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2016届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doc

更新时间:2024-06-03 22:2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

B.用食盐制得纯碱 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2.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消费习惯.小明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去超市购物,用布质购物袋 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

C.节假日随父母出游,经常开私家车 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

闻气体气味

C.

移走蒸发皿

D.

稀释浓硫酸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葡萄汁的PH为3.5~4.5) B.为了个人卫生,应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C.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因此锌元素摄入得越多越好 D.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5.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9. 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10.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有4种分子

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从甲的溶液中获得甲的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升高温度可以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1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渣是Ag、Cu、Zn

B.滤液中含有Zn2+、Mg2+、NO3﹣ C.滤渣是Ag、Cu、Mg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14.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实验目的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实验设计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C D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B.B

用磁铁吸引 C.C

D.D

A.A

15.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三、理解与应用(共37分)

16.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鉴别羊毛绒和棉线的方法是 .

(2)可用 (填名称)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 (4)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 .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 . 17.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小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 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2)氢能源汽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 能开始,最终转化为 能.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 等优点(填一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 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高弹性 B.透气性好、耐磨 C.密度小,熔点低

其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为铁合金,主要利用它的 等性能(填字母). A.导热性好 B.绝缘性好 C.硬度大.

18.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如图是一款自行车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一种即可,下同);属于合金的是 ; 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

(2)车架表面刷油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 请再提出一条可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建议 .

(3)当今自行车外形美观,材质轻便.牢固,除了代步,还可作为健身工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 .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

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 .

(2)经百度可知,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如果金属活动性越强,生成碱的碱性就越强.某同学向步骤③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镁条的表面有明显的红色出 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该反应是 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3)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

(4)根据以上信息,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20.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回答问题: (1)要检验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步骤、现象和结论是 .

(2)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也叫 ,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原因是 . (3)某厂采用下列技术进行海水淡化,过程如下:

步骤Ⅰ:利用风力发电机作为动力,将海水置入海水灌中,海水经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吸附塔等仪器.

步骤Ⅱ:将上步所得海水注入反渗透海水淡化机中,利用反渗透膜将海水淡化,同时得到的高盐度的浓缩海水,将高盐度的海水进一步晒制生产出海盐. 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步骤Ⅰ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

②步骤Ⅱ中得到淡水的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 ③从能源和资源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该技术的优点分别体现在 (答两点).

④淡化海水还可采用蒸馏法,它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 不同分离出淡水. 21.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

(1)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 .

(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

(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 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

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盐酸: ; ②产生浑浊: .

(5)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 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KCl呈碱性是由CO3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 〔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

溶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当看到 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 (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四、实验与探究(共23分)

2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2﹣

(1)写出一个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应该是 . (2)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 (填字母代号).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如图2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③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而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试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23.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 .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 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

24.如图为某家长带着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Ⅰ)含可燃性气体CO; (Ⅱ)含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 ,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 【进行实验】 步骤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目的是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 目的是除去 . (3)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无水硫酸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铜 ; ①证明有H2O生成; ②证明有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 / 的洗气瓶.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石棉贴在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②烧杯内壁变浑浊. 生成. 斜罩于火焰上方; 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上方.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的存在,其方法是 .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

五、计算与分析(共10分)

25.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 种元素组成.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 g.

26.华雪同学想测定某Cu﹣Ag合金中两种金属的质量比.称取这种合金9.6g,加入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24.8g.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试计算该合金中铜与银的质量比.(请写出计算过程)

(3)华雪同学认为还可算出该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于是进行了多次实验,记录了每次使用AgNO3溶液的质量a(AgNO3溶液)和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b,并绘制了 如图,则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2016年山东省烟台市黄务中学中考化学模拟试卷(一)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

【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 【专题】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

【解答】解:A、用聚乙烯塑料制得食品袋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B、用食盐制得纯碱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C、将液态空气分离制得氧气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2.2015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促进可持续的生活方式”,核心是倡导良好的消费习惯.小明的下列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 A.去超市购物,用布质购物袋 B.网上购买大量闲置物品

C.节假日随父母出游,经常开私家车 D.外出就餐,超量点菜

【考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白色污染与防治. 【专题】化学与环境保护.

【分析】A.根据布袋可以循环使用来分析; B.根据物品闲置的害处来分析;

B.用食盐制得纯碱 D.将石油分离制得汽油

C.开私家车需要消耗大量能源; D.超量点菜造成了浪费.

【解答】解:A.使用布质购物袋而不是用塑料袋,既能节约资源,又有助于缓解白色污染;B.大量物品闲置,既造成浪费又使得物品可能发生变质; C.经常开私家车,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还会造成空气的污染; D.超量点菜,造成了不必要的浪费. 故选A.

【点评】此题属于社会热点题,同学们要了解可持续发展的含义,会利用所学知识去分析相关题目,培养学生们树立环保的意识.

3.下列实验操作符合安全要求的是( )

A.

