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更新时间:2023-05-27 09:2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什么是数学? 为什么学习数学? 开设《数学文化》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数学与其它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第一讲 数学的本质一、数学研究对象的历史考察从数学发展的每个历史时期,人们在实践中,对 数学研究对象的发现与认识,来加以考察。 数学,作为一门科学,它来源于人类社会实践, 并促进人类社会实践,也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 发展。 1.数学萌芽时期(远古~公元前6世纪) 2.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7世纪)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4.近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以后)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1.数学萌芽时期(远古~公元前6世纪)

特点: 零零星星地认识了数学中最古老、原始的 概念——“数”(自然数)和“形”(简单几何 图形)。 数的概念起源于数(读snǔ),脚趾和手指 记数、“结绳记数” 等; 另一方面,人类还在采集果实、打造石器、 烧土制陶的活动中,对各种物体加以比较, 区分直曲方圆,逐渐形成了“形”的概念。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2.常量数学时期(公元前6世纪~公元17世纪)

特点:人们将零星的数学知识,进行了积累、 归纳、系统化,采用逻辑演绎的方法形成了 古典初等数学的体系。 欧几里得(Euclid):《几何原本》 以空间形式为研究对象,以逻辑思维为主 线,从5条公设、23个定义和5条公理推出了 467条定理,从而建立了公理化演绎体系。 我国东汉时期:《九章算术》 由246个数学问题、答案和术文组成,全 书主要研究对象是数量关系。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特点:“运动”成为自然科学研究的中心课 题,数学由研究现实世界的相对静止的事物 或现象进而探索运动变化的规律,常量数学 已发展到变量数学。17世纪,迪卡尔 (Descartes)将几何内容的课题与代数形式 的方法相结合,产生了解析几何学,这标志 着变量数学时期的开始。17世纪60年代, Newton和Leibniz各自从运动学和几何学研究 的需要,创建了微积分。随后,相继建立了 级数理论、微分方程论、变分学等分析学领 域的各个分支。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3.变量数学时期(17世纪~19世纪)

15世纪~18世纪,人们还研究了大量的随机 现象,发现存在着某种完全不确定规律性, 建立了概率论。这个时期,数学的研究对象 已由常量进入变量,由有限进入无限,由确 定性进入非确定性;数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也 由传统的几何演绎方法转变为算术、代数的 分析方法。马克思主义奠基人之一的恩格斯, 在考察了18世纪前整个数学发展的历史基础 上指出:“数和形的概念不是从任何地方得 来的,而仅仅是从现实世界中得来的”、 “纯数学是以现实世界的空间形

式和数量关 系——这是非常现实的材料——为对象的”, 这些论断揭示了科学的数学本质。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4.近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以后)

特点:数学由研究现实世界的一般抽象形式 和关系,进入到研究更抽象、更一般的形式 和关系,数学各分支互相渗透融合。随着计 算机的出现和日益普及,数学愈来愈显示出 科学和技术的双重品质。19世纪以来,由于 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及数学自身的逻辑矛盾 不断产生许多新问题,促使处于数学核心部 分的几个主要分支——代数、几何、分析学 科的内容发生了深刻变化,并产生了许多新 的数学分支。抽象代数学 、n维空间、无穷 维空间以至于更抽象的空间 、Cantor集合论 泛函分析等。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4.近现代数学时期(19世纪以后)

20世纪以来,数学的发展更是迅猛异常,产生了“优 选学” 、“规划论”、“对策论”、“排队论”、 “计算机理论’等等,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由于科学技术和工程技术上的计算问题的越来越复杂, 需要高速、准确地计算许多非线性的、多维的,或为 方程组形式的数学问题,为此电子计算机应运而生。 随着计算机的出现,与高新科技紧密相关的数学理论, 如控制论、突变论、拓扑稳定性和大范围分析等理论 也随之产生。今日的数学不仅是一门独立的科学,而 且是一种普遍性的技术,它“兼有科学和技术的两种 品质”。 显然,现代数学的许多分支的研究对象,远远突破了 传统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范围。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二、数学是什么科学?数学本质的另一个问题:数学究竟是什么科学?是演 绎科学,还是经验科学呢?或是实验归纳科学呢?由 于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来认识,因而对这个问题有着不 同的看法. 1.数学科学的几种论述: (1)从数学所从属的工作领域来看:在17世纪以前, 毕达哥拉斯(Pytnagoras)学派的数学观占据了统治 地位,他们认为“数是一切事物的本质,整个有规律 的宇宙的组织,就是数以及数的关系的和谐系统”, Galieo说得更明白:“大自然乃至整个宇宙这本书都 是用数学语言写出的”。依他们看来,科学的本质就 是数学,世界是数学的描述形式,这一时期数学成了 科学的“皇后”;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到了17世纪,数学家Alembert把数学划 归在自然科学之内,确认它是自然科学 的一个门类,数学再不被认为是科学的 “皇后”,而是科学的“仆人”,是自 然科学的工具。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 我国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明确提出, “数学应该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并 列”,成为现代科学技术的自然科学、 社会科学、数学科学、思维科学、系统 科学、人体科学

