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

更新时间:2023-10-21 04:4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从古诗中感受美的真谛

【摘要】:小学语文新课标十一册安排第六组综合性学习:轻叩诗歌的大门,引导学生走进丰富多彩的诗歌世界。“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因为“美是诗的本质”,所以老师教学优秀的诗歌时潜移默化地熏陶学生语言美、意境美等,学生自然地感受诗歌美的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能力、开拓形象思维、提升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画面 审美教育

诗歌是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古今中外的诗人们,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无数优美的诗篇,他们的佳词美诗就像天空中的明星,璀璨夺目。“学生读一点诗歌,背一点诗歌,不仅能开阔视野、学习语言,而且在咀嚼英华的过程中,必然同时承受到五千年深厚文化的熏陶,丰富文化素养。”但许多诗词中的名言俊句更是突破了时空的限制,引起读者的共鸣。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带领学生走进古代艺术殿堂,去体会感悟古诗的语言美,古诗的韵律美,感受古诗的画面美,领悟古诗的意境美,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一、指导诵读,体会古诗的韵律美

古诗不仅内涵丰富,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和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而且短小精悍,词句优美,韵律和谐,节奏性强,易读易记,特别适合小学生诵读。古诗教学中,采取大声朗读、独自朗读、加手势吟诵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吟诵中体味,更能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绝句》时,老师提炼讲解内容,简化教学头绪,控制教师在课内的活动总量,在老师的指导、点拨下,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寒/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指导学生,要读出诗的节奏和重音。反复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读多了,自然成诵。使学生在读诗的同时,感悟诗的韵律美。教学《小池》可指导学生多读,在学生感受初夏\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的勃勃生机,进而介绍杨万里的另一首写荷花的诗的名句\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并比较两首诗,不同季节的荷花,美的又是迥然不同,感受诗的艺术感染力。总之在理

1

解诗意的基础上熟读成诵,感悟诗的和谐韵律,积累消化,成为随时可提取的有用材料。

二、启发想象,感受古诗的意象美。

宋代著名文学家苏轼在评论唐代大诗人、画家王维(字摩诘)的《蓝田烟雨图》时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可见诗与画是有共同点的。唐宋许多著名诗人的诗句,常常被后人选作绘画的题材。从小学教材中所选的古诗看,其中不少堪称”诗中有画”的名篇。

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人颇具匠心,以画家的眼光、作画的方法,准确地表现了景物间的存在对应关系:大与小,虚与实,背景与中心,构成了一幅为后人叫绝的雪景画面——寒江钓雪。我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把《江雪》的语言描述成画面。运用联想和想象把这首高度凝练的诗歌语言变成生动具体的形象,使简练的语言成为联想和想象的依据,启发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去添枝加叶,把诗歌语言形象化、把诗中的意象具体化。在学生想象的基础上,我抓住诗歌中的关键字眼,引导学生口述画面:前两句是画面的背景,是写”大”景和”虚”景。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两句中,没有一个”雪”字,但写出了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的壮观境界,具有不著一字尽得风流的韵味。”千山”、”万径”极平常的用语措辞,既扣住了永州多山的自然地理特征,又把漫天的雪景写得无限开阔,远远超出了视力所及,给人以无涯的想象。”鸟飞绝”、”人踪灭”是从大雪后的效果,启发读者去想象雪之大。后两句是画面的中心是写”小”景和”实”景。因潇水在严冬不结冰的,才有了披蓑戴笠的渔翁垂钓寒江的这幅画面中心。孤独的渔翁与大雪背景形成对照,因为有渔翁,雪的背景被反衬得更加辽阔、深远。因为有漫天雪景的映衬,渔翁也越发显得生动而有内涵。

三、诗画对照,再现古诗意境美

诗是抒发诗人情感的,而感情又一定要通过形象,构成一种意境,然后借助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因此诗歌是十分注重形象描绘的。如果教师能将抽象、凝炼的语言与具体的形象实物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形象”化为可作用于视觉的一幅幅栩栩如生的投影图片,那么教学往往会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鹅》这首诗包含了丰富的信息,有鹅的色彩、形象、动作等等。由于课堂条件有限,

