲,而肺朝百脉,全身血脉皆汇聚于肺,当风热病邪侵袭肺脏,百脉首当其冲 致使肺的通气比例失衡,通气换气功能下降,宣降失司,痰热内生,内生痰热阻碍气血运行而成血瘀,血瘀既成,进一步影响肺的宣降,从而形成恶性循环,病情进一步加重表现为咳嗽、 胸闷气急、 发绀, 肺部斑点状或片状阴影也正是风热病毒侵袭肺脏所引起的痰瘀阻滞, 肺络不通的征象。活血化瘀要本来有抑制病原微生物的作用,活血化瘀药可以抑制红细胞血小板的聚集,降低

血液粘滞度改善微循环,利于组织修复。调节免疫功能,促进吞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

2012-1、试述中医药在抗病毒感染治疗方面的优势。

中药治疗病毒感染性疾病不但疗效显著 , 而且由于其自身的药物特性 , 必然表现出在治疗病 毒感染 疾病方面不同于西药的 一些特点和优势 , 要表现 为 : 一是在抗病毒同时 , 许多药物兼有解热、抗炎等作用 , 对病毒引起的感染具有多重作用, 如缩短发热的时间,控制炎症的扩散 , 促进炎症的吸收等 , 即对病毒以及病毒引起的病理反应能多途径、多方位起作用 , 如金银花、连翘 、 鱼腥草等 ; 二是在抗病毒同时 , 部分 药物兼有 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 能阻止病毒进入细胞组织 , 如黄芪、灵芝 、西洋参 等 ; 三 是在抗病毒同时 , 一般很少伤害正常组织细胞 ,毒副作 用较小 , 如菊花 、 当归 、 何首 乌等 ; 四是由于中 药采取的 是个体化的治疗, 对病情更具有针对性 , 更能做到有的放矢。另外 ,也应当看到 , 由于中药有效成分的多元化 , 病毒对其也很少产生抗药性。

心系篇

2002-5.天王补心丹、朱砂安神丸、黄连阿胶汤、知柏地黄汤心悸如何区别应用,方药组成 ?

四方均可治疗阴虚火旺之心悸怔忡,虚烦不眠,舌红,脉细涩证。

天王补心丹:生地黄为君药,天冬麦冬、玄参滋阴清热,柏子仁、酸枣仁,五味子养心安神,人参、茯苓补心气生血,安神益智。丹参当归养血补心,活血补而不滞。远志安神定志,交通心肾。桔梗载药上行,朱砂镇心安神。功效:滋阴清热,补心安神。主治:阴虚内热,神志不安证。标本兼治重在治本,同时心肾两顾,重在补心。特别是对于心悸兼手足心热,大便干燥者尤适合。

朱砂安神丸以朱砂为君药镇心安神,泄心火,黄连为臣药除烦热,生地当归为佐滋阴养血,顾其虚,甘草调和,护其中。功效:镇心安神,泻火养阴。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重镇安神配伍清心泻火,清心力强,重镇安神配合滋阴养血,泄泻同用,标本兼治。但以治标为主,适合心悸失眠兼有胸中懊恼,烦热,口舌生疮,舌红,脉细数者。

黄连阿胶汤出自伤寒论:“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黄连阿胶汤主之。”:黄连,黄芩,白芍,鸡子黄组成。功效:育阴清热,滋阴降火之功效,为治疗少阴阴虚火旺的常用方。适合心肾不足,阴虚火旺较重者。

知柏地黄汤:六味地黄丸+知母黄柏。功效滋阴清热。主治肾阴亏虚,虚火妄动,潮热盗汗,口干咽燥,耳鸣遗精,小便短赤者,以肾阴虚明显者,入心经药物少。

2004-5.请简述心悸与怔忡、奔豚、卑蝶的鉴别。

1.惊悸与怔忡

心悸可分为惊悸与怔忡。大凡惊悸发病,多与情绪因素有关,可由骤遇惊恐,忧思恼怒,悲哀过极或过度紧张而诱发,多为阵发性,病来虽速,病情较轻,实证居多,可自行缓解,不发时如常人。怔忡多由久病体虚,心脏受损所致,无精神等因素亦可发生,常持续心悸,心中惕惕,不能自控,活动后加重,多属虚证,或虚中夹实。病来虽渐,病情较重,不发时亦可兼见脏腑虚损症状。惊悸日久不愈,亦可形成怔忡。 2.心悸与奔豚

