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经典题型——辅助线问题

更新时间:2024-06-25 14: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全等三角形问题中常见的辅助线的作法(含答案)

总论:全等三角形问题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构造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三角形辅助线做法】

图中有角平分线,可向两边作垂线。也可将图对折看,对称以后关系现。 角平分线平行线,等腰三角形来添。角平分线加垂线,三线合一试试看。 线段垂直平分线,常向两端把线连。要证线段倍与半,延长缩短可试验。 三角形中两中点,连接则成中位线。三角形中有中线,延长中线等中线。

1.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

合一”的性质解题

2.倍长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3.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 4.垂直平分线联结线段两端

5.用“截长法”或“补短法”:遇到有二条线段长之和等于第三条线段的长, 6.图形补全法:有一个角为60度或120度的把该角添线后构成等边三角形

7.角度数为30、60度的作垂线法:遇到三角形中的一个角为30度或60度,可

以从角一边上一点向角的另一边作垂线,目的是构成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然后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8.计算数值法:遇到等腰直角三角形,正方形时,或30-60-9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或

40-60-80的特殊直角三角形,常计算边的长度与角的度数,这样可以得到在数值上相等的二条边或二个角,从而为证明全等三角形创造边、角之间的相等条件。

常见辅助线的作法有以下几种:最主要的是构造全等三角形,构造二条边之间的相等,二个角之间的相等。 1)

遇到等腰三角形,可作底边上的高,利用“三线合一”的性质解题,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2)

遇到三角形的中线,倍长中线,使延长线段与原中线长相等,构造全等三角形,

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旋转”法构造全等三角形. 3)

遇到角平分线在三种添辅助线的方法,(1)可以自角平分线上的某一点向角的两边作垂线,利用的思维模式是三角形全等变换中的“对折”,所考知识点常常是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或逆定理.(2)可以在角平分线上的一点作该角平分线的垂线与角的两边相交,形成一对全等三角形。(3)可以在该角的两边上,距离角的顶点相等长度的位置上截取二点,然后从这两点再向角平分线上的某点作边线,构造一对全等三角形。 4)

过图形上某一点作特定的平分线,构造全等三角形,利用的思维模式是全等变换中的“平移”或“翻转折叠” 5)

截长法与补短法,具体做法是在某条线段上截取一条线段与特定线段相等,或是将某条线段延长,是之与特定线段相等,再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有关性质加以说明.这种作法,适合于证明线段的和、差、倍、分等类的题目. 6)

已知某线段的垂直平分线,那么可以在垂直平分线上的某点向该线段的两个端点作连线,出一对全等三角形。

特殊方法:在求有关三角形的定值一类的问题时,常把某点到原三角形各顶点的线段连接起来,利用三角形面积的知识解答. 一、倍长中线(线段)造全等

例1、已知,如图△ABC中,AB=5,AC=3,则中线AD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_. 解:延长AD至E使AE=2AD,连BE,由三角形性质知 AB-BE <2AD

ABDC例2、如图,△ABC中,E、F分别在AB、AC上,DE⊥DF,D是中点,试比较BE+CF与EF的大小.

解:(倍长中线,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法)延长FD至G使FG=2EF,连BG,EG, 显然BG=FC,

在△EFG中,注意到DE⊥DF,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 EG=EF

在△BEG中,由三角形性质知 EG

AEFBDC

故:EF

例3、如图,△ABC中,BD=DC=AC,E是DC的中点,求证:AD平分∠BAE.

ABDEC

解:延长AE至G使AG=2AE,连BG,DG, 显然DG=AC,∠GDC=∠ACD 由于DC=AC,故∠ADC=∠DAC 在△ADB与△ADG中, BD=AC=DG,AD=AD,

∠ADB=∠ADC+∠ACD=∠ADC+∠GDC=∠ADG

故△ADB≌△ADG,故有∠BAD=∠DAG,即AD平分∠BAE 应用:

1、以的两边AB、AC为腰分别向外作等腰Rt?ABD和等

?ABC腰Rt?ACE,

?BAD??CAE?90?,连接DE,M、N分别是BC、DE的中点.探究:AM与DE的位置关系

及数量关系.

(1)如图①当?ABC为直角三角形时,AM与DE的位置关系是, 线段AM与DE的数量关系是;

(2)将图①中的等腰Rt?ABD绕点A沿逆时针方向旋转?(0

?

解:(1)ED?2AM,AM?ED; 证明:延长AM到G,使MG?AM,连BG,则ABGC是平行四边形 ∴AC?BG,?ABG??BAC?180? 又∵?DAE??BAC?180? ∴?ABG??DAE 再证:?DAE??ABG ∴DE?2AM,?BAG??EDA 延长MN交DE于H ∵?BAG??DAH?90? ∴?HDA??DAH?90? ∴AM?ED (2)结论仍然成立. 证明:如图,延长CA至F,使AC?FA,FA交DE于点P,并连接BF ∵DA?BA,EA?AF ∴?BAF?90???DAF??EAD ∵在?FAB和?EAD中 ?FA?AE???BAF??EAD ?BA?DA?B M C G D F P A N E

B A D N H E M C ∴?FAB??EAD(SAS) ∴BF?DE,?F??AEN ∴?FPD??F??APE??AEN?90? ∴FB?DE 又∵CA?AF,CM?MB ∴AM//FB,且AM?∴AM?DE,AM?二、截长补短

1、如图,?ABC中,AB=2AC,AD平分?BAC,且AD=BD,求证:CD⊥AC 解:(截长法)在AB上取中点F,连FD

△ADB是等腰三角形,F是底AB中点,由三线合一知 DF⊥AB,故∠AFD=90° △ADF≌△ADC(SAS)

1FB 21DE 2

∠ACD=∠AFD=90°即:CD⊥A

2、如图,AD∥BC,EA,EB分别平分∠DAB,∠CBA,CD过点E,求证;AB=AD+BC 解:(截长法)在AB上取点F,使AF=AD,连FE △ADE≌△AFE(SAS)

ADEBC

∠ADE=∠AFE, ∠ADE+∠BCE=180° ∠AFE+∠BFE=180° 故∠ECB=∠EFB △FBE≌△CBE(AAS) 故有BF=BC 从而;AB=AD+BC

ABQPC3、如图,已知在△ABC内,?BAC?60,?C?40,P,Q分

00别在BC,CA上,并且AP,BQ分别是?BAC,?ABC的角平分线。求证:BQ+AQ=AB+BP 解:(补短法,计算数值法)延长AB至D,使BD=BP,连DP 在等腰△BPD中,可得∠BDP=40°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mo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