、军事科学、文艺理论、 地理科学等十大门类的一大门类,他主 张“数学应该称为‘数学科学’”。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2)从研究数学的方法来看:匈牙利数理逻辑学家卡尔马认为“数学是一 门有经验根据的科学”;著名的科学哲学家 Lakatos认为“数学是既含有经验成分又含有 理性成分的一种非封闭的演绎系统—拟经验 的体系”;美籍匈牙利数学家、数学教育家 G.Polya认为“用欧几里得方法提出来的数学 看来却像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但在创造 过程中的数学看来却像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 科学”。可见从数学真理的发现或发明的无 数事实来看,它是通过大量实验、归纳而得 以发现,进而通过演绎推理而证明它的可靠 性和真实性。因此,数学具有两重性,它既 是一门系统的演绎科学(从最后被确定的定型 的数学来看),又是一门实验性的归纳科学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3)从数学对象来看.数学家Descarte把 数学称作“序的科学”;物理学家 Weinberg把数学看作是“模式与关系”的 科学,如像生物是有机体的科学,物理是物 和能的科学一样,“数学是模式的科学”; 如果把数学看作是一种语言,它又可认为 “是描述模式的语言”。随着现代数学的创 立与发展,人们对数学的本质的认识逐步深 化,在当今数学哲学界流行一些新颖和较成 熟的数学哲学观点. 2.数学是模式的科学 《现代汉语词典》里,对模式的解释是指 “某种事物的标准形式”,这种标准形式 是通过抽象、概括而产生的。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按照这种解释,数学的概念、理论、公式、定 理和方法都可以看成是一种模式,显然它们又 是一种数学抽象思维活动的产物,这种抽象不 同于其它科学中的抽象。首先,在抽象的内容 上,它仅仅保留了事物的量的特性,而舍去了 它的质的内容;其次,在抽象的度量上,数学 中的概念,并非都是真实事物或现象的直接抽 象的结果,而是在第一次抽象的基础上,进行 多次的再抽象。换句话说,由概念引出概念, 如正方形是由长方形引出的概念;再次,在抽 象的方法上,它是一种“建构”的活动,也就 是说,数学的对象是借助于明确的定义得到构 造的,数学理论又是建立在逻辑演绎之上来展 开的。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例1 关于数学概念的模式 我们知道“1”这个数,是对一个人、一棵树、一间房 等类事物的量的特性的刻画,是抽象思维的产物。实 际上,在现实世界里并不存在作为数学研究对象的真 正的“1”。又如,现实世界中,我们只看到圆形的十 五的月亮,圆形的水池,圆形的车轮,而数学概念中 的“圆”,则是这类事物的标准形式,反映了这类事 物都具有的“到一个定点的距离等于定长

”的量的特 性。在高等数学中,我们知道瞬时速度可以看成是距 离对时间的导数、电流是电量对时间的导数等,我们 如果将距离、电量、曲线等一类事物都抽象成关于x的 函数f(x),那么刻画函数的变化率这一普遍意义的现象, 可以用导数这一标准形式——模式来表示,这样,我 们把数学概念都可以看成是量化模式。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例2 关于数学问题的模式 问题1 下面的两个问题,我们如果从质的方面 来看,显然是两个不同的问题,但若从量的属 性角度来看,却是同一个标准形式. (1)某人有两套不同的西装和三条不同颜色的 领带,问共有多少种搭配方法? (2)有两个军官和三个士兵,现由一个军官和 一个士兵组成巡逻队,问共有多少种组成方法? 这类问题,如果我们都舍去各自的质的内容, 它们就可以抽象成下面的形式(图1-1)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问题2 著名的Euler“七桥问题” 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原苏联加里宁格勒)有一 条布勒尔河,这条河有两条支流,在城中心汇 合成大河,河中有一小岛,现有七座桥将它与 陆地连接(图1-2)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1735年左右,哥尼斯堡大学生傍晚散步时,总 想一次走过七座桥,要求每座桥只准走一遍, 试来试去总未成功,于是,他们写信求教瑞士 的大数学家Euler,他用了几天时间反复思考、 想象,终于在1736年解决了这个问题(图1-3)

他解决这个问题的优美之处,在于把问题简单化、理想化, 将问题中的陆地和岛抽象成四个点,七座桥抽象成七条线, 人们一次不重复地走过四块陆地和七座桥的问题,就化归 为能否一笔画成图1-2的问题了-“线路拓扑学”的先驱工作.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问题3 六人集会问题.试证明六个人集会,总 是有三个互相认识,或者有三个互相不认识。 同样,我们也可以通过数学抽象,将这个实际 问题,转化为纯数学的问题—建构一种模式, 并对其进行研究。事实上,集会中的六个人, 用平面上的六个点A1,A2,A3,A4,A5,A6来表 示,每两人相识则用实线连接,不相识则用虚 线连接,这样 于是,原来的问题就转化为:证明在上述15条 线段中,一定有某三条实线段或某三条虚线段 构成一个三角形,这就成了一个纯数学问题, 运用抽屉原则就得到要求的结论。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上面三个问题,虽然都来自于现实世界的问题, 且有不同的实际背景,但是每个问题经过抽象 之后,“它们所反映的已不是某一特定事物或 现象的量性特征,而是一类事物或现象在量的 方面的特性”。像这样超越特殊对象而具有普

遍意义的问题就是一种模式,即量化模式。

综上所述,数学的概念、命题(理论)、公式、 定理、问题和方法等等,事实上都是一种量 化的模

式,这样一来,“数学即是关于量化 模式的建构与研究。”正如美国数学家 L.Steen所说:“数学是模式的科学,数学家 从数中、空间中、科学中和想象中寻找模式, 数学理论阐明了模式间的关系。”

的目的和意义 主要内容: 数学的本质 数学美学 数学与人的发展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与“数 学是量的科学”的定义相比, 我们认为前者的界定比后者更 为恰当,更为精确。这是因为 前者的定义,不仅指出了数学 的研究对象,而且指明了数学 研究的思想方法,这就更明确 了数学的本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nb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