奔豚发作之时,亦觉心胸躁动不安。《难经·五十六难》云:“发于小腹,上至心下,若豚状,或上或下无时”,称之为肾积。故本病与心悸的鉴别要点为:心悸为心中剧烈跳动,发自于心;奔豚乃上下冲逆,发自少腹。

2013-1.试述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心阳欲脱证、水气凌心证的基本病机,各自症状特点及治法。

心悸的病理性质主要有虚实两方面。虚者为气、血、阴、阳亏损,使心失滋养,而致心悸;实者多由痰火扰心,水饮上凌或心血瘀阻,气血运行不畅所致。虚实之间可以相互夹杂或转化。实证日久,病邪伤正,可分别兼见气、血、阴、阳之亏损,而虚证也可因虚致实,兼见实证表现。临床上阴虚者常兼火盛或痰热;阳虚者易夹水饮、痰湿;气血不足者,易兼气血瘀滞。

心悸初起以心气虚为常见,可表现为心气不足,心血不足,心脾两虚,心虚胆怯,气阴两虚等证。病久阳虚者则表现为心阳不振,脾肾阳虚,甚或水饮凌心之证;阴虚血亏者多表现为肝肾阴虚,心肾不交等证。若阴损及阳,或阳损及阴,可出现阴阳俱损之候。若病情恶化,心阳暴脱,可出现厥脱等危候。

1.心虚胆怯证

症状——心悸,善惊易恐,坐卧不安,如恐人将捕之—惊则气乱,恐则气下,心怯神伤,心神不能自主多梦易醒,恶闻声响—心主神志,心脏功能失常,心不藏神,心神不宁 食少纳呆—脾气亏虚,健运失职

苔薄白,脉细略数或细弦—心胆气虚之征

证机概要——气血亏损,心虚胆怯,心神失养,神摇不安 治法——镇惊定志,养心安神

代表方——安神定志丹加减 本方益气养心,镇惊安神,用于心悸不宁,善惊易恐,少寐多梦,食少,纳呆者。

常用药——人参、茯苓—益气养心—山药、白术、黄芪(党参、太子参) 远志、石菖蒲、茯神—安神定志—酸枣仁、柏子仁

龙齿—重镇安神—磁石、琥珀粉 2.心阳不振证

症状——心悸不安—久病体虚,损伤心阳,或胸中阳气不足,日久损及心阳,以致心失温养 胸闷气短—胸中阳气不足, 动则尤甚—动则气耗,形寒肢冷,面色苍白—心阳虚衰,血液运行迟缓,肢体失于温煦, 舌淡苔白,脉象虚弱或沉细无力—心阳不足,鼓动无力 证机概要——心阳虚衰,无以温养心神 治法——温补心阳,安神定悸

代表方——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合参附汤 前方温补心阳,安神定悸。适用于心悸不安、自汗盗汗等症 后方益心气,温心阳,适用于心悸气短、形寒肢冷等症 常用药——桂枝、附子—温补心阳 人参、黄芪—益气助阳