验证氢气的可燃性

B.

闻气体气味

C.

移走蒸发皿

D.

稀释浓硫酸

【考点】氢气、一氧化碳、甲烷等可燃气体的验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蒸发与蒸馏操作.

【专题】实验操作型;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分析】A、根据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刚开始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

B、根据闻气体的气味时的方法(招气入鼻法)进行分析判断. C、根据蒸发操作的注意事项进行分析判断.

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 【解答】解:A、锌粒与稀盐酸反应刚开始产生的气体是氢气和空气的混合物,不纯净,立即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图中所示装置错误.

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C、正在加热的蒸发皿温度较高,为防止烫伤手,不能用手直接拿热的蒸发皿,应用坩埚钳夹取,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故选:D.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葡萄汁的PH为3.5~4.5) B.为了个人卫生,应全部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C.人体缺锌会引起生长发育缓慢,因此锌元素摄入得越多越好 D.铵态氮肥与草木灰混合使用可以明显提高肥效

【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

【专题】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化学与生活. 【分析】A、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酸性饮料; B、根据节能环保的措施判断; C、锌元素摄入过多会中毒;

D、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

【解答】解:A、因为葡萄汁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所以胃酸过多的人应少饮葡萄汁,故说法正确;

B、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既浪费资源,又消耗生产所用的能源,不符合“绿色生活的理念”,故错误;

C、锌元素摄入过多会中毒,并非越多越好,故错误;

D、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氨气,造成肥效降低,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5.材料在人类生产、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下列有关材料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优点 B.棉花和羊毛的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质

C.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有机玻璃、腈纶、蚕丝等都属于合成纤维 D.钛合金、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等都属于新型有机合成材料

【考点】塑料及其应用;合成纤维及其应用;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A.根据塑料的特点来分析;B.根据棉花和羊毛的成分来分析;C.根据常见的合成纤维来分析;D.根据有机合成材料来分析.

【解答】解:A.塑料是最常见的有机合成材料,具有密度小、耐腐蚀、易加工等的优点,故正确;

B.棉花的主要成分是棉纤维,羊毛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故错误; C.有机玻璃属于塑料、蚕丝属于天然纤维,故错误;

D.钛合金属于合金材料,玻璃钢、碳纤维复合材料属于复合材料,故错误.

故选A.

【点评】明确材料的分类和各种材料的性质与用途是解题的关键.

6.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 B.空气中氮气体积分数约为21% 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好 D.洁净的空气是纯净物

【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专题】空气与水.

【分析】A、根据空气中的主要成分考虑;B、根据氮气体积分数是78%考虑;C、空气中PM2.5含量高说明空气质量差;D、根据洁净空气中成分考虑. 【解答】解:A、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故A正确; B、氮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约78%,氧气约为21%,故B错;

C、PM2.5 属于可吸入颗粒,可吸入颗粒是空气污染物监测的项目之一,含量越高说明空气质量越差,故C错;

D、洁净的空气中含有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混合物,故D错. 故选A.

【点评】判断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根本标准是含有的物质的种类数,与描述无关.空气的成分相对稳定.

7.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①化学变化不但生成其他物质,而且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③燃料作为重要的能源,对人类社会的发展非常重要 ④可燃物在任何条件下燃烧都会发生爆炸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A.①③

B.②③

C.④⑤

D.②⑤

【考点】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燃烧、爆炸、缓慢氧化与自燃. 【专题】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和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能量的吸收和释放.燃烧一定放热量,缓慢氧化和金属与酸的反应也放出热量,给物质加热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解答】解:①化学反应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的变化,说法正确;

②人类利用的能量大多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但不是全部,如太阳能.错误;

③能源是这个世界不可缺少的资源, 作为重要的能源,燃料对人类社会是非常重要的.正确;④可燃物不一定会发生爆炸,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间内剧烈燃烧,才有可能爆炸,错误; ⑤化学反应过程中不一定都放热,也有吸收热量的,如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就是吸收热量. 故选A

【点评】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可通过反例说明结论的错误,这种方法往往要比分析论证更快捷.

8.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苏打能作发酵粉,是因为小苏打能与面粉反应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 C.浓硫酸可用作干燥剂,是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可燃性

【考点】常用盐的用途;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氧气的用途;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专题】物质的性质与用途.

【分析】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根据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小苏打作发酵粉,不是因为它能与面粉反应,而是自身受热分解产生了能使面蓬松的二氧化碳气体,故说法错误.

B、洗洁精能洗去碗筷上的油污,是因为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不是因为油污能溶于洗洁精,故说法错误;

C、浓硫酸可作干燥剂,因为它具有吸水性,故说法正确;

D、液氧可用于火箭发射,是因为氧气具有助燃性,氧气不具有可燃性,故说法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掌握小苏打、洗洁精、浓硫酸以及氧气的性质和用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9. 钒被誉为“合金中的维生素”,钒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钒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原子序数为23

C.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8 D.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g 【考点】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专题】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

【分析】根据图中元素周期表可以获得的信息: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字母表示该元素的元素符号;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判断即可.