2

如此丰富的信息仅凭口头讲解是不易表达完整透彻的,故此根据诗意我绘制了一幅活动的幻灯投影片。画面上:亭台楼激,杨柳依依,岸边一位老翁翁嘻嘻地持着胡须,一个儿童正在不断地向湖里那群“嘎嘎”欢叫的大白鹅抛散谷粒。图中白鹅的颈部、红掌部均可活动。教学时诗画对照,相映成趣,为学生想象活动提供了丰富、鲜明的表象信息,学生很轻松地踏入了诗的意境之中。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结合画面说说、生动活泼、天真可爱的白鹅形象,学生就不难表达了:那长着一身洁白的羽毛,有看两只红红的脚掌的鹅,在清澈浅绿的湖水中悠闲自在地拔掌前行,欢快的引颈高歌。此时水波荡漾,荷叶轻摇,荷花飘香?? 这意境是多美啊!为了引发学生们的参与意识和创造兴趣,也为了更好地理解诗意,体会诗境,我从二年级上学期起就鼓励学生根据诗意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在玻璃板上为古诗《登鹳雀楼》、《青松》、《静夜思》等配画,在创作中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大胆作画,一张张充满重稚的画面,展现了他们对诗意的理解程度,也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更让他们在诗的意境中受到了美的熏陶。通过为诗作画,所馈出他们对诗词的理解,调节了教学气氛,使学生学中有趣,趣中有美,美中有物。

四、斟词酌句,感悟古诗的语言美。

古诗用词非常精炼,一字一词都经过作者的千锤百炼所至,因此抓住重点字词分析理解句意是古诗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传统的古诗教学采取的大都是“串讲法”。教师滔滔不绝地讲解,使学生的思想感情为之窒息,智力因而枯竭,学习成为负担。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通过形、声、光、色等形式,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的诗眼或者含有深刻的意义的词语,反复推敲、理解、体会语言文字的妙处。 如古诗《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中的“生”字用得十分绝妙,但仅凭教师口头讲解,学生始终难以理解、体会。而录像地恰当运用就解决了这一难题。教学时,教师先提问:“生”字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不用“升”而用“生”呢?紧接着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观看录像,画面上:草木葱笼,苍翠欲滴,危峰兀立,山峦叠民而香炉峰此时正被烟雾笼罩,在阳光的照耀下,一团团紫烟不断从山谷中升起,景象美不胜收,录像将古诗中抽象的文字转化为具体的动态画面,给学生以美享受。学生学习兴趣极为浓厚,他们积极观察、思索,很快从香炉峰的云雾源源不断地升腾的动态画面中领悟到“生”字的妙处:“升”字仅

3

仅只能看到烟雾升起,不一会就散去;而“生”字还含有“产生”的意思,这说明香炉峰始终处于云雾级绕之中。通过此环节的教学,学生不仅理解了语言文字的表层意思,而且使他们体会到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及感情色彩。又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为了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绿”字的精妙,可通过录像展示江南春日美景,那一幅幅花红柳绿,草长莺飞的江南春色画面将学生带入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细细地品味了诗中的语言美,很快领悟到了“绿”字的神韵。“绿”字既涵概了“满”、“入”、“过”的意思,又突出了东风催春势不可挡的盎然生机。实践证明,在古诗教学中电教媒体发挥了它独特的优势,学生接受信息的过程由眼一耳一脑一口多种感官协同进行思维加工,加深了对词语的理解。

五、通过绘画,体会古诗的色彩美

古人做诗,很善于运用色彩这种绚丽的视觉语言表达内心的情感。明亮轻快的色泽,充溢着诗人愉悦的感情;凝重灰暗的色调,则寄寓诗人伤感怨悱的意绪。我国很多古诗词可以说是“诗中有画”,一首诗就是一幅色彩鲜明、动静相宜的图画。因此,在进行古诗词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体会古典诗词的色彩美。教学杜甫《绝句》时,指导读诗歌后要求学生将诗歌所描写的景物意境画出来,学生在画画的过程中渐渐领会到这首诗表现出诗人愉悦欢快的心情,诗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黄、绿、青、白四色鲜明而和谐,构成了一种色调柔美绮丽的画面。通过画画,让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的过程中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从而感受了古诗的艺术形象。“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词中这千古名句,教学时学生很快就领悟到“火红”色与“蓝绿”色形成强烈对比,把春日的江南景色写得明艳迷人、生机勃勃。学生一下子就能用画把古诗的意境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一幅幅色彩斑斓、画面生动的画,令人回味,让人遐想。

自古以来,诗歌就有用色彩描写塑造意象,表达感情的传统。还有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等等都是很典型的例子。从这些句子中不难看出“诗中画”主要借助于色彩词汇的灵活运用和巧妙搭配??

总之,古诗以美为载体,以美为内容,以美为目标。《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教学时,只有通过深层

4

次的不断挖掘,学生才能领略到作者构思写作之巧,平常词句中隐含的深意,感受到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魅力,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素养、发展形象思维、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学素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陈元勋。小学古诗意境教学浅探。教育艺术在线,2008(11)。 【2】陆向前。美育在古诗教学中培养。考试周刊,2007(6)。 【3】李睛魁。谈小学古诗教学中的美育。河南教育,2005(8)。 【4】语文课程标准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np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