麦冬、枸杞子—滋阴(阳得阴助则生化无穷) 炙甘草—益气养心 5.水饮凌心证

症状——心悸—水饮上干、犯凌心,心阳被抑

眩晕,胸闷痞满—饮停于中,清阳不升,气机阻滞 恶心呕吐,流涎—饮邪上逆

渴不欲饮,小便短少,下肢浮肿—水为阴邪,赖阳气以化,阳虚则不 能化水,水邪内停 形寒肢冷—阳虚不能达于四肢,充于肌表

舌淡胖,苔白滑,脉象弦滑或沉细而滑—阳虚水盛之象 病机概要——脾肾阳虚,水饮内停,上凌于心,扰乱心神 治法——振奋心阳,化气行水,宁心安神

代表方——苓桂术甘汤加减 本方通阳利水,适用于痰饮为患,胸胁支满 心悸目眩等症 常用药——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淡渗利水 桂枝、炙甘草—通阳化气

人参、白术、黄芪—健脾益气助阳 远志、茯神、酸枣仁—养心安神 加减——恶心呕吐—加半夏、陈皮、生姜

肺气不宣,肺有水湿:咳喘、胸闷—杏仁、前胡、桔梗,葶苈,五加皮、防己 兼淤血—当归、川芎、刘寄奴、泽兰、益母草

肾阳虚衰,不能制水,水气凌心(心悸、喘咳、不能平卧,尿少浮肿) —用真武汤加猪苓、泽泻、五加皮、葶苈子、防己 临证备要——本证见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心功能不而伴有浮肿、尿少、夜间阵发 性咳嗽或端坐呼吸等患者,治应温阳利水。对病情危重者,可应 用独参

2005-2、心动悸、脉结代、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室颤,请写出可能出现的中医证型,治方药。可使用哪些抗心率失常的中药,注射液、生脉注射液,可反复大量应用。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1.炙甘草汤合生脉散加减 太子参15g 麦冬12g 黄芪12 g 炙甘草9g 生地12g 五味子10g 阿胶10g(烊)大枣3枚 酸枣仁10 g 丹参10g 红花10g。水煎服,日1剂。功用:益气养阴,养血安神。

2.定心汤 龙眼肉30 g 酸枣仁15 g 山茱萸15g 柏子仁12g 生龙骨12g 生牡

蛎12g 乳香3g 没药3g。水煎服,日1剂。功用: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3.三参汤 苦参20 g 丹参15 g 党参20g 大枣6枚。水煎服,日1剂,2次分服。功用:益气活血安神。

药理:苦参的有效成分主要是生物碱、黄酮类、甾醇、氨基酸等,其抗心律失常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和兴奋性,延长有效不应期有关。丹参主要成分为丹参酮。其作用主要是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脏功能,同时还能抗凝,促进纤维蛋白原溶解,并能扩张周围血管而降血压,另外还有镇静、镇痛作用。党参主要成分为皂甙、糖类及微量生物碱,具有生高红、白细胞,升高血糖,增强机体抵抗力,降低心肌兴奋性,扩张周围血管而降压等作用。大枣能降低血中胆固醇,增加血清蛋白,同时具有营养心肌细胞的作用。

心房扑动和心房颤动 1.复脉散 肉桂1.5g 人参2g 三七2g 沉香2g 阿胶5.5g 北五加皮0.5g 大黄0.5g 朱砂0.5 g 珍珠0,5g 川贝3g 元胡5 g 琥珀粉1g.研粉,每剂含生药24克,每日8g,3次冲服,治疗1-4周.温阳复脉,宁心安神.

2.重镇安神方 生龙牡(先煎)各24g 首乌藤24 g 鸡血藤24g 紫石英(先煎)18g 紫贝齿(先煎)18g 当归18 g 炒枣仁12g 远志12 g 柏子仁20g 合欢皮20 g 炙百合20g 丹参15g 琥珀粉3g(冲)朱砂1g(冲)水煎服,日1剂。益气养心,安神定悸。 3.宁心复律汤 人参9g(另煎)麦冬5g五味子9 g 桂枝6-9 g 赤白芍各6-9 g 丹参30g 甘草9 g 生龙牡各25g(先煎) 琥珀粉6-9g(冲)。水煎服,日1剂,分2次服。双补气阴,调和阴阳,活血通络,安神定悸,通调血脉,调整心率。

