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专题22祭十二郎文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更新时间:2023-03-15 08:25: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22 祭十二郎文

1.作家作品

韩愈(768—824),字 ,河南河阳(今孟县)人,祖籍昌黎,世称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自幼孤苦好学,锐意上进,贞观八年(792)中进士。元和十二年(817)迁刑部侍郎。因阻谏唐宪宗奉迎佛骨,贬潮州刺史。穆宗时,官至吏部侍郎。韩愈一生,在政治、文学方面都有所建树,而主要成就是文学。他反对魏晋以来的骈文,提倡古文,进行长期的激烈斗争。“韩愈奋不顾流俗,犯笑侮,收召后学”。

由于他和柳宗元等人的倡导,终于形成了唐代 ,开辟了唐宋以来古文的发展道路,韩愈也成了唐代 的领袖人物。其文众体兼长,多所创新,气势雄健,语言新颖,说理透彻,逻辑性强,是继司马迁之后最优秀的散文家之一。苏轼评价其“ ”。其传世的作品集有 。主要作品有《师说》《马说》《原毁》《进学解》《祭十二郎文》等。 2.创作背景

韩愈幼年丧父,靠哥嫂抚养成人。韩愈与其侄十二郎自幼相守,历经患难,感情特别深厚。但成年以后,韩愈四处飘泊,与十二郎很少见面。正当韩愈官运好转,有可能与十二郎相聚的时候,突然传来他的噩耗。韩愈悲痛欲绝,写下这篇祭文。

宋代学者赵与时在《宾退录》中说:“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3.通假字

(1)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______”通“______”,______) (2)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_______”通“______”,______) (3)敛不凭其棺(“_______”通“______”,______) 4.体会下列加线词的活用类型并释义

名词活用

(1)东亦客也(名词作动词)________ (2)吾书与汝曰(名词作动词)________ (3)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名词作动词)________ (4)图久远者,莫如西归(名词作状语)________ (5)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名词作状语)________ 动词活用

1

(6)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动词作名词)________ (7)而视茫茫(动词作名词)________ (8)长吾女与汝女(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 (9)吾兄之盛德而夭其嗣矣(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 (10)将成家而致汝(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 (11)其竟以此而殒其生乎(动词的使动用法)________ 形容词活用

(12)乃能衔哀致诚(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 (13)言有穷而情不可终(形容词作名词)____________ (14)强者夭而病者全乎(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 (15)毛血日益衰,志气日益微(形容词作动词)____________ 5.写出加线词语的古今异义。

(1)吾去汴州

古义: 今义: (2)又可冀其成立邪

古义: 今义: (3)几何不从汝而死也

古义: 今义: (4)虽然,我自今年来,苍苍者欲化而为白矣 古义: 今义: (5)志气日益微

古义: 今义:

1.退之 韩昌黎 古文运动 古文运动 文起八代之衰 《昌黎先生集》

3.(1)羞 馐 美味食物(2)世 逝 死去,离开人世(3)敛 殓 给死人穿衣入棺

4.(1)在东边居住;客居(2)写信(3)继承……的事业(4)向西(5)一天天地(6)祭品(7)视力(8)使……长大,养育(9)使……夭折(10)使……来(11)使……殒命(12)诚意(13)尽头(14)保全(15)变得衰弱;变得微弱

5.(1)离开;离开所在地方到别处去。(2)成家立业;(组织、机构)筹备成功,开始存在。(3)多少(日子),意指过不了多久;多少(用于反问)。(4)即使这样;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与之呼应。(5)精气神;为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

2

1.本文并非连续抒情,而是把难似抑制的悲哀融于家常琐事之中,试分析这种抒情的特点。

本文感情的抒发是波浪式的。(1)作者沉痛之情积蓄已久,所以一提起笔感情便禁不住喷涌而出。父母早亡,“惟兄嫂是依”,“中年兄殁南方”,“两世一身,形单影只”,如今侄儿这童年的伙伴,“两世”中的“一世”竟又离开人世,这诸多的不幸怎能不叫作者悲从中来?于是便自然引发了作者的第一次抒情。(2)作者在抒悲惨身世中宣泄了感情,之后自然转入对自己同侄儿的三会三别的回忆之中。(3)韩愈与老成在不期然中已成永别,想起“少者殁而长者存,强者夭而病者全”,他的悲情又陡然而起。令读者仿佛看到作者泪流满面地哭诉:“呜呼!其信然邪?其梦邪?其传之非其真邪?”“呜呼!其信然矣!”不愿信其真,又无法否定的无可奈何,抒发了自古以来有过至悲至痛感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4)通过感情的再次宣泄之后,文章又转入低沉的叙述。推测侄儿得病的原因、去世的日期,对侄儿后事、家务的安排及吊慰家属等。(5)作者好像在同死者话家常,但想到侄儿的生、病、死、葬料理不到又陷入了沉痛的自责,悲情再一次喷涌而出。“彼苍得天,易其有极!”如果说先前之悲只是悲侄儿之死,而此时已转而为无限的悔恨和对不公平的上天的诅咒了,并且表示了自己“无意于人世”的沉痛心情。

2.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的同时,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吏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儿子、侄孙尚年幼,韩氏能支撑门面的只有韩愈自己,家族之事连个商量之人也找不到。这无限的孤独怎不使他悲从中来,进而想到“无意于人世”呢?(2)悲叹自己仕途失意。韩愈19岁便离家到京城求发展,但却多次应考落第,25岁中进士后还要到处请求权贵援引举荐(如《与于襄阳书》),29岁才开始入仕途。到35岁写作本文之时的几年间,却辗转迁徙,京城、汴州、徐州、宣城四处漂泊。他饱读诗书,才华出众,却不得施展,内心自然郁郁寡欢,而此时又得侄儿突然去世的消息,悲痛之中情不自禁地蕴含了自身无限的酸楚。于是他便喊出了“诚知其如此,虽万乘之公相,吾不以一日辍汝而就也”的肺腑之言。

3.本文作为一篇优秀的古代散文,具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请归纳艺术手法体现在哪些方面?