【解答】解:A、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中间的汉字表示元素名称,该元素的名称是钒,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B、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23,故选项说法正确.

C、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左上角的数字为23,表示原子序数为3;根据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该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3,故选项说法错误. D、根据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可知,汉字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0.94,相对原子质量单位是“1”,不是“克”,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灵活运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的信息(原子序数、元素符号、元素名称、相对原子质量)进行分析解题的能力.

10.如图表示两种物质发生的化学反应,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小球间的短线代表原子间的结合.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图示有4种分子

B.图示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图示产物为混合物

C.图示发生了复分解反应

【考点】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判别;反应类型的判定.

【专题】化学反应模拟图型.

【分析】A、观察微粒的微观构成,判断分子的种类; B、根据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分析; C、根据复分解反应的生成物的特点分析; D、根据微粒的构成,分析物质种类.

A、【解答】解:由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图示中共有4种不同的分子构成,有4种分子.故A正确;

B、对比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故B正确;

C、由该反应的生成物的微观模型示意图可知,反应物为一种化合物一种单质,生成物为两种化合物;复分解反应的反应物、生成物都是化合物.所以,该反应不属于复分解反应.故不正确;

D、由微粒的变化可知.生成物中有两种化合物,是混合物.故D正确. 故选C.

【点评】分子由原子构成,构成不同的分子属于不同种物质的分子,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单质分子,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分子属于化合物的分子.

二、选择题(本题包括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有两个答案,漏选1个扣1分,错选则不得分) 11.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正确的是( )

A.

所示实验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

B.

所示实验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C.

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

所示实验既可探究可燃物的燃烧条件,又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电解水实验;甲烷、乙醇等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燃烧与燃烧的条件. 【专题】简单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分析】A、根据证明二氧化碳气体需要用澄清石灰水检验进行分析; B、根据图中蜡烛熄灭的顺序进行分析; C、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进行分析; D、根据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

【解答】解:A、通过观察甲烷可以燃烧,只能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烧杯内壁出现水雾,说明甲烷中含有氢元素,但是不能说明含有碳元素,故A错误;

B、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可以说明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故B正确;

C、图3所示实验既说明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又说明水是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故C错误;

D、图4所示实验中红磷不能燃烧,只是没有达到着火点,并不能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故D错误. 故选:B.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知道考查的问题,然后利用学过的知识点进行解答.

1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从甲的溶液中获得甲的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B.升高温度可以使甲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C.t1℃时,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t1℃时,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50%

【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变的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专题】溶液、浊液与溶解度.

【分析】根据已有的溶解度曲线的意义以及结晶的方法、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进行分析解答即可.

【解答】解:A、甲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变化明显,故要从甲的溶液中获得甲的晶体,可以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正确;

B、升高温度甲的不饱和溶液仍然是不饱和溶液,错误;

C、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故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正确;

D、t1℃时,甲的溶解度小于50g,故甲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会为50%,错误; 故选AC.

【点评】掌握溶解度曲线的意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13.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Mg(NO3)2、Cu(NO3)2、AgNO3三种物质的混合溶液中, 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渣放入稀盐酸溶液里,有气泡产生.则下列情况不可能存在的是( )A.滤渣是Ag、Cu、Zn

B.滤液中含有Zn2+、Mg2+、NO3﹣ C.滤渣是Ag、Cu、Mg

D.金属活动性顺序是Ag<Cu<Zn<Mg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 【专题】金属与金属材料.

【分析】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氢>铜>银,向滤出的固体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冒出,说明了固体中含锌,可判断加入锌粉过量.

【解答】解:根据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镁>锌>氢>铜>银,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根据优先原则,锌先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银和硝酸锌,当硝酸银完全反应完之后锌才能与硝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硝酸锌和铜,在滤渣中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则一定含有锌,说明加入的锌粉过量.所以滤渣中一定含有银、铜和锌.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镁,存在的离子为锌离子和镁离子以及硝酸根离子. 故选C

【点评】活动性强的金属放入活动性弱的金属的混合盐溶液中,活动性强的金属会先把活动性最弱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然后再置换活动性较弱的金属.

14.分离、提纯是化学实验的重要环节,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B C D 实验目的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实验设计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除去NaCl固体中的少量Na2CO3 先加足量水溶解,再加适量稀盐酸,蒸发结晶 除去KNO3溶液中的少量K2SO4 加入适量的Ba(NO3)2溶液,过滤 除去铜粉中混有的少量铁粉 B.B

用磁铁吸引 C.C

D.D

A.A

【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金属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物质的分离、除杂、提纯与共存问题.