2013-9.试从《内经》形神一体观谈谈对心悸的中医治疗。

《内经》虽无心悸或惊悸、怔忡之病名,但已认识到心悸的病因有宗气外泄,心脉不通,突受惊恐,复感外邪等。如《素问·平人气象论》曰:“……左乳下,其动应衣,宗气泄也”。《素问·举痛论》云:“惊则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故气乱矣。”《素问·痹论》亦云:“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并对心悸脉象的变化有深刻认识,记载脉律不齐是本病的表现。《素问·平人气象论》说:“脉绝不至曰死,乍疏乍数曰死。”这是认识到心悸时严重脉律失常与疾病预后关系的最早记载。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 “形神合一”其独特的思想内涵逐渐为人们所识, 过度的焦虑、 恐惧、 怨恨以及其他心理和精神紧张等因素与疾病的关系渐受关注, 中医形神理论指导下研究心悸的发生发展对于心悸理论研究的加深以及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意义。《黄帝内经》 最早从医学的角度具体地论述了“形神合一” 这一观点, 强调的是形与神的辩证关系。人体是形神统一的整体, 《灵枢·天年》 曰: “血气已和, 荣卫已通, 五藏已成, 神气舍心,魂魄毕具, 乃成为人 ”。《灵枢 · 邪容 》 曾言: “心伤则神去, 神去则死矣”。《灵枢 》 说: “心藏脉, 脉舍神” ,“血者, 神气也” , “血脉和利, 精神乃居”。 可见心 、 血脉与神密切相关, 因此, 心主血脉功能异常, 必然引起神志改变。《灵枢 · 本神第八 》 曰: “是故怵惕思虑者则伤神, 神伤则恐惧流淫不止。” 心悸发病可神伤及形, 或由形伤及神, 或形神俱伤, 外因可致心气怯弱或心血不足, 或心劳脾伤, 使心神不能自主; 内因主因他脏阴亏, 触犯心君, 虚火内生, 扰及心神而致病, 如因脾肾阳虚, 水

液停聚,上犯心阳 ,心脉痹阻,可发为本病 。纵观历代医家对心悸的治疗, 不外乎形神两方面的调补, 在形治基础上,注重安心宁神。 《难经》: “损其心者, 调其营卫 ”,如孙思邀的《备急千金要方 》 收录了大量的治病方药如远志汤 、 大定心汤等, 在针对气血阴阳调治的基础上, 还涉及很多安神定志药物的应用:如人参 、 甘草 、 茯神 、 远志 、 酸枣仁 、 桂心 、 龙骨 、 牡蛎 、 柏子仁等 。 元 · 危亦林《世医得效方 》 有十味温胆汤, 在治疗胆胃不和 、 痰热内扰的温胆汤的基础上, 减清胆和胃的竹茹, 加入益气养血 、 宁心安神之人参、熟地、五味子 、 酸枣仁 、远志而成, 具有化痰宁心 、 补养心神之效,用于治疗心胆虚怯 、痰热扰心之短气悸乏 。 明 · 龚廷贤《万病回春 》 对于惊悸治疗见解精辟, 对于血虚者,选用养血安神汤 、 安神镇惊丸养心以清火。 现代医学实践证明 , 心悸诊疗在辨明气血阴阳变化做针对性的治疗, 尤以安神为要, 很多医家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 除了针对“形变 ” 相应治疗以外, 注重形神相互结合统一, 尤其是注重神变产生的影响 。可通过调节阴阳以安神治疗阴阳失调, 气血失和, 心神失守之心悸,肝风内动密切相关的心悸以调和心肝为基, 重镇安神, 重用柏子仁 。温振心阳来安神定悸, 方选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 。 此外, 安神法的应用有助于心悸的诊疗,方剂中加内加龙齿等安神质品疗效显著。

2015-6.参松养心胶囊、朱砂安神丸、柏子养心丸在组成配伍适应证上的不同?