(1)破骈为散、自由多变的形式。祭文是一种古老的文体,形式上多采用四方韵文或骈文,篇幅短小,十分呆板。韩愈此文,完全突破了四言韵文和骈文的框框,用纯净的散文体自由抒写。为人们用祭文充分表达思想感情提供了极大的方便。(2)强烈的抒情性和巨大的艺术感染力。本文以生活琐事为依托,抒发了作者对侄儿之死的至悲至痛的情感,并且采用了反复直抒的方法,让人读其文能想见其为文时边哭边写、痛不欲生的情状,引起强烈的感情共鸣。(3)语言朴素自然,不事雕饰。《古文观止》评此文:“未尝有意为文,而文无不工”。韩愈写这篇祭文,不是有意做文章,而是为了倾吐自己的真情,边诉边说,所以他能做到情至笔随,字字句句皆从肺腑中自然流出,毫无雕饰之痕迹。 4.作者在课文中从哪些角度或侧面描述了叔侄间的交往与相处情状?

(1)作者从自己的身世写起,然后交代了十二郎的有关情况。

3

作者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现实状况,他与十二郎孤苦伶仃,相濡以沫,以维系韩氏一门的延续与发展,责任何其重,其情何其悲,其状又是何其哀。

(2)详写韩愈与十二郎之间成年后的三次相聚与别离,其中三次别离又有不同的描述和感受。 十多年间,叔侄间仅有三次相聚,以第三次聚首一年为最长,另外两次相聚的时间都很短暂。作者的怨尤之情凄婉动人,悔疚之语随心而发。

(3)作者在文中插叙了一段书信中的话,抒写了十二郎之死出乎自己意料的诧异和难以置信之情。 “少者强者而夭殁,长者衰者而存全乎?未可以为信也!”面对残酷的现实他不敢相信而不得不信,除了两鬓平添几缕白发以外,也只能喟叹命运,感慨人生的冷酷无情了。

这样,三个层次依次铺写开来,写出了叔侄之间的悠悠深情,如杜鹃啼血,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 5.十二郎之死,已是不争的事实。为什么作者还要反反复复地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甚至对死讯本身,也疑其非真而梦?诵读第五段,体会“邪”“乎”“也”“矣”等虚词在传情达意中的作用。

(1)推究死因、推测死期、疑死讯非真而梦,均反映出作者对十二郎忆念之深。

(2)第五段中,写自己惊闻噩耗后由信而疑,又由疑返信的恍惚心态,突出了侄儿之死在作者心中引起的五雷轰顶般的剧烈震荡,以及确信死讯后五内俱焚般的巨大悲恸。

这一段中,先连用三个“邪”字,紧接着是三个“乎”字,四个“也”字和五个“矣”字,这样接连不断地使用语气词,恰如古人所评,“句句用助辞”而“反复出没”,“如怒涛惊湍,变化不测”,既增强了节奏感,也使表达的感情更加强烈,更能打动人心。

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组是 A.归取其孥(nú)

形单影只(zhī)

不省(xǐnɡ)所怙(hù)

丞相薨(hōnɡ) 兄殁南方(mò) 辍汝而就(chuò)

B.衔哀致诚(xián) C.其余奴婢(bì)

万乘之公相(shènɡ) 冀其成立(jì) 长吾女(zhǎnɡ)

D.令守汝丧(sànɡ)

2.对下列句中加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者夭而病者全乎 B.汝之纯明宜业其家者 C.吊汝之孤与汝之乳母 D.吾实为之,其又何尤

全:保全

业:继承……家业 吊:吊唁 尤:怨恨

4

3.对下列各句中“其”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亦未知其言之悲也

②如吾之哀者,其能久存乎? ③呜呼,其竟以此而陨其生乎? ④其然乎?其不然乎?

⑤呜呼!其信然邪?

⑥止一岁,请归取其孥

⑦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 A.①⑥/②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⑤⑦/④ C.①⑥⑦/②③⑤/④ D.①/②③⑤⑥/④⑦ 4.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使建中远具时羞之奠 B.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 C.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 D.敛不凭其棺,窆不临其穴

5.下列各句的句式与例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及长,不省所怙,惟兄嫂是依 A.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B.沛公安在 C.古之人不余欺也 D.石之铿然有声者

6.对下列语句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 A.抱无涯之戚――抱着无边的痛恨 B.冀其成立――希望他们成长立业 C.妄称以应之――信口胡诌来应付他 D.曷其有极――什么时候才有尽头呢

7.作者说:“自今已往,吾其无意于人世矣!”这句话表达出怎样的心境? A.作者表示不再想活着了,愿与侄儿同去。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m7v.html

Top