【分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解答】解:A、浓硫具有吸水性,能除去水分;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虽然能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但又引入了水蒸气,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B、先加足量水溶解,Na2CO3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再蒸发结晶,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K2SO4能与适量的Ba(NO3)2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硝酸钾,再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铁粉能被磁铁吸引,铜粉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故选:A.

【点评】物质的分离与除杂是中考的重点,也是难点,解决除杂问题时,抓住除杂质的必需条件(加入的试剂只与杂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是正确解题的关键.

15.下列图象有关量的化趋势不能正确反映其对应操作的是( )

A.

在一定量的CaCl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

B.

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

C.

等质量的Zn和Mg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硫酸(足量)反应

D.

等质量CaCO3分别与等体积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足量)反应

【考点】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金属的化学性质;中和反应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

【专题】元素化合物知识型.

【分析】A、向氯化钙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不能与氯化钙发生反应,不会产生沉淀;

B、向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盐酸不断反应氢氧化钠而使反应后溶液的pH逐渐减小,至盐酸过量,pH小于7;

C、镁的活动性比锌强,镁与稀硫酸反应比锌剧烈;等质量两金属完全反应后,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

D、等质量的碳酸钙与等量的稀盐酸(足量)完全反应,放出二氧化碳质量相等,粉末状碳酸钙与盐酸接触充分,反应速度比块状要快.

【解答】解:A、图示随通入二氧化碳体积增加沉淀质量在增大,与反应事实不符;故A错误;

B、图示随盐酸质量增加溶液pH不断减小,与实验事实相符,故B正确;

C、图示相同反应时间内镁放出氢气质量大于锌,表明镁比锌活动性强;完全反应后镁产生氢气质量大于锌,与反应事实相符;故C正确;

D、图示表明,相同时间内粉末状碳酸钙放出二氧化碳质量大于块状,且最终二氧化碳质量相等,与实验事实相符;故D正确. 故选A.

【点评】此题是化学反应与图象知识的考查题,结合反应的过程与图象情况的走势联系起来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三、理解与应用(共37分)

16.化学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生活中鉴别羊毛绒和棉线的方法是 灼烧闻气味 .

(2)可用 碘水 (填名称)来检验大米、面粉等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生活中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 加热煮沸 . (4)铁元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食用“加铁酱油”可预防 贫血 .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将其盖灭的原理是 与氧气隔绝 .

【考点】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硬水与软水;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人体的元素组成与元素对人体健康的重要作用;鉴别淀粉、葡萄糖的方法与蛋白质的性质.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1)根据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进行分析;

(2)根据淀粉遇碘变蓝分析;

(3)根据较为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加热煮沸或蒸馏分析; (4)根据铁的生理功能、食物来源、缺乏症进行分析判断;

(5)根据灭火原理:①清除或隔离可燃物,②隔绝氧气或空气,③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据此结合灭火方法进行分析解答.

【解答】解:(1)羊毛灼烧时有烧焦羽毛的气味,而棉线灼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因此使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可以鉴别羊毛和涤纶;故填:灼烧闻气味;

(2)淀粉遇碘变蓝,所以可以用碘水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故填:碘水; (3)较为常用的将硬水软化的方法有加热煮沸或蒸馏,生活中可通过简单的加热煮沸方法来降纸水的硬度,故答案为:加热煮沸;

(4)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缺铁会引起贫血;故填;贫血;

(5)炒菜时油锅中的油不慎着火,用锅盖盖灭这样可以隔绝氧气,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故填:与氧气隔绝.

【点评】本题考查与生活相关的知识,体现了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对生活的指导作用,难度不大,基础性强,注意掌握.

17.汽车方便了人们的出行.氢能源汽车备受人们关注

(1)目前,多数汽车使用的燃料是汽油或柴油.为减小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 催化净化 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

(2)氢能源汽车子在行驶过程中的能量转化是从 化学(或氢) 能开始,最终转化为 机械 能.氢能源有本身无毒、原料来源广.可再生、 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或热值高) 等优点(填一点).

(3)某些汽车轮胎是由合成材料和金属材料复合而成的.其中使用的合成材料,主要利用它的 A 等性能(填字母).

A.耐高温、高弹性 B.透气性好、耐磨 C.密度小,熔点低

其中使用的金属材料一般为铁合金,主要利用它的 C 等性能(填字母). A.导热性好 B.绝缘性好 C.硬度大.

【考点】氢气的用途和氢能的优缺点;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合金与合金的性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的能量变化;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 【专题】化学与能源.

【分析】(1)使用催化剂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物质; (2)根据能量的转化以及氢能的优点来分析; (3)根据合成材料的优点和合金的优点来分析.

【解答】解:(1)为减小汽车尾气对空气的污染,可采取使用(或安装)催化净化装置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物质等措施;故填:催化净化;

(2)氢气燃烧,由氢能转化为内能,然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氢气燃烧生成水,不污染空气,热值高;故填:化学(或氢);机械;燃烧产物是水,不污染空气(或热值高); (3)利用了合成材料的耐高温、高弹性,利用了铁合金的硬度大.故填:A;C. 【点评】本题考查了氢能的优点、尾气的转化净化、能源的转化以及材料的特点等,难度不大.