参松养心胶囊:组成人参、麦冬、山茱萸、丹参、酸枣仁(炒)、桑寄生、赤芍、土鳖虫、甘松、黄连、南五味子、龙骨。功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清心安神。用于治疗冠心病室性早搏属气阴两虚,心络瘀阻证,症见心悸不安,气短乏力,动则加剧,胸部闷痛,失眠多梦,盗汗,神倦懒言。

朱砂安神丸:以朱砂为君药镇心安神,泄心火,黄连为臣药除烦热,生地当归为佐滋阴养血,顾其虚,甘草调和,护其中。功效:镇心安神,泻火养阴。主治:心火亢盛,阴血不足证。重镇安神配伍清心泻火,清心力强,重镇安神配合滋阴养血,泄泻同用,标本兼治。但以治标为主,适合心悸失眠兼有胸中懊恼,烦热,口舌生疮,舌红,脉细数者。

柏子养心丸:组成: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制远志、酸枣仁、肉桂、醋五味子、半夏曲、炙甘草、朱砂。补气,养血,安神。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方中用酸枣仁、柏子仁养心安神;黄芪、党参益气生血,配以当归补血润燥;川芎行气活血;茯苓、远志养心安神,又可交通心肾;朱砂镇心安神;五味子益气敛阴,以助补气生阴之力;肉桂温里散寒;半夏燥湿化痰;甘草补益心脾之气并能调和诸药。诸药共奏补气,养血,安神之功。

2000-3.胸痹的发病基础和病理因素是什么?其病理特点如何?怎样辨别阴寒证、痰浊证、气滞证、血瘀证的不同?各证型治疗要点是什么?(10分)

胸痹的主要病机为心脉痹阻,病位在心,涉及肝、肺、脾、肾等脏。心主血脉,肺主治节,两者相互协调,气血运行自畅。心病不能推动血脉,肺气治节失司,则血行瘀滞;肝病疏泄失职,气郁血滞;脾失健运,聚生痰浊,气血乏源;肾阴亏损,心血失荣,肾阳虚衰,君火失用,均可引致心脉痹阻,胸阳失旷而发胸痹。其临床主要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夹杂。本虚有气虚、气阴两虚及阳气虚衰;标实有血瘀、寒凝、痰浊、气滞,且可相兼为病,如气滞血瘀、寒凝气滞、痰瘀交阻等。

应区别气滞、痰浊、血瘀、寒凝的不同,本虚又应区别阴阳气血亏虚的不同。标实者:闷重而痛轻,兼见胸胁胀满,善太息,憋气,苔薄白,脉弦者,多属气滞;胸部窒闷而痛,伴唾吐痰涎,苔腻,脉弦滑或弦数者,多属痰浊;胸痛如绞,遇寒则发,或得冷加剧,伴畏寒肢冷,舌淡苔白,脉细,为寒凝心脉所致;刺痛固定不移,痛有定处,夜间多发,舌紫暗或有瘀斑,脉结代或涩,由心脉瘀滞所致。

针对气滞、血瘀、寒凝、痰浊而疏理气机,活血化瘀,辛温通阳,泄浊豁痰,尤重活血通脉治法。

2001-3.“开鬼门、洁净府”结合心血管(心衰)的应用。 2002-4.胸痹病机、症状、治法、代表方剂。

气滞心胸证

心胸满闷,隐痛阵发,痛有定处,时欲太息,遇情志不遂时容易诱发或加重,或兼有脘宇胀闷,得嗳气或矢气则舒,苔薄或薄腻,脉细弦。 证机概要:肝失疏泄,气机郁滞,心脉不和。 治法:疏肝理气,活血通络。 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减。

2005-3、脉痹的临床表现。

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也。

其风气胜者为行痹,寒气胜者为痛痹,湿气胜者为著痹也。

帝曰:其有五者何也?岐伯曰:……以夏遇此者为脉痹;——《痹论》

脉痹是以正气不足,六淫杂至,侵袭血脉,致血液凝涩,脉道闭阻,而引起的以肢体疼痛、皮肤不仁、皮色黯黑或苍白、脉搏微弱或无脉等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病证。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因于湿热者多发于夏季,由于寒湿或阳虚而致者则好发于冬季。发病年龄以青壮年为多,老年次之,幼小一般不发病。——源于百度