18.自行车作为常用的代步工具,既轻便灵活,又符合环保要求.如图是一款自行车的示意图.

(1)所标物质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塑料 (填一种即可,下同);属于合金的是 不锈钢 ; 含有的金属元素是 铁 .

(2)车架表面刷油漆主要是为了防锈,其原理是 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 ; 请再提出一条可延长自行车使用寿命的建议 雨淋后及时清洗擦干后涂上油 .

(3)当今自行车外形美观,材质轻便.牢固,除了代步,还可作为健身工具.由此你对化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有何感想? 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化学的用途;合金与合金的性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专题】化学与生活.

【分析】根据已有的材料的类别解答,铁在与水和氧气并存时易生锈,防锈就是破坏铁生锈的条件,根据化学与生活的关系解答即可.

【解答】解:(1)塑料和橡胶属于合成材料,不锈钢属于合金材料,钢中含有的金属是铁,故填:塑料,不锈钢,铁;

(2)车架表面刷油漆能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自行车被雨淋后及时清洗擦干后涂上油能延长自行车的使用寿命,故填:使铁与水和氧气隔绝,雨淋后及时清洗擦干后涂上油; (3)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故填:化学的发展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化学与生活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物质的类别和物质的性质进行.

19.某研究性学习小组为探究镁与水的反应,设计如下实验: 步骤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分成两等份.

步骤2:将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冷水中,几乎没有观察到任何现象. 步骤3:将另一份光亮的镁条置于热水中,观察到有气泡产生. (1)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 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

(2)经百度可知,活泼金属与水反应生成对应的碱和氢气.如果金属活动性越强,生成碱的碱性就越强.某同学向步骤③的烧杯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镁条的表面有明显的红色出现.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Mg+2H2O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3)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 温度 .

Mg(OH)2+H2↑ ,该反应是 置换 反

(4)根据以上信息,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有气体产生,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性质或变化规律;金属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1)根据金属镁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镁进行解答; (2)根据镁条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进行解答;

(3)根据步骤2和3对比可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温度不同进行解答;

(4)根据金属钠的活动性大于金属镁,所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金属钠要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进行解答.

【解答】解:(1)金属镁能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镁,所以将镁条用砂纸打磨至光亮的原因是:除去表面的氧化膜;故填:除去表面的氧化膜;

(2)镁条和热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2H2O

Mg

(OH)2+H2↑,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化合物反应生成另外的单质和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填:Mg+2H2O

Mg(OH)2+H2↑;置换;

(3)根据步骤2和3对比可知,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温度不同,所以步骤2和3对比可知,影响镁与水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故填:温度;

(4)金属钠的活动性大于金属镁,所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金属钠要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氢氧化钠溶液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故若将金属钠加到硫酸铜溶液中,推测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有气体产生,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故填:有气体产生,溶液中产生蓝色沉淀.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要结合金属活动性顺序来思考问题,一般可以通过金属被氧化的速度、与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与相应的盐溶液反应三个方面来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20.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你回答问题:

(1)要检验海水中含量最多的离子步骤、现象和结论是 取少量海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Cl﹣ .

(2)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也叫 可燃冰 ,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原因是 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 (3)某厂采用下列技术进行海水淡化,过程如下:

步骤Ⅰ:利用风力发电机作为动力,将海水置入海水灌中,海水经过多介质过滤器、活性吸附塔等仪器.

步骤Ⅱ:将上步所得海水注入反渗透海水淡化机中,利用反渗透膜将海水淡化,同时得到的高盐度的浓缩海水,将高盐度的海水进一步晒制生产出海盐. 请你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①步骤Ⅰ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 吸附色素和异味 .

②步骤Ⅱ中得到淡水的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 颗粒大小 不同分离出淡水. ③从能源和资源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该技术的优点分别体现在 风力发电,节约能源 (答两点).

④淡化海水还可采用蒸馏法,它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 沸点 不同分离出淡水. 【考点】对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氯离子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2)根据天然气水合物的俗称和燃烧的产物分析回答; (3)①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分析. ②根据过滤的原理分析回答. ③根据风力发电的特点分析回答; ④根据蒸馏法分离混合物的原理分析回答.

【解答】解:(1)海水中含有的最多的离子是氯离子,要检验海水中氯离子的步骤、现象和结论是:取少量海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Cl

(2)人们在海底发现了一种新型矿产资源﹣﹣天然气水合物,也叫可燃冰,它被认为是一种清洁能源,原因是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

(3)①由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步骤Ⅰ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吸附色素和异味. ②步骤Ⅱ中得到淡水的原理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颗粒大小不同分离出淡水. ③从能源和资源的角度来看,你认为该技术的优点分别体现在风力发电,节约能源等. ④淡化海水还可采用蒸馏法,它是利用海水中各成份的沸点不同分离出淡水.

故答为:(1)取少量海水于试管中,加入少量硝酸银溶液,若产生白色沉淀,则证明含有Cl﹣;(2)可燃冰,燃烧后几乎不产生任何残渣和废气;(3)①吸附色素和异味,②颗粒大小,③风力发电,节约能源,④沸点.

【点评】此题是对海洋资源的开发和能源相关问题的考查,主要是对新型能源的知识进行分析判断,属基础性识记考查题.

21.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请回答相关问题. 【分离提纯】

(1)在烧杯里放一定量的草木灰,加入水,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浸出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

+

属阳离子是 K .

(2)把烧杯中的草木灰连同浸出液一起过滤.如果滤液仍然浑浊,处理的方法是 重新过滤 .

(3)把滤液倒入蒸发皿里,加热,用玻璃棒搅拌.当蒸发到 出现大量固体 时,停止加热. 【成分探究】

取(3)所得的晶体少量溶于水,分到两支试管中.

(4)第一支:滴加盐酸,产生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请写出化学方程式: ①加盐酸: K2CO3+2HCl=2KCl+CO2↑+H2O ; ②产生浑浊: Ca(OH)2+CO2=CaCO3↓+H2O .

(5)第二支:滴加酚酞溶液后,溶液变为 红 色,说明溶液呈碱性.为证明溶液呈碱性

2

是由CO3﹣引起的,再向试管中加入 CaCl2溶液 〔可供选择试剂:澄清石灰水、KCl溶

液(呈中性)、CaCl2溶液(呈中性〕,此时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K2CO3+CaCl2=CaCO3↓+2KCl ,当看到 红色褪去,产生白色沉淀 时即可证明.因此,草木灰 不能 (填“能”或“不能”)与铵态氮肥混合施用.

【考点】盐的化学性质;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蒸发与蒸馏操作;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常见的盐 化学肥料. 【分析】(1)根据钾盐中的离子分析; (2)如果一次过滤不干净再过滤一次; (3)根据蒸发的操作分析;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根据反应物、生成物和条件书写化学方程式;

2

(5)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根据CO3﹣的验证分析.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

使用.

【解答】解:(1)草木灰是农家肥料,主要含钾盐,钾盐溶液中主要含有的金属阳离子是K+.故填:K+;

(2)如果滤液仍然浑浊,重新过滤;故填:重新过滤(或再过滤一次).

(3)等到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停止加热,利用蒸发皿的余热使滤液蒸干.故填:出现大量固体;

(4)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生成二氧化碳,证明是碳酸盐或碳酸氢盐;结合(5)可知为碳酸钾,碳酸钾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钾、水和二氧化碳,方程式为K2CO3+2HCl=2KCl+CO2↑+H2O;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和水,方程式为Ca(OH)2+CO2=CaCO3↓+H2O;故填:K2CO3+2HCl=2KCl+CO2↑+H2O;Ca(OH)

2+CO2=CaCO3↓+H2O;

2

(5)碱性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色,要验证溶液呈碱性是由CO3﹣引起的,第一要验证并

除去碳酸根,第二不能引入氢氧根,再证明溶液的酸碱性,所以选用CaCl2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K2CO3+CaCl2=CaCO3↓+2KCl.如果溶液的红色褪去(或消失),产生白色沉淀,说明溶液呈碱性是由CO3引起的,草木灰呈碱性,铵态氮肥与碱性物质反应能释放氨气,降低肥效,所以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合使用.故填:红;CaCl2溶液;K2CO3+CaCl2=CaCO3↓+2KCl;红色褪去(或消失),产生白色沉淀;不能

【点评】本题考查了常见混合物分离操作及成分的确定,完成此题,可以依据物质的性质进行.

四、实验与探究(共23分)

22.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2﹣

(1)写出一个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干燥氧气应该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应该是 AC . (2)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NH3). ①制取氨气应选用的一套装置是 AD (填字母代号).

②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水显碱性.则如图2实验可观察到什么现象?

③氨气与酸反应生成铵盐.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集满氨气的瓶口时,有大量白烟产生,而改用浓硫酸时却无此现象.试解释白烟产生的原因.

【考点】氧气的制取装置;氧气的收集方法;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实验性简答题;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

【分析】(1)通常情况下,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 根据制取气体的反应物状态、反应条件、气体的性质可以选择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2)①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来确定制取装置;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来分析; ③根据酸是否具有挥发性来分析.