2008-3.“阳微阴弦”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仲景《金匮要略》正式提出“胸痹”的名称,并进行了专门的论述。把病因病机归纳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气盛,认为乃本虚标实之证。在治疗上,根据不同证候,制定了栝蒌薤白白酒汤等方剂,以取温通散寒,宣痹化湿之效,体现了辨证论治的特点。 应用无。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 冠状动脉供血相对不足, 心肌急性、 短暂性缺血、缺氧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属中医的 “胸痹 、心痛范畴。《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篇》 曰 : 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 即胸痹而痛, 所以然者, 责其极虚也。 阳虚知在上焦, 所以胸 痹心痛者, 以其阴弦故。胸阳不振是发病之本, 阴寒、痰浊、 瘀血是发病之标, 总 因,阴乘阳位而发病。冠心病的病机为本虚标实 , 已成为学界共识。心、脾、肾阳气亏虚是发病之本, 而阴 寒、痰 浊、瘀 血是 发病之 标。因此, 冠心 病的治 疗, 要谨守”阳微阴弦“之病机, 重在辨清标本缓急, 标实证以”通 “为 主,

本虚证以“补“为主, 虚实错杂证, 应扶正祛邪并施, 标本兼顾。 同时, 注重整体调节, 补虚勿忘邪实、祛实勿忘本虚, 注重补中寓通, 通中寓补, 通补兼施。治病求本冠心病以心、脾、肾阳气亏虚为病之本,故治以温阳益气, 阳气恢复, 则寒可去, 痰得化, 血能行,脉自通, 病始愈; /急则治其标 , 冠心病 发作时以标实为

主, 应抓住痰、 瘀病邪的主要病理变化, 给予化痰、 祛瘀及祛寒; 缓则治其本 , 痰浊、瘀血得去, 阳气自 能舒展。栝蒌薤白白酒汤、栝蒌薤白半夏汤、 枳实薤白桂枝汤三方均出自 张仲景床治疗胸 痹心痛的常用有效方剂, 均具有通阳宣痹、 化痰祛瘀之功效。 栝蒌薤白白酒汤以通阳散结为 主, 用于胸痹而痰浊较轻 者; 栝蒌薤白半夏汤以祛痰散结为主, 用于痰浊较盛者; 枳实薤白桂枝汤长于下气, 痞散结, 用于治疗 胸痹气结较甚、气上冲胸 者。 在临床实践中, 运用温阳 益气、 化痰祛瘀之法, 根据不同病人的病情, 结合三方各自 的不同特点, 酌情加减配伍治疗冠心病, 均取得较好疗效。

2010-10、从五脏合病论胸痹心痛。

胸痹是指以胸部闷痛 , 甚则胸痛彻背 , 喘息不得平卧为主症的一种疾病 , 轻者仅感胸闷如窒 , 呼吸欠畅 , 重者有胸痛 , 严重者心痛彻背 , 背痛彻心 , 剧痛难忍。

心肺同居于胸中 , 心主血脉 , 肺主气 , 朝百脉 。气和血二者相互协调 , 则气血运行正常 , 以维持人体各组织器官正常的生理活动 。若肺气不足 , 则宗气虚衰 , 助心行血之力降低 , 导致心脉瘀阻 , 形成气虚血瘀型胸痹心痛 。肺为贮痰之器 , 若肺气衰弱 , 胸阳不振 , 宣发不利 , 肃降阻滞 , 通调水液功能失常 , 水饮 、痰浊停于胸中 , 阻碍心脉 , 终致胸痹心痛。加之寒邪趁虚而入 , 致心痛常发作。从肺论治胸痹心痛 , 其根本目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nv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