【解答】解:(1)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时不需要加热,应该用B装置作为发生装置;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①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可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且密度比空气小,因此采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选择装置AD;故填:AD;

②因为氨气极易溶解于水,所以能看到试管内的液面上升,氨气与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导致溶液显示为红色;故填:试管内液面上升,溶液变成红色;

③浓盐酸、氨气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因分子不断的运动相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所以有白烟产生,而浓硫酸没有挥发性,不会出现白烟,故填:浓盐酸、氨气具有挥发性,浓盐酸挥发出的氯化氢分子和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因分子不断的运动相互接触,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氯化铵白色固体. 故答案为:

2H2O22H2O+O2↑; AC; AD;试管内液面上升,试管中的溶液变成红色; 浓盐

酸挥发出的氯化氢与氨气反应,在空气中生成了微小的白色固体颗粒.

【点评】本题考查仪器的用途、装置的选择、化学方程式的书写,选择发生装置时,要考虑反应物的状态、反应条件等因素;选择收集装置时,要考虑气体的水溶性、密度、能否和空气中的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等因素.

23.生石灰常用作食品干燥剂,其包装袋上除了标明主要成分为生石灰外,还提醒人们注意:不可食用,不可浸水,不可开袋,儿童勿碰.

Ⅰ.华雪同学通过探究发现,某食品包装袋中的生石灰干燥剂已经变质失效.他采用的探究方法是: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少量水,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没有明显的放热现象.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 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

Ⅱ.甲、乙同学想知道刚从食品袋中取出的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生石灰干燥剂中含有哪些物质?

【查阅资料】工业上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取生石灰. 【猜想与假设】猜想1: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 猜想2:含有氧化钙、碳酸钙

猜想3:含有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钙

【活动与探究】甲、乙同学为了验证猜想,进行了如下实验:

甲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适量水充分反应后,再滴加几滴无色酚酞溶液,可观察到溶液呈红色.

乙同学实验: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与反思】

(1)猜想 1 错误(填“1”或“2”或“3”).

(2)甲同学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aO+H2O=Ca(OH)2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气体的化学方程式是 CaCO3+2HCl=CaCl2+H2O+CO2↑ .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 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 【总结与提升】

(1)甲、乙同学最终无法确定该生石灰干燥剂的成分,实验失败.华雪同学认为,可以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称量 .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 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 .

(3)请写出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 CaCO3CaO+CO2↑ .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Ⅰ.氧化钙和水反应能够放出热量;

Ⅱ.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氢氧化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酚酞试液变红色; 氧化钙能够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

碳酸钙在高温条件下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

【解答】解:Ⅰ.此实验中加入的水必须是少量的,理由是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结论与反思】(1)因为加入足量的稀盐酸,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产生,该气体能使澄 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是二氧化碳,进一步说明干燥剂中含有碳酸钙,所以猜想1不正确;CaO+H2O=Ca(2)甲同学实验中,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OH)2;

溶液呈红色的原因是: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乙同学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是多余的,因为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1)通过定量实验来确定时,在定量实验时一定要用到的实验操作是称量;

(2)打开食品包装袋后,生石灰干燥剂不宜继续与食品放在一起,因为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会加速食品变质;

(3)工业上制生石灰的化学方程式为:CaCO3

CaO+CO2↑.

故答案为:Ⅰ、水太多时会吸收较多的热量,从而使放热现象不明显; Ⅱ.【结论与反思】(1)1;

(2)CaO+H2O=Ca(OH)2;氢氧化钙溶液显碱性,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CaCO3+2HCl=CaCl2+H2O+CO2↑;

(4)乙在有氧化钙的情况下,无法检验是否含有氢氧化钙; 【总结与提升】(1)称量; (2)生石灰吸收空气中的水; (3)CaCO3

CaO+CO2↑.

【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题中考查的问题,然后结合学过的知识和题中所给的知识进行解答.

24.如图为某家长带着小孩在下水道井盖小孔上点燃鞭炮发生爆炸的画面.现要探究某下水道的可燃性气体成分:

【猜想】(Ⅰ)含可燃性气体CO; (Ⅱ)含可燃性气体CH4; (Ⅲ)含可燃性气体CO和CH4.

【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 瓶内水倒完 ,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 【进行实验】 步骤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目的是除去CO2等酸性气体. / 目的是除去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 氢氧化钠溶液 / 的洗气瓶.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H2O . (3)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无水硫酸铜 ①证明有H2O生成;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变蓝 ; ②烧杯内壁变②证明有 CO2 小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浑浊. 焰上方.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 Ⅱ 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 CO 的存在,其方法是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 .

【拓展】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 通风 .【考点】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专题】科学探究.

【分析】【收集气体】根据排水法收集气体的方法分析回答.

【进行实验】(1)根据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反应分析回答; (2)根据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分析回答; (3)根据水、二氧化碳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作出判断】根据CH4、CO和CH4燃烧的现象,CO的检验方法分析回答; 【拓展】根据防止可燃性气体爆炸的安全措施分析.

【解答】解:【收集气体】用大的可乐塑料瓶装满水,打开瓶盖用绳子吊入下水道中,用铁钩将矿泉水瓶倒转,使瓶内水倒完,将瓶提到井口迅速盖好瓶盖备用,这样就收集了一瓶地下水道中的气体. 【进行实验】

(1)由于氢氧化钠能与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反应,可用氢氧化钠除去除去CO2等酸性气体;(2)由于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来干燥气体;

(3)实验室常用无水硫酸铜来检验水、澄清的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 所以填表如下: 步骤 (1)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目的是除去CO2生成. 导出瓶中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洗/

气瓶. (2) 再通过装有浓硫酸的洗气瓶 / 等酸性气体. 目的是除去 H2O. (3) 将步骤(2)的气体导出点燃: ①无水硫酸 ①证明有H2O生成; ①用吸附少量无水硫酸铜粉末的石棉贴在小铜 变蓝; 烧杯内壁,再把小烧杯斜罩于火焰上方; ②烧杯内壁②证明有 CO2生成 ②用内壁粘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于火焰变浑浊. 上方. 【作出判断】根据上述实验现象,甲同学认为猜想Ⅲ正确;而乙同学认为甲的判断不严谨.因为猜想Ⅱ也有相同的现象.如需进一步确认还应检验CO的存在,由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其方法是 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

【拓展】由于地下水道中含有可燃性的气体,若需要工人进入下水道清理淤泥,打开下水道井盖后应首先进行的操作是通风.

故答为:【收集气体】瓶内水倒完;【进行实验】见上图;【作出判断】Ⅱ,CO,将气体通过炽热的氧化铜粉末,看粉末是否变红;【拓展】通风.

【点评】物质的推断是初中化学的难重点,了解物质的性质是解题的前提条件,解题时还要注意前后步骤间的联系,充分利用综合归纳法得出完整合理的结论.

五、计算与分析(共10分)

25.如图为某钙片的商品标签,请根据标签的有关信息完成下列各题: (1)主要成分碳酸钙(CaCO3)由 三 种元素组成. (2)碳酸钙中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10:3:12 .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 0.6 g.

【考点】标签上标示的物质成分及其含量;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化合物中某元素的质量计算.

【专题】标签图示型;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情况来分析;

(2)利用碳酸钙的化学式及相对原子质量来计算元素的质量比;

(3)根据标签中的成分可知钙片中碳酸钙的质量,利用钙元素在碳酸钙中的质量分数来计算.

【解答】解:(1)碳酸钙的化学式可知,它是由钙、碳、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3=40:12:(2)由碳酸钙的化学式为CaCO3,则钙、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40:12:16×48=10:3:12;

(3)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质量是:2g×75%×

=0.6g.

故答案为:(1)三;(2)10:3:12;(3)0.6.

【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结合标签新信息、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6.华雪同学想测定某Cu﹣Ag合金中两种金属的质量比.称取这种合金9.6g,加入足量AgNO3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所得固体洗涤、干燥后称量,质量为24.8g. (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u+2AgNO3=Cu(NO3)2+2Ag . (2)试计算该合金中铜与银的质量比.(请写出计算过程)

(3)华雪同学认为还可算出该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于是进行了多次实验,记录了每次使用AgNO3溶液的质量a(AgNO3溶液)和充分反应后所得固体的质量b,并绘制了 如图,则AgNO3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计算过程,用含m的代数式表示)

【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

【专题】化学计算;综合计算(图像型、表格型、情景型计算题). 【分析】(1)根据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银进行分析;

(2)首先对合金的类型进行判断,再利用物质反应时量的关系进行分析探讨解决,首先利用方程式确定铜与银的关系,再利用合金的质量列出关系式求出质量比;

(3)分析图象知完全反应时硝酸银溶液的质量是mg,利用合金中的质量比求出铜的质量,再利用化学方程式求解即可.

【解答】解:(1)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硫酸铜和银,化学方程式为:Cu+2AgNO3=Cu(NO3)

2+2Ag;

(2)解:设9.6gCu﹣Ag合金中Cu的质量为x,则Cu﹣Ag合金中Ag的质量为9.6g﹣x,反应生成的Ag的质量为24.8g﹣(9.6g﹣x)=15.2g+x Cu+2AgNO3=Cu(NO3)2+2Ag 64 2×108 x 15.2g+x =x=6.4g

m(Ag)=9.6g﹣6.4g=3.2g

m(Cu):m(Ag)=6.4g:3.2g=2:1 答:该合金中铜与银的质量比为 2:1.

(3)设mgAgNO3溶液中含AgNO3的质量为y,则有: Cu+2AgNO3=Cu(NO3)2+2Ag 64 2×170 6.4g y

=y=34g

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00%=

×100%;

答:硝酸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

故答案为:(1)Cu+2AgNO3=Cu(NO3)2+2Ag; (2)2:1;

(3)×100%.

【点评】本题属一道综合计算题,涉及到化学方程式及溶液的计算,解题的关键是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与分析,从而确定反应时量的关系,从难度上讲应该属于竞赛题系列.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n1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